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微观经济学中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中国移动的业务套餐是一种价格歧视

中国移动推出了“全球通”(针对高端商务人群)、“动感地带”

(针对年轻人群,价格敏感群体)、“神州行”(针对中间客户,客户的年龄、职业跨度都很大)三大品牌。另外,在每种品牌中,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对于通讯服务的偏好(如,爱好发短信、语音通信、网络服务等)推出不同的业务套餐,每种业务套餐的资费都不同,最大限度的获取消费者剩余。

二、关于异地恋失败概率较大的博弈论分析

现实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恋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分居两地,比如我们的本科同学,毕业之后,可能一方A地工作或者读研,一方在B地工作或者读研。在漫长的2、3年里,双方只能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来实现平时交流,而见面只能在假期或者节日(寒暑假、五一、十一)。这样,当双方交流较少的时候,感情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而这时候,在某一方或者双方的现实世界里,可能出现一个人(异性),能够在现实中满足情感上的需求,从而一方会隐瞒另一方单独与之感情交往,就出现各种猜忌、背叛、另觅新欢,直至双方

得知真相之后分道扬镳。

理论分析:

在这里先抛开人性和道德,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归咎于双方信息的不完全,即你不知道我现实中在干嘛,我也同样。(即使通讯,同样可以通过谎言来欺骗)。

根据偏好原理中的“越多越好”的原则,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一个对象总是比少一个对象好(这就是传说中的“备胎”)。原因在于,在信息不对称中,既可以保持与原男女朋友的关系使对方不知道,又可以从新欢中获得额外的效用。

并且,我们可以假定多增加一个对象,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比如,拥有一个对象的时候,效用为5,拥有两个的时候为8。而一个都没有的时候,效用为1。这里对象数目从0到1的边际效用为4,大于从1到2的边际效用为3。

并且假定,多经历一段感情,其获得的效用比前一段是不断递减的,所以双方坚定的总效用10(5+5)大于分手后各自新欢的效用8(4+4)。

最后,我们假定双方都是经济中的理性人。

博弈过程:

在信息完全无法沟通的异地恋中(这是一种极端情况,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可能这样),双方将走入囚徒困境中,他

们在这场恋爱中的效用可以如上述的策略矩阵中表达。

比如说某男,如果其女友选择专一,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他可以背地里选择小三,因为他维持两个人的关系获得的效用是8大于专一的效用5。

如果其女友选择小三,某男同样也应该选择小三,因为如果专一的话,他一个对象都没有,效用为1,而有小三的话,可以得到新的感情,效用为4。所以他会选择小三。

同理,女方也会同样的选择。

所以,每个人都会寻求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小三以获得额外的效用,而专一的一方由于知道对方背叛,往往会伤心欲绝,所以效用最低。最后,双方都是选择“小三”。

走出困境:

异地恋走出囚徒困境的方法就是经常沟通,保持双方信息的对称,比如说:不定期打电话,视频聊天。使对方在技术上难以实现既维持原关系又另觅新欢。一旦对方做出背叛的决定,己方也可以立即做出调整策略,将损失降到最小。可以在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中证明,信息越完全,异地恋的成功率越高。

微观经济学案例1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 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 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 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选择题(1分×20=20分) 判断题(2分×10=20分) 计算题(10分×2=20分) 论述题(10分×2=20分) 二、知识点 第1章 ?理解稀缺性、经济学、机会成本、边际、激励以及市场失灵、外部性和通货膨胀等术语的含义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熟悉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人们面对权衡取舍,有所得必有所失,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2、所得的成本就是放弃的东西,真正的成本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 3、增量大小的比较决定选择,边际分析是经济学分析的关键。 4、人们根据刺激做出决策,并随刺激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5、交换可以使有关各方都得到好处。 6、市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率。 7、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局限,如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垄断等。 8、一国生产能力的大小决定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9、货币发行过多可能造成通货膨胀。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大炮vs黄油; 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第2章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表明了社会所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改变。P22 第3章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理解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含义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个单位的物品所需的投入要素比其他生产者少,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不同生产者。如果一个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比其他生产者小,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此物品上有比较优势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资料讲解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 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1—AC1)*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

变成本之间(P2—AC2)*Q2<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3—AC3)*Q3<(P3—AVC)*Q3<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题目: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 英文题目:The microeconomics in daily life 2013 年 4 月

中文摘要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微观经济学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带领大家发现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首先,我们通过钻石和水所带给人的效用的对比,给大家展现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次,将大学里常见的“占座”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阐述了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合乎理性的人”,说明了“占座”是理性人的选择。最后,将弹性系数运用到分析“谷贱伤农”现象,以及“薄利多销、多销不一定多得”的现象中去,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并且能学以致用。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性人;弹性系数

ABSTRACT Microeconomics is a content is quite broad and loose term, every second in our life is full of microeconomics.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several common example of life lead you find life in microeconomics. First of all, we through the diamond and the comparison of water brings to people's utility, for everyone to show 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Second, we will analysis the common "seat" phenomenon in the university , which expounds the microeconomic analysis the basic premise of "rational man", illustrates the "seat" is the rational choice.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elastic coefficient to analysis "intervened" phenomenon, and the meager profit but high turnover, more pin is not necessarily more "phenomenon, so we can find the microeconomics in our daily life , and we also can put what we had learned to use. Key words: microeconomics;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Rational man; Modulus of elasticity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 应用_国际贸易)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世界价格(world price) 答:世界价格也称世界市场价格,指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价格。世界价格是由商品的国际价值决定的。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惟一依据,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都必须还原为国际价值,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交换。而各国商品的国别价值在多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价值,是与各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一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越高,其商品价值就越低于国际商品价值,若按照国际商品价值出售,就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相反则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关税(tariff) 答:关税是指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与其他税收相比,关税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和物品;第二,关税具有涉外性,是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征收关税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二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市场。其中以前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以后者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 与任何一种物品销售税一样,关税会扭曲激励,使得稀缺资源的配置背离最优水平,使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因此,减少了贸易的好处。关税虽然使国生产者的状况变好,而且政府增加了收入,但造成消费者的损失大于获得的这些好处。关税造成的无谓损失具体表现为:第一,关税使国生产者能收取的价格高于世界价格,结果,鼓励他们增加低效率地生产。第二,关税提高了买者不得不支付的价格,从而使得他们减少消费。 二、复习题 1.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价格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答:当没有国际贸易,某种商品的国价格高于该种商品的世界价格时,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没有比较优势;当某种商品的国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时,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这是因为在世界市场上按世界价格交换时,该国可以获利。具体分析如下:(1)贸易的决定因素是比较优势。在没有国际贸易时,市场产生了使国供给量与国需求量相等的国价格。世界价格是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通行的价格,而价格代表机会成本。因此,比较贸易前一种物品的世界价格和国价格就可以回答究竟是本国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从而生产该种物品有比较优势,还是其他国家在该物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2)假设在没有国际贸易时,考察A国生产牛肉是否有比较优势。可以通过把A国国

微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章 4你在篮球比赛的赌注中赢了100美元。你选择现在花掉它或者在支付5%利率的银行账 户中存一年。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呢? 答:现在花掉100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I本金)0 5你管理的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过程中已经投资500万美元,但开发工作还远远没有完 成。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你的销售人员报告说,竞争性产品的进人使你们新产品的预期销售额减少为300万美元。如果完成这项开发还要花费100万美元.你还应该继续进行这项开 发吗?为了完成这项开发你应该最多花费多少? 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万美元际成本是100万美元。 9?你的室友做饭比你好,但你清扫房间可以比你的室友快。如果你的室友承担全部做饭工 作.你承担全部清扫工作,这比你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你要花费的时间多了. 还是少了,试举一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专业化和贸易如何使陶个国家的状况变得更好。 答:我们俩各自承担自己擅长的丁作比我们平均分摊每一项工作时,我要花费的时间 少了,因为婉熟的技巧使工作效率提高。 举例:假设A国比B国擅长生产丝绸,而B国生产皮毛制品的效率比A国高.如果A国专门生产丝绸,B 国专门生产皮毛制品,由于它们各自在相关生产上的优势. 会使两种商品的 生产率提高.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在市场上供应。这样,A、B两国间的专业分工和相 互贸易使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丝绸和皮毛制品可供消费,两国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11.解释下列每一项政府活动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还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在关注效率 的情况下,讨论所涉及的市场失灵的类型。 A管制有线电视频道的价格。 答:这是关注效率,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市场势力的存在。可能某地只有一家有线电视 台,由于没有竞争者,有线电视台会向有线频道的消费者收取高出币场均衡价格的价格,这是垄断。垄断市场不能使稀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规定有线电视频道的 价格会提高市场效率。 B向一些穷人提供可用来购买食物的票证。 答:这是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政府这样做是想把经济蛋糕更公平地分给每一个人。 C在公共场所禁止抽烟。 答:这是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因为公共场所中的吸烟行为会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不 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社会产生了荷害的外部性,而外部性正是市场失灵的一种情况. 而这也正是政府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 D .把美孚石油公司(它曾拥有90%的炼油厂)分解为几个较小的公司。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势力。美孚石油公司在美国石油业中 属于规模最大的公司之一,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很容易形成市场垄断。垄断市场的效率低于竞争市场的效率。因此,政府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分解它。 E对收入高的人实行高个入所得税税率。 答:出于关注平等的动机,让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有助于社会财富在 社会成员中更公平的分配。 F.制定禁止酒后开车的法律。 答:出于关注效率的动机,市场失灵是市场外部性造成的。酒后开车对其他人的生命

曼昆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 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笔记 目录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1)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1) 五、几种价格弹性与商品关系 (2) 六、需求价格弹性 (2) 七、政府限价对市场的影响 (3) 八、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 (3) 九、曼昆的市场有效(EFFICIENT) (3) 十、税收的代价 (4) 十一、国际贸易与关税 (4) 十二、公共部门——外部性 (5) 十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 (7) 十四、市场结构 (7) 十五、寡头与古诺模型 (8) 十六、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 (8) 十七、减少贫困的政策 (8) 十八、无差异曲线与收入替代效应(斯勒茨基方程) (9) 十九、博弈论 (10) 二十、微观经济学前沿 (11)

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①人们面临权衡的取舍。 ②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取得它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机会成本) ③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选择) ④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⑤贸易能使每个人都获得好处。 ⑥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⑦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时存在外部性或市场力量) ⑧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⑨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⑩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循环流量图(资本循环、要素循环) 实证分析是描述性的,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分析是命令性的,企业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 例子:(实证分析)最低工资法引起了失业。(规范分析)政府应提高最低工资。 四、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案例:假设中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50个烧饼或4件毛衣;英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个烧饼或2件毛衣。 烧饼毛衣名称 产量机会成本产量机会成本中国50 0.08 4 12.5 英国40 0.05 2 20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1)

第1章本章习题答案 单一选择答案:1(C)2 (D)3 (D)4 (B)5 (A) 判断正误答案 1(×)2 (×)3 (×)4 (√)5(×) 分析题答案 1. 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这是一个重要选择。 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就是生产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效用水平的产品。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现象解释 ----------------公有资源 人人都在倡导保护环境,可为什么空气污染,水质恶化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城市道路为什总是拥挤不堪能够采取哪些可行的办法 为什么大多数高速公路旁都有垃圾,而人们自家的院子里却很少有 为什么有的生物(例如黄牛)能够得以延续,而有的(大象)却濒危灭绝了呢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其中蕴涵的经济学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上述几个现象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公有资源”相关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谈及公有资源,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寓言----“公有地悲剧”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镇上的许多人靠养羊为为生,大部分时间里羊在镇周围的草场上吃草,这块地被称为镇公有地。没有一个家庭拥有土地。相反的,镇里的居民集体拥有这块土地,允许所有的居民在这块土地上放羊。集体所有权很好的发挥作用,因为这块草场很大。只要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有良好草场的土地,镇公有地就不是一种竞争性物品,而且,允许居民们在操场上免费放羊也没有引起问题,镇上的每一个人都很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镇上的人口增加,镇公有地草场上的羊也在增加。而由于羊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开始失去自我养护的能力。最后,土地上放牧的羊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土地上寸草不生。由于公有地上没有草,养羊不可能了,而且,该镇曾经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得来源。 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悲剧的呢实际上,公有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外部性。当一个家庭的羊群在共有地上吃草时,他降低了其他家庭可以得到的土地的质量。由于人们在决定自己有多少羊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使羊的数量过多。如果牧羊人可以共同行动的话,他们就应该使羊群的繁殖数目减少在公有地可以承受的规模,但没有一个家庭有减少自己羊群规模的激励。 从公有地悲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当一个人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公有资源的享有。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和税收减少公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一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成私人物品。 环境恶化是现代的“公有地悲剧”。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水和开放的草地一样也是公有资源,而且过度污染和过度放牧一样。污染是可以用管制或对对污染性活动来征收庇谷税来解决的负外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其他人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危及别人的健康。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治理污染的税费,对污染环境的企业制定相关的规定,采取适当的管制措施,以此来维护更多人的利益,减少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道路可以是公共物品,也可以是公有资源。如果道路不拥挤,使用就没有竞争,此时是公共物品;如果道路是拥挤的,那么它的使用就会产生负外部性。当一个人在路上开车时,道路就变得更加拥挤,其他人必然就开得很慢,这是道路就是公有资源。政府解决道路拥挤的一个办法是对司机收取通行费,也就是拥挤外部性的庇谷税。有时拥挤只是一天中某段时间的问题,上下班高峰期的道路更为拥挤些,其他时段就相对宽松。解决这些外部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对高峰时期高收费。这种税费就会激励私家车驾驶者改变时间表或改行他路,以便减少某一路段的堵塞。除此之外,汽油价格也会影响道路的行车状况,

1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N.格里高利·曼昆,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院学习经济学;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 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价水平考试委员会;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微观经济学前沿 经济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全的学科,它还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对于经济学,我们有3个处在经济学前沿的题目。他们分别是: 1)对称经济学——人们在生活当中不免有人比另外一些人知道更多的消息,你能保证别人知道的你全都知道么(这就是不对称)。 2)政治经济学——运用经济学工具去理解政府的职能。 3)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的观点用于研究经济问题。 第一节不对称信息

隐蔽性行为 道德危险: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者不合意的行为的倾向。 比如为了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故意去弄坏已经投保的车子,投保了巨额人身保险的人去…… 他出现的关键在于一方无法完全的获取另一方完全的信息,导致道德危险的出现。 再解释两个概念。 代理人: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委托人:让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恩。雇佣关系是一个好的委托人与代理人的例子。老板是委托人,工人是代理人。道德危险是工人在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情况下偷懒。 那么,雇主可以这么做防止道德危险的出现。 a) 更好的监督(强力监督) b) 高工资(失去工作就难找这样的工作了) c) 延期支付(比如年终奖金) 隐蔽性特征 逆向选择: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无法看到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真得很晦涩,他的意思也就是卖者对要出售的物品的特征了解的比买者多的市场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买东西的人要承担更大的质量风险。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愿意在网络上买东西,就是这个原因,人们当面购物,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在网络上购物的话,人们能够获取的信息要少很多,相对于人们得到的这些便宜(网上的东西总是稍微便宜些),人的或许并不会选择在网上购物。直到有一天人们渐渐对网络购物的质量得到了信赖……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试题]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试题] 用微观经济学原理浅析生活中的现象 我们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生活,不得不承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已经彻底被“经济”所“挟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所作所为,全都与经济活动有关,不得不承认,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之前,对现实中的一些涉及经济现象的问题不甚了解。 从利润最大化原理浅析身边的现象 当生活中的一些商品涨价或者是降价,只是模糊地知道是因为需求与供给大小关系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了。 在我的家乡烟台,依赖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水果种植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几年前在我的家乡还是会看到大片大片苹果树林,但是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几年后在它们长得还很茂盛的时候有的却被砍掉了,最初只是知道因为苹果价格下降,果农赔钱,不得不另谋出路,这种见解是比较浅显的,现尝试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之,即利润最大化原理以及市场机制原理。 像是苹果这一类的农产品的供给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果农们是在MC=MR=P的时候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刚开始的苹果价格为P,1超过了平均成本,(P—AC)*Q>0,果农得到了经济利润,于是被利润驱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11 苹果,而且种的数量也是逐步增多的,市场上苹果的供给越来越多,使得由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苹果价格趋于下降,价格降到了P,2位于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 (P—AC)*Q<0,但这时果农们还是会继续种植,因为总收益大于总可变本之间222

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之不会成为沉淀成本,这样的决策对于果农们来说才是理性的,供给量继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当降到P3时,果农们就会放弃种植了,因为(P—AC)*Q<(P—AVC)*Q<0,果农们已无利可寻,33333 如果还不停止种植,则全部收益连可变成本都无法收回,更谈不上对不变成本的弥补了。而事实上,只要果农停止种植,就会将可变成本将为0,显然,此时不种植要比种植强,便会出现果树被砍,数量减少。 据我们所知,市场机制是指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即直到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为止,这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刚开始,苹果的供给是属于短缺的,价格位于P1,果农就会试图扩展种植规模,增加苹果供应量,所以一时间苹果树被大量种植,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直到P2,是处于市场出清的状态的,市场上对苹果的需求等于供给,但是市场信息不完善,果农们自然也不知道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继续种植,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超过了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造成生产过剩,为了售出这些过剩的苹果,果农们不得不开始降低他们的价格,最后价格将下降,需求量将会上升,供给量将下降,亦即会有大量的苹果树被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P2。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 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复习

精心整理《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一、题型 名词辨析(4分×5=20分) 第 ? 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作出决策;人们如何与他人相互交易;影响整体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变化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 1 10、短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有替代关系。 ?领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的含义 做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权衡取舍。(大炮vs黄油;环境vs收益;效率vs公平)

?理解循环流向图与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两个模型的内容 循环流向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p21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 第 ? ?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理解四种市场结构的含义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 商品量 供给: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商品本身的价格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其他因素引起的都将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 理解互补品与替代品的含义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 熟悉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 ? ? 第? ? ? E p >1富有弹性曲线平坦降价销售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12121 2121212121222Q Q P P P P Q Q P P P P Q Q Q Q ++?--=÷+-÷÷+-=

智慧树知到《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微观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经济学中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利用资源必须考虑下一代。 D:地球上的资源终将被人类消耗光。 答案: 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2、经济物品是指经济物品是指 A:有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D:数量无限,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得到的物品 答案: 数量有限,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 3、经济学中的基本选择包括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怎样生产,何时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答案: 以上都包括 4、下列哪一项属于规范分析 A:2000年货币当局连续降息,以拉动经济增长

B:从去年开始,持续下降的物价开始回升 C: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 D:在短短的五年内,政府的财政支出扩大了一倍 答案: 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太低,不利于公平原则 5、微观经济学是以()为核心 A:家庭 B:价格 C:厂商 D:政府 答案: 价格 第二章 1、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大,那么这两种商品是A: 替代品 B:互补品 C:独立品 D:都不是 答案:替代品 2、如果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量减少

答案: 需求量增加 3、如果商品X和商品Y替代,则X的价格下降将造成A: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农产品价格过低,主要原因是 A:政府调价的措施不力 B:供应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 C:需求的增长超过供应的增长 D:农业人口过多 答案: 供应的增长超过需求的增长 5、对某种商品征收单位销售税会使 A: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向移动 C:供给曲线的斜率变得陡直 D:供应曲线的斜率变得平坦 答案: 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向移动 6、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表现为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公共产品通常具备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个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 公共产品具有四个特性:①非排他性。一种公共产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由此而获得的满足;②强制性。公共产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的,不论你是否愿意;③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④非竞争性。公共产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2.稀缺 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二)

微观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之前我们给大家讲了微观经济学中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道理,供给与需求会影响一个商品的价格,而一个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供需关系。 今天我们来继续。 之前我们说过,当一个商品的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多多少少的降低对这个产品的需求。而我们的收入提高时,手里的闲钱变多的,对于商品消费的需求也应该是上升的。 但是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违背了我们熟知的逻辑。例如有一些商品越贵,买的人越多,人们对他的需求量越大。而还有一些特殊的商品,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我们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反而在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列举这一些特殊的情况,来给大家做一个讲解,给大家讲一些专业名词,以及抛砖引玉给大家一些如何利用这些反常现象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业绩。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下,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所见的商品都是可以按照一定的属性进行分类的,接下来我们来一一列举。 假如,对于某一个商品而言,当我们的收入增加时,我们对这个商品的需求则在增加,这一类比较符合我们常识的商品,我们把它称之为一般商品(normal good) 而对于一般商而言,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分类,比如奢侈品和必

须品,对于奢侈品而言,这类商品的收入弹性是比较敏感的,也就是说,当收入出现了一点点的上升,对于奢侈品来说需求的变化是较为明显的。而反观对于必须品而言,虽然对于价格来说也出现了收入上升,需求增加的情况,但是随着收入的变化,这一类商品需求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这就提醒大家,在经济情况比较好的时候,这是大众的收入普遍偏高,我们应该尝试着多做一些奢侈品的生意,或者可以把我们的产品包装成奢侈品。而如果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大众普遍出现了收入下滑明显的情况,这是我们应该尝试做一些生活必须品的·生意,或者我们要把我们的产品包装成生活必需品。 当然,还有一类商品比较反常,当百姓的收入水品上升时,对这一类商品的需求反而在下降,这一类商品我们将它称之为劣质品。例如方便面,一个家庭一般只有在穷困潦倒时才会去选择一些比较低档的方便面。而当这个家庭的情况出现好转时,可能回去选择更为健康的食物,对于方便面的需求自然就会出现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实老百姓的收入是在稳健提升,这个时候一些方便面厂家为了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活下来,所以,有时候也会去开发些比较奢华的种类,比如牛肉改用大块的,肉料改用日本的和牛,原本一块五的方便面也能买到几十上百,主要还是为了将自己的产品脱离劣质品的行列,哎,有时候也是在感叹,真的连方便面都吃不起了。 当然还有一些反常的现象,有一些商品是几个越高,那么人们对他的需求也就越大,这一类商品也是很奇怪了,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