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
密级:
学校代码:10269
学号:51070500151
餐垂奥‘年彪施分
压 astChinaNormalUnjversity
硕士字位论文
MASTER’SD!SSERTATION
论文题目:
院系: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硕濒彩性:
庄志民教授
二O一O年四月完成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
学号:51070500151
季束师箱尺李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院系: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硕士研究生:
2010年4月完成 TheMasterDissertationofGraduateStudent,2010
UniversityCode:
StudentIDNO:
10269
51070500151
五ast灿,妊口n触凉勺
TheResearchonIn一 dePthDeveloPmentofthe
RedTourismProductinJinggangshanMountain
DePartment:
Major:
Researchfield:
SuPervisor:
M.DCandidate:Dsi儿llXin
APril2010
Shanghai
卜闭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是在华东
师范大学攻读硕在/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
谢意。
作者签名:截欣欣日期:浏“年‘月刁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
指导下完成的硕少/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
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
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
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
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J)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川川川川川川川川· ···J欠 欠导师签名本人签名截欣欣
到口年‘月习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戴欣皿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姓名

名职称 称单位 位备注注
张张文建 建教授 授上海师范大学学主席席
百百石落11牛井井副教授授华东师范大学学 学夕夕q刁、J二 F.........
李李山 山副教授授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活动形式和产品类型,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
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政治、教育、文化、经济在旅游中的创新结合和有效统一。
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其特色在于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在参观游览和休闲
娱乐中达到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进入21世纪,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
旅游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各革命纪念地掀起了一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潮,基础理论
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果。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的范围有红色旅游的概念、分类、作
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红色旅游开发研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滞
后使许多红色旅游的开发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摇篮、全国红色旅游的标杆和旗帜,探索其红色旅游开发的基
本形态的和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井冈山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在对
井冈山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深
度开发的有关对策。全文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章,红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本文首先对红色旅游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简要阐
明了其特点,分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背景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红色旅游的研究现状,
并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并为井冈山红色旅
游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对井冈山红色旅游的深入研究。第二
章,对井冈山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旅游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区
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现存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重点对红色旅
游资源的分布进行了梳理并概括评价了其典型特征。第三章,对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开
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
不足。第四章,在以上资源存量和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就井冈山红色旅游产
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包括开发原则、开发方式、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开发途径、
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第五章为余论,对全文的内容及主要观点进行概
括,做大做强井冈山的红色旅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本文还对后续需要进一步研
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井冈

山,红色旅游,旅游产品,开发方式,发展对策ABSTRACT
AsanewkindofsPeeialtouristaetivityformandProducttyPe, RedTourismjustwasgradually
devel叩司sinee山 emiddletozatein905ofZotheentu移 It15出 einnovationalorpolitieal,educationaz,
eulturalandeeonomieintourism.RedTourism15differentfromordinarytourismactivities, itsmain
characteristic15leamingthroughPla如ng, andwhieheanreachinthehistoryofnationaledueationand
pa颐otiee面eation伪r山 epu印 oseinentertainment.EntertngintotheZlsteentu以俪 ousrevolutiona叮
memorialsPotshavesurgedtoexPloitRedTourismunderthePromotionofthegoodPolicyofgovernment.
TheresearchofRedTourismtheoryhasaequiredsomeProductionswhichineludestheeoneePtofRed
Tourism, theelassifieationofRedTourism, thefunctionofRedTourism, theProblemsduringthe
exPloitationofRedTO丽 smand50on.TheresearehonRedTourism15stillnotsystemie, andthelagsofits
theoryresearehmakealotofRedTourismexPloitationrunshortofeffeetiveguidanee.
AstheeradleofChineserevolutionandtheRedTourismbenehmarkingandflags, toexPlorethebasie
formandinnovationdevelo脚 entofredtourismofJinggangshanhasavitalsignifieanee.Thisartiele
seleetstheJinggangshanmountainfortheobjectofstudy, onthebasieoftheJinggangshanmountain
develoPingredtourismanalysis, foeusesontheJinggangshandePthdeveloPmentofredtourismProduets
relatedeountenneasures.
ThethesisconsistsoffiveParts.P叭1, thePaPeranalysesthebasieresearchinRedTourism.The
stu勿 ontlinestheeoncePtofRedTourism,eharacter, background.Anditsummarizestheeurrentstatusof
researehofRedTourism, andanal” esthesignifieaneeofthestud丫 Thisthesis15withaviewtothe
theoretiealeontributionstothe认一 dePthdeveloPmentoftheRedTOurismProduet, andhopestoProvidea
theoreticalbasisforthedeveloPmentofRedTourisminJinggangshanmountain.Onthebaseoftheabove,
thisPaPerstartedindePthstu勿 ofRedTourismdeveloPmentinJinggangshanmountain.PartZ, thePaper
analysestheeurrentsituationofRedTburisminJlnggangshanmountain, ineludingthegeograPhleal
eondition, loeationtranSPOrtation, currellttourismresourcesandthesoeio一 eeonomieeonditions.The
emPhasis15onthedistributionofRedTourismresourcesandsullUnarizedevaluationofitstyPical
characteristies.Part3, thePaPeranalyZedthecurrentconditionofRedTourismProduetdeveloPmentin
Jinggangshanmountain.IneludingtheJinggangshanRedTo丽 smdeveloPmentstatusofexistingtourism
produetdeveloPment, Outstandingissuesanddeficieneies, andonthisbasis,surn们 narizedtheeonductof
RedTo丽 smProduetdeveloPmentPrineiPlestobefollowed.Part4, thePapereomesuPwithsomeadviee
ontheRedTourismdeveloPmentofJinggangshanmountain, ineindingdeveloPinentstrategies,ereation

inRedTourismProduet.Part515the叩 ilogue.Itsumm硕 zedthemainPointsofthetext.There15along
wayforustomaketheJinggangshanmountainRedtourismbiggerandstronger-Thisartielealsoreviewed
furtherstudyatlast.
Keywords:RedTourism, tourismproduet, developmentmode, developmentadvices
‘目录
第一章绪论.“二“..…”二“.”“..…”。””.“”二“...……””.......……”.”.“”.””.“......................……“…”…1
第一节红色旅游概述.................................................................................................……1
一、红色旅游概念................................................................................................……1
二、红色旅游的基本特征....................................................................................……2
第二节选题背景及意义............................................·················································……3
一、选题背景........................................................................................................……3
二、选题意义...........................................................……,......................................……6
第三节研究综述.........................................................................................................……8
一、国内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8
二、国外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12
第四节理论基础.......................................................................................................……13
一、旅游区位理论..............................................................................................……13
二、增长极理论与点轴开发理论......................................................................……13
三、创新理论与定位理论..................................................................................……14
四、注意力经济与体验经济理论......................................................................……16
第五节研究方法和思路...............................................············································……17
一、研究方法......................................................................................................……17
二、本文思路....................................................................................................……17
第二章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与环境分析.”二“…”””.“.“”.”.””“.…”.“”.“.””.““”.….”“……19
第一节旅游区概况....................................................

........................................……‘……19
一、自然条件......................................................................................................……19
二、区位条件......................................................................................................……21
三、红色历史......................................................................................................……22
四、旅游资源条件..............................................................................................……23
五、社会经济环境..............................................................................................……24
第二节红色旅游资源分布与特色...........................................................................……25
一、红色旅游资源分布.......................................................·······························……25
二、红色旅游资源特色..............................................................·.··..··················……26
第三章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评价.“““”.”““.“.”“““..”.””.””..…”““一”“”.…28
第一节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现状...........................................................................……28
一、基础设施现状..............................................................................................……28
二、旅游发展现状...........................................................................................···……29
第二节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30
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行为鱼待规范..........................................................……30
二、产品缺乏吸引力,忽视游客参与体验......................................................……30
三、对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展示方式单一..............................................……31
四、管理体制不顺,市场开发与推广力度不强..............................................……31
五、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31
六、旅游开发力度不够,产业结构有待改善.........................……,..................……32
第四章井冈山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33
第一节开发原则.....................................................................................··················……33
一、突出精神内涵、彰显红色氛围..................................................................……33
二、采用新兴技术,创新产品形式..............................................

....................……33
夕三、重视人才‘管理,关注社区参与..................................................................……34
四、把握文脉地脉人脉,进行深度开掘..........................................................……34
五、打造产品组合,突出灵活多样的特性......................................................……35
六、注重资源整合,加强红色旅游区域合作..................................................……35
第二节开发方式...................................................……,.............................................……36
一、导游讲解......................................................................................................……36
二、场景体验......................................................................................................……36
三、红彩结合......................................................................................................……37
四、混合开发......................................................................................................……38
第三节创新开发内容...............................................................................................……40
一、节庆旅游活动..............................................................................................……40
二、红色文化产品..............................................................................................……41
三、红色旅游纪念品.......……;............................................................................……41
四、红色演艺产品..............................................................................................…… 42
第四节保障体系.......................................................................................................……43
一、政策扶持体系..............................................................................................……43
二、组织管理体系..............................................................................................……43
三、商业运营体系..............................................................................................……43
四、人力储备体系..............................................................................................……44
第五章余论.”“.”“””.”.”.”””““.”.””””””.”””“.“““”.“”.““””“.”.”二”二”.”二”.”.“”.““……”.45
第一节研究总结....................................................................................................……‘二45
第二节后续研究展望...............................................................................................……45
参考文献.....................................................................

.......................................................……46
后记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51
扩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红色旅游概述
一、红色旅游概念
学术界关于红色旅游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红色旅游”是人民群众通过对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的参观,使革命历
史过程中许多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重大历史事件浮现在参观者眼前,印记在参
观者脑中,铭刻在参观者心中,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革命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可
以促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起到对参观者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所谓“红色旅游”是指以在革命斗争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革命历史
遗迹及纪念地(包括革命圣地、革命根据地和领袖人物故居等)为主要旅游吸引
物开发成旅游产品进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指通过参观游览红色景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
旅游活动。这里的红色景观是指所有与中国革命有关的各种红色资源(狭义范
围),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也包括与之有关的人造景观,其中革命遗址
主要包括会议会址、革命活动旧址、伟人故居和战场遗址等,纪念场所主要包括
纪念馆、博物馆、陵园等,人造景观主要包括雕塑、石刻、主题公园等3。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资源以旅游为表现形式,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于
一体,进行合理开发的结果。红色旅游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革命传统教育方
式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也是一种把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
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有益探索‘。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
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5。
由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04一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红色旅游的概念做了专门的官方界定,现
在大多数有关红色旅游的文献都认可并接受了这一标准表述。
,毛日清.老区建设与“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J].求实,2002,(12):49一50.
2李向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创新开发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62一65.
3尹晓颖,朱站,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2):34一37.
4冉燕.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四川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四川:四川大学,200

5,(0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一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R].2004.二、红色旅游的基本特征
(一)政府主导是主要方略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发展红色旅游的地区多属于
革命老区,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地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发
展红色旅游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红色旅游产品具
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因而在产品的宣传、促销等方面政府起着主导作用。2004
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一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
规划纲要》,中央财政、国家开发银行对红色旅游进行政策性贷款支持,2005年
的旅游主题被确定为“红色旅游年”等各方面国家层面的积极响应都体现了我国
政府对红色旅游的支持和带动。同时,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积极出台制定相
关优惠政策,提出一系列推进措施,全力支持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市场主体为国内市场
由于特殊的政治意义和国家政体等方面的差异,海外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
对中国的革命历史了解甚少,红色旅游对他们的吸引力不是很大,所以在红色旅
游的游客结构中,海外游客所占的比例相当小,国内客源占据红色旅游客源的主
流地位。2009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全国八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临
沂、井冈山、韶山、延安、广安、长沙、遵义和瑞金)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739.21
万人次,同比增长31.96%。其中入境游客16.7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3%‘。如
此算来,入境游客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占全部游客总数的0.61%。
(三)公费旅游所占比重大
从景区性质上看,红色旅游目的地多数是以原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
传统教育基地为依托;从客源市场上看,红色旅游的主体多数是党政机关干部、
军人、学生等;从旅游形式上看,红色旅游活动多数是团体性的公共活动,这就
在客观上为公费旅游提供了市场。根据对福建上杭古田的游客调查显示,2001
年游客中有70%是公费的国家干部,这说明公费旅游在红色旅游中占有很高的
比例,正因如此,游客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2。井冈山2005年游客人均日消费高
达530.06元,即使在人均日消费较低的2001年也有470.10元,明显高于自费
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3。
,2009年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火爆,游客同比大幅增长.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http://~.gov.en/jrzg/2009一08/12/eontent_1390084.htm.2009一8一12.
,尹晓颖,朱站,甘萌雨.红色旅游产品特点和发展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2):34一37.
:,何静.红色旅游市场特征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四)观光游览是主要形式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战争年代所遗存下来的文物遗迹为主要旅游吸引物来展
开旅游活动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广大青年学生及人民群众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和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由于吸引物的特
殊性和不可移动性,现阶段开发出来的红色旅游产品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形式。旅
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具有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红色文化
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的统一。红色旅游的过
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也能成为学习历史知识、增长社会见闻、陶冶道德情
操、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
(五)周期波动性表现明显
红色旅游受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
调节,重大纪念日和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旅
游地接待的客流量会呈现出波浪起伏的特点,有平平淡淡的常态,也有高潮迭起
的时段。宏观时间范围的整体态势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5年是一个小高潮,
10年是一个大高潮,50周年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则是是特大高潮。而在某一
年当中,接待高潮则主要集中在“黄金周”和“七一”、“八一”以及某一重要历
史事件的发生日等一些纪念日或有较大纪念活动的时段。另外,由于青少年学生
是构成红色旅游游客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寒暑假也是红色旅游的旺
季。但随着红色旅游开发的深入和市场的成熟,这种波动将会有所减缓。
(六)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
开展红色旅游的地方一般多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除了拥有当年革命战争年
代留下的战斗遗址和革命精神这些必备资源和条件外,能展现当地特殊风貌的良
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乡土人情、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及热烈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
源也非常丰富。因此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各景区常常会根据自身的特殊条件
和资源优势,综合开展和丰富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民俗风情游等多种旅游
形式,给游客带来多种不同感受的旅游体验。
第二节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一)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红色旅游高潮迭起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旅游的需
求较之以前尤显旺盛。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独特的人文旅游
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20世纪进行的伟大民族民主革命的产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旅游正是适应人们

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旅
游活动相结合的需求而产生、形成,并不断推进和加速发展起来的。
2004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2004一2010年全国红
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将在全国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
重点打造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由此全面开创了红色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加之中央宣传部等13部委联合设计和推荐的国内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全
国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情迅速高涨,红色旅游的开发速度急速提升,全国上下
掀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高潮。2004年9月,由巧省2市的旅游局共同参与的“红
色旅游”研讨会在中国革命的摇篮江西召开,2004年10月开展兴起的“新世纪、
新长征、新旅游—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和2006年“重走长征路”
系列活动以及“我的长征”等大型主题活动,又为全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极
大的推动和宣传作用。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旅游学界、学术研究部门以及其
它相关行业的热情支持和持续关注下,红色旅游己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国
内旅游一个新的亮点。
(二)中央高层积极推进,突出政策导向作用
2003年4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江西考察时指
出: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把红色旅游打
造成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2004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了“要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2。为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央文
献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国家部委组成调研
组,于2004年3月和5月先后两次到江西、湖南等地调研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并制订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2004年12月,我国宣布正式启动“红色旅游”
工程,国家旅游局提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即全面整合“红色旅游”资
源,大力构建“红色旅游”体系,不断推出“红色旅游”精品和线路,并逐步辐
射到其他“红色旅游”区(点)。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
‘晓丽.红色旅游唱响红色大地.中国红色旅游网:http://~https://www.doczj.com/doc/3417425772.html,.2004一9一10.
,李长春在河北考察,要求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人民网:
http://wopeople.e绷.en/GB/14838/35554/2996360.html.2004一11一8.个“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
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争取.5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的年接待人数
达1.5亿人次、综合收入380亿元;10年后全国“红色旅游”区(点)的年接待
人数达3亿人次、

综合收入1000亿元‘。
(三)地方政府主导开发,社会各界热情投资
红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并极大地带动了第三产
业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江西、陕西、河北、湖北、湖南、四川、
贵州、广西等红色资源大省和其它具有发展条件的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落实国家发
展红色旅游的各项政策,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纷纷聘请各方专家召开研讨
会,编制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明确具体步骤和方法措施,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
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局面。
2004年12月,江西省政府批转了江西省旅游局制订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
展纲要》,成为全国最早颁布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省市。《纲要》明确了江西红色
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以井冈山红色旅游区为龙头,包括永新、莲花等周边县
市的红色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快实施“朱毛会师”再现工程、黄洋界保卫战再现
工程、笔架山十里杜鹃长廊以及完善永新三湾改编旧址等工程。大力发展南昌、
瑞金、萍乡、上饶四个红色旅游区基点,以此为中心,精心打造六条精品线路:
“中国红色旅游概念线路”:上海一嘉兴一南昌一井冈山一瑞金一长汀一高州一遵义一延
安一西柏坡一北京;“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南昌一井冈山一赣州一瑞金;“赣
湘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南昌(或井冈山)一萍乡一韶山一长沙;“赣闽粤红色文
化旅游精品线路”:赣州一瑞金一长汀一龙岩一梅州一广州;“赣浙沪红色文化旅游精
品线路”:南昌一龙虎山一上饶一三清山一杭州一嘉兴一上海;“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
线路”:武汉一黄冈一九江(庐山)一共青城一南昌一井冈山。
(四)打破行政壁垒局限,区域旅游合作盛行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资源的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在全国范围内又
比较分散。新中国成立至今,许多革命老区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管辖,有的跨越
数省,如当年的中央苏区、鄂豫皖、晋察冀等革命根据地大多建立在几省交界处,
行政区划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垒对区域经济形成了刚性约束,产生了一种与区域经
济一体化相悖的“行政区经济”现象,,客观上对处于行政区交界处的地方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一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LR」.2004.
2王健,鲍静等.“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明.中国
行政管理,2004,(3):44碑8.红色旅游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红色旅游开发中为了实现各区域间的资源
共享、品牌共用、市场共建、客源互流,利益共赢等机制的有效建立,要求

各红
色旅游地必须走上区域合作的道路,才能突出规模优势,壮大产业力量。
在我国,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构想和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2004年1
月,在郑州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由江西发起,上海、北京、江西、福建、
河北、广东和陕西等七省市旅游局共同签署了《七市发展红色旅游郑州宣言》,
开创了跨省“红色旅游”全国总动员的发展局面,七省市将上海、南昌、井冈山、
瑞金、长汀、高州、延安、西柏坡、北京连接起来,成为一条“红色旅游”概念
线路,并进行区域重点宣传和整体联合宣传;山西太行革命老区黎城与邻县平顺、
五乡、襄垣以及河南林州、河北邯郸等众多景区相互合作形成了区域性的旅游网
络;2004年7月,江西借“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契机,与广东签订《旅游
交流与合作协议》,泛珠三角地区将再次刮起红色旋风;2004年10月,为庆祝
新中国成立5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和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江西省旅游
局在瑞金发起了“2004中国红色之旅万里行”活动,行程2万余里,途经16个
省(市),沿途各景区代表共同签署《共同发展红色旅游井冈山行动纲领》。随着
各地纷纷制定出台发展红色旅游的新方案新举措,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共同推广红
色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新局面正逐渐形成。
二、选题意义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
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色旅游是政治与旅游、教育与旅游、文化与旅游
在多种层面上的结合,这种多功能的旅游形式正是迎合了新时期的人们的消费需
求和旅游的发展要求,在轻松愉快的游历过程中,达到了感受革命传统、弘扬精
神文化等一系列目的,是教育旅游的大胆创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是在新时期、新形式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载体,是教育人们
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特殊课堂和鲜活教材,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提高
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
各种文化和思潮的涌进和渗透、正面思想熏陶的减少,国民的观念也慢慢受到了
许多不良冲击和影响。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我们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辉煌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事迹,作为生动教材,使广大人民群众,特
别是青少年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
决拥护共产党领导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能使人们在旅游的过程
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文化工程。两次国内革命战争、八
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大量珍贵的革命活动的遗
址、遗迹,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
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可以进一步巩固忠诚
爱国的民族情怀,培育不言放弃的坚强信念和坚决人们群众的进取的创新精神,
对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革命老区由于历史原因和所处区位因素的影响制约,道路及其它服务设施条
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凡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抛开这些不利
因素,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优势所在。这些地方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
保护良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情调。当地政府应该抓住自身优势,通过
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规划上给予指导、在开发上给予定位
等多种有力支持,建立起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发挥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使旅
游业逐步成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
经济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能够有力地促进革命老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建设和改
善老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人民的就
业率和生活水平,使老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区位形象及知名度得到了巩固和
提升,经济更加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
(四)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传统的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度假旅游等大众型旅游形式,已经为旅游市场
所公认。随着现代社会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需
要更多有特色的旅游形式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和满足广大旅游者的多项需求。红
色旅游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快速增长点,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完
善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促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同时为整个旅游业的发
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节研究综述
一、国内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当时并没有在社会上引
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响。自从2004年国务院颁布执行《2004一2010年全国
红色

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国内关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开始升温,社会各界对
红色旅游的关注与日俱增,旅游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层出不
穷。本文以“红色旅游”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网》(2001一2009)进行检索,
发现收录的关于红色旅游的论文达 1461篇。综合来看,学术界对红色旅游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
(l)红色旅游市场研究
大部分的学者在红色旅游是以国内游客为客源市场主体的这个认识上,基本
达成了共识。石培华’认为建立一个长期、稳定、健康的红色旅游市场有五个方
面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通过带薪休假制度和奖励旅游的结合、会议旅游和商务旅
游的结合、启动修学市场、银发市场以及体育市场来获得保障。段圣奎2探讨了
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的途径。刘春玲、宋保平3研究了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市场
竞争力的方法。王丁玲等‘分析了红色旅游市场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以及旅游
者的类型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认为同其他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相类似,红色旅游目
的地的发展同样和与客源地的时空距离、客源地的经济水平以及旅游目的地的知
名度等因素休戚相关。在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方面,黄静波5分析了红色旅游消费
市场形成的因素、旅游者的出游特点和行为模式,认为红色旅游的核心目标市场
是学生市场和中老年人市场,机会目标市场是专业修学旅游市场。
(2)红色旅游开发研究
张彬彬6提出根据各景区开发的不同程度,建立起“整修精度开发—纵向
深度开发—横向广度开发—综合适度开发”的模式。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大量
红色旅游开发的实例、事例的分析和归纳概括,毕剑,总结了我国红色旅游开发
l石培华.发展红色旅游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党建,2005,(05):41.
2段圣奎.让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闭.经营与管理,2006,(ll):34一37.
,刘春玲,宋保平.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研究团.河北学刊,2006,(4):214一 216.
4王丁玲,章锦河,王群,王浩,魏鸿雁.红色旅游地客源市场结构研究—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例[J].安
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490一94.
,黄静波.红色旅游消费市场与行为模式研究[J1.消费经济,2007,23(l):29一31.
6张彬彬.都市地区的“红色旅游”开发—以上海为例明.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
35一37.
,毕剑.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06,(8):229一 231.中经常遇见的几种模式: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色演出、博物馆、旅游节庆、
红色主题公园和体验参与。此外谢婷等还提出了“空间拓展+时间延伸十内涵深化”
的开发模式‘。姚

治国等也设想出了形象联动、资源联动、产品联动、产业联动、
区域联动、营销联动在内的联动开发模式2。面对种类繁多、不一而足的红色旅
游发展模式,红色旅游地应综合考虑其利弊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
的模式。
(3)红色旅游产品研究
刘春玲3认为军事旅游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较成熟的旅游产
品类型,面对我国红色旅游兴起的热潮,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借鉴军事旅游的开
发的相关形式和内容将会大有作为。高质量的红色旅游产品,是保证红色了旅游
得到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钟俊昆、童绍茂‘就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与价格
策略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应根据红色旅游产品的整体成本、红色旅游
的自身特点、红色旅游者的行为特点和国家对红色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小
等方面的情况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定价策略。贺德红,李晖5认为红色旅游线
路设计要遵循凸显红色特性、整合优质资源和就实避虚等原则。另外,朱孔山6认
为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应遵循注重特色,突出主题的原则;系统开发,协调发展
的原则;市场导向,适应需求的原则以及红色旅游产品与其他类型产品组合开发
的原则。
(4)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陆军7认为除了采用广告宣传、形象传播、价格策略、媒体网络、品牌推广、
推介会、展览会推介宣传等常规性的营销策略外,红色旅游目的地最重要的是要
根据实际情况和游客需求采取一些独特性的、具有创意的旅游营销策略。李永乐
8认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市场启动与环境建设的直接
推动力来自于政府组织;市场发育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不均衡性;客源结构比较
单一;目的地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游客市场影响巨大,但未必能够形成现实的市场
‘谢婷,钟林生,黄丽玲.红色旅游资源的拓展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龙州县为例闭.资源与产业,2006,
8(5):49一 51.
2姚治国,苏勤,陆恒芹.论红色旅游的联动开发模式—以安徽省黔县、定远县比较研究为例〔月.桂林
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l):45件5.
3刘春玲.石家庄市军事旅游发展与对策分析研究〔J].石家庄专科师范学校学报,2003,(06):63一65.
4钟俊昆,童绍茂.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及价格策略【J].价格月刊,2005,(8):1卜 12.
,贺德红,李晖.论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J1.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373一375.
6朱孔山.区域红色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与开发—以临沂市为例[J].商业研究,2007,(8):130一l犯.
7陆军.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方略阴.旅游学刊,2006,21(8):9一10·
8李永

乐.红色旅游目的地产品类型与营销探讨[J].商业研究,2007,(l):35一37.品牌知名度;目的地硬件设施配备与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卢璐‘、罗茜2等人在
揭示红色旅游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例如打造红色
旅游精品、构建特色产品体系、实施体验营销和大力发展知识营销等一系列措施。
(5)红色旅游规划开发研究
曹新向3等提出在红色旅游的开发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包括特色旅游观、
人本旅游观、持续旅游观、旅游体验观、合作旅游观等。梁峰4提出在红色旅游
资源开发中要坚持大旅游观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注意环境承载力等几个原
则,加强党史研究、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宣传促销推广、可持续开发
和旅游资源整合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李应军s在综合概括了红色旅游的特点、产
生的背景及意义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成红波、阎友兵
6分析了红色旅游规划的特点,并指出其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景点建设、形象定位、
产品设计、线路组织以及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在规划中要注意政治性与文化性,
教育性与娱乐性,严肃性与趣味性,“红色”与“绿色”、“古色”,静态展示与动
态参与等方面的多种结合。马进莆,宋振美7从功能、地位、存在形式、存在形
态、地域空间以及区域联系这6个方面,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6)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研究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走区域合作的
道路。闰兴亚、张英明8首次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构想;郭信艳、钟滨9探
讨了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的内容和机制。罗小斌、方世敏’。从区域的角度对我国红
色旅游品牌整合的动因、目标、障碍与运作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刘建平、刘向阳
“从区域红色遗产资源整合的角度提出了要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和着力培养区
域旅游人才队伍。王发兴‘2从区域红色旅游产品营销角度出发,认为湘粤赣红三
,卢璐,易银飞.红色旅游市场特征研究团.科技创业,2007,(3):99一100.
2罗茜,方世敏.谈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闭.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4):40一2.
3曹新向,王伟红,梁留科.红色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21一6,130.
4梁峰.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开发策略研究闭.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5):47件9.
5李应军.“红色旅游”发展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01):64一66.
6成红波,阎友兵.红色旅

游规划探析闭.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255一257.
7马进莆,宋振美.简析红色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
111一114.
8闰兴亚,张英明.红色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N].中国旅游报,2004一11一03(3).
9郭信艳,钟滨.红色旅游区域合作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I6(15):115一116.
10罗小斌,方世敏.区域红色旅游品牌整合问题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62一65.
l’刘建平,刘向阳.区域红色文化遗产资源整合开发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
73一753.
,2王发兴.区域红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初探一来自湘粤赣红三角的实证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角地区的红色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应选择政府举旗、适当包装、科学策划、联合
促销等几大策略。余凤龙、陆林’认为发展红色旅游应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并将
地域文化融入其中、系统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景区管理机制,将红色旅游与旅游
扶贫结合起来。
(7)红色旅游个案研究
目前有相当多的文献是从某一特定地区的旅游资源为根据,对其红色旅游发
展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案分析。主要的研究方向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从发
展对策和发展思路着手,对区域红色旅游发展进行宏观探讨,提出了发展红色旅
游的战略性思考;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
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从而提出了开发和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的若干策略
等。如黄群、尹瑞华2认为遵义应该紧抓抗战文化,大做文章。白珊3认为发展红
色旅游是老区黎城脱贫致富的关键。杨文健、李瑞琼等4对四川阿坝州地区的红
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做了相应的研究。李向明5、庄东泉6对江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
发提出了对策。李磊,徐春堂7等对山东枣庄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条件特色和红色
旅游开发方向进行了分析。谢庐明,曹大明8对红三角区域的红色旅游开发提出
了建议。高亚芳,何喜刚9对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规划研究。闰广华‘0
对辽宁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个案研究。王雯雯,吴忠军“定位研究了百
色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通过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可以看出,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在
逐步摸索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很多的经验。从最初的简单低级的资源型产品到现在
初具规模的成熟景区,从对红色旅游产品的模糊概念到深入全面的系统研究,这
进一步论证了对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不是一墩而就,而是一项分阶段的
版),2005,26(7):52一56.
,余凤龙、陆林.红

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
20(4):56--61.
2黄群,尹瑞华.遵义抗战文化述析〔J〕.遵义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报,2000,(04):1一3.
3白珊.挖掘老区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以太行革命老区黎城为例〔J].经济问题,2001,(08):64.
4杨文健,李瑞琼,庄春辉.依托区位优势,整合红色资源〔J〕.阿坝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校报,2004,(01):
34一39.
5李向明.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创新开发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2):62一65.
6庄东泉.深度开发江西红色旅游资源雏议〔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2卜41一43.
7李磊、徐春堂、赵静、孙明孝.枣庄的红色旅游资源及其整合开发[J〕.高师理科学刊,2006,(03):8于82.
8谢庐明,曹大明.红三角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02):92一96.
9高亚芳,何喜刚.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5):
85一89.
10闰广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日王雯雯,吴忠军.百色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78一83.系统工程。上述研究成果已为我国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但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足或有待深入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红色旅游的研究滞后
于实践,理论建设薄弱。大部分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个案研究偏多,且
在分析内容和结论上趋向雷同,缺少创新;多数是规范性研究,即寻找某个具体
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措施和政策建议;处于初步的定性描述、讨论阶段,研究方
法滞后,未有全面、系统的研究,尤其缺乏一般理论模式、模型以及定量的论证。
二、国外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综述
红色旅游是政治教育类旅游产品的代表,在国际上此类旅游产品可细分为六
类,即爱国主义产品、历史怀旧产品、历史事件产品、历史人物类产品、政治类
产品以及主题教育类产品’。对于此类旅游,西方国家在理论研究上相对较完善,
西方学者把革命遗址遗迹(rev。lutl。 narysite)、名人故居 (formerresidenee)、
博物馆(museum)、文化旅游 (eulturaltourism)等旅游形式都作为同一范畴来进
行研究,,并针对其开发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取得了不
少理论成果和实践上的创新。比如,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老挝、朝鲜、古巴、
越南等进行的反侵略战争遗址、革命史迹等资源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形成战争旅
游、军事旅游、爱国主义旅游等旅游产品。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资产阶级

的革
命旅游的开展如火如茶,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一些成功的案
例可以借鉴。法国的凡尔赛宫是17和18世纪王室住宅和政府所在地,其园林建
筑和练兵场是主要特色,目前年接待量达到400多万人次3,给当地带了巨大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此同时,国外对与红色旅游有关联的相关文化遗产的保
护研究和保护经验也有很多,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评判,开发利用等
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的是喜庆、大吉大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红
色”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辉煌斗争过程和取得的精神成果。就我国的红
色旅游而言,国外学者在前几年己开始涉足研究,如美国学者 TimOak,Al。 eLuo
等在2004年开始关注中国的红色旅游,并相继对江西、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着眼于中国红色旅游的发展状况及其意识形态特征的研究‘。2003年两个英国年
,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oianaMsller.劫E一npi行ealeolnp如sonoftheRoleofMarketinginPdvateandPubliesectorNonpro6tServiee
organizations:AnExalnple斤 olntheHeritageIndus昨 SouthernIllinoisUniversityatCarbondale,1994.
3新华网.法国将对历史名胜凡尔赛宫进行大修将耗时17
年 httP://news.ehina.eo而zh_en/eultUre儿du/10000941/20040730/Iz809293.htm.2005一4一11.
4AloeLuo,下Inoak.MarketingtheRevolution:肠u‘sm,Landseapeandldeo一ogyinehsna.unpub一ishedpaper,轻人—李爱德(Edjoeelyn)和马普安(AndrewMcEwen)亲身感受徒步走完长征路
‘,探求“红色文化”的渊源。说明我国的红色旅游逐渐引起了国际研究的关注,
开始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节理论基础
一、旅游区位理论
区位论又称为立地论,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的著作中,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他
的著作《孤立国》中提出了农业圈层理论,开区位论研究之先河。该理论主要的
研究重点是关于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空间组织优化,尤其突出表现在经济活动方
面。区位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二个阶段。
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区位理论,分别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现代区位论强调要合
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空间,开发落后地区,促进区域间动态平衡发展,认为政
策、规划与行动三者间具有互动关系。就现有的研究情况来说,旅游区位论研究
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中心地理论,旅游地分类评价理论。其中的旅游地分类理
论根据旅游区位的不同组合特点和

维持旅游业经营的最低门槛范围(又称门槛人
口,是指维持旅游地经营所必需的最小旅游人数),将旅游地分为资源型、客源
型和混合型,对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的布局构建有着一定理论指导意义。总
的来说,区位理论可以应用于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
空间布局结构,正视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中必然存在着的不同的经济区域之
间的差异和旅游业培育情况,为跨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布局中的集中与分散、
分工与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增长极理论与点轴开发理论
增长极理论 (growthpoletheory)是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
(FrancoiSPerroux)于50年代中期创立的,被认为是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
域观念的基石。该理论2的主要思想是:在高度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每个区域的
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均匀的,相反,在一定时期增长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主导经济部
2004.
,2名英国青年2003年追随红军足迹走完长征全程新浪网
httP://news.sina.eom.en/w/2004一10一25/14164030943s.shtml,2004一10一25.
2丁四保.“增长极”模式与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经济地理,1989,(4):297一301.「1和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这些行业部门由于追求外部经济效果,一般趋于向最
佳区位聚集,通常是区域的大中城市。因此,这些大中城市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
展的增长极,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所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相对比较
落后,缺乏足以带动全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的地域,要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就
应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少数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镇,实行重点开
发,使之成为区域增长极。增长极一旦形成,便可通过产品、资金、人才、信息
的流动,将其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扩散到广大腹地,促进腹地的经济增长,从而
使整个区域经济通过增长极的带动呈跳跃式成长。增长极理论被我国理论界普遍
接受,在结合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条件基础上提出的空间开发模式中,
最为常见的有梯度推移、轴线开发和点轴开发三种模式。
点轴开发理论是由陆大道于1984年提出的,点一般指的是城镇,轴就是经
济发展轴线,主要是交通线,一般认为,在落后地区或新兴开发地区,区域经济
发展要素围绕着“点”聚集,首先经过“极化过程’夕,而后才以“扩散过程”为
主。在现实的区域开发与区域发展中,一定范围内可能有二个乃至多个“点”“同
时”存在,当区域经济成长进入多核扩散阶段时,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采取点
轴开发模式关键是选择好重点开发轴线,配置若干新的增长点,或在己有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