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功能与语篇理解
- 格式:pdf
- 大小:100.34 KB
- 文档页数:4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述。
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对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能文体学作为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语言的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然后评述其在语言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最后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通过对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二、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其核心概念主要围绕“功能”和“文体”两大要素展开。
在他的理论中,“功能”指的是语言在社会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而“文体”则是指语言的具体使用方式和风格。
韩礼德强调,语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功能”。
在韩礼德的理论中,语言的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情感功能等。
这些功能在不同的语境和文体中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例如,在信息功能中,语言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描述事实,常见于新闻报道、科技论文等文体;在人际功能中,语言则用于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常见于日常对话、信函等文体;在情感功能中,语言用于表达情感、传递情绪,常见于诗歌、散文等文体。
韩礼德还提出了“语域”和“语式”的概念,以进一步阐述功能文体学理论。
语域是指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包括语言活动发生的环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活动的目的等;语式则是指语言的使用方式,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不同形式。
通过这两个概念,韩礼德进一步细化了语言功能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表现。
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以“功能”和“文体”为核心概念,通过深入分析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和具体使用方式,揭示了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的紧密联系。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语篇中的主位结构分析提要:主位结构是功能语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概括介绍了两位语言学家关于主位结构的论述,包括主位的分类,各种句式中的主位分析,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和主位的区别及主位结构对语篇分析的作用等内容。
关键词:功能语法;语篇;主位;结构1、引言主位结构即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系统,是功能语法(Functional Grammar)中语篇功能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韩礼德(Halliday)是从功能的角度而不是从成分分布的角度界定主位的。
他(1985)认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是小句所关心的成分;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往往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主位必须先于述位。
1994年他又将主位定义为:“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是分句的出发点。
”(“the Theme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message; it is the ground from which the clause is taking off.”)(2000:38)他还指出,作为一般原则,主位可以识别为“分句中出现在前面的成分”(“that element which com es in first position in the clause”)(2000:38)。
汤普森(Thompson 2000:119)也指出:“主位是小句的第一个成分”(“the theme is the first constituent of the clause.”)。
他们的定义都清楚的表明了主位是句子的开端,是信息的出发点。
2、主位的分类主位可以根据本身的复杂程度分为:1、单项主位(simple theme);2、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3、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
韩礼德指出,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内部结构(internal structure),复项主位有内部结构,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语篇主位(textual theme)、人际主位(interpersonal theme)和话题主位(topical theme)。
语篇主位结构在英语快速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作者:胡芳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6期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作为语篇分析一个重要范畴的主位结构及其推进模式对阅读过程的启示和其在快速阅读中的具体运用,指出主位结构及其推进模式有助于帮助读者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行文意图,推测词汇意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读者的阅读速度。
关键词:主位快速阅读主位推进1.引言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
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快速阅读而言,学生在阅读时应以了解作者的主要行文意图,快速提取文字读物中的有用信息为取向。
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从词汇、句法入手,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种缺乏语篇概念的阅读模式往往使学生一旦遇到生词就思维受阻,或者出现边读边忘的现象。
为了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我们不妨转换视角,即从语篇着手,根据语篇体裁和阅读目的而采取具体的阅读方法,先探明作者思路,再考虑句法层次,排解疑难词汇。
本文主要基于语篇分析的一个层面——主位结构,探讨主位及其主位推进模式对阅读过程的启示及其在快速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2.主位结构及其推进模式主位(Theme)和主位推进(thematic progression)模式是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主位(theme)的概念最早是由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提出来的。
他认为,大多数句子都可以被切分为两个基本成分:主位和述位。
主位通常位于句首,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有引领话题的作用,传递的是已知信息;而述位则是主位之后剩下的部分,是对话题的阐述和说明,传递的是一种新信息。
以韩礼德(Halliday)[1]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的概念,认为在连贯的语篇中,主位包含的信息能够传达语篇的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因而是组织语篇的重要语法手段。
同时,语篇的主位选择并非随意安排,而是为一定的体裁和交流目的服务的。
根据主位本身的复杂程度,可将其分成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
浅谈主位推进与语篇分析作者:郭佳来源:《现代企业》2012年第11期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界的关注,该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三大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是其核心所在。
近年来,语篇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得到重视,与传统的字词层面的翻译相比,语篇层面上的翻译在承载作者美学意图、保持原文与译文意义和形式上的一致等方面显得更胜一筹。
主位推进模式是语篇生成的重要形式手段,体现了语篇的谋篇意义,反映了语篇对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组织方式。
一、主位与述位的概述较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Mathesius。
他提出这对概念的目的在于研究句子中不同成分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
他发现位于句首的成分在交际过程中有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这个作用就是引出话题,他把这类话题的成分称为主位,把其他部分称为述位,并指出,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一般表示新信息。
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布拉格学派提出的这对术语,但在主位划分方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布拉格学派看来,主位是一个句子的话题,或者说是句子叙述的对象,在韩礼德看来,主位这一概念大于话题,因为它既包含话题,也可以包含不表示话题的其它位于句首的成分。
基于这个观点,韩礼德提出了单项主位和复项主位的概念。
二、主位推进模式每一个句子都有自己的主位结构,当某个句子单独存在时,它的主位和述位是已确定的,不再变化的。
正因为没有上下文,它的主位和述位又是孤立的,没有发展的。
但是,当我们接触语篇时,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语篇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
这时候,前后句子的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就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
这种联系和变化就叫推进(progression)。
随着各句主位的向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直至形成一个能表达某一完整意义的整体。
语篇是多种多样的,题材不同,话题各异篇幅不同,有长有短;体裁不同,结构变化难度不同,有深有浅。
试论语篇主位结构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只有对语篇进行合乎逻辑的解读,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语篇的信息。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语篇主位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把握语篇中心,准确获取信息,提高阅读速度。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主位;述位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大学英语阅读中,学生如果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获取篇章的信息,首先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解读。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在大学英语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并不理想,主要问题有:阅读速度跟不上、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获取文章信息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课只注重语言的表层结构,而忽视了语篇深层次的教学。
一般来说,篇章的生成与主位的选择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主位结构为作者提供描述事件的特殊角度和再现篇章文体风格的同时,也影响着读者的解读方式。
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的主位结构理论,不仅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而且还能快速、准确地解读篇章,从而获取所需信息。
一、主位理论和主位结构较早提出主位、述位理论的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Mathesius。
他认为,主位是一个句子的已知信息,位于句首并引出话题,而述位则是新信息,是句子中除了主位以外的其他成分。
Halliday在布拉格学派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主位划分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和话题主位,分别对应于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即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
其中,语篇功能又包括主位系统、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等。
从语篇功能的角度看,每个句子或小句的出发点都是主位(theme)。
就主位结构而言,一个小句划出主位后,剩下的部分就是述位(rheme)。
因此,小句或句子的主位结构总是:主位A述位(符号A表示左边的成分比右边的成分早出现)。
主位是信息的出发点,位于句子或小句的开头部分,整个句子都要围绕主位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