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元升值利弊及其升值影响解析(日元汇率)

日元升值利弊及其升值影响解析(日元汇率)

日元升值利弊及其升值影响解析(日元汇率)
日元升值利弊及其升值影响解析(日元汇率)

日元升值利弊,原因及其升值影响解析

自从人民币升值以后,日元升值又成了众多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对象。日元会升值吗?日元的升值原因是什么?日元为什么会升值?日元的升值对中国经济又什么影响?日元升值对日本本国又有什么影响?日元升值的利弊是什么呢?日元升值会持续吗?最近日元对主要货币的走势如何?日元升值对日本旅游业有什么影响?日元升值对日本留学也有影响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投资者和众多人最为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一一作答。

以下是对日元升值用户和媒体关注度,由此可见日元升值越来越成为投资者瞩目的对象。

那么首先说一说投资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日元会升值吗?

日元会升值吗

日元受日益增强的风险厌恶情绪推动短期仍可能会继续走强,尽管上周公布的通胀数据显示日本经济仍面临通缩的风险。日元不仅对国内数据反应冷淡,即使是风险情绪变化对其的影响也极不稳定,这从美元对日元汇率自去年4月份以来的震荡下行走势可以看出,尽管趋势向下,但走势极为震荡。因此,要在现行的趋势中预测美元对日元汇率的短期走势极为困难,我们只能根据趋势的原则认定汇价继续倾向于下行,因为股市目前面临的压力仍看不到缓解的迹象。但从美、日两国的基本面对比来看,我们将在更长期内倾向于逢低买入美元对日元,因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将最终促使美联储上调利率,从而令日元再次沦为最佳的融资货币。

综合上面的消息,我们看看以下关乎日元升值的问题:

日本央行(BOJ)周一(8月30日)公布的货币宽松措施并未对日元涨势起到任何削弱作用,从而令该行抑制日元兑美元涨势的能力受到质疑。有分析师指出,日本央行的政策选择即将耗尽,即使是直接的市场干预这一最严厉的措施也不大可能解决问题。

央行的确很难扭转汇率走势,日本当局能做的可能就是减缓其势头或降低汇率波动性。富国银行(Wells Fargo)驻纽约的外汇策略师Vassili Serebriakov表示。

日本央行周一(8月30日)出台的措施显然未能阻止日元买盘。日本央行在周一举行的紧急会议上决定扩大其融资供应工具规模,该行并未采取更为激进的举措,为在有明确的迹象显示脆弱的经济受到日元汇率强势打击的情况下留有后手。

央行将其针对银行的固息资金供应操作规模从20万亿日元扩大至30万亿日元,央行还在原有3个月贷款计划的基础上,增设了6个月融资操作。在30万亿日元中,6个月融资工具将有10万亿日元。央行委员会以8-1的投票结果通过了上述决议。须田美矢子(Miyako Suda)投了反对票。

此外,日本央行周一还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10%不变,政策委员会一致决定维持利率不变。

扩大贷款规模的目的在于降低银行间利率,从而阻止或至少减缓近期资金大量涌入日元的趋势。但市场认为上述措施未达预期,其影响早已在日元汇率中反映出来。

历史已经证明日本央行单独采取干预行动难以取得成效。日本央行在截至2004年3月的15个月时间内花费了约35万亿日元,以放缓日元升值速度,但收效甚微,且代价巨大,那也是日本央行最近唯一一次干预汇市的记录。

有分析师表示,日本央行联合美联储(FED)和欧洲央行(ECB)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影响,但后两者似乎都不愿意参与这样的联合干预行动。最终日本政府除了坐等经济好转之外,可能别无选择,美国经济终最终将走出当前的衰退,经济复苏将再次加速,美联储将再次收紧货币政策。

分析师们指出,当交易员认为美元相对于日元的投资价值更高时,他们将卖出日元并买入美元。在此之前,无论日本央行作出何种尝试,日元都不会改变升值态势。

Serebriakov称,这才是能够扭转日元走势的因素,日本央行任何形式的干预都无济于事。

由此可以看出,日元升值已成必然,央行对于日元升值问题已经是黔驴技穷,山穷水尽了。

那么究竟促使日元升值的原因是什么呢?

日元升值原因解析

日元为什么会快速升值?在几天前刚闭幕的20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就短期内继续实行经济刺激政策达成一致。市场据此判定,美国目前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将长期化,

美元疲软的趋势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投资者因此纷纷抛售美元购进日元。这是导致日元汇率迅速攀升的主要原因。

其次,新上任的日本财务大臣藤井裕久此前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日本政府不会干预外汇市场。这一表态被市场解读为:日元升值将提高国民的购买力,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这使得投资者投资日元的信心增强,从而也助长了日元升值的势头。

此外,20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同意努力消除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因此市场判断,日元作为国际经常项目收支保持盈余的日本的货币,从中长期来看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也是导致日元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日元的快速升值有可能冲击刚刚出现好转迹象的日本经济。

首当其冲的将是日本的出口企业。日本汽车、电机等行业在预测本财年业绩时,大多将日元对美元汇率设定在90比1至95比1之间。如果日元对美元汇率长期高于90比1的水平,出口企业就将蒙受巨大损失。据测算,日元对美元每升值1日元,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的年利润就将分别减少250亿日元、120亿日元和110亿日元。

从1980开始,特别在1990年至1995年,第一名的美国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间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其它国家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到一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欢呼:只要超过美国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复“正常国家”了!美国人没有吭声。

80年代的“日本经济衰退”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及“香港的金融保卫战”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国际投机集团“美国-索罗斯财团”搞的,但是,你就没有想过它背后难道就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了吗?下面,让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你就会明白了。

按理说,日本还是美国的盟国,其经济也是美国扶持起来的,美国也没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战时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国也不可能对盟国日本使用“颠覆性煽动”,眼看着美国是阻挡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国都在兴奋的期待着日本GDP超过美国GDP的那个“历史性时刻”!日本企业更加疯狂,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的精神象征——好莱坞被日本人买下了!美国人民的心情一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一”就快保不住了!美国人民的荣耀感在急剧下滑,民间开始蔓延仇日情绪。

日元升值,使得国内居民(包括企业)就比过去能够买更多的东西,这样国外的东西就相对比国内便宜,于是进口增加了。

同时,日本出口的东西比过去贵了,所以国外买的就少了。

日本是小国,国内市场有限,外贸依存度很大,而日元升值一方面使日本进口增加,另一方面出口减少,对日本经济打击很大。

从以上分析看,日元升值最初是以日本经济快速增长为条件、以美国压力为动因的一项长期性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虽然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比较复杂,但从日本经济仍然处于经济萧条和通货紧缩的局面来看,应该判断为弊大于利,失多于得。目前拉动日本国内需求成为解决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但过度地使日元升值或贬值都会对日本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说明发展一国经济不仅要保持本币价值稳定,同时也要保持其对外汇率稳定,否则将会影响其经济发展的穩定性。

现在日本已经从出口主导型经济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因此从稳定国内物价拉动国内需求的角度希望日元升值;但也不能不考虑日元升值对出口产品的影响。虽然由于日本经济中的内需占比例较大,但日本民间需求的自律性循环和恢复力较弱;而外需虽然在经济中的比例较小,但其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力较大。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日元过度升值所引起的,而现在日本政府在实施恢复经济和克服通货紧缩的汇率政策方面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日元升值已成必然,那么对于与之相邻的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日元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经济复苏步伐较预期缓慢,在资金外流的因素下,美元表现疲弱,相对日元近期的升幅却不小。日元汇价兑美元近两个月已升值逾5%,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不一,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业务将受益,而对严重依赖日元贷款的公司,如中国东方航空(0670)、中国南方航空(1055)和使用日本进口原材料的汽车股如骏威汽车(0203)等,则产生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主要投资国家之一,估计2002年来自日本的投资,占总值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10%。日元强劲将促进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加速工厂从日本向中国的转移。在出口方面,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2001年对日贸易额占中国外贸交易总额的17.5%。日元强劲将保持人民币的持续竞争力,从而促进对日本的出口。

石油化工公司影响不大日元升值对中国石油公司的影响并不显著——日元每升值5%,导致纯利的减少不超过1%。石油公司没有日元上的成本投入,仅受日元贷款影响。对于那些资本负债率比较高的公司,如中石油(0857)为25%,中石化(0386)为55%,日元贷款也只占其总贷款的1-2%。虽然中海油(0883)的日元债务占其总债务的39%,但该公司于2001年底仍然有净现金在手。这些公司巨大的盈利基础也有助减轻日元对他们的影响。(所有公司的资产回报率都大

于10%)。在石油化工类中,日元升值对上海石化(0338)将是唯一受影响的公司。该公司有14亿日元贷款,相当于其贷款总额的1.2%。若以2001年年底美元对日元的汇率131.4为计算基础,我们的敏感度分析显示日元升值5%,将造成公司盈利减少2%,可见实质影响不大。

航空业受不利影响日元升值将对中国航空业产生严重影响,中国南方航空和中国东方航空将首当其冲,日元升值将影响兑换损益,从而对利润产生影响。南方航空有330亿元的日元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14.3%。6月4日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是6.6567,较2001年12月底的汇率6.30上升了5.7%。我们预测日元升值5%将给南方航空带来6,7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即纯利下降11.3%。东方航空日元贷款为252亿元,占其总贷款的18.3%。我们的敏感度分析显示日元升值5%,将使得东方航空利润减少5,900万元人民币,即下降11.8%。

中国是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出口大国,由此可见日元的升值对中国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日元升值对本国经济有什么影响了?

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日元升值对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986-1990年期间是日本泡沫经济时期,也促进了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技术革新、新产业的形成和向复合型经济发展。此时,设备投资不仅是尖端技术和有增长点的部门,且无论企业大小、制造业或非制造、都市或地方都进行了巨额设备投资。这种集中性和一次性设备投资的最终结果,使日本陷入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状态,而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又难以废弃。于是,日本出现了长期性经济萧条,并使其国内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并促进了日本的对外投资。

日本在外汇市场上是以经常项目帐户顺差和资本收支逆差来平衡收支的。如果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持续顺差,长期资本收支的逆差没有变化则日元对美元将迅速升值。一旦日元升值,一方面,会使其产品出口量减少而进口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直接资本投资的迅速增加,不仅引起日本产业结构变化和企业重组,且必然需要进行日本经济体制改革。日本经济的特点如图3所示,从其GDP结构中可以看出,首先,个人消费支出占很大比例,而纯出口所占比例很小;其次,其制造业的比例在逐步减少,而非制造业的比例在逐步增加。

日本内阁府《国民经济计算》数据显示,其各产业所占名义GDP比例中,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占30%左右,而90年代以后已经低于30%,2000年已经下降20%左右。在制造业中比较好的是电器机械产品,90年代为4%左右,其他行业处于下降趋势。另外,非制造业的占有比率

不断增加,其中服务业从70年代的15%增到2000年的28%。这样,在日本名义GDP中,制造业所占比例在减少,而服务业所占比例有扩大趋势。

日元升值对日本对外投资的影响

从1980-1984年期间日本向新兴工业经济区(NICS)各国或地区平均每年直接投资约为 7.4亿美元,且1985—1989年期间升值为25.4亿美元,1990—1991期间又升值为27.26亿美元。日本对东南亚联盟各国投资额1980—1984年为10.91亿美元,1985—1989年期间为 13.66

亿美元,1990—1991年期间为31.38亿美元。这些都是日元升值对日本企业经营的正面影响。

当日元升值被企业判定为非临时性或持久性的趋势时,日本国内企业则纷纷将生产基地从国内向国外转移,以应对日元升值引起的出口利润下降。同时,日本国内企业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又引发了其国内产业的“空洞化”。近年日本企业生产基地向亚洲国家转移引人注目。

图2表示日本向亚洲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截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止日本向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增加。1995年日元对美元升值达到顶峰后加快了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尤其是1996-1997年期间大批日本企业生产基地向亚洲各国转移。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企业向亚洲对外直接投资比 1997年的投资水平下降了几乎一半,之后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一期间日元对美元汇率变化对日本企业向亚洲对外投资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日元升值对日本进出口的影响

90年代后日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上升对日本进出口影响很大。1995年4月达到1美元兑80日元, 1999年末达到1美元兑100日元。从这两次日元大幅度升值对日本进出口的影响来看,进口数量有明显增加,而出口数量并没有明显下降。分析其原因可知,其进口商品数量增加是由于日元升值引起的,而出口数量缓慢增加是由于第一次至第三次日元对美元汇率升值引起了激烈的国际性价格竞争。日本为了克服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的弱点,一方面采取了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产业优化措施,另一方面,加强非价格竞争,对产品质量、设计、形状和品种进行革新,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在原材料、生产、流通及生产程序上进行技术革新。本来这些措施是为了增进企业生存能力。但随其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引起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由于在第四次日元对美元升值过程中受泡沫经济影响,企业进行了对生产技术革新、产业合理化和产品质量差异化为目标的投资增加。因此,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状况,并引起日元对美元进一步升值。这样,受日元对美元升值的影响,日本的经济策略从原来以产业合理化和开发技术来增强国际竞争力,转变为向国外输出过剩资本和放松管制来促进国内企业竞争,进而实现其扩大内需的目的。

在汇率换算效果上,日元对美元升值可使美元基准进口额换算为日元后金额减少。其次,是汇率的价格渗透效果,日元升值而其国内生产费用不变,如企业想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就不希望改变出口产品的日元基准价格。但如出口产品的日元基准价格没有改变,日元对美元升值则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日本产品的美元价格(=日元基准价格/日元对美元汇率)上升。这样汇率变化率与同比率美元基准价格的上升称为汇率的完全价格渗透效果。如果日本企业在美国市场想维持价格竞争力,设定市场导向型价格不使美元基准价格上升,则必须降低出口产品的日元基准价格,这种状况称为汇率的不完全价格渗透效果。这样,在不完全价格渗透效果下,无论以美元基准签订出口合同,或以日元基准签订出口合同,日元升值就起到使日元基准出口额减少的效果。

另外,对于数量效果来说,汇率的渗透效果表现出来以后,日元升值使日本企业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因此,日元升值起到减少出口量的效果。但在日本企业出口产品的美元基准价格没有变化,而汇率的价格渗透效果不存在时,对其出口量不产生影响。在汇率不稳定的状况下,企业的产品价格形成行为在减少利润空间的同时,在某一时间段观察汇率动向,认定日元升值趋势并为确保利润空间而调整价格。于是,数量效果存在一定时滞,出口对日元升值初期没有反应,通过时间的推移其反应逐渐减少。

日元升值对其各主要物价指数的影响

如图7所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日元升值其各主要物价指数也呈下降趋势,其中对进口物价指数的影响最大。除去1992-1999年期间日本提高消费税的影响,日本各主要物价指数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2000年由于世界性石油价格上升使日本进口物价指数有所上升,但进入2001年后由于日本总供求趋于缓和使其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其结果使2000年下跌 0.1%后,2001年又下跌1.1%。但进入2002年以后,由于日元贬值和总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使物价指数的下跌幅度减弱。

观察日本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率可知, 1995年以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出现一时性下跌状况,1999年下半年后继续下跌。即使在2000年日本国内批发物价指数上升时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仍然下跌0.4%,2001年下跌0.8%,进入2002年后仍然下跌。

日本国内批发物价指数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相反,并且,日本国内批发物价对进口物价指数和总供求的变化反应敏感。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受到国内批发物价的影响,同时反映了零售阶段的竞争压力。消费物价与国内批发物价的变化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日本对进口产品依赖程度的上升,居民消费物价存在下降的压力。

在2001年,日本国内批发物价指数与上年度比较有较大幅度的下落,这是由于供求缓和进口物价下跌引起的。并且,进入2002年后日本国内批发物价与上年度比较,下落幅度降低,这是由于进口物价上升和供求好转引起的。

日元升值对其就业和个人收入的影响

2002年后日本失业率随着就业调整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但失业率的80%为结构性失业率。要缩小求职方和用人方相互适应性差距,减少结构性失业率还需要时间。今后日本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可能性很大。

近年,日本按产业划分的就业人数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4所示,在20世纪60年代- 70年代日本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其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很高,而70年代后由于受日元升值影响,其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同时,日本非制造业中特别是服务业的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1996—1999年期间和2001、2002年期间由于日本的制造业进行大幅度调整,使就业人数进一步减少。进入2002年后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但日本制造业的就业状况没有出现根本好转,而其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增长速度较慢。

另外,日本国内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了正式职工的就业,同时增加了临时工和钟点工的就业。1997年日本一般劳动者就业率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而临时工和钟点工的就业出现了明显上升。这表明企业为了适应短期生产变化需要减少了固定工资费用,而增加了灵活性较大的临时工和钟点工的就业及费用。其结果使日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大幅度下降。如图5所示,日本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率出现下降。

从就业方面来看,日本完全失业率不断上升,有效就业倍率呈下降的趋势。1998年以后失业率达到4%左右,而2001年7月继续上升到5%,2001年12月达到 5.5%,进入2002年以后日本失业率仍然在 5%以上浮动。

日本的失业可分为结构性失业和循环性失业。日本不仅循环性失业率在上升,而且结构性失业率也在上升。1999年第二季度日本循环性失业率达到1.2%后,随着景气恢复,2000年出现了减少倾向,但2001年第一季度随着景气恶化,循环性失业率又从0.9%上升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1.3%。

美元对日元汇率走势分析

昨日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在紧急会议上决定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除09年12月起提供的3个月期贷款外,央行还将开始提供10万亿日元6个月期贷款,由于其措施为延长贷予货币市

场的低息贷款期限,而并不是部分投资者预期的那样发表更为强硬的态度并有入市干预的暗示,这意味着日央行恐怕并至少不会在近期就实行入市干预计划,受此影响,部分激进多头再度入市推升日元汇率,日元兑主要货币随即急剧上涨。

受日本早盘经济数据疲弱拖累市场风险情绪走弱,且本周经济数据密集,市场投资偏好谨慎,31日亚洲汇市时段,日元继续强劲走高,拖累美元兑日元早盘平开后延续回落走势。截至北京时间11:23,美元兑日元汇率报于84.38。

美元对日元汇率走势分析

欧元兑日元今日亚市盘中回落至107下方现报106.78。

日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北京时间16:59,1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报价12.3863日元。

文章来源:亚洲外汇网(https://www.doczj.com/doc/3e6411460.html,)

文章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e6411460.html,/4e5c654c5-6471-41c9-8902-f9a3f7b7b531.html

人民币升值原因浅谈

人民币升值原因及利弊浅谈 图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请访问https://www.doczj.com/doc/3e6411460.html,/publish/diaochatongjisi/133/index.html查询更多数据。 一、背景 尽管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一直饱受争议,在国内外各方利益和需求的驱动作用下,人民币升值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4990,一举突破6.5重要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而2000年4月份这一数字为8.2793,2005年4月份为8.2765,这五年来保持相对稳定。但到2006年7月份就突破8,到2008年5月份更是已低于7了。可以看到,人民币不仅是升值了,而且升值的速度在大幅增加。由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这个趋势。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调节杠杆。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售的商品都是按本国或本地货币来计算成本的,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贸易格局也有重大影响,因而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必然全球瞩目。 整体来说,汇率波动是一种常态,尤其是伴随新型金融危机的出现,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各种货币的汇率波动的区间增大。但相比而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确实过快,这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企业家和普通群众的高度关注。 一般而言,影响汇率的因素包括财政经济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利率水平以及货币政策、政治因素等等。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说,复杂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使这一结果的出现成为了必然。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分析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分析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1.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④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⑤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2.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④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⑤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人民币贬值的利弊 1.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2.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人民币升值利弊分析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升值影响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推动企业技术的革新、吸引更多的外资、增加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等这种种的好处都会大大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反,人民币的升值同样会会中国的经济产生影响,抑制我国的进出口需求,金融的稳定性也会相应的受到伤害。 一、人民币汇率现状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一方面,是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是国际社会的外在要求。 第一,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造成人民币升值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一直处于强势的顺差状态,二是顺差的国际收支状况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因而人民币也需要升值。自从改革开放近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从这个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主要是过内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因为中国对外贸易这么多年来一直处于顺差状态,给中国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自信心的增长这些外汇储备已经起不到原先的作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在另一种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的能够应付国内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也让世界其他国家树立起了对人民币的信心,他们开始大量的购买人民币,从商品的供求来看,供不应求必然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同理,人民币的价格也会上升,外币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就有了升值的压力。另外,外汇储备的增多,中央银行便要发行更多的人民币来冲销储备,这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通过膨胀的压力,人民币同样需要升值。 第二,国际社会的外在要求导致人民币升值也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美国角度,而是从日本角度。其实美国是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强烈的国家,在中美两国的经济议题中,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升值的币值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是以人民币的币值最为根本,因为美国强烈所支持的人民币升值无非是为了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静寂迅猛发展,我国在中美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强势的顺差状态,也因此拥有了强大的外汇储备,有更多的美元,因此美国想通过人民币升值来降低我国国内持有外币净资产总值,假如我国按照美国的这种强迫做的话,那意味着美国的意图得以实现,我国国内持有持有外币净资产将会减少,这样以来,我国为了减少损失,就会通过大量购买美国的产品,这样美国的就业压力将会减少,美国公民的幸福指数就会提高,这反映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

日元对美元历史汇率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的470点,最大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最大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最大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最后的阶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随后进入日本倒退的10年时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达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从上述数据看,即使在一波超级大牛市中,股市上涨之路也会有曲折反复日本股市前4次出现调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涨幅在415%~483% 现在中国所处的阶段,与日本股市发展的第3~~4阶段颇为相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人民币升值是股市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影响未来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当年日元升值带来的牛市行情,为了搞清楚本币升值与本国股市的关系,此文中详细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势,以资借鉴之所以选取1973年-1989年的走势,原因有二:一是日元汇率从1971年开始变动;二是1989年后的日本股市走势对目前A股市场的借鉴意义并不大 日元升值与日本股市相关性不明显 在1973-1989年期间,日元汇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体呈上涨趋势如果将日元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定义为估值水平的提升,则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汇率与日本股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本币升值能否转化为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还取决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 长期盈利增长推动多数板块分享牛市果实 在1973-1989年期间,市场平均上涨了20.23倍,涨幅最大的电信板块上涨64.3倍,最小的消费品也上涨了15.4倍,大多数行业涨幅位于20倍左右,与市场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电信板块外,大多数行业板块的涨幅与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称可见,长期而言,盈利增长仍是推动股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板块差距并不明显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利与弊 摘要:近年来人们币汇率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呼声特别高。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加快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它有利有弊,但是利多于弊。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被世界各国称赞。2003年,我国面临着同样巨大甚至更难抵御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这次不同的是,先是日本财务相在七国财长会议上提出类似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那样的文件,要求人民币升值。随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由于美元走低,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担心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冲击,也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强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势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首先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第二,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在近几年,国际收支失衡的背景下,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而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所以就使得本币(人民币)定价过低,从而使人民币升值就有很大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其次从国际政治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他们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恢复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历史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 再次从国内经济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汇率变化与本币币值、外币币值的联系一般来说,一国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表明同量外币所能兑换的本币减少,则通常意味着本币升值或外币贬值;反之同理。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举例说明: 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1.76美元。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肯定好卖,从而刺激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50美元。高价商品肯定不好销,必将打击该商品的出口。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制约商品对中国的进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进口。你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日本和美国佬总爱叫嚷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就会大大增加中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打击中国

人民币升贬值的好处与坏处

人民币升值从利的方面看 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④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⑤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如果人民币升值,那就意味着外国投资者就得多支付相应额度的美元,其后果就是外资减少。 ③将导致失业增加。在中国,出口约占GDP的30%。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必然亏损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进而增加社会不安定的隐患。 ④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中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⑤ 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贬值分析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完整版)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的利弊 什么是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物价随其上升易通胀。也就是说人民币没升值前你用一美元能换8元人民币,升值后现在只能换6.12元人民币,就是说你以前需用8元人民币才能购买一美元的东西,现在需用6.12元可购买一美元的东西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将更值钱,出国旅游、购买进口奢侈品等都会更加便宜。 因为人民币升值会抑制我国出口。而我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而近几年美国属于贸易逆差。升值会减缓这种情况。相对而言,我国货币价值上升会刺激国外对我国的进口。 人民币升值后,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到中国直接投资的成本就会加大,外商会减少在华投资,国外游客会减少来华旅游和消费,同时进口商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会导致国内部分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很多人可能会因此失业。下面列出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 积极影响 1、有利于中国进口 2、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 3、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 4、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 5、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 6、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 7、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 8、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10、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负面影响 1、人民币在资本帐户下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也就是说决定汇率的机制不是市场,改变没有意义 2、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 3、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4、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 5、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 6、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主要利弊分析:第一: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人们原来10亿美元能从中国买到的商品,人民币升值后,买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外国进口商就要多付出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才买得到了。如果升值幅度不是太大的话,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所具有的竞争力,使得我国出口的商品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其在贸易上的影响只具有媒介炒作时对人们产生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中国的出口产品因货币升值在他国产生的价格波动,以及对贸易商的利益影响微乎其微,但别有用心者却借此在国际上造成了一种对中国不利的心理效应,即人们或许会不加具体分析地认为,来自中国的产品涨价了,商人们也会认为到中国进口产品会赚不到多少钱了。从而给中国出口造成真正的不利影响。就其性质而言,类似于一次成功造谣对中国的中伤。或者说,让人民币只要稍稍升值,对我国的出口而言,就会起到造谣性质的伤害。 第二: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引进外资人们原来在中国1亿英镑能作的事,人民币升值后,可能需要增加上百万英镑的投资才能办成了。这等于外商进来前什么也没买,就要凭空多支付上百万英镑,投资者肯定要划算一翻得失了。 第三: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需10亿美元在境外所能完成的投资,升值后会少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就能完成了,因此必然会加速资本外流。我们必须意识到,目前资本外流对我国是不

日元汇率变动及未来走势分析—2014年度日元走势分析

日元汇率变动及未来走势分析——2014年度日元走势分析 一、日元汇率的历史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汇率经历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时期,第一阶段属于政治博弈的结果,第二阶段,美日之间实行固定汇率,第三阶段,美日步入浮动汇率制度。通过对历史走势的了解,我们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目的:了解日元走势区间; 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有历史走势作为参考 时期一:政治博弈;二战结束—1949/04 这一时期,日元兑美元的变化机制取决于政治博弈,既不遵循固定汇率制度,也不遵循浮动汇率制度。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15上升到270。 时期二:固定汇率;1949/04—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 第二时期,日本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对日元的官方汇率为360,汇率浮动范围为0.5%。 时期三: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日元兑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各种原因,日本实行汇率浮动制度以来,日元呈现较大的波动,以下将这一时期的走势分为六个阶段。 1)1971年—1978年 二十世世纪五十和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恢复并且超过战前水平。而美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几次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相对日本较低。另外,这一时期,日本以出口导向战略立国,美日贸易中,日本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日元应当升值,但由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日元直接与美元挂钩,日元无法升值。直道1971年,美国单方面撕毁合约,终止布雷顿森林体系,日元一直积蓄的升值力量终于爆发出来,日元迈入了高速升值的道路。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1973-1975年的石油危机,它造成了日元在这一阶段的贬值。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其国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原材料尤其是能源和矿产都需要从国外进口。1973年中东产油国家大幅提高了石油价格,这对日本的经济产生了严重打击尤其是进出口。这段时期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随着石油危机的结束,日元又回归了上升的通道之中。 2)1978年—1985年 这一阶段日元呈现贬值趋势。这一时期内,日本的经济总体来说还是要优于美国,美国通胀率居高不下而日本的通胀率相对较低,美国保持着低利率而日本的存款利率和利差都较高。综上所述,日元理应升值而非贬值,但事实上日元却出现了较长时期的贬值。这是因为前文中提到的石油危机的冲击,导致了日本通货膨胀,日本政府随后实行了财政紧缩的政策,导致日本经济增长放缓,低于市场预期,从而使得市场对日元产生贬值的预期,再加上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出口,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放任国际资本对日元的攻击,这进一步导致了日元的贬值,使得市场对日元贬值的预期更加强烈,做空日元的投机攻击更加猖獗。因此产生了“贬值预期—投机攻击—放任投机攻击—进一步的贬值预期”的连锁反应,日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贬值。

人民币贬值利弊及影响相关问题解析(人民币汇率)

专题:人民币贬值利弊及影响相关问题解析(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贬值与升值一直是国际之间最为关注的话题,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在人民币升值风头日盛的2011,人民币贬值问题也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那么,亚洲外汇网,就以下十个关于人民币贬值方面的问题做一下阐述: 无论是广大的汇民,还是基民,或者是股民,对人民币贬值问题关注度颇高,人民币会贬值吗?人民币贬值对国内国外的经济有什么影响?人民币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人民币为什么会贬值?人民币贬值有的好处有哪些?人民币对日元贬值吗?人民币贬值受益股又有哪些?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将要如何抉择?··· ··· 以上关于人民币贬值的问题都是先下各阶层经济人士关注的焦点。那么首先我们亚洲外汇网给发家分析的是:人民币贬值有什么影响? 人民币汇率一年的走势图如下: 人民币贬值,会对我国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人民币不贬值的保证确实有利于亚洲经济。 前些日子有人听腻了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亚洲市场做出贡献的话,斥之为“政治宣传”、“往脸上贴金”。这回不过“演习”一场,还没有玩儿真的呢,亚洲市场就来个“满堂红”,证明了中国人夸自己还是得有道理的。亚洲各国在虚惊之后也应该知道感激中国了。

第二,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将“人民币贬值”确实是中国领导人手中的可能选择之一。关键是“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利多还是弊多。 要权衡利弊,首先要分析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 总体来说,中国经济主要问题是生产过剩、通货紧缩、出口下降、资金流失。前两者是国内市场问题,与汇率没有直接联系。后两者应该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两种货币的汇率是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状况决定的。贸易平衡,汇率就会稳定。贸易不平衡,顺差的一方货币升值,逆差的一方货币贬值。所以如果只看书本,对美贸易连年巨额顺差的人民币早就应该升值了。但实际上由于中美贸易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中美双方都对美国对华出口设置了各种限制,才导致双方贸易的严重不平衡),更由于美元是世界性存储货币,所以双方货币的汇率受到多重因素的牵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全球贸易和资金进出的平衡。从去年第四季度起中国出口增长大幅度下降,甚至呈负增长。外汇流失也十分严重。去年外贸顺差、引进投资共七百多亿美元,外汇存底不过才增加了四、五十亿,其中主要部分还是去年十月前后开始打击骗汇、追回逃往境外的外汇之后才增加的。除去还债的二百多亿,流失外汇估计可能多达四百亿美元。 如果人民币贬值,人们希望占国民经济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产业会获得新的竞争力,资金的外流也会因此逐渐停止。这是“人民币贬值”的所谓“利”。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种想法未必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巴西“真钱”贬值的根本原因是外债太多、特别是短期外债太多,超过外汇储备总额,不贬值就会“破产”。而中国的外汇存底远远超过短期外债(约二、三百亿美元上下),与外债总额大体相当,而且外贸继续有几百亿的顺差。如果看一下去年中国外贸总体情况就会发现,对欧美的出口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惊人增长(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六),以致于美国贸易代表惊呼“这样下去会成为严重政治问题”。下降的是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日本的出口。但日元已经回升到亚洲金融风暴以前的水平。至于亚洲其他国家的汇率,人民币还没有真贬值,就一个个抢着先贬。所以人民币如果小贬,他们贬得更多,结果很可能人民币对他们的相对汇率反而升高,搞成两败俱伤。如果人民币大贬,不仅亚洲,世界金融市场也会再来一次金融风暴,最后可能搞得欧美市场都没了。所以人民币贬值不会改善出口状况。更何况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低得离谱,如果再降价,美国很可能要动用“超级301”大棒了。现在美国正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边和欧洲“香蕉大战”,一边同日本“钢铁大战”,左右开弓、“软硬”兼施。只差来找中国的茬了。 至于资金外流,看巴西就知道,你死守汇率时,还有一部分人有信心不撤资。一旦汇率弃守,谁逃得慢谁吃亏。巴西“真钱”的利率已经升到将近百分比五十,资金还是留不住。而中国去年年底才刚刚降了利率,说明中国资金外流的势头已经开始回落。 既然人民币贬值不会刺激出口、阻滞资金外流,那么对国内经济是否会有影响呢?这样理论上可能会在国内市场上减少进口货的竞争力。但这是以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不跟进为前提的。而更大的可能是因人民币贬值而影响投资者信心,使得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那部分:私人投资和三资企业萎缩,直接影响就业,加剧通货紧缩。

人民币升值之利与弊

一、人民币升值之利: 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 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表现在四个方面: 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 2)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3)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爆发危机 4)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 三:世人在全球通货紧缩压力面前再次聚焦人民币。 1.个人财富可能缩水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清议认为,假如人民币升值,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将更值钱。比如,如果人民币升值10%,1000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32.90673美元。如果单纯从狭隘的角度来看,升值对百姓有好处,但是如果从整体的国家或者经济层面考虑的话,人民币升值以后,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不确定性,甚至给就业带来困难,个人百姓的财富很有可能会缩水。 他还认为,人民币升值短期看肯定是有利于进口,所以进口车的品种会更多,价格相对也会便宜不少,对想买车的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他还建议,真升值的话,把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应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将会带动商品价格上涨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教授说,假如人民币升值,国内整个商品价格体系会出现重大变动。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物美价廉的商品或原材料,从而影响到国内一些商品的价格,有升也有降。 从长期看,国内进口的增大,扩大了国际商品的需求,也有利于国际商品的上涨,而国际商品的价格上涨又会使国内商品价格向国际商品价格靠拢,从而最终带来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 出国留学旅游更实惠 人民币升值会让老百姓出国旅游和留学变得更加实惠。比如,当年日元升值前,350日元兑换1美元,升值后,86日元就可以兑换1美元。如果按这样的升值幅度计算,现在1万元人民币的出国游,就会变成2500元。当然,人民币升值的比例不会这么高,但升值后,人民币在国外就更值钱了。 2.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渐进升值增强中国经济"底气" 经过接近9个月的跋涉,昨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不多不少地落在了1%。

人民币贬值的利与弊

人民币贬值的利与弊(人民币贬值的利弊) 现阶段最新的物价、进出口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尚在恶化,且面对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汇率大幅走高并不合适,应该通过适当贬值来刺激出口。 从有利的方面上看 如果本币贬值,那么外币的购买力就强, 这样一定量的外币就可以购买更多本国产品,意味着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可以增加出口;另一方面,本币贬值,外国商品价格就昂贵,这样本国进口必然减少。所以,人民币贬值的结果是扩大了出口,抑制了进口,增加了贸易顺差,促进了经济发展。 如果人民币贬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①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内会引发通货膨胀,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 ②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人民币贬值的影响 人民币对内的价值是物价,对外的价值是汇率,对内贬值,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这样,当然你的100元比以前买的东西少了.本来100元可以买到的东西需要120元或更多的钱去购买了. 人民币对外贬值,即人民币汇率下降,而对内不贬值,你的100元在国内的购买力不变,对国外商品的购买力下降.就人民币汇率制度来说,因为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也就是不是国际市场的流通币,人民币贬值不直接与物价挂钩,其贬值与升值主要是对进出口的一种调节. 如果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哪人民币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会同步进行. 人民币会贬值吗 市场公认的观点是“人民币不会贬值”。随着美联储的不断降息,市场逐步强化了对人民币利率走低的预期,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却表现得更为明显,突出的反映就是国家外汇储备迅猛增长。人民币节节上升,虽然可以吸引资金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直接有利于股市、债市的走势,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由银行间外汇市场决定,如何增加外汇需求,分流外汇供给,从而有效抑制人民币的升值,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及政策建议

内容提要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增长更是让一些发达国家羡慕。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较为乐观,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得措施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国际纷繁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并且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就业、外汇储备等方面所造成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同时对于其带来的消极影响结合我国的经济背景给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建议。希望各经济主体能够从实际出发,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汇率;外汇储备;就业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uthor:xx Tutor:xxx Abstract Chinese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in good state for many years. The rapid growth of export trade has caused envy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People are optimistic to the prospect of Chinese economy .So RMB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world,As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trength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the RMB appreciation pressure is also growing,Which to some ext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we must take certain measures to deal with RMB appreciation ha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So this topic analyzes the reason of RMB revaluation pressure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Including the reasons for its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ver chang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brought about by the pressure And analyzed the RMB appreciation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employment,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other asp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For its negative impact,combined with the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朱越琦2010211826 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 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 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自安倍上台以来,政坛压力和打压难度迫使安倍内阁大幅增加政策刺激力度。为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在任期间做出政绩,日元持续升值。 图二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影响 从人民币对美元的整个历史表现看,2008年7月份以前是一轮疯狂牛市,此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使得人民币对美元构筑了一个长达2年的平台。直至今年6月中旬,平台被有效突破,新的一轮人民币升值初露端倪。 一、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原因 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外部影响是一大主因。其中,美国扮演着这个施加外部影响的重要角色。首先,美国财政部在7月8日发布的“货币操纵问题”半年度报告中,直言人民币被低估,并称“重要的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速度”。据悉,美国财政部下一份有关货币操纵问题的半年度报告将于11月份发布。其次,同样在11月份,下一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也将举行,新一轮G20峰会也在此时间段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上一轮G20峰会的前一周,人民币退出“盯住美元”制度。最后,美国的中期选举日益临近,鉴于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来自美国国会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呼声定将高涨,敦促人民币升值是中期选举拉票的例行筹码。 另一方面,欧洲经济的一蹶不振让美国只有将“矛头”指向中国。陕西裕泽投资公司投资总监刘柏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欧洲货币的不振将导致大量热钱流向美国。美国政府在规避推高通胀风险的情况下,大量印钞票显然不是个好办法。那么就只能将危机转嫁出去,催促人民币升值,将热钱“吸引到中国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原因 太平洋证券研究员周明剑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优化资源在出口部门和国内需求之间的配置,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是有益处的。一方面,人民币一次性跳升有利于逐步实现贸易的基本平衡,同时打破人民币升值预期,防止热钱流入,减缓人民币对冲压力;另外,人民币升值能在一个比较平和的氛围中推动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再者,人民币升值不仅将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更关键的是减缓对冲压力,从根本上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大大缓解物价上升压力。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则认为,在国内通货膨胀预期高涨、货币政策收紧呼之欲出的背景下,内外利差加大可能诱使“热钱”流入加剧。与其加息,倒不如让人民币升值,来缓解这种压力。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传统受益板块分化明显,造纸航空有色一路向上,金融地产徘徊不前。人民币汇率变化和A股市场从来就不是独立运行的。 2005年7月我国实施汇改后,人民币经历了一段连续升值的过程。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之中,期间累计升幅达到了21%。同期,A股市场经历了一轮超级牛市,从998点到6124点,指数上涨了逾500%。2008年7月后,人民币汇率停止了升值的步伐,转入了稳定的状态。股市也随即出现了调整,并在多重因素的打击下,跌至1664点。虽然今年6月20日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但同期股市表现并不好,沪指甚至在6月29日暴跌4.29%。9月份以来,人民币升值加速,但股市却开始走下坡路,连续几个交易日下跌。 (一)正面影响及利好行业 通常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地产、有色、航空、造纸等多个行业构成利好,对B股市场也有影响。如今,B股一路向上,A股却徘徊不前。传统的受益板块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关系分析文献综述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关系分析文献综述

人民币升值与外汇储备关系分析文献综述1引言 自我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大幅升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对人民币改革后人民币升值对外汇储备造成的巨大冲击这样的现状,理论界存在着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归纳起来主要是从人民币升值对外汇储备流量,人民币升值对外汇储备购买力,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等进行分析。 2国外学者相关研究 从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来看,Eichengreen(2007)认为美国信贷危机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但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深入阐述美国信贷危机对这些国家的具体影响及其传导路径。Eichengreen(2007),Dooley等人(2008)通过研究美国次贷危机是否会通过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美国严重的流动性短缺,结果发现因为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元资产情有独钟,所以由新兴市场国家提供的流动性会大大降低美国流动性短缺风险。不难看出,Dooley等人(2008)的研究只是从一个较窄的视角,即信贷危机对美国国内经济影响的角度来分析新一轮金融危机问题,而对新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特别是对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当中的角色日益突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在不断提高。Dobson and Masson(2008)的研究认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国际化趋势有所显现,在亚洲的区域国际化已经具备相当的条件。这为人民币在未来实现国际化提供了一定基础,也为解决中国外汇储备问题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备选方案。从近年来中国的通胀环境来看,已经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个基础条件。当然,这并不是暗示中国不再面临通胀上行的风险,恰恰相反,从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出发,决策层在考虑未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调整时,需要把温和通胀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Dobson and Masson(2008)认为中国可以考虑实行通胀目标制。从外汇储备管理的长期战略角度看,这一建议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的利弊分析及财务管理

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影响的利弊分析及财务管理策略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 作者:网络收集 下载前请注意: 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 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 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 时间:2010-06-10 21:38:09 摘要:人民币升值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国内企业将会在较长时期内承受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弊又有利,关键是企业如何采取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趋利避害。本文在时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企业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销售、投资、融资、成本、汇率、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财务影响;管理策略 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可逾越的阶段,不过,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和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学术界围绕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研究。陈雨露教授(2006)对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本币升值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贸易收支顺差、金融账户顺差、GDP增长率等是影响本币升值的关键因素。人民币升值有利有弊。王耀中、刘志忠(2004)运用绝对优势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币升值有利于提高本国的社会福利,但是,本币升值也会抬高中国制造的成本,削弱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加剧国内产品市场的竞争性。本文对人民币升值趋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的财务管理策略。 一、人民币升值趋势分析 (一)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决定了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渐进性 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和2005年7月21日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止到2007年3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为12.5%。但是,自2005年7月21日至2007年5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只有3‰;2007年5月18日之后才扩大到5%。交易价浮动幅度的范围决定了人民币升值的渐进性特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我国汇率机制将更趋市场化,人民币经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