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函数的表示及其简化方法

逻辑函数的表示及其简化方法

逻辑函数的表示及其简化方法

逻辑函数的表示及其简化方法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整理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点整理 班级: 姓名: 1.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三要素): ; ; 。 2.常见数集:自然数集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3.子集:A B ?? ; 真子集:A B ≠ ?? ; 补(余)集:A C B ? ; 【注意】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交集:A B ?? ; 并集:A B ?? 。 笛摩根定律:()U C A B ?= ;()U C A B ?= 。 性质:A B A ?=? ;A B A ?=? 。 5.用下列符号填空: "","","","","",""≠ ∈???=≠ 0 N ;{}0 R ;φ {}0;{}1,2 {}(1,2);{}0x x ≥ {} 0y y ≥ 6.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注意】含等号时端点要取到。 x a < (0)a >的解集是 ;x a > (0)a >的解集是 。 (0)ax b c c +<>? a x b <+< ;(0)ax b c c +<

一元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0)a ≠恒成立? 。 一元二次不等式2 0ax bx c ++≥(0)a ≠恒成立? 。 9.简单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 0()f x g x > ?()()0f x g x ?>?()0()0f x g x >??>?或()0()0f x g x ;则p q 是的 条件; 若,p q q p ≠>?;则p q 是的 条件; 若p q ?;则p q 是的 条件; 若,p q q p ≠>≠>;则p q 是的 条件。

集合,简易逻辑,函数导数1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 ={}31<<-x x ,B ={}52≤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归纳(1)

{}9B =,;B A =B B = )()(); U U B A B =? )()()U U B A B =? ()()card A B card A =+ ()()card B card A B - ()U A =e()U A =e13设全集,2,3,4A = {3,4,5} B = {4,7,8}, 求:(C U A )∩ B), (C U A)(A ∪B), C U B). 有两相)(,2121x x x x <有两相等a b x x 221- ==无实根 有意义的

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 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 题.)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 否命题一定为真.(原命题?逆 否命题.) 4.反证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 会用反证法证明一些代数命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答案见下一页

数学基础知识与典型例题(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答案 例1选A; 例2填{(2,1)} 注: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3解:∵{}9A B =,∴9A ∈.⑴若219a -=,则5a =,此时{}{}4,9,25,9,0,4A B =-=-, {}9,4A B =-,与已知矛盾,舍去.⑵若29a =,则3a =±①当3 a =时,{}{}4,5,9,2,2,9A B =-=--.B 中有两个元素均为2-,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应舍去.②当3a =-时,{}{}4,7,9,9,8,4A B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3a =-. [点评]本题考查集合元素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切入点是分类讨论思想,由于集 合中元素用字母表示,检验必不可少。 例4C 例5C 例6①?,②ü,③ü,④ 例7填2 例8C 例9? 例10解:∵M={y|y =x 2+1,x ∈R}={y |y ≥1},N={y|y =x +1,x ∈R}={y|y ∈R}∴ M∩N=M={y|y ≥1} 注:在集合运算之前,首先要识别集合,即认清集合中元素的特征。M 、N 均为数集,不能误认为是点集,从而解方程组。其次要化简集合。实际上,从函数角度看,本题中的M ,N 分别是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值域。一般地,集合{y |y =f (x ),x ∈A}应看成是函数y =f (x )的值域,通过求函数值域化简集合。此集合与集合{(x ,y )|y=x 2+1,x ∈R}是有本质差异的,后者是点集,表示抛物线y =x 2+1上的所有点,属于图形范畴。集合中元素特征与代表元素的字母无关,例如{y|y ≥1}={x |x ≥1}。 例11填?注: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12埴?,R 例13解:∵C U A = {1,2,6,7,8} ,C U B = {1,2,3,5,6}, ∴(C U A)∩(C U B) = {1,2,6} ,(C U A)∪(C U B) = {1,2,3,5,6,7,8}, A ∪ B = {3,4,5,7,8},A∩B = {4},∴ C U (A ∪B) = {1,2,6} ,C U (A∩B) = {1,2,3,5,6,7,8} 例145,6a b ==-; 例15原不等式的解集是{}37|<<-x x 例16 53|332 2x R x x ??∈-<-+-->+?? ≥或,即3344123x x x x ? 2或x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1}.方法2:(整体换元转化法)分析:把右边看成常数c ,就同)0(>>+c c b ax 一样∵|4x -3|>2x +1?4x -3>2x +1或4x -3<-(2x +1) ? x >2 或x < 31,∴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x >2或x <3 1}. 例18分析:关键是去掉绝对值. 方法1:零点分段讨论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①当1-x ,∴}32 1 |{<2 1}. 方法2:数形结合:从形的方面考虑,不等式|x -3|-|x +1|<1表示数轴上到3和-1两点的距离之差小于1的点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 2 1 }. 例19答:{x |x ≤0或1??????????-<>-<>≤≤--≠????? ? ? ???>+-<+-≤-+≠+13 21 0121 0)1(2230)1(24020 1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或或. 1 3 212<<-<<-?k k 或∴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k|-2?=+-R 的解集为函数在上恒大于 22,2, |2||2|2. 2,2,1|2|121.,,2 11 0.,, 1.(0,][1,). 22 x c x c x x c y x x c c c x c x x c R c c P c P c c -?+-=∴=+-??>?> <≥?+∞R ≥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不等式的解集为如果正确且Q 不正确则≤如果不正确且Q 正确则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例26答:552x x x >?><或. 例27答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解:∵“若 x + y =3,则x = 1或y = 2”是假命题,其逆命题也不成立. ∴逆否命题: “若12x y ≠≠或,则3x y +≠”是假命题, 否命题也不成立. 故3≠+y x 是12x y ≠≠或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8选B 例29选A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案例分析)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案例分析) 表示一个逻辑函数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真值表、逻辑函数式、逻辑图等3种。它们各有特点,有相互联系,还可以相互转换,现介绍如下: 1.真值表 真值表时根据给定的逻辑问题,把输入逻辑变量各种可能取值的组合和对应的输出函数值排列成的表格。它表示了逻辑函数与逻辑变量各种取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具有唯一性。若两个逻辑函数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则两个逻辑函数必然相等。当逻辑函数有n 个变量时,共有2n 个不同变量取值组合。在列真值表时,为避免遗漏,变脸取值的组合一般按n 位自然二进制数递增顺序列出。用真值表表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可直接看成逻辑函数值和变量取值的关系。 例: 试列出逻辑函数B A AB Y +=的真值表。 解:该逻辑函数有2个输入变量,就有22=4种取值。把输入变量A 、B 的每种取值情况分别代入B A AB Y += 中,进行逻辑运算,求出逻辑函数值,列入表中,就得到Y 的真值表。 表 1 Y=AB+AB 的真值表 2.逻辑函数式 逻辑函数式时用与、或、非等 逻辑运算来表示输入变量和输出函数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由真值表直接写出的逻辑式是标准的与-或表达式。写标准与-或表达式的方法是: (1)把任意一组变量取值中的1代以原变量,0代以反变量,由此得到一组变量的与组合,如A 、B 、C 三个变量的取值为001,则代换后得到变量与组合为C B A 。 (2)把逻辑函数值为1所对应的各变量的与组合进行逻辑加,便得到标准的与-或逻辑式。 3.逻辑图 逻辑图是用基本逻辑门和符合逻辑门的逻辑符号组成的对应于某一逻辑功能的电路图。

高一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 1、 能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2、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一、函数的常用表示方法简介: 1、解析法 如果函数()()y f x x A =∈中,()f x 是用代数式(或解析式)来表达的,则这种表达函数的方法叫做解析法(公式法)。 例如,s =602t ,A =π2 r ,2S rl π=,2)y x = ≥等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函 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解析法的优点:(1)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2)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3)便于利用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解析法的缺点:(1)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用解析法表示;(2)不能直观地观察到函数的变化规律。 2、列表法: 通过列出自变量与对应函数值的表格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平方根表、三角函数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列表法,如银行里的利息表,列车时刻表,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等等都是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列表法的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这种表格

常常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列表法的缺点:对于自变量的有些取值,从表格中得不到相应的函数值。 3、图象法: 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特别提醒: 图像法的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图像法的缺点:不能够精确地求出某一自变量的相应函数值。 二、函数图像: 1、判断一个图像是不是函数图像的方法: 要检验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的图像,其方法为:任作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当该直线保持与x轴垂直并左右任意移动时,若与要检验的图像相交,并且交点始终唯一的,那么这个图像就是函数图像。 2、函数图像的作图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1)描点作图法。步骤分三步:列表,描点,连线成图。 (2)图像变换法。利用我们熟知基本初等函数图像,将其进行平移、对成等变换,从而得到我们所求的函数图像的方法。 三、根据函数图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由函数图像来确定函数的值域的方法是看函数图像在y轴上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2、由函数图像来确定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是看函数图像在x轴上的正投影所覆盖的区域; 四、分段函数图像: 有些函数在它的定义域中,对于自变量x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法则不同,这样的函数通常称为分段函数。由此可知,作分段函数的图像时,应根据不同定义域上的不同解析式分别作出。

(完整版)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题(高中)

金华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轮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 1.设合集U=R ,集合}1|{},1|{2 >=>=x x P x x M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M=P B .M P C . P M D .M ?P 2.如果集合{ }8,7,6,5,4,3,2,1=U ,{}8,5,2=A ,{}7,5,3,1=B , 那么( A U )B I 等于 ( ) (A){}5 (B) { }8,7,6,5,4,3,1 (C) {}8,2 (D) {}7,3,1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5,2,0{},,|{=∈∈+P Q b P a b a 若 }6,2,1{=Q ,则P+Q 中元素的个数是( ) ( ) (A) 6 (B) 7 (C) 8 (D) 9 4. 设集合{}21|<≤-=x x A ,{}a x x B <=|,若φ≠B A I ,则a 的取值 范围是( ) (A )2a (C )1->a (D )21≤<-a 5. 集合A ={x |1 1 +-x x <0},B ={x || x -b|<a },若“a =1”是“A ∩B ≠φ”的充分条件,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b <0 (B )0<b ≤2 (C )-3<b <-1 (D )-1≤b <2 6.设集合A ={x | 1 1 +-x x <0},B ={x || x -1|<a },若“a =1”是“A ∩B ≠φ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已知23:,522:>=+q p ,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p 或q 为真,非q 为假 (B) p 或q 为真,非p 为真 (C)p 且q 为假,非p 为假 (D) p 且q 为假,p 或q 为真 8.a 1、b 1、c 1、a 2、b 2、c 2均为非零实数,不等式a 1x 2+b 1x +c 1<0和a 2x 2 +b 2x +c 2<0的解集分别为集合M 和N ,那么“111222 a b c a b c ==”是“M =N ” (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9.“2 1 = m ”是“直线03)2()2(013)2(=-++-=+++y m x m my x m 与直线相互垂直”的 ( ) (A)充分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0. 已知01a b <<<,不等式lg()1x x a b -<的解集是{|10}x x -<<,则,a b 满足的关系是( ) (A )1110a b -> (B )1110a b -= (C )1110a b -< (D )a 、b 的关系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对任意实数a ,b ,c ,给出下列命题: ①“b a =”是“bc ac =”充要条件;②“5+a 是无理数”是“a 是无理数” 的充要条件 ③“a >b ”是“a 2>b 2”的充分条件; ④“a <5”是“a <3”的必要条件.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12.若集合{ }x A ,3,1=,{}2 ,1x B =,且{}x B A ,3,1=Y ,则=x 13.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且两边对应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条件 14.若0)2)(1(=+-y x ,则1=x 或2-=y 的否命题是 15.已知集合M ={x |1≤x ≤10,x ∈N },对它的非空子集A ,将A 中每个元素k ,都乘以(-1)k 再求和(如A={1,3,6},可求得和为(-1)·1+(-1)3·3+(-1)6·6=2, 则对M 的所有非空子集,这些和的总和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excel中六种逻辑函数的使用.

excel中六种逻辑函数的使用 2008-04-18 09:31 用来判断真假值,或者进行复合检验的Excel函数,我们称为逻辑函数。在Excel中提供了六种逻辑函数。即AND、OR、NOT、FALSE、IF、TRUE函数。 一、AND、OR、NOT函数 这三个函数都用来返回参数逻辑值。详细介绍见下: (一)AND函数 所有参数的逻辑值为真时返回 TRUE;只要一个参数的逻辑值为假即返回 FALSE。简言之,就是当AND的参数全部满足某一条件时,返回结果为TRUE,否则为FALSE。 语法为AND(logical1,logical2, ...),其中Logical1, logical2, ... 表示待检测的 1 到30 个条件值,各条件值可能为TRUE,可能为 FALSE。参数必须是逻辑值,或者包含逻辑值的数组或引用。举例说明: 1、在B2单元格中输入数字50,在C2中写公式=AND(B2>30,B2<60)。由于B2等于50的确大于30、小于60。所以两个条件值(logical)均为真,则返回结果为TRUE。 图1 AND函数示例1 2、如果 B1-B3 单元格中的值为 TRUE、FALSE、TRUE,显然三个参数并不都为真,所以在 B4单元格中的公式=AND(B1:B3) 等于 FALSE 图2 AND函数示例2 (二)OR函数 OR函数指在其参数组中,任何一个参数逻辑值为 TRUE,即返回 TRUE。它与AND函数的区别在于,AND函数要求所有函数逻辑值均为真,结果方为真。而OR函数仅需其中任何一个为真即可为真。比如,上面的示例2,如果在B4单元格中的公式写为=OR(B1:B3)则结果等 于TRUE 图3 OR函数示例 (三)NOT函数 NOT函数用于对参数值求反。当要确保一个值不等于某一特定值时,可以使用 NOT 函数。简言之,就是当参数值为TRUE时,NOT函数返回的结果恰与之相反,结果为FALSE. 比如NOT(2+2=4),由于2+2的结果的确为4,该参数结果为TRUE,由于是NOT函数,因此返回函数结果与之相反,为FALSE。 二、TRUE、FALSE函数 TRUE、FALSE函数用来返回参数的逻辑值,由于可以直接在单元格或公式中键入值TRUE或者FALSE。因此这两个函数通常可以不使用。 三、IF函数 (一)IF函数说明 IF函数用于执行真假值判断后,根据逻辑测试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的结果,因此If函数也称之为条件函数。它的应用很广泛,可以使用函数 IF 对数值和公式进行条件检测。 它的语法为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其中Logical_test表示计算结果为 TRUE 或 FALSE 的任意值或表达式。本参数可使用任何比较运算符。 Value_if_true显示在logical_test 为 TRUE 时返回的值,Value_if_true 也可以是其他公式。Value_if_false logical_test 为 FALSE 时返回的值。Value_if_false 也可以是其他公式。 简言之,如果第一个参数logical_test返回的结果为真的话,则执行第二个参数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表示法

题型一 求函数值 【例1】若函数()f x 满足(21)1f x x -=+,则(1)f = . 【例2】(2006年安徽高考) 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1 (2)() f x f x += ,若(1)5f =-,则((5))f f = . 【例3】若函数2(21)2f x x x +=-,则(3)f = . 【例4】已知函数2 2(),1x f x x R x = ∈+. (1)求1()()f x f x +的值;(2)计算:111 (1)(2)(3)(4)()()()234 f f f f f f f ++++++. 【例5】已知,a b 为常数,若22()43,()1024,f x x x f ax b x x =+++=++求5a b -的值. 典例分析 板块二.函数的表示法

【例6】若函数2()f x x =,则对任意实数12,x x ,下列不等式总成立的是( ) A .12()2x x f +≤12()()2f x f x + B .12()2x x f +<12()() 2f x f x + C .12( )2x x f +≥12()()2f x f x + D .12()2x x f +>12()() 2 f x f x + 【例7】(2006.台湾) 将正整数18分解成两个正整数的乘积有:118?,29?,36?三种,又36?是这三种分解中两数的差最小的,我们称36?为18的最佳分解.当p q ?()p q ≤ 是正整数n 的最佳分解时,我们规定函数()p F n q = ,例如31 (18)62 F ==,下列有关函数()F n 的叙述,正确的序号为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写上) ⑴(4)1F =;⑵3(24)8F =;⑶1 (27)3 F =; ⑷若n 是一个质数,则()F n 1 n = ;⑸若n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则()1F n = 【例8】设函数3 (100)(),(89).[(5)](100)x x f x f f f x x -≥?=? +

集合简易逻辑函数测试题.doc

泰安三中北校高二数学滚动测试卷3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C. V XG R,x 3 > 0 D. \/xeR,2x >0 }, B=|)j I y = x 2 f x w /?},则 AnB=() B. {xlx>0} D. 0 3?已知a>0,则xo 满足关于x 的方程ax=b 的充要条件是 (A)3x G R.—ax 1 -bx > —ax^ -bx^ (B) 3x e R.—ax 1 -bx < —axi -bx a 2 2 2 2 (C) Vx w /?, * ax 2 -bx>^ axl 一 bx () (D) Vxe ax 2 -bx < ax : - bx 0 4. i(m<丄”是“一元二次方程兀2 + x + m = 0ff 有实数解的 4 A.充分非必要条件 C.必要非充分条件 D.罪充分必要条件 8. 函数y = J16二4^的值域是 (B) [0,4] (D) (0,4) 9. 设于(兀)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兀》 ()时, f(x) = 2x +2x+b (b 为常数),则/(-!) = 5 ?已知函数/(X ) = log 3 x,x>0 2\x<0 A.4 1 B.— 4 C.-4 6 ?隊[数 y = . 1 = Jlog°.5(4x_3) 的定义域为 3 3 A.( -,D B(--) 4 4 7?隊|数f (%) = log 2(3X +1)的值域为 C (1, +°°) 3 D.( -,1)U (1, +8) 4 A. (0,+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论文:浅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论文:浅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 互转换 逻辑函数是数字电路(一种开关电路)的特点及描述工具,输入、输出量是高、低电平,可以用二元常量(0,1)来表示,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仿效普通函数的概念,数字电路可以用逻辑函数的的数学工具来描述。学好逻辑函数是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必要的工具和基础,对数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又是如何相互转换呢? 下面就谈一谈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一、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逻辑函数 在数字系统的逻辑电路中,如果某一输出变量与一组输入变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当输入变量取任意一组确定的值,输出变量的值也就唯一地被确定,则称这种关系为逻辑函数关系。即用有限个与、或、非逻辑运算符,按某种逻辑关系将逻辑变量a、b、c、...连接起来,所得的表达式 f=f(a、b、c、...)称为逻辑函数。逻辑函数自身的特点:(1)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的取值只有0和1两种可能。(2)逻辑函数和逻辑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由“或”、“与”、“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决定的。

2、描述逻辑函数的常用方法有5种表示形式: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逻辑图和波形图。 (1)真值表 真值表定义为:输入变量不同取值组合与函数值间的对应关系列成表格。真值表具有唯一性。其优点是:直观明了,便于将实际逻辑问题抽象成数学表达式。缺点是:难以用公式和定理进行运算和变换;量较多时,列函数真值表较繁琐。真值表列写方法:每一个变量均有0、1两种取值,n个变量共有2i种不同的取值,将这2i种不同的取值按顺序(一般按二进制递增规律)排列起来,同时在相应位置上填入函数的值,便可得到逻辑函数的真值表。 例如:y=ab+bc+ca其真值表为表1所示。 (2)逻辑函数表达式 逻辑表达式:是由逻辑变量和与、或、非3种运算符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式子。逻辑函数表达形式不是唯一的。其优点是:书写简洁方便,易用公式和定理进行运算、变换。缺点是:逻辑函数较复杂时,难以直接从变量取值看出函数的值。 表达式列写方法:取f=1的组合,输入变量值为1的表示成原变量,值为0的表示成反变量,然后将各变量相乘,最后将各乘积项相加,即得到函数的与或表达式。例如: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D C B A 1.2.2 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一课时 函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函数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3.会画简单函数的图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函数的图象的定义是什么? 2.在中学数学中,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3.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怎样避免描点前盲目列表计算?怎样做到描最少的点却能显示出图象的主要特征? 二、讲解新课:函数的表示方法 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三种. ⑴解析法:就是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简称解析式. 例如,s=602 t ,A=π2 r ,S=2rl π,y=a 2 x +bx+c(a ≠0),y= 2-x (x ≥2)等等都是用解析 式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关系;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的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中学阶段研究的函数主要是用解析法表示的函数. ⑵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学号 1 2 3 4 5 6 7 8 9 身高 125 135 140 156 138 172 167 158 169 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公共汽车上的票价表 优点: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直接看出与自变量的值相对应的函数值. ⑶图象法:就是用函数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气象台应用自动记录器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课本 中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的曲线,工厂的生产图象,股市走向图等都是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 优点:能直观形象地表示出自变量的变化,相应的函数值变化的趋势,这样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某些性质. 三、例题讲解 例1某种笔记本每个5元,买 x ∈{1,2,3,4}个笔记本的钱数记为y (元),试写出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的解析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解:这个函数的定义域集合是{1,2,3,4},函数的解析式为 y=5x ,x ∈{1,2,3,4}.

(文章)函数及其表示法要点归纳

函数及其表示法要点归纳 一、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概念,明确函数的三个要素,会求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和熟悉映射的表示方法; 3.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利用这些方法表示函数。 二、重难点归纳 1.学习函数概念一定要注意理解其实质. ⑴由于函数实质上是非空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按照函数定义,可以是“一对一”的,即不同的自变量的值,有不同的函数值与之对应,例如“y = 2x +1 ”,“y = x 3-3”等;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即多个自变量的值,有同一个函数值与它们对应,例如“y = x 2,x ∈R ”,“y = 5,x ∈R ”等等.但决不允许有“一对多”的情况出现,即不允许一个自变量的值与多个函数值相对应,例如“y =±x ,x >0”就不是函数关系式,因为它不满足对于定义域内任意一个..实数x ,在函数值的集合中都有唯一.. 确定的数()f x 与之对应,比如,当x = 4时,(4)f =2或(4)f =-2. ⑵函数的实质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函数的核心是对应关系.在函数符号y =()f x 中,f 是表示函数的对应关系,等式y =()f x 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在“对应法则f ”的作用下,即可得到y .因此,f 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区分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一个重要因素。()f x 可以是解析式,也可以是图象或数表.符号()f x 与()f a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f a 表示当自变量x = a 时函数f (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 x 是自变量x 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 a 是()f x 的一个特殊值. ⑶等式y =()f x 还表明,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 ,在对应关系f 的作用下,可得到y .因此,f 是使“对应”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所以,给定一个函数,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

高考数学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技巧总结(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本概念、公式及方法是数学解题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技能,为此作为临考前的高三学生,务必首先要掌握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及基本解题方法,其次要熟悉一些基本题型,明确解题中的易误点,还应了解一些常用结论,最后还要掌握一些的应试技巧。本资料对高中数学所涉及到的概念、公式、常见题型、常用方法和结论及解题中的易误点,按章节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最后阐述了考试中的一些常用技巧,相信通过对本资料的认真研读,一定能大幅度地提升高考数学成绩。 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在求有关集合问题时,尤其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如(1)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 b a P b Q +∈∈,若 {0,2,5}P =,}6,2,1{=Q ,则P+Q 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 (答:8)(2)设{(,)|,}U x y x R y R =∈∈,{(,)|20}A x y x y m =-+>,{(,)|B x y x y n =+-0}≤,那么点)()3,2(B C A P u ∈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答:5,1<->n m );(3)非空集合 }5,4,3,2,1{?S ,且满足“若S a ∈,则S a ∈-6” ,这样的S 共有_____个(答:7) 2.遇到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同样当A B ?时,你是否忘记?=A 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10}A x ax =-=,{}2|320B x x x =-+=,且A B B =,则实数a =______.(答:10,1,2 a =)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 依次为,n 2,12-n ,12-n .22-n 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集合的运算性质: ⑴A B A B A =??; ⑵A B B B A =??;⑶A B ?? u u A B ?痧; ⑷u u A B A B =???痧; ⑸u A B U A B =??e; ⑹()U C A B U U C A C B =;⑺()U U U C A B C A C B =.如设全集}5,4,3,2,1{=U ,若}2{=B A ,}4{)(=B A C U ,}5,1{)()(=B C A C U U ,则A =_____,B =___.(答:{2,3}A =,{2,4}B =) 5. 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函数的定义域;{}x y y lg |=—函数的值域;{}x y y x lg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 (1)设集合{|M x y ==,集合N ={}2|,y y x x M =∈,则M N =___(答: [4,)+∞) ;(2)设集合{|(1,2)(3,4),}M a a R λλ==+∈,{|(2,3)(4,5)N a a λ==+, }R λ∈,则=N M _____(答:)}2,2{(--) 6. 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函 数12)2(24)(22+----=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 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答:3(3,)2 -) 7.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如在下列说法中:⑴“p 且q ”为真是“p 或q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⑵“p 且q ”为假是“p 或

知识讲解-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础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编稿:丁会敏审稿:王静伟 【学习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初步掌握换元法的简单运用.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3)求简单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了解分段函数及其简单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要点诠释: (1)A、B集合的非空性;(2)对应关系的存在性、唯一性、确定性;(3)A中元素的无剩余性;(4)B中元素的可剩余性。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①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 ②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3.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区间表示: <<= {x|a≤x≤b}=[a,b];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x a x b a b {|}, <≤=;[) (][) x x b b x a x a ≤=∞≤=+∞. {|}-,; {|}, 要点二、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简明,给自变量求函数值. 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直观形象,反应变化趋势. 列表法: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优点:不需计算就可看出函数值. 2.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函数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要点三、映射与函数 1.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映射;记为f:A→B. 象与原象:如果给定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那么A中的元素a对应的B中的元素b叫做a的象,a

(完整版)集合与简易逻辑测试题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 a∈P,b∈Q},若P={0,2,5},Q={1,2,6},则P+Q中元素的个数是() A.9 B.8 C.7 D.6 2、若集合M={y| y=},P={y| y=},则M∩P= () A{y| y>1}B{y| y≥1}C{y| y>0}D{y| y≥0} 3、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 B . C. { D .. 4、若关于x的不等式<1的解集为{x|x <1或x > 2},则实数a的值为( ) A.1 B.0 C.2 D. 5、已知集合M={a2, a+1,-3}, N={a-3, 2a-1, a2+1}, 若M∩N={-3}, 则a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6、设集合A={x| < 0},B={x||x-1|

A.35 B.25 C.28 D.15 8、一元二次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B.C.D. 9、若二次不等式ax2+bx+c > 0的解集是{x| < x <},那么不等式2cx2-2bx-a < 0的解集是( ) A.{x|x< -10或x > 1} B.{x|-< x <} C.{x|4< x <5} D.{x|-5< x < -4} 10、已知函数f(x)在(-∞,+∞)上为增函数,a,b∈R,对于命题“若a+b≥0,则f(a)+f(b)≥f(-a)+f(-b)”有下列结论: ①此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②此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命题 ③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④此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对任意实数, 若不等式恒成立,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k≥1 B k <1 C k≤1 D k >1 12、若集合A B, A C, B={0,1,2,3,4,7,8}, C={0,3,4,7,8},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为( ) A. 16 B 15 C 32 D 3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