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同步练习1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同步练习1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cén)悲怆(chuànɡ)

玉簪(zān) 怙恶不悛(quān)

B.讳言(huì) 螺髻(jí)

蓓蕾(lěi) 不容置喙(huì)

C.菁华(jīnɡ) 口讷(nè)

堪鲙(huì) 信手拈来(niǎn)

D.揾泪(wèn) 骁勇(xiāo)

笑靥(yàn) 蓦然回首(mò)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

3.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

4.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参照第二节,在横线上补上恰当的句子。要求: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

我们从唐诗宋词的墨香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元曲羌笛的音韵中走来

望着古道西风中摇响的风铃

总也唤不回天涯孤旅的断肠人

失伴的鸳鸯把六月哭成白雪皑皑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境界的?请分别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

(2)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

(3)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

(5)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

(8)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简析“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本词的抒情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首句“醉里且贪欢笑”中的“欢笑”前加一“且”字,其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其中“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三见“醉”字,这“醉”中隐含着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②,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吴音:此处指江西上饶一带的口音,这里古属吴国。②媚好:绵软好听。

(1)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学者俞平伯先生评此词,认为它极“客观”。请结合作品谈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客观”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世读者普遍认为这首词最为出色、传神的描写,当属“相媚好”、“无赖”两笔,请结合作品分析这两处描写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体验高考

11.(20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01·上海)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受重宠。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居所的专用名词。

(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_______。

(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借代 B.设问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

(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闲愁最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9·宁夏、海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B项“髻”读jì;C项“鲙”读kuài,“拈”读niān;D项“靥”读yè。] 2.B [毕竟:终归。]

3.B [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4.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

5.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听边塞清角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

解析要求是化用唐诗宋词,语意连贯,富有意蕴。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关键是“语意连贯”。

6.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界,要志存高远。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境界为求学与奋斗之境界,要坚韧勤奋。对事业、对理想,要执著追求,忘我奋斗,为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

第三境界是求学与收获之境界,功到自然成。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7.(1)青山遮不住山深闻鹧鸪(2)水随天去秋无际

(3)断鸿声里江南游子(4)栏干拍遍登临意(5)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7)东风夜放花千树(8)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8.(1)揶揄沙鸥是诙谐,更是自嘲。岁月滞留,壮志未酬,化为烟雨一般无际的愁思。这里对沙鸥的“笑”,其实是作者感情的挣扎,而非心灵的解脱。

(2)①拟人。比喻写景,更显生动而富有气势,青山想向高人倾诉,如万马奔腾,接连而来。

②融情入景,以烟雨之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怅惘。

③诙谐幽默中蕴含愤懑,“拍手笑沙鸥”,“笑”中有词人愁,英雄泪。

9.(1)“且”有“暂且”之意,暂且欢笑,实则流露出“欢笑”背后的愁苦。

(2)辛词中这两句,含意极其曲折。他不是菲薄古书,而是对当时现实不满的愤激之词。

南宋统治集团不能任用辛弃疾,迫使他长期过着退隐生活。壮志难酬,是他生平最痛心的一件事。古书中的一些至理名言,比如《尚书》说:“任贤勿贰。”对照南宋统治集团的所作所为,那距离是有多远啊!由于辛弃疾洞察当时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显然是借酒浇愁,醉中隐含着太多的悲愤、辛酸和无奈。

10.(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老少五口之家的乡村生活图画:溪边茅屋,老夫妻亲密醉语,三小儿劳作休闲,一派和谐、恬淡、悠闲、自然的生活情态。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追求野趣的审美品味。

(2)“客观”即真实。这首词的“真实”表现在:人物的行为状态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老人饮酒私语,孩子劳动干活。尤其是孩子的行为,符合生活分工的实际情况。大儿子是家中主要劳力,干些力气活;二儿子做些辅助性的事,如修补编织;小儿子只知玩耍,甚至边吃边玩。这些细节描写细腻、亲切,以白描手法写出,客观真实。

(3)“相媚好”是写老夫妻喝了酒窃窃私语的醉态。“媚”本来不用于老年人,现将其用来表现老夫妻说家常的情态,更显亲切、清新、自然。“无赖”是写小儿子卧在溪头的姿态。“无赖”本来带有贬义色彩,现指小孩子调皮、不干正事,正显示了一种亲昵的感情。这两处描写,将人物立体化,在塑造形象上有栩栩如生的效果。

11.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解析起二句,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便觉伤感无限。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报国壮志难酬,被迫隐退,被迫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用笔却很浑厚。而且天边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下片前三句中“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只取“离”字义,“悲欢”只取“悲”字义。作者用反问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下文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还有比它更险恶的,是存在于人们

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中的无形的“风波”。

12.(1)稼轩(2)B (3)主和派(或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闲愁最苦”指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13.(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词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词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同步练习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同步练习 1. 根据要求,完成内容。 (1)盛开上野花的草地着美丽 (2)声音许多的有美妙大自然 (3)填一填。 ①用数笔画查字法查“防”应查______画,第六画的是______,组词______ ②用音序查字法查“饯”,应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组词______。 2.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2)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照样子补充句子) ①爸爸回来了,萍萍高兴得______。 ②天气很热,淘淘渴得______。 3. 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缩句) ②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改成“被”字句) 4. 按要求写句子。 (1)飞快地哥哥的我身边跑到了(连词成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3)______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______。(把句子写具体) 5. 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______。 ②______非常______。 6. 按要求改写句子。 (1)刘老师好几天都没来上课,他肯定是生毛病了。(修改病句) (2)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仿写句子) 7. 照样子用划线的词写句子。 ①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 ②奶酪全被他吃光了。 8. 仿写句子,使句子有趣。

例:风吹走了我的手绢。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 ①星星一闪一闪的。 ②花儿开了。 9. 引用学过的方法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②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 10. 照样子写句子。 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有______,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11. 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用划线的词语写一句话) (2)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仿写句子) 因为______,______。 (3)胡萝卜先生的胡子长(cháng)得______。(看图补充句子) 12.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1)春天来了,花儿______,老师让同学们到______找春天。 (2)树叶黄黄,他对______说:“______。” 13. 请按照“绿叶一花骨朵一花苞一花朵”的顺序给下列句子排序。 ()真期待花苞早点绽放! ()花骨朵一天一个样儿,不断地膨胀。 ()墨兰绿叶幽幽,每一片绿叶细长如剑,密密麻麻地长着,叶子长短不一。 ()没过几天,花苞的表层终于被撑开了,花儿开心地露出了大笑脸,芳香溢满了客厅。 ()高高的紫褐色的花茎上缀满了花骨朵,错落有致地紧紧贴在花茎的左右两侧。 拓展创新 14. 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训练(全册)附: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课堂同步训练(全册)附:答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祖父的园子-课时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祖父的园子-课时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我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还东一脚西一脚地xiā()闹。几天后,爷爷种的菜发芽了,我和爷爷一起chǎn()地,我往往把菜苗当做野菜gē()掉,把野菜留着。 爷爷浇菜,我拿着水piáo(),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玩累了,我又缠着爷爷陪我去guàng()街。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圆明白 亮笑热 三、小萧红为我们介绍院子里的景物时,我们可以看出她怎样的神态?

一、拔瞎铲割瓢逛 二、圆滚滚明晃晃白花花 亮晶晶笑嘻嘻热乎乎 三、可以看出孩子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显示出她的富有。(意思对即可)

一、给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蚌壳(bàng bàn)樱桃(yīng yīn)啃吃(kěn kěng)倭寇(wōwēi)水瓢(piáo páo)玩腻(mìnì))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花园一()李子树一()大草帽 一()谷穗一()狗尾草一()倭瓜花 一()果园一()白蝴蝶一()大蜻蜓 三、判断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相应的括号里打“√”。 1.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 ()比喻()夸张()拟人 2.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拟人()夸张()反问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比喻()排比()拟人 4.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比喻()夸张()排比

四、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文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 (3)仿写一段话。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小学教育学同步练习题:第十章课外活动 第十章课外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3.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4.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称为()。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课外活动 D.群众活动 5.课外活动不包括()。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6.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 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群众性活动的类型主要有()。 A.报告和讲座 B.集会 C.比赛

D.参观访问 E.小制作活动 2.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是()。 A.领导者的权威发动 B.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 C.个别谈话 D.抓好典型项目 E.做好总结 三、填空题 1.我国于__________年,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课程总计划。 2.在现代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外活动是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和发展__________教育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3.小学课外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的__________和身心发展特点。 4.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__________、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_。 6.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 3.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五、论述题 1.课外活动中的群众性活动主要包括哪些形式? 2.试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3.论述小学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2.B解析:学科活动是课外活动的主体。 3.B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4.C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定义。 5.D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 6.C解析: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训练性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小制作活动不属于群众活动。 2.ABC解析:小学课外活动计划实施中发动工作的具体做法包括领导者的权威发动、教师之间有效地平行沟通、个别谈话三种。 三、填空题 1.19862.个性特长3.兴趣爱好4.群众性活动5.总结6.辅助四、简答题 1.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专项训练 名词专题剖析与专题同步训练(含答案)

专项训练名词专题剖析与专题同步训练(含答案) 一、初中英语名词 1.——Canada is one of the largest______ in the world. ——That is, it is larger than ______ country in Asia. A. country; any other B. countries; any other C. countries; any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那就是,它比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大。one of the+最高级+名词复数,最……之一。根据结构及句意,故填countries。同一范围相比时不能自己和自己比较,所以用any other+名词单数;不同范围相比时可以和任意一个进行比较,所以用any+名词单数。加拿大不属于亚洲,所以填any,故选C。 2.(·柳州)Paul is a friend of . A. my brother B. my brothers C. my brother's 【答案】 C 【解析】【分析】句意:保罗是我弟弟的一个朋友。a friend of sb's...的朋友,双重所有格。应该是名词性物主代词或所有格,故选C。 【点评】考查双重所有格。掌握考查双重所有格结构。 3.(?重庆)—It's hot today. Have some ________, please. —No, thanks. I'm not thirsty at all. A. water B. potatoes C. bread D. cakes 【答案】 A 【解析】【分析】考查名词辨析。句意:—今天很热。请喝一些水。—不,谢谢。我一点都不渴。water水;potatoes土豆;bread面包;cakes蛋糕。根据答语中I’m not thirsty at all.可知该选A。 4.(?重庆) It's cold today. Take your with you when you go out. A. knife B. coat C. brush D. key 【答案】 B 【解析】【分析】考查名词词义辨析。句意:今天天气冷,当你出去的时候,请带上你的外衣。A. knife 小刀; B. coat外衣; C. brush 刷子; D. key钥匙。根据It’s cold today.可知,

2018年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同步训练卷3.白杨(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同步训练卷 3、白杨 一、选词填空。 浏览审阅询问咨询简单简略 1、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2、他不是普通的(),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3、辅导员()了我们小队的活动情况。 4、这次考试题很(),我一会儿就写完了。 5、他把那个人的生平()地告诉了我。 二、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挺:A、直立,高耸; B、量词; C、很; D、伸直,凸出; E、勉强,支撑。 挺胸()花挺香()挺拔()一挺机枪() 2、沉:A、沉入水中; B、程度深; C、镇定,稳重; D、分量重 沉重()沉思()沉住气() 3、白:A、清楚,明白; B、没有效果; C、说明,陈述; D、像雪的颜色 白发()表白()真相大白()白给()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3、孩子们现在怎么能理解爸爸的心呢?() 4、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哪有这么大的伞?(改成陈述句) 2、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缩句) 3、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仿写句子)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换种说法,意 思不变) 5、大雁飞。(扩句) 6、爸爸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缩句) 7、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改为比喻句) 五、修改病句。 1、操场上打篮球、排球、足球的人真多。 2、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慢慢地徐徐地升起。 3、这篇寓言对我很感兴趣。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

第10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十章 作业成本法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 试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从技术背景、社会背景、管理背景、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需求、传统成本法的不足五个方面阐述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 2.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它的基本理论由哪些内容构成?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它是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作业耗用资源,产品耗用作业;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3. 什么是资源?什么是作业?什么是成本动因?试述他们的分类。 资源是支持作业的成本或费用来源,它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代价;作业是企业为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而消耗资源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是引起一项作业的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类。 4.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是什么? 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将资源成本归集到各个作业成本库中、将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给最终成本对象。公式如下: 因总量 该作业成本库的作业动额 该作业成本库的成本总某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 ∑=库中的成本数额某产品在各个作业成本某产品成本 5. 试述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对成本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建立成本责任 体系、有利于公司进行相关决策; 缺点: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仍然是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并且具有内部导向性,无法完全消除主观分配因素,因此与未来的战略决策缺乏相关性;同时,作业成本制度的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也需要高层管理者的全力支持,而且还需要收集与作业量有关的大量数据,并计入成本系统中; 由于作业成本法核算的产品成本并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规定,因此,作业成本法只能作为企业成本核算的补充方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数据,不能代替传统成本核算方法。 6. 谈谈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哪些企业。 适用于制造业、物流企业、煤炭企业等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C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D 4、BCDE 5、ABC 6、ABCD 7、ABCD 8、AC 9、ABD 10、ABCDE

2020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0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文中“漫步”的意思是: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3)第2自然段中“多好啊”的作用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正确的句子是()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①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①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作者______。 (2)在文中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曾奔丧待数 (3)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的含义。 ①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______ ②我痛哭了几天。______ ③抱终天之恨。______ (4)文中两个“只”字强调的意思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只①强调了______,应读出______之情。 只②强调了______,应读出______之情。 (5)文中“我的愿望”指的是()(填序号) (6)写出你对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7)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纪昌学射<节选>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飞卫

七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 二多项选择题 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 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 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 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 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 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 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 (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承其全实,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 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参考答案 一1.B2.C3.D4.C5.B6.D7.C8.C9.B 二10.ABCD11.ACD 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②所举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吐谷浑,三征高丽。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5、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全集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时同步练 习全集 第1课时等式与方程 一填空。 1.含有()是方程。 2.判断是不是方程,首先要看(),再看()。 3.方程()是等式,等式()是方程。(填“一定”或“不一定”)。 二、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9—X=3 20+30=50 80÷4=20 y+17=38 X—14 7y=63 36+x?40 54÷x=9 30+x?80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一填空。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 2.已知4+A=9-B,当A=1.5时,B=()。 3.如果x+15=y-7.2,那么x()y。(填“>”或“<”) 4.五年级有学生40人,有一天请假a人,这天出席了()人。 二、解方程 81—X=35 32+X=46 X-47=59 45+X=56

第十章浮力单元 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易错题难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截去一部分后,再用少许粘合剂(其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固定上与截去部分体积相同的合金材料后,投人某种液体中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1×103Pa,合金材料的密度2.6×103kg/m3,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 ②木块被截去部分的体积为2×10-4m3 ③乙图中木块和合金材料受到的浮力为10N ④合金材料受到的重力为4N A.只有①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C.①②③④都正确D.只有①③④正确3.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从底部缓慢放出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 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N、2.8N和2.5N.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N B .物体A 的密度为3.2×103kg/m 3 C .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0.3N D .实验乙中,物体A 受到的拉力为10N 5.某深海探测器利用“深海潜水器无动力下潜上浮技术”,其两侧配备多块相同的压载铁,当其到达设定深度时,抛卸压载铁,使其悬浮、上浮等,并通过探测器观察窗观察海底世界.这种深海探测器在一次海底科考活动中,经过下潜、悬浮、上浮等一系列操作后,顺利完成任务.如图所示为该探测器在理想状态下观察窗所受海水压强随时间变化的p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探测器在A B CD 、两个阶段,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 CD v v < B .探测器在CD 阶段处于上浮过程,探测器所受的浮力逐渐增大 C .探测器在BC 阶段处于悬浮状态,受到重力、浮力和海水对探测器的压力 D .探测器在AB BC CD 、、三个阶段,所受重力的关系是AB BC CD G G G << 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100cm 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 lkg 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60cm 2 ,体积为300cm 3的物块(不吸水)放入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30cm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2.7N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同步练习(含答案)1. 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课文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______中的一篇。(2)你从哪句话看出“我”很后悔? (3)父亲说过什么话?“我”是怎么想的?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镜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2)从“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中的“终于”一词,体会到小女孩当时______的处境。 (3)找出写具体事物的语句和写由具体事物引出的想象的语句。 (4)这段话中,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写小女孩划着火柴取暖时的幻想,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 3. 课内阅读。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的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内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1)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将这句话改为陈述句是:______。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发挥想象,自己试着写一写。 (3)假如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4.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芦杆上了。他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

二次函数课堂同步练习题1

1、二次函数 1.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通过仪器观察得到小球滚动的距离s (米)与时间t (秒)的数据如下表: 写出用t 表示s 的函数关系式。 2. 若() m m x m m y -+=2 2是二次函数,求m 的值。 3. 用100cm 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扇形,试写出扇形面积S (cm 2)与半径R (cm )的函数关系式。 4. 已知二次函数),0(2 ≠+=a c ax y 当x=1时,y= -1;当x=2时,y=2,求该函数解析式。

5. 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若边长增加x ,则面积增加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6. 富根老伯想利用一边长为a 米的旧墙及可以围成24米长的旧木料,建造猪舍三间,如图,它们 的平面图是一排大小相等的长方形。 (1) 如果设猪舍的宽AB 为x 米,则猪舍的总面积S (米2)与x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 请你帮富根老伯计算一下,如果猪舍的总面积为32米2,应该如何安排猪舍的长BC 和宽AB 的长度?旧墙的长度是否会对猪舍的长度有影响?怎样影响? 2、函数2ax y =的图象与性质 1. 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221x y = ;(2)2 2 1x y -=。

根据图象填空:(1)抛物线2 2 1x y = 的对称轴是 (或 ) ,顶点坐标是 ,抛物线上的点都在x 轴的 方,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该函数有最 值是 ; (2)抛物线2 2 1x y - =的对称轴是 (或 ) ,顶点坐标是 ,抛物线上的点都在x 轴的 方,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时,该函数有最 值是 ; 2. 已知函数()4 22-++=m m x m 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求: (1) 满足条件的m 的值; (2) m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底点?求出这个最底点,这时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 m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当x 为何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 对于函数2 2x y =下列说法:①当x 取任何实数时,y 的值总是正的;②x 的值增大,y 的值也增 大;③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④图象关于y 轴对称。其中正确的是 。 4. 二次函数1 2 -=m mx y 在其图象对称轴的左则,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m 的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训练、课时作业附答案24黄继光课时练

24 黄继光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役(yìmò) 屡(lǔlǚ) 摧(cuīchuī) 膛(fánɡtánɡ) 二、仿照例句,写句子。 1.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枪弹压了回来。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 来。 三、填空。 本文描写了战争英雄()的故事,读了本文,我们 明白了()是一个()的人。 【答案】 一、役(yì√) 屡(lǚ√) 摧(cuī√) 膛(tánɡ√) 二、1.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2.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 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三、黄继光黄继光视死如归、为战争的胜利牺牲自我

写景作文评语 1、笔下的春天丰富而又美丽:红的花,绿的草,青的山,蓝的天…… 2、抓住了“”的特点,十分准确;“”,给人的感觉“”。 3、描绘景物时,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了内心的感受。比如, 发现第一棵小草萌芽时的惊喜,看见在自家屋檐下筑巢的燕子时的兴奋,闻到桃花吐蕊的清香时发出的赞叹,听到老师宣布春游活动时的 快乐……这些都是内心的感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乃至联想,都会使习作更生动,更真实,也会令他人感动。 4、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关于春天的美好的东 西写到习作里去,使习作和春天一样生动而美好! 5、放风筝是孩子们最爱的活动,其中的乐趣不言而喻,通过细致的 描写,把天上风筝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的腾飞场面展现出来了。 6、读着你的习作,让我们看到一颗多么可爱多么晶莹无暇的童心呀。 7、抓住春天的草、树、花等不同的特点,按照“”的顺序,刻画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反映出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8、传神地写出了“”快乐游玩的情景,语言生动,描写具体,运用 了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美。 9、“”;再加上微风、杨柳、花香,笔下的春天就像一首诗,好美! 10、对“”和“”的描写很有特色,颇带童趣,令人耳目一新,“”这句古诗引用也很恰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第十章浮力单元达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A . 11n ρ+ B . 1 n n ρ+ C .2 1 (1)n ρ+ D . 2 2 (1)n n ρ+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 .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 .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 力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300cm 2的圆柱形容器里装有900g 水。现用细绳将体积为1000cm 3的圆柱体木块浸入 1 5 的体积,此时细绳的拉力为4N 。若将细绳剪断,要使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零,木块底面积的最小值为( ) A .100cm 2 B .120cm 2 C .150cm 2 D .200cm 2 4.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丙三个同规格容器内各装有液体,小天同学将完全相同的A 、B 、C 三个正方体分别放入三个容器内,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B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C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 p p 甲乙丙== D .正方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5.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物块均漂浮在水面上,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分别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同步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句子专项同步练习 1. 想一想,花牛草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2. 按要求写句子。 (1)用括号里的词把句子写具体。周总理来到人群中。(笑容满面地)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①多么快乐啊,______! ②多么______,______! 3. 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但是,那么长的头发,平时不是很碍事吗?” “是啊。拖在地上不难受?” 小叶和小美一起问。 “没关系。到那时我就把头发烫起来。于是,我的头发就会变成树林!小鸟、松鼠、小虫子们,都来到这里,这片树林别提有多棒了。”长头发还有哪些不好的方面?小真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我问:“______?” 小真回答说:“______。” 4. 仿写句子,使句子有趣。 例:风吹走了我的手绢。 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 ①星星一闪一闪的。 ②花儿开了。 5. 《魅力中国城》节目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潮。下面是我国一些旅游城市的宣传语。读一读,完成练习。 ①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北京市) ②一日读懂两千年。(广州市) ③永远的三峡,世界的重庆。(重庆市) ④椰风海韵,南海明珠。(海口市) ⑤最忆是杭州。(杭州市) 1.把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画上横线。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来。 6. 按要求写句子。

(1)一群偌大的蝶娥闯进孩子们狭小的房间。(缩写句子) (2)六年的小学时光转眼间飞快地过去。(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改成陈述句) (4)假如生命是一朵花,就要绽放出绚丽的色彩。(仿写句子) 假如生命是______,就要______。 7. 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8. 仿照例子写句子。 (1)鱼儿在清澈的水中尽情游弋;熊猫在______;燕子在______。 (2)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如果你是__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 9. 语言表达 甲方:我主张小学生多上网。网络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小学生多上网,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新鲜事,还能够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再说,上网还是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 乙方:我不同意甲方同学的观点。因为现在的网络有不少内容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我们________不加节制,没有选择地上网,________会受到不良影响。况且,多上网不但达不到放松的目的,反而有害健康……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请在乙方观点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上述内容我们知道同学们正在进行一场______。 (3)甲方的观点是______,乙方的观点是______。 (4)在横线上替主持人写个总结。 10. 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小林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①爸爸累得______。 ②______得______。 ③______得______。 11. 白鹭是那样惹人喜爱,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呢?请说说你的建议吧。 12. 边读边思考。写出下面句子需要重读的部分。 ①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______ ②小蜘蛛飞快地爬进屋子,在屋檐上织了一张又大又漂亮的网。______ 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______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 字词积累 看拼音,写词语。 bēn pǎo dǒu dòng yī rán xī wàng ()()()()jīng xīn mò fáng cūn zi pīn mìng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寸____()方____()斗____()____() ____() ____()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心情的词:快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含有“千”“万”的词:千呼万唤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闯关 选用下列词语写一段话。(至少三个) ●友情提示:你参加过体育比赛吗?如果没有,你也一定看过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场面吧。先仔细想一想,再写一段通顺的话。 拼命直冒汗鼓起勇气胜利紧张 气喘吁吁激烈加油露出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______________,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__________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______,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__________了。牵线人____________地跑起来。风筝 ____________,在空中翩翩____________,我们快活地____________,在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出描写放风筝时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1. 我们放风筝带领老师郊外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挨挨挤挤的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荷叶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舞台 资料快递。 潍坊——鸢都 潍坊制作风筝很出名,因此,它被称为鸢都。 其实,有好多城市都有别称,如:

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分课时同步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图片选出合适的单词。 A. girl B. China C. the UK D. boy ()1. ()2. ()3. ()4. 二、给下列汉语选出合适的翻译。 ()1. 朋友 A. friend B. have ()2. 中国 A. the UK B. China ()3. 新的 A. new B. today ()4. 男孩 A. girl B. boy ()5. 欢迎 A. welcome B. thanks 三、给下列句子选出合适的答语。 ()1.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A. Good morning, Miss White! B. Welcome! ()2. I’m Lily. I’m from th e UK. A.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B. I’m Mike. I’m from the US.()3. Hi, I’m Mike. I’m from Canada. What about you? A. I’m nine. B. I’m from China.

参考答案 一、1. A 2. C 3. D 4. B 二、1. A 2. B 3. A 4. B 5. A 三、1. A 2. B 3. B

Unit 1 Welcome back to school! 第二课时 一、将图片与相应的国家连线。 1. 2. 3. 4. A.China B. UK C. USA D. Canada 二、选出下列每组单词中不同类的一项。 ()1. A. UK B. USA C. China D. are ()2. A. USA B. UK C. Canada D. hand ()3. A. boy B. Amy C. Mike D. Sarah ()4. A. hello B. cat C. dog D. panda 三、给下列图片选出合适的句子。 ()1. ()2. ()3. ()4. A. I’m Mike. I’m from Canad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