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小结

1.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路径满足费马原理。地震波遇上分界面时,各种波的传播

路径满足斯奈尔定律:

n

n V V V αααsin sin sin 2

21

1=

== 。

2. 不同介质模型中地震波运动学不同。

① 均匀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直线,波速是常数,波前是圆孤。 ② 层状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折线,折线偏折方向遵守斯乃尔定律。 ③ 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曲线,波速V=V (x,y,z )。

④ 线性介质中,地震波的射线是园孤,波前是园孤,波速)1(0Z V V β+=。 3. 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是或者近似是双曲线。 4. 几个重要概念

①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② 均方根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③ 自激自收时间的定义及公式。 ④ 视速度的定义及公式。 ⑤ 交叉时的定义及公式。 5. 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是直线。

6. 异常界面产生特殊波。如回转波、绕射波等,其时距曲线与正常波的时距曲线

不同,可帮助识别特殊构造现象。 练习

1、已知水平层状介质如下图。①求R 2界面以上的平均速度 和均方根速度V R 。②求R 2界面

上的反射波的自激自收时间t 0 。③求R 1界面上的折射波的视速度V *和垂直反射系数R 1 。④分别写出将R 2界面以上的介质简化成速度为V R 和 的均匀介质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方程。

⑤在同一坐标系中定性画出第④题中的两条时距曲线的图形。

地面

V 1=2500m/s h 1=100m ρ1=2.0g/cm 3

R 1

V 2=3000m/s h 2=300m ρ2=2.2 g/cm 3

R 2

2、 如下图所示,沿界面R 1 和R 2观测A 点和B 点的视速度是否相等?为什么?

V V

1

3、如下面图a所示,Ⅰ、Ⅱ两条测线正交,在交点O激发地震波,在测线Ⅰ、Ⅱ上观测反射波。

观测到某一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分别如图b、c所示,两条时距曲线的极小点分别向

为1s 。假设波速为2000m/s 。①计算西、向南偏离炮点500m、300m ,自激自收时间t

该界面的真倾角。②作图表示出该界面的真倾向。③计算O点处该界面的真深度。

Ⅱ北

t

Ⅰ x x 西 o 东

图a 图b 图c

上,假设每个界面都不形成折射波,4、有水平层状介质如下图,一平面波以α角入射到界面R

1

写出该波入射到各界面时沿各个界面观测的视速度。

1

2

3

4

5、在原始地震波形记录上,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声波、面波的同相轴各为何形状?

高二数学第二章章末总结

章末总结 知识点一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应用圆锥曲线的性质时,要注意与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结合起来.总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在解题中有重要作用,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2,F1,F2为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F1PF2=60°,S△PF1F2=12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一般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在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中有一种情况,即直线与其交于一点和切于一点,二者在几何意义上是截然不同的,反映在代数方程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在解题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十分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圆锥曲线的切线是圆锥曲线的割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无限靠近时的极限情况,反映在消元后的方程上,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判别式等于零;而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抛物线中与对称轴平行,双曲线中与渐近线平行),反映在消元后的方程上,该方程是一次的.

例2 如图所示,O为坐标原点,过点P(2,0)且斜率为k的直线l交抛物线y2=2x于M(x1,y1),N(x2,y2)两点. (1)求x1x2与y1y2的值; (2)求证:OM⊥ON. 知识点三轨迹问题 轨迹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求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动点为(x,y),根据几何条件直接寻求x、y之间的关系式. (2)代入法:利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某一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关系,把所求动点转换为已知动点.具体地说,就是用所求动点的坐标x、y来表示已知动点的坐标并代入已知动点满足的曲线的方程,由此即可求得所求动点坐标x、y之间的关系式. (3)定义法:如果所给几何条件正好符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曲线的定义,则可直接利用这些已知曲线的方程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当很难找到形成曲线的动点P(x,y)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时,借助第三个变量t,建立t和x,t和y的关系式x=φ(t),y=Φ(t),再通过一些条件消掉t就间接地找到了x和y所满足的方程,从而求出动点P(x,y)所形成的曲线的普通方程. 例3设点A、B是抛物线y2=4px (p>0)上除原点O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垂足为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知识点四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圆锥曲线问题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没有常规的方法,但解决这个难点的基本思想是明确的,定点、定值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某个点或值,就是要求的定点、定值.化解这类问题难点的关键就是引进变化的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

单元小结 第一套_知识小结

第二单元单元知识小结一、易读错的字 大渡(dù)河日寇(kòu)晋察冀(jì) 手榴(liú)弹悬崖(xuán yá) 抡(lūn)起山涧(jiàn)冰雹(báo) 栏(lán)杆沸腾(fèi téng) 隆(lóng)隆旗帜(zhì)检阅(yuè) 坦(tǎn)克汇(huì)集 仇(chóu)恨距(jù)离砸(zá)开 二、易写错的字 寇: 下面的半包围结构的里边是“ ”。 爆: 右下角是“氺”。 隆: 右边中间有一横。 三、会写词语 七律山崖大渡河长征远征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磅礴铁索 岷山三军尽开颜千里雪日寇晋察冀 副班长手榴弹抡圆 全神贯注下棋悬崖热血沸腾山涧冰雹 屹立喜悦不屈奋战 险要斩钉截铁攀登居高临下粉身碎骨 雹子眺望壮烈豪迈完毕 惊天动地政府外宾一盏灯栏杆汇集

爆发 宣布 旗帜 检阅 制服 肃静 语调 坦克 距离 隆隆声 发射 预定 排山倒海 就位 宣告 雄伟 一致 高潮 次序 四、多音字 仇?????chóu (仇恨)qiú(姓仇) 强?????qiáng (强大)jiàng (倔强) 曾?????céng (曾经)zēng (曾祖父) 五、形近字 ? ????崖(山崖)涯(天涯) ?????渡(渡江)度(欢度春节) ?????寇(日寇)蔻(蔻丹) ? ????榴(榴弹)馏(蒸馏) ?????沸(沸腾)费(浪费) ?????贯(贯穿)惯(习惯) ?????栏(栏杆)拦(阻拦) ?????爆(爆发)暴(暴晒) ?????阅(阅读)悦(喜悦) 六、近义词 远征—远行 等闲—平常 逶迤—蜿蜒 磅礴—恢弘 云崖—山崖 屹立—挺立 攀登—攀爬 崎岖—凹凸 沉着—从容 擎着—举着 诞生—出生 瞻仰—敬仰 陆续—持续 挺立—矗立 汇集—汇聚 雄伟—宏伟 璀璨—绚烂 黑魆魆—黑乎乎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排山倒海—翻江倒海 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徐徐上升—冉冉上升 昂首挺胸—抬头挺胸 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千钧一发—岌岌可危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二章知识总结

§2.1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热力学函数中的物态方程、内能和熵是基本热力学函数,不仅因为它们对应热力学状态描述第零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而且其它热力学函数也可以由这三个基本热力学函数导出。 焓:自由能: 吉布斯函数: 下面我们由热力学的基本方程(1) 即内能的全微分表达式推导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o焓的全微分 由焓的定义式,求微分,得, 将(1)式代入上式得(2) o自由能的全微分 由得 (3) o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 (4)

从方程(1)(2)(3)(4)我们容易写出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dU,dH,dF,和dG独立变量分别是S,V;S,P;T,V和T,P 所以函数U(S,V),H(S,P),F(T,V),G(T,P)就是我们在§2.5将要讲到的特性函数。下面从这几个函数和它们的全微分方程来推出麦氏关系。 二、热力学(Maxwell)关系(麦克斯韦或麦氏) (1)U(S,V) 利用全微分性质(5) 用(1)式相比得(6) 再利用求偏导数的次序可以交换的性质,即 (6)式得(7) (2) H(S,P) 同(2)式相比有 由得(8) (3) F(T,V)

同(3)式相比 (9) (4) G(T,P) 同(4)式相比有 (10) (7),(8),(9),(10)式给出了热力学量的偏导数之间的关系,称为麦克斯韦(J.C.Maxwell)关系,简称麦氏关系。它是热力学参量偏导数之间的关系,利用麦氏关系,可以从以知的热力学量推导出系统的全部热力学量,可以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来。例如,只要知道物态方程,就可以利用(9),(10)式求出熵的变化,即可求出熵函数。 §2.2麦氏关系的简单应用 证明 1. 求 选T,V为独立变量,则内能U(T,V)的全微分为 (1) 熵函数S(T,V)的全微分为( 2)

电力电子技术第二章总结

2016 电力电子技术 作业:第二章总结 班级:XXXXXX学号:XXXXXXX姓名:XXXXXX

第二章电力电子器件总结 1.概述 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 GPD FRD SBD 半控型器件——晶闸管(Thyristor) FST TRIAC LTT 典型全控型器件GTO GTR MOSFET IGBT 其他新型电力电子器件MCT SIT SITH IGCT 功率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力电子模块HVIC SPIC IPM 1.1相关概念 主电路(Main Power Circuit):在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中,直接承担电能的变换或控制任务的电路? 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是指可直接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实现电能的变换或控制的电子器件? 1.2特点 电功率大,一般都远大于处理信息的电子器件? 一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 由信息电子电路来控制,而且需要驱动电路(主要对控制信号进行放大)? 功率损耗大,工作时一般都需要安装散热器? 通态损耗,断态损耗,开关损耗(开通损耗关断损耗) 开关频率较高时,可能成为器件功率损耗的主要因素? 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系统组成 一般是由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的主电路组成一个系统? 关键词电力电子系统电气隔离检测电路保护电路三个端子 1.3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按能够被控制电路信号控制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半控型器件(开通可控,关断不可控) 全控型器件(开通,关断都可控) 不可控器件(开通,关断都不可控) 按照驱动信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电流驱动型电压驱动型 按照驱动信号的波形(电力二极管除外)不同可分为脉冲触发型电平控制型 按照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不同可分为单极型器件(由一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双极型器件(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复合型器件(由单极型器件和双极型器件集成混合而成,也称混合型器件) 关键词控制的程度驱动信号的性质?波形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2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Power Diode) 2.1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力二极管实际上是由一个面积较大的PN结和两端引线以及封装组成的? PN节(PN junction):采用不同的掺杂工艺,通过扩散作用,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制作在同一块半导体(通常是硅或锗)基片上,在它们的交界面就形成空间电荷区称为PN结? N型半导体(N为Negative的字头,由于电子带负电荷而得此名):即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P型半导体(P为Positive的字头,由于空穴带正电而得此名):即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的杂质半导体? 正向电流IF :当PN结外加正向电压(正向偏置)时,在外电路上则形成自P区流入而从N区流出的电流? 反向截止状态: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反向偏置)时,反向偏置的PN结表现为高阻态,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的状态? 反向击穿:PN结具有一定的反向耐压能力,但当施加的反向电压过大,反向电流将会急剧增大,破坏PN 结反向偏置为截止的工作状态?雪崩击穿齐纳击穿(可以恢复) 热击穿(不可恢复) P-i-N结构

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鸳(yuān) 鸯(yāng) 倦(juàn) 纤(xiān) 豚(tún) 款(kuǎn) 绸(chóu) 膜(mó) 掷(zhì) 约(yuē) 斑(bān) (2)难写的字 溪:右边的“奚”第五、六笔是撇折。 聚:“乑”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少写撇画。 瓣:左边的“辛”最后一笔是撇,中间的“瓜”要写得瘦长。蓬:上下结构,“艹”盖住下面的“逢”,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痕:“疒”里面是“艮”,不要写成“良”。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吹拂聚拢形式偶尔花瓣莲蓬 饱胀破裂姿势仿佛 (2)近义词 轻快~轻盈活泼~伶俐洒落~飘落 聚拢~聚集烂漫~灿烂偶尔~偶然 光彩夺目~绚丽多彩平添~增添 清香~芳香赶紧~赶快破裂~分裂

姿势~姿态仿佛~好像雪白~洁白 琢磨~研究灵敏~敏锐收拢~合拢 喜欢~喜爱掌握~掌控讨厌~厌恶 (3)反义词 乌黑?洁白轻快?沉重活泼?古板 聚拢?分散伶俐?笨拙偶尔?经常 纤细?粗壮光彩夺目?暗淡无光 展开?收拢饱胀?干瘪破裂?完整 雪白?乌黑停止?继续合成?分散 完整?残缺灵敏?迟钝收拢?散开 漂亮?丑陋益虫?害虫喜欢?讨厌 硬?软粗短?细长 考试点睛 反义词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一组反义词。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4)词语归类 ①带有数字的词语:千条万条 类似的词语:千军万马千姿百态千奇百怪

②ABCC式词语:波光粼粼 类似的词语:小心翼翼风尘仆仆得意扬扬 ③AABC式词语:翩翩起舞 类似的词语:斤斤计较滔滔不绝井井有条 ④修饰词积累: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轻快有力的翅膀活泼的小燕子光彩夺目的图画波光粼粼的湖面纤细的电线碧绿的大圆盘嫩黄色的小莲蓬雪白的衣裳瓷漆似的硬翅褐色的口水微微地吹拂款款地落下 ⑤“AA地”式词语:静静地款款地 ⑥描写春天的词语:烂漫无比春暖花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二、佳句积累 1.描写春天的名句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粉红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点通传奇专用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象是一条. 分类:(1)速度随着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加速直线运动. (2)速度随着时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1.速度公式: 2.对公式的理解: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加速度a在数值上等于速度的变化量,所以at就是t时间内;再加上运动开始时物体的,就可以得到t时刻物体的. 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认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恒定不变; (2)v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a与速度v同向. 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a与速度v同向. 二、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1.公式v=v0+at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v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称为初速度;v是经时间t后的瞬时速度,称为末速度;at是在时间t内的速度变化量,即Δv=at. 2.公式的适用条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3.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公式中的v0、v、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4.特殊情况 (1)当v0=0时,v=at,即v∝t(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a=0时,v=v0(匀速直线运动). 针对训练质点在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222所示,若在A点时的速度是5 m/s,经过3 s 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14 m/s,若再经4 s到达C点,则在C点时的速度多大? 答案26 m/s 对速度公式的理解 1.一辆以12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因发现前方有险情而紧急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2的加速度,汽车刹车后5 s末的速度为() A.8 m/s B.14 m/s C.0 D.32 m/s 答案 C 2.火车机车原来的速度是36 km/h,在一段下坡路上加速度为0.2 m/s2.机车行驶到下坡末端,速度增加到54 km/h.求机车通过这段下坡路所用的时间. 答案25 s 12.卡车原来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立即开始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车减速到2 m/s时,交通灯恰好转为绿灯,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一半的时间卡车就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速的过程用了12 s.求: (1)卡车在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2)开始刹车后2 s末及10 s末的瞬时速度. 12、(1)-1 m/s2 2 m/s2(2)8 m/s 6 m/s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x=v t,在速度图象中,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 t图象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围的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由v t图象求位移: (1)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32甲所示,把物体的运动分成几个小段,如图乙,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时间=对应矩形面积.所以整个过程的位移≈各个小矩形.

(完整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古诗(shī)村(cūn)居化妆(zhuāng)喝醉(zuì) 丝(sī)绦裁(cái)剪遮(zhē)掩兴致(zhì) 茁(zhuó)壮花籽(zǐ)绚(xuàn)丽植(zhí)树二、易写错的字 绿:右边的“录”,下面不是“水”。 柳:右边是“卯(mao)”,不要丢掉第七笔“丿”。 格:右边是“各”,不是“名”。 局:下面不是“可”。 三、会写词语 古诗村居儿童碧绿化妆丝带剪刀冲出寻找姑娘吐丝柳枝荡秋千鲜花桃花杏花邮递员先生原来 大叔邮局东西太太做客惊奇去年美好一堆礼物邓小平植树格外引人注目满意休息树苗 四、多音字 cháng(长处)sì(似乎)chōng(冲锋枪)长似冲 zhǎng(长大)shì(似的)chòng(冲着) cáng(捉迷藏)zhòng(栽种)qí(奇怪) 藏种奇 zàng(藏族)zhǒng(种子)jī(奇数) 五、形近字

村(山村)妆(化妆)冲(冲动) 树(大树)壮(壮丽)种(种植) 桃(桃树)姑(姑娘)车(汽车) 跳(跳动)咕(咕咕)东(东西) 礼(有礼)植(植物)住(居住) 扎(挣扎)值(值日)注(注意) 六、近义词 丝绦——丝带裁——剪奔——跑仔细——细心寻找——寻觅懊丧——沮丧惊奇——诧异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格外——特别兴致勃勃——兴味盎然七、反义词 赶紧——迟缓懊丧——兴奋惊奇——平静仔细——马虎害羞——大方探出——缩进茁壮——瘦弱笔直——弯曲满意——不满 八、词语搭配 1、动词搭配: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寻找)春天2、形容词搭配: (害羞)的小姑娘(解冻)的小溪(难忘)的日子 (绿油油)的小柏树(精心)地挑选(兴致勃勃)地挖着

离散数学第二章一阶逻辑知识点总结

数理逻辑部分 第2章一阶逻辑 2.1 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个体词(个体): 所研究对象中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客体个体常项:具体的事物,用a, b, c表示 个体变项:抽象的事物,用x, y, z表示 个体域: 个体变项的取值范围 有限个体域,如{a, b, c}, {1, 2} 无限个体域,如N, Z, R, … 全总个体域: 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 谓词: 表示个体词性质或相互之间关系的词 谓词常项:F(a):a是人 谓词变项:F(x):x具有性质F 一元谓词: 表示事物的性质 多元谓词(n元谓词, n≥2): 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L(x,y):x与y有关系L,L(x,y):x≥y,… 0元谓词: 不含个体变项的谓词, 即命题常项或命题变项 量词: 表示数量的词 全称量词?: 表示任意的, 所有的, 一切的等 如?x 表示对个体域中所有的x

存在量词?: 表示存在, 有的, 至少有一个等 如?x表示在个体域中存在x 一阶逻辑中命题符号化 例1 用0元谓词将命题符号化 要求:先将它们在命题逻辑中符号化,再在一阶逻辑中符号化(1) 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在命题逻辑中, 设p:墨西哥位于南美洲 符号化为p, 这是真命题 在一阶逻辑中, 设a:墨西哥,F(x):x位于南美洲 符号化为F(a) 例2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命题符号化 (1)人都爱美; (2) 有人用左手写字 分别取(a) D为人类集合, (b) D为全总个体域 . 解:(a) (1) 设G(x):x爱美, 符号化为?x G(x) (2) 设G(x):x用左手写字, 符号化为?x G(x) (b) 设F(x):x为人,G(x):同(a)中

第二章总结

第二章犯罪行为的起源:生物因素 如同了解其他人类行为一样,我们应该把犯罪视为遗传、神经生理学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对罪犯遗传和生物结构的研究。遗传生物犯罪学的先辈Lombroso声称:存在有“天生犯罪人”,其生理结构异于普通人,他们天生就倾向于做出反社会行为。Lombroso的理论被不断修改,但是最终的版本仍保持天生犯罪倾向的观点,至少在某些罪犯中如此。Lombroso的理论很快被抛弃,但是它促使其他的理论家在解释犯罪原因时,除了社会和环境因素之外还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原因。 后来的理论家研究了身材、体型与犯罪的关系。这些研究及后续研究认为身材和体型与犯罪有一定的相关,但是方法学上的问题使它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遗传决定的生理特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犯罪,现在还是未知数。 双生子研究和收养研究也探讨了遗传因素的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仍然很难给遗传和环境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做出可靠的结论。这些研究表明,即使一出生就把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他们长大后仍然倾向于选择同样的犯罪生涯。然而,研究者还是很难将社会环境从天性——教养的整体中分离出来,这越加清楚地表明,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和生物取向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收养研究数量很少,主要是因为难以获得有关的档案记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认为他们的研究支持遗传的观点,但也警告说社会环境既能刺激也能抑制任何天生的犯罪倾向。 Eysenck提出了一个犯罪的交互理论,他认为犯罪是环境条件(主要是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神经系统的遗传特征基础的结果。Eysenck理论的主旨是,具有特定神经系统类型的个体(内向型)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比其他神经类型的个体(外向型和中间型)更好,或者社会学习能力更强。换句话说,内向者比其他类型的人能更快地建立起违法活动与厌恶刺激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内向者的条件制约的良心更强,他们在违法之前就能预感到恐惧,违法之后也更加内疚。 Eysenck假设神经质会强化已有的习惯,特别是在有的案例中可能会增强反社会行为。高度情绪化的个体比情绪化低的个体更有可能形成反社会行为习惯。精神质是已有研究中关注较少的一个人格维度。 Eysenck的理论还需要改进。这一理论存在的缺陷可能有损它的建构效度。其中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它过分依赖于经典条件反射而排斥中介因素(认知)和社会学习。尽管存在这些问题,Eysenck的工作代表了一种广泛的、可以检验的犯罪理论,该理论不断激发对犯罪问题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这个理论很好地整合了生物心理学的观点和社会坏境论的观点,并以此解释反社会行为的形成。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 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寒漪.(y ī) 耘.(y ún )田 稚.(zh ì)子 昼.(zh òu )夜 闲逛.(gu àng ) 蚌.(b àng )壳 啃.(k ěn )着 倭.(w ō)瓜 樱.(y īng )桃 澄.(ch éng )澈 旖.(y ǐ)旎(n ǐ) 万顷.(q ǐng ) 玷.(di àn )污 秉.(b ǐng )性 二、易写错的字 晓:左右结构,右边是“尧”,上面没有“丶”。 耘:左右结构,左半部分是“耒”。 承:中间是三横,不是两横。 瓢:左右结构,右半部分是“瓜”,不是 “爪”。 三、重点词语 昼夜 耕耘 桑树 春晓 蝴蝶 蚂蚱 樱桃 拔草 瞎闹 铲地 割草 承认 拴着 水瓢 闲逛 蜻蜓 圆滚滚 明晃晃 榆树 锄头 随意 阴凉 四、多音字 供? ????g òng (供品)g ōng(供给) 燕? ????y ān(燕园) y àn(燕子) 晃? ????hu ǎng(明晃晃) hu àng(晃动) 五、形近字

?????耘(耘田)耕(耕种) ?????撩(撩动) 缭(缭乱) ?????晓(拂晓) 绕(环绕) ?????腮(腮帮)鳃(鱼鳃) ?????樱(樱桃)缨(红缨) ?????玷(玷污)沾(沾光) ?????拴(拴住)栓(木栓) ?????瓢(水瓢)飘(飘扬) ?????垠(无垠)银(白银) 六、近义词 漂亮—美丽 瞎闹—胡闹 闪烁—闪耀 存心—有意 随意—任意 健康—健壮 徘徊—踌躇 萌动—萌生 巍峨—巍然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碧波万顷—一碧万顷 离乡背井—颠沛流离 相映成趣—相映生辉 美妙绝伦—美轮美奂 分外—格外 训斥—斥责 稀罕—稀奇 眷恋—留恋 害怕—惧怕 七、反义词 昼—夜 晓—晚 新鲜—腐烂 承认—否认 自由—禁锢 黑暗—光明 巍峨—低矮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乐此不疲—勉为其难 离乡背井—安居乐业 郑重—轻率 凉飕飕—暖烘烘 爱惜—糟蹋 八、词语搭配 (光芒四射)的太阳 (黑暗)的地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整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对于非细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3.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衣壳)所构成。 ②一般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生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三大类)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其中最基本 ..的生命系统: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单独的物质(如水)并不能表现生命现象,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②植物组织主要包括分生、营养、输导(导管和筛管)和保护组织,没有系统;开花植物 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③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既可以属于细胞层次,也可属于个体层次。 ④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肌肉、神经和结缔组织,其中血液、韧带为结缔组织;血管则属 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 ..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 ...、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之为拟核; 遗传物质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 ...、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为DNA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结合成染色体; 除核糖体外还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注意: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也有统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相同,均为DNA。 2. 细胞生物种类: ①原核生物: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注意:①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分为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乱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类中只有蓝藻(念珠藻、颤藻、发菜)是原核生物,水绵,衣藻,红藻等为真核生物;但它们均为光能自养生物。 3.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 新细胞是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们之间都存在 ..提供了依据 .......;也为生物的进化

数值分析第二章小结

第2章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学习小结 一、本章学习体会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我首先了解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可分为两类:直接法和迭代法。计算机虽然运行速度很快,但面对运算量超级多的问题,计算机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运算,所以,确定快捷精确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章分为四个小节,其中前两节Gauss消去法和直接三角分解法因为由之前《线性代数》学习的一定功底,学习起来还较为简单,加之王老师可是的讲解与习题测试,对这一部分有了较好的掌握。第三节矩阵的条件数与病态方程组,我 Ax 的系数矩阵A与左端向量b的元素往往是通首先了解到的是线性方程组b 过观测或计算而得到,因而会带有误差。即使原始数据是精确的,但存放到计算机后由于受字长的限制也会变为近似值。所以当A和b有微小变化时,即使求解过程精确进行,所得的解相对于原方程组也可能会产生很大的相对误差。对于本节的学习掌握的不是很好,虽然在课后习题中对课堂知识有了一定的巩固,但整体感觉没有很好的掌握它。第四节的迭代法,初次接触迭代法,了解到迭代法就是构造一个无线的向量序列,使他的极限是方程组的解向量。迭代法应考虑收敛性与精度控制的问题。三种迭代方法的基本思想我已经掌握了,但是在matlab 的编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本节的学习中我认为我最大的问题还是程序的编写。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虽然掌握了一些编写方法和技巧。相比于第一章是对其的应用熟练了不少,但在程序编写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尽快熟练掌握它,充分发挥它强大的作用。 二、本章知识梳理 2.1、Gauss消去法(次重点) Gauss消去法基本思想:由消元和回代两个过程组成。 a(k=1,2,```,n-1)均不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定理顺序Gauss消去法的前n-1个主元素)(k kk 是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的前n-1个顺序主子式

高中物理选修3_1第二章章末知识总结

第二章 单元复习 一、知识点回顾: 1、电源、电源电动势;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3、电池组; 4、电阻的测量。 二、基本知识点: (一)、电源、电源电动势: 1、电源的概念: (1)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2)电源供电原理:在电源部非静电力做功,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源的外部电路,电场力做功,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电源的电动势: (1)电源电动势大小等于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之间的电压,(电源电动势的大小可用阻极大的伏特表粗略测出) (2)电动势的符号:E ,国际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是一个标量,但有方向,在电源部由负极指向正极。 (3)电动势的物理意义:表征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在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时,1C 电量所具有的电能的数值。 3、电压和外电压: (1)闭合电路的组成:电路:电源部的电路其电阻称为电阻,电阻所降落的电压称为电压;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其两端电压称为外电压或路端电压。 (3)、外电压的关系:E = U + U' 。 (4)注意:在电路闭合时U < E ; (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容: (1)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 r R E ;

(2)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还可导出电路功率的表达式: EI = U I + U'I = I 2R + I 2r 。 (3)、定律的适用条件: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路端电压变化的讨论: (1)当R 增大时,I 减小,U'=I r 减小,U 增大;当R 时,I = 0 ,U =E (最大); R 0 时 ,I = r E ,U = 0 ; (2)当R 减小时,U 减小,当3、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二) 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有关电压、电流、电功率的方法; (1)分析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时,一般先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确定电路的总电流、路端电压,再结合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分析各部分电路的参数。 (2)分析电源的电动势、电阻时,可将(1)中的分析顺序逆进行。 (3)分析电路的功率(或能量)时可用公式EI = U I + U'I = I 2R + I 2r 其中EI 为电源的总功率(或消耗功率),U I= I 2R 为电源的输出功率(或外电路的消耗功率);U'I= I 2 r 为电源部损耗功率,要注意区分。 (三)电池组: 1、串联电池组: (1)连接方法:前一个电池的负极与后一个电池的正极相连依次连接而成。 (2)串联电池组的特点: 电动势E = E 1 + E 2+E 3+………; 电阻:r = r 1 + r 2+r 3 ………..; 当用相同电池串联时:E 串= nE ;r 串 = nr ; (3)注意:串联电池组允许通过的电流跟单个电池相同;串联时,不要部分电池接反;不要新旧电池混合串联。 (四)电阻的测量: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和方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U 和通过的电流I ,用欧

数值分析第一章学习小结

数值分析 第1章绪论 --------学习小结 一、本章学习体会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我初窥数学的又一个新领域。数值分析这门课,与我之前所学联系紧密,区别却也很大。在本章中,我学到的是对数据误差计算,对误差的分析,以及关于向量和矩阵的数的相关容。 误差的计算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数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或直接计算,或用泰勒公式。而对于二元函数的误差计算亦有其独自的方法。无论是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通过误差的计算,发现有效数字、计算方法等对误差的影响。 而对误差的分析,则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选择出相对适合的算法,尽可能减少误差。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好的算法,不仅能够减少计算误差,同时也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 对于向量和矩阵的数,我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其概念略微抽象。因此学起来较为吃力,仅仅知道它是向量与矩阵“大小”的度量。故对这部分容的困惑也相对较多。 本章的困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能够寻找一个可靠而高效的算法。虽然知道算法选择的原则,但对于很多未接触的问题,真正寻找一个好的算法还是很困难。另一方面困惑来源于数,不明白数的意义和用途究竟算什么。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能够渐渐解开自己的疑惑。 二、本章知识梳理

2.1 数值分析的研究对象 数值分析是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解法,包括方法的构造和求解过程的理论分析。它致力于研究如何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解各种基本数学问题以及在求解过程中出现的收敛性,数值稳定性和误差估计等容。 2.2误差知识与算法知识 2.2.1误差来源

误差按来源分为模型误差、观测误差、截断误差、舍入误差与传播误差五种。其中模型误差与观测误差属于建模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而截断误差、舍入误差与传播误差属于研究数值方法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2.2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与有效数字 1.(1)绝对误差e指的是精确值与近似值的差值。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限: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在原数中所占的比例。 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限: 结论:凡是经过四舍五入而得到的近似值,其绝对误差不超过该近似值末位的半个单位。 (3)有效数字的定义 有效数字的第一种定义:设a是x的近似值,如果a的误差绝对值不超过x 的第k位小数的半个单位,即则称近似值a准确到小数点后第k位。从小数点后的第k位数字直到最左边非零数字之间的所有数字都叫有效数字。

单元的知识小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重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 2、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向左,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与万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位和十万位。与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分别是千万位和十亿位。 3、亿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4、万以内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 5、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位数多的数,这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万”作单位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7、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8、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 4 5 6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9、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0、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最高位读起,读完亿级的数,要加“亿”字,读完万级的数,要加“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1、亿以上数的写法: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12、“亿”作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进行四舍五入。 13、常见的计算工具有:算盘、计算尺、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电脑等。算盘是我

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数学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小结及典型习题

第二章 点线面位置关系总复习 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没有大小,厚薄之分。另外,注意平面的表示方法。(2) 点与平面的关系:点A 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A 不在平面α内,记作A α? 点与直线的关系:点A 的直线l 上,记作:A ∈l ;点A 在直线l 外,记作A ?l ;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l 在平面α内,记作l ?α;直线l 不在平面α内,记作l ?α。 2、四个公理与等角定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 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只要找 到直线的两点在平面内,则直线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 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的三个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 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L A · α C · B · A · α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 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 且P ∈L 公理3说明: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只要有公共点, 那么它们必定交于一条过该公共点的直线,且线唯一。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是 证明三线共点、三点共线的依据。 即:①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交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 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P · α L β a ∥c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水塘中学 李学英 知识小结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 n m n a a a +=?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m m n a a =)( 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 n n b a ab =)( 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10 =a (0≠a ) 注意 00没有意义。 5、负整数指数幂: p p a a 1= - (p 正整数,0≠a ) 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 n m n a a a -=÷ 注意:以上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错误:632a a a =?,532)(a a =,33)(ab ab =,326a a a =÷,4222a a a =+ 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用乘法的分配率,把这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四、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bn bm an am n m b a +++=++ 五、平方差公式 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即: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等于符号相同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

平方。 ()()2 2b a b a b a -=-+ 六、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两数积的2倍。 ()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 常见错误:()222b a b a +=+ ()222b a b a -=- 七、单项除以单项式:把单项式的系数相除,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八、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多项式的各项都除以单项式。 练习 幂的乘方 1. ()2 3x = ; 4 231???? ??? ???? ?? = ;n y 24? ? ? ??= () 3 a a -?-= ; ()a n a ?2 = ; 3() 214() a a a ?= ; ()3 3 2?? ? ?? ?- c = ; 2. 若(a 3)n =(a n )m (m ,n 都是正整数),则m =____________. 3.计算3 221?? ? ??-y x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y x 2 441 B. y x 3 6 8 1 C. y x 3581- D. y x 3681-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532a a a =+( ) 632x x x =?( ) (x x 532)=( )a a a 824=?( ) 5. 若m 、n 、p 是正整数,则p n m a a )(?等于( ). A .np m a a ? B .np mp a + C .nmp a D .an mp a ? 6.计算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单元知识小结梳理(全册)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单元知识梳理 第1单元知识梳理 二、多音字 三、近义词 吹——刮落——降飘——飞爱护—保护尊重—尊敬 纯净—干净透明—透亮 四、反义词 春—秋冬—夏出—入降—升好—坏害虫—益虫 爱护—破坏左—右喜欢—讨厌纯净—浑浊 五、词语搭配 (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池草)青(山花)红保护(禾苗)爱护(小青蛙)互相(尊重)令人(感动)(鱼)出水(鸟)入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第2单元知识梳理 二、多音字 三、近义词 带领—率领时刻—时时想念—怀念远—近想念—忘记弯—曲走—行遥—远非常—十分壮观—壮丽睡觉—休息伙伴—朋友快乐—开心各种各样—各式各样清凉—凉爽温暖—暖和到处—处处邀请—约请四、反义词 春—秋冬—夏出—入降—升好—坏害虫—益虫爱护—破坏 左—右喜欢—讨厌纯净—浑浊有—无升—降去—回睡着—醒来快乐—烦恼有趣—无趣清凉—炎热温暖—寒冷香甜—苦涩邀请—拒绝五、词语积累 [含有“井”字的成语] 井底之蛙井井有条背井离乡落井下石坐井观天临渴掘井井然有序六、词语搭配 (很远的)地方(领导革命的)时候(宽宽的)公路 (弯弯的)小路(遥远的)新疆(雄伟的)天安门 (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壮观的)升旗仪式 (各种各样的)梦多么(开心)(多彩的)季节 (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 (金黄的)落叶(水果的)香甜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第3单元知识梳理 二、多音字 三、近义词 许多—很多看见—看到偷偷—暗暗飞快—迅速 快乐—高兴孤单—孤独独自—单独当然—固然 轮流—轮番游戏—玩耍 四、反义词 许多—极少捉—放从前—后来孤单—热闹 好多—极少快乐—悲伤叽叽喳喳—安安静静 独自—结伴运动—静止静悄悄—闹哄哄 五、词语积累 [“AA 地”式的词语] 偷偷地慢慢地悄悄地飞快地胖乎乎红润润 [“AABB”式词语] 安安静静明明白白星星点点隐隐约约轰轰烈烈 吞吞吐吐密密层层 [游戏名称](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踢)毽子(跳)绳(搭)积木(拔)河(跳)皮筋(滚)铁环六、词语搭配 吃得(很欢)急得(直哭)(飞快地)游 (叽叽喳喳)地叫(安安静静)地睡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