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律所调研报告

律所调研报告

律所调研报告
律所调研报告

律所调研报告

关于一家基层律师事务所的调研报告

法律学院0801班黄洁琳

寒假期间我去的律师事务所为福建致平律师事务所。福建致平律师事务所是我的家乡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两所县级律师事务所中的一所,也即是很基层的律所。虽然去的只有一家律所,但仍能从中窥几分基层律师事务所之貌。本文将从基层律师事务所特点、律师事务所与法律人才、青年律师之培养、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之发展等几个方面对所做调研做一个总结。

一、基层律师事务所特点

(一)规模不大。

基层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普遍较小。根据2007年中国法律服务业调查的统计结果,现阶段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构成,由1-8名律师组成的小所占至37(9,。而我所调研的这家福建致平律所规模很小。从人数上看,执业律师只有四人,四人均为男性律师,无兼职律师和女律师;四名律师中有两名兼律所的行政管理人员,另有一名律师助理。从律所的内部分设来看,基层律所一般因规模小部门分设简单甚至不具体分设部门。如该律所即未针对客户性质的不同分设部门。由于基层地区律师事务所规模小,因而缺乏规模效应和有效整合、高效管理,律师更多的是依靠单打独斗,不具备形成全能团体的基础。

(二)律师学历层次较低

在执业律师的学历层次方面,基层律所的律师学历普遍较低。就该所而言,全部的执业律师的学历均在本科及本科以下。硕士以上学历没有一人。 (三)案源类型传统、案件标的小

从律所的案源类型来看,基层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多以传统的民商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为主要业务,以顾问等非诉讼业务为辅。案源的类型构成较为传统,更多的是传统的诉讼业务,非诉业务的空间较小,不似城市地区新类型业务要更多一些,比如涉外案件、知识产权案件等。此外基层地区的律师事务所还具有案件标的小的特点。以上这些特点,与基层地区很大一部分地区的经济结构仍是农业经济构成为主大有关联。

(四)与法学院极少或无联系合作

基层地区的律所极少或者毫无与法学院交流合作。

首先,基层地区绝大多数无法学院校,且离法学院校较远。而一般的法学院校多选择学校所在城市的较大的律所或者与本院校有渊源的律所。

其次,基层律师事务所规模小人员少,缺乏如较大型律师事务所大规模、高平台、模版化、标准化的管理,无法建立与法学院稳定便捷的交流合作平台,在实习基地的建立、客座教师的安排等等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基础。

即便如此,福建致平律所的律师们还是热情谈了他们对华政的看法。他们认为华政作为一所法学专业高等院校,有着较为齐备的法学研究机构和丰富的法学教育资源,这是华政相比于其他法学院校的优势所在。并希望华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断培养出高素养的法律专门人才。

二、律师事务所与法律人才

我所调查的律所的律师认为律师人才最缺乏的素质是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现行的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设置满意,认为其能公正客观地选拔出法律人才;对法律职业的认同感、法学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三项素质被认为是法学院培养法律人才的核心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被调查律所认为现在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并不太符合法律职业对法律人才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法学本科毕业生不能胜任法律职业。而在对法学本科

毕业生的建议方面,该所律师认为法学本科生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及早树立长远的目标,重视法学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强法学专业的学习和钻研,并且尽可能关注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法律人的修养。

现今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不此,该所的律师认为,就业是灵活仅就业率低,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也低。谈及

的,在全国普及高等教育的今天,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只增无减,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更不该端着架子不放,而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而法学专业虽然目前的就业率比较低是客观事实,但这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本专业的学生应热爱这个专业,肯吃苦肯钻研才能出成绩。

三、青年律师之培养

该所律师结合本所青年律师在事务所的表现总结了青年律师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一般来讲,青年律师要经历一个从对于诉讼技巧、法律关系和诉讼技巧等不甚了了、无法完全贯通、在法律的运用上也有些偏差的阶段到较为熟练地厘析法律关系、找到诉讼切入角度和融合诉讼技巧的阶段的过程。据该所主任讲,目前该所青年律师遇到的困惑或存在的问题是过于急于求成,心态比较浮躁。对此他们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对青年律师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多给他们机会和时间磨练。

该所的青年虽然不存在生存的问题,但是生活状态尚处于温饱状态,生活压力并不小。针对此,该所对青年律师的扶持措施主要有三:一是,在办案过程中由经验丰富的律师对青年律师进行指导;二是在案源上尽量分配多一点给青年律师;三是在酬劳部分给予照顾。该所的青年律师对律师协会有两点建议:一,多举行一些青年律师与经验丰富的律师之间的交流学习会;二,对青年律师进行相关的法律专题的培训。

四、律师及律师事务所之发展

(一)律师之发展

1、律师之职业观

有人说,“律师这个职业,其实是一个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的职业”。那么实际已执业的律师的职业观是如何的呢,我所调研的律师基本同意这种观点。对律师这个职业要真正在其中一员才能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他们对目前执业环境下的律师执业情形并不乐观,特别是刚步入律师职业的青年律师,案源基本控制在约20%的经验老到的资深律师处,青年律师的首要目标还是维持温饱。在调查取证等方面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虽然新《律师法》重新确认了这一权利,但是仍然难以执行,形同虚设。

2、迈过案源之坎

对于律师来说,案源就是律师的工作之源,也是律师的事业之源和收入之源。目前,许多律师都面临着案源危机。而我所调研的这家律所由于县级所,全县就两家县级所,故而在案源数量上则不想预想的那样缺乏。虽然案件标的小案源分散,但是由于基层地区律师事务所数目较少而总人口数却不少,竞争程度相对而言还是缓和的。

如上所提,经验老到的资深律师对案源有更多的主动权,案源危机可能对青年律师来说更甚。对于青年律师如何迈过案源危机,该所的律师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摆正心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其次要拓宽视野,多走出去,把自己营销出去;最后,切记加强专业知识的研修及新近法律的学习。

(二)律师事务所之发展

1、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瓶颈

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多种多样的影响因素,如执业成本、成员律师的职业素养、法律服务的市场空间、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执业环境和社会观念等等。每个律所事务所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是其

发展的瓶颈。针对此,我向福建致平律师事务所提出了这一问题。该所在发展中遇到的甁颈问题是律师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和法律服务的市场空间较为狭窄。我想这不光是基层律师事务所所遇到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律师事务所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多管齐下突破瓶颈、谋求发展,是每一个律师事务所值得深思的问题。

2、执业风险的防范

重庆打黑案中的行使辩护律师李庄被捕判罪一事引起了律师行业的广泛关注,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也引发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如何防范执业风险的问题。对此,该所主任提出,律师事务所首先要有防范执业风险的意识,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风险防范制度及规范;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律师的自律性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