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附件5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需进行肝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依据感染孕产妇血清HBV DNA、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转诊。

若孕产妇孕中、晚期血清HBV DNA≥2×105IU/ml,建议与感染孕产妇充分沟通,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HBV DNA>2×109IU/ml的孕产妇可于孕24周开始抗病毒治疗。若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或无检测结果,可依据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结果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

推荐药物为替诺福韦(TDF)。患有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的孕产妇,可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孕产妇用药后中途不建议停药,分娩后应立即停药。应加强产后监测,复查肝肾功能,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

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

(一)接种乙肝疫苗。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按照最新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

并按规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注射方法为肌内注射,注意应与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不同,也不可与乙肝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

(三)儿童喂养。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四)儿童随访和检测。

儿童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检测方法首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化学发光免疫试验,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法。

按要求上报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产时的个案信息和部分儿童12月龄内的随访及检测情况。部分儿童指孕中、晚期血清HBV DNA≥2×105IU/ml或HBe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受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乙肝患者都被人排斥,人们不敢跟患者接触,害怕传染,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正常生活接触会传染吗比如共餐、握手、喷嚏、拥抱等会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在游泳池等公共场所会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大家也不必太恐慌,乙肝的传播途径并没有那么多,日常生活多加注意卫生,提高身体免疫力,病毒自然不会找上门。 下面介绍乙肝的传播途径。 一、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亲是家庭聚集的主体,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上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二、父婴传播 父婴生活中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一般需要两个必要条件:1、孩子的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或孩子继承了他们对乙肝病毒免疫的缺陷,使得在生活中接触感染乙肝病毒。2、孩子的皮肤粘膜的损伤给乙肝病毒的传染带来机会。而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医源性传染 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器材。 四、输血传播 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五、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

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健康教育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 一、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 概述:艾滋病由HIV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潜伏期6个月~5年,短期内病死率平均50%,高危因素:吸毒;输血(尤指不规范输血);卖淫嫖娼;溃疡性STD。感染过程:一期:急性感染期,1-3个月,抗体阳转;二期:无症状携带症状,6-15年,或更长;三期: 艾滋病潜伏期,最多2-3年;四期:艾滋病期。 1、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定义: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HIV感染的妇女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期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2、预防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必要性自艾滋病流行至今,全球约有4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艾 滋病,存活的HIV感染儿童估计有250多万,目前仍以每年80多万、每天2000多例新生儿HIV感染者的速度递增,其中90%是因HIV感染母亲后经母婴垂直传播而感染的。我国处于AIDS快速增长期,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艾滋病3105例,死亡901例。我省199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止2006年底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685例,病人192例,死亡93例,儿童感染者6例,其中4例母婴传播。朝阳市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2006年起孕产妇艾滋病感染者4例。 3、充分认识开展预防工作的重要意义随着人类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研究目前也有了新的进展。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不采取任何干预的情况下,母婴传播感染率达到20—45%,假如孕期、产时和新生儿最初几周采取系统的综合有效的抗病毒干预和人工喂养,HIV母婴传播率最低可以降低到2%以下。可见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4、HIV母婴传播的途径 HIV传播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妊娠期10%,分娩期15%,哺乳期10%。母婴垂直传播70%是在母亲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30%是在哺乳期被感染。1)宫内传播: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尤其是妊娠36周以后(占70%); 1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乙型肝炎目前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推广和普及乙型肝炎的防治、护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对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护理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员对该疾病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乙型肝炎(hepatitis B,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乙肝在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严重,虽已通过大面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但现有乙肝患者及HBsAg携带者的防治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一、病原学 (一)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乙肝病毒的形态主要有两种,即小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小球形颗粒直径 22nm ,数量最多。管形颗粒直径 22 × 40--400nm ;两者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仅含 HBsAg ,无感染性。 图 1 乙肝病毒形态及基因结构 (二)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1. 表面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和抗-HBs) 1. HBsAg 阳性: HBV 感染的一个指标。 抗 HBs 阳性:标志着感染恢复、病毒清除、传染性消失和免疫力产生,也是考核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标。 2. 核心抗原抗体系统( HBcAg 和抗-HBc ) HBcAg 阳性:存在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实际工作中一般不检测血清中 HBcAg 。

抗-HBc 持续阳性:体内病毒复制活跃,易转为慢性。抗-HBc IgM 消失后,抗-HBc IgG 出现,它可在血清中长期存在,是 HBV 既往感染的标志。 3. e 抗原抗体系统( HBeAg 和抗-HBe ) HBeAg 阳性:感染早期, HBV 在体内复制传染性大。 HBeAg 持续阳性:疾病预后不良,易发展成慢性。 抗-HBe 阳性: HBV 在体内复制减少或终止,传染性减弱或消失,病情开始恢复。 通常将 5 项 HBV 感染血清学标志( HBVM )称为“两对半”。 “大三阳”指 HBsAg+ 、 HBeAg+ 、抗-HBc+ ,多表示感染早期,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病毒量大,传染性强。 “小三阳”指 HBsAg+ 、抗 -HBs+ ,抗-HBc+or- ,表示病毒复制能力下降,预后较好。 病原学 (三)抵抗力 HBV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30 ℃ - 32 ℃至少可存活 6 个月, -20 ℃可存活 15 年。 100 ℃干烤 1 小时; 100 ℃直接煮沸 2 分钟; 微波(频率 2450MHz 、输出功率 500W 、 75 ℃) 1 - 3 分钟, 0.5% 过氧乙酸,3% 漂白粉溶液, 5% 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均可灭活 HBV 。 (四)动物模型和组织培养 动物模型:黑猩猩和长臂猿等高等灵长类动物,其中以黑猩猩最敏感。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实施方案 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为进一步整合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危害,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预防艾 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二日 (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 事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形成政府领导的长效工 作机制。同时加大财政经费支持,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各项措施 落实。各地应当建立以卫生部门为主体、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 各部门优势,各司其职,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妇儿工委、广电、教育、人口计生、民政、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宣教、家庭参与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关注疫情相对严重或偏远贫困地区人群、流动人口及青少年。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各地应当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各级卫生部门应当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措施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应当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1. 各级卫生部门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发挥部门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以及组织多

2020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

2020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将艾滋病定为() [单选题]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正确答案) C、丙类传染病 D、以上都不是。 2. 哪个时间段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最高() [单选题] * A、孕早期 B、孕中期 C、哺乳期 D、分娩期(正确答案) 3. 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与咨询(PITC)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可以结合常规工作开展 B、仅对检测有反应性者提供检测后咨询(正确答案) C、服务原则是尊重、不评判、保密、知情不拒绝 D、推广快速检测方法,确保就诊者尽快获得检测结果和及时处理 4. 对于孕期未进行过产前检查、急诊入院分娩的临产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时应注意() [单选题] * A、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后,按需要进行HIV抗体检测 B、采血送HIV筛查实验室进行检测 C、同时应用两种快速检测试剂急查HIV抗体(正确答案) D、HIV筛查结果阳性时,需等待确认阳性后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 5. 下面哪些是错误的说法:() [单选题] * A、HIV抗体阳性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B、HIV病毒载量 > 1000 copies/Ml不主张行剖宫产术(正确答案) C、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者不主张行剖宫产术 D、CD4细胞计数<200cell/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使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 6.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早期诊断初次采血的时间为() [单选题] * A、出生时 B、出生后6周(正确答案) C、出生后3个月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宣传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或孕期未接受HIV、梅毒和乙肝检测的孕产妇,可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HIV、梅毒和乙肝试剂的检测一次。 1、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2、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2)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3)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4)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5)为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6)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 (7)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提供关怀和支持。 3、为孕产妇提供哪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1)医疗机构为所有孕产妇提供免费检测前信息咨询服务,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及接受相关检测的必要性等核心信息。 (2)为孕产妇在孕期首次到医疗保健机构作产前检查时或孕期未接受HIV抗体检测的临产产妇进行一次HIV免费试剂抗体筛查工作。 (3)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后免费咨询服务。 (4)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的健康教育。 (5)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6)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4、艾滋病感染孕妇的妊娠干预措施有哪些? (1)选择终止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的孕妇,医务人员应详细分析其目前的感染状态,并告知继续妊娠可能带来的后果。自愿选择妊娠结局的,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及早安排终止妊娠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选择继续妊娠。已确认为HIV感染且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要点有哪些? (1)出生时特殊护理。 (2)做好HIV感染母亲及所生儿童信息保密工作。 (3)新生儿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注意用药监测及随访。 (4)建议人工喂养。 (5)做好新生儿体格检查,特别注意记录出生时情况。 (6)按照国家预防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7)其他按《河北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干预。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八期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2014年7月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韩家跃时间:2014年7月26日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A含量成正比关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下降到1%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44.62%的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附件5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 一、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需进行肝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依据感染孕产妇血清HBV DNA、转氨酶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转诊。 若孕产妇孕中、晚期血清HBV DNA≥2×105IU/ml,建议与感染孕产妇充分沟通,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对于HBV DNA>2×109IU/ml的孕产妇可于孕24周开始抗病毒治疗。若不能进行HBV DNA检测或无检测结果,可依据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结果于孕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 推荐药物为替诺福韦(TDF)。患有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的孕产妇,可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孕产妇用药后中途不建议停药,分娩后应立即停药。应加强产后监测,复查肝肾功能,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 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 (一)接种乙肝疫苗。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按照最新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

并按规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 (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注射方法为肌内注射,注意应与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不同,也不可与乙肝疫苗吸入同一注射器内注射。 (三)儿童喂养。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可以进行母乳喂养。 (四)儿童随访和检测。 儿童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检测方法首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化学发光免疫试验,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法。 按要求上报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产时的个案信息和部分儿童12月龄内的随访及检测情况。部分儿童指孕中、晚期血清HBV DNA≥2×105IU/ml或HBe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摘要 [摘要]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乙肝发病的最常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20 亿人感染乙肝病毒,35 000万人慢性感染,每年约有60 万人死于乙肝。为了防治乙肝, 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现在已被许多国家用于乙肝免疫。这大大降低了乙肝的感染率,同时也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率。但由于宫内感染和免疫失败的存在,这两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阻断乙肝病毒的传播。了解乙肝的宫内传播机制与免疫失败之间的关系对于预防宫内感染和乙肝的垂直传播具有重大意义,作者即对乙肝的宫内传播机制和免疫失败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 宫内感染机制; 免疫预防; 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文献综述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s 2 billion people infected with hepatitis B virus, 350 million people with chronic infection, about 600 thousand people die every year.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treat hepatitis B, hepatitis B vaccine and immunoglobulin are now used in many countries for hepatitis B immunization. This greatly reduces the infection rate of hepatitis B, but also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t because of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the presence of immune failure, these two methods can not completely block the spread of hepatitis B vir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the immune failure in the prevention of intrauterine infection and the vertic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的分析

预防艾滋病梅毒与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督导评估方案

***预防艾滋、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督导评估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我市预防艾滋、梅毒和乙肝相关工作流程开展工作,为感染孕产妇提供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我市各级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应定期进行预防艾滋、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督导评估。 一、督导评估的要求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负责督导评估的组织工作,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辖区内重大妇幼卫生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具体实施。 市级督导每半年1次,县(区)级督导每季度一次,各相关医疗保健机构每月组织自查1次。 督导评估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结果。 二、督导评估的指标 1.任务完成率以县(市、区)为单位达到100%。 2.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90%以上。 3.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比例均达到90%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95%以上。 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的比例达75%,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其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5.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 6.加强逐级技术指导,至少达到市级对县级2次,县级对乡镇4次。 7.服务对象对项目满意度达90%以上。 8.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5%以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先天梅毒的报告发病率控制在30/10万活产数以下。 三、督导评估的内容 (一)组织管理 1、管理组织健全,各地成立重大妇幼项目办公室,至少2名专职人员,成立辖区内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建立辖区内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技术指导小组,并定期组织活动。 2、将预防艾滋、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内容。 3、建立协作机制,各地应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部门协作机制。 (二)资金、药品管理 1、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药品管理和使用工作的通知》(苏卫办社妇〔2011〕10号)的精神,规范项目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不得挪用或改变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不得用于与本工作无关的其他支出。经费支持的试剂、药品、设备等相关物资,应当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乙肝防治知识

乙肝防治知识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的流行情况及危害 我国是世界乙肝大国,病毒性乙型肝炎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0%,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广西为我国肝炎高流行区,乙肝病毒感染率为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3.3%,估计广西现有乙肝患者160万,病毒携带者600万。 乙肝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全国每年约有70万新生儿由于母亲为HBV携带者而被感染,乙肝可发展成为急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的肝癌患者中有90%左右有被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 乙肝的传染源 各型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均可作为传染源。HBV 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急性患者从发病前数周至整个急性期内均有传染性,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常携带HBV,且反复发作,也是乙肝的重要传染源。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母亲在分娩时传播给婴儿的机会为35%,是乙肝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及不安全注射均可传播HBV。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可感染HBV。HBV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纹身、穿耳环等均可传染HBV。 乙肝的易感人群 人对乙肝病毒普遍易感。我国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新生儿和未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群。乙肝患者痊愈后可获得持续性的特异性免疫。 乙肝的预防 乙肝的预防应从切断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入手,同时对公众加强乙肝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1、阻断母婴传播。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然后按照免疫程序完成第 2、3针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2015

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选择性的抗病毒预防治疗势在必行?Interruption of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time to include selective antiviral prophylaxis?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在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区域广泛流行。在抗HBV疫苗普及使用之前,围产期或儿童期是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时期。生命早期发生的HBV感染,会显著增加其演变成为慢性病的可能性。反复的母婴垂直传播或儿童期水平传播,会使得病毒感染模式不断加强。 HBV疫苗的使用,可以减少HBV的围产期母婴垂直传播或水平传播。并且在某些国家,对于HbsAg阳性母亲产下的婴儿,可联合应用HBV免疫球蛋白。HBV疫苗可以防止80%~95%的病例传播,并且已经降低了儿童期HBV感染的发病率。胎儿在宫内感染HBV并不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先兆早产引起宫内胎盘渗漏发生时,宫内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经胎盘传播也可能发生,但概率小于疫苗预防失败导致的感染。 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仍然会存在HBV传播的风险。该风险与母亲血中病毒复制指标密切相关;有研究资料表明,如果母亲血中HBV DNA浓度超过108拷贝/ml(或2×107 U/ml),尽管应用了HBV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病毒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可能性会达到10%甚至更高。虽然更进一步的资料不多,但仍表明HBV的母婴传播也许并不会仅因为使用了疫苗而阻断,但是如果联合使用了核

苷或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则有可能预防HBV的传播。这种方案与抗病毒治疗在预防HIV母婴传播中发挥的作用类似。 有学者对拉米夫定(胞嘧啶核苷类似物)和替比夫定(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在减少HBV母婴传播方面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一项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显示,母亲应用拉米夫定可以降低HBV向婴儿传播的概率[9]。拉米夫定的给药期为妊娠32周至产后4周。在积极治疗组,HBV DNA的平均浓度由基线的7 log10拷贝/ml降低了2 log10 拷贝/ml。包括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内,所有的婴儿都接受了HBV 疫苗和HBV免疫球蛋白。当所有的孩子长到1岁时,拉米夫定治疗组的孩子中HbsAg阳性率为18%,而安慰剂组的孩子中阳性率为39%。值得注意的是,该时间点存在失访,失访率在安慰剂组为31%,拉米夫定组为13%。 Han等[10]进行过有关替比夫定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研究对象为190例HBeAg阳性、妊娠晚期HBV DNA浓度超过1×6 log10 拷贝/ml的女性,这些受试者被分入替比夫定组和安慰剂组,替比夫定的使用剂量为600 mg/d。婴儿在出生后的24 h内,同时应用了HBV 免疫球蛋白200 U和HBV疫苗20 μg。出生后第4周及第24周追加使用HBV疫苗20 μg。替比夫定的应用起始于孕20~32周,至少持续至产后4周。替比夫定治疗组母亲的HBV DNA浓度从治疗前的8.19 log10 拷贝/ml降至2.35 log10 拷贝/ml,相应的安慰剂组从7.96 log10 拷贝/ml降至7.8 log10 拷贝/ml。分娩时替比夫定治疗组的母亲有30%血清中HBV DNA检测为阴性,而安慰剂组

乙肝防治常识

乙肝防治常识 对艾滋病人人民谈虎变色,但人们对乙型肝炎(乙肝)的危害性认识却不足,由此导致对乙肝的传染不够警惕。有人说“乙肝不会死人呀”。其实不然,每年中国死于与乙肝有关的疾病人数要高出死于艾滋病的成千上万。乙肝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每年全国死于原发性肝癌的超过十万,死于肝硬化的就远远不止十万。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基本相同,但中国是乙肝高发区病毒携带者人数众多,带艾滋病的人数相对很少。而且乙肝病毒的感染力比艾滋病毒要强一百倍,使乙肝的预防更紧迫性。幸运的是,不像艾滋病,乙肝是可以通过疫苗接种得到预防。下面是关于乙肝的一些常识。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一种引起肝在发炎的疾病,这种炎症能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肝硬化,增加发生肝癌的危险。在中国,人口中近百分之六十感染过乙肝病毒。大约90%到95%的成年人能在感染后六个月内康复,从而不会再被感染。当然验血还能显示出他们曾感染乙肝病毒。大约5%至10%的成年人和25%至90%五岁以下儿童在感染乙肝病毒六个月后,体内还不活病毒,他们为慢性患者,通常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能将病毒传给他人。日前美国大约有一百多万慢性乙肝病人。而中国则有一亿二千多万,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乙肝有那些症状? 多数乙肝病毒的急性患者通常没任何症状,或只有一些轻微的像感冒一样的反应,无食欲、恶心、呕吐、腹泻、疲乏、肌肉或关节以及低热,大约25%至30%人会注意到小便发黑,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甚至轻微便血。少数会有严重的症状,有可能会在染病后短期内死于极度肝衰竭。

乙肝是如何传染的? 乙肝病毒通过接触病毒的体液传染的,如唾液、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月经)。因此,任何接触过带菌者血液或体液的人都有被感染的危险。乙肝最通常的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其它传播途径包括接触被带病毒血液沾染过的锋利物体。如纹身、扎耳环洞、针灸和病人合用剃须刀或牙刷,被病人咬过的口香糖以及输入被染过病毒的血液。大约30%至40%的病人不知道如何被感染的。这个病毒能在体外干燥的表面至少七天,而且比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力强一百倍,艾滋病毒通常不通过唾液传染,但乙肝可以。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定期口腔保健,因此有牙病,包括牙龈发炎出血,增加了口腔(包括接吻)传染乙肝的机会。 高危人群包括: 毒品注射; 学生病人和血液透析病人; 接触输血者; 和病人生活一起的人; 携带病毒孕妇生下的孩子; 与病毒携带者有性接触的人; 犯人; 有许多性伴的人; 进入乙肝高发区的人; 从事需要接触血液工作的人(医生、护士);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中国是乙肝高发区,加上该病毒强劲的感染力,以及最近性观念开放,人口流动性增加都是极大地提高了感染乙肝的机会,你周围至少十分之一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乙肝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而很多朋友不了解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也从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影响到了以后的健康生活。广东省肝病治疗中心的赵丽惠主任指出,乙肝主要是由于机体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的,在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汗液、唾液、泪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及其它体液当中均含有乙肝病毒,为了更好的预防乙肝的感染,健康人应当积极了解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哪些。 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哪些 第一,母婴传播。 乙肝患者什么有传染性是更重要的,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第二,血液传播。 乙肝患者的血液当中存在乙肝病毒,如果健康人在无意当中使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进入了自己的血液当中,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感染乙肝病毒,广东省肝病治疗中心的肝病专家建议能够积极的去正规医院检查,听医生吩咐采取措施。而健康人在皮肤有伤口的时候应当及时包扎,不要和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及其它可能接触血液的生活用品,积极的注射乙肝疫苗。 第三,性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 第四,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点

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点 1.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可能威胁患者生命的肝脏感染性疾病。目前保守估计,全球估计已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有3.5亿以上的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性疾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因此,它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全球卫生问题,也是最严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它可造成慢性肝病,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极高。 2.地理分布 乙型肝炎在中国和亚洲其它地区流行。在这些区域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有8%–10%的成年人口受到慢性感染。乙型肝炎引致的肝癌是该区域男性癌症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是女性的一种主要癌症。 亚马逊和中东欧南部地区亦为慢性感染高发区。在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估计有2%-5%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西欧和北美有不到1%的人口为慢性感染状态。 3.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血液与血液直接接触或与受感染者的精子和阴道分泌物接触而在人际传播。传播途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但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不同于艾滋病毒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7天。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者的身体,依然可造

成感染。 4.发展中国家常见的传播途径为: 4.1围产期(分娩时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2幼儿期感染(通过与受感染的家人密切接触而受隐性感染) 4.3不安全注射方法 4.4不安全输血 4.5未加保护的性接触 在许多发达国家(如在西欧和北美),传播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传播模式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中发生的感染大多是通过性活动和注射器共用而在青年人中传播。乙型肝炎是影响卫生工作者的具有传染性的一大职业危害。 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或水传播,通常不可能在工作场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潜伏期平均达90天,但也可能为30至180天不等。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0至60天即可发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5.症状 多数人在急性传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乙型肝炎病毒可能造成一些人慢性肝脏感染,以后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 6.什么人面临慢性疾病风险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成为慢性疾患的可能性取决于一个人受感染时的年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幼儿转为慢性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乙肝防治知识讲座

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赵会兀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急性患者在潜伏期末及急性期有传染性,但不超过6个月。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其传染性与病毒复制或体液中HBVDN含量成正比关 系。乙型肝炎是传播最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的肝炎。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近60%乙肝病毒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10%全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我国从1992年实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特别是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病毒携带率已开始呈逐渐下降趋势。据推算,通过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可从目前的10%F 降到19以下。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HB\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围生(产)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多为在分娩时接触HBV日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经皮肤粘膜传播主要发生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以及静脉内滥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 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与HBV日性者性

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勺危险性明显增高。 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严格的HBsAg?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未被证实。 乙肝的免疫预防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我国一般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09%, 44.62 %的 成年人无保护性抗体。因此,必须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 那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群体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化验结果显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均阴性,转氨酶正常才可以接种乙肝疫苗。但一般来说为保险起见,凡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自身乙肝抗体不足者都应该注射乙肝疫苗。而像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等群体特别需要进行免疫。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则没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导读:乙肝时乙型肝炎的简称,乙型肝炎是通过乙肝病毒 传播的,乙肝病毒又被称为HBV,NB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月经、乳汁以及泪液之中。…… 乙肝时乙型肝炎的简称,乙型肝炎是通过乙肝病毒传播的,乙肝病毒又被称为HBV,NB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 月经、乳汁以及泪液之中,接触这些液体或者是分泌物后,病毒如果进入到血液就会造成乙肝传染,所以预防乙肝就要预防这些液体或者是分泌物进入血液。 HBV进入血液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1.母婴传染。母婴传染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和宫内感染,在我国大约有85%通过母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是我国乙肝传染的首要方式,除了母婴传播,也有少数是通过父婴传播。 2.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液制品输送给受血者,受血者会在输血后感染乙肝,同时血液透析、肾透析也可能会感染乙肝,所以想要切断血液感染就需要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血液制品的安全就需要采血单位对供血者严格进行检查,不能够有乙肝的患者捐献血液。 3.医源性传播,这种传播是通过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进行传播的,医疗器械包括手术刀等,所以医院的医疗器械要及时的消毒处理,以避免出现这种传播的可能。

4.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染,这种感染是指家庭内部有乙肝患者,家庭成员通过共用毛巾、茶杯、牙刷等获得感染,要避免这种感染就需要及时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状态,并且在得知有成员患病以后千万不能共用东西。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所以社会上掌管这类场所卫生的部门一定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场所的卫生检查。 通过上面的讲述您大概已经了解了乙肝的传播途径,只需要在这些场所做好保护自己的工作与相应的安全措施就可以了,另外可以通过打乙肝疫苗的形式避免被感染,现在很多人已经打了乙肝疫苗,所以可以很好的保证不被传染。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 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