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南电大汉语言本科《美学专题》(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5月26日;资料涵盖“我要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为方便学员考试“我要考试”的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已经排序;考试登录平台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e18550671.html,;“我要考试”成绩即为学员期末考试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悲剧冲突”的提出者是\\黑格尔

2.比德“在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表现是\\儒家学说

3.不能从下面那个规定去把握美\\心理距离

4.不是古希腊的杰出人物的是\\孔子

5.不是中国传统君子形象的是\\月亮

6.不属于审美心理学流派的是\\心灵感应说

7.()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俄国

9.从历时性来说,首先产生的是\\美

11.()代表的是宁静与安逸\\绿色

12.典雅在西方,就是17世纪()的宫廷趣味\\法国

13.对于美学有核心意义的分类是\\按照审美的方式分类

14.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本美学论著\\王朝闻《美学概论》

17.黑格尔说,美的理想体现在()的雕塑上\\古希腊

18.将丑和荒诞作为审美形态是在\\19世纪中叶后

19.恐怖是现代()的一个审美范畴\\西方

20.美感产生于\\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

22.美体现了人与对象的一种()关系\\和谐

2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

24.人类审美活动的理想和目的是\\美

25.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是\\声乐艺术

27.审美对象的核心是\\美

29.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

30 视觉空间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空间造型

31.()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主要文化形式\\宗教

32.()首次出现了从艺术的审美特征出发来确立的艺术形态划分原则\\18世纪

33.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的是\\雨果

35.我国古典美学传统将()看作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自然

36.西方崇高理论的核心是\\康德的理论

37.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毕达哥拉斯

38.西方美学研究的主题是\\悲剧

39.希腊艺术普遍呈现了神与人的\\同形同性

40.下列不属于印度文学作品的是\\《伯罗奔尼撒》

42.下列属于古希腊悲剧的是\\《普罗米修斯》

44.下面属于命运悲剧的是\\《俄狄浦斯王》

45.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是()的诗句\\李白

4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美学研究开始转向\\前苏联

48.形式美的基本结构是\\结构性存在

50.形式美的基本元素是\\物质性存在

52.形体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点

1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排序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1.试卷号:1340; 2.资料整理于2019年8月5日,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从元稹的《莺莺传》到王实甫《西厢记》,崔张故事发生了哪些变化?[2012年7月试题] 答:(1)故事结局发生了变化,从分手的悲剧变成大团圆的喜剧; (2)人物形象发生变化,张生从始乱终弃的负心人变成忠于爱情的痴情种; (3)主题发生变化,从写文人逸事到歌颂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关汉卿《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你对这种浪漫主义如何评价?[2014年1月试题] 关汉卿《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何处?你对这种浪漫主义如何评价?[2017年6月试题] 答:(1)《窦娥冤》的浪漫主义色彩表现为窦娥三桩誓愿的实现、鬼魂诉冤、清官雪冤等情节中。 (2)这种浪漫主义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但这种不具备现实基础的美好结局削弱了剧本的悲剧力量。 关汉卿《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具有哪些性格特点?[2016年7月试题] 答:(1)善良贤孝,主要表现在她对婆婆的态度上。 (2)刚烈倔强,敢于抗争,主要表现在她和张驴儿、太守祷杌的冲突中。 和前代小说相比,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爱情描写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2016年1月试题] 答:(1)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成为主要描写对象。 (2)择偶标准改变,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 (3)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 洪升的《长生殿)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2015年1月试题] 答:(1)通过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描写,歌颂真挚的爱情。 (2)通过开元天宝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反映了时代的历史悲剧。 简述《水浒传》中梁山英雄接受招安的原因。[2012年7月试题] 答:(1)个人因素,即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和青史留名的人生追求。 (2)农民阶级固有的局限性,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 (3)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即同仇敌忾、抵御异族侵略的渴望。 简述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形象在小说《红楼梦》中所起的作用。[2016年1月试题] 简述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形象在小说《红楼梦》中所起的作用。[2017年1月试题] 简述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形象在小说《红楼梦》中所起的作用?[2013年1月试题] 答:(1)通过二人荣枯沉浮的故事揭示小说的主题。 (2)通过二人的牵引介绍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3)通过二人把天上的爱情故事搬到人间。 (4)交代“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的特殊艺术手法。 简析《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2012年1月试题] 简析白朴《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2018年1月试题] 简析白朴杂剧《梧桐雨》的艺术成就。[2019年1月试题] 答:(1)善于借助景物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 (2)艺术构思上,把李杨爱情与梧桐联系起来,加强抒情效果。 (3)文采丰赡,清词丽句中不乏活泼自然。 简析传奇《桃花扇》艺术构思上的特点。[2016年7月试题] 简析传奇《桃花扇》艺术构思上的特点。[2017年6月试题] 答:(1)“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男女主角爱情的悲欢离合反映南明的历史兴亡。 (2)发挥以物为线的传统叙事方式,以桃花扇作为串联故事的线索。 简析高明《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形象。[2013年7月试题] 答:(1)有浓厚的忠孝观念,时刻宣扬封建礼教。 (2)被封建礼教所束缚,因仕途羁勒而痛苦,是一个软弱怯懦的知识分子。 1

汉语言文学论文: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对接性思考 教育制度改革热潮在我国掀起之后,引起了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的改变,我国各大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语文教学在随后几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应该看到,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实现对接不仅是提高语文教育水平的发展需求,也是适应新时期,新文化的发展需求。 汉语言文学应该说,它本身就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并没有重点把握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反而更多的是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文学而学习。加上我国语文教育的师资水平整体来说还没有满足新时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要求,因此,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应该实现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应实现语言教育和汉语言文学的对接性教育,这样才能够重建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高素质和高质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精髓。现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其实不会存在什么不良的冲突,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比如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上,教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运用上,都要进行对接性思考,这样才能够把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信息反馈到语文课堂教育中去。另外,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特别是现在教学理念越来越宽容,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来正确理解语文教育和汉

语言文学的对接问题。 第一,关于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对接,在实践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够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识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并重塑自我。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言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对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是要重视的,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创作诗词歌赋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开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实践课程相对语文教育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应该加大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课堂的创设和开展。汉语言文学实践课堂的开展形式可以参考语文教育的实践课程,比如通过开展一些汉语言文学实践讲座,或者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知识的社会调查等,

事业单位考试汉语言文学类真题

一、选择题。(共12分) 1.区分《诗经》风、雅、颂的标准是什么?音乐 2.《论语》的体裁是什么?语录体 3.“诗可以兴”是什么意思?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4.名家的典故是什么?白马非马 5.《史记》的体裁是什么?编年体通史 6.竹林七贤中《与山巨源绝交书》谁写的?阮籍 7.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的赋体类型是什么?散体大赋 8.《文心雕龙》作者是谁?刘勰 9.诗仙、诗圣、诗佛、诗雄分别是谁?“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王维,“诗鬼”指李贺。 10.唐宋八大家不属于宋代的是谁?苏洵、 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11.“一门三父子,”指谁?苏洵、苏轼、苏辙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谁说的?北宋大儒张载《张子语录》中的名言 13.“梅妻鹤子”是谁?林逋 14.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15.古诗歌产生的时代排列是什么?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16.《红楼梦》开篇所引用的神话是什么?女娲补天 17.“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指哪两本书?《红楼梦》《三国演义》 18.现代文学史上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什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9.阿Q的唯一污点是什么呢?羞愧自己画得不圆…… 20.现代诗歌史上,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郭沫若《女神》 21.“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这句话谁说的?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22.鲁迅说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是谁?冯至 23.创造社成员是谁?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 24.周作人的《美文》中为榜样的欧美现代小品文家是什么?D兰姆 25.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哪一年开的?1942年5月 26.“京派”美学家和评论家代表是谁?朱光潜 27.“十七年时期”田汉创作了什么?《关汉卿》和《文成公主》. 28.《虚构》的作者是谁?马原 29.福贵这个人物出自哪本小说?小说《活着》 30.艾布拉姆斯所说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五道多选题(共3分。) 1.以下四个汉字的笔画数相同的是哪几个? 2.春秋三传指什么?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明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什么?刘鹗《老残游记》、曾经朴《孽海花》、李宝嘉《官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的《》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诗经》研究 史上《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2.“二南独立说”认为“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 ___》。 3.《秦风.》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日:“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都风》中保存了她的作品《____》,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一》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6.“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____》-诗中的句子。 7.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____》,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8.《____》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9.“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是屈原《____》一诗中的句子,诗歌赞颂勇武刚强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10.南朝齐诗人____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即是他描写山水的名句。、 11.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风以清淡著称,但他《临洞庭》中的名句“气蒸云梦泽, ”却气势壮阔。 12.中晚唐很多诗歌关注民生疾苦,如诗人____ 的《橡媪叹》一诗就反映了老百姓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只得以橡实充饥的惨剧。 13.周邦彦怀古词名作《西河·金陵怀古》化用了唐代诗人____ 的《石头城》和《乌衣巷》中的句子,但却没有斧凿的痕迹。 14.唐代大诗人杜甫伤悼诸葛亮的绝句《____》结尾写道:“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对诸葛亮功业未竞的无限惋惜。. 15.建安时期的咏物诗多借咏物来寄托情志,其中诗人的《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颇具代表性。 1

实用英语期末复习(汉语言文学)

1.为方便起见,这些照片将按时间顺序展示。 For convenience, the photos will be shown in time sequence. 2.货款一付,货物就会在你方便的时候运到。 Once the payment has been made, the goods will be delivered at your convenience. 3.请给家里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正在回家(去公司)的路上。 Please dia l home and tell them I’m on the way home.(on the way to the company. ) 4.It seems ages since we heard from you—and even longer since you went to work in China. 似乎很长时间没收到你的来信了,从你到中国工作时算起,到现在就更久了。 5.与其说他是位音乐家,倒不如说他是位诗人。 He is more of a poet than a musician. 6.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成功地加快了生产速度。 We have succeeded in speeding up the production rate in the past few months. 7.我建议你把这一笔钱存入银行。 I suggest that you make a deposit at the bank. 8.Every day, about 128 million Americans log onto the Internet to use email, receive news, acces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conduct business, book travel reservations, and engage in other activities. 每天,大约有一亿两千八百万美国人登录因特网使用电子邮件,接收新闻,获取政府信息,办理生意,预定机票酒店及从事其他活动。 9.Please rise together with me in offering our sincere wishes that the coming years will be filled peace, joy, happiness and love. 请起立与我共同举杯,让我们衷心祝愿,未来的岁月将充满祥和、快乐、幸福和爱情。 10.This means that you can make the call again to the right number without having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及答案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学语文教案研究试卷 2018年1月 一、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0分,共50分) 1.语文教案方法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全面理解语文知识教案的综合实践原则? 3.合作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4.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倾听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5.简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二、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每题16分,共32分) 1.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语文教师教案能力结构的认识。 2.联系教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三、分析题(18分) 分析教案个案,回答问题: 1.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处理整体感知与局部切入分析的?(12分) 2.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6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实录 师:(简单导入后)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带着知难而上的精神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布鲁塞尔会面,从此这两位历史巨人结成挚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并肩奋斗了近四十年。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思格斯;对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思格斯。那么,读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学生开始思考。) 生1:读完本文我认为恩格斯没有表达自己的哀痛,甚至从表面上根本读不出他的哀痛,他重点写了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和贡献。恩格斯表达出自己的深深悼念和赞美。 师:你认为恩格斯没有宣泄自己的哀痛,而是将哀痛隐于字里行间,对吗7.生1:是的。 师:那大家能找到恩格斯表达对马克思赞美的句子吗? 生2:“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说明马克思的精神是伟大的,流传千古。师:你能带着这种崇敬将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学生读) 师:很好。哪位同学对这句话还有自己的理解? 生3:这句话说明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贡献的肯定。师:带着这种赞美我们一起再将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2013年甘肃政法学院甘肃专升本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阅读中国古代文献的工具课。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考查,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原著,批判地继承祖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现代汉语服务。 二、考试参考书: 《古代汉语》(上下册),(朱振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上中下三册),(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课程分值:60 四、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文选部分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5篇文章及常用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及常用词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子路从而后》及常用词

《礼记》:《大同》、《教学相长》及常用词 《孟子》:《夫子当路于齐》、《许行》及常用词 《庄子》:《秋水》《论积贮疏》及常用词 《报任安书》、《答李翊书》、《封建论》、《教战守策》及常用词(二)通论部分 第一章文字 [考试要求] 1、明确汉字的表意性质。 2、熟悉汉字体式变迁的历史。 3、熟悉汉字构成的基本方法。 4、掌握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尤其是古今字。 [考试内容] 1、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2、汉字的形体构造 3、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第二章词汇 [考试要求] 1、解古汉语词的构成和词义表达特点; 2、识古今词义差别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防止以今释古; 3、明了义系统,学会识别本义,掌握引申途径; 4、掌握辨析同义词的方法。 [考试内容]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A.思维B.感觉C.知觉D.想像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 A.登门槛效应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 C.沙赫特一辛格理论D.斯腾伯格理论 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 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 12.聚合思维 13.复合情绪 14.刻板印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5.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16.遗忘的影响因素有哪些7 17.使用智力测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8.简述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四、论述题(20分) 19.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大历十才子”是指李端.卢纶.吉中孚___ .____. ___.____. ___ ___. ___等。 2. 杜牧时称“小杜”,因与____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3.韦应物以____ 著名。 4.《滁州西涧》是_______的代表作。 5.世称“韩孟诗派”中的“韩”指_______,“孟”是指___________。 6.李商隐的抒情之作中,最为杰作的是以______为中心的情诗。 7.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它和《诗经》并成为“__ __”。 8.《离骚》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_______。 9.《离骚》是我国古代_______的典范之作。 10.《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____ . ___。 11.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_______和_______。 12.《尚书》意为“_______”是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作品汇编。 13.《尚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 14._______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15.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_国人。 16.《论语》是___家的代表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篆录而成。 1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首推为____共____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 18.《庄子》的哲学思想起源于____,而又有所发展。 19.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为:____。 20.《韩非子》是先秦____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

采用。 21._____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22.汉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几个发展阶段。 23.西汉前期,在传统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 24.______的______,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 25.杨雄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四大赋”。 26.两汉乐府是继______、______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里程碑。 27.______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______的结尾。 28.______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29.曹丕在《______ 》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3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期中______的地位尤为突出。 31.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______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3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3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 34.曹丕的______探讨了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一个新时期。 35《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情节都是取材于______。 36.西晋陆机文学创作的专论是______。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特有的艺术体征和美学品格,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符合汉语言的语文认知水平,符合汉语言的内心发展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教材的教学要求不同,需要教师教出童真的感觉,让小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特有的美感。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汉语言文学。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材应用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词汇通过模仿和交流不断得到积累,并开始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这个阶段的汉语言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呈现出间断性和记忆的简短性,他们在学习生活规范和记忆时,采用单事件学习和记忆法。他们的思维呈现习得事物的累积学习。这个思维特点,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短小精干,学生只有在简单句的语言表达中才能体会情感,习得知识。 汉语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短小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包括: 1.听过一些故事,解释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狼和小羊抢水的故事,告诉学生狼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故事传递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例如《孟母三迁》传递母爱的问答,《爱你本来的样子》一文教育学生要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从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简短,语言比较通俗,基本没有理解和阅读的难点,这个表现形式是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容易接受。汉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着语言的优美,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词汇和语言。因此,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因此,教师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思想中,没有储备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也不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功能价值与体裁特征,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未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抓不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工具化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还采用“字词句段”教学法,仍然将汉语言文学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人化一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主题,导致本应该生动有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晦涩难懂。 第三,未注意到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把握好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使用与成人文学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与儿歌时,就没有注意到儿歌的趣味性与押韵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三、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一)

2017年汉语言文学考试真题以及答案解析 2017年4 一名词解释(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调类 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古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代汉语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一般用五音标记法来表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3、部件 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大部分的汉字是由若干组笔画结构拼合而成的,这些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称为「部件」。部件是大于基本笔画(例如:点、横、撇、捺等)而小于或等同于偏旁的结构单位。 4、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语叫做单纯词 5、同位短语 又叫复指短语,多由两部分组成,前后各部分词语不同,但复指同一个事物。

二、简答(40分) 1、简述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来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方言却没有;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 2、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同样的语音形式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3、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汉语里送气、不送气区别词义,英语不能;英语里清音、浊音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不能;语音的组合上,汉语的l只在音节开头出现,英语既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 2、举例简述四种造字法 ⑴所谓象形法,就是描绘实物的形状或特征的一种造字法。象形字当中,也有一些不是直接用来表示具体实物,而是用来表示与实物有关的概念。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象形字虽然起源最早,但数量却最少。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

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

第一、二章章节测试 姓名: 一、判断题 1、语言是以语法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音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中书面语是第一性的,口语是第二性的。() 3、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地特点。() 4、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完整的特点。() 5、书面语是口语得以形成的基础和源泉,并不断为口语提供鲜活的材料,促使口语向前发展。() 6、王力的《汉语史稿》以语音的演变为主要依据,参照语法和词汇的变化将汉语的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当代四个时期。() 7、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8、唐宋以来,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与逐渐取得了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地位。() 9、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0、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语言。() 11、世界上的文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12、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变图画为线条,改繁复为简易,从表声到表意。()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改革文字的原则就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 14、笔画法一般先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内部再按笔形的横、竖、撇、点、捺、折的顺序排列,以此类推。() 15、巿字念(fu),卂字念(qiong).。() 16、戊字念(wu) ,戌字念(shu) ,戍字念(xu)。() 17、字形的规范包括不写错别字,不用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体字,不用异体字。() 18、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它可以分为两大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19、本义是一个词在某一历史阶段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基本义指一个词有历史可查的最早意义。() 20、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天。因为比以前任何一种字体都好写好认,可以作为“楷模”,所以尊之为“楷书”,又称“真书”、“正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汉语有()和()两种存在形式。 A、口语 B、书面语 C、方言 D、普通话 2、中古汉语是从()到()。

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1、未来语文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1)开放的空间。①从空间看,是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向外开放,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从家庭到社会,从学校到工作单位,不断接受语文教育;②从内容看,以信息社会的高节奏高效率工作需要为目的,以社会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 (2)全面发展的。①否定传统教育中只重视书面能力的教育观,强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②重视复合人才的培养,重视自学能力的养成等。(案18) 2、文言文教学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用现代人的故事去理解文言文,让学生对古文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使学生感悟人生,影响于行;用现代生活实例领悟文言文,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3、谈谈你文言文教学要求的认识与困惑? 关于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一般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文言文教学只要求读懂浅显文言文就行了,现实社会中不要求用文言文写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求学生背那么多的篇目呢,达到一定篇目就行了,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可减少教学盲目性。二是认为把文言文教学目标定位在基本的阅读上是不够的,单纯以实用为取舍原则,会造成文化根基越来越浅。所以文言文教学应多背诵,以培养中华文化情结。4、关于新课标“写作取向”方面的认识。 (1)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以往强调文章的思想性,新课标只从语言的角度,提出“表达自己思想”的要求,不再作思想性方面的硬性规定。因为中学生还是少年,人生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非常丰富,但很难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实践证明,过于追求写作的功利倾向,规定表现伟大理想、积极意义等反而会扭曲表情达意的功能,容易造成学生说假话、大话的现象。 (2)关注学生写作态度。例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心得,互相评价作文,沟通见解”。(案64)5、听说读写相互促进这条原则具有什么意义? (1)听、说、读、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是人类交流活动中的不同方式,四者相互影响,互为促进。(2)这是培养全面的语文能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听说的使用频率加快,听说的功能交际范围越来越大,如果还像传统那样不重视听说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遭到淘汰。 6、“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 汉语不同于西欧语系,具有整体性特点,从词到句子,意义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决定,因此,阅读教学提倡整体性感知就是要求从汉语文特点出发来把握文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不能就句子讲句子,就段落讲段落,反对单一的肢解式的分析阅读。从目的而言,整体感知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包括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 7、课标关于“语文素养”的界说: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德和谐发展。” 8、关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解。 首先从语文教育的内容来看。语言教育、文学教育、文化熏陶涵盖了语文课程所承载的全部教育内容。这三个方面不是独立的分裂的,而是相辅相成融合统一的。语言教育不仅仅是工具教育,还包含丰富的人文教育;文学教育与文化熏陶的人文教育内容也必须以工具层面的语言教育为前提,这就从课程内容方面说明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从时代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来看。在语文课程中,要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统一,必须从教育“立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真题完整版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 题真题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汉语言文学·专业》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韵母中只有韵头和韵腹的是()。 A、ai B、iang C、ua D、ou 2.“展览馆”前两个音节的连续变调是()。 A、阳平、上声 B、阳平、阳平 C、半上、半上 D、阳平、半上 3.下列四组词中不全是外来词的是()。 A、扑克、幽默 B、引擎、海洛因 C、基因、咖啡 D、白宫、俱乐部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都是单纯词的是()。 A、尼龙、马达、姐妹 B、沙发、枇杷、巧妙 C、休克、游泳、吩咐 D、逻辑、荒唐、葡萄 5.从结构关系的角度看,“小二黑的漂亮”属于()。 A、主谓词组 B、动词性词组 C、偏正词组 D、名词性词组 6.“小王把大门关上了”中的“把大门关上”,从结构类型上看属于()。 A、偏正词组 B、动宾词组 C、谓词性词组 D、体词性词组 7.下面四个句子结构不太协调的是()。 A、家乡一片绿,祖国万年青。 B、高高兴兴来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 C、谦虚人常思己过,骄傲者只议人非。 D、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8.下面四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九宵云外、耳濡目染 B、一筹莫展、轻歌曼舞 C、一杯黄土、虚与委蛇 D、相形见拙、彬彬有礼 9.下列单韵母中舌位最低的是()。 A、a B、o C、u D、i 10.下列词组中谓语部分属于连动结构的是()。 A、我认为小李说得更好 B、连长命令战士开炮 C、我举手赞成 D、我吓了一跳 二、选择题(读古文,根据文意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子路从而后”中的“后”是()。 A、动词用作名词,“落后” B、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落后” C、名词用作动词,“后面” D、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在后面” 2.文中的“丈人”是指()。 A、老年人 B、岳父 C、巨人 D、老百姓 3.“以杖荷蓧”中的“荷”字意思是()。 A、挑 B、插 C、农具 D、荷花 4.“孰为夫子”句的准确翻译是()。 A、谁是夫子 B、谁称得上是夫子 C、说的就是夫子 D、哪个能做夫子 5.“植其杖而芸”中的“植”和“芸”的意思分别是()。 A、“用”和“运送” B、“用”和“除草” C、“种”和“耘田” D、“插”和“除草” 6.“杀鸡为黍而食之”的“为”字是()。 A、介词,给 B、介词,做 C、动词,煮 D、动词,给

电大专科汉语言文学《大众传媒》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 2.媒介控制 3.信息社会 4.拟态环境 5. 5W理论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什么? 2.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试分析“受众即市场”观点的积极意义和缺陷。 试卷代号:21 6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众传播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镜中我”是库利学说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他在1902年提出的,用来说明自我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不断形成的过程。所谓的“镜中我”可以理解为想像中的社会镜子,存在于个人生活交往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我们的自我就映照在这面社会镜子里。通过这面镜子我们才能认识自己。 2.媒介控制是指传播制度中通过某些环节或因素对传播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和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能够产生媒介控制作用的环节或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的政治力量、各种利益集团和经济势力、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和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等。 3.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为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4.拟态环境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的再现,而是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5. 5W理论由拉斯韦尔提出,指一个传播过程中的五要素,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二、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文字传播时代。(5分) (2)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活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5分) (3)文字是继语言之后的第二种媒介,它的发明使传播活动和人类社会发生了意义重大的突破。从传播的角度看,文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有两点,即使信息在空间中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5分) 2.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受众的自主参与。(4分)其主要观点有: (1)任何个人和弱小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和媒介接近权。(4分)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商而存在。 (4分) (3)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的媒介更合乎

电大本科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专题试题及答案(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开卷) 现代汉语专题试题 一、举例并解释下列术语( 每词4分, 共20分) 1.声调 2.复合词 3.双宾动词 4.词类 5.成字部件 1.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 由音高变化形成, 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2.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的合成词。例如”江山、海洋、农民”等等。 3.双宾动词就是能够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动词。例如”送你一朵花”, ”送”有两个宾语。 4.词类就是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5.成字部件就是能够独立成为一个汉字的部件。例如”好”

中的”女、子”就是成字部件。 二、判断正误( 每小题1分, 共10分。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韵母10U、 uei、 uen的拼写形式在实际运用中永远不会出现。( √ ) 2.普通话要以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 × ) 3.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反映, 因此方言不应该被消灭, 而应该保留。(√ ) 4.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唯一一对清浊对立的辅音都是舌尖后音。(√ ) 5.定位语素全部都是词缀, 非定位语素就是词根。(× ) 6.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动词能够充当谓语。(× ) 7.汉字和音节是对应的, 普通话一个音节只用一个汉字记录。(× ) 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法定文字, 因此汉字中不能夹杂非汉字符号。(× ) 9.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 因此属于地域方言。(× )

10.网络语言会对现实语言产生一定影响。( √ ) 4.从不同角度纠正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 10分) 解题提示: 下面的句子, 可能在语汇、语法、汉字书写方面有错误, 注意纠正。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即可, 不需要说明纠正的原因。 ①青年朋友们, 努力吧, 未来的鸿图要靠我们来描绘。 ②我报设立了”改革刍议”栏目, 欢迎读者参与。 ③这篇文章, 针贬时弊, 观点鲜明, 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④这一张张笑容, 一颗颗红心, 汇成了爱的海洋。 ⑤这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名牌产品。 ①青年朋友们, 努力吧, 未来的宏图要靠我们来描绘。 ②我报设立了”改革小议”栏目, 欢迎读者参与。 ③这篇文章, 针砭时弊, 观点鲜明, 受到了读的好评。 ④这一张张笑脸, 一颗颗红心, 汇成了爱的海洋。 ⑤这是备受新老顾客信赖的名牌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