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

一、生字词

崩殂(cu)恢弘(hong)妄自菲(fei)薄(bo)陟(zhi)罚臧(zang)否(pi)

昭(zhao)平明之理以遗(wei)陛下裨(bi补阙(que)漏行(hang)阵

攘(rang)除猥(wei)自枉(wang)屈庶(shu)竭驽(nu)钝(dun)

性行淑(shu)均咨诹(zou)善道以彰(zhang)其慢责攸之、依、允等之咎(jiu)

斟(zhen)酌(zhuo)损益涕(ti)零

二、词语解释

1.先帝(指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途去世。崩殂:古代称指帝王之死。);今天下三分,益州(指蜀汉地区)疲弊(民力贫弱困乏),此

诚(实在、果真)危急存亡之

秋(时)也。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放松)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边疆)者。盖(副词,推断原因)追先帝之殊遇(特殊待遇),欲报之于陛下(对皇帝的敬称,指刘禅。)也。诚宜开张(扩大)圣听(圣明的听闻),以(用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扩大、发扬)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轻视,看不起),引喻(称引、譬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1.段意:向陛下论述当前的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提升)罚(惩罚)臧否(善恶,褒贬,这里指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词,指不同)。若有作奸(奸邪的事情)犯科(科条法律),及为(做)忠善者,宜付(交付、交给)有司,论(判定)其刑(处罚)赏,以昭(显示、表明)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偏袒)私(有私心),使内外异法(法令不同)也。

(2.段意: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虑(思虑)忠纯,是以(因此)先帝

简拔(“简”同“拣”,挑选:简拔:挑选提拔)以(把)遗陛下。愚(谦词,我)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全、都)以咨(询问,征求意见)之,然后施行,必得

裨补(弥补)阙(“阙”同“缺”,缺点)漏(疏漏),有所广益(有启发和帮助)。

(3.段意:推荐可信任的文官,强调品德条件。)

4.将军向宠,性(性格)行(品行)淑均(善良公正),晓畅(通晓,熟悉)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举(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

行阵(军队的行列,指军队)和睦,优劣(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

得所(得到合理的安排)也。

(4.段意:推荐武将向宠,评其人品,赞其才能。)

5.亲(亲近)贤臣,远(远离)小人(品质恶劣的人),此先汉所以(……的原因)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倾覆衰败)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痛心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忠贞优秀)死节(以死报国)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那么)汉室之

隆(兴盛),可计日(数着日子)而待也。

(5.段意:说明国家“兴隆”与“倾覆”,关键在于是否任人唯贤。)

(以上1—5段是第一部分: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三方面的建议。)

6.臣本布衣(指平民),躬耕(亲自耕种)于南阳,苟全(苟且保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做官扬名。闻,扬名,达,显贵。)于诸侯。先帝不以(因为)臣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出身低下),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枉屈:屈身俯就。)自枉屈,三

顾(拜访,探访)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由于这样)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即感动和激奋),遂许(许诺,答应)先帝以

驱驰(奔走效劳)。后

值(遇到)倾覆(指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接受命令)于危难之间。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同“又”)一年矣。

(6.段意:追念先帝知遇之恩,称颂先帝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7.先帝知臣谨慎(小心慎重),故临崩

寄(托付)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早晨)夜忧虑,恐付托不效(成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金沙江),深入不毛(不长草木,意思是荒凉的地方)。今南方已

定(平定),兵甲(兵器、盔甲,指武器装备。)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含有“希望”之意)竭(用尽)

驽钝(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驽钝:比喻低下的才能),攘除(排除,铲除)奸凶(奸邪凶恶之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

所以(用来……的事)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职责,职分。范围内应做的事)也。至于

斟酌损益(考虑事情是否可行,采取适当的措施。损,减少;益,增加),进尽忠言(毫无保留地提出忠诚的劝谏),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7.段意:说明出师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交代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以上6.7段是第二部分:关于出世北伐决策的说明。)

8.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不效(成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过失、过错),以彰(表明、显扬)其慢(怠慢,疏忽)。陛下亦宜自谋,以

咨诹(询问)善道(好的治国道理),察纳(认识采纳)雅(正

确)言,深追先帝遗诏(遗命)。臣不胜受恩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

(8.段意:表明出师必胜的信念,强调本人、朝臣、后主三方面的职责,叮咛后主“深追先帝遗诏”。)

9.今当远离,临(面对)表涕(眼泪)零(零落,掉落),不知所言。

(9.结束语,透露出复杂、矛盾的心情。)

(以上8.9段是第三部分:结束全文。)

三、识记

1.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大臣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从表达方式上看,《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3.有关故事: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退敌、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三气周瑜、病死五丈原、六出祁山

、摆设八阵图、舌战群儒、草船借箭

4.摘录诸葛亮的名言: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②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涉及《出师表》有关古诗文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出世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6.有关成语:

A.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B.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C.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D.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法律条文。//

E.优劣得所: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F.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邀请别人//

G.计日而待:指计算日子等待,意思为期不远

还有感激涕零、斟酌损益、不知所云、等。

7.古今异义词:

开张圣听古:扩大。今:表示商店开始营业。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低微,出身低下。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古:感动、激奋。今:感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痛心遗憾。今:极为憎恨。

先帝知臣谨慎古:小心谨慎。今:认真和慎重。

晓畅军事古:精通、熟练今:(语言)流畅、明白

临表涕零古:眼泪。今:鼻涕。

8. 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简:通“拣”,挑选有:通“又”

9.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以:

以光先帝遗德(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以伤陛下平明之理(以致)// 悉以咨之(拿)//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临崩寄臣以大事(把)//

遂许先帝以驱驰(助词,无实义,可不译)// 以告先帝之灵(用来)// 以彰其咎(用来)。

②于: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在)// 欲报之于陛下也(向,对)//躬耕于南阳(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受任于败军之际(在)// 还于旧都(在)

10. 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事)性行淑均(行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行阵和睦(队伍)

俱为一体(是)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

四、翻译:

1.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贫弱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关系存亡的时候啊。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译:(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用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官员,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员,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标准不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译: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用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6.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并且信任他们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译:只希望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显达。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嫌弃我),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征询当代时局的大事。我因为这样而感动而激奋,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1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13.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译: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用来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和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

五、用课文内容填空(背诵默写):

1.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不利条件的句子: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今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有利条件的句子: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一致的两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5.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点明他原来的出身的词语是“布衣”

6.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句子(揭示汉代兴衰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

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建议中最重要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9.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你能在《出》一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内容吗?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0.诸葛亮在《出》中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句子是:“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1. 先帝对先汉兴隆,后汉倾颓所持的态度: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2.表明诸葛亮身份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表明诸葛亮不求功名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明诸葛亮性情的句子:先帝知臣谨慎。诸葛亮出师的历史根源: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3.出师的目标/政治愿望(或先帝托付的“大事”指的是?、):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出师的物质准备(出师的前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4.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或寄寓“三顾茅庐”的典故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什么: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16.诸葛亮谈到的先帝对自己的"殊遇"确指文中哪句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表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都愿扶持的句子(全文最能体现诸葛亮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如果用6个字来概括就是:

报先帝、忠陛下(全文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

六、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回忆对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几件大事: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

2、§1开头就分析形势的原因:

从形势“危急”落笔,让后主增强危机感,认识自身任务的检举,体会先帝创业艰难,希望后主发愤图强,继承父志,复兴汉室

②提醒后主要爱惜身边的贤臣,团结他们,自然导入下文的建设性意见。

3、§6诸葛亮自述身世的目的:

答:(1)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2)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称颂先帝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3)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以身许国的真挚感情,从而打动刘禅。

4.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深意:

(1)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从而劝勉后主发

愤图强,复兴汉室

(2)也表达了诸葛亮和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5.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先帝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各用四字归纳)

先帝:礼贤下士、任人唯贤、求贤若渴

诸葛亮:(1)感恩图报: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

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2)忠心耿耿

(3)考虑周密,有政治远见: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并从内政和军事上都给后主作好安排,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6.《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目的和用意是什么?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用意是什么?)

答:要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要提醒后主“志当存高远

”,要发扬先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美好品德,把先帝作为榜样,完成先帝遗志。

7.文章结尾说“不知所云”,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此时的思想感情?

答:诸葛亮在出师前可谓百感交集,既有对后主依依不舍的感情,又隐含着对国内政局的不安,更对刘禅能否采纳自己的建议而担心

8.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1)、为了解除后顾之忧(2)为了汉室之隆

扩展

9、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答案要点:(1)、封建社会推崇:刘汉为正统、受知遇而尽忠的一代忠臣典型

(2)、今天我们可看作为事业、为人民的全心全意服务的思想

10.你觉得诸葛亮向刘禅提出这条“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答案要点:

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才能使国家强盛,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11.诸葛亮提出的三个建议,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

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已加入WTO,更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严明赏罚),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广开言路),激励先进,惩治腐败,(亲贤远佞),使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附:全文翻译】

先帝统一全国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我们蜀汉民力贫弱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触犯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内宫和外府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低下(而嫌弃我),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动而情绪激奋,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的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以致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采取适当措施,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泪水零落,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 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 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 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 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 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 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 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 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 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 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 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

出师表字词解释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竟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疲弊,贫困衰落 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诸葛亮呈现出师表 (4)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助词,的。 秋:时。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宫廷内。 忘身:奋不顾身。 盖:语气词。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殊,不一般,特别。 之:代词。 于:向。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恢,大。 弘,大、宽。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气,志气。 之,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 塞,堵塞。 忠,忠诚。 谏,规劝。 俱,全,都。 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陟(zhì):奖赏。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善;否,恶。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有司,执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显示。

《出师表》比较阅读

《出师表》比较阅读 一《出师表》VS《后出师表》 见《语文补充习题》 二《出师表》VS《郗超荐贤》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地名),又虎视淮阴(地名)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④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⑤,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允许,许可)必能立勋。”元⑥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世说新语·识鉴》 注:①郗(xī)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苻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④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宣武,谥号。⑤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⑥元,大。 译文 郗超与谢玄不善。郗超与谢玄不友好。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苻坚将要侵犯晋国,在像狼一样吞噬了梁歧之后,又像虎一样盯住了淮阴。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当朝中讨论派谢玄向北讨伐的事,大臣中间很有不同的看法。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只有郗超说:“这个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温府做事,见他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适合他们的工作。 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由此推论,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北伐大功告成,当时人们都感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推重他不因为个人爱憎而抹杀别人的优点。 1.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符坚的重任,依据是什么? 2.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出评价。 3. 本文以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为背景,刻划了郗 超的高大形象。(知人善任、公私分明、宽容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 4. 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者将郗超的一番通达的言论与“时人”对郗超的赞叹相结合,来表现刻画人物。 三《出师表》VS《隆中对(一)》 (乙)时(当时)先主屯(屯兵,驻守)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委屈,招致引来)也。将军宜枉驾(委屈车马)顾之。”由是(因此)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智谋方法)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认为)计将安(怎么)出?” 译文: 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十分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拜访他。”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最新版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先帝:指蜀昭烈帝刘备。 先,尊称死去的人。 创:开创,创立。业:统一天下的大业。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三分:天下分为孙权,曹操,刘备三大势力。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益州疲弊:困乏,疲弱,处境艰难;益州:汉代行政区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陕西省一带。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无,民生凋敝。此:这;诚:的确,实在;之:的;秋:时,时候。这里指关键时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翻译: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

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然:然而;侍:侍奉;卫:护卫;懈:松懈,懈怠;于:在;内:皇宫中。忘身:舍身忘死,奋不顾身。盖:原来;追:追念;殊遇:优待,厚遇。 翻译: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 诚:的确,确实;宜:应该。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光:发扬光大,用作动词;遗德:留下的美德。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气:志气。 翻译: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妄自菲薄:过于看轻自己;妄:过分;菲薄:小看,轻视。引喻失义:讲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喻:比如;义:适宜、恰当。以: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谏:劝谏。 翻译: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宫:指皇宫;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翻译: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奖励;罚:惩罚;臧否(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翻译: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出师表重点字词句

出师表 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古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4.诚宜开张 ..圣听 5.晓畅 ..倾颓也..军事,6.此后汉所以 7.猥.自枉屈8.临表涕.零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效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深追先帝遗诏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每与臣论此事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分①今天下三分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②先帝称之日能 言①进尽忠言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不知所言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四、词类活用 1.此皆良实 2.优劣得所 3.北定中原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五、重点句 1、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课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测试(满分100) 一、《出师表》作者:,字。《后出师表》中“,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一生真实的写照。(每空2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每空2分)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 ..失义.()() 察纳雅言 ..() 性行淑.均() 悉.以咨.之()() 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 ..() 以咨诹.善道()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 以.塞忠谏之路也() 此皆良实 ..() 斟酌损益 ..()或()() 以彰.其咎.()() 恢弘 ..志士之气() 陟.罚臧否 ..()()() 临.表涕.零()() 愿陛下托臣以讨賊兴复之效() 盖.追先帝之殊遇() 先帝不以.臣卑.()()

三、按要求用原句回答(每空2分) 1.先汉兴隆原因:, 2.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 4.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四、翻译句子(每题2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五、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几条建议?请用原文默写。并说说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每一答案1分) 六、本文中隐藏着许多成语,你发现了吗?请写出其中的四个。(每一成语1分) 七、选择题:(每题2分) 1.下面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危急存亡之秋(秋季) D.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 2.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提醒刘禅。 B.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C.本文写法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D.诸葛亮给后主提了三条建议,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3.下面两句话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出师表译文

出师表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出师表原文及注释-翻译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后出师表原文与翻译: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怫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弩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译文: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 我接受遗命以后,每天睡不安稳,吃饭不香。想到为了征伐北方的敌人,应该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饭。不是我自己不爱惜自己,只不过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能够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有些发议论

出师表(原文+翻译)

出师表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前出师表原文、注释及翻译

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 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

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前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导读:读书笔记出师表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出师表原文,出师表翻译! 出师表介绍: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历史上有《前出师表》。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后出师表,并没有证实。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是通假字,通“又”,跟在数词后面表示约数。所以读yòu】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后出师表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日期: ?

后出师表赏析 后出师表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

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出师表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

(完整版)《出师表》逐句翻译

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cú):死。古代帝王死亡叫“崩”,也叫“殂”。疲弊,民力困乏。诚:的确。秋:年头,时候。 先帝开创的事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期啊。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懈:懈怠。于:在。忘身:奋不顾身。追:追念。盖:连词,表推断原因,大概。于:在。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开张,扩大。光:发扬发大。恢弘:扩大,发扬。妄自菲薄:随意看轻自己。妄,随意;菲薄,轻视,小看。引喻失义:讲话不当。引喻,称引,譬喻。以:以致。塞(sè):堵塞。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劝谏的道路啊。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zhì):提升;罚:惩罚;臧否(zāngpǐ):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臧:善,这里指表扬;否:恶,这里指批评。异同:不同。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法律条文。及:以及。为:做。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论:评定。刑:罚。以:来。昭:显示,表明;平:公平;明:严明;理:治理。偏私:偏袒,有私心。内外异法:内宫和外府刑赏之法不同。内外,指内宫和外府。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6.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志:志向;虑:思想,心思;忠纯:忠诚纯正。是以:即以是,因此。简:选择;一说通“拣”,挑选;拔:选拔。遗(wèi):给予。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7.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悉,全部。咨:询问,商议,征求意见。之,指郭攸之等人。裨(bì):补。阙漏:缺点和疏漏;“阙”同“缺”,缺点。广益:增益。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完整word版)出师表+翻译+重点字词+习题

出师表 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向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优待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和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能干,所以大家评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这时间等待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当时大事,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的时候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因此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于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率兵渡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兵甲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势力,兴复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并且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

《后出师表》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后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不能并存,帝王之业不能苟且偷安于一地,所以委任臣下去讨伐曹魏。以先帝那样的明察,估量臣下的才能,本来就知道臣下要去征讨敌人,是能力微弱而敌人强大的。但是,不去讨伐敌人,王业也是要败亡的;是坐而待毙,还是主动去征伐敌人呢?因此委任臣下,一点也不犹疑。 汉:指蜀汉。贼:指曹魏。古时往往把敌方称为贼。偏安:指王朝局处一地,自以为安。孰与:何如,表示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偏指一方)惟:助词。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lú),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臣下接受任命的时候,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想到要去北伐,应该先南征。所以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两天才能吃上一餐;臣下不是不爱惜自己呵,而是看到帝王之业不可能局处在蜀地而得以保全,所以冒着危险,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争议者说这不是上策。而敌人恰好在西面疲于对付边县的叛乱,东面又要竭力去应付孙吴的进攻,兵法要求趁敌方劳困时发动进攻,当前正是赶快进军的时机呵!

现在谨将这些事陈述如下: 入南:指诸葛亮深入南中,平定四郡事。并日:两天合作一天。顾:这里有“但”的意思。蜀都:此指蜀汉之境。议者:指对诸葛亮决意北伐发表不同意见的官吏。进趋:快速前进。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高帝:刘邦死后的谥号为“高皇帝”。并:平列。渊深:指学识广博,计谋高深莫测。被创:受创伤。被,通假字,同“披”良:张良,汉高祖的著名谋士,与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平:陈平,汉高祖的著名谋士。后位至丞相。长策:长期相持的打算。坐:安安稳稳。未解:不能理解。胡三省认为“解”应读作“懈”,未解,即未敢懈怠之意。两说皆可通。 刘繇(yóu)、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在议论安守策略时,动辄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疑虑满腹,胸中充斥着惧难;今年不去打仗,明年不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 ..死。(古时“崩”特制皇帝死。)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这里是“时”的意思。 4、盖追先帝之殊遇 ..因为;优待,厚遇。 5、诚.宜开张圣听的确,确实。 6、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7、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9、引喻 ..失义称引、譬喻。 10、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1、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宫中 ..指皇宫中。 14、府中 ..:指朝廷中。 15、陟罚臧否 ..善恶。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惩罚。 18、使内外异法 ..:刑赏之法不同。 19、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0、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wèi)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21、愚以为 ...宫中之事我认为(“愚”是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22、悉.以咨.之都;询问。 23、裨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24、性行淑.均善。 25、性行淑均.平。 26、行阵 ..指部队。27、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亲.贤臣亲近。 29、未尝.曾经。 30、叹息痛恨 ..于桓、灵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这里指能够以死报国。 32、可计日 ..而待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5、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36、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奔走效劳。 37、后值倾覆 ..兵败。 38、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把。 40、夙夜 ..忧叹早晚。 41、以.伤先帝之明从而,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 42、深入不毛 ..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在这里做动词,长草的意思) 43、庶.竭驽钝希望。 44、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5、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4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7、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8、以.告先帝之灵来。 4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50、以彰其咎.过失。 51、咨诹.善道询问。 52、临.表涕零面对。 二、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关键点:1、“诚”有“实在、的确”得意思;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关键点:1、“盖”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原因,可理解为“由于、因为”,翻译整句时有时可略;2、“之”,结构助词,的。)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关键点:1、“宜”,应当;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清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3、“以”,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4、“塞sè”,堵塞。)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关键点:整句是告诫刘禅对离自己远的官吏和身边的近臣要用同一标准对待,不能因亲疏有异,而赏罚不公,导致人心不平。)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关键点:1、文言中,“是以”和“以是”都是“因此”之意;2、“遗”读wèi 时,有“给予”“留下”“丢失”等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