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瘀毒理论浅析

瘀毒理论浅析

瘀毒理论浅析
瘀毒理论浅析

瘀毒理论浅析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进步,对疾病研究的深入,瘀毒学说在心血管等诸多系统疾病及各系统的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

中所占位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础研究对于“瘀”“毒”“瘀毒”进行了微观研究,临床上应用祛瘀解毒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理论研究——“瘀”“毒”“瘀毒”的阐述

1.1 “瘀”《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积”指血液凝积,为血瘀的病理产物。它既是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引起疾病的致病因素。“瘀”有三种含义:瘀血、血瘀、瘀。一般“瘀血”系指“静止之血”;“血瘀”则除上述静止之血外,还包括一切与心脏、血管、血液功能异常造成血流缓慢的血液循环障碍的各种病变;“瘀”包括瘀血、血瘀及组织的变性、积聚、成块等。瘀血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瘀血(血瘀)是指积血、留血、恶血、蓄血、干血、死血、败血,血液运行不畅而停滞。广义的瘀血包括了狭义的瘀血,更泛指由于痰浊、食滞、瘟疫、暑热、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导致血液流行不畅,或积于脉内,或溢于脉外,或形成血栓,以及性质、成分发生改变者。瘀血又分有形之瘀和无形之瘀。凡瘀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四诊便可发现者,称有形之瘀;凡瘀血无临床症状和体征,需借助现代检测手段和运用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来证实者,称无形之瘀。

瘀血致病特点:致病广泛《证治准绳·杂病·蓄血篇》:“百病

1-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江苏省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该项技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是指应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A型肉毒毒素,通过向3岁以上患者的特定部位注射肉毒毒素改变局部肌肉收缩状态以达到治疗肌张力障碍及痉挛等相关疾病的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必须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乙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或康复专科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诊疗科目,有重症监护病房。 (三)每年可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开展该项技术的科室床位不少于20张。近三年无与该项技术临床应用相关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或不良事件记录。 (四)医院设有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临床应用伦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健全、审查规范。 (五)有符合要求的单独治疗室 1、有移动或固定紫外线消毒设备。 2、能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有氧气通道、麻醉机、

除颤仪、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配有必备的抢救药品。 (七)其他辅助科室和设备 1、检验科:能够满足常规的化验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或凝血酶原时间等。 2、肌电图室:能够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 (八)有至少2名具有肉毒毒素注射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并均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实施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的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或康复医学专业,第一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有5年以上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或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作为术者完成肉毒毒素注射技术30例以上。 4、经过省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肉毒毒素注射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5、每个医疗机构开展该项技术的医师不少于2名。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肉毒毒素注射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

从瘀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从瘀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2-12-12T13:35:39.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光超[导读] 中医学则认为瘀血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瘀论治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李光超(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是指符合肾病综合征诊断,经正规使用激素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激素抵抗),或半年中复发2次或一年中复发3次以上(频繁复发),或足量激素可使病情缓解,一旦激素减量则复发(激素依赖)者[1];以水肿、蛋白尿、血尿等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耐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 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但疗效不佳,同时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治疗颇为棘手,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深入研究,证实静脉血栓为其“难治性”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则认为瘀血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瘀论治本病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肾病综合征与血瘀证的关系 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之“水肿”范畴,水肿与瘀血有互为因果的关系。《诸病源候论》曰:“肿之生也,皆由风邪寒热毒气客于经络,使血涩不通,瘀结而肿也”。《金匮要略》水气篇曰:“血不利则为水”,认为水肿是由瘀血内停所致的。唐容川《血证篇》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阐明了水血同源,水血常交互为患。 瘀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瘀血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气为血帅,气虚或气滞,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凝滞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水肿与瘀血互为因果,水肿日久,肾阳衰微,阳气虚损,鼓动无力,血行受阻,血为之瘀结;反之,瘀阻血脉,血不利则为水,诱发和加重水肿病情,形成水肿—瘀血—水肿的病理环节。 近年来,随着对血瘀证的深入研究,许多临床医家都十分重视瘀血和水肿的关系,并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水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肾气虚弱或肾阴肾阳的不足,必然导致气血不畅,经络痹阻,血液凝滞,聚水而为肿。特别是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之后,使阴虚更甚或兼夹湿热,使水瘀互结加重,形成瘀血水肿而顽固不消。 2 肾病综合征血瘀证的病理基础 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肾小球疾病多伴有高凝血症及血粘度增高,从而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而加重肾脏的病理损伤;高凝血症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对于肾小球疾病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且在激素治疗的过程中,这些表现将尤为突出。肾病综合征严重低蛋白血症,肝脏代偿性加速合成白蛋白,同时加速合成其他蛋白,造成体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紊乱;过度利尿使血液浓缩;高脂血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灯多种原因使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易发生静脉血栓,影响肾脏的血液循环,虽然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血浆浓度不低,但到达肾脏组织的药物浓度有限,直接影响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患者血液存在着“浓、粘、凝、聚”的特点,血液高凝状态程度常与本病的严重性和活动性相平行[2]。 而活血化瘀中药能扩张肾脏血管,改善肾血流量,保护肾脏,抗炎抗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凝,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清除免疫复合物,抑制增殖性病变,抗排斥反应等作用。对瘀水交阻之患者,采用活血祛瘀行水之法治疗正是阻断了瘀血和水肿交互为患的病理环节,使得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则水肿易除。 3 活血法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临床应用 随着肾病综合征的深入研究,现代医家在应用活血法治疗本病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虚、阴虚、阳虚、脾肾两虚多见;实证除瘀血外,还可有湿热、热毒、痰浊等。瘀血既可是本病的病理产物,也可是致病因素,其贯穿于本病发病的始终。故在治疗本病时,常常于活血药中配与益气、滋阴、温阳、健脾益肾、清利湿热、清热解毒、化痰泄浊等药。梁如庆[3]等应用益肾健脾活血法(黄芪、益母草、山药、玉米须、葫芦瓢、三七、白术、茯苓、海马、巴戟天、砂仁)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证,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黄健[4]等应用滋阴降火益气活血法(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桃仁、红花、丹参、知母、黄柏、茯苓、泽泻、益母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为86.7%。孟兆君[5]等在标准疗程的激素或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利水方(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淫羊藿、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茯苓、泽泻、车前子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朱辟疆[6]等在激素或环磷酰胺基础上加服清利解毒活血汤(知母、黄柏、生地黄、牡丹皮、栀子、鳖甲、猪苓、茯苓、蛇舌草、半枝莲、连翘、蒲公英、益母草、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泽泻、阿胶、黄芪、甘草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73例,总有效率89.0%,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张德武[7]应用温阳活血行水法(方药:熟附片、白术、茯苓、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车前子、益母草、白芍、蛇舌草等)为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5例,治愈14例,好转26例,总有效率88.89%。周莹[8]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渗湿之法,自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半夏、南星、蝉衣、丹参、益母草、蛇舌草)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4例,总有效率为85.7%。王晓星等以清热利湿活血方案(蛇舌草、半枝莲、石韦、黄芪、丹参、桃仁、鬼箭羽等)联合西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30例,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4 结语 有临床研究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1.病理类型难治、2.存在各种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3.激素吸收障碍、4.激素治疗不规范等;其中静脉血栓占12.73%。临床上的相当一部分对激素不敏感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抗凝、降脂治疗后转为激素敏感型[1]。但长期使用抗凝药有组织器官出血,过敏反应,皮疹,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西医之高凝状态及血栓栓塞属于中医学之“瘀血”范畴,针对本病而言,血栓为其难治性的原因之一,故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于活血化瘀药于对抗血液高凝状态有着较为客观的疗效;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当归、川芎、广郁金、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怀牛膝、鬼箭羽、鸡血藤、三七、三棱、莪术、水蛭、土鳖虫等;另外,中药尚能拮抗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类药物的副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参考文献

希恩综合征

【疾病名】希恩综合征 【英文名】Sheehan syndrome 【别名】希恩综合症;席汉综合征;垂低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ICD号】E23.0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1.病因研究进展 2.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诊断研究进展】 1.辅助诊断检查进展 (1)实验室检查进展: (2)特殊检查进展: 2.临床诊断进展 希恩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相关内分泌激素测定和CT、MRI等影像学诊断。动态 13N-氨(13N-NH3)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显像可反映垂体血流灌注和氨代谢功能。张祥松等(广东省人民医院)总结如下:①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垂体血流灌注明显减低。②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垂体组织摄取13N-NH3明显减低,表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腺垂体组织氨代谢功能减低,FS细胞GS酶表达活性减低。FS细胞氨代谢功能减低可反映其生理功能受损,不能维持腺垂体内氨和谷氨酸的最佳浓度微环境,导致腺垂体功能的进一步受损。认为13N-NH3PET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垂体的形态大小,而且能反映垂体的血流灌注和腺垂体氨代谢功能,能无创地体外显示垂体的解剖和功能影像,对垂体疾病的诊断将有重要价值。 【治疗与预防方法研究的进展】 1.激素替代治疗 对确诊者长期终生补充相应靶腺激素替代。 (1)激素选择:治疗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理论上以选择腺垂体激素最为合理,但此类激素属肽类,不易补充,且价格昂贵,长期应用易产生相应抗体而失效,故目前本病仍以靶腺激素替代治疗为主,根据检查结果,在了解病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和性腺激素水平减退情况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如为单一激素缺乏,则缺什么补什么,但临床上多为混合型,因此大

眩晕从瘀论治

眩晕从瘀论治 发表时间:2016-07-27T13:35:06.7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刘云[导读]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专题论述。元•朱丹溪只于眩晕切脉中述及,谓:“头眩,……脉涩有死血。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卫生院 810100 自《内经》以降,下迄河间、丹溪、景岳诸前贤,论眩晕者,多主风、火、痰、虚之说。临床所见,因瘀致眩晕者,亦复不少:(1)眩晕多伴有头昏重感,甚或两耳时感屏气,头痛如锥刺,及肢体麻木,或兼见健忘等症。(2)望诊多见面色晦暗,甚或黧黑,眼眶周围黑晕,唇色暗红或紫,舌质暗淡或紫暗,或有瘀点、瘀斑;切脉多呈弦涩或细涩。(3)或有头部外伤病史。(4)久病入络,眩晕多为久病不愈,或反复发作,且经多种方法治疗少数或无效。现将眩晕从瘀证治,略论于下。 1、文献溯源 考前贤对因瘀致眩晕,较少专题论述。元?朱丹溪只于眩晕切脉中述及,谓:“头眩,……脉涩有死血。”明确提出瘀滞致眩晕者,始倡于明?杨仁斋《直指方》,其曰:“瘀滞不行,皆能眩晕。”同时代的汪机《医读》中载养血活血方剂:“瘀血停蓄,上冲作逆,亦作眩晕,桃仁四物。”到了清代,瘀血眩晕因证脉治渐趋成熟,如潘楫注释的《医灯续焰》对病机、证候颇多阐述:“眩晕者多属诸风,……有因于死血者,……血死则脉凝泣,脉凝则上注之力薄矣。薄则上虚而眩晕生焉。其脉必涩,涩为滞涩,征死血之不流行也;或兼见胁痛、善忘、目黄、便难等症。又为枯涩,征死血之不充足也,谓之血虚眩晕亦可。”李用粹《证治汇补》重视脉诊鉴别:“肝脉溢大必弦,若风浮寒紧,涩细暑虚,痰弦而滑,瘀芤而涩,数为火邪,濡大虚极。”王清任《医林改错》书中特“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唐宗海认为,瘀血攻心之头晕等症的治疗,应“急降其血,而保其心,用归芎失笑散加琥珀、朱砂、麝香治之;或归芎汤调血竭、乳香,亦佳”(《血证论》)。 眩晕瘀证虽属实证范畴,但致瘀之因有虚实之分,且瘀久又耗精血,形成虚实夹杂复杂局面,这是眩晕反复发作民,久延不已的重要因素。 2、疏调气血为要 眩晕瘀证的基本治则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法具有调畅血行,疏通血络,祛除瘀滞的作用。临证应用本法,常须根椐气血相关理论,结合致瘀的不同病因,分别配以补气、行气等法,意在“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兹将临床常见证治方法分述于下。 2.1气虚血瘀 证候特点是眩晕劳后加剧,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易汗出,面色萎黄而晦暗不荣,唇甲暗淡,舌质淡暗或紫、苔薄,脉细涩。治宜益气活血,常用补阳还五汤加葛根、丹参等药。 病案:刘××,男,64岁。宿患心悸,近年来时感头昏目眩,甚至昏倒。曾在某医院做相关检查,拟诊为“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诊见头昏目眩,伴心悸、胸闷,甚则憋气,神疲少气,指麻,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参伍不调。证由气虚运血无权,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治宗“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明训,拟方益气升清,活血化瘀。处方:生黄芪、葛根各30克,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瓜蒌、枳实、丹参各15克,5剂。药后头昏目眩较前好转,心悸稍平,而脉尚细涩。守方继服,并加服岳美中老师验方人参三七散(红参30克、三七15克,研粉,每次服2克,1日1次)。共服20剂,诸症明显好转。遂停汤剂,继服人参三七散,调治1月,精神转佳,眩晕未见复发。 2.2气滞血瘀 始见情志抑郁或恼怒,胸胁胀痛,善叹息,继而头晕目眩,时轻时重,常伴头痛,如针刺感,或抽掣感,面色晦暗,眼眶周围多现黑晕,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怡心疏肝,理气化瘀,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味。 病案:韩××,女,40岁。1年前因精神刺激,郁郁寡欢,始觉周身晃动,站立不稳。继而觉周身景物旋转,反复发作。发时两耳偶感屏气,但无耳鸣,不呕不吐,面部时感有蛛丝缠绕,头部如带箍紧缩,伴心悸,健忘。经事尚调,量一般,色紫红夹有瘀块。曾在某医院作脑血流图、心电图等检查民,未见异常,拟诊为“神经官能症”。诊其脉弦细涩,舌苔薄白、舌质红、间有瘀斑。 证由情志失调,气滞血瘀,清灵被阻,神失所用。处方:柴胡6克,当归、川芎各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瓜蒌、枳实、丹参各15克,桔梗6克,川牛膝10克,珍珠母、磁石各15克(先煎),5剂。复诊时眩晕较前好转,面部尚有蛛丝缠绕,头部亦仍有紧缩感,舌脉较前好转。原方去珍、磁,加百合30克,生地15克。续服5剂后,眩晕诸症渐平。后以原方进退,调治半月安。 2.3外伤血瘀 有头部外伤史。症见头晕,或胀或痛,视物昏花,或伴恶心,善忘,舌苔薄白,质暗,有紫斑,脉多细涩。治宜活血通络,常用通窍活血汤加三七、丹参等,甚者加用水蛭等逐瘀之品。 病案:张××,男,35岁。1年前因起居不慎,外伤头部,流血甚多,经缝合后出血方止。1年来苦于头晕目眩,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差,精神恍惚。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脑外伤后综合征”,服用镇脑宁,脑乐静等未效。查脑电图,血脂分析等未见异常。脉诊细缓,舌质暗红。证由外伤脑部,瘀血阻络。处方:丹参15克,红花6克,三七粉3克(冲),茯神、骨碎补、续断、菊花各12克,钩藤18克(后下),甘草3克,地龙10克,珍珠母30克(先煎),酸枣仁15克。5剂后,头晕目眩诸症明显好转,后以上方随症加减,续服25剂,诸症若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席汉氏综合征

席汉氏综合征

席汉氏综合征 概述 席汉氏综合征属常见的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席汉氏综合征多因分娩太出血造成垂体缺血性坏死,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目前除替代疗法及对症治疗外,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殊疗法,属难治病之一。 席汉氏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随席汉氏综合征之发生、演变及其主要症候,分别可归属“产后血晕”,“闭经”及“虚劳”等范畴,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席汉氏综合征可归属“虚劳”,但“虚劳”的概念较广,仅能概括本征而不能与此等同,故建议定为“劳瘠”、“产后失血虚劳”等,旨在把席汉氏综合征从“虚劳”中分化出来,以进一步确定病名。 现代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报道,始见于60年代初。由于席汉氏综合征常以“闭经”为主要表现,故有部分临床资料列于妇科之中,至1989年共有40余份资料,其中大都为个案报告,病例最多的报道也仅16例。在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中,病因皆是产后大出血所引起,致使耗气伤精,损及脾、肾、肝脏,以气血双亏及脾肾阳虚为本病的主要证型,故大都采用补益气血,温肾健脾为本病的基本治法,疗效均较满意,如有的小样本病例报道,有效率可达93.3%。一般均单用中药复方治疗,也有部分以中药为主,配用西药为辅。可兄中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为数不多,有关实验室研究工作也尚未开展,应当引起重视。 编辑本段病因 席汉氏综合征的发生可有多种原因,但以产后大出血居多,造成产后血虚之候,甚至部分病人出现虚脱、休克的产后血晕之证,此乃血虚脉空,气随血脱之故。究其病损脏腑,虽然孙思邈有“妇人产讫,五赃虚羸”之说,但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 席汉氏综合征的发生可有多种原因,但以产后大出血居多,造成产后血虚之候,甚至部分病人出现虚脱、休克的产后血晕之证,此乃血虚脉空,气随血脱之故。究其病损脏腑,虽然孙思邈有“妇人产讫,五赃虚羸”之说,但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 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生琏。今产后失血,气随血脱,形成气血两虚之证,继而损及肾阴肾阳,则可导致本病。且现代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业已证明肾阴肾阳与下丘脑??垂体??靶腺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更年期综合征辩证分型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对男性来说,是指50~60岁这一阶段。更年期症状,易发生浑身燥热、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保养。中医论证,每天用5-10克的药用玫瑰泡水喝,可以缓解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处于月经将绝未绝的自然绝经期 ,因其它原因以致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 ,新陈代谢障碍 ,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 ,更年期综合征的出现 ,是由于肾气衰退、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所致 ,可分如下四大类型去治疗。 一、更年期心肝脾虚 :月经紊乱, 3~ 5个月才来一次、量多 ,头晕 ,心悸气短 ,少寐梦多 ,腰酸背痛 ,四肢无力 ,食少乏味 ,大便烂 ,舌红 ,苔白 ,脉缓。 治则 :滋补心脾 ,佐以益肝肾。 处方 :党参、桂圆肉各 12克 ,桑寄生 15克 ,远志 3克 ,云苓、炒枣仁、白术、女贞子、淮山、麦冬各 10克。水煎分 3次服。 二、更年期肝肾阴虚 :月经提前 ,经量多、色鲜红 ,烦躁易怒 ,血压偏高 ,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 ,口苦咽干 ,饮食减少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质淡红 ,少津 ,苔薄黄 ,脉细。 治则 :滋阴降火 ,平肝和胃。 处方 :元参、茯苓、麦冬、山楂、麦芽各 10克 ,钩藤、蒺藜、山栀子各 9克 ,磁石 30克 ,夜交藤 20克 ,龙胆草、甘草各 6克。水煎分 3次服。 三、更年期脾肾阳虚:月经提前 ,量多、色淡 ,浮肿 ,腰膝酸痛 ,胸闷气短 ,饮食减少 ,腹胀 ,手足不温 ,大便烂 ,小便清长 ,舌质淡 ,舌体胖 ,舌边有齿印 ,苔白。 治则 :补脾肾 ,固冲任 ,佐以燥湿。 处方 :党参 15克 ,白术、云苓、扁豆、神曲、菟丝子、仙灵脾、炒山楂各 10克 ,砂仁 5克 ,陈皮 4克。水煎分 3次服。 四、更年期心血虚:心悸怔忡 ,胆怯易惊 ,多疑多虑 ,喜怒哭笑无党 ,潮热面红 ,汗出 ,舌质光红或舌尖起芒刺 ,苔薄腻 ,脉细弱。 治则 :养心血 ,益心气。 处方 :小麦 30克 ,太子参、生地各 12克 ,麦冬、丹参、菖蒲、柏子仁各 10克 ,五味子 4克 ,甘草 6克。水煎分 3次服。 【辩证分型】 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肾阴不足,绝经前后烘热出汗,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便结,月经失调。舌干红,脉细弱。 2.肾虚肝旺,绝经前后烘热出汗,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腰酸耳鸣,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月经失调。苔黄,舌干红少津,脉细弦。 3.肾虚肝郁,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先或后,或淋漓不净,烘热出汗,抑郁多虑,善于猜疑,经前有时乳胀,腰酸头胀。苔薄,舌红,脉细弦。 4.肾阳衰弱,绝经前后畏寒肢冷,面色皖白,精神萎靡,腰酸膝冷,性欲淡漠,纳少。月经量少,色淡。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绝经前后腰酸畏寒,面色皖白,纳少便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苔薄,脉沉细弱。 6.肾阴肾阳两虚,绝经前后腰酸乏力,烘热出汗,继而畏寒肢冷,月经量中或少,淋漓不净。苔

席汉氏综合征查房教案

2014年ICU病区查房教案 查房题目:席汗氏综合征主查老师职称:护师 学时数: 1.5学时主查老师姓名:郭佳红主查时间:2014年9月9日参加对象: ICU护理人员 查房形式:业务查房√教学查房常规评价性查房 查房目标: 掌握(1)席汗氏综合征的定义,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2)席汗氏综合征病人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熟悉(1) 席汗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2) picco管道的护理 (3)谵妄病人护理措施 重点分析内容: (1)席汗氏综合征的概念 (2) picco管道的护理 (3) ICU内谵妄病人的护理措施 拟题的问题: (1) 席汗氏综合征的概念 (2) 垂体危象的临床表现 小结:通过此次查房,大家对席汗氏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都有了深一步的了解。通过文献查证,对于P I C C O管道的护理及谵妄预防及护理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次查房目的已经达到,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多学习,多查阅文献。本次准备不够充分,希望下次能发动科内同事,共同探讨。

2014年9月ICU病区护理查房记录 日期2014.09.9 查房形式个案主查人郭佳红 病人姓名:王某某住院号:诊断:感染性休克贫血肾功能不全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席汗氏综合症垂体危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讲一下席汉氏综合征的概念 席汉氏综合症,是由一百多年前席汉氏(Sheehan)发现的一种综合症,当产后 发生大出血,休克时间过长,就可造成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后遗症,表现为 消瘦,乏力,脱发,畏寒,闭经,乳房萎缩等,严重者可致死。临床上称之为 席汉氏综合症。 由熊细妹讲一下病理生理 席汉氏综合征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 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 极度衰弱的综合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产时损伤,失血过多,造成血虚 失养,肾气亏损,肾主生殖功能衰退,以致任脉不通,太冲脉衰少而致闭经不 行。 发病机制 产后出血→腺垂体缺血坏死→垂体分泌激素分泌不足→性腺、甲状腺、肾上腺 皮质功能减退→席汉氏综合征 我们回顾下病史:患者有死胎引产病史,产后大出血病史,平素体质差,低血 糖,孕中贫血,血色素低,有乏力、贫血,腋毛、阴毛缺失。 临床表现 1.有原发病因:如产后大出血、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颅脑外伤、 感染或炎症(结核、梅毒、脑膜脑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脑动脉 硬化、营养不良)以及免疫性垂体炎等。 2.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产后无乳,闭经,阴、腋、眉毛脱落、 稀疏(男性胡须稀少)、性欲减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缩,子宫、乳房萎缩(男 性阳痿,睾丸、前列腺萎缩)。 3.促甲状腺激素不足症群: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智力减退、动作迟缓、食 欲减退、畏寒、少汗、皮肤干燥、面部虚肿苍黄、甚至出现粘液性水肿等。

A 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

mycin ,vancomycin and cloxacillin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phylo 2 coccus aureus endocarditis in rats and role of test conditions in this determination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0,34:234822353. [16]K ennedy S ,Chambers HF.Daptomycin (L Y146032)for preven 2 tion and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aortic valve endocarditis in rab 2bit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89,33:152221525.[17]Ramos MC ,Grayson ML ,Eliopoulos GM ,Bayer https://www.doczj.com/doc/3e5569323.html,pari 2 son of daptomycin vancomycin and ampicillin 2gentamicin for treat 2ment of experimental endocarditis caused by penicillin 2resistant Enterococci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2,36:18642 1869. [18]Lee BL ,Sachdeva M ,Chambers HF.Effect of protein binding of daptomycin on M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J ].Antimicrob A 2gents Chemother ,1991,35:250522508. [19]Woodworth J R ,Nyhart EH ,Brier G L ,Wolny JD ,Black HR. Single 2dose pharmacokinetic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dapto 2 mycin a new lipopeptide antibiotic in healthy volunteers [J ].An 2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2,36:3182325. [20]Tally FP ,Zeckel M ,Wasilewski MM ,et al.Daptomycin :a nov 2 el agent for Gram 2positive infections [J ].Exp Opin Invest Drugs ,1999,8:122321238. [21]Woodworth J R ,Nyhart EH ,Wolny JD ,Brier G L ,Black HR. Tobramycin and daptomycin disposition when co 2administered to healthy volunteer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4,33:6552659. [22]Thibault N ,Grenier L ,Simard M ,Bergeron M G ,Beauchamp D. Protection against gentamicin nephrotoxicity by daptomycin in nephrectomized rats [J ].Life Sci ,1995,56:187721887.[23]Oleson FB ,Berman CL ,K irkpatrick JB ,Regan KS ,Lai JJ ,Tally FP.Once 2daily dosing decreases toxicity of daptomycin [J ].Toxi 2col Sci ,1999,48:322. [24]Oleson FB ,Berman CL ,K irkpatrick JB ,Regan KS ,Lai JJ ,Tally FP.Once 2daily dosing in dogs optimizes daptomycin safety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0,44:294822953.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2001年11月,20(6):462-465. A 型肉毒毒素临床应用中的副作用 孟 玲1,林庚庭1,王荫椿2 (1.中国人民解放军117医院,浙江杭州 310004;2.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46) [收稿日期] 2000207210 [接受日期] 2000210223[作者简介] 孟 玲(19582),女,浙江杭州人,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常见病的诊治,尤擅长面肌痉挛、脑血管病的治疗。 [联系人] 孟 玲。Phn :8625712864525875,ext 8206 [关键词] 肉毒毒素类;药物疗法;肌;张力障碍; 斜颈;Meige 综合征;斜视 [摘要] 综述了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 TA )临床应用中(包括局限性与非局限性 肌张力障碍性疾病、斜视及其他眼部疾病等)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根据文献报道B TA 注射治疗中所引起的副作用轻微、短暂,不留后遗症,更无全身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57.2;R741.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7669(2001)0620462204 迄今,可用肉毒毒素治疗的神经病学指征急增。该制剂以其化学性去神经作用日益受到神经科学界的重视[1]。自Scott [2]在1979年首次用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治疗斜视获成功后,1989年美国FDA 正式批准肉毒毒素用于斜视、面肌痉挛等治 疗[3],同年我国研制成功A 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 ,B TA )。1993年开始,北京协和医院 首次用美国产和国产的B TA 局部注射治疗肌张力 障碍取得满意疗效[4]后,该疗法为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及其他肌肉痉挛性疾患开辟了新的治疗领域,临床适应证日渐增多。现将其临床应用中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作一概述。 局部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1 特发性眼睑痉挛 Frueh 等[5]在1984年首先报告可用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睑与面肌痉挛。Dutton [6]总结了2295例眼睑痉挛的6069次注射结果,有效率(93.3±6.2)%,75%~100%,痉挛缓解间期(13.4wk ±8.2wk ),5.9~104wk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睑下垂、复视、干眼症、暴露性角膜炎、溢泪等,常在注射后2~3d 出现,1~6wk 逐渐消退。睑下垂的发生率(13.4±4.3)%,因注射上睑轮匝肌时毒素弥散到提上睑肌所致,其发生常与剂量有关,每眼剂量大于25U 更多见,与每个位点的

席汉氏综合症

席汉氏综合症 席汉氏综合症属常见的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年由Glinsini氏首先报道本征多因分娩 太出血造成垂体缺血性坏死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西蒙-席汉综合征)是多种病因所致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继发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所呈现的临床征群 席汉氏综合症病因: 垂体瘤下丘脑病变垂体缺血性坏死蝶鞍区手术放疗和创伤感染和炎症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垂体卒中等 席汉氏综合症症状: 有原发病因可查:如产后大出血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颅脑外伤感染或炎症(结核梅毒脑膜脑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脑动脉硬化营养不良)以及免疫性垂体炎等 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产后无乳闭经阴腋眉毛脱落稀疏(男性 胡须稀少)性欲减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缩子宫乳房萎缩(男性阳萎睾丸前列腺萎缩) 促甲状腺激素不足症群: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智力减退动作迟缓食欲减退畏寒 少汗皮肤乾燥面部虚肿苍黄甚至出现粘液性水肿等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症群:头晕虚弱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 压下降易感染和晕厥甚至休克昏迷等 垂体危象;如有各种应激感染手术外伤精神刺激消化道疾病某些药物(镇静 麻醉剂和降糖药等)均可使原发病加重而诱发危象发生 席汉氏综合症检查: 低血糖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或呈反应性低血糖症曲线对胰岛素异常敏感 血浆中垂体前叶激素如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 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均呈低水平垂体对下丘脑释放激素(如TRH LHRH兴奋试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轻微继发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血清中睾酮雌二醇甲状腺激素皮质醇 水平降低但对相应的外源性垂体促激素的刺激(如ACTH兴奋试验)呈延迟反应 席汉氏综合症治疗: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暖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病因治疗:如肿瘤考虑手术; 激素替代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确诊后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缺什么补什么剂量按病情轻重而调整垂体危象需祛除 诱因进行急救处理补充所缺激素及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禁用各种镇静安眠麻醉药 2.垂体功能减退性危象(简称垂体危象)。在全垂体功能减退症基础上,各种应激如感染、败血症、腹泻、呕吐、失水、饥饿、寒冷、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手术、外伤、麻醉及使用镇静药、安眠药、降糖药等均可诱发垂体危象。 临床呈现:①高热型(>40℃);②低温型(<30℃);③低血糖型;④低血压、循环虚脱型;⑤水中毒型;⑥混合型。各种类型可伴有相应的症状,突出表现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诸如高热、循环衰竭、休克、恶心、呕吐、头痛、神志不清、谵妄、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 毒素有其消极的一面,是人类安全的大敌,但是,以毒攻毒,自古有之。在了解了毒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后,人类开始用毒素来作为有效药物。最明显的例子是肉毒毒素的临床应用。1980年,Scott首次将肉毒毒素注射入人眼肌,治疗斜视,代替了以前的手术治疗,成功纠正了眼位,开始了将其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探索。1989年,美国食品药品局批准A型肉毒毒素作为新药投产,用以治疗12岁以上人的肌肉紊乱性斜视、偏侧面肌痉挛和眼睑痉挛,还可用于许多其它肌张力障碍和运动失调等疾病的实验性治疗。1993年我国同类产品问世,在国内开辟了一个新的毒素应用领域。 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有效率一般在80%以上,约50%重获正常的或接近正常的视觉功能。用此法治疗后,15%-50%的患者出现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局部痛胀感、睑外翻和眼部刺激症状等副作用,但轻微、短暂,且均可恢复。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有效率为53%-90%,其伴随症状如震颤、肌痛等也得以缓解。起效时间平均为一周,症状改善的期在3个半月,大约持续6周。副作用为注射部位及周围疼痛、颈肌无力、吞咽困难、恶心等,以吞咽困难最常见,多数副作用在停药两周内自愈。当然FDA批准的A型肉毒结晶毒素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规范。对可以配成药物并用于肌肉注射的A型肉毒毒素,如果使用浓度过高,发生副作用则后果更为严重。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目前治疗痉挛性发音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注射点选择声带,声音症状改善率80%-100%,副作用包括短暂的发音弱、声嘶及抽气。 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震颤肌肉的4-6个不同解剖学位点。治疗后所有患者功能中等程度或显著改善,67%的患者震颤幅度下降。 还有一些与不自主肌肉震颤有关的其它疾病也可用肉毒毒素治疗,这包括手震颤、喉肌力障碍、因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直肠括约肌痉挛、中风后的肢体肌肉痉挛、多发性硬化症引起的腿痉挛和脑瘫儿童的痉挛状态。肉

席汉氏综合征

席汉氏综合征 一、概念: 席汉氏综合症,是由一百多年前席汉氏(Sheehan)发现的一种综合症,当产后发生大出血,休克时间过长,就可造成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后遗症,表现为消溲,乏力,脱发,畏寒,闭经,乳房萎缩等,严重者可致死。临床上称之为席汉氏综合症。 二、病因 席汉氏综合征是因为产后大出血、休克,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以致卵巢功能减退,子宫萎缩,继发闭经,伴有毛发脱落、性欲降低、全身乏力等一系列极度衰弱的综合症状。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产时损伤,失血过多,造成血虚失养,肾气亏损,肾主生殖功能衰退,以致任脉不通,太冲脉衰少而致闭经不行。 三、症状 1.有原发病因可查: 如产后大出血、垂体肿瘤、垂体手术或放射治疗、颅脑外伤、感染或炎症(结核、梅毒、脑膜脑炎)、全身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脑动脉硬化、营养不良)以及免疫性垂体炎等。 2.促性腺激素和泌乳素分泌不足症群 产后无乳,闭经,阴、腋、眉毛脱落、稀疏、性欲减退、消失,外生殖器萎缩,子宫、乳房萎缩。 3.促甲状腺激素不足症群: 少气懒言、表情淡漠、智力减退、动作迟缓、食欲减退、畏寒、少汗、皮肤干燥、面部虚肿苍黄、甚至出现粘液性水肿等。 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症群: 头晕、虚弱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压下降、易感染和晕厥甚至休克、昏迷等。 5.垂体危象; 如有各种应激、感染、手术、外伤、精神刺激、消化道疾病、某些药物(镇静、麻醉剂和降糖药等)均可使原发病加重而诱发危象发生。 四、实验室检查 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或呈反应性低血糖症曲线,对胰岛素异常敏感。 血浆中垂体前叶激素 如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泡刺激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等均呈低水平。垂体对下丘脑释放激素(如TRH、LHRH兴奋试验)的刺激无反应或反应轻微。 腺垂体分泌功能减退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血清中睾酮、雌二醇、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降低,但对相应的外源性垂体促激素的刺激(如ACTH兴奋试验)呈延迟反应。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南(最新)

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指 南 为了规范肉毒毒素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召开了关于肉毒毒素的使用安全和规范化操作共识会。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讨论,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为国内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提供了初步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适应证 面部动力性皱纹; 某些部位的肌肉肥大; 某些部位的肌肉张力过大或痉挛; 某些部位的腺体如汗腺分泌过多(注:目前除眉间纹外, 其余部位的注射均属于“标签外”用药,需要告知患者)。 2.禁忌证 过敏者; 重症肌无力或Lambert- Eaton综合征患者; 以注射部位存在感染; 备孕期、孕期哺乳期女性; 威胁生命的重大疾病; 发烧、急性传染病。 3.需谨慎使用的情况 近期使用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者;

近期使用过抑制凝血的药物(维生素E、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者; 依靠面部表情的工作者(如演员等)做面部注射; 依靠发声的工作者(如播音员)做口周注射; 上睑下垂的患者做额部注射; 干眼症的患者做眼周注射; 月经期; 儿童及老年人 4.制剂品牌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肉毒毒素是中国产的“衡力”牌和美国产的“保妥适” 两者均为A型肉毒毒素,产品分别为50U和100U。其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相近。 5.制剂保存 肉毒毒素冻干粉冷冻保存,配制溶解后立即使用,亦可置于2℃~8℃冰箱4h内用完。 6.制剂配制 使用生理盐水配制肉毒毒素,配制浓度为40~100U/ml,即100U肉毒毒素溶解在1.0-2.5ml的生理盐水中,配制时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因为肉毒毒素在空气和液体的交界面上有可能出现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其效力降低。同样的注射剂量,如果使用不同浓度的肉毒毒素,注

老年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论治

老年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辩证论治【关键词】干燥综合征;辩证论治;药物筛选 干燥综合征(简称SS)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功能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唾液腺和泪腺分泌减少,出现口眼干燥等症状,严重时还可累及肝、肾、胃肠道、淋巴等其他器官和组织而产生多种临床表现。近年来,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人群中发病率为0.29%~0.77%〔1〕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本病多发于>40岁中老年妇女,男女比例为1∶9~17,90%以上的患者为女性。老年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由于SS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涉及医学中多个学科,对SS的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无重大突破,尚无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问世。中医在治疗S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衰老体质,很多医家在常规的养阴除燥治法以外,提出了化痰消瘀的观点和理论,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就老年SS的中医辩证论治做一综述。 1 中医对SS的病名诊断认识 中国古代文献中虽未提及这一单独的疾病,但对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有一些类似的描述。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从该病发展的全过程来观察它的征候表现及其演变,并进一步从病机上探索形成SS各种征候的原因和条件,并对诊断病名进行了探讨。 当代中医临床学家路志正〔2〕教授根据SS的病因病机,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首创“燥痹”病名,并认为其意成因有三:①气

运太过,暴气横逆,感而受之;②过用火热辛燥之品,燥邪耗伤津液,筋脉失濡;③素体肝肾亏虚,阴津不足,筋脉关节失养,不荣而痛。主要病机是阴血亏虚,津液枯涸。治疗当以滋阴润燥为急。 1983年,南京市中医院已故全国名老中医傅宗翰为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全国首先提出以“燥毒症”作为本病的中医病名,这一病名已经得到了国内不少专家的认同。其依据是:干燥综合征既归“燥”之范畴,临床必有“燥”的表现,故其临床征候总以一派干燥征象为其特征,然而无论从其燥的程度还是燥之源,又非一般常见燥证(外燥或内燥)可比。按中医传统理论对病邪的认识,多有“燥胜成毒”之论,即指病邪猖獗之势,远非一般机体正气所能抗御者,姑谓之毒,“燥毒”病名的含义,乃循此而来。 2 中医对老年SS的病因病理认识 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众说不一,但都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周围血中的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存在着明显的比例失调和分化、成熟异常。本病的动物模型有胸腺的过早衰退,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产生免疫损害。人的SS可能有类似发病机制,故西医的治疗,着重在调节体内免疫紊乱。除此之外,西医还采用人工眼泪、人工唾液等缓解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先天禀赋的缺陷和后天的邪毒侵袭,导致津液生成障碍而失润输布,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濡养,诸疾乃生。本病的病理关键为气阴亏虚,燥毒肆扰,脉络淤滞。津伤液燥,失于濡润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关于SS的病位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近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