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 正投影法及点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 正投影法及点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 正投影法及点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 正投影法及点的投影特性

第二章投影法基础

第一节正投影法及点的投影特性(建议3课时)

考纲要求

熟练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知识网络

知识要点

一、投影法的基础知识

(一)投影的形成

用日光或灯光照射物体,在墙面或地面上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叫投影。

二、点的投影

1.判别原则:两点的相对位置以一点为基准,判别另一点对这一点的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

2.判别方法:判别两点间的相对位置的依据是两点的同名坐标。X坐标决定左右位置,坐标值大的在左;Y坐标决定前后位置,坐标值大的在前;Z坐标决定上下位置,坐标值大的在上。

3.重影点

(1)重影:空间两个无从属关系的点,若在某一面上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则他们在该面上重合的投影称为重影。

(2)重影点:空间两个无从属关系的点,若在某一面上的投影重合在一起,则把这空间两点称为重影点。

(3)形成重影点的条件:空间两点必须有两对同名坐标对应相等且另一对同名坐标不相等。

(4)可见性判别及表示:根据重影点不相等的一对坐标判别。哪一个点的坐标值大,哪一个点的投影就可见。在投影图上,将投影不可见的点的字母用圆括号括起来。

典型例题

【例1】已知空间点B到三个投影面W、V、H面的距离分别为25,20,30。求作B点的三面投影图及直观图。

【解题指导】点B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分别是25、20、30,根据点的投影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点到W面的距离等于点B的x坐标值,点到V面的距离等于点B的y坐标值,点到H面的距离等于点B的z坐标值,则点B的坐标为(25,20,30)。

作图时,首先作出投影轴并标注上相应的字母。沿OX轴的方向向左量取x坐标(x=25),使Ob x=25,再过b x作OX轴垂线,向上截取b x b′=30,向下截取b x b=20,分别得到点的正面投影b′和水平投影b,然后由这两面投影根据点的三面投影规律作出侧面投影b″。(答案见左图)

求作点B的直观图按如下步骤:(1)画出三条投影轴:OX轴沿水平方向,OZ轴垂直于OX轴,OY轴与OX轴夹角为135°。

(2)作点B的直观图:沿OX轴向左截取Ob x=25,过b x作OY轴平行线,在OY轴的平行线上截取b x b=20,再过b点作H面的垂线(OZ轴平行线),向上量取bB=30,即点B。(答案见右图)

【答案】

【点评】(1)求作点的三面投影面首先要正确理解点的坐标与点的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如b(x,y),b′(x,z),b″(y,z)。做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出点的三个坐标值,坐标值可能是具体的数值,也可能是图中的线段。

(2)求作直观图一要正确建立好直观图的坐标系,其次要依次在对应的位置截取坐标值。

(3)要注意正确标注出坐标轴的字母。

(4)投影连线用细实线绘制。

【例2】根据图中所给A、B、C三点的投影图,判别A、B、C的空间位置。

【解题指导】(1)A点的三面投影a,a′,a″均不在投影轴上,说明x、y、z都不为零,所以A点在空间。

(2)B点的正投影、侧面投影均在投影轴上,说明Z坐标为零,所以B点在水平面上。

(3)C点的水平投影、侧面投影均在投影轴上,说明Y坐标为零,所以C点在正面上。

【答案】A点在空间,B点在水平面上,C点在正面上。

【点评】(1)根据点的投影图判别点的空间位置,首先要掌握各种不同位置点的投影特点,然后再分析所给点的三面投影图,找出点的投影特性来判别空间点的位置。

(2)如果点的三面投影均在投影面上,则该点一定在空间;如点的三面投影中只有一面投影在投影面上,另两面投影在投影轴上,则该点一定在某投影面上;如点的三面投影有二面在投影轴上且另一面投影在原点,则该点一定在某投影轴上。

(3)由投影图判别点的空间位置,就是由平面到空间的读图过程,因而也是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的开始,熟练掌握这些规律是以后读图的基础。

【例3】已知A(28,0,20)、B(24,12,12)、C(24,24,12)、D(0,0,28)四点,试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作出直观图,并画出投影图。

【解题指导】由于把三投影面体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联系起来,所以已知点的三个坐标就可以确定空间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此时点的三个坐标就是该点分别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

作图:作直观图,如图(a)所示,以B点为例,在OX轴上量取24,OY轴上量取12,OZ轴上量取12,在三个轴上分别得到相应的截取点b x、b y和b z,过各截点作对应轴的平行线,则在V面上得到正面投影b′,在H面上得到水平投影b,在W面上得到了侧面投影b″。

同样的方法,可作出点A、C、D的直观图。其中A点在V面上(因为Y A=0),其正面投影a′与A重合,水平投影a在OX轴上,侧面投影a″在OZ轴上。D点在OZ轴上(X D =Y D=0),其正面投影d′、侧面投影d″与D点重合于OZ轴上,水平投影d在原点O处。

点B和点C有两个坐标相同(X B=X C,Z B=Z C),所以它们是对V面的重影点。它们的第三个坐标Y B﹤Y C,正面投影c′可见,b′不可见加上圆括号。

根据各点的坐标作出投影图,如图(b)。

(a)(b)

【答案】见上图

【点评】(1)点的坐标与点到投影面的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搞清楚,X坐标反映的是点到W面的距离;Y坐标反映的是点到V面的距离;Z坐标反映的是点到H面的距离。

(2)重影点的问题,即在同一方向,坐标值大的挡住了坐标值小的,坐标小的要加圆括号。

【例4】判别(a)图中点A、B的三面投影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在(b)图中给出正确的三面投影。

【解题指导】由图(a)中点A的三面投影图可以知道:A的正面投影a′位置是正确的,但字母a′书写的位置却在水平面H上,应书写在正面V面上;同时,A的侧面投影a″不应在Y H轴上,而应在Y W上,a″字母也应书写在W面内。

B点的三面投影图有两个错误:一是B点的水平投影b的位置应该在OY H轴上,而不应在OY W轴上;二是b′书写位置不对,应书写在V面内。改正后的投影图见图(b)。

【答案】

(a)(b)

【点评】(1)表示某面投影的字母要写在相应的投影面内。

(2)OY轴展开后分为OY H轴和OY W轴。点的水平投影应在XOY H面内(包括OX和OY H 轴),点的侧面投影应该在ZOY W面内(包括OZ轴和OY W轴),不要混淆。因而对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投影面是如何展开的要非常清楚。

【例5】已知A点的三面投影图,B点在A点的正上方5mm,C点在A点左方10mm、后方10mm处,且C点与A点等高。求作出B点、C点的三面投影,并比较B、C两点的位置。

【解题指导】B点在A点的正上方5mm,说明B点与A点是一对重影点,他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在一起。若设A点的三个坐标为(x,y,z),则B点的坐标为(x,y,z+5),求作B点的三面投影时,b′应在a′正上方5mm,b″也在a″正上方5mm,b与a重合,且b 可见a不可见。答案见图右。

C点在A点左方10mm、后方10mm处,且C点与A点等高,则C点的坐标为(x+10,y-10,z)。求作C点的三面投影时,c′在a′左侧10mm处,c″在a″后方10mm处,再由c′、c″作出c点的水平投影c。答案见图右。

由投影图中可看出,B点在C点的上方、右侧、前面。

【答案】

【点评】(1)判别点的相互位置依据的是点的同名坐标之间的关系。x坐标决定左右、y坐标决定前后、z坐标决定上下位置关系。

(2)求作点的三面投影依然要找出该点的三个坐标,但不一定是具体数值,可以是某条线段。重影点求作投影时不要忘记可见性的判别。

巩固训练

.已知空间某点M到H、V、W面的距离均相等,均为15mm。求作M点的投影。

1.已知点A距W面20mm;B点与A点在W面上的投影重合;点C与点A是对正面的重影点,其Y坐标为30mm;点D在点A的正下方20mm。补全各点的三面投影,并表明其可见性。

第1题图

第2题图

正投影及其性质

29.1 投影 第2课时正投影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进一步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 正投影的概念:投影线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正投影。 【自主探究】 活动1 出示探究1 如图29.1—7中,把一根直的细铁丝(记为线段AB)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铁丝平行于投影面; (2)铁丝倾斜于投影面: (3)铁丝垂直于投影面(铁丝不一定要与投影面有公共点)。 三种情形下铁丝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1)当线段AB平行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1B1,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1B1; (2)当线段AB倾斜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线段A2B2,线段与它的投影的大小关系为AB A2B2; (3)当线段AB垂直于投影面P时,它的正投影是。 设计意图:用细铁丝表示一条线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它的正投影简单直观,易于发现结论。 活动2 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记为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 三种情形下纸板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投影基本知识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上常采用的投影法是 中心投影法 和 平行投影 法,其中平行投影法按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又分为 正投影 和 斜投影 法。 2、当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 直线 ,这种性质叫 真实 性,当直线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 点 ,这种性质叫 积聚 性,当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 平面 ,这种性质叫 类似 性。 3、主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 正立面投影面 ,简称 正立面 ,用字母 V 表示,俯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 水平投影面 ,简称 水平面 ,用字母 H 表示。左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 侧立投影面 简称 侧立面 ,用字母 W 表示。 4、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 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 高平齐 ;俯视图与左视图 宽相等 。 6、直线按其对三个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可分为 投影面垂直线、 投影面平行线、 一般位置直线 。 7、与一个投影面垂直的直线,一定与其它两个投影面 平行 ,这样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 投影面垂直线 。 8、与正面垂直的直线,与其它两个投影面一定 平行 ,这样的直线称为 正垂线 。 9、与一个投影面平行,与其它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 投影面平行线 ,具体又可分为 正平线 、 水平线 、 侧平线 。 10、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称为 一般位置直线 。 11、空间平面按其对三个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面平行面、 一般位置面 12. 正垂面与正面 垂直 ,与水平面 倾斜 ,与侧面 倾斜 ,正垂面在正面投影为 直线 ,在水平面和侧面投影为 投影面的类似性 。 13.正平面与正面 ,与水平面 ,与侧面 ,正平面在正面投影为 ,在水平面投影和侧面投影为 。 14.参照图下图中的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填写物体的六个方位。(填前、后、左、右、上、下) 二、选择题(12分) 1.下列投影法中不属于平行投影法的是( A ) A 、中心投影法 B 、正投影法 C 、斜投影法 2、当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反映( A ) 上 下 左 前 右 后

投影基本知识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工程上常采用的投影法是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其中平行投影法按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又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法。 2、当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直线,这种性质叫真实性,当直线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点,这种性质叫积聚性,当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投影平面,这种性质叫类似性。 3、主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正立面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字母V 表示,俯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字母H 表示。左视图所在的投影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字母W 表示。 4、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是: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6、直线按其对三个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可分为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 7、与一个投影面垂直的直线,一定与其它两个投影面平行,这样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投影面垂直线。 8、与正面垂直的直线,与其它两个投影面一定平行,这样的直线称为正垂线。 9、与一个投影面平行,与其它两个投影面倾斜的直线,称为投影面的投影面平行线,具体又可分为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 10、与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 11、空间平面按其对三个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投影面垂直面、投影面平行面、一般位置面 12. 正垂面与正面垂直,与水平面倾斜,与侧面倾斜,正垂面在正面投影为直线,在水平面和侧面投影为投影面的类似性。 13.正平面与正面,与水平面,与侧面,正平面在正面投影为,在水平面投影和侧面投影为。

14.参照图下图中的立体图,在三视图中填写物体的六个方位。(填前、后、左、右、上、下) 二、选择题(12分) 1.下列投影法中不属于平行投影法的是( A ) A 、中心投影法 B 、正投影法 C 、斜投影法 2、当一条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反映( A ) A 、实形性 B 、类似性 C 、积聚性 3、当一条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时,在该投影面上反映( C ) A 、实形性 B 、类似性 C 、积聚性 4、在三视图中,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B ) A 、长和宽 B 、长和高 C 、宽和高 5、主视图与俯视图( ) A 、长对正 B 、高平齐 C 、宽相等 6、主视图与左视图( B ) A 、长对正 B 、高平齐 C 、宽相等 7、为了将物体的外部形状表达清楚,一般采用(A )个视图来表达。 A 、三 B 、四 C 、五 8、三视图是采用( B )得到的 A 、中心投影法 B 、正投影法 C 、斜投影法 9、当一个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时,必( B )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A 、平行 B 、垂直 C 、倾斜 10、当一条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时,必( C )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A 、平行 B 、垂直 C 、倾斜 上 下 左 前 右 后

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一、投影法的基本性質 在一定的投影條件下,求得空間投影面上的投影的方法,稱為投影法。 投影法分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 空間形體各頂點引出的投射線都通過投影中心。投射線都相交於一點投影法,稱為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稱為中心投影。在中心投影法中,將形體平行移動靠近或遠离投影面時,其投影就會變小或變大,且一般不能反映空間形體表面的真實形狀和大小,作圖又比較復雜,所以中心投影法在機械工程中很少采用。 2.平行投影法 將投影中心移至無限遠處時,則投射線成為互相平行。這种投射線互相平行的投影法,稱為平行投影法,所得的投影稱為平行投影。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線相對投影面的方向稱為投影方向。當空間形體平行移動時,其投影的形狀和大小都不會改變。平行投影法按投影方向的不同又分為斜投影法各正投影法 a.斜投影法投影方向傾斜於投影面時稱為斜投影法,由此法所得的投影稱為斜投影。 b.正投影法投影方向垂直於投影面時稱為正投影法,由此法所得的投影稱為正投影。 平行投影的基本性質 (1)同類性

一般情況下,直線的投影仍是直線,平面圖形的投影仍是原圖形的類似形(多邊形的投影仍為同邊數的多邊形)。 (2)真形性 當直線或平面平行於投影面時,其投影反映原線段的實長或平面圖形的真形。(3)積聚性 當直線或平面平行於投影方向時,直線的投影積聚成點,平面的投影積聚成直線。這種性質稱為積聚性,其投影稱為積聚性的投影 (4)從屬性 若點在直線上,則點的投影仍在該直線的投影上。 (5)平行性 若兩直線平行,則其投影仍相互平行。 (6)定比性 直線上兩線段長度之比或兩平行線段長度之比,分別等於其長度之比。 二、軸測投影圖和正投影圖 1.軸測投影圖按平行投影法把空間形體連同確定其空間位置的直角坐標 系一並投影到一個適當位置的投影面上,使其投影能現時反映形體三度 的空間形狀。這種投影法稱為軸測投影法,所得的投影圖稱為軸測投影圖, 簡稱軸測圖。 這种圖有較好的直觀性,容易看懂,但形體表面的形狀在投影圖上變形,致命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威海职业学院教案 单元三正投影的基本原理 第一讲投影的基本知识 计划教学课题投影的基本知识 2 课时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 投影法的概念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教学目标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 点的投影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教学重点掌握点的三面投影 教学难点掌握点的投影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相结合。 教学手段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讲解相结合。本讲主题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 投影法的概念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 点的投影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9.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 10.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1. 两点的相对位置 所用环节方式教学内容时间 幻灯片演示投影过程,动态分析投影。 5分钟 教一、模型演示 学 1.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0分过 2. 投影法的概念钟程 二、分析讲解 3. 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4. 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威海职业学院教案 5分钟 三、练习 幻灯片演示投影过程,动态分析投影。 10分 四、模型演示钟 5.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60分 6. 点的投影钟 7.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8. 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五、分析讲解 9. 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10. 特殊位置点的投影

11. 两点的相对位置 布置 课后练习 P9 1~2 作业 2.1投影的基本知识 2.1.1投影法概念:是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预定投影面进行投影而得到图形的方法。 2.1.2投影法的分类: ,、中心投影法:投射线从投影中心出发的投影方法称为中心投影法,所得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法:用相互平行的投射线对物体进行投影的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所得的 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斜投影法:投射线倾斜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称为斜投影法, 所得的投影称为斜投影。 平行投影法又可分为 正投影法: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投影方法称为正投影法, 所得的投影称为正投影。以后无特殊说明,投影均指正 投影。 2.1.3机械工程上常用的图样简介 1、轴测投影图 2、多面正投影图 2.1.4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1、真实性 2、积聚性 3、类似性

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六节平面的正投影 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平面的正投影规律。 学会利用正投影规律识读平面在形体中的位置。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作图、识图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掌握平面的投影规律。 本节难点:利用正投影规律识读平面在形体中的位置。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为主。 教学方法: 直观展示法——多媒体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互动探究法——通过双边教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实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什么是三投影面体系? 2、投影面展开方法. 3、平面的正投影基本性质. 新课讲授: 第6节平面的正投影规律一般位置平面 平面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可分为三类:投影面垂直面 投影面平行面 一、一般位置平面 1.定义:和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简称一般平面。 2.投影规律:三个投影均为类似形,既不反映实形,也不积聚。3、读图方法:一个平面的三面投影如果都是平面图形,它必然是个 一般位置平面。 4、记忆口诀:三个投影三个面,定是一般位置面。

在形体投影图中的位置在形体立体图中的位置 二、投影面垂直面 1.定义: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倾斜另两个投影面的平面,称为投影 面垂直面,简称垂直面。 2.分类:铅垂面、正垂面和侧垂面。 铅垂面——垂直于H面,倾斜于V、W面,亦称H面垂直面。 正垂面——垂直于V面,倾斜于H、W面,亦称V面垂直面。 侧垂面——垂直于W面,倾斜于H、V面,亦称W面垂直面。 3.投影及其规律:平面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一条倾斜投影轴的直线,其余两投影均为小于原平面实形的类似形。 4.读图方法:平面的一个投影积聚为与投影轴倾斜的直线时,该平面垂直于积聚投影所在的投影面。 5、记忆口诀:两面一斜线,定是垂直面; 线在那个面,就垂直那个面。 ? 投影图立体图 三、形体的表面分析举例

投影的概念及性质

1 初中部 九 年级 数学 导学案 学案编号: 班级: 姓名: 执笔:刘世波 审核: 审批: 印数: _480___份 教师评价: 课题:投影的概念及性质 课型: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预见〗 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流程〗 一、自学提纲: 1. 投影的定义? 2. 投影的分类及区别? 3.正投影的定义: 叫做正投影.在实际制图中, 经常采用正投影. 4.物体的位置与其正投影的关系:当物体平行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 ;当物体倾斜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与原物体的形状、大小 ;当物体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正投影成 。 二、教师点拨: 例1:如图3,在Rt △ABC 中,∠C=0 90,在阳光的垂直照射下,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D 点. ⑴试探究线段AC 、AB 和AD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线段BC 、AB 和BD 之间也有类似的关系吗? 例2:一个圆柱的轴截面平行于投影面,圆柱的正投影是一个边长为10的正方形,求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三、当堂练习: 1.下列物品①探照灯②车灯;③太阳;④月亮;⑤台灯中所成的投影是中心投影的( )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⑤ 2.太阳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是______,车灯发出的光照在物体上是_____( ) A.中心投影,平行投影 B.平行投影,中心投影 C.平行投影,平行投影 D.中心投影,中心投影 3.球的正投影是 ( ) (A)圆面. (B)椭圆面. (C)点. (D)圆环. 4.底面与投影面垂直的圆锥体的正投影是 ( ) (A)圆. (B)三角形. (C)矩形. (D)正方形. 5.如图所示,右面水杯的杯口与投影面平行,投影线的方向如箭头所示,它的正投影图是( ) 6.傍晚,小明陪妈妈在路灯下散步,当他们经过路灯时,身体的影长( ) A .先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 B .先由短变长,再由长变短 C .保持不变 D .无法确定 7.正方形在太阳光的投影下得到的几何图形一定是( )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线段. (C)矩形. (D)菱形. 8.如图3,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形成阴影的 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米,桌面距离地面1米。若灯泡距离地面3米,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0.36π平方米 B 、0.81π平方米 C 、2π平方米 D 、3.24π平方米 9.分别画出下列几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的正投影. 图3 图3 D C B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