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分析_裴莹

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分析_裴莹

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分析_裴莹
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可视化分析_裴莹

一、引言

自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大数据:下一个竞争、创新和生产力的前沿领域》的研究报告中对大数据的应用和商业价值进行详细分析以来,基于海量数据挖掘得出决策已经成为经济、通讯、环境、医疗等诸多行业运行的基础。2016年7月,全球知名信息技术调研机构Gartner在“新兴科技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指出:中国庞大的互联网消费群会为大数据的发展带来无限前景,在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大数据技术将在中国大行其道。大数据已成为各行各业决策的依据,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继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后,教育被认定为与大数据最相关的行业。随着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及在线学习系统的激增,教育数据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势头,传统的技术手段显然无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而大数据技术可以计算和分析教、学、研、用、管等多角度的数据集合,以提取出对学生学习行为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和建议,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做出最合理的决策。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文化大数据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支撑作用,说明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4月,中国首份教育大数据发展报告——《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中对教育大数据基础理论、发展理念和应用范式进行了梳理,发展教育大数据决定着教育的未来,是我国深化教育领域改革与推进教育创新演进的必由之路。

《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中认为,2015年是我国教育大数据发展的元年,但从2013年开始我国教育工作者就从不同角度开展了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工作,为一线学校进行教育大数据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利用多样化的科学知识图谱对我国教育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分析,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存在问题的

可视化分析*

□裴莹付世秋吴锋

*基金项目:2016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现状和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写:2016P013)。

DOI:10.13541/https://www.doczj.com/doc/3817125340.html,ki.chinade.20171222.007

二、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网络图谱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我国最大的知识资源平台——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检索源,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18日。以“篇名”或“关键词”为“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教学”、“大数据”&“学习”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1,595篇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信息进行阅读和手工清理,删除重复文章、会议通知、征稿启事、书评等无关文献共187篇,最终使用的有效文献共1,408篇。

关键词是最能反映文献主体内容、从摘要或文中提炼出来、精确说明论文主旨的词组。关键词作为对论文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能够有效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和主题分布,从而揭示该学科的研究结构。本文采用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对收集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挖掘分析,通过统计一组词在同一组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测度关键词频次的高低分布及两两之间的亲疏关系,来研究教育大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运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专家陈超美教授设计开发的基于Java应用程序的引文分析软件CiteSpace5.0进行关键词的分析。CiteSpace 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某一科学领域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可以专门针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挖掘科学文献的知识聚类和演化动态(李杰,等,2016,p.2)。将收集到的有效文献信息进行格式转换预处理之后,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13-2016年,时间切片为1年,Node Type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数据抽取对象为Top50,连线强度选择Cosine,运行CiteSpace5.0,对1,475个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领域关键词网络聚类(见图1)。

图1中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共132个网络节点,357个连接,网络密度为0.0413,网络模块化度量值Modularity Q和网络同质性指标Mean Silhou?ette均大于0.5,说明聚类是可行的。软件共运行出14个聚类,每个聚类都代表了教育大数据的研究热点,并选取关键词作为聚类标签,在排除边缘聚类后,本文共选取7个核心聚类进行教育大数据的热点分析(见表1)

图1我国教育大数据关键词网络聚类

表1

我国教育大数据领域研究热点

三、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

(一)教育大数据基础理论研究

大数据对教育领域的改变和重塑要基于对教育大数据基础理论的研究,该研究热点的关键词主要有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大数据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作用;二是讨论大数据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应用。

广义的教育大数据概念泛指一切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产生的各种行为数据,而狭义的教育大数据是指学生的各种点滴的学习行为数据,主要来源于在

线学习平台和教育管理系统等(徐鹏,等,2013)。杨现民等(2016)从数据采集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大数据是根据教育需要进行采集、从整个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教育大数据的采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连贯性和全面性。孙洪涛等(2016)从数据和技术两个层面将教育大数据定义为:服务于教育主体与过程,具有强周期性和高教育价值的复杂性数据集合。与传统教育数据相比,教育大数据具有更强的多样性、海量性、实时性和价值性,大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塑主要是基于三个特征: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维克托,等,2013, p.34)。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利器就是对大数据的利用。我国高等教育也正逐渐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各省市高校参与的大数据合作联盟,借助国家、高校、企业三方力量,带动所有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全面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推进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赵伶俐,2013)。但是,大数据技术在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中仍存在利用效率低、数据不全面、技术不成熟等诸多问题,还需要在思维、推广、环境、政策等方面构建相关机构的协同机制,以尽快推进基于数据驱动教学的科学化决策与信息化管理(甘容辉,等,2015)。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分析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伦理挑战、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等方面,但是研究范式、研究手段与方法还有待于实现革命性突破,尚需要加强实证分析的支撑(王莎,等,2015)。

(二)教育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对教育变革的推动基于各种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该研究热点包括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物联网等关键词,主要探讨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的整合形成了新型数据分析技术,在完成海量学习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发现和预测,展示了智能化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未来教育模式。教育数据挖掘是运用统计学与数据挖掘技术,对教育大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借助建模方法,挖掘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习情况。教育数据挖掘主要的研究目标有:预测学习者学习趋势、改进教师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我国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发表文章的期刊多属于教育类且偏理论性,技术类的实证研究较少;研究面主要集中于系统构建和个性化学习两个领域(周庆,等,2015),今后还需要加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海量数据的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云计算基础理论研究和教育云平台的构建,尤其是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覆盖面,加速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和远程教育的发展(陈晶,等,2015)。物联网技术不仅仅是一个传感系统,基于数据驱动的物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化教学、智慧校园建设、教学资源管理等教育领域,使精细化教育成为可能,其与当代教学理念的整合,将重建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促进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三)学习行为分析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研究热点的关键词有学习行为、学习分析技术和学习模式等,主要研究大数据对学习行为产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

学习分析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最直接的应用,是通过对广义交易大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用已知模型和方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对未来的学习绩效进行预测并发现潜在的问题(Johnson,Adams,& Cummins,2012)。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技术在我国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应用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海量的学习信息大数据中蕴含着学生的隐性学习特征,通过挖掘这些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发现学生各种学习行为的内在逻辑,从而做出最正确的教学决策。传统的衡量学习行为的主要指标为考试和作业,这种教育反馈系统无法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大数据将重塑教育评价系统,将传统的单一的经验式评价转变为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过程式评价(喻长志,2013)。大数据技术被全面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意味着更多的学习过程信息被捕捉和分析,促进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加强与学生的全方位互动与了解,促进更科学的学习行为评价。了解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有助于教师做出科学的教学决策,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斯坦福

大学机器学习专家吴恩达教授实时追踪学生与视频讲座的互动行为:如果学生在播放过程中点击了暂停、快进或关闭按钮——这种学习行为揭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通过对数据的追踪和解析,可以探求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从而确定最有效的课程元素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Chafkin,2013)。

(四)学习方式探索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育进步的内在要求,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该研究热点的关键词有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和自适应学习等,主要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新型学习方式。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专家琳达·达林经过10年的实践研究,在2008年提出了高效学习和理解性教学的理念,指出高效学习主要包括基于“项目导向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课程设计的学习”的三种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冯锐,等,2009)。高效学习的实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包括可操作的课程评价系统和教师对学习进程的实时监控,大数据的参与让教师能更有效地组织探究性的教学,用高效的教学决策支持学生的学习。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相对应,强调对特定学习情境进行持续性的理解和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跨越表层知识,将知识顺利地迁移和运用到新情境中,并对新的学习进程做出精准判断(阎乃胜,2013)。王树涛等(201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深度学习方式在课堂内外的学习经验和教育效果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使用深度学习方式的学生教育收获指标高于采用浅层学习模式的学生。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实践以及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推进以深度学习为精髓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批判性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2016年,培生集团在《解码自适应学习》的研究报告中给出“自适应学习是一种教育技术,它可以实时地响应学生的互动,自主地为学生提供适合每个人的支持和帮助”的定义。教育大数据完善了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架构,实现了基于数据驱动的挖掘机理和学习分析,让以往无法实现的精准预测和分析成为可能,教育大数据技术能够深入探寻学生学习情境,基于海量数据发现学习规律,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

求进行预测并为其推荐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方海光,等,2016;姜强,等,2015)。

(五)教育资源管理

大数据技术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高校正全力打造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思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该主题以数据平台、网络资源、教育信息资源为核心关键词,研究了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传统的教育资源管理存在共享程度差、低水平重复建设、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而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存储、分析、计算和传递,通过互联网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数据资源潜在的价值在开放式的流动中被不断激发,促进了高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早在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随着对教学资源库建设认识的逐步加深,在2015年,教育部提出要建设“能学、辅教”的教学系统,并督促实现对资源库的有效监控和应用推广(魏顺平,等,2016)。虽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具有很强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但仍然存在系统安全、隐私保护和应用率低下等问题,还需要结合政校行企等多方力量进行联合开发,促进教育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长久发展。另外,教育资源管理的研究方向也应从高度关注系统建设向教学应用效果研究转移,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实践应用和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考察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六)个性化教学改革

传统教育系统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经验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并制定教学决策。21世纪以来,教学改革逐渐倡导针对学生的特定学习需求、个体学习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进行教学策略的动态调整,一个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学习框架、教学方法的个性化教育时代已经来临。该研究热点以个性化教学/学习、教育变革、传统教育为核心关键词,重点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革和挑战。

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的《2016地平线报告(高

等教育版)》指出:在2016-2020年间,个性化教育仍然是最艰难的挑战,技术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个性化教学对教育领域的作用尚未显现出来,目前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局限于进行技术上的尝试,并没有在教育改革的整体框架下进行规模化推广(金慧,等,2016)。个性化教育必须建立在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基础之上,大数据技术将引导教育回归因材施教的本质,这是对传统的同质化教育的巨大挑战,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学习不再按照同质的教学资源,以同样的步调进行,而变成数千种不同的教学组合。大数据分析将指引教师选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案,推进“一个尺寸适合一个人”的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个性化教学系统主要包含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实施深度学习、信息化学习系统的构建等(吴刚,2015)。只有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辅助学习者获得最适合的学习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七)教育政策研究

教育大数据的理念被逐渐应用于对教育政策决策的研究与实践当中。2012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提出了教育大数据应用将面临的挑战,并期待可以将K-12教育体系的数据全部打通,实现大数据对教育领域的彻底变革(陆璟,2013)。我国正在全力推进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来解决教育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规范性

和科学性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对于科学化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具有显著的优势:有助于通过对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清晰的分析,描述出政策对象的微观表现,从而判断教育政策的有效性;教育大数据更容易进行实时且有效的双向传递,更容易进行教育政策的及时反馈和修正。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数据与教育的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运营监督等诸多问题,需要相关机构迅速制定有效的《教育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进行引导与监督,促进教育大数据在我国健康稳定的发展(杨现民,等,2016)。

四、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演进路径

CiteSpace5.0中根据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将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Time zone的时区展示,进一步反映聚类所关注的时间特征。根据软件运行结果(见图2)及所阅读的文献资料,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发展路径如下:

(一)2013年,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

2011年6月,麦肯锡公司通过长达150页的报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开始迅速渗透到金融、制造、通讯、医疗等诸多行业。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在白宫网站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宣布将2亿美元投入到大数据领域,以提高从海量复杂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转变现有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刘凤娟,2014)。倡议的提出进一步推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教育学者对大数据技术的关注。2013年初,大数据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这一阶段发表的文章开启了我国教育大数据研究的先河,被引频次较高。截至2017年1月,徐鹏等(2013)的《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共被引138次,文章揭示了“数据驱动教学,分析革新教育”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魏顺平(2013)的《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共被引134次,介绍了学习分析技术如何利用教学数据理解和优化学习过程;张燕南等(2013)的《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共被引119次,主要阐述了大数据环境下教

图2我国教育大数据关键词共现网络时区图

育评价与教育决策的新思路。该阶段主要是学者们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思考,虽然首次出现了物联网、数据挖掘、个性化教育等关键词,但研究并不深入,仅阐述了各种大数据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启发。

(二)2014年,教育大数据的研究逐渐兴起

2014年,教育大数据首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引文当中,主要研究内容仍然以大数据技术给我国各层次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创新与挑战为主,重点探讨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对传统教育的颠覆和对教学改革的推进。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作为最早洞察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牛津大学大数据研究权威,在2014年与大数据评论员肯尼思·库克耶合作出版了《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一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揭示了“大数据正逐渐进入到教育领域的每个层面,并将对全世界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浪潮来袭,推动教育变革的力量将席卷大中小学,没有任何一家教育机构能置身事外”(Mayer-Sch?nberger&Cuki?er,2014,p.68)。《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也认为,大数据与学习分析将在短时间内对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该阶段我国教育大数据的研究也随之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刘雍潜等(2014)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用海量的教育大数据来解决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的陈霜叶教授等(2014)则提出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推进我国教育向治理现代化的模式转变,用海量的教育数据挖掘来还原教育的本质,制定公平而科学的教育政策。总之,此阶段预示着教育真正开始走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做好准备为教育带来全新的理念和变革。与大数据同行的教育才是未来的教育。

(三)2015-2016年,教育大数据的研究逐步深化与扩展

2013被媒体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2015年则被称为“中国教育大数据元年”。该阶段文献数量爆发式地增长,关键词数量急速上升,研究的广度持续延伸,研究的深度进一步扩展,研究视角逐渐走向多元化。除了持续关注教育大数据的内涵与外延、教学改革和个性化教育之外,信息与数据素养、教学效果、教育决策等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伴随大数据技术

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海量的非结构性学习数据分析结果,采用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路径。因此,大数据时代对教师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数据意识、数据处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教学思维的变革、科学的教育决策、改进教学效果并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张进良,等,2015)。黄如花等(2016)提出从小学生到博士生、教师、科研人员和社会大众都迫切需要提高数据素养,并通过专门的学位设置、学分课程、短期培训等多种教学活动来完成。前期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变革,此阶段开始逐渐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拓展。2015年初,教育部提出对职业教育资源库的数据质量、运行效果以及更新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职业教育资源库的设计研究进一步深化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5)》的发布,确立了教育大数据在我国各层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大数据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信息可视化与科学知识图谱的研究理念,通过CiteSpace5.0软件对我国教育大数据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阶段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在对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行动态信息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发现我国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尚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实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拓展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多元化的挖掘和分析,体现了教育决策的实证数据的支撑,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我国现有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多集中于概念特征、教学改革、关键技术、学习分析等基础理论层面,大数据是如何重塑学生学习过程、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具体方案、个性化学习怎样实现等诸多实践应用问题并没有涉及,真正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并产生实质性影响的案例研究非常有限。在所搜集到的1,408篇有效文章中,以“实证”为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结果仅有26篇,且存在研究范围小、跨越时间短、缺乏重复验证性等问

题,说明教育大数据相关研究的领域虽然广泛但研究的深度还远远不够,要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不能仅依靠理论研究成果,更要加强以有证据、能量化、能重复为特征的教育实证研究水平。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必须与一线教学实践相结合,不能仅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阶段,应该更多地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未来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应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重视量化指标,寻找学习现象背后的因素关联,要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决策提供最精确的支撑服务,拓展教育研究中实证与规范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二)对教育大数据隐私领域的关注迫在眉睫

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意味着对学生行为数据的跟踪、收集、挖掘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学生隐私的保护问题:数据收集是否经过家长和学生的同意?数据的使用权限如何设定?数据能否得到正确而恰当的使用?学生是否是最终的受益者?美国《家庭教育权利和隐私法案》中明确规定要保护学生教育记录的隐私安全。在所搜集到的有效文献中进行以“隐私”为主题词的二次检索结果仅为28篇,逐篇翻阅发现真正相关文献不足10篇,且多集中于对数据的安全保护,较少涉及教育大数据所带来的隐私伦理问题。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公开表示,“一切在教室内收集到的学生学习信息,只能应用于教育目的”,并再次呼吁美国进行新的立法,来保护学生在美国的个人数据隐私,但仍有教育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媒体监控并发布学生的信息,遭到大量家长和教师的强烈抗议。教育大数据对课堂的侵蚀必须建立在健全而完善的隐私规则基础之上,要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确保数据采集对象的知情权,规范数据开放边界与开放方式,保证获得的信息是真正对改善教学有益的。我国个人隐私的相关法规还不完善,对教育领域隐私保护问题的研究也十分有限,教育工作者和主管部门必须认识到教育大数据的应用会面临来自道德和信任的双重挑战,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规范,保证发挥教育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和应对伦理问题之间的利益平衡(赵慧琼,等,2015),并采取十分谨慎的方式确保守护学生隐私的底线。

(三)打通教育全阶段的大数据研究

通过CiteSpace5.0统计出的教育大数据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中,“大学生”排在第4位、频次47,“高等教育”排在第11位、频次28,“基础教育”排在103位、频次为3,对“基础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主题词进行二次检索,获得有效文献不足15篇。因此,目前我国教育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阶段,对基础教育阶段涉及较少。在大数据的浪潮下,美国K-12阶段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过程已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和数字化,形成了海量教育数据的积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以获取最优的基础教育解决方案。比尔·盖茨基金会正在进行一项庞大的工程——打通美国K-12体系到大学所有阶段的教育大数据,实现技术与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涂子沛,2016)。我国教育大数据针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尚不深入,对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则刚刚起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没有建立起规模化的高水平大数据运行机构,教育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尚无法支持精准的教育决策。未来要加强对教育全阶段的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构建“数据驱动决策”的未来教育模式,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教育大数据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健全教育大数据行业标准与规范

行业发展,标准先行。要推进教育大数据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化体系。2016年7月,《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发布,标志着我国大数据标准平台正式建立。201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基础信息》等7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以促进教育信息化良性有序的发展,但专门针对教育大数据领域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尚未全面展开,对教育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研究也完全空白。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教育对象、过程、手段、评价等都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线上线下数据的整合、数据的安全保障、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信息采集权限和归属等。上述问题都需要出台明确的教育大数据行业政策和标准来进行引导和监督,以保障教育大数据在收集、存储、流动、共享、应用等环节的规范性(杨现民,等,2015),只有加快教育大数据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进程,才能促进大数据技术和教育的有效融合,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尽快研究制定教育大数据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应用标准等,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教育数据开放、共享、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推进教育大数据行业

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陈霜叶,孟浏今,张海燕.2014.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121-128.

陈晶,赵杰.2015.基于云计算的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4):34-35.

方海光,罗金萍,陈俊达,杜婧敏.2016.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量化自我MOOC自适应学习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11):38-42.

冯锐,缪茜惠.2009.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10):3-6.

甘容辉,何高大.2015.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11):70-76.

黄如花,李白杨.2016.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J].图书情报知识(1):21-29.

姜强,赵蔚,王朋娇,王丽萍.2015.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1):85-92.

金慧,刘迪,高玲慧,宋蕾.2016.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3-10.

李杰,陈超美.2016.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第1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刘雍潜,杨现民.2014.大数据时代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5):11-14.

刘凤娟.2014.大数据的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8):13-19.

陆璟.2013.大数据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9):5-8.孙洪涛,郑勤华.2016.教育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5):41-49.

王树涛,宋文红,张德美.2015.大学生课程学习经验与教育收获:基于深度学习的中介效应检验[J].电化教育研究(4):90-94.

王莎,杨扬,杨航.2015.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3):112-117.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2013.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第1版.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魏顺平.2013.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5-11.

魏顺平,王博,侯小菊.2016.基于大数据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监测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6):68-72.

吴刚.2015.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策略与实践[J].南京社会科学(7):104-110.

徐鹏,王以宁,刘艳华,张海.2013.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6):11-17.

涂子沛.2016-8-25.大数据和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EB/OL].[2016-

11-18].http://https://www.doczj.com/doc/3817125340.html,/special/yuyan11/

阎乃胜.2013.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12):76-79.

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2015.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与政策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9):54-61.

杨现民,唐斯斯,李冀红.2016.发展教育大数据:内涵、价值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50-61.

杨现民,王榴卉,唐斯斯.2016.发展教育大数据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9):92-92.

喻长志.2013.大数据时代教育的可能转向[J].江淮论坛(4):188-192.

赵慧琼,姜强,赵蔚.2016.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安全与隐私保护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3):5-11.

赵伶俐.2013.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高等教育质量指数建构—技术、理论、机制[J].复旦教育论坛(6):52-57.

张燕南,赵中建.2013.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1):1-5.

张进良,李保臻.2015.大数据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发展路径[J].电化教育研究(7):14-19.

周庆,牟超,杨丹.2015.教育数据挖掘研究进展综述[J].软件学报(11):3026-3042.

Chafkin,M.(2013).Udacity’s Sebastian Thrun,Godfather of Free On?line Education,Changes Course.Distance Education Report,12(17), 5-25.

Johnson,L.,Adams,S.,&Cummins,M.(2012).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2Higher Education Edition.New Media Consortium,24(4): 311-334.

Mayer-Sch?nberger,V.,&Cukier,K.(2014).Learning with big data: the future of education.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收稿日期:2016-11-28

定稿日期:2017-02-17

作者简介:裴莹,高级工程师、讲师,西北大学国际商学院在读博士(710069)。

付世秋,副教授,硕士,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710038)。

吴锋,教授,博导,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710049)。

责任编辑郝丹

编校韩世梅

Keywords:digital technologies;digital learning;digital learning research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hot topics in big educational data research and ex--

ex isting problems

Ying Pei,Shiqiu Fu and Feng Wu

Like 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Educ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 field which is most rele-vant to big data.Developing big educational data is a strategic choice conducive to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China.Based on research papers in the field of big educational data from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a visualiz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f hot topics in big educational data research and their research approaches,adopting the method of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using CiteSpace5.0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hot topics in big educa-tional data research include basic theory,technology in big data,learning behavior analysis,learning methods,educational resources management,personalized instruction,and educational policy.In China,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big educational data began in2013,and witnessed an explosive growth in2015-2016in terms of quantity,quality and diversity in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Problems are also identified and implications discussed.

Keywords:big educational data;personalized education;hot research issue;visualization analysis;learn-ing analysis

Research on evaluation criteria of data visualization on online learning sys--

sys tems

Bing Yang,Guoqing Lu,Shuzhen Cao and Tiong-Thye Goh

Data visu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online learning systems.Data min-ing,analysis,expression and modification are of importance to online learning systems,and there is grow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using data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to promot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novation.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SAT online learning system.Based on the fiv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comprehension,visual embellishment,design and esthetics,visual metaphor and data memorability,it analyzes the data visualization of this online learning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arning resources and Learning Analysis Dashboard.Criteria and principles for data visualization a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Keywords:data visualization;online learning system;Learning Analytics;Learning Dashboard;data visual-ization principle

(英文目录、摘要译者:肖俊洪)

各类教师关心的70个热点教育问题

?教师关心的70个教育问题 ?教师职业 1.教师职业。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 不要无限夸大,也不要因为挣得少而自我贬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 2.教师子女教育的问题。教出无数的优秀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 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 3.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 操作中“掉链子”。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脚步。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 4.论文造假。有老师说,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 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是消极的、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中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 5.教师的模范问题。一是模范没有公开规范的标准,二是许多模范指 标,教师根本不知道,模范的威信在教师心中降格。 6.男性教师找对象有些难。女性教师可能会被许多男性列为首选对 象,因为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相比来说,男性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性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性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7.工资收入。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 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怎样才能持平?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 8.普高与职高差别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 同工不同酬。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师资只出不进。 9.社会保障。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 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

(2020年整理)教育热点现象分析.doc

学海无涯 教育热点现象分析: 1、德育教育历来为学校教育所重视:小学一二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三到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初中和高中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但是从孩子们日常的言行举止透露出,目前的道德教育收益不大。请结合你的教育实际,谈谈在德育教育问题上,我们主要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答:一、存在的问题 1、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再次,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只注重人的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与思维的训练。 2、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要阵地。但当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的完善。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工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 二、改进的方法 1、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要树立系统的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系统工作,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与家庭等方面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与社会教育网。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各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运行。 2、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3、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4、创新小学教育工作方法。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1

12月6日下午,西南大学邀请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楼国际会议厅就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与部分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陶西平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础教育的国际、国内研究与实践,曾多次深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多次应邀考察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对国内外的基础教育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陶先生本次来渝是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地方特色学校论坛,宋乃庆校长借机邀请其前来与同学们进行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交流,能使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者全面地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刻地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状况,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陶先生就教育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通俗的阐述。这三大热点问题是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秩序,但无论是教育公平问题还是教育秩序问题最终都可归结到教育质量问题这一个焦点上,因为只要把教育质量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不复存在。现就根据陶先生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尚不成熟的认识也谈谈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以期与广大网友交流。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高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入富人阶层的路,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而且要向经济且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 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教案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案 (详案) 2019 -2020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教师姓名: 所属系部: 职称: 课时:总学时64 使用教材:大数据可视化技术

教学单元教案

数据:聚焦于解决数据的采集,清理,预处理,分析,挖掘。 图形:聚焦于解决对光学图像进行接收、提取信息、加工变换、模式识别及存储显示。 可视化:聚焦于解决将数据转换成图形,并进行交互处理。 (2)大数据可视化的分层 从市场上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来看,数据可视化分为5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3)数据可视化技术基础概念 数据可视化技术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数据空间:是由n维属性和m个元素组成的数据集所构成的多维信息空间; 2.数据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算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定量的推演和计算; 3.数据分析:指对多维数据进行切片、块、旋转等动作剖析数据,从而能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 4.数据可视化:是指将大型数据集中的数据以图形图像形式表示,并利用数据分析和开 发工具发现其中未知信息的处理过程。 数据可视化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法,这些方法根据其可视化的原理不同可以划分为基于几何的技术、面向像素技术、基于图标的技术、基于层次的技术、基于图像的技术和分布式技术等等。

(4)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 数据可视化领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早期。当时,人们利用计算机创建了首批图形图表。 (5)教师活动:PPT讲解;学生活动:听讲记录;时间分配:20分 钟。 2、数据可视化作用与意义 (1)数据可视化作用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作用包括数据记录和表达、数据操作及数据分析3个方面,这也是以可视化技术支持计算机辅助数据认知的3个基本阶段: 1.数据记录和表达 借助于有效的图形展示工具,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呈现大规模数据。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以计算机提供的界面、接口、协议等条件为基础完成人与数据的交互需求。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通过数据计算获得多维、多源、异构和海量数据所隐含信息的核心手段,它是 数据存储、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的综合应用。 (2)数据可视化意义 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视觉是人类获得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1)视觉感知是人类大脑的最主要功能之一 2)眼睛是感知信息能力最强的人体器官之一 2.数据可视化的主要优势 1)可以洞察统计分析无法发现的结构和细节 2)可视化处理有利于大数据普及应用 3.可视化能够帮助人们提高理解与处理数据的效率 4.数据可视化能够在小空间展示大规模数据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我国当前十大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浏览字体: 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简介:该研究成果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8年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集体项目“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0839;批准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重要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报告结论部分刊登在2010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教育学》2010.10)。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自觉地关注问题、回应问题,是我们的工作不断取得突破和进展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正确对待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问题,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基于这一目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当前我国十大教育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这些研究从教育热点问题入手,努力用科学的教育理念、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我国教育热点问题产生的症结和原因,全面总结国内外相关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寻求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途径,力图形成促进教育自我完善、科学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化解矛盾,引领教育研究的方向,对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国教育在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2008年8月正式启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工作。为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2—3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收集到大量意见和建议,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究”课题组主要以《教育规划纲要》意见征集为基础,对公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近年来两会代表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热点问题、地市级教育局领导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课题组采用SPSS15.0的描述统计方法,对确定的教育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并排序。位列前10位的教育热点问题包括:高考招生制度问题、农村教师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择校问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政府教育投入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幼儿教育普及问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 这些热点问题反映了公众对教育的关切与期盼,其主要特征:一是覆盖面广,涉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

(完整word版)教育热点评析问题八篇(超详细)

《班级管理》教育热点评析问题 班级:13物理 姓名:谢佳文 学号:1332210064

标题:武汉一初三班主任用网络游戏激励学生家长评价不一(节选)9月底,胡奎平老师向全班50位学生发出“英雄招募令”,挑选出十位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良好的学生作为“盟主”。每位盟主自己组建各队成员,以5人为一小组进行小组式PK学习。以一个月为单位,进行“英雄联盟”排位赛,授予“最强王者”、“华贵铂金”、“不屈白银”等网络游戏中的称谓排名。 学生侯良椿是盟主之一,他说,联盟组建后,盟队里的学习氛围浓厚,“每天中午我都会抽出半小时给组员讲解语文阅读题或是英语完型填空,放学后根据当日老师布置的作业量适当增减小组作业量。” 为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侯良椿也改掉在课堂上“插嘴”的坏习惯,“一定要争取盟队拿到‘最强王者’的称谓”。 ①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展班级活动的成功范例。从中可以看出,该班主任利用大多同学们都知道的游戏“英雄联盟”开启联盟式学习,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了新颖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主性,使得生生之间“活”了起来,既是教育的艺术,也是艺术的教育。 ②小组式的新颖学习模式使得盟队的学习氛围的浓厚,一改以往枯燥式的“各顾各”的学习模式,肯定学习认真努力的同学的同时,也给予“中等生”和“后进生”了一个场所去共同进步,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良好班集体的和谐人际关系使得班级之间的凝聚力在生生之间的互相协助及竞争中日益增长。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教师通过科学的方式影响集体,提高集体的素质。 ③初中生的心理变化在这一时期是十分明显的,各种外界的影响要求初中生有着更高的感知能力,因为他们的感受性和观察力很快的发展起来,很明显,该教师的创新学习模式虽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不被个别家长所认可,究其原因,初中生辨别能力并不健全,在教师新颖的“联盟式学习教育”下产生老师对学生玩游戏是持一种认可的态度,再加上大多初中生意识的集中性稳定性较差,可能会去接触“英雄联盟”游戏,从而上瘾。该教师的创新教学是否可行还应再从长远性考虑,有待斟酌。

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分析(殷作福)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作业 (2010 至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题目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科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专题讲座 姓名殷作富 专业学科教学·语文 入学年月2008年12月

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殷作富 (西北师范大学2008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事关民族未来,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历多个年头,其中的得失成败、经验教训值得真总结。毋庸置疑,这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了之前相对封闭、凝固、孤立、僵化的课程观,为教学实践带来了新鲜血液,身处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理论工作者投入改革的热情和做出的努力也是前所未有的。然而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凸现出来,正视这些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较深入的反思,分析各类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对于目前基础教育改革来说十分必要,也是对本地教育现状和未来负责的态度。 一、关于教育秩序的问题思考 教育秩序问题是近年来人们特别关注的话题,教育的乱收费问题、教育的立法问题、特色教育问题、教育教学中的歧视和体罚问题等,这些无不涉及到教育的秩序问题。我国虽然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教育法律、法规,但执行和落实的极不到位。农村教师绩效工资问题、教师的权益侵害问题、学生伤害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办学经费的使用问题、教育部门的腐败问题常常见诸于各种媒体。可见,规范教育秩序刻不容缓,这需要上至政府,下至基层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本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的,不回避问题,重视问题,解决问题。 二、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思考 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就出于普遍存在的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而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入富人阶层的路,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而且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普通一般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 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1、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是指不同阶层的子女均有享受相同质量教育的权利,即所谓的“有教无类”。尤其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应统筹解决,不应该由公民负担。一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热点一如何改革高考招生制度问题 纵观社会各界、学术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关于高考改革的观点或意见,其共同点在于,均主张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这是当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关键环节。 热点二如何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低,教师津贴补贴拖欠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县镇超编和乡村缺编(包括结构性短缺)现象并存,边远地区教师严重短缺且补充困难;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型短缺与师范院校毕业生无法入编并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职称有待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突出,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流失更为严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保障,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清退农村代课教师难度大、遗留问题多。 热点三如何发展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我国主流文化教育思想史“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求学,求的是圣人之道,讲求的是大道不器、雄才大略。“技”“艺”都属于雕虫小计,这似乎是在教育领域之外的。这从深层心理上影响着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二是社会现实劳动分工中存在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等问题的影响: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劳动者,而我国一线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差、劳动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直接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三是职业教育有关管理与政策的不完善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办学体制、招生政策等所导致的重职前教育轻在职培训、中职与高职的脱节等问题使职业教育没有吸引到有潜在需求的人群。四是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种种问题所导致的质量不高的影响,如我国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工学结合模式推进苦难等问题导致一些职业教育质量不高,也降低了职业的吸引力。 热点四如何解决择校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中择校现象的逐渐显现和扩大,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择校问题进行规范治理。在政策的总体思路上,概括来说经历了一个从禁止择校到“堵”、“疏”结合再到以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问题的转变过程。 我们应当对义务教育阶段公众的择校需求与公众对现实中择校的不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应当反思公众究竟是反对择校,还是反对目前失控、无序以及越来越远离教育本义的择校?二者不应混为一谈。从而,治理择校的政策也不应以消除择校为目标。注重优质教育的生成而非单纯扩充,提供可选择的优质特色教育,使人人各得其所,各择其校,才是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热点五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9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友支持,42%友表示反对。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两者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在郑功成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应该是三大保险制度并存。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政策背景: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2019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学前教育热点话题论文题目 xx 年教育热点话题[日期:xx-04-06] :首钢日报作者: [字体:大中小]xx 年教育热点话题在每年的国家和地方“两会”上,教育问题都会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焦点之一。原因很简单:一来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二来教育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据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中小学生减负、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关注和讨论,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学前教育 __年内启动学前教育立法去年 11 月 24 日, __印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3 月 5 日,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民进中央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尽早实现学前教育立法,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该提案的主要执笔人,国家督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立法是破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据悉,日前,教育部在公布年度工作重点时表示,今年将启动学前教育立法。 关于学生减负“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多年,却越减越重。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__

总理在 3 月 5 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关于高考改革 __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3 月 6 日, __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透露,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但是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 __则主要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对于异地高考问题解决的时间表,袁贵仁表示不会很长,现在异地读书进入高考的学生还不多。延伸阅读今年国家将优先发展教育在今年“两会”上, __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xx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具体的措施有: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 以流入地政府和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语文教育前沿及热点问题研究

一、阅读能力的纵向层级结构 1、阅读感知力 指对字、词、句等语义的识别能力,它属于对作品语言形式的微观感受,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能力。根据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发展变化,这种书面语言的感知能力按由易到难的层级又可分解为白话文(又叫语体文)阅读能力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两种。认读能力的构成要素基本有六项:(1)具备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2)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能辨析词语之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3)能依据上下文或语素独立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义;(4)能在熟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5)能辨识印刷字号字体和图像、表格、标点等非文字符号,乃至书写的格式;(6)能辨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表达语体。 2、阅读理解力 指在感知语言的基础上,对段、章、篇等文意的提取能力,它属于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宏观把握,是基准层次的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范围,至少包括辨识文体、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质料、归纳主旨、体会文情、揣摩写法、辨析修辞、贯通文气、体察文风等十项。从阅读理解的步骤看,单是“披文得意”的阶梯,就可分四级:(1)抓住中心句,依据句间关系摘取语段意义的能力;(2)抓住重点和主线,抽取做段落意义的

能力;(3)理清思路,依据段间关系概括章、节意义的能力;(4)遵循文脉、抓住文眼,归纳文篇主旨或主题的能力。 3、阅读鉴赏力 指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形式的是非、优劣和美丑进行鉴别和欣赏的能力,它是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阅读鉴赏力按读物的文体差异可分解为文章鉴赏力和文学鉴赏力两种;按读者的能力差异可分解为阅读欣赏力和阅读评价力两种。 阅读欣赏是读者沉入作品后的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审美活动,要求驱遣想象,反复涵泳,与作者发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阅读评价是读者跳出文外后的一种理智判断,一种科学活动,要求与作者保持一定距离,依靠作品内在的证据和外在的准则,客观公正地作出真善与否的价值评估。显然,评价比欣赏更高一个层次。若对阅读鉴赏的复杂操作技能再作分解,至少可列四项:(1)对作品思想观点正确性和社会意义的评价;(2)对作品章法、语言艺术性和创作意义的评价;(4)对作品气质、风格独特性和审美意义的评价。 4、阅读迁移力 指老实巴交用阅读所得知识、技能和情志来解决新问题的“及物”能力,它是比鉴赏层次更高的阅读能力。“披文得意”只是阅读活动的前半路程,“运思及物”才是阅读活动的后半

2019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2010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2010年是我国教育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这一年,教育研究也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理论成果众多,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报告根据有关文献,对2010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进行评析。 一、育人为本与教育的价值取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价值观。 (一)育人为本: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学者们普遍认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刻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强化了教育培养人的重要使命。 有学者指出,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服务对象——国家和人民,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不断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1]有学者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社会都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中考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汇总

2012中考时事政治热点问题汇总(40题)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 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大数据的背景及应用 旧石器时代的刻骨记物,公元前259 年建成第一座图书馆——亚历ft大图书馆,从古至今人类不断地探索和使用数据,使得大数据在推动社会、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变革中对人类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数据从原本的记录符号转变为可持续利用资源和财富。 "大数据"术语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它是规模巨大、种类繁多、增长极快、潜藏价值的复杂数据。从技术角度来看,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活动的交融产生,与数据挖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生并服务于信息时代;从社会角度来看,大数据是增强交互性、关联性和个性化,创造社会价值,改变人类行为方式;从哲学角度来看,大数据是通过信息载体贡献数据,实现事物信息传递和表达;从科研角度来看,大数据是数据考察为基础,结合理论、实验和模拟于一体的新的研究方法。 大数据在中国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网站中论文检索和分析,搜索网站的学习教育资料。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云计算及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突破,大数据XXX相结合将真正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引领教育转型和变革。大数据教育领域应用,在于帮助我们以新的视角审视教育方法、内容、效果、成绩等过去不曾关注的教育教学层面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业完成质量。大数据可以整理分析学生的需求来定制个性化教育,促进学习效果提高。大数据可以应用在教学无用功反馈方面,迎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辅助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等多方面。基于大数据的采集整理、概况分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推进与发展提供能强大的保障和技术支持,为教育正确合理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大数据在教育发展中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的话题提案(一)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的话题 提案(一)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教育的话题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的话题提案(一)》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未来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许祎雯)连日来,各省份陆续召开两会。教育问题一直是市民们关心的大事,更是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基础教育改革、流动儿童教育问题、随迁子女教育资源不足等教育问题,又成今年热点话题。那些身处教育界的代表、委员们,今年都在关注什么?两会之后,对

于教育的未来,他们又有哪些期盼和规划?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怎么说。 大量随迁子女入城,原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四川省人大代表、蓬溪县下河街小学校长刘红梅女士这些年一直关注着优质教育的打造、教育资源之间的平衡等方面问题,尤其是对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难、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如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特别关注。 刘红梅表示: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主要在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不平衡、校级之间教育的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不平衡。虽然多年来,范文写作在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激励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作用下,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留守儿童流动性大,学校容量不足,现有的教育资源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随迁子女数量的增加。反过来对比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农村校舍大量空置、城市校舍严重不足,必然会出现一

些城市学校大班额、超负荷的现象,“出现这类现象最严重的学龄教育阶段,主要存在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为此,刘红梅建议: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让现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加大对教育发展方面的投入,新建改扩建城镇公办小学,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难”问题,满足随迁子女入学的条件;增加民办小学,补充公办小学的不足;根据学生人数变化,对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学校学生生源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师编制,减轻教师负担,保证优质教育,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来源:四川新闻网) 关注西宁两会:开发区学校少孩子上学该咋办 来自西宁的赵先生说,家住东川工业园区,孩子虽然还小,但他已经开始发愁孩子上小学的问题了。因为他家附近没有小学,最近的也要到澄川小学、十里铺小学、八一路小学等。 就此问题西宁市城东区教育局负责人在

英语教学热点问题研究之文献综述

英语教学热点问题研究之文献综述 作者:方建华来源:本站点击:1893 时间:2009-1-15 编辑:admin 英语教学热点问题研究之文献综述 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方建华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阅读,呈列了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主要观点。内容分四大部分,即,英语教学宏观策略、阅读教学研究、英语有效教学研究、英语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研究。 关键词:宏观策略,阅读教学,有效教学,学生活动 前言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英语教学领域也呈现各种思想交汇、各个学派共融的局面,广大基础教育领域的英语教学实践者——英语教师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习、领会和贯彻这些教学理念,并从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他们的文章与英语教学学者们的专业学术文章一起呈现在各大英语教学期刊、报纸、专著中,使我们一线的英语教师也能分享学人们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见,也能阅读到诸多的教学案例分析,激发自己教学的灵感。 由于近期在自己的教学中比较关注三个方面的信息,即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英语教学中活动设计,本篇综述可以看作是这三个专题的综合,这些也是当前英语教学的热点问题;同时,在查阅文献过程中,也注意到当前英语教学中还有不少―大是大非‖的问题,尚存在于争论中,而这些争论的话题也涉及到我关注专题的展开,所以在此一并搜集,并作为本综述的第一部分呈列。 第一部分:英语教学宏观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新思维推动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旧学说并不因此被抛弃,相反,在两者的博弈中,旧学说一样被很多学者一再提起。 清华大学外语系崔刚教授非常关注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他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8(7): 25-31)一文中介绍了学习策略的不同定义,并与学习风格进行了

当前教育五大热点问题

当前教育五大热点问题 钱一呈 2012-10-26 18:09:30 来源:参考文摘 编者按: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现任国家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钱一呈同志,曾应邀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举办的教育督学报告会上就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看法。本文谈到的五大教育热点问题系根据该报告录音整理。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统考试方法引向如何选拔人才,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应试教育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何为龙?何为凤?究竟什么是人才?目前对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这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现在这种观念已经从高中阶段扩展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都在沿着应试教育模式下人才观的轨迹和思路在成长。我认识一个密西根大学的教授,他两个孩子,男孩做木匠、女孩做室内装饰,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去学习和就业。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身心欢愉地工作和生活,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而多少年来,在传统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背景下,我们的孩子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来塑造。这种文化带来的后果是孩子只会考试,不会做独立的人。此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有待改进的分配制度,即教授工资就高、木匠工资就低的死工资制度,以及社会地位的巨大落差,这种状况也使得社会更看重高考的一考定终生的“威力”,考不上大学或好的大学将“贻误”孩子的一生,这不能不成为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4.人才使用的不计成本。现在我们的社会用人不计成本,认为什么事情都是学历越高的人来做越好,这实质上是最可怕的误导。现在一些单位招聘,一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