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以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例如,不喜欢跳高、长跑的学生可以打乒乓球,踢足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分组训练,分阶段训练.

如技巧组合练习。当我提出教学要求后让他们分组练习,一部分身体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而那些身体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出于害怕和害羞心理,怕做得不好而被人笑话而止步不前。而那些先学会的同学又觉得已经达到教学要求了,没有什么好练的了而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组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加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且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部掌握得很优秀,可能他在某一项很差,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很好,甚至很优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跑步不行,怎么跑都跑不及格。但是他在打篮球和跳绳等方面却很优秀,学校比赛还能得冠军。这种情况在学生中间很普遍。于是我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自己的最擅长、最值得骄傲的本领拿出来展示、表演,并当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有了一定自信心和心理满足感。这样既鼓励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身体得到了锻炼。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学内容要有计划地并科学地进行。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缺钙,影响了生长发育,家长、学校十分着急,想很多办法给学生补钙,但效果不容乐观。我们知道,其实通过体育锻炼就能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经常锻炼不仅能很好地促进骨骼钙化,而且可以改善骨骼结构,提高骨的抗折、抗压能力,从而促进生长发育。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处方”来解决,因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进行锻炼,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如何科学地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如何运用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在短跑教学中,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跑,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学生在跑的过程中因插道造成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锻炼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良好的习惯可以迁移为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习惯,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紧密相联。只要我们树立人人抓习惯、时时抓习惯、事事抓习惯的意识,坚持持之以恒,就会使我们的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就能达到提高民族素质这一最终目的。

总之,在工作中应积极思考,多动脑筋,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努力促进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