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找魂-王志纲写给新员工的一封信

找魂-王志纲写给新员工的一封信

找魂------王志纲写给新员工的一封信

当你走进工作室的时候,是否意识到,你选择的并不只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团队文化?如果你能顺利融入这种生活方式和团队文化,你的人生将由此开启精彩纷呈的途程,而我们这个团队也将由此获得一份鲜活的力量。

当今时代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为什么说今天是最好的时代?

因为它充满机遇、空间无限、草长莺飞、生机勃发。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去生活。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创造、去拼搏,什么样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而在三十年前,人们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力,一切都由天定。与昨天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为什么说今天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它充满诱惑、布满陷阱、五色杂呈、乱花迷人。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剌激着人们膨胀的欲望,人们再也无法保持知足常乐的平和、安贫乐道的超然。每个人都面临种种压力,人生的选择变得异常艰难。今天的时代,虽然给我们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海洋,但它也充满着惊涛骇浪、暗礁鲨鱼。稍不留神,就会葬身其中。

在这样的时代该怎么选择我们的人生?

有一类人的选择是:短平快,什么赚钱多、赚钱快就做什么,炒股、炒楼、甚至做传销。这类人短期内可能会赚一把,殊不知,其人生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一堆残砖烂瓦。

而另一类人的选择是: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建造高楼的方式选择人生、建构人生。他们看重的不是一时的薪水、福利,而是长远的收益,尤其看重的是成长的价值、发展的空间、独特的生命体验。如果你属于后者,工作室也许就是你的最佳选择。

在这里工作,不会有非常高的收入,而且还要经历种种磨砺——千山万水,千难万阻,千辛万苦。作为一家“引领市场潮流、享受冲浪乐趣”为核心理念的机构,工作室对每个员工的能力、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试金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但是,你可能获得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获得的人生历练、成长价值、美好未来。

两种选择哪一种更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看你的价值取向——是短线思维还是长线思维。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坚持长线思维。就我个人来说,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长线思维的胜利。大学毕业之后,我没有选择政府机关,而是青灯黄卷的社科院,三年的学者经历是清贫的,却给我此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底。进入新华社之后,我没有像有些记者那样,靠写豆腐块、关系稿挣工分、拿

红包,而是呕心沥血经营大稿。这才有了驰骋万里、际会风云、拜访各路精英、把握中国大势的机会。为以后的战略策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我也有过因短线思维而带来的沉重教训。那是在刚进大学之初,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自选一门外语。看到日语里几乎有一半是汉字,为图省心便贸然选择了日语,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二十多年后,当我走向世界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话语权仍然由英语主宰。因不通英语,而无法与全球许多高端人士交流。只图一时之便,留下终生遗憾。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坚持长线思维。有一句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奇迹,只有专注和聚焦。长线思维就是把你的重大人生选择放在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空范围内来审视、来把握,并长期专注、聚焦于自己认准的人生目标。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在日积月累的不断叠加中,终将建构起你的人生大厦。

如果你的价值取向是长线思维,并选择了工作室,你还必须明白,这个团队对每个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否则你将难以融入这个团队的文化之中,也难以体验这个团队所独有的幸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描述的是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知之者”——这类人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求知者,但其求知行为仅仅是为了生存;第二重境界是“好之者”——这类人则是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爱好者,其选择不只是为了生存,还因为爱好;第三重境界是“乐之者”——这类人则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其选择不只是为了生存、也不只是为了爱好,更因为无穷的乐趣。

我希望,走进工作室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由“知之者”、“好之者”尽快成为“乐之者”。

如果你是在一般机构从事一般工作,知之者也许就够了,但要在工作室工作则必须成为好之者、乐之者。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下地狱的活儿”,是挑战智慧极限的工作,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没有以苦为乐、乐此不疲的良好心态,没有毛泽东那种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乐天精神,你将难以适应、难以坚持,更不要说做好这份工作,成为优秀的一员。

事实上,苦中求乐也正是我们策划工作的本质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比如我自己,每年要乘坐一百趟飞机,睡上百种不同的床铺,吃几百顿不同的饭菜,处理几百个不同的项目。对于常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我为什么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因为我不仅热爱这种生活方式,而且乐此不疲,其乐无穷。如果

三天不出差,反而感到浑身不自在。就像大雁每年都要长途迁徙,就像雄鹰每天都要翱翔蓝天,因为迁徙和翱翔已经成为渗透到它们骨子里的习惯。不仅我自己习惯并且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凡是能够坚守下来的工作室骨干都有这个特点。

在别人看来十分辛苦的出差过程中,他们却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以美食家的心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以艺术家的眼光观赏当地的美景,以旅游者的心态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一个人如果能将求真、求善、求美、求乐有机地融为一体,便可以说是进入了人生至境。而工作室的员工随时都有可能走进这样的至境,如果你有了正确的心态。这也正是工作室一批骨干能够拒绝诱惑、坚守下来的根本原因。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你,你不要奢望,命运永远公平,尽管工作室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组织,你也可能遭遇暂时的误解或委屈。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命运终究是公平的,你的真诚、你的才华、你的付出必将在这里开花结果,得到应有的回报。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步到位,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新员工,你将通过怎样的程序融入这个团队,并一步步由“知之者”成为“好之者”,由“好之者”成为“乐之者”?

你需要跨越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让别人接受你;第二个台阶,让别人喜欢你;第三个台阶,让别人离不开你。接受你,你才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欢你,别人才会把更多的机会和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最后,因为你有了核心的能力人家才会离不开你,这时候你的舞台就会更广阔了。

怎么让人接受你?除了你的实力,你的真诚,关键是要放低身段、谦虚做人。

怎么让人喜欢你?既要善于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协同作战,更要不怕吃亏,乐于奉献。

怎么让人离不开你?一是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二是要修炼自己的核心能力;逐渐使自己成为整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成为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独一无二的行家里手。

要跨越这三个台阶而直达“乐之者”的人生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必须牢记并遵循这个团队独有的生存法则。

尤其是如下三项法则:一是韧性法则。在工作室工作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下地狱的活儿,是挑战智慧极限的活儿”,其员工所面对的艰辛、所经历的磨砺非常人所能想象。同时,你还将随时面对来自外部的种种诱惑。没有唐僧取经的韧性和定力是走不远的。

二是学习法则。作为中国特色的战略策划机构,我们要纵横官产学、打通学术道;要横向打通项目相关学科,纵向打通事物发展全程;

要在“大”(即宏观世界)与“小”(即微观系统)之间搭建桥梁、构筑平台、整合要素。没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要科学驾驭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三是创新法则。在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中,工作室为何能够始终立于潮头之上,不断冲浪、引领潮流,靠的正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少数人,而是由整个团队共同构成的完整体系。因而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备与其角色定位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必须时时注重提升创新能力,永远保持强烈的创新冲动。只有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十几年来,工作室正是在与时代的互动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我们则用智慧为这个时代推波助澜;与时俱进,与时偕行,正是我们的成功之本、力量之源。面对这个数千年未有的伟大时代,作为知识分子,如果我们不能投身其中有所作为,愧对的不只是这个时代,还有为开创这个时代而献出生命的无数英烈先贤,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良知。而当我们和祖国一道、和时代一起开创一片全新的天地时,实现个人的梦想、个人的愿望都将是顺带的结果!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这应当是每一位从业者和工作室的员工都要经常思考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就此提出许多不同的标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今天结合工作室十五年来的实践和经验,谈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首先,优秀的策划人应该像一位合格的记者。对生活,要保持孩童般的兴趣与好奇,人生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断追求,不断超越、不断攀登,从而领略沿途美景的一个过程。珠穆朗玛峰是否登顶并不重要,关键是不断攀登的过程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只要一个人每天都像天真的孩童般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前进的动力就永远不会枯竭。

但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时还不在于能不能捕捉信息,而是要怎样避免垃圾信息的干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记者的核心能力就是能够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加工、整理出有用的信息,再辅以深刻的思考和洞察,从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我常说,一个真正成功的记者,不是读新闻学就能造就的,他必须有哲学的头脑,经济学的眼光、史学的知识、社会学的背景,必须关注时代走势,探寻人生哲理。而记者最好的方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众思,广众益”,形成新的认识,这样才有优势。而对一个优秀的策划人而言,迅速把握和重新定位客户是一种很重要的核心能力,而这就要善于迅速

消化客户“内存”。这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自己的网络、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自己的老汤锅过一遍,当你再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了,一个站在新的定位系统和座标上的东西了。这就好比一个村姑,经过我们一收拾,就成了巩俐、成了章子怡。

几十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首先就是要买一份当地的地图,通过地图了解这个城市的身高、四肢和面貌;其次,就是买齐当天所有的报纸,通过当地的报纸认识这座城市的话题、近况和氛围;再有就是找当地的特色小吃,通过“嘴尝”解读这座城市的性格、内涵和文化。就像把这座城市当成一位新的朋友,运用工作室特有的望、闻、问、切与眼观、脚量、嘴尝、心想等手法去接触、去认识、去解读。

纵横中国,工作、生活、学习、旅游叠加在一起;吃喝住行,游山玩水,休闲娱乐皆为体验和感受。市场是用脚走出来的,市场是用嘴巴尝出来的,对我们来说——策划就是生活。在我们做好策划的同时饱览了祖国的壮丽风光,踏遍了世界的大好河山,久而久之,“朋友”满天下,“知己”遍世间,岂不快哉?

今天仍有不少同行很困惑,王志纲工作室为什么能为政府做咨询,政府为何会为他们埋单?岂知这就是我还在汲取当年做记者时宏观视野的营养。过去,在新华社专门从事宏观经济的报道,那时纵横中国,采访过不少封疆大吏。当年形成的独特思维和角度,常常吸引那些被采访者,使采访变为一种涉及更深层次的对话,而不是官样文章。后来,虽然做策划,但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深刻把握并未减弱,在整个社会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做记者的那些阅历更显示出特有的价值。

再就是,文以载道。一名优秀的策划人还要像一位合格的记者那样,不但要有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优美的文笔,记住写文章一定要大气,切忌就事论事。我常说,写大题材的作品,需要你的框架有伸缩能力,使它能够充分发挥,即使超越你的框架但很有启发性的东西也要能装得下去。千万不要削足适履,或扬东海之波以注其杯,把自己的杯子当作容器,漫出来的都不要了,最后只剩下一小杯。要有襟三江而带五湖,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概,才能挥洒自如。

其次,优秀的策划人应该像一位严谨的学者,对资料要坚持史学家的严谨与冷峻。作为一名策划人,我们经常需要从全盘、全局上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入地了解,这时对所有的资讯和信息一定要用严谨的、理性的甚至近乎苛刻的态度去审视、筛选和沉淀。然后,再根据掌握的情况为一个企业、一

个城市提供正确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搜集到的信息经常是多而杂,繁而乱的,如何在多、杂、繁、乱的资讯中整理出正确有用的信息,从而理清脉络,找准命门,为客户提供正确的“解决之道”,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着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辨析。

再者,一位渊博的学者常常是博晓古今,学贯中西,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则必须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知识有多种途径,书本只是其中一种,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阅读社会这部大书。二十年后对同一本书的感受会因阅历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因为此时你已经带着一种对社会的深刻感悟。

有人问我,当今新知识层出不穷,你是如何进行知识更新,在工作中保持领先的?我的回答是:一是博览群书,包括书报杂志,主要是浏览;二是与老板交流,凡是能做老板的可以说都是精英,他们多年的功力与积累,都是高度浓缩的知识,这些花无数代价才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都让我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化吸收了,再经过双方的碰撞激荡,吐纳出来的东西又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这就是教学相长;三是我纵横中国接收到的情报,我们好比是一个中心气象台,散落在各地、各行业的客户就是我们的气象站,使我们能预先得知经济气象的变化,什么西伯利亚寒流、南海热带风暴,我们都可提前知道;四是工作室策划人员还要进行大量专业的调查研究工作,他们的成果提供给我,团队的知识智慧也是我更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是有心人,留心处处皆学问。但是,优秀的策划人要避免成为读死书的学者,不能只是成为“知道”分子,像个书橱,只有储存功能;要做学以致用的知识分子,就像春蚕那样,吃的是桑叶吐的是丝。现在,我们每天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穿梭在区域和城市之间为每一方水土“找魂”,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绝好机会。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每一个地域有每一地域特有的文化,每一个城市有每一个城市特有的个性。如何做到“近水知鱼性,隔山识鸟音”,准确解码地域文化,既是关乎项目开发成败的大事,也是对策划人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大考验。对于偌大一个中国,每个地域的文化底蕴更是五彩斑斓,源远流长。因此,如何吃透每一个地域板块背后的文化基因,并将其有效地整合、灌注到策划之中,是优秀策划人的必修课。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区域竞争中,文化常常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

还有,大凡一个成熟的学者都有属于

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优秀的策划人也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武器,因为这是你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每一次客户找到工作室,就是要找我们买方向、买信心、买平台,我们常说工作室是盘旋在高空的预警飞机,为客户指明正确的战略方向,但如果我们分析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都是错误的,那么客户根据我们给予的方向走到最后,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同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如果没有能辨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恐怕唐僧肉早已成了妖魔鬼怪的盘中餐了。

而我们手中掌握的超级法宝,就是独特的方法论。我大学时的最大收获,就是读《资本论》,但我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当作圣经来读,而是与伟人平等地对话,学习他解剖和分析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后来当记者,对于一般记者认为无处下手的全国性选题,我自创了“三者”采访法:一是领导者——了解全局;二是学者——有深度研究;三是资深记者——掌握基层情况。通过采访并整合这三者观点,得出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中国大势轮廓。结果很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中国走势采访录”—这篇对中央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在从事策划之后,当年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不仅使客户受益,许多接受过工作室训练,后来出去发展的人也从中受益,感受深刻。

这就是我常说的,策划是一门复合性的科学、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它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将单线思维转变成复合思维,将封闭性思维转变成发散性思维,将孤立、静止的思维转变为辨证的、动态的思维、将量入为出的思维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思维。它就像庖丁解牛的“手术刀”,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也要注意,策划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而只能在客观和主观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来大显身手。策划不是神话传奇,策划家不是巫婆神汉;策划也不是太极八卦,策划家更不是风水先生;优秀的策划人是把文化和商业、知识和利润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是整合大师。这就决定了策划的成功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现代思维科学。策划只有建立在有效地整合多种学科,政治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广告学等的基础上,才能有生命力。

优秀的策划人还要像刻苦的学者那样不但要能大胆假设,而且更要小心求证。做策划之前至少要考虑三个前提:老板判断、企业诊断、资源盘存。第一,老板判断。企业的掌门人怎样,是决定策划成败的关键。因为企业家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是企业家的物化。任何一个好的思路、好的策划方案只有在老板领会、吃透、充分沟通并创造性实施和操作的基

础上才能变为现实。第二,企业诊断。对企业从哪里来,今天处于什么状态,明天向哪里去要有个明确判断。存在决定意识,出身决定风格,对企业“来龙”的掌控,是对“去脉”设计的前提。第三,资源盘存。企业有哪些资源,除了有形资产,还要注意它有什么无形资产和隐形资源,比如公共关系、优惠政策、上级扶持等特殊优势。这对于一个优秀的策划人来说,不但要考察你的专业能力,更是在检验你的通识水平。也许别人做事强调的是点子、点子、点子,而工作室注重的则是系统、系统、系统;别人用人讲究的是专业,工作室更看重的是通才,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五个“通”字:看通、想通、学通、沟通、做通。要做到“五通”,就是要达到五个方面的能力:观察与分析判断能力、思考与文字表达能力、快速学习能力、沟通和整合能力、执行能力,不仅勤于思还要敏于行。强调“五通”,并不是要排斥专业能力。就像盖一栋房子一样,“五通”是地基,“一专多能”是框架结构。

通过科学的方法、严谨的论证和经验的判断,结论一旦得出,我们就要掷地有声,不能有半点犹疑。我们不但要为自己的结论负责,得出结论后还要足够坚定,必须要别人知道我们的信心所在,假如连我们自己都模棱两可、不置可否,别人怎么敢调动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按照你的方案来操作?

《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它所说的就是,在生活点点滴滴的细节里,都蕴含着智慧与学问,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用心体察世界,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学问。不仅要懂得关注,更要善于剖析,善于辨别,久而久之,形成一个优秀策划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丰富的阅历、深厚的理论、睿智的头脑、灵敏的感官、锐利的眼光、奇特的联想、悬河的口才。而当你一旦拥有了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和处事哲学后,就可达到“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的境界了。

最后,优秀的策划人还应该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行者,对未来要充满探险者的挑战欲望和燃烧激情,永远渴望新的高度,永远追求无人涉足的风景。就像西天取经的孙行者那样,经过千山万水,经历千难万险,始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不同的人追求不同的人生,有人追求平淡一生,有人甘愿残喘余生,我们却选择在不断的攀登中充分燃烧自己,纵然有可能被万丈悬崖抛下,纵然有可能被惊涛骇浪吞噬……,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所理解的幸福是一种感受,生命是一种体验。要用有限的生命体验无限的生活,就要做到尽可能不重复。人生在世,当你对某

件事情感兴趣的时候,赶快竭尽全力地去做、充分地燃烧自己,去实现它。如果感到原有的活法已经不能充分释放自我,没有兴趣了,就应果断地转移阵地。经历的不断叠加,自身的不断超越,将极大地丰富你的人生。

以前,有人说很难定义我的身份。我就告诉他们,我是“三栖动物”——原来我曾是记者,相当于是地上跑的动物;后来我跳到海里,就成了海陆两栖动物;现在呢,我又跟许多省市的政府进行合作,主要研究区域与城市战略,全国各地到处跑,就等于是在天上看地下,是天上飞的动物。所以我现在是“三栖动物”,海陆空兼有。这就是一种差异化生存,因为差异创造了美,它催生着灵感之芽,培育着激情之树,浇灌着智慧之花,营养着思想之果。

今天,我们的专业色彩决定了我们永远是登山运动员,志在攀登,决不做山大王。占山为王是商业上的做法。开发出一个模具之后就不断地拷贝,不断地克隆,以扩大规模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而工作室则是攀上一座高山后,绝不留恋于眼前的风景,在广泛告知世人的同时,会去攀登更高的山,迎接新的挑战。

千百年来,多少探险家常年穿行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多少登山者不懈攀登,登上一座大山又去征服另一座高峰。他们选择常人从未走过的道路,目的就在于挑战自我,并在自我超越中寻找自身的价值。诚然,探索派有很大的风险,做不好就会摔跤,这也是许多人所期望看到的,就像登山一样,遭遇雪崩就会死掉,有人会因此幸灾乐祸,而探索者的追求却会长留天地之间。

策划这个行业同样也需要这种探险家和登山者的精神。因为你要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你要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哪怕最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策划项目的夭折或者失败,只要我们做到问心无愧,也就释然了。况且,我们的努力还可以转变成精神财富留给后人,让后人少走弯路。因此,对于一个策划人,当你感到有登不完的高山,涉不完的大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说明你没有落伍;当你固步自封,徘徊不前时,不是没有学到东西,就是没有东西可学,这时你该考虑离开这个行业了。

未来,我们要打造成为中国最好的战略思想库,而作为一个思想库,思想、理论、实践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关系是:用实践支撑理论,用理论带动实践,用思想影响社会。而这三者的有机融合与大力推进,就需要一批又一批具备记者、学者和行者三大综合素质的优秀策划人,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的策划征程中不断的实践积累与理论沉淀。(完)

评论新书:中国“新四化”时代的战略之道-1


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化、信息化、休闲化和生态化的共同挑战。
2010年元月27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开幕。全球2500多位政治、经济界领袖,再次聚首这座瑞士小城,共同破解“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大棋局。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今年的论坛主题“改善世界状况——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引起了全世界政、商、学界代表的强烈共鸣。在这样一个变化调整、破旧立新的时代,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和重新建设是何等重要。世界迫切需要通过重新思考来形成新共识,通过重新设计来谋划新蓝图,通过重新建设来构筑新生活。

今天,中国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全面融入世界,“中国”已经成为达沃斯年会无法回避的关键词。当中国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角,达沃斯的“中国热”已经不再是热衷于讨论中国的迅速崛起,而是更关注中国未来的变化将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全球各国致力于“重塑后危机世界”的行动中,中国应该如何唱好这出“重整河山”的时代大戏?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企业,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伴随高歌猛进的城市化与汹涌澎湃的工业化,整个中华大地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火热沸腾的巨大工地,透过轰鸣的机器声,穿越林立的巨型塔吊,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土整治运动正遍地开花。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野蛮生长之后,中国这艘巨轮已经驶入经济发展的深水区,开始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需要卫星导航定位的阶段,面对“新四化”的挑战,无论区域、城市还是企业、个人都必须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之道与发展之路。

与后危机时代的世界一样,中国正面临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王志纲先生将之总结为“重整河山”。重整河山怎么整?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中国“新四化”建设的征途上,每一个区域、城市和企业都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每一个决策者都将面对何去何从的生死抉择。

世界是平的。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盘象棋的话,那么沿海、沿江、沿边就是其中的“车、马、炮”。车:直线,勇往直前;马:迂回,与时俱进;炮:跳跃,跨越发展。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洗礼,三个中国又该如何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谋篇布局,抢占制高点,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闯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从而成为未来区域经济的龙头?同时,面对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巨变,中国企业又该以怎样的战略和策略拥抱世界,实现“四老满意”,践行“和谐世界”的共赢目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昨天,我们当互联网是工具;今天,我们当互联网是玩具;明天,互联网也许只是道具,是我们得以拔离双脚从地面飞升而起的平台。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过去百年来,汽车、钢铁、建筑等传统支柱行业渐显疲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导致包括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组织方式、思维方式在内的人类整个存在方式的全面而深远的变革。WTO的国际大背景和信息技术的网状发展交织在一起,使得IT无疆。信息技术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出现:美国硅谷的半导体和因特网、英国伦敦的创意产业、爱尔兰的软件、印度的IT外包、中国台湾的IC制造……每一股国际势力都在加紧利用和激烈争夺中与中国“亲密接触”。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中国的区域、城市和企业又该如何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区域经济的做强做大,城市肌体的重构涅槃?

罗素说过,能否聪明地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更指出:“休闲是21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特征”。纵观全球,休闲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经济发达的美国更是将休闲旅游业确定为国家的第二大产业来发展,一股休闲经济的浪潮正像飓风一样席卷全球。此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休闲商机,全面带动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已经成为对未来高速发展的重大考验。面对史无前例的大休闲商机,当老头子(政府)踌躇满志,老板们摩拳擦掌,老百姓欣喜若狂时,又将会有多少风险与挑战,多少世纪之谜等待着世人去破解?

“三个地球”才能支撑中国未来的高速发展,这已并非危言耸听。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中国的能源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71倍,效率低,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1/3,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世界头号碳排放国,从原始生态到破坏生态,再到重建生态,中国谋求低碳生态发展的道路已刻不容缓。金融危机催生了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绿色复苏带动全球经济找到了新的爆发力和增长点。目前世界低碳产品和服务行业创造的收入已经超过了航天产业和国防产业的总和,绿色产业正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能否在低碳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中国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企业,是挑战,更是机遇。在这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中,每一个地方该如何

在落实节能减排,践行生态文明的同时,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扮演领先者的角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当全球政要、商界巨头、学术泰斗在达沃斯围绕中国未来的发展慷慨陈词,坐而论道的时候,中国的一家民间智库早已开始了对中国发展前沿课题的探索与思考,并通过市场委托的方式奋起践行,努力寻找破解未来中国棋局的钥匙。进非洲的“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到大湄公河流域的“金三角”重构,从中俄国界的黑河、佳木斯、牡丹江的“两国一城”到中朝边境的大图们江战略重启,从“海西经济区”的新城战略到风生水起的北部湾“东盟之门”... ...

从策划大三峡到打造休闲平台,从构建互联网城市的E托邦计划到生态城市的低碳经济探索,从科技园区的“孵化器”到3G时代的“移动谷”... ...

打开《重整河山》,你将看到一部活生生的中国“新四化”时代背景下的清明上河图,一部几乎囊括东西南北中的区域、城市以及企业各自寻求发展之路的历史画卷,一部系统阐述中国“新四化”时代战略之道的鲜活读本。

2001年春节,王志纲亲赴达沃斯考察第31届“世界经济论坛”;2008年9月,王志纲与达沃斯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栏目中不期而遇。后来,有人问到达沃斯与工作室两家不同机构的价值,王志纲认为,达沃斯既不同于排他性的官方论坛,又不同于逐利型的企业论坛,作为一个不依附任何政府组织的民间独立机构,其价值就像茶壶的茶垢,经过了三十年的品牌积累与沉淀,时间越长价值越大。对工作室而言,如果说咨询公司是真刀实枪的武人,那么我们就是武人中的文人;如果说传统智库是坐而论道的文人,那么我们就是文人中的武人。

再过十五年我们这锅老汤,经过不断地添料和熬制,也必将价值连城,飘香世界。
成为合格策划人的四步曲
(2009-08-21 11:26:26)
转载
标签:
王志纲工作室
策划人
策划总监
策划能力
职业规划
分类:王门悟道文/任国刚(王志纲工作室北京公司经理)

做了10年的策划,怎样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策划人呢?
其实做策划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一切都在于自身的努力。在学校、在社会上的积累只是可能成为优秀策划人的基础。根据我对许多进入工作室员工的成长历程的观察和研究,成为优秀策划人大约需要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无意识无能力阶段。这个阶段,对于许多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既不知道怎样做策划,也没有能力做策划。这个

阶段主要的工作方法就是模仿。阅读大量工作室曾经做过的案例,照猫画虎,在项目总监的指导下,按照案例的格式,结合自己对项目的要求模仿策划。重点训练自己做策划意识和策划方法。

第二个阶段是有意识无能力阶段。这个阶段许多员工已经对策划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策划的方法,拿到一个项目后有意识地去研究相关的课题,查询参考的案例,但是策划的结果确总是缺少创新和创意,很难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达到总监的要求。这是工作大约2年左右的员工最难越过的坎。这也是员工被主动或被动淘汰的高峰期,国内外咨询公司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有意识有能力阶段。迈过了第一个坎之后,掌握了工作室基本的工作方法,开始训练自己的策划能力,这是一个爬坡的过程,大约需要3-4年的时间。经常出现的现象是,许多员工逐渐具备了在某一个领域的策划能力,例如休闲旅游、住宅房地产,很难成为在多个领域的综合策划能力,这可能与每个人的专业基础、个人喜好、性格特点有关,这也是策划总监和执行策划质的差别。这个阶段是困扰员工成长的最大瓶颈。

第四个阶段是无意识有能力阶段。迈过第二个坎之后,作为一个策划总监,对于许多策划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个较好的策划方案。但是,要对许多项目,尤其是自己从未参与过的项目,迅速能够提出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也就是能够“跳出项目做项目”,可能是经济、哲学、伦理等更高层面的策划,需要古今中外融汇贯通,政府市场浑然一体,这可能就是大师级的策划人了。

能够迈过第一个坎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的员工,才能够真正胜任工作室的策划工作,成为工作室合格的策划人,并且逐步成长为项目总监;能够迈过第二个坎进入第四个阶段,才能够成为工作室优秀的策划人,并且逐渐成长为策划总监。迈过第三个坎,那是卓越的策划人,是策划大师,那可能不仅仅靠努力,更需要天分。

成为合格策划人是要求,成为优秀策划人是目标,成为卓越策划人是境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