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最新资料推荐………………………………………

水稻基础知识手册

第一章概述

1、水稻生产的重要性

水稻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我国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作物之首。全国约有2/3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水稻是高产作物,可通过水分管理、调节土壤肥力,提高其对肥料和光、热、CO2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据研究,在地力相仿、施同等肥料的情况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常较旱地作物多,经济系数也比其他粮食作物高。

水稻的适应性强。不论酸性土壤、轻盐碱土壤、沙土、黏土、排水不良的低洼沼泽地,还是其他作物不能适应的土壤,只要有水,一般均可栽培水稻或以水稻为先锋作物。种植水稻是利用、改造低洼易涝地、盐碱地、砂薄地并增产粮食的重要途径。

2、水稻生产概况和分布

2000年,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1.53Ⅹ108hm2,占谷物面积的22.7%,稻谷单产3683kg/hm2,总产占谷物总产的28.8%。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栽培。亚洲水稻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面积和总产分别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的19.6%和33.3%。印度也是世界上水稻种植大国,单产较低,总产不及中国,居世界第2位。日本、韩国、朝鲜的单产水平均居世界前列,达6.0 t/hm2以上。

我国根据各地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类型等综合分析结果,将全国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如下表)。

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

河秦岭以南,南岭以北地区); C: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位于我国西南部);D: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位于淮河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 E: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位于辽东半岛西北与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地区); F: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地区)

3、栽培稻的起源和类型

栽培稻只有两个种,即普通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我国常见的栽培稻都属于普通栽培稻。栽培稻是野生稻进化而来的,我国有三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其中普通野生稻是普通栽培稻的祖先。普通栽培稻的起源地为沿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姆、泥泊尔、缅甸北部,老挝和中国西南部(我国云贵一带有许多野生稻种)

普通栽培稻的类型:

a、栽培稻分为籼稻与粳稻两个亚种

籼稻与粳稻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形成的两个亚种,籼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平原,粳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及以南的高寒山区。

b、每一亚种根据生育期长短又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大类

凡全生育期(播种一成熟)125天以内的叫早稻,125—150天为中稻,150天以上为晚稻。

c、每类又分水稻和陆稻2个土壤生态型

陆稻是人们从水稻中选择驯化出的具有耐旱性的一种土壤生态型。

d、每个土壤生态型又分为粘稻和糯稻二个变种

粘米中含10%-30%的直链淀粉和70%-90%的支链淀粉,糯米中几乎全为支链淀粉。

籼亚种与粳亚种在生理特性、栽培特点、形态特征上均有区别;

早、中、晚稻在生理特性、栽培特点上有区别;

水稻与陆稻在生理特性、栽培特点上有区别;

粘稻与糯稻仅在米质上有区别。

第二章生长发育

1、水稻的一生

水稻一生主要生育时期有:播种、分蘖、插秧、有效分蘖终止(田间总茎数与穗数相同的时期)、拔节(分蘖终止)、孕穗、抽穗、灌浆、成熟。具体如下图:

播种——幼穗分化期(中稻拔节)为营养生长期:它包括幼苗期(萌芽——三叶)和分蘖期(四叶伸出开始萌发分蘖——幼穗分化)。分蘖期在生产上常分为秧田分蘖期(四叶——拔秧)和大田分蘖期(返青后—幼穗分化)。大田分蘖期又分为有效分蘖期(返青后——有效分蘖终止)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终止—分化)。

幼穗分化——抽穗为并进生长期:又叫长穗期。

抽穗—成熟为生殖生长期:又叫结实期。

2、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2.1、稻种结构

谷粒的外部是,内有一粒糙米。稻种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即水分、温度、氧气三要素,其适宜吸水量为本身风干重的25%~40%,发芽的最低稳定度为10℃(粳)~12℃(籼),最适生长温度为28~36℃,最高温度为4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