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联式空调机设计及安装

多联式空调机设计及安装

多联式空调机设计及安装
多联式空调机设计及安装

专业资料分享

GB/T《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应用设计与安装要求》(征求意见稿)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工程应用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安装、调试与试运行、工程验收的步骤及其技术要求。

本标准也适用于低环境温度空气源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

发动机驱动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及水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R22、R410A、R407C制冷剂的上述各类机组(简称:多联式机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GB 2145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

GB/T 1527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T 17791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

GB/T 15586 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GB 8175 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

GB 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41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

GB 5041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17794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

3术语

GB/T 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 2145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和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0.1 多联机空调(热泵)系统 multi -split air conditioning (heat pump) system

经过工程设计,并在工程现场用规定管道将一台或数台室外机组和数台室内机组连接、安装组成的单一制冷循环直接蒸发式空气调节系统。简称:多联机系统。

3.0.2 连接管 connecting pipe

由制冷剂管道、阀门、弯头、分歧管等组成,用以连接室内、外机组,使之构成制冷剂循环的封闭回路,包括液体连接管和气体连接管。

3.0.3 连接管长度 connecting pipe length

室外机组与室内机组之间的单程连接管实际长度。

3.0.4 连接管等效长度 equivalent connecting piping length

连接管长度与连接管上的阀门、弯头、分歧管等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的等效长度之和。3.0.5 分歧管 bifurcated pipe

一种类似于三通、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0.6 集支管 collected branch pipe

一种在集管上设有多个支管接口、用来实现管道中制冷剂分流或合流的连接管件。

3.0.7配置率 ordonnance rate

一套多联机系统所有室内机组名义制冷量之和与室外机组名义制冷量之比。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与功能、使用要求、冷热负荷特点、所在的气侯区以及能源状况等,结合国家有关安全、环保、节能、卫生等方针、政策,会同有关专业通过综合技术比较确定具体的多联式机组型式。机组仅在夏季运行时,宜采用单冷型机组;机组全年运行时,宜采用热泵型机组;在同一系统中如果存在需要同时供冷和供热的区域,宜采用热回收型机组;在具有峰谷电价政策的场所,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宜采用蓄能(蓄冷、蓄热)型机组。

4.1.2选用的多联式机组,其性能必须符合GB 21454《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的规定。

4.1.3多联式机组的应用设计宜采用如下步骤进行:

(1)按照房间的朝向、使用时间和频率、室内设计条件等,合理划分系统分区。每个分区的多联机系统,其室外机组允许连接的室内机数量不应超过产品技术要求;

(2)初选室内、外机组的具体型式和容量;

(3)布置室内、外机组;

(4)设计室内、外机组的连接管;

(5)计算多联机系统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并根据连接管等效长度和多联式机组产品制造商提供的变工况运行特性(曲线或表格),修正多联式机组的制冷量和制热量,确认机组的容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返回步骤(1)重新设计;

(6)设计空调凝结水管系统、风管系统、电气与控制系统。

4.1.4 设计时,应预留设备、管道及配件所必需的安装、操作和维修空间,并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孔洞。

4.1.5 设计时,应考虑施工及验收要求,并执行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当设计对施工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

4.1.6 多联机系统的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4.2 负荷计算

4.2.1 室内、外设计参数的选取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中3.2的规定。

4.2.2 负荷计算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中3.3的规定。 4.3 室内、外机组的型式和容量确定

4.3.1 根据计算得到的建筑物区域或房间的逐时负荷,以同时保证制冷和供热要求为原则,确定相应室内机组的容量;根据空调房间的建筑构造、装潢条件和使用要求等,在保证良好气流分布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室内机组型式。

4.3.2 根据计算得到的各分区多联机系统所承担的建筑物或建筑区域的冷/热负荷确定室外机组的容量。

4.3.3 在较大的建筑物或建筑区域中,宜采用多套多联机系统,也可采用多台模块室外机组的多联机系统形式。

4.3.4 当多联机系统的设计工况与多联式机组的名义工况不同时,多联机系统的实际制冷/制热量需根据设计工况下的温度、配置率、管长、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以及融霜等因素进行修正,由此确定需选用的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和名义制热量。

采用各产品制造商的技术文件给出的α、β、δ,由公式(4.3.4)分别对室外机组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进行修正:

δβα???=R Q Q

(4.3.4)

式中,Q ——室外机组的实际制冷/制热量(kW ); Q R ——室外机组的名义制冷/制热量(kW );

α——制冷/制热量的温度和配置率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的推荐值;

β——制冷/制热量的管长和室内、外机组的安装高差综合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

的推荐值;

δ——制热时的融霜修正系数,采用产品制造商的推荐值。

4.4室内、外机组的布置

4.4.1室内机组宜采用产品制造商推荐的方式布置;冬季需要采暖的,如果吊顶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顶送顶回的送风方式。

4.4.2当将室内机组安装在室外、有油烟污染以及酸碱环境中时,应向产品制造商提出,以便采用相应的专用措施。当室内机组安装在有电磁波产生的设备附近时,室内机组的电控箱、遥控器和遥控线,要用铁盒、铁管保护并接地,避免电磁干扰。

4.4.3室外机组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室外机组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场所,并考虑季风和楼群风对室外机组排风的影响;

(2)室外机组宜设置于阴凉处,应避开阳光直射或高温热源的直接辐射,且不应设置在多尘或污染严重的地方;

(3)室外机组应远离电磁波辐射源设置,与辐射源的间距至少在1m以上;

(4)室外机组的排风不应影响邻居住户的开窗通风;

(5)室外机组应尽可能设置在离室内机组较近的位置;

(6)室外机组之间、室外机组与周围障碍物之间应有安装、维护空间或通道。

4.4.4当室外机组集中布置时,应在室外机组周围留有充足的散热空间,以防止进、排风的气流短路或吸入其他机组的排风。当布置条件无法满足产品制造商要求时,可采用抬高机组安装高度、加装室外机组导风管或改变室外机周围的围护结构等措施改善散热条件。必要时,宜采用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方法,辅助确定室外机组的进、排放口安装位置。

4.4.5当室外机组布置在建筑物各层的空调机房中时,应考虑既不应影响建筑立面的景观,又有利于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同时便于清洗和维护室外散热器。室外机组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调机房的尺寸及围护结构必须满足室外机组的安装、维护及空气流通空间要求;

(2)应采用导风管将室外机组的排风直接排至室外空间,并避免导风管漏风,同时需校核室外机组风机的机外静压应大于进风口和排风导风管的阻力之和;

(3)应避免室外机组进、排风的气流短路,宜将室外机组的机房布置在建筑的边角处,分别从不同方向进风和排风。在不同进、排风口位置条件下,宜采用表4.4.5推荐的风速;

4.4.5 不同进、排风口位置的进、排风推荐风速

(4)设置在多层或高层建筑中的室外机组,不应从下到上逐层、依次布置在建筑物的竖向凹槽内;必要时,宜采用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方法,辅助确定室外机组以及进、排风口的安装位置。

4.5制冷剂配管设计

4.5.1多联机系统的配管应采用铜管,其材质、规格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T 1527《铜及铜

合金拉制管》和GB/T 17791《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的要求。配管的最小壁厚和配管材料类型应符合表4.5.1的相关规定。

表4.5.1 多联机系统配管的最小壁厚要求(单位:mm)

注:表中“O”表示盘管,“1/2H”表示直管。

4.5.2多联机系统的配管管径和管道配件等应按产品技术要求选用,且其主要配件应由产品制造商配套提供。

4.5.3在确定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管径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室外机组与分歧管(或集支管)之间:与室外机组制冷剂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2)分歧管(或集支管)与室内机组之间:与室内机组管道接口尺寸相同;

(3)分歧管与分歧管之间:取决于其后所连接的所有室内机组的总容量;

(4)在管长超出一定要求时,需相应增大管径。

4.5.4在确定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组之间的连接管长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连接管等效长度,通过产品技术文件核算,应满足安装后的多联机系统在名义工况下满负荷时的制冷量衰减率不超过20%,同时在等效长度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室外机组能效比不应低于2.60或多联机系统能效比不应低于2.40。

(2)室内机组与室外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高度差应尽可能小,且不应超过产品的技术要求;

(3)室内机组与室内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高度差不应大于15m。

4.5.5 实际系统中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之间的最大允许连接管长度根据公式(4.5.5)计算确定,其中,连接管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由表4.5.5的推荐值进行计算。 最大允许连接管长度 = 最大允许连接管等效长度

-连接管上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之和

(4.5.5)

表4.5.5 单个局部阻力部件所对应的等效长度推荐值

4.5.6 集支管不得用于垂直方向的分流;在集支管分流之后,不得再用分歧管或集支管进行分流。当集支管有多余分支时,必须将管口夹扁焊接密封。

4.5.7 应尽量减少管道的折弯数,对于有多个支路的多联机系统,主干管的分流点距离各支路最远端室内机组的距离应尽量相等。

4.5.8 制冷剂配管过梁时,应避免存在直角弯液囊和气囊,宜采用图4.5.8的作法。

图4.5.8

4.5.9 分歧管、集支管与直管道之间的长度应满足如下要求:

(1)铜管转弯处与相邻分歧管间的直管段长度应大于0.5m ; (2)相邻两分歧管间的直管段长度应大于0.5m ;

(3)分歧管或集支管后连接室内机组的直管段长度应大于0.5m 。

4.5.10 不带绝热层管道的支、吊架间距应符合表4.5.10中的规定;管径不同于表中数据时,

管道

管道

可通过线性插值方式计算其最大间距。带绝热层管道的支、吊架间距应不大于表4.5.10中最大间距的0.7倍。

表4.5.10制冷管道支、吊架间距

4.6绝热

4.6.1 多联机系统中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阀门的绝热设计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中3.5节的规定。

4.7空调凝结水管设计

4.7.1室内机组的空调凝结水管应合理排放。凝结水管的布置应遵循“就近排放原则”,排放到卫生间、厨房等有地漏的地方,或直接排放到室外。应尽量减少同一凝结水管连接的室内机组的数量,汇流时保证凝结水自上而下汇流进入集中排水管。

4.7.2凝结水管的管材宜采用硬质塑料管(如U-PVC管),并专用胶粘接,不宜采用铝塑复合管或镀锌钢管。

4.7.3凝结水管应独立配置,与其它建筑水管分开布置,并尽量缩短其长度。凝结水管的水平管道应沿水流方向设置坡度,坡度不宜小于8 ‰,汇流水管的管径可根据表4.7.3进行选用。

表4.7.3 PVC管作为空调凝结水管时的管径计算

注:当水平管坡小于8‰时,管径放大一档。

4.7.4在凝结水管的最高点应设置开口朝下的排气口,且不得设置在带提升泵的室内机组的凝结水提升管附近位置。

4.7.5水平凝结水管的支、吊架间距宜为0.8~1.0m;立管支撑体的间隔宜为1.5~2.0m之间,每支立管的支撑体不得少于两个。

4.8新风系统设计

4.8.1多联机系统的新风系统设计应符合GB 5001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

4.9电气与控制系统设计

4.9.1多联机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必须按照产品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设计,并满足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9.2多联机系统的电源配线规格必须按照多联式机组的最大运行电流配置,并满足JGJ 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4.9.3同一多联机系统的所有室内、外机组应采用同一电源供电。

4.9.4多联机系统的控制系统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件进行设计,并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

4.10消声与隔振

4.10.1 多联机系统的消声与隔振设计应符合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中3.6节的规定。

5安装

5.1一般规定

5.1.1多联机系统的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和仪表必须进行开箱检查,并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1。多联式机组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室内机组、室外机组、配管、管件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必须符合产品制造商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设备外表面应无损伤、密封应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齐全。

5.1.2多联式机组的工程安装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进行,并应与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装饰等专业相互协调,合理布置。

5.1.3多联机系统的安装和试运转宜按照如下顺序进行:施工前施工图确认,施工阶段预埋管道施工,室内机组安装,配管施工,凝结水管安装,风管安装,室外机组安装,电气工程施工,系统试验,绝热工程,制冷剂充注,设备供电运行前的安装检查,试运转,验收,交付。

5.2室内机组的安装

5.2.1室内机组的搬运应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因搬运造成机组的损伤。

5.2.2安装室内机组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确认有足够的送风、检修空间并满足整体美观性。

5.2.3吊装室内机组的吊杆下端必须采用双螺母对拧锁紧方式固定。

5.2.4室内机组必须独立固定,不得与其它设备、管线共用支、吊架或悬挂在其它专业的吊架上。

5.2.5吊装时应使用四根吊杆,吊杆采用直径不小于M8~10的丝杆(螺纹杆);吊杆长度超过1.5m时,必须在对角线处加固两条斜撑以防止运行时出现晃动。

5.2.6当室内机组吊装在封闭吊顶内时,室内机组的电控箱位置处应预留不小于450×450mm 的检修口。

5.3室外机组的安装

5.3.1吊运室外机组时禁止拆去任何包装。应用两根绳索在四个方向有包装状态下吊运,保持机器平衡,安全平稳地提升。为防止机组中心偏移,起吊移动时绳子的夹角必须小于40°;在无包装搬运时,应用垫板或包装物进行保护。

5.3.2室外机组吊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搬运时其倾斜度不应大于45°,并注意在搬运、吊

装过程中的安全。

5.3.3室外机组安装在屋檐下或机组上方有水平障碍物时,机组的安装位置必须选择通风良

1000mm

(2)室外机组安装在上方有水平障碍物的场合,当H≥3000mm,安装位置满足空间安装尺寸要求;当H≤3000mm,必须安装风帽将排风引出障碍物。

5.3.4在冰雪覆盖地区安装室外机组时,应在室外机组的排风侧和吸风侧加装防雪罩,并设置较高的底座或基础,如图5.3.4所示。

季风

图5.3.4

5.3.5室外机组应安装在水平且有足够强度的基础上,基础的高度应大于100 mm,其长度和宽度需根据室外机组的机型和台数确定。

5.3.6室外机组与基础之间应接触紧密,并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要求,在室外机组与基础之间安装减振部件;当无明确要求时,室外机组与基础之间的减振部件可采用5~10mm

厚的橡胶板或波纹型橡胶减振垫,橡胶垫应沿室外机组长度方向充分设置,不应只在固定点设置。

5.3.7室外机组需用地脚螺栓固定在基础上,采用的螺栓型号必须符合产品制造商技术文件的要求,并在土建专业进行基础部分施工时密切配合,预留地脚螺栓安装孔。

5.3.8当采用混凝土基础时,应采用不小于150#的水泥砂浆,大型基础还应加放钢筋作为混凝土基础的加强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应满足:

(1)能承受室外机组的负载,安装运行后不得下沉;

(2)室外机组安装后运行时不应产生异常噪声;

(3)能承受室外机组的风负载,在强台风情况下,室外机不能倾倒。

5.3.9当采用钢结构基础时,基础的表面应平整、光洁,并进行防锈和防腐处理。

5.3.10当需将室外机组安装固定在墙上时,需采用钢结构墙挂式支架基础,对室外机组进行固定,其做法和强度必须经过计算确定;当墙体强度不够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墙挂式支架基础应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墙体应有足够的强度;

(2)基础的结构和型钢规格应按机组的质量与离墙距离计算确定;

(3)墙面斜撑支架应采用对穿墙螺栓固定,在墙体内侧宜使用钢垫板;不宜使用膨胀螺栓;

(4)多台室外机组同时采用墙挂式支架基础时,应综合考虑墙体强度及布置的外观。5.3.11室外机组的基础周围应采取排水措施,以排出凝结水和融霜水,并需避免在人常走动的地方排水。

5.3.12室外机组安装施工时,不得破坏屋面等处的防水层。配管需要穿越的楼板、外墙处,应有密封防水处理措施。

5.4制冷剂配管的加工、焊接与安装

5.4.1多联机系统的配管和管件的材质、规格、型号以及焊接材料必须根据设计文件选用。

5.4.2多联机系统配管的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得有分层、砂眼、绿锈等缺陷,且不能有沿管长方向的拉伸痕迹。

5.4.3经清洁合格的铜管应做好防潮处理,然后对管道的两端进行封闭或充氮保护,并存放在干燥、通风、避雨的地方。

5.4.4制冷剂配管的加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切割铜管必须使用专用割刀,切割后的铜管开口应使用毛边绞刀去除多余的毛边,应用锉刀磨平开口,并把黏附在铜管内壁的切屑全部清除干净;

(2)铜管扩口的制作应使用专用夹具,铜管末端露出夹具表面的尺寸A应符合夹具安装要求,具体尺寸如表5.4.4所示;管端扩口后应保持同心,不得有开裂及皱褶,并应有良好光滑的密封面;

表5.4.4采用不同扩口工具时,对铜管末端露出夹具表面尺寸A的要求

(3)对配管进行弯管加工时必须采用弯管器。配管弯曲的曲率半径应大于3.5D (D为管道外径),配管弯曲变形后的短径与原直径之比应大于3/4;

(4)系统配管上所有的开孔及管口,在施工前和施工停顿期间必须加以密封。

5.4.5分歧管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歧管安装前要核对型号,必须与设备配套使用;

(2)分歧管应尽量靠近室内机安装;

(3)分歧管水平安装时,三个端口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不得改变分歧管的定型尺寸和装配角度;

(4)分歧管垂直安装时,可以向上或向下安装,但必须保证三个端口在一个立面上,且不允许偏斜。

5.4.6当制冷剂配管与设备、阀门采用可拆卸连接时,可用法兰、丝扣扩口接头的方式。法兰连接垫片宜采用厚度为1~2mm耐油耐氟垫片;管径小于ф22mm的铜管可直接将管口扩口,用接头及接管螺母连接,接口应清洁干净、无划痕。

5.4.7当制冷剂配管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其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

(1)不允许在封闭管道内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焊接;

(2)配管焊接时必须在管内通入0.02~0.05MPa表压的氮气等惰性气体,焊接后需继续通入惰性气体直到冷却至常温为止;

(3)不同管径的配管插接钎焊时,其垂直配管应采用异径同心接头,焊接时,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应同心、平齐;水平配管应采用异径偏心接头,气体管应选择上平安装方式,液体管则应选择下平安装方式。焊接时的承插口深度和内外管间隙应符合表5.4.7-1的规定;

表5.4.7-1 配管焊接时的承插口深度和内外管间隙

注:фD为内管外径,фA为外管内径。如果装配间隙过大,可适当钳小外管口径,使之符合表中间隙要求。

(4)配管焊缝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管焊接口距弯管起弯点的距离应不小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100mm(不包括压制弯头);

2)当配管的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其直管段两对焊接口间的距离不应小于管道外径;

3)配管对接焊口与管道支、吊架边缘的距离以及与管道穿墙墙面或穿楼板板面的距离均不应小于100mm;

4)不得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配管需要开孔时,其孔边缘距焊缝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5)配管焊接应在环境温度5℃以上的条件下进行。如果气温低于5℃,焊接前应注意清除配管上的水汽、冰霜,并对管道预热,使被焊母材有手温感。预热应以焊口为中心,两侧不小于管径的3~5倍;

(6)配管钎焊温度应控制在高于钎料熔化温度30~50℃;

(7)配管钎焊接头应采用插接接头形式,不允许采用对接接头,其承插长度应符合表5.4.7-1的规定。钎焊接头表面应采用化学法或机械法除去油污、氧化膜。铜管钎焊用钎料可按表5.4.7-2选用;

表5.4.7-2 铜管钎焊用钎料

(8)对于受振动、冲击等载荷作用下工作的高压排气管,管道接头钎焊时,应使用超银钎料(FWL-2C或料303)。

5.4.8多联机管道系统的清洁分两次进行:

(1)第一次是在配管施工完成后进行。采用0.5~0.6MPa表压的干燥氮气对各管段分别进行吹扫、排污处理,管内不应残留垃圾、水分等杂物;

(2)第二次是在管道系统安装完成后,但还未将室内、外机组接入管道系统前进行。应采用压力不低于0.5MPa表压的干燥氮气对管道系统进行反复多次吹扫,并应在排污口处设白色标识靶检查,直至无污物为止。

5.4.9制冷剂管道系统的安装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需记录其安装及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2。

5.5空调凝结水管的安装

5.5.1空调凝结水管道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1)凝结水管道安装前,应确定其走向、标高,避免与其它管线的交叉,以保证坡度顺直。管道吊架的固定卡子高度应当可以调节,并在绝热层外部固定;

(2)不允许将凝结水管与制冷剂管道捆绑在一起;

(3)管道穿墙体或者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接缝不得置于套管内,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底面平齐,穿楼板时要高出地面20mm,且不得影响管道的坡度;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柔性不燃材料填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物;

(4)凝结水管道应设有绝热层,绝热材料的接缝处必须用专用胶粘接,然后缠塑料胶带,胶带宽度不小于50mm,以保证牢固。

5.5.2空调凝结水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下列步骤对冷凝水系统进行调试:

(1)室内机单机排水运转;

(2)冷凝水管满水试验;

(3)冷凝水管排水通水试验。

5.5.3空调凝结水管系统的安装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需记录其安装及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2。

5.6风管的制作与安装

5.6.1风管的制作应满足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JGJ 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的要求,风管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与厚度等应符合设计和现行国家产品标准的规定,其选材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内部光滑、摩擦阻力小、不吸湿、不可燃、耐腐蚀、寿命长、质量小、气密性好、不积灰、易清洗。

5.6.2风管系统的安装应满足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JGJ 141《通风管道技术规程》的要求,风管穿越防火墙处应设防火阀,防火阀两侧2m范围内的风管及绝热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穿越防火墙处的空隙应用非燃烧材料填塞。

5.6.3空调风管的绝热层应符合GB 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风管绝热工程施工应满足GB 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 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5.6.4风管系统的安装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需记录其安装及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2。

5.7电气与控制系统的施工

5.7.1电气系统及各类电气附件的安装必须按照产品制造商的技术文件进行,且应满足GB 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和JGJ 174-2009《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的规定。

5.7.2电气与控制系统的安装施工属于隐蔽工程,需记录其安装及检查验收情况,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2。

5.8系统试验

5.8.1系统试验包括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及抽真空试验,应从气、液管同时进行。试验过程与结果需填写本标准附录A表A-3。

5.8.2在管道系统气密性试验及抽真空试验合格前,不允许将室外机组的气、液管截止阀打开。

5.8.3管道系统的气密性分两次进行:

(1)第一次气密性试验:在室内部分管道系统安装、吹扫与清洁工作结束,并将室内机组接入管道系统后进行,检查室内部分管道系统的气密性;

(2)第二次气密性试验:在第一次气密性试验合格,且室外部分管道系统安装、吹扫与清洁工作结束,并接入室外机组(但气、液管截止阀必须关闭)后进行,检查整套多联机系统的管道系统的气密性。

5.8.4管道系统的气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气密性试验前,应检查管道系统中各控制阀门的开启状况,保证管道系统中的手动阀门和电磁阀全开,形成通路;如果系统中有易被高压损坏的器件,需拆除或隔离这些器件;

(2)使用干燥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步骤及不同制冷剂多联机系统的试验压力应符合表5.8.4的规定;

5.8.4管道系统气密性试验步骤

(3)在5.8.4条所述第三步试验中,待压力平衡后需记录压力表读数,经过24h后,扣除温度影响因素的压力变化不得大于0.02MPa。温度影响导致的压力变化由公式(5.8.4)计算确定。当压力变化超过以上规定值时,应查明原因,消除泄漏,并重新进行试验直至合格。

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力降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22

1

1273273p t t p p ++-

=?

(5.8.4)

式中,△p ——压力变化(MPa );

p 1——试验开始时系统中气体的绝对压力(MPa ); p 2——试验结束时系统中气体的绝对压力(MPa ); t 1——试验开始时系统中气体的温度(℃); t 2——试验结束时系统中气体的温度(℃)。 5.8.5

抽真空试验应在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其试验要求如下:

(1)抽真空试验前应将管道系统内的压力减至0.00MPa (表压);

(2)在管道系统中接入真空泵,进行抽真空试验,当管道系统的绝对压力降至 1.3kPa 以下后关闭真空泵,当真空度保持30分钟以上无变化时视为合格;

(3)当真空泵关闭30分钟后出现较小的压力回升时,需继续进行抽真空试验,直至合格为止;压力回升严重时,应查明原因,消除泄漏,并重新进行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试验,直至合格为止。 5.9 管道绝热 5.9.1

制冷剂连管道的绝热工程所使用的绝热材料应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或权威质检部

门的分析检验报告,其种类、规格、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5.9.2

当绝热材料及其产品质量证明书或出厂合格证中所列的性能指标不全时,供货方应负

责对泡沫多孔绝热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吸水率、使用温度、阻燃性能和外形尺寸能进行复检,并提交国家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 5.9.3

管道的绝热设计、选材、结构及安全应符合GB/T 15586《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

及GB 8175《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的相关规定。 5.9.4

多联机系统的配管、空调凝结水管、风管宜采用不燃或难燃型泡沫橡塑绝热制品,其

性能应符合GB/T 17794《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的相关规定,且20℃时的导热系数λ≤0.040W/( m· K)、湿阻因子不小于800。 5.9.5 绝热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其绝热层不得中断。

5.9.6

绝热材料的厚度,应根据铜管管径、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小确定。

(1) 在干燥环境下,如果采用导热系数λ=0.030W/(m·K)的绝热材料,当铜管外径ΦD ≤12.7mm 时,最小绝热层厚度为15mm ;当铜管外径ΦD> 12.7mm 时,最小绝热层厚度为20mm 。在热、湿环境下,上述推荐值应增加一倍;

(2) 当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其它数值时,可根据表5.9.6中的修正系数对(1)项给出的最小绝热层厚度进行修正。

表5.9.6 绝热材料的最小厚度修正系数

5.10制冷剂充注

5.10.1多联机系统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技术文件所提供的方法计算制冷剂的追加充注量,并充注相同种类、相应量的制冷剂。

5.10.2制冷剂的充注必须在管道系统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实验合格后进行。充注前,应将系统抽真空、保压,其真空度应符合抽真空试验要求;也可在抽真空试验后直接充注制冷剂。

5.10.3多联机系统应根据产品制造商技术文件所提供的方法充注制冷剂,R22可以采用气态充注或者液态充注方式,R410A和R407C则必须采用液态充注方式。

6调试、试运转及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 进行系统调试与试运转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书。

6.1.2 多联机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与试运行,并进行运行效果检验;当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工程验收。

6.1.3 多联机系统的工程验收应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安装、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进行,合格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6.1.4多联机系统工程中的水系统的调试运转、检验及验收应符合GB 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6.2调试与试运转

6.2.1多联机系统在调试与试运转以前必须进行开机前检查。

6.2.2多联机系统调试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仪表,其性能应稳定可靠,精度等级及最小分度值应满足测试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计量法规及检定规程的规定。

6.2.3多联机系统带负荷调试与试运转应按照产品制造商的技术文件规定的流程进行,试运转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联机系统中各安全保护继电器、安全装置应经整定,其整定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其动作应灵敏可靠;

(2)多联机系统在开机运转前应通电预热6小时以上。

6.2.4在多联机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转过程中,应根据本标准附录A表A-4-1、A-4-2所要求的项目逐一进行检测,并填写实验记录。

6.3验收

6.3.1多联机系统试运转正常,方可办理工程验收。工程未办理工程验收手续,多联机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6.3.2多联机系统工程验收时,工程建设单位应检查验收资料,一般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

(2)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检(试)验报告,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A表A-1;

(3)制冷剂管道系统、风管系统、空调凝结水管系统等隐蔽工程的安装及检查验收记录,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A表A-2;

(4)系统试验记录,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A表A-3;

(5)系统各部件试运转测试数据,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A的表A-4-1、A-4-2;

(6)系统施工验收记录,其格式见本标准附录A表A-5。

6.3.3工程建设单位在审查工程安装单位提供的验收资料后,如无疑义,应在工程验收文件上签字验收。此后,施工单位应将所安装的系统以及全部验收资料交工程建设单位,供工程建设单位投入使用。

附录A 工程质量检查表表A-1 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表A-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室外空调机位的规范使用 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主要有两类,一类设置在业主房屋外墙的高度范围内,另一类则设置在业主飘窗的顶板之上,后者比较容易产生空调机位的使用纠纷。 为避免纠纷,首先需要了解飘窗的结构,通常在业主室内可以直观看到飘窗的顶板要低于房顶300mm左右,而由室外看飘窗的顶板距上层业主的地面大约300mm左右,一般飘窗顶板上空调机位的高度为600mm左右;其次需要了解空调外机的安装特点,由于飘窗顶板上方安装空调外机的空间高度仅有600mm左右,一般无法使用随机配置的壁挂式支架,只能将空调外机安装在飘窗顶板上,需要用水平减震支架以降低噪音传导并防止空调外机倾倒、坠落,并要处理好地脚螺栓孔的防雨。 不可否认,室外空调机位设计的第一类方案最理想,即便于安装也能避免纠纷;受各种条件限制而出现的另一类设计方案容易产生纠纷的原因,主要是相邻业主误认为空调机位有部分占用了自家房屋的外墙,并会受到空调外机噪音的更多影响。可见,设计和物业管理单位有责任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还要防范因安装不当形成的安全隐患,应事先明确规范并加强宣传和管理,为此还需要解决以下认识问题: 一、飘窗随房屋出售后,属于业主所有,因此飘窗顶板的使用权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 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居民楼的外墙属于相邻业主共有,空调机位设置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而统一在飘窗顶板上设置空调机位并不存在侵害相邻共有权; 三、将空调外机安装在自家飘窗顶板上方,可以减少空调噪音(主要是通过飘窗顶板传导)对相邻业主的影响; 四、可以避免空调安装(地脚螺栓钻孔)不当造成他人飘窗顶板漏水,减少新的邻里纠纷; 五、室内墙预留空调安装孔,应高于冷凝水管预留接口,应低于自家飘窗顶板上沿,确保空调冷凝水下流、热气上行顺畅; 六、业主安装空调前需了解空调安装及使用要求,物业管理单位应按规范向业主说明并加强管理,避免邻里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实际,新建小区室外空调机位使用中存在的混乱现象,还与空调外机安装的通道不畅有关,正是这一设计缺陷又使空调安装人员为图方便而误导业主,甚至建议业主将外机安装于自家飘窗下方的空调机位,因此就形成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并引起民事纠纷。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1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2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 品牌 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540 250 780 540 250 780 540 250 海信800 570 260 800 570 260 格力850 540 320 850 540 320 美的780 540 250 790 540 270 春兰650 510 250 760 540 260 长虹780 550 270 780 550 270 800 560 260 科龙760 540 260 760 540 260 华宝760 540 260 760 540 260 格兰仕830 500 310 830 500 310 奥克斯820 540 320 820 540 320 新科700 530 250 760 530 255 富士通700 540 250 700 540 250 大金770 550 290 770 550 290 830 740 300 夏普730 540 250 780 540 270 800 640 300 松下780 540 290 780 540 290 日立780 500 300 820 520 280 800 590 350 三星740 530 260 740 530 260 700 620 280 三菱重工790 540 250 850 640 290 890 840 350 LG 770 540 250 770 5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0 570 320 850 640 320 890 840 350 空调 品牌 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 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海尔780 650 250 860 730 308 海信980 640 350 950 840 340 950 1250 420 格力950 700 350 950 840 420 美的850 700 340 900 860 330 春兰830 650 320 950 750 370 920 1155 410 长虹800 560 260 880 660 320 科龙760 540 260 960 800 420 960 800 420 华宝 格兰仕830 530 320 1030 960 420 奥克斯820 540 320 870 700 380 新科860 710 310 950 810 350 富士通900 700 350 900 700 350 大金830 740 300 830 740 300 夏普800 640 300 950 840 350 960 800 360 松下900 800 320 900 800 320 1100 1200 320 日立800 590 350 800 870 350 950 1150 390 三星700 620 280 880 640 310 三菱重工890 840 350 1030 850 340 1040 1250 340 LG 870 660 320 870 6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0 840 350 1030 960 420 1100 1250 420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150mm,宜大 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150mm,或加大 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图),且比 Z 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组合式空调机组

ZK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吊运安装注意事项: 1、本机组应放在高50-100毫米的大泥凸台上,离墙的一面须留有一米的空间,凸台平面要求平整,水平,各种功能段用螺栓连接,段与段之间用发泡聚乙烯密封,不使漏风现象出现。 2、机组一般是分段运输,对大于ZK60A的机组采用散件运输,现场组装,机组本身已带有100mm高的底脚槽钢。 3、安装前,应取出产品说明书及装箱单核对,并检查各零部件的完好性,把各件擦洗干净,上润滑油脂,检查风阀、风机等转动部件的灵活性。 4、表冷段周围应预留排水沟,用于冷凝水的排出,冷凝水出口处应设水封弯,水封高度80-100mm。 5、安装时,骨架的连接处涂密封胶(或其它填料),防止漏风现象产生。 6、进出水管在机组外必须装有阀门,用以调节流量和检修时切断冷(热)水源。 7、当机组选用加湿段时,加湿段进水管应装阀门,并要求进水水压基本恒定。 8、与机组联接的风道和水管等的重量不得由机组承受。 9、各保温壁板安装前,应检查风机叶轮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10、本机组全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运转,不得在全开风阀的状况下启动,以免起动电流过大烧坏电机,运转8小时无异常现象为合格。 11、机组应有良好的接地。 一、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制冷压缩冷凝机组和空调器两部分组成。组合式空调机组与整体空调机组基本相同,区别是将制冷压缩冷凝机组由箱体内移出,安装在空调器附近。电加热器安装在送风管道内,一般分为三组或四组进行手动或自动调节。电气装置和自动调节元件安装在单独的控制箱内。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安装内容有:压缩冷凝机组、空气调节器、风管的电热器、配电箱及控制仪表的安装。各功能段的组装,应符合设计规定的顺序要求。 (一)组合式空调机组安装要求 1.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的组装,应符合设计规定的顺序和要求。 2.机组应清理干净,箱体内应无杂物。 3.机组应放置在平整的基础上,基础应高于机房地平面。 4.机组下部的冷凝水排放管,应有水封,与外管路连接应正确。 5.组合式空调机组各功能段之间的连接应严密,整体应平直,检查门开启应灵活,水路应畅通。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总结常用空调机位最小尺寸

住宅空调搁板设计指引 目录: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二、空调搁板平面尺寸 三、空调搁板立面形式 四、优秀楼盘空调搁板节点赏析 一、空调室外机尺寸

注:1、1匹空调制冷量约为2300~2600W;1.5匹空调制冷量约为3200~3600W;2匹空调制冷量约为4800~5500W;3匹空调制冷量约为6800~7200W;5匹空调制冷量约 常用空调机室外机尺寸一览表(宽×高×深)mm 空调品牌名称 1匹分体 1.5匹分体2匹分体 适用面积10~17m2适用面积15~25m2适用面积25~3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4 50 海信8 570 260 格力85 40 320 美的78 40 270 春兰65 40 260 长虹78 5 60 科龙76 40 260 华宝76 40 260 格兰仕83 00 310 奥克斯82 40 320 新科7 530 255 富士通7 540 250 大金77 5 00 夏普73 4 00 松下78 40 290 日立78 2 50 三星74 3 80 三菱重工79 4 50 LG 77 40 250 最大尺寸汇总85 4 50 空调品牌名称 2匹柜机3匹柜机5匹柜机 适用面积25~35m2适用面积35~50m2适用面积50~85m2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室外机尺寸 宽高深宽高深宽高深 海尔78 30 308 海信98 4 420 格力95 40 420 美的85 60 330 春兰83 5 410 长虹8 660 320 科龙76 420 华宝 格兰仕83 960 420 奥克斯82 00 380 新科86 10 350 富士通9 700 350 大金83 40 300 夏普8 84 60 松下9 8 00 320 日立8 87 390 三星7 640 310 三菱重工89 85 0 340 LG 87 60 320 最大尺寸汇总98 96 0 420

组合式空调机组各段体设计选型

概述 本课件描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参数、性能要求、设计工况及各元件设计和选型方法。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GB/T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风机段、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现行标准:GB/T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该标准侧重空气动力和热工能; EN1886-1998《建筑通风用空气处理机组机械性能》,该标准是EN标准系列中建筑通风和空调用机组系列标准的一部分,侧重箱体结构的机械性能。 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一般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M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换热器的的系列代号方法如下:

完整的换热器的表示方法如下: ZK.HRQ3Z 换热器M×N×L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ZK.HRQ3Z 换热器8×24×2015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 每排管数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 (L=2015)的左式换热器。 具体名称命名方式可参阅换热器命名。 换热器的设计: 一、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客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L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 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9.52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9.52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别,5000m3/h以上的采用φ16铜管套波纹片,5000m3/h以下的 采用φ9.52铜管套开窗片。 波纹片与φ16铜管换热器特点:风阻较小,换热能力较小。开窗片与φ9.52的换热器特点:风阻较大,换热能力较大。平片与φ9.52的换热能力最小。 三、铜管管路的分布 根据载体——水在管路中的走向及流程分布,管路可以分为:全回路、1/2回路、3/4回路等,目前多采用的为全回路、1/2回路。

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规范.

编制:许辉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第二章风机和风机电机的设计选型 第三章加湿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四章风阀及电动执行器的设计选型 第五章过滤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六章消声器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七章减震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八章转轮热回收装置的知识和设计选型第九章框架防冷桥原理介绍 第十章挡水板的设计选型方法和工作原理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参数、性能要求、设计工况及各元件设计和选型方法。组合式空调机组基本型号有24个,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长、宽、高是按模数进行设计,标准规定:1M=158mm,基本命名方式为:MKZXXXX,前两为数字表高度上的模数,后两位表示宽度上的模数,尺寸的计算方法为:L=XX*158+50(70)。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 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 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以换热器的中文名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 ,M 表示换热器的排数,N 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 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的的系列代号方法如下: 完整的换热器的表示方法如下: MK .HRQ3Z 换热器M ×N ×L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MK .HRQ3Z 换热器8×24×2015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每排管数 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 (L=2015)的左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设计: 一、 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没有客户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 、L 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 、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 、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目前我们公司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9.52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9.52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 换热器基本代号,换热器汉语拼音缩写,用HRQ表示 空调末端产品基本代号,美的空调汉语拼音缩写,用MK表示MK ·HRQ 部件分隔符,用“·”表示 □换热管代号,φ16换热管缺省不表示,φ9.52用U表示 □换热器总水管代号,用1、2、3、4表示,分别代表通径 为DN40、DN50、DN65、DN80的总水管 □ 左、右式换热器区别代号,左式用Z表示、右式用Y表示。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6-2008

组合式空调机组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样本和说明书的基本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功能段为组合单元,能够完成空气运输、混合、加热、冷却、去湿、过滤、消声、热回收等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机组。 冷媒为盐水、乙二醇和直接蒸发盘管以及采用电加热的机组,可参照适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自带冷、热源的空调机(器)、风机盘管机组、暖风机等。 1、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红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住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 2624.3-2006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 GB/T 9068-198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14296 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热器 GB/T16803 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JB/T 9064盘管耐压试验和密封性检查 JG/T 21-1999 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2、术语和定义 GB/T16803 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组合式空调机组central station air handling units 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设备。适用于阻力大于等于100Pa的空调系统。 3.2 机组空气处理功能段functional section of units 具有对空气进行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单元体。 机组功能段有:空气混合、均流、过滤、冷却、一次和二次加热、去湿、加湿、送风机、回风机、喷水、消毒、热回收等单元体。 3.3 额定风量Rated air flow rate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机组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h或m3/s。 3.4 机外静压unit external static pressure 机组在额定风量时克服自身阻力后,机组进出风口静压差,单位为Pa。3.5 机组全静压total static pressure 机组自身阻力和机外静压之和,单位为Pa。 3.6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7页文档资料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对防雨百页安装的做法为呈外斜45°向上方向布置(左图),并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1、“Z”形百页:又叫防雨百页,其设计为Z形的目的为防止雨水飘入空调位。但必须向下才能起到防雨作用。夏天时,向下的百页通风效果明显不如向上的百页。且从下往上容易看到空调外机(右图)。 空调室外机位的设计要点 ----整理:HZS技术工作室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二、空调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五、附录《住宅典型空调位评价参考》 一、空调规格及空调板设计的技术参数 注: 1、空调板最小净尺寸未计外保温的厚度;已考虑安装栏杆百叶的50mm安装 量; 2、室外机上部和四周按各留出最小100mm的净距计(冷媒管接人方向最小需

150mm,宜大于200mm);多机位平行摆放时,两机间间距不应小于200; 3、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 150mm,或加大空调板深度l50mm。 二、空调机位基本通风要求

三、空调百叶效果控制及选择 空调百叶有以下几种常用形式进行装饰,并设活动扇,便于安装:防雨百叶、一字百叶、矩管或金属格栅、栏杆百叶。当采用百叶或矩管时,百叶挡板宽度宜≥40,净垂直间隔宜≥60。穿孔板不太常用,当采用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且孔径及形状利于通风。 2、“一”形百页: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下 图),且比 Z形百页通风效果明显提升。百叶挡板呈外斜角度≤30°水平方向布置通风效果最佳。需在空调位内另设排水系统。 3、矩管百页:从右图实例(龙湖·大城小院)可以看到,由于矩管具有一 定深度,机位内部可视度低,对三层以上的空调机体遮挡完全,立面效果优良。矩管材料可以用氟碳铝合金管或防腐木条。矩管规格宜为60*20~30,空隙间隔宜不小于60。矩管的深度过小则如下图(万科·水晶城)机体内部可视度高,顶层空调机体仍然暴露,立面效果不佳。百页单方成本约350元,在满足项目总体成本的前提下(特别是高档楼盘)可尽量选用。 4、栏杆百页:对散热有利,造型美观,但造价较高,建议有条件选用。 四、空调板布置、管线设计及安装 1、空调板布置

组合式空调机组相关知识与设计选型

组合式空调机组相关知识及设计选型 编制:许辉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第二章风机和风机电机的设计选型 第三章加湿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四章风阀及电动执行器的设计选型 第五章过滤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六章消声器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七章减震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八章转轮热回收装置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九章框架防冷桥原理介绍 第十章挡水板的设计选型方法和工作原理

概述 本规范描述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设计参数、性能要求、设计工况及各元件设计和选型方法。组合式空调机组基本型号有24个,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长、宽、高是按模数进行设计,标准规定:1M=158mm,基本命名方式为:MKZXXXX,前两为数字表高度上的模数,后两位表示宽度上的模数,尺寸的计算方法为:L=XX*158+50(70)(面板厚度为30mm时取50,面板厚度为50mm时取70)。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组合式空调机组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QMZ-J20.011-2007)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M*N*L,M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

组合式空调机组

高压喷雾加湿器是将加湿器的过滤器、泵机组、水箱、控制箱安装在车间或机房内,喷雾系统(喷嘴、管道)等安装在车间顶部的一种等焓加湿方式。这种加湿方式是将自来水经加湿器主机增压并通过超细过滤后,经过特制的喷嘴雾化高速喷出,形成5~10μm的水雾粒子,与流动的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汽化、蒸发,使空气的湿度增加,实现对空气的加湿处理,同时起到降温控制粉尘的作用。高压喷雾加湿器可独立对车间降温加湿喷液。 对于中央空调机的湿膜蒸发式加湿器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水从湿膜的顶部通过疏水器沿湿膜的波纹表面均匀流下,使湿膜从上到下均匀的湿润,当干燥的热空气流过湿膜的表面,就会与湿膜中的水分进行热交换,水分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当中,增加了空气的湿度,从而使得干燥的热空气变为洁净湿润的空气。湿膜材料(又称“赛代克”)是湿膜加湿器的核心,它以植物纤维为基材,经过特殊 成分的树脂处理烧结形成波纹板状交*重叠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极强的吸水性、很好的自我清洗能力、无毒、耐酸碱、耐霉菌、阻燃及提供水分与空气间最大的接触表面积。 组合式空调机组本身不带冷、热源,是以冷、热水或蒸汽为媒介,用以完成对空气的过滤、加热、冷却、加湿、消声、热回收、新风处理和新、回风混合等功能的箱体组合式机组。比如二次回风系统中组装式空调机组的处理过程:新风通过过滤器过滤滤去尘埃和杂物,经一次加热后进入喷水室进行湿热处理,降温除湿后接着与二次回风进行混合。混合后的空气经二次加热器加热到规定的送风状态点,由送风机经消声器降噪,最后送入室内。由室内排出的空气经回风管道内设置的消声器降噪,由回风机将一部分空气排除出系统,其余部分作为回风加以利用。一次回风量和二次回风量由各自的回风阀开度来控制。实际工程中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组成由各自的工艺的处理要求而定。 对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所有监测、控制功能都是通过空气处理机组完成的。 控制方法 DDC控制器计算回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回风温度与给定值比较的偏差,用PID规律输出信号控制空调冷/热水调节阀开度以控制冷/热水量,使空调区域的气温保持在设定值(夏季使房间温度低于28 ℃,冬季则高于16 ℃)。 采用前馈补偿方式消除室外新风温度变化对输出的影响。 在过渡季节,可采取全新风工作方式。 对比: 新风机组空气处理机组 监测功能相同 被调参数送风(新风)温度、湿度各房间空气温度、湿度 处理对象新风新风、回风 扰动室外空气状态(外扰) 室外空气状态(外扰) 、内扰 变风量空调系统(Variable Air Volume System,VAV)是通过空调送风温度的调节实现空调 区域温湿环境的控制。 (1) 基本思想

空调机室外机预留位置基本知识

空调室外机预留位置的基本知识 一、空调机的组成: 空调机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个是室内机,也就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给我们制冷降温并将冷气吹送到我们室内的部分;另一个是室外机,顾名思义,这个室外机一定安装在居室外面;最后是管道、冷媒等。 二、空调室外机最理想的安装位置在哪? 室外机安装的理想位置是北墙或东墙,那里受太阳的直射少;如果一定要装在南墙或西墙,最好有遮阳的物体,同时一定要保证室外机的空气正常流通。 三、空调室外机的专用空调间如何预留空间? 通常室外机最好安放在室外,任何的专用空调间都会造成散热效率损失,浪费能源。如果为了外立面美观,需要设计空调室外机专用的空调间,那么也应该尽量将其设计成通风良好的空间,保持室外机五面通风,也就是说前面、上面、两侧面、后面都要保持与墙体等障碍物有足够的距离。前面要设计通风百页窗(百页窗也会降低通风效率,因此,最好室外机的前面没有任何物体阻挡)。由于室外机前面有风扇将高温气体排出,因此室外机的前面距离百页窗应保持在1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一个侧面和背面有散热片,因此这两个侧面需要吸风循环,因此保持这两个侧面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上面和下面也是吸风循环的通道,因此需要保持距离障碍物200毫米以上;室外机的另一个侧面需要安装管子,因此也需要预留200毫米以上的空间,以便管子拐弯和盘整。

在有些建筑上,开发商专门设计了空调间,预留了室外机的安放空间,这种空调间一面设置了百页窗,且百页窗的面积过小、过于密集,导致空调室外机通风受阻,散热效率损失严重,这种设计是非常失败的。 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空调间呢?首先,需要根据房间的面积和高度,确定空调的匹数(或者制冷功率),然后根据空调的匹数,确定常用空调室外机的最大外形尺寸,用最大外形尺寸,宽度+400毫米,高度+400毫米,深度+400毫米,这样设计的室外机空调间,才能保证室外机的基本工作条件。百页窗的宽度要大于空调机的宽度+400毫米,高度也要大于空调机的高度+400毫米,百页窗的密度要尽量小,页片与水平的夹角不大于30度,通风效率保持在80%以上为宜。例如下表所示的空调室外机的外形尺寸,这些数据可以向相应的空调厂家询问。 四、安全、舒适、便于维护保养是设计的灵魂

组合式空调机组知识及设计选型

组合式空调机组知识、设计选用、ZK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换热器(表冷器)如何设计 第二章风机和风机电机的设计选型 第三章加湿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四章风阀及电动执行器的设计选型 第五章过滤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六章消声器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七章减震器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八章转轮热回收装置的知识和设计选型 第九章框架防冷桥原理介绍 第十章挡水板的设计选型方法和工作原理

概述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型号很多,不同公司的产品也不一样,功能段包括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各种加湿、风机段、消声段等二十余种功能段。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具体命名方法可参阅组合式空调机组产品分类与型号命名(QMZ-J20.011-2007)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基本设计工况: 混合段、初效过滤段、中效过滤段、表冷段、热盘管段、电加热段、加湿段、风机段、消声段等进行自由组合,对空气的进行处理,满足客户对空气洁净度和舒适度、环境噪声的需求。 第一章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

换热器用来实现空气与热源载体——水进行能量交换的设备,是空调末端产品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构件有进出水管、集水管、铜管、翅片、U 型管、端板等,下面主要介绍表冷器大小、翅片形式、铜管大小等的选择,其结构上的知识不做介绍。 我们公司换热器的命名方法: 换热器的中文名称加三个主参数,即:换热器 M*N*L ,M 表示换热器厚度方向铜管排数,N 表示换热器高度方向的铜管数,L 表示换热器有效长度(即换热铜管长度),如:换热器 4*20* 1500,表示4排换热器,高度方向有20根管,换热器铜管的有效长度为1500。换热器的其他构件相关尺寸都是以这三个基本参数为依据换算而来。 换热器的系列代号方法如下: 完整的换热器的表示方法如下: MK .HRQ3Z 换热器M ×N ×L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MK .HRQ3Z 换热器8×24×2015 (换热器系列部件图样代号及名称) 表示换热管规格为φ16、总水管通径为DN65(3型管)、8排(M=8)换热管、每排管数 为24(N=24)、换热器迎风面长度或换热管有效长度为2015mm (L=2015)的左式换热器。 具体名称命名方式可参阅换热器命名 。 换热器的设计: 一、 基本参数的设计: M 一般尽量按客户要求选择,在客户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N 、L 的值,加上我们的经验公式(见后)进行计算。 N 、L 根据我们规划的段位尺寸,保证换热器在表冷段中便于安装,且有最大的换热面积和迎风面积,具体的段位尺寸见组合空调标准段位图。 二 、翅片和铜管的选择 目前我们公司有波纹片、开窗片、平片三种翅片形式。波纹片主要是与φ16铜管配套,开窗片、平片与φ9.52铜管配套。风机盘管主要采用φ9.52铜管套平片,空调箱按风量区 换热器基本代号,换热器汉语拼音缩写,用HRQ表示 空调末端产品基本代号,美的空调汉语拼音缩写,用MK表示MK ·HRQ 部件分隔符,用“·”表示 □换热管代号,φ16换热管缺省不表示,φ9.52用U表示 □换热器总水管代号,用1、2、3、4表示,分别代表通径 为DN40、DN50、DN65、DN80的总水管 □ 左、右式换热器区别代号,左式用Z表示、右式用Y表示。

组合式空调机组

组合式空调机组 组合式空调机组是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适用于阻力大于100Pa的空调系统。机组空气处理功能段有空气混合、均流、过滤、冷却、一次和二次加热、去湿、加湿、送风机、回风机、喷水、消声、热回收等单元体。 中文名 组合式空调机组 适用于 阻力大于100Pa的空调系统 多种场合 纯水车间、医院手术部、ICU等 各功能段 新回风混合段 目录 1.1简介 2.2空调机组各功能段 1.?新回风混合段 2.?新排风段 3.?能量回收段 4.?中间段(检修段) 1.?二次回风段 2.?表冷段 简介 组合式洁净空调机组风量从3500m3/h至200000m3/h计30种规格共12种功能段供用户自由选择组合。主要适用于各种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系统,如工业电子厂、精密机械制造厂、纺织车间、汽车喷涂车间、GMP制药厂、化妆品、食品厂、纯水车间、医院手术部、ICU等多种场合。

按结构型式分类,可分为卧式、立式和吊顶式;按用途特征分类,可分为通用机组、新风机组、净化机组和专用机组(如屋顶机组、地铁用机组和计算机房专用机组等等);还可以按规格分类,机组的基本规格可用额定风量表示。 净化机组功能段的设置要根据生产工艺或洁净室要求确定,这是基本原则。净化机组功能段的合并及取舍要与空调房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 必须对净化机组中的微生物污染点进行控制,由于结构、温湿度较适宜细菌等微生物的滋长,净化机组的箱体、过滤器、消声器、加湿器等成了潜在的微生物污染点,必须对其进行控制。如机组箱体应无破损、无锈蚀、耐消毒、保温及密封性能好,可使用如在冰箱上已广泛应用的抗菌材料;过滤器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消声器、加湿器等不滞留可凝物,机组内经常清洗或消毒。 空调机组各功能段 新回风混合段 1、新回风口位置按设计要求可分别在端部、顶部或左右各侧面设置,如与本样本不一致时,要提供具体开口位置。在新回风口上可装配调节阀,执行机构有手动、电动和气动三种型式,由用户任选。 2、过滤段有初、中效过滤两种,配有菱形袋式,四峰袋式,也可配用自动卷绕式,滤料用优质涤轮无纺布,并采用过滤器快速装拆机构,压盖显示及报警装置。 新排风段 (也称平顶分风混合段)本段箱体内设有一次回风阀,阀门前后的箱顶各设一排风口和新风口,并配调节阀,其功能是:当有回风机时,供空调机排出部分回风,使新风与一次回风按要求比例混合;当过渡季节采用直流系统时,应关闭一次回风阀,全开排风阀和新风阀。

住宅空调机位设计指引

空调机位设计指引

一、空调机位设计指引概述 各入住园区空调安装问题频出,例如空调没法装必须用吊篮、空调外机放不下、空调位不合理、空调开孔不合理等等现象,交付使用后会尤其凸显。设计解决空调位问题必须在设计管理中重点关注,并形成管控。本指引目的为通过设定空调机位设计标准,在建筑方案、施工图、实施阶段的不断控制,避免因设计导致的空调机位问题。 家用空调大致可分为分体空调及家用中央空调两种。本指引重点为分体空调机位的设计。 二、空调机位设置原则 1、每个居室均应设置空调机位,如赠送空间未来可能改造成房间,也应预留空调机位。 2、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3、2P以上的客厅空调机应预留柜机位置。 4、室外空调机位应便于安装空调机,尽量在门窗开启扇、阳台附近等人可达处设置。 5、空调机杜绝与阳台设在同一个空间内,避免业主封闭阳台后影响空调机位使用,应与阳台 有明确隔断界限。 6、空调室内机的设计应方便装修,避免与家具设备位置冲突,并考虑人体舒适性。 7、如果两个室外机在同一层高内垂直重叠布置,那么两个空调室外机上下之间设隔板(如图)。

7.1、空调机位不能设置为内凹式。 7.2、两面围合的空调机位在层高线上设混凝土空调隔板。设置转角百叶,开启扇设在靠近窗户开启扇一侧。

三、空调室外机位的尺寸要求 1、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室外机尺寸 目前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的常见品牌为格力、美的、海尔、三菱、三星等,匹数越大的空调室外机越大,其中格力空调的室外机相对最大,变频与定频空调的室外机尺寸也不同。 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1P~3P冷暖机的参考制冷面积及室外机尺寸如下表格: 常规空调机外机尺寸调查表(宽*厚*高)(mm) 2、分体空调室外机净尺寸计算原则 室外机位净宽A≥最大室外机宽度+200mm(安装空隙)+50mm(如有冷凝水管)+100mm(如有雨水管)

zk gzk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设计选型手册

第四章 ZK、GZK系列组合式空调机组 一、产品概述 格力组合式空调机组采用防冷桥铝型材结构,特殊橡胶材料密封条与外面的金属隔绝,加上铝型材的凹凸槽衔接,使漏风率非常低,保温性能好。内表无需粘贴保温绵或其他保温材料,符合洁净空调的要求。 格力组合式空调机组可根据用户要求提供多种功能段组合,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仪表、精密机械制造、纺织、化工、卷烟、制药、食品、电站等工业性空调场所,也适用于商业大厦、饭店、超市、影剧院、展览中心、体育馆、商场、宾馆、办公大楼等商用及民用大中型公共建筑的空调场所。

第一节ZK 系列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 一、产品命名规则 组合式空调机组型号分为整机型号和功能段型号。 1、 整机型号表示方法 ZK □ □ □ □ 序列号:两位数字,按00、01、02…排列,00可省略 功能段数:两位数字 高度模数:两位数字 宽度模数:两位数字 组合式空调机组 2、功能段型号表示方法 Z □ □ □ □ □ □ 序列号:两位数字,按00、01、02…表示,00可省略 第二特征描述 第一特征描述 高度模数:两位数字 宽度模数:两位数字 功能段代号 组合式空调机组 说明: 1)第一特征描述:对表冷段指表冷器排数,II 表示8排管,I 表示6排管,4排管不表示。非表冷段可省略。 2)第二特征描述:对表冷段或翅片式加热段指进出水(汽)方位,Y 表示右侧进出水(汽),左侧进 出水(汽)不表示。其它段可省略 。 3)顺着气流方向,进出水(汽)管在右侧的机组为“右”式机组,反之为“左”式机组。 3、示例 产品名称 型号 整机 13×09模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5870m 3/h) ZK13090401 混合段 ZE1309 表冷段(6排管,右出水) ZF1309IY 加热段(右进出水) ZG1309Y 功能段 送风段 ZL1309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置.doc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置 分类功率室外机尺寸(宽*深*高)空调板最小净尺寸 适用面积(大体) (宽*深*高) 挂机1P 720*300*550 1050*500*700 14㎡ 1.5P 820*300*650 1100*500*800 14—23㎡ 2P 850*350*750 1100*550*900 24—32㎡柜机2P 900*350*750 1200*600*1000 24—32㎡ 3P 950*350*850 1200*600*1100 33—45㎡ 1、室外机上部和四周各留出100mm的净距(冷媒管接入方向需150mm); 2、当空调板中有屋面雨水立管或阳台雨水立管穿过时,搁板宽度应加大150mm,或 加大空调板深度150mm; 3、空调板的大小:外保温的厚度应加进去;安装栏杆百叶的边增加50mm安装量;有 雨水管穿过时,视位置关系空调板加宽或加深150mm; 4、如果安装在百叶的后面,上部要留更多的空间;考虑到人员安装因素,空间高度1 —1.5P>1000mm,2P>1100mm,3P>1200mm。 二、空调板的位置及洞口尺寸 1、空调板附近要有窗口,不能设在无窗的山墙; 2、窗的开启扇在接近空调板的一侧,空调板侧边与活动窗侧边距离在50cm内; 3、窗的开启扇要大到能把机器运出去,可以参考图中“侧向置入”时的洞口尺寸。 空调百叶尺寸宜比洞口尺寸上下各留100mm的缝隙便于开启及安装时踏握着力。 三、空调室外机排热问题 1、空调室外机不能凹入墙体,避免停机及安装更困难; 2、当采用百叶或者穿孔板围护时,要保证空隙率≥75%,设计开启方向时应便于安装 操作。

住宅空调机位设计指引

各入住园区空调安装问题频出,例如空调没法装必须用吊篮、空调外机放不下、空调位不合理、空调开孔不合理等等现象,交付使用后会尤其凸显。设计解决空调位问题必须在设计管理中重点关注,并形成管控。本指引目的为通过设定空调机位设计标准,在建筑方案、施工图、实施阶段的不断控制,避免因设计导致的空调机位问题。 家用空调大致可分为分体空调及家用中央空调两种。本指引重点为分体空调机位的设计。 二、空调机位设置原则 1、每个居室均应设置空调机位,如赠送空间未来可能改造成房间,也应预留空调机位。 2、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3、2P以上的客厅空调机应预留柜机位置。 4、室外空调机位应便于安装空调机,尽量在门窗开启扇、阳台附近等人可达处设置。 5、空调机杜绝与阳台设在同一个空间内,避免业主封闭阳台后影响空调机位使用,应与阳台 有明确隔断界限。 6、空调室内机的设计应方便装修,避免与家具设备位置冲突,并考虑人体舒适性。 7、如果两个室外机在同一层高内垂直重叠布置,那么两个空调室外机上下之间设隔板(如 图)。

、空调机位不能设置为内凹式。 、两面围合的空调机位在层高线上设混凝土空调隔板。设置转角百叶,开启扇设在靠近窗户开启扇一侧。 三、空调室外机位的尺寸要求 1、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室外机尺寸 目前市场供应的分体空调的常见品牌为格力、美的、海尔、三菱、三星等,匹数越大的空调室外机越大,其中格力空调的室外机相对最大,变频与定频空调的室外机尺寸也不同。 设计时根据房间面积计算房间匹数,并考虑客厅与餐厅联通时应叠加面积。 1P~3P冷暖机的参考制冷面积及室外机尺寸如下表格: 常规空调机外机尺寸调查表(宽*厚*高)(mm) 室外机位净宽A≥最大室外机宽度+200mm(安装空隙)+50mm(如有冷凝水管)+100mm(如有雨水管) 百叶开启净宽B≥最大室外机宽度+100mm(侧管安装尺寸) 室外机位净深C≥最大室外机厚度+ 150mm(安装空隙及散热距离)+50mm(如有冷凝水管)+100mm(如有雨水管) 室外机位净高D≥室外机高度+200mm 雨水管不能 设置在后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