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编写组

2007年8月20日

江苏地处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但同时又是个地震较频发地区,搞好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工作,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抗震防灾工作要从源头抓起,抗震设计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关键环节,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责任主体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管理,确保其抗震防灾能力。

为进一步搞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工作,南京工业大学受省建设厅的委托,会同有关院校、科研、设计单位,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结合全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审查工作的实践,编制了《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供有关设计、审查和管理人员使用。《细则》是对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计审查的规范性、指导性和强制性标准文件,相信通过《细则》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全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工作水平,促进抗震设防质量的不断提高。借此机会,向主编、参编单位及有关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

二○○七年六月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苏建计(2005)327号、财政厅苏财建(2005)97号文件精神,南京工业大学会同有关高校、设计和研究单位,参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结合多年来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实践和审查工作经验,组织编写《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细则》主要面向建筑工程勘察人员、设计人员、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和各级政府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执法人员。编写《细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省的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规范抗震设防审查行为,提高全省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和工业民用建筑的抗震防灾能力;二)提炼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要点,指导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审查文件的准备;三)对全省在抗震设防审查实践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规范标准中容易引起歧义和尚未明确界定的问题,进行界定和澄清;四)认真吸取国内外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最新科技成果,适应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填补技术标准的空白。

在《细则》的起草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江苏省建设厅、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以及戴国莹研究员、周福霖院士、吕西林教授等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程华群工程师承担了《细则》的编辑工作,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限于时间和编者水平,《细则》肯定存在不足之处,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寄交江苏省防震抗震领导小组抗震办公室,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编写组

主编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参编单位:江苏省防震抗震领导小组抗震办公室

东南大学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科技学院

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抗震办公室

顾问:顾小平王亚勇

主编:刘伟庆

副主编:裴友法李爱群左江

参编人员:(以姓氏拼音排序)

曹双寅戴雅萍戴振家顾强金如元刘刚

舒赣平魏大平吴静伟吴志彬张蔚

目录

1 总则 (1)

2 抗震设防审查的基本要求 (3)

3 场地、地基和基础 (6)

3.1 场地 (6)

3.2液化地基 (7)

3.3地基基础 (7)

4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 (9)

4.1一般规定 (9)

4.2结构计算分析 (12)

4.3 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12)

4.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3)

4.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4)

4.6多排柱内框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4)

5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 (15)

5.1一般规定 (15)

5.2结构计算分析 (17)

5.3抗震措施 (18)

5.4复杂混凝土结构 (20)

5.5混合结构 (23)

5.6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 (25)

5.7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6)

6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 (29)

6.1一般规定 (29)

6.2结构抗震分析 (30)

6.3抗震构造措施 (32)

7 大跨空间结构 (36)

7.1一般规定 (36)

7.2抗震计算分析 (37)

7.3抗震构造措施 (38)

8 单层工业厂房与空旷建筑 (41)

8.1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41)

8.2单层钢结构厂房 (43)

8.3单层空旷房屋 (45)

9 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 (47)

9.1一般规定 (47)

9.2隔震房屋 (47)

9.3消能减震房屋 (49)

9.4隔震与消能减震产品检验 (50)

9.5隔震与消能减震房屋施工验收 (50)

10 既有建筑改造与加固 (52)

10.1一般规定 (52)

10.2既有建筑结构现状评估 (53)

10.3结构分析及抗震验算 (54)

10.4加固方案及方法 (56)

10.5结构材料与加固构造 (57)

11 超限建筑和新型结构体系 (59)

11.1超限高层建筑的认定 (59)

11.2其它超限建筑的认定 (60)

11.3超限建筑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 (61)

11.4新型结构体系计算分析要求 (62)

11.5新型结构体系试验研究要求 (62)

12 非结构构件 (64)

12.1一般规定 (64)

12.2抗震计算分析 (64)

12.3建筑构件 (65)

12.4机电设备 (66)

12.5幕墙 (67)

附录A 江苏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6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69)

1 总则

1.1 为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11号)、《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8号)等以及国家和省行政许可的有关要求,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质量和抗震设防审查质量,现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规范、规程和标准,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编制《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供从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及管理人员、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专家、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人员使用,也可供勘察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

1.2范围:凡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审查,除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的技术要求外,均应执行本《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各类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

1.3专门要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抗震设防专项内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当作为施工图的重要内容。

采用可能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并应符合专项审查的有关规定和本《细则》第11章的专门规定。

1.4建设和设计单位申报抗震设防审查时,应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审查申报表;

(二)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

(四)建筑和结构设计施工图;

(五)超限设计、改造设计、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时,提出设计依据和可行性的专门论证。当参考使用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实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时,应提供相应的说明;进行模型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的建筑工程,应递交抗震试验研究报告。

1.5 抗震设防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监督检查参与建设活动各方系统掌握房屋建筑抗震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全面理解强制性条文的准确内涵、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的情况以及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

(一)建筑抗震设防依据和设防标准;

(二)场地和地基勘察成果;

(三)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方案与处理;

(四)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

(五)整体结构抗震分析和关键部位计算结果的工程判断;

(六)重要和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措施;

(七)结构施工图总说明中有关抗震设计的说明。

1.6抗震设防审查意见主要包括下列四方面内容:

(一)总评。对抗震设防标准、建筑体型、结构体系、场地评价、地基类型、抗震构造和设计文件表达提出全面意见。

(二)问题。对审查发现的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的问题,特别是影响抗震安全和明显浪费的问题,应逐一写入审查结论中。对审查发现有待改进的问题,可适当列出。

(三)建议。对属于抗震概念设计的问题,以及设计中不尽合理的问题,可提出具体的补充和改进建议。

(四)结论。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时,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应给出结论,结论分为“通过”、“修改”、“复审”三种;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结论为“通过”的审查意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基本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项目,可列为“通过”;结构体系、计算分析、抗震措施等不尽合理、存在缺陷的工程项目,应列为“修改”;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存在严重的抗震安全问题及结构体系需作大调整的工程项目,应列为“复审”。对一般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审查,结论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作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许可审批的依据。

2 抗震设防审查的基本要求

2.1抗震设防烈度

附录A、附录B分别给出了江苏省城市和乡镇50年超越概率约为10%的抗震设防烈度及其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一般情况下,采用该建筑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一般高层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可直接按照附录A、附录B及其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计;特别重要的建筑或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重要建筑,可按批准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所报告提供的抗震设防水准及其对应的地震动参数确定结构的抗震设计参数。

对已完成抗震防灾规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防灾区划进行抗震设防。

2.2抗震设防分类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以下简称《规范》)规定,可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以下四类建筑:

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功能的建筑。

丙类建筑——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丁类建筑——抗震次要建筑。

当房屋建筑不能直接套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示例时,应按照“比照”原则确定其所属的抗震设防分类。

2.3抗震设防标准

1. 甲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按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 乙类建筑

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3. 丙类建筑

地震作用: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4. 丁类建筑

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5.当场地类别为Ⅰ类或7度(0.15g)和8度(0.20g)的Ⅲ、Ⅳ类时,应按《规范》第3.3.2条和3.3.3条对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局部调整。

2.4抗震设防目标

1房屋建筑工程应满足《规范》给出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2 对超限高层或有特殊使用功能要求或业主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预期抗震设防目标,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后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

2.5水平地震作用

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3超限高层建筑、甲类建筑和《规范》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取多条时程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4一般正交结构可取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含斜交抗侧力结构且斜交角度大于15°时,应补充各个斜交方向的计算。

2.6竖向地震作用

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结构:

1抗震设防烈度9度的高层建筑。

2抗震设防烈度8度和9度的大跨度结构和长悬臂结构。

3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连体结构、大跨度转换结构和悬臂转换结构。

2.7结构计算要点

1结构在竖向荷载及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一般可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当楼板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或楼板过于狭长,平面内变形明显时,应采用弹性楼板或局部弹性楼板进行补充计算。

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在考虑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偶然偏心的影响。

3一般情况下,不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应分别计算,取两者的不利情况。

4对框支层、转换层、错层楼盖等受力复杂结构,应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内力和应力分析,并作为构件承载力验算的依据。

5如果结构部分楼层实际计算的地震剪力系数与《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地震剪力系数值相差不大,可采用地震作用系数或修改结构计算的周期折减系数的方法。如果结构总地震剪力与规定的值相差较多,表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小,宜调整结构总体布置,增加结构刚度。

6采用时程分析法时,输入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要满足地震动三要素要求,即有效加速度峰值、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的要求。输入地震加速度记录的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

2.8结构计算简图

1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结构分析计算模型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所选取的分析模型应能较准确的反映结构中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

3进行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分析时,结构的计算嵌固端宜设于基础顶面。有地下室并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验证其嵌固条件并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2.9计算结果的工程判断

1结构的振型、周期、位移形态和量值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分布应合理,结构各楼层地震剪力与其上各层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应符合《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要求。

3计算方向各振型参与质量之和不小于总质量的90%。

4楼层刚度比应符合《规范》要求。

5单工况荷载作用下,总体和局部应满足力学平衡条件。

6受力复杂的构件,其内力或应力的分布应与力学概念、工程经验相一致。必要时,尚应采取手算方法补充验证。

7对计算软件给出的构件超限信息应予详细的分析判断。

3 场地、地基和基础

3.1 场地

3.1.1建筑场地的地段

建筑场地应根据实际需要按《规范》第4.1.1条正确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1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地段,在查明地质、地貌、地形条件的基础上,应提供地震稳定性评价及灾害评估。

2 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按《规范》第4.1.7条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3 对软弱土、液化土等不利地段,应按《规范》的规定提出相应治理措施;对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山丘、非岩石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建造丙类及丙类以上建筑时,除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外,尚应估计不利地段对设计地震动参数可能产生的放大作用,其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增大系数可按《规范》条文说明4.1.8条确定,但不宜大于1.6。

3.1.2建筑场地类别

建筑的场地类别是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参数,应按《规范》第4.1.6条规定依据覆盖土层厚度和代表土层软硬程度的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正确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当有可靠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且上述两因素距相邻两类场地的分界处附近时,勘察报告应说明场地界于两类场地之间,应允许结构设计通过插入法确定设计特征周期。

1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规范》第4.1.4规定。场地勘察时应有一定数量的勘探孔,其深度应大于覆盖层厚度或满足划分场地类别的要求,并分层测量土的剪切波速;当场地覆盖层厚度已掌握,为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勘探孔可不必穿过覆盖层,但其深度不应小于20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覆盖层厚度在场地类别划分界线附近时,应根据实际勘探孔资料确定覆盖层厚度。

2 建筑场地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除应符合《规范》第4.1.3条规定之外,尚应满足以下要求:

1)对未进行过初步勘察而直接进入详细勘察的由层数不超过10层且高度不超过30m的丙类建筑组成的住宅区或开发区,当区内房屋建筑为5幢或5幢以下时,可根据岩土名称

和性状估计各土层剪切波速;超过5幢时,则应实测土层剪切波速,测量土层剪切波速

的钻孔数量应符合初步勘察阶段的要求。

2)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估计各土层剪切波速确定的场地等效剪切波速处于两类场地分界线附近时,应实测土层剪切波速。

3)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每幢高层建筑下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不得少于1个。对于联排式高层建筑,每一独立的结构计算单元即为1幢,防震缝分开的两单元可

共享1个测量土层波速的钻孔,且相邻两孔间距不得大于100m。

3.1.3土层动力参数

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的建筑,勘察报告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覆盖层范围各土层的动剪变模量、不同条件下的动变形模量和阻尼比等动力参数。

3.2液化地基

3.2.1液化判别范围

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其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应符合《规范》第4.3.1条和4.3.2条的要求。设防烈度为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判别和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3.2.2液化判别方法

液化判别可分为两步(初步判别和进一步判别)。凡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时,不必再作进一步判别。

1液化土的初步判别应符合《规范》第4.3.3条的规定。

2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判别深度应加深至20m。液化判别应符合《规范》4.3.4条和4.3.5条的规定。

3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液化时,评价液化等级的基本方法是:逐点判别(按照每个标准贯入试验点判别液化可能性);按孔计算(按每个试验孔计算液化指数);综合评价(按每个孔计算结果,结合场地地质地貌条件,综合确定场地液化等级)。为判别地基液化而布置的勘探孔不得少于3个,当各孔液化指数差别较大,综合评价难以确定场地液化等级时,应增加判别孔的数量。

4 液化判别的标准贯入试验点的竖向间距为1.0~1.5m,对于均质厚层土竖向间距可1.5m,对于不均匀土层或薄层土竖向间距宜取1.0m或小于1.0m。每层土的试验点数不宜少于6个,试验数据应正确可靠。

3.2.3抗液化措施

地基抗液化措施应根据液化的可能危害程度区别对待,应对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进行综合治理,减少处理工作量。

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等,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地基抗液化措施应符合《规范》第4.3.6、4.3.7、4.3.8、4.3.9及4.3.10条的有关规定。

3.3地基基础

3.3.1地基和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3 地基为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时,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

它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当以轻微和中等液化的土层作为持力层时,重点应控制基础外侧的土层液化,并经严格论证。

3.3.2基础沉降控制

对于主体与裙房或附属地下建筑结构连为一体的高低层建筑、平面不规则或荷载分布不均的建筑,应验算各主要控制点的沉降量。应采取严格限制建筑物绝对沉降,避免过大沉降差,减少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包括调整桩长和桩位布置等措施)。

3.3.3 地基基础承载力

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应符合《规范》4.2节的规定。对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其它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面积的15%。

3.3.4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桩基时,桩端应伸入液化土层以下的稳定土层中,不得以液化土层为桩端持力层;伸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它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1.5m。

2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规范》4.4节的规定。液化土桩周摩阻力及桩的水平抗力均应乘以相应土层的折减系数,折减系数按《规范》表4.4.3取用。

3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相同,箍筋应加密。

4要控制建筑物周边桩身尽量不出现拉力或超过桩在竖向偏心作用时的承载力。当无法避免部分桩出现拉力时,承受拉力的桩应按抗拔桩进行设计并考虑反复荷载的不利作用,加强桩身与承台间的连接。

4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房屋

4.1一般规定

4.1.1范围

本章所指的砌体是烧结普通粘土砖、烧结多孔粘土砖、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和烧结粉煤灰砖,还包括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等新型砌体材料。

页岩模数多孔砖,满足苏JG/T004-2005规定后,其它同烧结多孔粘土砖。

混凝土多孔砖,满足苏JG/T019-2005规定后,其它同烧结粘土砖。

注1:按《江苏省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实心粘土砖禁止在城市及城镇的各类建筑中使用,多孔粘土砖限制使用。

注2:砌体的材料性能应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当砌体抗剪强度不低于粘土砖砌体时,可按本章粘土砖房屋的相应规定执行。

4.1.2抗震结构材料与施工

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有特别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必须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结构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

3)底部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3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芯柱和底部框架-抗震墙砖砌体房屋中砖抗震墙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芯柱和框架梁柱。

4.1.3房屋高度和层数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的限制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4.1.4的规定。

2对医院、教学楼等及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4.1.4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3横墙较少的多层砖砌体住宅楼,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4.1.4的规定采用。

4.1.4层高限制

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和内框架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4.5m。

注:层高指相邻两楼板(或楼面与屋面、地面之间)的高差,可从板顶至板顶计算。

表4.1.4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 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数据适当增加,但不应多于1m 。

3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4 对多层砌体房屋,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指下面两种情况:

半地下室顶板(宜为现浇混凝土板)高出室外地面小于1.5m ,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间墙,且窗间墙又为半地下室内横墙的延伸。 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埋深较深),无窗井,且地下室的纵横墙较密。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 5 当房屋周边的室外地面标高不等时,应以较低的地坪作为高度、层数计算的依据。 6 住宅的坡屋面如不利用时,檐口标高处不设水平楼板时,总高度可以算至檐口。

当檐口标高附近有水平楼板,且坡屋顶不是轻型装饰屋面时,上面三角形部分为阁楼。计算时此阁楼应作为一个质点考虑,高度可取至山尖墙的一半处。

当阁楼层高度不高,不住人,不设置固定楼梯,只是作为屋架内的一个空间,在房屋高度和层数控制时,此阁楼层可不作为一层考虑。 当阁楼层空间较高,设计作为居室的一部分,或作为贮藏室,这样的阁楼层应作为一层考虑,高度算到山尖墙的一半。

当阁楼层在顶层屋面上,只占一部分面积,即只有部分阁楼作为居住或活动场所。此时阁楼层占总的顶层面积的30%以上时,阁楼才作为一层考虑。

4.1.5 高宽比限制

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4.1.5的要求。

表4.1.5 房屋最大高宽比

注:1 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

2 房屋高宽比计算时,高度计算同前一条。宽度计算时,一般不计入平面上局部突出、凹进,如楼梯间墙的变化等。

3 单边走廊房屋。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悬挑外廊或由截面较小的外柱承重的走廊房屋,此时不应计入外廊的宽度作为房屋的总宽度。另一种是封闭外墙的单边走廊,只要横墙在走廊部分通过现浇楼板或梁有联系,对房屋抗总体弯曲有作用,则可将走廊部分的宽度计入房屋总宽度内。

4 当房屋平面为L 形或其它形状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考虑,也可按整体抗弯曲进行验算。复杂平面可以取宽度B =3.5r ,r 。I ,F 为建筑结构平面的二次惯性矩和面积。

4.1.6 抗震横墙间距

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严禁超过表4.1.6的最大间距。

一般在房屋的顶层,因为上部结构的重量较轻,地震作用相对减少,因此适当减少横墙数量,使房间的开间更大一些是允许的。但同时应满足抗震承载力验算的要求。

表4.1.6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注:1 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

2 表中木楼、屋盖的规定,不适用于小砌块砌体房屋。

3 抗震横墙间距,一般指贯通房屋横墙全长的墙体。对于横墙在平面上有错位的情况,应具体分析其楼盖类别。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

盖时,横墙在平面上的错位应在1m以内;当为装配式楼盖时,如不采取其它措施,横墙在平面上的错位应在0.3m

以内。

4.1.7砌体的局部尺寸

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4.1.7的要求。

表4.1.7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

注:1 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如加大原有构造柱的断面或加大配筋,增设构造柱等。

2 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

3 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纵向窗间墙宽度不应小于1.5m。

4.1.8承重体系

1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属砌体抗震墙结构,应符合《规范》第7.1.7条要求。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必须符合《规范》第7.1.8条的要求。

3 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规范》第7.1.9条的要求。

4 砌体抗震墙结构中,不得布置混凝土抗震墙。砌体抗震墙结构中,允许布置少量高宽比大于4,仅承受竖向荷载的混凝土柱。

4.1.9混凝土部分的抗震等级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和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有关要求;此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多排柱内框架梁柱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四、三、二级采用。

4.1.10 蒸压砖砌体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必须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第10.1.8条的规定。

4.2结构计算分析

4.2.1计算模型

各类砌体房屋的地震作用计算均采用《规范》5.2.1底部剪力法,并按下列规定调整。

1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调整与计算必须符合《规范》第7.2.4条的要求。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要按各构件的有效侧向刚度分配,并按《规范》第7.2.5条的规定计算调整。

3 多层多排柱内框架房屋各柱的地震剪力设计值按《规范》第7.2.6条规定计算。

4.2.2验算范围

砌体墙段审查截面抗震承载力时,可只选择底层、墙厚变化和砂浆强度变化楼层中从属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段;同时所有墙段均必须满足竖向承载力的验算要求。

4.2.3地震剪力分配

各类砌体房屋验算时,墙段应能承担全部的地震作用;柱按规定承担一定的地震剪力。

楼层地震力按砌体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进行分配。砌体墙段应按门窗洞口划分,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刚度计算应计及高宽比的影响。高宽比小于1时,可只计剪切变形;高宽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时,应同时计算弯曲、剪切变形影响。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等效侧向刚度可取0.0,即不考虑其参与地震力的分配。

2对小开口墙段按毛墙面计算刚度,按《规范》表7.2.3的影响系数折减。

4.2.4砌体构件抗震承载力验算

1 各类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规范》7.2.7条的要求。

2 各类砌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应满足《规范》第7.2.8、7.2.9、7.2.10条的要求。

3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构造应符合《规范》第7.5.6条的要求;抗震验算应符合《规范》第7.2.11条的规定。

4 外墙组合砖柱的抗震验算按《规范》第9.3.9条的规定执行,或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第10.3.3条规定计算。

4.3 多层粘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4.3.1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设置:

1抗震设计时作为砖砌体房屋主要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构造柱,一般布置在大墙段的两端,设置部位必须符合《规范》第7.3.1条的要求。构造柱的构造要求应符合《规范》第7.3.2的规定。

2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的构造柱一般布置在墙的中部,计算应符合《规范》第7.2.8条的要求。

3提高小墙段竖向承载能力。一般布置在墙上集中荷载处,形成砖砌体和构造柱组合墙,简称组合墙,计算规定与构造见《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第8.2.7、8.2.8条。

4不满足表4.1.8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的小墙段局部加强措施。

5大洞口的加强措施。

6当按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后,再要按5款设置构造时,剩下的墙体已不满足先砌墙后浇柱的施工稳定要求时,可只按1、4款要求设置构造柱并加强配筋,并改两侧墙为配筋砌体。不允许浇成混凝土柱与墙。

4.3.2砌体房屋的圈梁设置:

1当需要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砌体房屋首先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7.1节的规定,在墙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2抗震设计时,为加强墙体的连接,限制墙体裂缝在层内开展,与构造柱形成约束墙体,增加墙体延性,圈梁设置要求应符合《规范》第7.3.3条、第7.3.4条的规定。在上述“1款”中的部位圈梁尚应加强配筋与构造。

3 当圈梁兼有以下功能时,圈梁配筋应按计算与各自构造要求相迭加:1)圈梁兼作沉降调节时;2)圈梁兼作过梁时。

4.3.3关键部位的构造

1 楼屋盖与墙体的拉结构造等应符合《规范》第7.3.5的规定。楼屋盖中的钢筋混凝土梁、屋架与墙柱的连接要求应满足《规范》第7.3.6条的要求。

2 《规范》第7.3.7是对墙的边缘构件的加强部位的界定与加强措施。

3 楼梯是抗震重点加强部位,其构造措施应符合《规范》第7.3.8的要求。

4 坡屋面构造、洞口过梁、预制阳台、后砌墙等的构造应符合《规范》第7.3.9、7.3.10、7.3.11、7.3.12、13.3.3-1的规定。

5 基础应符合《规范》第7.3.13的规定。

4.3.4横墙较少住宅楼

住宅楼中当横墙较少、高度、层数在规定的限值时,应按《规范》第7.3.14的要求特别加强。

4.4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4.4.1芯柱、构造柱和圈梁

1 芯柱、圈梁设置必须符合《规范》第7.4.1、7.4.4;芯柱构造满足《规范》第7.4.2的要求。

2 用构造柱替代芯柱时,应符合《规范》第7.4.3的构造要求。

3 纵横墙的连接、芯柱、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应满足《规范》第7.4.5的要求。

4.4.2关键构件的构造

1 特有的窗合处拉结构造应符合《规范》第7.4.6的规定。

2 其它水平构件与墙体拉结,楼梯加强措施、坡屋面、过梁、预制阳台、后砌隔墙、基础等要求同粘土砖砌体。

4.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4.5.1构造柱

砌体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同4.4多层砌体房屋。而在过渡层须加强。构造配筋要求应满足《规范》第7.5.1条的要求。

4.5.2转换层楼盖

1 由于上下刚度突变,变形加大,楼盖的整体性要求更严,必须严格执行《规范》第7.5.3条的要求。

2 托墙梁是转换梁的一种类型。计算、构造必须满足《规范》第7.5.4条的要求;尚须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10.5节的有关规定。

4.5.3落地墙和框架柱

1 底部抗震墙,当为混凝土墙时应满足《规范》7.5.5的要求与《规范》6.5框架-抗震墙结构中对抗震墙的要求。

2 砖抗震墙应符合《规范》第7.5.6条的规定。

3 混凝土柱、墙的构造规定也应满足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规定的各项要求。

4.6多排柱内框架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4.6.1范围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多排柱内框架房屋均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混合型结构,前者为上下混合型,后者为内外混合型。

由于砌体与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模量、延性差别较大,不能同时达到极限变形与承载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差。抗震设计时要从严控制。

4.6.2地震作用

砌体墙要承担全部的地震剪力。

4.6.3 关键构造

1 构造柱,圈梁的加强措施很重要。构造柱的设置位置:抗震墙两端、外墙四角、楼,电梯间四角;集中荷载作用处;楼梯休息平台梁的支承部位,未设置组合柱的外纵墙上框架梁支承部位等。

2 构造柱截面不小于240×240mm,配筋主筋不小于4 14,箍筋 6-200。

3 圈梁在砌体上每层设置,构造柱与圈梁应有拉结。

4 多排柱内框架梁在外纵墙、外横墙上搁置长度不应小于300mm,梁端应与圈梁、构造柱、组合柱连接。

4.6.4砌体的其它构造同多层砌体房屋的相关规定;框架的其它构造同混凝土框架。

《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制定说明

《江苏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制定说明 一、地方标准发展现状 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体系的一员,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推荐性标准。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标准化法》对地方标准作出新的定义,并明确标准制定、实施及制定、实施监督要求,对地方标准的发展起到有效的规范、指导作用。 地方标准制定范围也由农业、工业拓展到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制定主体也由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拓展到设区的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截止2018年底,我省共有现行有效地方标准2354项,并免费向社会全文公开,地方标准的蓬勃发展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制定依据 有关制定本办法依据如下: (一)《标准化法》中涉及地方标准规定: 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第四条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

第十三条为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殊需要,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制定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应当在立项时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企业、社会团体、消费者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对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评估;在制定过程中,应当按照便捷有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征求意见,组织对标准相关事项进行调查分析、实验、论证,并做到有关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 第十六条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 第十七条国家推动免费向社会公开推荐性标准文本。 第二十二条制定标准应当有利于科学合理利用资源,

江苏省2018年A类安全员证书试题

江苏省2018年A类安全员证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施工单位挪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由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处挪用费用__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10%以上40%以下 B.10%以上50%以下 C.20%以上40%以下 D.20%以上50%以下 2、油漆工程施工安装技术规定,在大于__的铁皮屋面上刷油,应设置活动板梯、防护栏杆和安全网。 A.20° B.25° C.30° D.35° 3、边长为__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A.50~150cm B.100~180cm C.40~100cm D.40~120cm 4、基坑开挖时,炮眼深度超过4m时,须用__雷管起爆。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用叉车叉装物件时,被装物件重量应在该机允许荷载范围内。当物件重量不明时,应将该物件叉起离地__后检查机械的稳定性,确认无超载现象后,方可运送。 A.100mm B.120mm C.150mm D.180mm 6、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__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A.建设部 B.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C.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D.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7、施工升降机的__与基础进行连接。

B.底笼 C.底架 D.导轨架 8、在砌砖工程中,脚手架上堆量不得超过规定荷载和高度,同一快装脚手架上的操作人员不得超过__。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9、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分类,较大事故是指造成__死亡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__死亡的事故。 A.1~3人,3~10人 B.1~3人,10~30人 C.3~10人,30人以上 D.3~10人,10~30人 10、根据事故给受伤害者带来的伤害程度及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可将事故分为__。 A.轻伤 B.重伤 C.伤残 D.残废 E.死亡 11、下列选项中,不应用作回填土的土料的有__。 A.黏土 B.含水量大的黏土 C.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 D.砂土 E.冻土 1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__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A.操作资格 B.许可资格 C.安全资格 D.岗位资格 13、塔式起重机每间隔6m应设轨距拉杆一个,轨距允许偏差为公称值的I/1000,且不超过__。 A.±3mm B.± C.±4mm D.± 14、在纵横方向上,塔式起重机钢轨顶面的倾斜度不得大于__。 A.1/1000 B.1/2000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建质[2011]103号)

建质[2011]10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委(规划委、建设交通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行业勘察设计协会: 现将修订后的《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规定,做好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的有关工作。原《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建质[2006]302号)同时废止。 附件: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技术创新,提高工程勘察设计水平,引导、鼓励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工程勘察设计人员创作出更多质量优、水平高、效益好的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规范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是我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国家级最高奖项,包括优秀工程勘察、优秀工程设计、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分设金质奖和银质奖。每次评选的获奖项目总数不超过200项,其中金质奖与银质奖的比例原则上为30%和70%。达不到评定等级标准的奖项可空缺。 第三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评选工作遵循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第五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评选工作,委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等相关协会办理具体事务工作。 第二章评选范围 第六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奖评选范围包括:

一、结构主体工程完成两年以上(以项目业主或有关部门证明的日期为准)的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地下工程竣工后经两年以上时间检验的岩土工程设计、治理项目。 二、规划、建设方验收后的工程测量项目(含城市规划测量项目)。 三、地下水开采达到设计要求,或暂未达到设计水平但有开采性抽水试验(试验抽水能力大于设计水量)或经两年以上长期观测资料验证,并经相关机构认可的水资源评价(论证)、钻井工程、专门水文地质勘察(评价)等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四、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水利、铁道、公路等工程勘察,可按批准立项文件或批准的初步设计分期、分单项或以单位工程申报,按整个项目申报时,其子项目原则上不再另行申报。 第七条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评选范围包括: 一、建成并经过交(竣)工验收,且经过两年及以上(以项目业主或有关部门验收证明的日期为准)生产运营(使用);季节性生产的项目,还需经过一个完整生产考核期的生产运营,已形成生产能力或独立功能的整体工程设计项目(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二、大型工程设计项目如矿井、水利工程、铁道、公路等,可按批准立项文件或批准的初步设计分期、分单项或以单位工程申报,按整个项目申报时,其子项目原则上不再另行申报。 三、经规定程序审查批准并付诸实施的城乡规划项目及其他规划项目(如江河流域规划、水利工程专项规划等)。 第八条全国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奖评选范围包括: 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审查批准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二、经地方或行业标办审查、批准,出版发行的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三、申报项目须经过两年以上实际应用,且使用效果显著。 第九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奖评选范围包括: 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国产软件。 二、引进后经二次开发,适用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软件。

江苏地方标准

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xxxx—xxxx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图 及其图例和色标规范 Cope of Drawing with legend and color standard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草案) 2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为规范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图(包括位置图、现状图、规划图、竣工图、工程设计图)及其图例和色标,提高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制。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扬州大学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制图及其图例及色标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现状图、规划图、竣工图、工程设计图制图规范及其图例和色标的使用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黄河故道项目、高沙土项目、滩涂围垦项目等相关以农田水利工程为主的土地治理类项目兼具指导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0103-2010总图制图标准 GB/T50257-201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T50026-2016工程测量规范 GB/T30600-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33130-2016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 NY/T2148-201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50817-2013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 SL56-2013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SL73.7-2013防汛抗旱用图图式 SL73.1-201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SL73.2-201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 TD/T1012-2016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GB/T20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DB32/T1969-20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规范 DB32/T1970-2012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 DB32/T1971-20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验收规程 3术语 3.1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 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目标,围绕农田主要限制性因素解除或全面质量提升而开展的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培肥、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并保障其高效利用的建设活动。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殊种类作业的从业人员。下文是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欢迎阅读! 江苏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13号令)和《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1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省境内涉及特种作业的单位和特种作业人员。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年龄满十八周岁;

(二)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 缺陷; (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经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考核后,成绩 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四)符合相应特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作业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作业; (二)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认真进行维护保养; (三)工作时,设备发生故障,影响安全作业或发生险情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报有关部门和人员; (四)努力学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五)拒绝违章指挥,并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第六条特种作业工种范围及操作项目目录(详见附件一)。 第二章培训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特种作业相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 练。

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名单

附件 第十四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获奖项目名单 金质奖(51项)建筑6项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参加单位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1 国家体育场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勘察 及基础设计分析咨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在明沈小克周宏磊唐建华孙保卫李立沈滨孙长斌 李根义于玮李军韩煊冯红超陈爱新王慧玲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岩土工程勘察、监测及 基坑降水设计施工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顾国荣张晓沪许丽萍陈晖罗建军黄永进褚伟洪袁雅康 莫群欢姚天强褚平进魏建华孙莉张国强陈波 3 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越岭地区工程地质 勘察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许再良王俊峰赵建峰李志华徐永明李国和荆志东甄庆廷 韩会勋姜贤平孙海富陈则连赵凤林唐文军王子武 4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 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岩土工程勘测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南电力设计院 华东电力设计院 东北电力设计院 西北电力设计院 西南电力设计院 于刚梁政平高文龙余铁稳曹卫东陆武萍邵峰宋金志 王中平李振华江兆云湛川别传炎周序明闻久成 5 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岩土工程 勘察、试坑浸水试验及复合载体夯扩桩静 载试验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张炜夏玉云张苏民王国梁石怀清张继文戚长军吕雪漫 张玉守胡双节高术孝张本俊刘雅众周兰党立平 6 深圳港铜鼓航道、西部港区公共航道工程 及大铲湾港区(一期)工程 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有限公司 张文华丘建金张先亮聂云华周清和万国治张波谢昭宇 陈安平覃志毅蔡学文李继民王硕易宙子李爱国 1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参加单位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7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测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李清波路新景赵颇马国彦周益民乔来禄董遵德杨炳炎李明俊王登科葛勇王宝成郭玉松易学文刘建周 8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杨爱明汪易森严建国郑征宇姜本海丁涛杨成宏陆望明周传松王志平邓小川李国义赵风雷吴尚科姜文斌 9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李慧智马培忠高仁义孙晓张占彪邵珂关家祥郑友毅师恩奎黄劲松张福思王山立齐颖徐永胜张玉珍 10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工程华东电力设计院陈胜明赵虎陈仁杰袁因林磊叶勇健干梦军张熠侯新建陶黎峰丁珞陈斌陈健冯丽敏林涛 11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 试验示范工程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中南电力设计院 华东电力设计院 东北电力设计院 西北电力设计院 西南电力设计院 汪建平于刚吴云梁政平孙寿广彭开军俞正周大吉 李宝金李勇伟薛更新高选倪敏张国良吴建生 12 通辽发电厂三期工程东北电力设计院郭晓克吕祥涛詹扬肖峰杨晓杰张秀颜杨眉王海鹤袁泉刘杉惠超崔占忠王树昌侯淑莲石志奎 13 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设计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唐红键刘巍彭雪平杨传德罗必雄邢馥吏陆文定姜宏 朱明张吉富朱光涛张超琦黄艳君陈功刘辉 14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设计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林秀山沈凤生景来红罗义生高广淳潘家铨杨法玉徐复新 涂启华刘善美金树训刘贻笔牛广尧王庆明王晓峰 2

江苏省安全资料(4)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 (第四册) 安全教育及安全活动记录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江苏省建筑安全监督总站制

目录 4.1 安全教育培训 4.1.1 项目部安全培训计划表 4.1.2 项目部作业人员花名册 4.1.3 项目部施工机具操作人员花名册 4.1.4 项目部职工安全培训记录汇总表 4.1.5 项目部职工安全培训情况登记表 4.1.6 日常安全教育记录 附:职工三级教育卡片 4.2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管理台帐 4.2.1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基本情况 4.2.2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章程 4.2.3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管理制度 4.2.4 建筑工人业余学员守则 4.2.5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组织机构图 4.2.6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师资人员配备表 4.2.7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学员名单 4.2.8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达标自评表 4.2.9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教学计划 4.2.10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月课时安排计划表 4.2.11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开展活动记录 4.2.12 简报、照片、影音资料 4.2.13 建筑工人业余学校教材 4.3 安全活动记录 4.3.1 项目部安全活动记录 4.3.2 项目部安全会议记录 4.3.3 班组(日)安全活动记录 4.3.4 班组(周)安全讲评记录

4.1安全教育培训 说明 1.实行总分包的工程项目,总包单位应针对本项目实际情况,统一编制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2.项目部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分别不得少于30、40、20、20学时;其他职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5学时;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项目部新进场职工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培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得少于15.15.20学时。 4.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应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后可上岗。 5.项目部应积极组织作业人员参加各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记录。 6.安全教育档案应一人一档。档案应收集其身份证复印件、三级教育考卷、三级教育卡片和安全责任书,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江苏省住宅装饰质量地方标准(DB32_381-2000)

江苏省住宅装饰质量地方标准(DB32/381-2000)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住宅装饰( 以下简称装饰) 的基本原则, 给排水管道、卫浴设备安装、电气、抹灰、镶贴、细木制品、门窗、吊顶、花饰、涂装、裱糊、锦锻软包及地毯铺设等分项工程的质量要求、验收方法、判定和工程质量验收程序以及质量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已交付使用的新建住宅装饰和使用中的住宅二次装饰的质量要求。也可用于业主与承建双方签订住宅装饰合同的依据。 2.基本原则 2-1 .住宅装饰应遵守国家与地方法律、法规,并遵守安全、美观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与施工中必须贯彻有关建筑、给排水、电气、安全、防火、防腐、环保等现行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 2-2 .装饰设计和施工必须确保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性、整体性,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和随意增加载荷,不得随意破坏建筑物外立面,不得随意在地面镶贴厚重材料。如确需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应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同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2-3 .装饰施工应在业主的分户门以内的范围内进行,不得占用公共空间,不得因竭影响毗邻房屋的安全及使用环境。 2-4 .装饰施工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该产品有关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质保书或检验报告。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用于装饰。选材时,应优先采用节能型、阴燃型和环

保型材料。 2-5 .装饰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排水立管、给水管道、地漏、便器的位置,不得随意增设卫浴设施。 2-6 .装饰施工不得影响水、电、燃气表具的抄表,不得影响表具的维修及更换。严禁移动燃气表具,燃气管道不得暗敷,并不得穿越卧室。穿越吊顶内的燃气管道不得有接头。装饰时如确需移动燃气表具,应向燃气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由有关专业人员施工。 2-7 .装饰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对装饰质量的影响。 2-8 .住宅装饰施工时,如使用安装有特殊规格的设备和材料时,应严格按其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安装。 2-9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做到水通、灯亮、窗明地净、垃圾清理完毕,设备完好、装饰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交业主使用前必须做好成品保护。 2-10 .住宅装饰装修应符合DB32/301-1999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装饰工程》中规定的操作规程。 3.分项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判定 3-1 .给排水管道 3-1-1 .基本要求 3-1-1-1 .水表进水管前面应装有阀门,水表与管道相连接应采用活接头,各种阀门安装应便于操作及维修,并符合设计及业主要求。 3-1-1-2 .地漏安装必须平整牢固,与管件连接处四周必须密封,并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办法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办法 发布时间: 2008-9-11 9:07:11 浏览次数: 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工程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提倡自主创新,鼓励创作优秀作品,推动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规范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意见,原建设部部级城乡建设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变更为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不含工交系统工艺工程),与现有的行业奖一起,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实施。 评选范围包括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与工程项目管理等专项工程项目。 第三条评选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坚持标准、科学严谨、优中选优的原则,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二章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第四条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分为综合工程和专项工程两个奖项。 第五条综合工程奖项分为:优秀工程勘察、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含民营设计分会评选的“华彩奖”建筑项目、与中国医院协会合作评选的医疗建筑获奖项目)、优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优秀住宅与住宅小区设计、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计算机软件和优秀建筑工程标准设计,分别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获得二等奖以上的项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按获奖名次直接推荐参加“国优”评选。 第六条专项工程奖项分为:岩土工程、人防工程、建筑结构、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按其专业类别分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设金钥匙、银钥匙、铜钥匙奖。对有重大技术突破和特殊贡献的专项工程获奖项目,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直接推荐参加有关“国优”评选。 第七条获奖工程项目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规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有

江苏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土壤质量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土壤有效磷是土壤是否缺磷的标志,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通常的方法及现行的国家标准122997,行业标准NY/T 1121.7是按土壤的酸、碱性用不同的浸提剂提取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此方法原理,需配制的试剂多,且操作过程中钼锑抗显色剂的加入量要较准确,特别是钼酸铵量的多少对显色的深浅和稳定性有大的影响。标准液待测液的比色酸度要基本一致。不同温度、不同酸度下吸光值有很大差别,故显色的酸度、温度要控制好,控制不当甚至有蓝色沉淀产生导致实验失败等现象。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作为新一代的先进分析仪器,用等离子体(ICP)作为离子源,通过检测器检测产生的离子。与传统无机分析技术相比,提供了较低的检出限和宽的动态性线范围,精密度高、速度快、模式灵活多样等特点。对于土壤中的有效磷只需将样品浸提液上机即可。避免了复杂的显色、比色及人为条件控制过程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土壤质量土壤有效磷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将是对相关标准的一个补充和完善,提供了更完善、科学、快捷的方法。为土壤有效磷的测定及快速评价土壤是否缺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来源

2011 年 12 月 30 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 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1] 82 号),其中《土壤质量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获得批准成为2011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111829-T-326,主管部门为农业部,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承担起草工作。 三、编制过程 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预研 长期以来大批量的土壤样品中有效磷的检测任务,一直采用目前现行的国标方法(比色法),操作过程繁琐冗长,费时费力,批量检测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用先进仪器ICP多次检测试验与国标法做比对,并加以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于是专门针对土壤样品有效磷的检测,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平时做样时有目的与国标法进行对比试验,通过长时间的试验数据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二阶段:成立起草小组 自2012 年 4 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暨2011 土壤质量国家标准项目启动会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组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作为起草单位负责调研和资料准备、比对验证试验的组织、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等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从业和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中,从事可能对本人、他人及周围设备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特种作业人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建筑电工; (二)建筑架子工; (三)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 (四)建筑起重机械司机;

(五)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 (六)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 (七)建筑焊工; (八)建筑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工; (九)桩机操作工; (十)建筑混凝土泵操作工; (十一)建筑施工现场场内机动车司机; (十二)其它特种作业人员。 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筑)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从事相应作业。 第五条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以下称省建筑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职责为: (一)研究制定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标准、考核大纲,建立相应工种的试题库; (二)认证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基地; (三)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工作的师资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考务工作; (四)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证书的颁发和管理; (五)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统计信息工作; (六)其它监督管理工作。

江苏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起重机械司机理论考试习题库

江苏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起重机械司机理论考试习题库 第一部分公共知识 、法规知识 1、《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有:(ACD)。 A、遵章守规,服从管理; B、自觉加班加点; C、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D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目的是(ABCDK A、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B、保 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C、防止和减少事故;D促进经济发展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ABCD环节实施严格的控制和管理。A生产B检验检测C使用D监督检查 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未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特种设备,实施(C) 制度。A审批B申请备案C安全认可证 5、《特种设备安圣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C)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A劳动保障B安全生产监督C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的特种设备是:(ABCD)A起重机械B压力容器C 场(厂)内机动车辆D客运索道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持证上岗,按章操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置或者报告。(A)A正确B错误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将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A)A、正确B错误 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人员应当在复审期满(B)前,向发证部门提出复审申请。A六个月B三个月C一个月 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遗失或者损毁的,持证人应当:(BC)。A及时申请重新培训B及时报告发证部门C在当地媒体予以公告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遗失或者损毁的,持证人应当及时报告发证部门,并在 当地媒体予公告。(A)A正确B错误 12、持证作业人员违章操作或者管理造成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当注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A)A 正确 B 错误。 13、持证作业人员以考试作弊或者以其他欺骗方式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吊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1 年内不得再 次申请。(B)A、正确B、错误 14、持证作业人员逾期不申请复审或者复审不合格且不参加考试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A)A正确B错误 15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经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取得(c)后,方可独立操作。A上岗证B技能证c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16、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当经质监考核部门的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附件5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细则 一、申报范围 1、已获得国家或地方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获得设计评价或运行评价)的民用建筑(含住宅)。 2、申报单位必须是所申报项目的建筑设计单位。 3、中外设计单位在国内合作完成的项目,可参加评选。但必须是国内设计单位参与方案设计、双方或中方完成的初步设计项目。 4、由我国设计单位承担的国外设计项目,须获得我国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获得国外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当地国家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者国际通用的权威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方可参加评选。 5、各省级、部级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为推荐单位,负责组织获奖项目的推荐工作,对申报单位的申报材料进行复核。 二、申报条件 1、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及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原则,实事求是,技术先进,符合工程设计标准及规范。 2、设计必须贯彻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优先采用

被动式设计策略,选用与当地气候、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宜的绿色技术与产品,技术集成性和创新性突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3、设计内外空间尺度恰当,环境景观自然融合,绿色建筑技术策略与建筑艺术实现有机结合,造型新颖、美观,具有创新性。 4、鼓励原创,不以工程的规模、性质论高低。 5、同一单位设计的工程建设总项目和子项目不能重复参加优秀绿色建筑设计奖的评选。 三、申报材料 1、绿色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表。 2、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评选项目推荐表。 3、工程简介,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总体绿色设计目标、关键绿色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主要技术要求与成效,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等,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与建筑设计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比等。 4、建设项目立项及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复印件。 5、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年以上,并须提交竣工验收备案表、消防验收、环保、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文件复印件。 6、获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证书复印件。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Code of civil air defence works for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2011-xx-xx 发布2011-xx-xx实施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江苏省民防局

江苏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 (DB XXXXX-2011) 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民防局 施行日期:2011年X月X日 XXXXX出版社 2011 南京

前言 经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批准,由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解放军理工大学主编,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共同编制了《城市居住区人防工程规划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开展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调研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同时参考了有关的标准、规范、规定,征求了省市规划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人防主管部门和人防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规范重点确定了城市各级别居住区的人防工程配建面积指标,对各类人防工程功能与布局做出规定,并对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中人防工程建设要求的表达形式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民防局负责管理,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解放军理工大学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江苏省标准设计站组织发行。因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防工程建设实践存在差异,在试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人防工程系(地址:南京市海福巷1号,邮编:210007)。 本规范主编部门、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部门: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主编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参编单位:南京市地下工程设计院 南京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苏建管质(2009)5号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苏建管质〔2009〕 5号 日期:2011-12-05 浏览:755次文字:【大】【中】【小】 江苏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发证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等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从业和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中,从事可能对本人、他人及周围设备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特种作业人员”)包括下列人员: (一)建筑电工; (二)建筑架子工; (三)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 (四)建筑起重机械司机; (五)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 (六)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 (七)建筑焊工; (八)建筑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工; (九)桩机操作工; (十)建筑混凝土泵操作工; (十一)建筑施工现场场内机动车司机; (十二)其它特种作业人员。

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建设(筑)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从事相应作业。 第五条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以下称省建筑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特种作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的工作职责为: (一)研究制定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标准、考核大纲,建立相应工种的试题库; (二)认证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基地; (三)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工作的师资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考务工作; (四)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证书的颁发和管理; (五)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统计信息工作; (六)其它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市县建设(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特种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考核基地的初审和考评人员的日常管理; (二)负责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与管理; (四)负责特种作业人员执业继续教育; (五)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统计信息工作; (六)其他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考核、发证 第七条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与所承担考核工种相适应的考评人员; (二)与所承担考核工种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场所; (三)与所承担考核工种相适应的实际操作考核场地、设施、设备、仪器等; (四)健全的考务管理制度; (五)考试考核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特种作业人员执业资格考核基地的认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徐州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许可

发布时间:2011-10-17 10:48:26 一、办理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等 二、办理条件 1.年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 3.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 4.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工作经历; 5.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6.经考试机构考试合格。 7.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其他条件。 三、办理程序: 1.考试报名:申请人根据考试计划,向相应的考试机构申请报名。 2.考试:申请人参加考试机构组织的考试,并在考试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领取考试结果。 3.申请: (1)申请领证。考试合格的申请人或其委托的考试机构,向徐州质监局特种设备许可办公室(以下简称“许可办”)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申请材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人毕业证书复印件;考试机构出具的考试结果通知单)。

(2)申请复审。申请人向许可办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申请材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复审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4.受理:自收到申请材料起当场作出受理决定、不予受理决定,或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5.审批: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符合许可条件的,于决定准予许可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颁发《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不符合许可条件的,制作并送达《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收费依据 苏价费函[2000]43号、苏财综[2000]78号及省、市有关规定 五、办理部门 受理部门:徐州质监局特种设备许可办公室 联系电话: 85803721、87922761 六、办理时限 5个工作日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市政公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奖市政公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市政公用工程设计申报讲明 一、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评选范畴包括:道路、桥隧、都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燃气、热力、风景园林等工程设计。 二、评选原则 1、落实科学进展观,贯彻都市总体规划、服务区进展规划,满足适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以项目设计所体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作为评判工程设计的优良程度; 2、技术先进、高效、安全、节能、环保等重大要素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设计工程规模和难度也应同时考虑。 3、重点考虑自主创新力度; 4、充分满足近、远期功能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技术先进性达到国内同类设计领先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环境景观结合自然融合。 1、一等奖,所采纳的要紧技术有突出的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明显,各项要紧指标达到国家同期同类工程先进水平; 2、二等奖,所采纳的要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创新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明显,各项要紧指标达到或者接近国家同期同类工程先进水平; 3、三等奖,所采纳的要紧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比较明显,各项要紧指标达到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行业先进水平; 四、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为中外合作项目时,应是由国内注册登记的法人单位负要紧责任并承担项目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期的要紧工作量,同时应提供双方合作协议书,并注明双方合作责任,在项目名称后注明该项目为合作项目;

2、工程设计单位在国外(境外)承接的工程设计项目申报时,其申报材料需附建设单位对工程设计的评判证明、建成后使用期已满一年的证明以及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验收证明材料; 3、由若干单位共同协作完成的工程设计项目,应按整体工程项目申报; 4、申报项目必须有建设单位和使用单位对设计的反馈意见和竣工验收证明材料;或者投产证明和消防部门出具的验收合格证书; 5、申报国内项目必须是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行业部门同业勘察设计协会二等奖以上的工程勘察设计项目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且加盖单位公章。 6、申报材料要完整、准确、清晰,设计要紧特点部分应具体讲明设计技术及创新要点。设计中采纳的新设备和材料应具有国家托付的检测或鉴定单位的合格证明或鉴定资料,必要时可增加专项补充材料; 7、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同完成的申报项目,请将要紧设计单位填写在申报表的“设计单位”栏目中,并在申报表封面上“申报单位栏目”中分要紧设计单位和合作设计单位分不填写,并在封面上加盖各自单位公章; 8、项目申报表(附后),可按A4规格自行复制后填写; 9、图纸要求图面清晰,每个项目要有总平面图,有工艺流程的必须报工艺流程图,图纸数量不要太多,及深度以能讲明项目内容为准(图纸按A 3规格折叠); 10、照片为7寸彩色扩印,不宜再大,每张照片应做简要注明(按A3规格排版); 11、图纸和照片装订成A3图幅二份,ppt格式电子文件一份(申报表、图纸、照片要与纸质文件内容相一致),以光盘形式提交。申报资料一律不退回。以上材料按照申报表、图纸、照片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二份(A3规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