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勘报告模板

地勘报告模板

目录

一、前言 0

(一)工程概况 0

(二)勘察任务与要求 0

(三)依据的技术标准 (1)

(四)勘察方法 (2)

(五)完成的工作量 (2)

二、气象及水文条件 (3)

(一)气象条件 (3)

(二)水文条件 (3)

三、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4)

(一)地形地貌 (4)

(二)岩土结构及特征 (4)

(三)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6)

(四)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6)

(五)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7)

(六)不良地质现象 (9)

四、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9)

(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 (9)

(二)地基岩土层均匀性评价 (10)

(三)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 (10)

五、道路工程地质评价 (10)

(一)路基干湿类型及土、石工程等级划分 (10)

(二)道路沿线工程地质分析 (11)

(三)地基土评价 (11)

(四)路基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2)

(五)路堤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2)

(六)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3)

(七)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评价 (14)

六、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14)

(一)地基土评价 (14)

(二)持力层的选择 (15)

(三)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15)

七、结论与建议 (16)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南昌洪福人文纪念公园迎宾景观大道及桥涵工程位于南昌市新建县溪霞镇仙里村,起讫桩号为K0+000~K1+014.855,全长1014.855m,西南至东北走向,终点相交于105国道,沿线形成路堤、路堑,道路设计有迎宾景观桥1座、管涵4道(初步设计概况见表1)。

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拟建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拟建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任务与要求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与任务是:

1、查明沿线地质构造,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查明沿线基岩岩性、构造、层面起伏和风化程度,确定基岩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沿线各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路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4、查明拟建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场地烈度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5、实测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情况,分析评价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判定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论证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建议;

7、测试沿线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各土层的基本承载力数据及相应的土工试验数据;

8、分析评价路堤的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提供地基沉降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处理方

法的建议;

9、评价挖方路堑段岩土条件、地下水对支护结构的影响,提供边坡稳定性验算、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10、提供拟建桥涵可能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并提供相应的设计与施工岩土参数;

未尽事宜,请严格遵照国家、地方及部颁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三)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下列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版,下同)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5、《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16、《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四)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室内岩、土、水测试分析、工程测量等手段。具体如下:

1、勘探孔布置

拟建道路及桥涵勘察统一布孔,共布置勘探孔58个,包括一般路基勘探孔34个、路堤勘探孔6个、路堑勘探孔8个、桥涵勘探孔10个。

2、钻探

第四系松散层采用冲击跟管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土层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1.00m以内,岩层钻探回次进尺控制在2.00m以内。为满足样品采集的需要,开孔口径一般为130mm,终孔口径不小于91mm。

3、采样

原状土样采用取土器采集,土样当场密封,并及时移交实验室。

4、原位测试

在粉质黏土层、全风化花岗岩层、强风化花岗岩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在砾砂层中进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方法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

5、工程测量

所有勘探孔均采用GPS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放至实地。平面坐标高程以建设单位提供的A2(X=31960.755、Y=76224.125、H=39.348m)及A4(X=31298.734、Y=75635.139、Z=48.346m)两点为测量控制点。平面坐标为南昌城市坐标系统,高程为56黄海高程,施工结束后复测其坐标及高程。

(五)完成的工作量

野外作业始于2014年10月29日,至2014年11月4日结束,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见

表2。

完成实物工作量表

二、气象及水文条件

(一)气象条件

南昌地区受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历年平均气温在17.1~17.8℃之间。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5.1℃,最低气温-9.9℃(1972年2月19日);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9.6℃,最高气温40.3℃(1961年7月23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雨水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567.7~1654.7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356mm(1954年),最小年降雨量1046.2mm(1963年)。汛期4~6月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枯水期为11月至翌年1月。

(二)水文条件

勘察场地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和冲沟, 总汇水面积大。地表水有山沟溪流、水塘,水量、水位随降雨季节不同变化较大。

拟建道路勘探孔zk5~zk12北西侧有一水塘,水面面积约22亩,水深约0.5~3.0米,现为人工养鱼池塘;道路起点西方向约200米处有一山塘,水面面积约25亩。勘察期间,拟建道路沿线其他地段未见地表水。

三、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勘察道路沿线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总体地形坡度较缓,局部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总体上呈中部高、两端低。拟建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详见表3。

道路沿线地形地貌情况分类表

表3

(二)岩土结构及特征

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内,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填筑土(Q

4

ml)、

②种植土(Q

4pd)、③粉质黏土(Q

4

al)、④砾砂(Q

4

al)、⑤粉质黏土(Q

2

el)、⑥全风化花岗岩

(Pt

3C)、⑦强风化花岗岩(Pt

3

C)。现分别予以阐述如下:

①1填筑土(Q

4

ml):杂色,结构较松散,稍湿,主要由块状、砂砾状花岗岩组成,含少量粘性土及植物根系。该层分布于勘探孔zk9、zk24~zk28、zk34、zk49、zk50区域,其中zk9、zk49、zk50区域该层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块状风化岩及植物根系;zk24~zk28区域存在大量花岗岩碎块,为原采石场装运道路,系老路路基。厚度

0.3~1.1m不等;平均揭露厚度为0.67m。

②种植土(Q

4

pd):灰褐色,以粘性土为主,疏松多孔,含植物根系、有机质及腐殖物。该层分布于勘探孔zk1~zk8、zk10~zk33、zk35~zk48、zk51~zk58区域,其中zk1~zk8、zk29~zk33、zk35~zk44区域为农田,zk10~zk28、zk45~zk48、zk51~zk58区域为斜坡林地。揭露层厚为0.2~0.6m,平均揭露厚度为0.44m,层顶埋深为0~1.1 m,层顶标高为41.23~59.01m。

al):黄褐-灰褐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状,组份以粉粘粒为主,底

③粉质黏土(Q

4

部含中粗砂,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分布于勘探孔zk2~zk9、zk37~zk44区域附近。平均压缩系数为0.30MPa-1,平均压缩模量为6.53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孔隙比为0.80,天然含水量27.7%,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1~17击,揭露层厚为2.2~4.7m,平均揭露厚度为3.28m,层顶埋深为0.3~1.1 m,层顶标高为42.66~44.26m。

al):黄褐-灰白色,中密-密实,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局部粒径

④砾砂(Q

4

>20mm,磨圆度较好,呈次圆-浑圆状。该层分布于勘探孔zk2~zk8、zk37~zk44区域附近。经取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各级组份分别为: 20~2mm颗粒占29.5~40.2%,2~0.5mm 颗粒占25.7~31.2%,0.5~0.25mm颗粒占25.1~34.2%,0.25~0.075mm颗粒占 3.3~11.1%,<0.075mm颗粒占0.4~2.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测击数14~33击。厚度0.7~2.9m不等,平均揭露厚度为1.71 m;层顶埋深3.0~5.1m,层顶标高38.88~40.63m。

el):黄褐色,可-硬塑状,组份以粉粘粒为主,无摇震反应,干强度

⑤粉质黏土(Q

2

及韧性中等,系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该层全场地分布,其中勘探孔zk1~zk10、zk31~zk44、zk49、zk50区域该层底部见有石英碎块,粒径2~6cm。平均压缩系数为0.31MPa-1,平均压缩模量为6.02MPa,属中等压缩性土,孔隙比为0.83,天然含水量26.9%,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13~25击,揭露层厚为1.1~8.2m,平均揭露厚度为4.06m,层顶埋深为0.3~6.6 m,层顶标高为36.61~58.61m。

C):灰褐-斑白色,风化剧烈,结构和构造已破坏,岩芯呈土状,

⑥全风化花岗岩(Pt

3

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全场地分布,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31~47击,揭露层厚为0.2~7.3m,平均揭露厚度为3.66m,层顶埋深为3.4~8.8 m,层顶标高为32.63~55.61m。

C):灰褐-斑白色,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尚可辨,岩芯呈坚硬土

⑦强风化花岗岩(Pt

3

状或砂砾状,具遇水易软化崩解特性,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层全场地分布,经贯入度修正后的实测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为51.7~62.5击,揭露层厚为0.8~13.0m,平均揭露厚度为5.18m,层顶埋深为7.2~13.7 m,层顶标高为29.46~51.31m。

以上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

(三)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据区域资料,本区位于构造单元的萍乡—乐平凹陷带北缘,第四纪以来,新构造活动微弱,本区区域稳定性较好。

据南昌地方志记载,调查区及其附近自公元319年以来所遇地震18次,均属弱震,多数是受邻省地震的影响。震中在南昌地区的仅有两次,分别发生于1917年3月和1918年1月8日,地震历时半分钟,最大震级3.5级,未造成损失。从1971年建台以来,亦监测到多次无感地震,震级在0.1~2.4级之间。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江西省南昌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拟建道路及桥涵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

场地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为软弱土、剪切波速Vs=100~130m/s(为地区经验值,下同),③粉质黏土、⑤粉质黏土为中软土、剪切波速Vs=150~200m/s,④砾砂及⑥全风化花岗岩为中硬土、剪切波速Vs=260~340m/s,⑦强风化花岗岩为坚硬土、剪切波速Vs=500~650m/s;等效剪切波速250≥Vse>140m/s,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3~50m,按《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判定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可根据抗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四)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1、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对沿线③粉质黏土层、⑤粉质黏土层的一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4。

2、现场对③粉质黏土、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⑦强风化花岗岩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原位测试,其试验成果统计见附表。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一览表

(五)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1、根据储水介质不同,勘察区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下部砂层中,水量较丰富。主要接受外围含水层的侧向补给,次为降雨的垂直入渗补给,局部具承压性,向低洼处排泄。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一般富水性较差,当受构造影响,裂隙连通性好时,富水性较好,地下水属裂隙水,主要接受上游相邻含水层侧向补给,向地下水下游方向排泄。

2、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埋深3.0~12.5m,标高为34.71~46.51m。

3、本次勘探中采取了2组地表水、2组地下水样及4组土腐样进行室内水质分析及可溶盐测试(试验结果见附表),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相关条文判定,按Ⅱ类环境考虑,地下水、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判定见表5、表6。

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表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表

③粉质黏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⑤粉质黏土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

综上所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③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⑤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六)不良地质现象

拟建工程场地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局部地段坡度较陡,冲沟发育。K0+120~K0+260段北侧为一池塘,水深约0.5~3.0米,其中K0+160~K0+190段道路中线西侧部分位于池塘范围内;K0+700~K0+840段存在大量花岗岩碎块,为原采石场装运道路,系老路路基。本次勘察未见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四、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

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资料表明,拟建道路沿线及其附近无深大断裂通过,勘探深度内未见断裂构造痕迹,场地稳定性好,也未发现其他对工程不利的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现状条件下,勘察区域较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

(二)地基岩土层均匀性评价

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同一地貌单元内地层较均匀,不同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地层不均匀,本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三)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结合本地区经验综合考虑,对场地地基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见表9。

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

五、道路工程地质评价

(一)路基干湿类型及土、石工程等级划分

路基干湿类型按《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划分,见表10。

路基干湿类型划分统计表

依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J土、石工程标准分级对拟建道路各岩土层进行工程分级如下表11:

土、石工程等级分级判定表

表11

(二)道路沿线工程地质分析

拟建工程道路沿线地形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沿线现有地形标高为40.70~52.00 m,地势起伏相对较大,设计路面标高为40.17~54.66m,形成路堤及路堑。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情况表见表12。

(三)地基土评价

①填筑土:结构较松散,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其中K0+700~K0+840段系老路路基,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②种植土:疏松多孔,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③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17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④砾砂:中密-密实,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4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⑤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0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

⑥全风化花岗岩、⑦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大,埋深大,为良好的拟建道路路基持力

层及下卧层。

(四)路基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持力层的选择

表层①填筑土(老路基地段可作为持力层)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⑤粉质黏土及⑥全风化花岗岩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④砾砂、

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2、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道路施工时,若地表存在积水,应及时排除地表水以疏干表土。当地面不能疏干,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挖去湿土,换填好土或砾砂然后压实。

路基基础施工宜采用分段快速作业法,施工过程不得使基槽曝晒或泡水,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

道路沿线遇河塘等不良地质地段,应先排水、清淤,然后进行回填压密处理。

(五)路堤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工程性能差,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及⑤粉质黏土工程性能较好,承载力较大,可作为拟建路堤段道路路基持力层;④砾砂、

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好,为良好的下卧层。

2、工程分析与评价

据勘察资料,下伏地层能满足路堤段道路承载力、沉降的要求;第四系覆盖层层面及下卧基岩面横坡坡度缓,倾角小,无下伏软弱地层及软弱结构面,路堤出现横向滑移的可能性小;160~K0+200段北侧为一水塘,地面坡度相当较陡,可于此段设置挡墙,防止地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路堤的横向滑移。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拟建路堤段道路的建设。

3、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土方路堤填方材料应经野外取土试验,符合规定时方可使用;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路堤时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2%之内;路堤必须根据设计

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压实系数应满足规范要求;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得混填,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不宜大于0.5m。

道路沿线遇河塘等不良地质地段,应先排水、清淤,然后进行回填压密处理。路堤坡面做好防护措施,防止坡脚受地表水流冲刷引起路堤牵引滑动破坏。

(六)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斜坡现状概述

根据调查和访问,勘察期间及之前,未发现存在崩塌、滑坡等天然斜坡失稳迹象。该段斜坡坡顶标高约75.00m,坡脚标高44~46m,坡向约306°,天然斜坡坡度一般10°~20°、最大约25°,斜坡上植物茂盛,此段斜坡地形整体呈两边低中部拱起的形态。自然状态下,天然斜坡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小。

2、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据勘察资料及路堑边坡设计,路堑开挖边坡岩性为②种植土和⑤粉质黏土。②种植土厚度小,影响较小;⑤粉质黏土系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厚度较大,具泡水易软化、崩解的特性。

3、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斜边稳定的平衡状态发生变化,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大气降水,雨季时地表水渗入地下,使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抗滑力减小,而岩土体的重度增加、下滑力增大,降雨对岩土体的浸润作用使其抗剪强度降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破坏边坡稳定性状态,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拟建路堑,切坡产生陡坡地形,形成临空面,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4、边坡稳定性分析

路堑地段地下水长期稳定水位在设计路面以下,路堑下部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路堑地段开挖,下部斜坡体切坡体现为卸荷作用,导致阻滑力减小,切坡产生陡坡地形,形成临空面,破坏了天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导致坡体岩土体饱和的

条件下,切坡稳定性降低,存在局部失稳的可能,设计时应对最终路堑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定量计算,边坡稳定性验算、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所需岩土参数可参考下表13。

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

表13

5、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边坡稳定性计算无法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时,应采取支护措施确保边坡稳定;地表水、地下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排水工程是保证边坡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建议在切坡后缘设置截水沟、切坡坡脚内设置排水沟,并在边坡面设置泄水管,保证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通畅,坡面植草或混凝土喷面,防止雨水的直接冲刷;工程建设过程及建设完成后,为保证安全,应加强边坡变形的监测,当出现边坡失稳的现象和迹象时,应进行预警、及时处理。

(七)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评价

(1)拟建道路K0+160~K0+200段北侧为一水塘,其他地段地表水不发育,局部地段雨季存在降水形成的积水。K0+160~K0+200段设置挡墙,积水部位进行填土时,应先将水抽干,易形成积水地段应设置排水管涵。设置排水措施后,地表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2)路堑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常年性地下水,地下水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小。

六、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一)地基土评价

①填筑土:结构较松散,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②种植土:疏松多孔,厚度小,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③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17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④砾砂:中密-密实,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4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⑤粉质黏土:可-硬塑状,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200kPa,承载力较大,厚度较大,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

⑥全风化花岗岩、⑦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大,埋深大,为良好的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二)持力层的选择

表层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及⑤粉质黏土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三)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1、管涵施工时,若地表存在积水,应及时排除地表水以疏干表土。当地面不能疏干,含水量过大无法压实时,应挖去湿土,换填好土或砾砂然后压实。

2、管涵施工过程不得使基槽曝晒或泡水,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

3、由于岩土层埋深的不同,管涵持力层可能有一定变化,由此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对拟设的管涵有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对填土采取夯实处理、设置褥垫层。

4、拟建场地多存在放坡空间,管涵基槽边坡宜采用放坡式开挖,边坡率建议采用1:1~1:1.5。

七、结论与建议

1、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拟建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拟建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2、据钻探揭露,勘探深度内,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填筑土

(Q

4ml)、②种植土(Q

4

pd)、③粉质黏土(Q

4

al)、④砾砂(Q

4

al)、⑤粉质黏土(Q

2

el)、⑥全

风化花岗岩(Pt

3C)、⑦强风化花岗岩(Pt

3

C)。

3、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拟建道路及桥涵可不考虑地震液化的影响。拟建工程场地类别为Ⅱ类,可根据抗震措施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4、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③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⑤粉质黏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5、拟建工程场地地貌主要为丘陵岗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局部地段坡度较陡,冲沟发育。K0+120~K0+260段北侧为一池塘,水深约0.5~3.0米,其中K0+160~K0+190段道路中线西侧部分位于池塘范围内;K0+700~K0+840段存在大量花岗岩碎块,为原采石场装运道路。本次勘察未见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

6、本次勘察结果及区域资料表明,拟建道路沿线及其附近无深大断裂通过,勘探深度内未见断裂构造痕迹,场地稳定性好,也未发现其他对工程不利的防空洞、孤石等埋藏物。现状条件下,勘察区域较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

7、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同一地貌单元内地层较均匀,不同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地层不均匀,本场地地基为不均匀地基。

8、沿线路基干湿类型:③粉质黏土为潮湿~过湿型,⑤粉质黏土为潮湿~过湿型。

土质路基水位的临界高度取值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决定。

9、各岩土的土、石工程等级见表11。

10、路基:表层①填筑土(老路基地段可作为持力层)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⑤粉质黏土及⑥全风化花岗岩可作为拟建道路路基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11、路堤:据勘察资料,下伏地层能满足路堤段道路承载力、沉降的要求;第四系覆盖层层面及下卧基岩面横坡坡度缓,倾角小,无下伏软弱地层及软弱结构面,路堤出现横向滑移的可能性小;160~K0+200段北侧为一水塘,地面坡度相当较陡,可于此段设置挡墙,防止地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路堤的横向滑移。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拟建路堤段道路的建设。

12、路堑:切坡后路堑边坡存在失稳的可能,应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对边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3、桥梁:可考虑采用浅基础,以⑤粉质黏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也可采用桩基础,以

⑦强风化花岗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基础型式可采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或人工挖孔桩。

14、管涵:表层①填筑土和②种植土属软弱地基,应进行清除或换填碾压;③粉质黏土及⑤粉质黏土可作为拟建管涵基础持力层;④砾砂、⑤粉质黏土、⑥全风化花岗岩及⑦强风化花岗岩为良好的下卧层。

15、为保证路堑及路堤边坡的稳定性及减少占地和土石方数量,可设置各种类型的挡土结构,挡土结构应根据有关规范设计。

16、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验槽,遇到异常请及时通知我院及有关各参建单位。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进行地质勘察,并提供详细的地质情况、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以及相应的建议措施。通过本次勘察,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勘察区域概况 1. 地理位置 勘察区域位于某省某市,地理坐标为XX度XX分XX秒北纬,XX度XX分XX秒东经。 2. 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山脉、河流和平原组成。山脉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在XXX米至XXX米之间变化;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平原地带主要分布在山脉之间,地势相对平坦。 3. 气候条件 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XX摄氏度,年降水量为XX毫米。 三、地质勘察结果 1. 勘察方法 本次地质勘察采用了野外调查、钻探取样、地质剖面观测等多种方法。 2. 勘察结果

(1)地层构造:勘察区域地层主要由XXX、XXX、XXX等层组成,形成了 一定的地质构造。 (2)岩性特征:岩石主要为XXX、XXX、XXX等类型,具有一定的物理力 学性质。 (3)地下水情况:根据勘察结果,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浅,水质优良,可供农 业灌溉和生活用水。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历史灾害数据分析,该区域存 在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具体的风险评估结果见附表1。 四、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1. 滑坡防治 (1)加强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变形和地下水位变化。 (2)加固措施:对潜在滑坡点进行加固,采取土工措施,如护坡、加固墙等。 (3)合理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避免建设在潜在滑坡区域,合理规划建 设项目。 2. 泥石流防治 (1)疏导水流:清理河道,保持河道通畅,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2)建设防护设施: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堤坝、拦挡坝等设施,减轻 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危害。 (3)加强预警: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五、结论

地勘报告模板

目录 一、前言 0 (一)工程概况 0 (二)勘察任务与要求 0 (三)依据的技术标准 (1) (四)勘察方法 (2) (五)完成的工作量 (2) 二、气象及水文条件 (3) (一)气象条件 (3) (二)水文条件 (3) 三、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4) (一)地形地貌 (4) (二)岩土结构及特征 (4) (三)区域稳定性及地震 (6) (四)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6) (五)地下水及水、土腐蚀性评价 (7) (六)不良地质现象 (9) 四、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9) (一)场地稳定性及适应性评价 (9) (二)地基岩土层均匀性评价 (10) (三)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的确定 (10) 五、道路工程地质评价 (10) (一)路基干湿类型及土、石工程等级划分 (10) (二)道路沿线工程地质分析 (11) (三)地基土评价 (11) (四)路基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2) (五)路堤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12) (六)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3) (七)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影响评价 (14) 六、管涵工程地质评价 (14) (一)地基土评价 (14) (二)持力层的选择 (15) (三)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15) 七、结论与建议 (16)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拟建南昌洪福人文纪念公园迎宾景观大道及桥涵工程位于南昌市新建县溪霞镇仙里村,起讫桩号为K0+000~K1+014.855,全长1014.855m,西南至东北走向,终点相交于105国道,沿线形成路堤、路堑,道路设计有迎宾景观桥1座、管涵4道(初步设计概况见表1)。 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拟建道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拟建桥涵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本次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任务与要求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与任务是: 1、查明沿线地质构造,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 2、查明沿线基岩岩性、构造、层面起伏和风化程度,确定基岩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3、查明沿线各段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路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 4、查明拟建区域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场地烈度和地震安全性评价; 5、实测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变化规律和地表水情况,分析评价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判定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及空间分布,论证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建议; 7、测试沿线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提供各土层的基本承载力数据及相应的土工试验数据; 8、分析评价路堤的地基承载力、稳定性,提供地基沉降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处理方

地勘检查报告

兰州市XXXXXXXXXXXXXX楼 工程勘查质量检查报告 建设单位:XXXXXX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XXX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XXXXX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XXXXXX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XXXXXXXX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XXXXXXXXX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兰州市XXXXXXXXXXXXXX楼 工程勘查质量检查报告 我单位于2010年8月中标并签订勘察合同后,迅速组织了以XXXX 同志为负责人的勘察项目部。同年10月编制完成了《XXXX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开工建设以来多次来到现场参加验槽、基础验收、主体验收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抽查等质量监督工作。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兰州市XXXXXXXX为一类高层商住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地上二十七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34739.8㎡。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等的要求,并根据工程规模、特征、复杂程度等因素,将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定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湿陷性等级为Ⅱ—Ⅳ级。 二、检查依据 1、《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8)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模板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

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项目名称: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报告编号: -kc- 工程地址:宜昌市伍家岗区 建设单位:宜昌市伍家乡共升村村委会 勘察资质:专业类乙级,B24 110 项目负责:牛英朝 报告编制:朱灵一 校对:冯丹 审核:牛英朝 总工程师:牛英朝 单位负责:谭敦才 勘察单位:湖北万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提交日期:二零一七年六月 目录 一、拟建工程概况 (5)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5) (一)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5)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6) 三、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 (6) (一)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6) (二)勘察方法 (6) (三)工程量的布置与完成情况 (7) 四、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地质构造 (8) (一)场区地形、地貌 (8) (二)区域地质构造 (8) (三)场区地质构造 (10) 五、场区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10) (一)水文气象 (10) (二)水文地质条件 (10)

(三)环境水、土的腐蚀性分析与评价 (11) 六、场区岩土结构与分布特征 (12) 七、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 (13) (一)岩土参数的统计 (13) (二)岩土参数分析和选用 (14) 八、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15) 九、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7) (一)场地周边环境评价 (17) (二)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17) (三)地基土均匀性与适宜性评价 (17) (四)基础方案评价及建议 (18) (五)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 (18) (六)场区边坡分析评价 (21) 十、结论及建议 (21) (一)结论 (21) (二)建议 (21) 附表 附表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页 附表2 勘探点地层厚度一览表 1页 附表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2页 附表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3页 附表5 土工、岩石试验汇总表 4页 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6张 附件 1、《宜昌市共升村搬迁安置房-东苑小区地下车库勘察设计委托书》1页 2、审查意见及回复(后附)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地质勘查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针对所选勘查区进行了详细地质勘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为相关项目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勘查区域概况 1. 勘查区域位于XX省XX市,地理坐标范围为XX°XX′至XX°XX′。 2. 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主要包括山岭、河谷和丘陵等。 3. 主要河流有XX河、XX河等,水系发育完善。 4. 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为XXX毫米,年均气 温约为XX摄氏度。 三、地质背景 1. 本区域属于XX地质构造带,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层较为复杂。 2. 主要岩性类型包括XX岩、XX岩和XX岩等,岩石组成以XX 为主。 3. 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矿、铁矿和金矿等。详细矿 产地点及储量请参见附录。 四、勘查方法与结果 1. 勘查方法:本次勘查采用XX方法,包括野外调查、采样与分析、地质地球化学测试等。 2. 勘查结果: a. 地质构造:研究显示该区域存在多个断层和褶皱,构造

强烈活跃。 b. 地层展布:地质勘查揭示了该区域地层的展布情况,主要包括XX层、XX层和XX层等。 c. 岩石性质:通过采样与分析,岩石性质主要表现为XX 特征,具体成分如附录所示。 d. 矿产资源:在勘查区域发现了若干矿产资源,包括煤矿、铁矿和金矿等。储量及开采潜力请参见附录。 五、地质环境评价 1. 地震地质环境:由于该区域地质构造活跃,地震风险较高。建议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地震因素。 2. 地质灾害:该区域存在山洪、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建议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六、结论 1. 本次地质勘查结果综合评价,勘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具 备一定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 2. 建议在相关项目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地质环境因素,加 强防灾减灾工作,并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七、参考文献 1. XX文献 2. XX文献 3. XX文献 附录: 1. 勘查区域矿产资源分布图 2. 岩石性质分析报告 3. 矿产储量统计表

地质勘查报告格式

岩土工程勘探报告(详勘) 1、工程与勘探工作概况 1.1、工程概况 依照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 1.2、勘探目的与要求 依照《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有关标准、规程,本次勘探目的及任务如下: 1.2.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成因、时期、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和特殊性岩土的性质,查明基础下软弱 和坚硬地层散布,和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1.2.2、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品级作出评判; 1.2.3、查明湿陷性土层厚度、散布情形,判明场地的湿陷性品级; 1.2.4、评判场地的稳固性,适宜性;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点值;提供计算变形所需的计算参数; 1.2.5、对场地进行抗震地段划分,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为抗震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1.2.6、依照场地和施工条件,提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置方案;对复合地基或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 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值,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1.2.7、对基坑工程提出建议,提供有关的岩土参数; 1.2.8、在季节性冻土地域,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9、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转变幅度; 1.2.10、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侵蚀性。 1.3、勘探依据 本次勘探要紧执行以下勘探文件和标准: 《岩土工程勘探技术委托书》(2021.05) 《岩土工程勘探标准》(gb50021-2001)(2020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探规程》(jgj72-2004) 《湿陷性黄土地域建筑标准》(gb50025-2004)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50011-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标准》(gb50007-2020) 《建筑地基处置技术标准》(jgj79-2002) 《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94-2020) 《土工实验方式标准》(gb/t50123-1999) 《建筑地基基础勘探设计标准》(dbj04-258-202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20) 《建筑工程勘探文件编制标准》(dbj04-248-2006) 《衡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探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 1.4、岩土工程勘探品级 依照《岩土工程勘探标准》(gb50021-2001)(2020年版)第3.1.1条~第3.1.4条确信: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品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品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品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探品级为甲级。

地质勘探工作报告(通用3篇)

地质勘探工作报告(通用3篇) 地质勘探篇1 (一)奋斗目标:实现创收2800万元,盈利30万元,上岗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000元,职工待岗率不超过5%(不含内退人员),完成折旧指标40万元,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2%,完成供水(或供电)社会化管理,争取启动16、17号住宅楼的开发与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培育“企业化”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率效益意识,树立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聚精会神创实效,一心一意图自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我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本方针:改革、创新、突破。即:继续深化事企分体运行改革,提高企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实施“体制、机制、管理、营销、理念、服务”六项创新工程,增强经济活力;力争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有新突破,在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上有新突破,在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基地环境上有新突破。 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经济活力 事企分体运行是地质队企业化的必经之路,今年要在XX年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企分体运行的机制,通过进一步明确职责,明确目标,明确费用限额,降低事企分体运行的成本,提高事企分体运行的质量,提高新机制的管理效能。今年对事业部与物业管理的费用将采取单价限额的投放办法。 要完善和调整考核机制。根据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考核标准的调整,队对下属单位的考核指标也要作相应变化,重点突出劳动效率、人均利润、人均收入与资产保值增值率,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强调最终经营成果。要调整绩效工资考核的参数比例,提高利润指标占有比重。 要完善和规范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谁劳动谁受益,谁投资谁受益。要将分配数额与目标贡献率、目标责任大小挂钩;与投入的资本及承担风险的比重挂钩;与劳动的数量、质量、安全、成本量挂钩,充分调动劳动力、资本与其它要素的创效积极性。

地质勘察报告的模板

地质勘察报告的模板 1. 总体概况 本次地质勘察是针对某区域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后 续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勘察区域位于XX市XX县某乡,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本次勘察共完成XX个勘察点位的勘察工作。 2. 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了多种勘察方法,包括现场观察、钻孔、岩心取样、地球物理勘 测等。采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地质情况。 2.1 现场观察 在现场观察中,我们对勘察区域的地貌、地形、地物、水流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等手段获取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2.2 钻孔及岩心取样 我们共计钻取了XX个钻孔,每个钻孔深度约为XX米。在钻孔中,我们取得 了大量的岩心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室测试,包括岩石组成、岩石密度、含水率等等,这些数据对于确定地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2.3 地球物理勘测 我们采用了地电、重力、磁法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测方法,通过对勘察区域进行 立体勘测,获取了较为详细的地下结构信息。 3. 勘察结果 3.1 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貌属于XX类型地貌,地势总体较为平坦,但在该区域的南部和东部 区域存在较为明显的山地。 3.2 岩石类型 本次勘察发现,该区域的岩石类型主要有XX、XX等。其中岩石的组成以片麻岩、花岗岩、玄武岩等为主,岩石性质较为坚硬,有利于后续的工程建设。

3.3 地下水情况 在钻孔及岩心取样中,我们发现该区域地下水位较浅,水质整体较为清洁,适合于饮用和工业用水等。 3.4 地下构造 通过地球物理勘测,我们发现该区域地下构造复杂,盘曲交错,需要在后续工程建设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4. 勘察结论 本次勘察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质结构较为稳定,适合进行工程建设。但在部分地区地下构造较为复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外,该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对于后续的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 勘察建议 在后续工程建设中,需要针对勘察结果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根据地质情况,各项建议如下: 1.在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区域,应采取加强支撑、加厚结构等措施保证 建筑安全。 2.在山区地带,应注意地质灾害防治,做好山洪、滑坡等预案。 3.针对地下水的好质、丰富的特点,可以考虑开发地下水资源为当地居 民和工业企业提供用水。

地勘报告2篇

地勘报告2篇 地勘报告一: 项目名称:XX项目地质勘探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X省XXX市XXX区,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主要用地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公共绿地。本勘探项目为该区域商业用地勘探。 二、勘探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特性等情况,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勘探目的为: 1、了解该区域地质条件,评价工程建设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综合分析该区域不同岩土类型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为工程地质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3、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保障。 三、勘探方法 本次地勘采用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测量及实验室分析等综合方法。 1、地质勘探:主要包括地表地质调查、勘探钻孔和取样,共开设XX个钻孔。 2、水文地质勘探:通过钻孔地层剖面和水位观测,了解该区域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3、地球物理勘探:采用电法勘探和重力勘探,了解该区

域地下岩体结构和性质。 4、测量:采用全站仪测量,确定钻孔的位置、深度和倾向等参数。 5、实验室分析:对采样回来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质、含水量和稳定性等。 四、勘探结论 1、该区域岩土层位主要为第三系。顶层为淤泥、砂泥和砂层,厚度为Xm;下部为砂、砾砂和砾石层,厚度为Xm。 2、该区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砂、砾砂和砾石层中,水位深度大约为Xm。 3、该区域其中一处钻孔出现了断层和滑动层现象,需要注意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 4、建议在建筑物基础中设置加固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五、结论 通过本次地勘,我们对该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特性等有了全面了解,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基资料和技术保障。 地勘报告二: 项目名称:XX项目地质勘探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X省XXX市XXX区域,总面积约XXX平方公里,主要用地为工业用地和交通设施用地。本次地勘项目是该区域一处新建工业用地的勘探。 二、勘探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特性等情况,以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勘探目

地勘报告模板

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阶段) 勘察等级:乙级 报告编写:(工程师) 工程负责:(注册岩土工程师)审核:(注册岩土工程师)审定:(注册岩土工程师)总工:(注册岩土工程师)法人代表: 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九月 目录

1、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1) 1.3勘察执行标准 (2) 1.4勘察工作布置、实施及质量评述 (2) 1.4.1勘察工作布置 (2) 1.4.2勘察工作实施 (3) 1.4.3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2.1场地位置地形地貌 (4) 2.2区域气象条件 (4) 2.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 (5) 2.4场地地层及岩土结构特征 (5)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土腐蚀性评价 (7) 2.5.1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 2.5.2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评价 (7) 2.6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 (8) 2.6.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8) 2.6.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8) 2.6.3地基土抗震液化特性评价 (9) 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9) 2.8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 (11) 2.9特殊性土评价 (12) 2.10不良地质作用 (12)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12) 3.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12) 3.2地基土工程性能评价 (12)

4、基础方案建议 (13) 4.1基础形式建议 (13) 4.2成桩可能性评价、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论证 (14) 5、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15) 6、结论与建议 (15) 6.1结论 (15) 6.2建议 (15) 附图表:

地质勘测报告模板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地质勘测报告模板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地质勘测报告 报告编号:2021-XXXX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1. 概述 本报告旨在对所调查的矿产资源进行地质勘测,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下是对于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的详细内容和结果。 2. 背景介绍 2.1 矿产资源种类 待调查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矿、银矿、铜矿等。 2.2 调查区域 调查区域位于XX省XX市XX县XX乡,地理坐标为XX度XX 分XX秒北纬,XX度XX分XX秒东经。 3. 调查方法 3.1 地质勘探方法 本次勘探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等。 3.2 调查仪器设备

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包括电磁仪、地震仪、重力仪等。 4. 调查结果 4.1 地质构造特征 经过对调查区域地质构造的观测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由断层、褶皱等构造元素组成。 4.2 矿产资源分布 在调查区域,我们确定了多处矿床分布,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勘测。根据勘测结果,发现矿床主要分布在XX断层附近的地区。 4.3 矿产储量评估 根据矿床的勘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结合XX地质特征,我们对矿产储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该区域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5. 报告结论 根据对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5.1 该区域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金矿、银矿、铜矿等。 5.2 矿床主要分布在XX断层附近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5.3 我们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区域矿产资源储量较为丰富。

6. 建议与意见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意见: 6.1 在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前,应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准确评估 矿产储量。 6.2 需要合理规划开发方案,充分利用调查结果,确保矿产资源的 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7. 致谢 在此,我们要感谢相关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所有参与本次地质 勘测工作的人员。 附录: 1. 地质勘测区域示意图 2. 符号图解释 本报告根据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估的要求编写而成,旨在提供全面准 确的地质勘测结果及评估结论。为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建议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开展详细调查和监测。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模板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模板 1. 背景介绍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是一份对地质勘探及相关领域的专业评估报告。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客观的评估结果,以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2. 评估方法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目标分析 通过对地勘单位的经营目标、业务范围、市场竞争力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分析,确定评估的重点和方向。 2.2. 资产分析 对地勘单位的资产结构、规模、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现有的资源和技术等条件进行评估。 2.3.市场分析 针对地勘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客户群体等因素进行分析,从市场角度评估地勘单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4.财务分析 对地勘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3. 评估报告结构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3.1. 评估概述 评估概述部分包括报告的目的、评估的范围、方法和评估结果的概述。 3.2. 地勘单位基本情况分析 对地勘单位基本情况的分析,包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和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分析。

3.3. 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部分对地勘行业的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客户群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3.4. 资产和财务分析 资产和财务分析部分包括对地勘单位的资产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分析。 3.5. 评估结论和建议 评估结论和建议部分对地勘单位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 地勘单位评估报告在地勘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地勘单位的全面 评估,可以帮助客户了解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地质勘测报告模板地质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地质勘测报告模板地质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 分析 地质勘测报告模板 地质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一、引言 地质勘测是工程项目前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旨在了解地质条件 及相关特征,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报告旨在对项目地区的地 质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与可行性。 二、地质岩性分析 1. 区域地质概况 该项目地区位于(地理位置),主要地质构造为(地质构造类型),属于(地层类型)。根据前期勘测数据及室内试验分析,该区域主要 岩石类型为(岩石类型),主要岩石组成为(岩石组成成分)。 2. 岩石物理性质分析 对于该区域的岩石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 岩石的密度为(岩石密度),抗压强度为(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 度为(岩石抗剪强度)。该岩石具有(岩石特性)的特性,对于工程 建设具有(对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影响。 三、工程地质特征分析

1. 岩层分析 根据现场踏勘数据和室内试验分析,该区域存在以下主要岩层: 1) 岩层名称:该岩层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描述),属于(地层类型),厚度约为(岩层厚度),岩性为(岩层岩性)。 2) 岩层名称:该岩层主要特征为(主要特征描述),属于(地层类型),厚度约为(岩层厚度),岩性为(岩层岩性)。 ... 2. 断层分析 在勘测区域发现了以下断层: 1) 断层名称:该断层位置为(断层位置描述),倾角为(断层倾角),走向为(断层走向)。断层的活动性为(断层活动性描述), 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 2) 断层名称:该断层位置为(断层位置描述),倾角为(断层倾角),走向为(断层走向)。断层的活动性为(断层活动性描述), 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对工程建设的可能影响)。 ... 四、总结与建议 根据对地质岩性与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地勘质量评估报告模板

地勘质量评估报告模板 一、基本信息 1.1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编制日期: •编制人: 1.2 目的和任务 本次地勘质量评估旨在评估勘察工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建设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 主要任务如下: •对勘察工作中的钻孔、取样、试验等操作进行评估; •对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对勘察报告的编制是否规范、完整、准确进行评估。 二、评估内容 2.1 钻孔和取样 在地勘工作中,钻孔和取样属于最基本的工作内容。评估过程中需要对钻孔的位置、深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评估,对原始孔、岩芯、土样等是否保存完整进行检查。同时需要检查各种取样方法是否正确、样品数量和剖面密度是否合理。 2.2 岩土试验 勘察过程中进行的岩土试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评估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试验方法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完整进行检查。在取得岩芯和土样后,必须及时进行相应试验,不能耽误时间。 2.3 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是反映勘察工作成果的最终文件,评估过程中需要对报告是否规范、完整进行检查。对于报告中的结论是否合理、数据是否可靠、说明是否清晰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评价方法 评估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方法: 3.1 资料审核 对于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包括勘察人员的考勤记录、勘察作业计划、现场记录、测量记录、速报实验记录、原始记录等资料。 3.2 现场检查 对于现场所进行的钻孔、取样、试验等工作内容进行检查,包括钻孔位置、孔径、深度、备注等方面。对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 3.3 报告审核 对编制的报告进行审核,包括报告书的编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准确、结论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对于勘察报告中所涉及的各类资料进行核对,包括现场记录、测量记录、速报实验记录、原始记录等。 四、评估结果 经过对勘察数据以及报告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勘察工作的质量。 评估结果如下: •钻孔和取样方面,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但钻孔位置存在偏差,钻孔质量需要进一步改善。 •岩土试验方面,试验数据真实可靠,但在试验方法上存在部分偏差,需要加强对试验规范的重视。 •勘察报告方面,总体上符合规范要求,但对于勘察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下次勘察工作的改进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钻孔设计,确保钻孔位置符合要求; •完善岩土试验方法,提高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勘察报告编制方面增强规范意识,细化内容,加强数据分析。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目录 1. 绪论 1 1.1 工作目的任务 1 1.2 位置交通 1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 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2 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 3 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 3 2.1 区域地质 3 2.2 矿区地质 5 3. 矿床地质 7 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 7 3.2 矿石特征 8 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 9 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 10 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10 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1 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1 4.1 水文地质 11 4.2工程地质 15 4.3 环境地质 16

5.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6 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16 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17 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7 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8 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9 6. 资源/储量估算 20 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 20 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20 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21 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 22 6.5资源/储量分类 22 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23 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23 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 23 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 24 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8. 结论 25 8.1结论 25 8.2 建议 26

1. 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 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2004年6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2004]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清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地表以75m间距沿矿体周边布置探槽,中间以稀疏浅井控制矿体,通过系统取样基本查清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及矿石质量,估算资源/储量。同时调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发利用和规划开采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2 位置交通 ####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区位于####市北15公里,隶属###县##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 119°$$′45〃~119°%%%′30〃,北纬 40°$$$′45〃~40°%%%′30〃。矿区面积1.46km2。 ^^^^公路自矿区东南3km通过。矿区西侧有“村村通”水泥路至%%和%%村。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1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山脉东段南缘,地势北高南低,区内沟谷发育,属@@支流

地勘报告模板

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院长: 总工: 审核: 项目负责: 报告编写: 某某地勘院 单位资质: 提交报告时间:

目录 Ⅰ文字部分 1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2) 1.3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3) 2场地地形、地貌及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4) 2.1场地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4) 2.2场地岩土的构成与特征 (5) 3场地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6) 3.1常规试验指标 (6) 3.2静力触探试验指标 (8) 3.3标准贯入试验 (8) 3.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指标 (9) 4地下水 (9) 4.1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9) 4.2地下水、场地土腐蚀性评价 (9) 5场地地震效应 (10) 5.1设防烈度 (10) 5.2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 (10) 5.3液化判定 (10) 6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11) 6.1各地基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11) 6.2地下不利埋藏物及不良地质作用 (11) 6.3场地稳定性及适宜姓评价 (11) 6.4场地土的膨胀姓评价 (12) 6.6场地土的建筑姓能评价 (12) 6.7地基基础型式的选择评价 (12) 6.7.1天然地基评价 (12) 6.7.2复合地基评价 (13) 单桩承载力估算 (13) 沉桩可能姓分析 (14) 6.7.3桩基评价 (14) 6.7.3.1桩型及桩基设计参数 (14) 6.7.3.2单桩承载力估算 (15) 6.7.3.3沉桩可能性分析 (16)

6.7.3.4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6) 6.7.3.5沉桩注意事项及建议 (16) 6.7.3.5.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设计建议与施工注意事项 (16) 6.7.3.5.2钻孔灌注桩设计建议与施工注意事项 (17) 6.7.3.6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及治理 (17) 6.8各拟建建筑物的基础型式及地基均匀性评价汇总 (18) 7基坑工程评价 (18) 7.1基坑工程分析 (18) 7.2基坑设计参数 (19) 7.3地下水治理方案 (19) 7.4基坑支护方案 (21) 7.5关于基坑开挖的建议 (21) 8工程(纬线行)预测分析 (22) 9结论与建议 (22) 9对“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性审查意见表”的反馈意见 (22) 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附件2: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及勘察技术要求 附件3: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Ⅱ图表部分 序号名称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工程地质剖面图 钻孔柱状图 土工试验成果表 水质分析报告 土壤易溶盐分析报告张数编号 一二三四五六

地勘报告(模板)

XXXX唐克防洪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修订稿) XXXX 二○一二年一月

项目名称:XXXX唐克防洪堤工程编制单位:XXXX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目录 1 前言 (1) 1.1工程概况 (1) 1.2勘察任务 (1) 1.3勘察技术要求 (1) 1.4勘察方法 (2) 1.5完成工作量 (3) 2区域地质概况 (4) 2.1地形地貌 (4) 2.2地层岩性 (4) 2.3气象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5) 2.4地质构造、地震及稳定性评价 (6) 3堤防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 (8) 3.1基本地质条件征 (8) 3.2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 (11) 3.3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3) 3.4堤防地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5) 3.5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18) 4天然建筑材料 (19) 4.1砂砾石料料场地概况 (21) 4.2 堤身填筑料及质量评价 (24)

4.3第一湾块石料场 (25) 5结论及建议 (26)

1 前言 1.1工程概况 白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工程区位于白河与黄河交汇口上游9.9公里处的唐克乡白河右岸,为唐克乡乡政府所在地。工程区有红原到唐克到若尔盖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工程区距XXXX城60Km,防洪堤沿白河右岸布置,全长2675m。初拟堤型为护坡式堤工程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工程级别为Ⅴ级. 我院于2011年10月中旬进场开展地勘、试验工作,11月上旬完成地勘外业工作,2011年11月完成内业整编工作 1.2勘察任务 (1)查明堤基地质结构,特殊土层、粗粒土层及腐植土层等的分布、厚度及性状。 (2)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砼的腐蚀性。 (3)基本查明堤线附近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 (4)确定堤基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渗透性参数。 (5)对堤基的渗漏、渗透稳定、抗滑稳定等问题进行评价,并对堤线进行工程地质分段及评价,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6)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1.3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有关规程规范及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