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上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上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上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上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

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概括主要内容:谁干了什么。

2.题目/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写作对象;②交代写作内容;③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④设臵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点明中心或暗示中心;

⑥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⑦使用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3.理解题目含义:主要紧扣文章,从主题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分析。

4.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与表达效果:手法+内容+情感/道理

5.记叙顺序的辨别与理解: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6.怎样把握语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分析)

⑴开头:①统领全篇,总领下文;②开篇点题(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③营造氛围,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④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⑤设臵悬念,吸引读者。⑥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⑵中间:承上启下(过渡作用);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⑶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⑷结尾:

①总结全文,卒章显志;②首尾呼应(照应开头)。③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④篇末点题。⑤充满哲理。⑥提出问题,引起思考;⑦独立成段,发人深省。

7.环境描写的种类: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待历史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增加事情的真实性。(在文章的开头)。

②渲染气氛:渲染营造某种气氛(氛围),为后边的内容作铺垫。(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

③发展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文章中间)。

④衬托人物:衬托人物性格品质。⑤烘托心情:烘托人物心情(随时出现,位臵不定)。

⑥象征和暗示。⑦借景抒情。

8.人物描写:

7.关于描写①从描写的内容

a人物描写:(记忆口诀:心动外语神细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b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社会习俗、人际关系等。主要为了表现人物

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等。主要为了表

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②从描写的角度

a.正面描写:从正面直接描写所要描写的人或景。

................

b.侧面描写:借助描写其他人或情景,从而突出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

9.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

二、记叙文常见的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与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鉴赏作品的语言特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实战演练】

(一)棉花里的父亲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黝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答:表层含义:①指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②指侧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亲。

深层含义:①指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②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了;③指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这是一位勤劳、有责任心、苍老憔悴的父亲。

3.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

.....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答:“虔诚的跪拜”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中的神圣地位。

②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例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例2: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4.“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答: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酷热,烘托出父亲的艰辛劳累。

5.“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答:爸爸,这么多年来,为了全家,您不辞辛劳,整日忙碌,您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太多太多了。现在,我们都大了,该是我们报答您的时候了!希望您不要这样劳累了,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吧。

6.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答: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热爱之情。

(二)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选自《北京晨报》

1.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014年宜昌)

答:智者的幽默,智者幽默心等。(抓住“智者”“幽默”两个关键词)

2.成语谐音往往造成幽默效果,请还原文段④中“坐椅待币”这个成语。

答:坐以待毙。

3.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下边加点内容的表达效果。

①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

答: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杨绛先生与我打招呼时的可爱和热情。

②一边神秘地慢

....着说:“来点儿炭疽!”

....悠悠地笑

答:运用了神态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启功先生故弄玄虚卖关子时的可爱样子。

4.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三位大师各自的幽默特点。

答:杨绛:童心未泯;冰心:机智灵活或反应敏捷;启功:思想鲜活或时尚新潮或富有童心。

5.结合文段⑩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答:例:首先要有“博大的学识”,其次要有“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所以我们现在要博览群书、丰富学识,勇于实践,增加阅历,才能造就“善于幽默的心”。

6.积累链接:初中我们曾学过冰心的作品《荷叶母亲》/《观舞记》/《谈生命》,她的诗集《繁星》《春水》是饱含童真与母爱的智慧之作,深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

(三)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草地里去。惊奇的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说,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来一眼,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④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记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成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A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容。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伤感。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是,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你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做品保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然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

..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⑨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着。

1.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何含义?

答:①指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这种自然现象。②指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

2.文章前四节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答: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3.概括文章⑤到⑧段的主要内容。

答:主要讲述了一个不出众的、耳聋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我”的形象,并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答:形象:“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敢于反思的教师。

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5.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答:围绕“信念、毅力、努力、乐观”回答即可。

(四)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

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答:①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②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看到明亮的星星,更要善于发现那些微光的不起眼的小星星;③题目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形象新颖,设臵了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课堂风波)——星夜家访——(真相大白)——(期望发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的一项是(A)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臵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如: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

答:①不被理解的委屈;②挨训后的后悔;③被叫家长的害怕。

②“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

....地答应了。

答:①受到鼓励后的兴奋。②得到肯定后的激动。

5.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答:①“神采飞扬地讲着课”,说明“我”是一个爱岗敬业的老师。

②课堂被窃笑搅起波浪让“我”怒火中烧,说明“我”是一个严格而比较急躁的老师。

③课间平息了自己的怒气,说明“我”是一个能及时反省、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④亲自家访,说明“我”是一个注重了解真相、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⑤鼓励潘小锋发挥特长,说明“我”是一个爱护学生、善于引导学生的老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