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圃的造园艺术

艺圃的造园艺术

艺圃的造园艺术
艺圃的造园艺术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

草坪管理08-1

周英

浅谈艺圃的造园艺术

草坪管理08-1 周英

摘要:艺圃在苏州城西北隅文衙弄内,占地约五亩。明嘉靖年间学宪袁祖庚始

建,初名“醉颖堂”;崇祯间文徵明曾孙文震孟得之,更名“药圃”,后废圯。清初进士姜埰复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画家王翚作《艺圃图》描绘园景,汪琬作《艺圃记》。道光年间,园归丝绸业七襄公所,后渐失修。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两次修整,恢复为明末清初旧貌。

关键词:艺圃背景文化造园艺术

一、数朝遗韵

艺圃一带,原是城西宝林寺东北面的一块空地。这里“地广十亩,屋宇绝少,荒烟废沼,疏柳杂木”,是苏州商贾繁荣、尘嚣喧闹的阊门地区中的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明代嘉靖辛33.年(公元1541年)进士、学宪袁祖庚,雅洁自好,强仕之年,就弃官归隐,在这块“吴中士大夫往往不乐居此”的地方,构屋以居,称醉颖堂。醉颖堂外临繁华的古城商贾区,内有池亭花竹兼有山林野趣,更有名流往来,觞咏其中,很快就驰誉士林,成一时之胜。袁祖庚题有门楣“城市山林”。

万历十八年,袁氏过世,醉颖堂“凤去台空”,很快就废圮败落。直至园归震孟,得以修葺,又改名为药圃。药圃的主堂是世纶堂,堂前广庭,庭前有水池面积达五亩,池中有六角亭,名浴碧。池南垒五狮峰,高二丈。堂右为青瑶屿,是文震孟读书处。庭植五柳,大可数围。此外,尚有生云墅、猛省斋、石经堂、凝远斋、岩扉等建筑点缀其间,而且“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

文震孟的曾祖父即是明代文坛领袖文微明。文氏一门数代(包括文震孟叔祖父文嘉、伯父肇祉,父亲元发、兄弟震亨)均为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都建有园林别墅。特别是文震孟的兄弟文震亨,潜心园林艺术,极有成就。文震亨曾在高师巷冯氏废园筑园林香草坨,“结构殊绝,题榜纷罗”,也是尘市中少有的名胜。他的造园专著《长物志》、《香草土宅志》,阐发了独特的中国造园理论。他和文震孟的情谊十分深厚,药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造园水准,与他的艺术主张也是分不开的。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文震孟中了状元,授官京城,未几即因得罪权阉,削职回苏,阉党覆灭后,才又赴京从政。但他执政秉公,多所建言,腐败的明政权还是容纳不了他。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任大学士才三个月,即被罢归。文震孟又回住药圃,不满一年,就在忧郁中过世,这时腐朽的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1644年,明亡,文震亨也忧愤而死。之后,药圃日趋荒芜,部分宅园竟废为马厩。

清初,药圃为名士姜埰购得,又重予修葺,改名颐圃。姜埰,字如农,山东莱阳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为礼科给事中,在官五个月,上三十馀疏,直言政治,触怒崇祯,备极拷掠,系于刑部大狱,

几置死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月,免死,谪戍宣州卫。未至戍所而明亡,于是与弟姜垓一起辗转到苏州。姜埰从此自号宣州老兵,以示不忘君命。且本欲到宣州结庐敬亭山,既未成行,故又号敬亭山人,又名颐圃为敬亭山房。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姜埰逝世,敬亭山房由其次子姜实节改名为艺圃。艺圃经过几代人的营建,特别是几位园主,都是讲气节、有学问的名人,所以当时它已成了苏州园林中名声最大者。汪琬《姜氏艺圃记》曰:

兹圃得名也久矣,圃之主人亦屡易。

其始则有袁副使绳之,以高蹈闻于前;其

次则有文文肃公父子,以刚方义烈著于

后。今贞毅先生复用先朝名谏官优游卒岁

于此,而其两子则以读书好士,风流尔雅、

者绍其绪而光大之。马蹄车辙,日夜到门,

高贤胜境,交相为重,何惑乎四方骚人墨

士乐于形诸咏歌,见诸图绘,讫二十馀年

而顾亦盛欤!

这时的艺圃,有池广二亩许,建筑有延光阁、东莱草堂、念祖堂、畅谷书堂、爱莲窝、四时读书乐楼、香草居、敬亭山房、红鹅馆、六松轩、改过轩、绣佛阁、响月廊、渡香桥、南村、鹤柴、朝爽台、垂云峰、乳鱼亭、思嗜轩、谏草楼诸胜,并有奇花珍卉,幽泉怪石。四方骚人墨客,为艺圃胜景题咏绘图者,不可胜计。艺圃已成为江南文人的一个活动中心。来客中多为明末遗民,他们声气相投,在此寄托故国之思。姜蜾生前发誓不事清廷,而其子安节、实节也终身不赴科举,所以名士归庄为之书袁氏旧额“城市山林”时,特意写了篇《跋姜给谏扁额后》,以明姜氏于此避世娱老,不忘亡国之恨的志向节操。

此后,艺圃又屡屡易主。1963年,艺圃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迁出工厂,修复艺圃。当时园内山池布局尚与明末清初时相近,对主厅博雅堂落地翻修时,保持原梁架结构、青石阶沿、覆盆木鼓礅诸明代建筑特色,浚池并恢复湖石池岸,修复水榭、乳鱼亭、渡香桥,按原貌叠砌湖石假山、石壁山径,重建南斋、响月廊、思嗜轩,新建朝爽亭、管理用房与花房,补植花木,配置家具陈设、匾额对联和书画挂屏等,直至1984年10月竣_72验收,历时两年馀,耗资五十万元。1995年4月,艺圃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后的艺圃,以水池为中心,池岸低平,水面集中。池北以庄重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西南幽僻处又有别院小区,绕以围墙,开圆洞门与中部山池相通。全园总体风貌自然朴素,布局简练开朗,较多地保存了建园初期的规制,体现了典型的文人园林风格。

好花须映好楼台,名园也要名人陪。艺圃的文化内涵因历代名人的业绩而丰富,这在众多的苏州园林中是极为突出的。因此,愈多地了解园主的事迹和成就,愈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和气息,就愈能深刻地理解艺圃的造园特色和艺术价值,深刻地领略它的园景情趣和独特风格。

二、经纶化育

1. 世纶堂

住宅位于园东北,门厅三间,东临文衙弄,照壁相对。从曲折小弄迤逦前行,往西北折,今为三进住宅:

前厅悬“世纶堂”额,世掌丝纶之堂,文震孟曾祖文徵明54岁时,曾由苏州巡抚李克成推荐为贡生,到北京加入吏部测验,取为甲等,授职“翰林院待诏”,曾加入编写《武宗实录》,待诏之职,执掌内朝草拟诏书。《礼记·缁衣》云:“王言如丝,其出如纶。”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疏:“王言初出,微细如丝,及其出行于外,言更渐大,如似纶也。”后因称帝王之言为“丝言”,并用作诏书的代称。于是自后中书省天子起草诏旨,称为掌丝纶。文震孟在来日诰日启二年(1622)“殿试第一”,授修撰之职,后官至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宫舍人先世掌丝纶》云:“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堂名“世纶”,有文氏家宅特色。

2.东莱草堂

北行至大厅“东莱草堂”,姜埰为山东莱阳人,故名,以寓怀乡之情。堂中有井,石井圈,石井盖,有井先于堂、调理温度、主人八字缺水等多种猜想。“井”与“进”也谐音取吉。悬对子:“松下论文诸贤乐耳;砚边挥笔数老陶然。”《二十四诗品》有“筑室松下,脱帽看诗”,形象地描摹疏野之人生存极为真率自然,无拘无束。“长松下当有清风耳”,听松风自陶弘景开始,向来是文人急诸位贤士们喜欢的高雅之事。砚边挥豪作文、吟诗作赋,都能让人许多老人陶然共忘机。对子描摹的贤士硕老,颇有名流风仪。第三进书房“餔饦斋”。餔,用饭,《方言》第十三:“饼谓之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巨细麦》:“﹝青稞麦﹞堪作麨及饼饦,甚美。”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饦。”山东人姜埰取最爱吃的“餔饦”为书房名,视念书如用饭一样也是人生第一必要。宋范纯仁《谪永州寄人书》言“其中逐日闭门餐饦,不知身之在远”,也有用法之意。

住宅区分别有“经纶化育”、“执义秉德”和“刚健中正”三座门楼,装饰简略,意味深长:

“经纶化育”门楼。取《中庸》“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之缩语。儒学的中庸之道,在于修养人性到达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志向人物。唯有天下至诚之人,能力统理天下常道,树立天下的根蒂,赞助天地化育为物;这样就可以与天和地并列为三了。

门楼为哺鸡脊屋脊,惬心头纹和莲花垂柱,虚实相映,也是主人出淤泥而不染品德的写照。

“执义秉德”门楼带有治家境德格言性子,也是园主的品德写照:“执义”,

坚持公道的该做的事。《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汉郑玄笺:“仪,义也。善人君子其执义当如一也。”言“守道稳固,执义不回,临大节而不行夺”(《汉书·贾捐之传》)。“秉德”,保留良习。。

“刚健中正”,赞美袁、文、姜三代园主都具有的松柏之劲节,他们在明末政坛上均以正直不阿著称于世。敢于直谏、铁骨铮铮。但装金饰却又多世俗色彩:上枋横幅为花枝绵延俊丽高贵的牡丹花。中枋两头各饰团形夔龙图案,下枋饰“夔龙捧寿”,夔龙为传说中的一足龙形动物。格外引人注方针是正脊脊饰两头塑寿桃和石榴,象征多寿多子。

“榴开百子”,意谓“百子同室”。也即百子同在一家眷之内。同室亦名百室,《诗·周颂·良耜》:“其歧栉,以开百室”。《笺》:“百室,一族也。”《集说》:“百室,一族之人也。”石榴“月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石榴素茎、翠叶、火红的花朵,煞是引人喜欢。“半浅笑里清冰齿,忽绽吟边古锦囊”,十房同膜,千子如一,其美丽寓意不知拨动了几多人的心。

三、隐晦池畔

宅西为山川园。池塘居中,面积约一亩,为全园中心,水面治理以聚为主,使人感应相当广阔,只是在池东南、西南略分小水湾,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分歧的低平曲折的石桥,断续分开成五六个水沼,池岸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它池岸低平,均曲屈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修筑而益觉开朗广阔,以此烘托池水大,山石高,是胜利的比较与烘托手腕。与网师园彩霞池周手腕有异曲同工之妙。

池北修筑有博雅堂、延光阁、旸谷书堂(爱莲窝)、思敬居;池西有响月廊;池东南的乳鱼亭、思嗜轩。

1.博雅堂

池北“博雅堂”为园中主厅,此堂为文氏“世纶堂”旧址,姜氏又名“念祖堂”,取《诗经·风雅》“王之荩臣,无念尔祖”之意,寓不忘亡明之意。清黄宗羲作《念祖堂记》(见民国《吴县志》卷三十九上)。如堂内联语所说:“艺圃溯流风,旧屿青瑶留胜迹; 敬亭传韵事,故家乔木仰名贤。”

堂的原意是正室,在古典宅园中,厅和堂都是主要建筑,体型较大,位置适中。因兼有观赏和配景作用,有时候也会因地制宜,缩小规模或骗局一隅。

艺圃的博雅堂,坐北朝南,高大宽敞,门户重叠,堂内梁柱木结构,是明代遗物。就建筑而言,为硬山顶五间九架五柱前卷式扁作厅,面阔五间,约十六点六米,进深约九点七米,脊约高六点二米,连脊吻、台基高约七点四米,当中三间为厅,东西梢间砌以隔墙,辟为套房。东西套房为槛窗,厅前廊柱间装挂落、栏杆。北立面仅明间安格扇,次间、梢间只设槛窗。最有特色的事月梁上有明代的山雾云雕,柱上均装饰纱帽,厅中四只步柱柱础为青石覆盆加扁圆木鼓,墙下部以清水砖勒脚,做工精细,石典型的明式建筑。

在园林中,何处提款,何处挂联,用什么材质没有成规,但要恰到好处,也着实不容易。艺圃有个特点,联语不多。除博雅堂主厅外,其他地方的提款和对联均少见,即使有,也是一般的纸质、木质联匾,非常简单朴素,联语也少有故作斯文、稀奇古怪或富丽堂皇之作,这也是明末清初文人园林的一个特征。

此堂原来面对池塘,堂前天井有牡丹花坛,又有玲珑剔透的湖石,“一池碧水,

几叶荷花,三代先哲松柏寒; 满院春光,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馨”(钱太始书抱柱联),抒发了敬仰先哲的情愫。

2.延光阁

池北岸的延光阁是沿袭旧名,今为五开间,两侧配房则与池水东、西两面的配房相连,为苏州园林最大的水榭,架于池水之上。推窗唯见水光潋滟、南望可见池南湖石假山、假山颠六角亭“朝爽亭”、危崖危径、葱茏古木,确实是东风秋露总怡神:晴日阳光绚烂,天光云影波光,皆入阁内;月色洁白的晚上,月光盈阁,在此品香茗、读诗书、赏山川、看游鱼,真可“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

据康熙年间王石谷绘《艺圃图》,池北无水榭,仅为平台,西为敬亭山房(今已不存)。水榭应该是七襄公所实行商会运动的地方。

3. 旸谷书堂

延光阁之东为旸谷书堂,旸谷,神话传说中太阳神所居之地,书堂当是接纳第一缕阳光之处。爱莲窝面池而筑,夏季荷花映日红之时,坐在这里欣赏莲花,清风掠面,荷香益清,极端惬意。题额反响了对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的一种特别的情感,用宋周敦颐《爱莲说》一文,周作于庐山脚下的“濂溪书堂”又名“爱莲书堂”,现实上含有追求清廉品德的意义。“艺圃池莲一往表清逸”(《拙政园文衡山手植古藤歌》),艺圃池莲叠见歌颂,可见其时池莲之盛:东南角有桥名“渡香”,汪琬诗称“两岸有桠阴多,中流荷气爽”(《艺圃十咏·渡香桥》);五十岁月陈任有《艺圃观荷》诗。乳鱼亭有“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的对子。也有稀有名品“四面观音”荷花,即一枝花梗的顶端四朵荷花并蒂怒放,似众星捧月,花色绮丽而雅洁不俗。又有安祥军自湖南带来的千瓣重台白莲,曾称苏城莲花之冠。原思嗜轩内有集清鉴湖女侠秋瑾的《白莲》诗联:“隐晦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写池畔白莲的隐晦之美:在月色隐晦的黑夜,池塘边惊诧地看到白如堆雪的簇簇莲花;在烟笼雾罩的清早,清风飘来了浅浅的异香,“莫是仙娥坠玉珰,宵来幻出水云乡”,“国色由来兮素面,美人原不借艳妆”,白莲之美全凭实质。此情此景,确能涤胸洗肠,使“居之者忘忧,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了”。延光阁之西为思敬居。程可达书额。据光绪元年所立的《悯烈碑记》纪录:此屋为怀念在咸丰十年(1860)男女数百人为避辱而自杀所建。那年粤贼攻进苏州,住民数百人逃匿于此,贼骑入,百人走投无路,甘就一死,为阐明见危授命之节烈,在池侧筑室,年龄致祭。

4. 响月廊

阁西南为响月廊。在月白烟清之时,安步在面池傍山的响月廊上,可恣意地欣赏水光山色,享福洁白的月色:此廊面池傍山,长约15米。当“月白烟净水暗潮,孤猿衔恨叫中秋”(唐杜牧)之时,在此廊可恣意地欣赏水光山色,享福洁白的月色,池边香樟、紫薇、箬竹、芝麻花以及漏窗内的芭蕉、腊梅、慈孝竹等亦可尽受眼底,风景美好,处境清静。将“月色”这一静态之物,用动态的“响”字称之,运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腕,把视觉和听觉相通起来了,与把“闻香”化作“听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此可以“扫地坐焚香,心迹两幽绝”(清王士祯《艺圃杂咏》)。

响月廊对子:“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描摹了踏着明月,在碧水滢滢的池边寻觅诗句;冬日则披着裘衣,安步在长廊,看池边假山,被雪花穿扮

成琼山玉树,一片银白,登上这明亮清澄的天下,犹作画中游。

5.乳鱼亭

乳鱼亭在池东,三面对水,略突出池岸,亭柱间有尤物靠,是凭靠欣赏游鱼的佳处。“乳鱼”即幼鱼,池中红鲤鱼悠然浅翔,“无风莲叶摇,知有游鳞聚。翡翠忽成双,撇波来复去”(清汪琬《艺圃十咏·乳鱼亭》)。“幽人知鱼乐”、“宛有江湖意”(王士祯《艺圃杂咏》),有庄子濠梁观鱼之深蕴。

该亭古朴高雅,亭顶木构件系明代遗制,是个四角亭,临池一壁中间没有立柱,亭内四根搭角梁皆为月梁,梁上置斗,支承角梁,角梁根有坐斗承托天花。其它三面均有2根立柱。在桁枋、搭角梁、天花等处均有草龙彩绘陈迹,亭柱间有尤物靠,是凭靠欣赏游鱼的佳处。老、嫩戗角,嫩戗很短,提栈平坦,小葫芦型亭顶。亭外有小道与随地相似。

有抱柱联:“荷溆傍山浴鹤; 石桥浮水乳鱼。”荷花池傍靠着假山,池中鹤鸟游弋,池边假山葱茏,一派山野气味。池水于乳鱼亭的东南汇成一泓小池,池上架平弧型小石板拱桥,桥名“乳鱼桥”,为苏地园内孤例,内三块石板为修复时从池中捞出的明代原物。

6.思嗜轩

亭旁“思嗜轩”,即其子怀念先父嗜好红枣之轩,枣,甜蜜而心赤,园主姜埰酷爱枣树,生前曾在园里种植几棵枣树,表明自己对明朝廷、国度的忠心耿耿。余思复赠诗说:“中有伤心树,维昔黄门公。上书蒙谪戍,种此至心果,于焉情所寓。”其宗子安节为依附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特修筑此轩并以“思嗜”名之。并写诗形色其心志曰:“纂纂轩前枣,攀条陟岵时。着花青眼对,壮实至心期。似枣甘风韵,如爪系梦思。只今存手泽,回首动深悲。”“果落馀空枝,肠摧无尽时。敬亭山下墓,重引泪如丝。”“似枣甘风韵,如瓜系梦思。只今存手泽,回首动深悲”,真是“往时怡老颜,本日悲肠断”,孝子要“抚柯坠双泪”了。只是,怀念之中,也含有“永怀嗜枣志”之意。

原思嗜轩筑在园之西南角,清初徐崧《百城烟水》中以“思嗜轩”设目,并附有施闰章、汪琬等墨客的作品,可见此轩之身分。原轩旁筑有图书馆名“谏草楼”,是姜埰的儿子安节和实节为珍藏其父亲的遗集而筑的,今已经不存。

从池塘两侧可分别议定石板桥而进来山林区,“假山原为再现“平远意境的‘平冈小坂’式的明风土山,但在自后的修理中被窜改为一片石山了”刘敦桢老师以为:“此山用石未几,但石径、洞壑曲折,富裕转变。但是石块堆叠稍嫌噜苏,又因背光而立,石壁缺乏阴影转变,显得平板而少条理。”。用的是巢湖的石头,是个遗憾,原来以土堆成,临水之处,则以湖石叠成危崖、危径,洞壑曲折多变,垂云峰屹立池畔,既多转变又较自然。

此种以池水、石径、危崖相连合的手腕,取法自然而又力图超出自然,“也见于环秀山庄、网师园等处,是明清间苏州常用的叠山理水体例。”

今假山在整体山林的治理上,格外在与树木的连合上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格。数条爬山石径或沿危石盘折而上,或入怪洞隐遁而去。渐入山林,可见山石磷屿,高林蔽目,蝉噪鸟鸣,愈见林深山幽;涧水深深潜流而出,两岸危崖夹峙,形成深沉的峡谷;危径、池水、危崖三者互为烘托,议定艺术治理,再现自然山川的精炼。

渡乳鱼小桥至山下,循着假岩穴方可挽回登亭, 周遭古木荫翳,犹处深山绝

岩之中,极富山野之趣。朝爽亭置于主山峰之后,议定树林模糊显露亭顶,加深了空间间隔感,反衬出远景的屹立。在亭上可观明月泻池,水流荡漾,并能闻到荷花的芬芳,令人赏心好看。

清王士祯诗曰:“崇台面吴山,山色喜无恙;朝爽与夕霏,氤氲非一状;想见柱笏时,心在飞鸟上。“朝爽”用的是《晋书·王徽之传》典故:“西山朝来致有爽气耳!

山林景区为园内各欣赏点的视觉中心,似一横轴山川画卷展而今人们眼前,与中部水景区形成了一幽一畅、一密一疏、一屹立一低平的比较相干。

诚如张家骥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中所说,此园空间计划较量单调,绕池一周,纵目可尽,却可于池北远望此处,山石嶙刚,树木葱郁,给人以奇秀之美、山林之趣,成为园中的主要对景,此园重在可望、可居。

四、蜗庐成趣

池塘转角处,均作支径脉散之势,并用“断处通桥”之法。东南角在“乳鱼亭”旁,平梁直跨溪头;沿池南危崖西行至西南角曲折板桥“渡香桥”,桥卧于水上,人行其上,如临波踏水,桥旁栽有梅花,池中有荷花,早春梅花吐芳,夏季荷花飘香,“香”字可引发出绵邈的遐思。

1. 浴鸥庭院

进西南角“浴鸥”月洞门,即见一条南北狭长的小河,由隔墙大池引入“浴鸥池”,入门见水之法,在苏州园林中尚属于孤例。毛糙的石条贴水侧卧于“浴鸥池”上,别具自然情趣。池周散置湖石,白墙前植有天竺、榔榆、探春、木樨、结香、腊梅、凌霄、鸡爪枫等花木,显得玲珑窈窕,幽静宁谧,组成园中最小的山池景观,蜗庐成趣,堪称妙构。汪琬在《浴鸥池》诗中描摹道:“积泉澄不流,白鸟泛空旷。眇眇苹蓼中,数点明如雪。更有两鸳鸯,飞来共成列。”杜甫《江村》诗:“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上鸥。”昔人用鸥鸟飞翔水面,比喻生存的安逸自在。这里是园内最幽静处。寓园主以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的情愫。

2. 芹庐

池水之西,有芹庐小院,以圆洞门与其余景区相隔而又相连。从浴鸥池圆月门转入芹庐,又是一座寂静的院落,南有“南斋”,北侧有“香草居”。香草居与南斋两方厅是巨细、方法相似的修筑,南北对称安排,并用走廊和院落围成小院,为比较厅方法。两厅之中为白墙上设圆洞门。圆洞门门宕砖额“芹庐”,芹,即指“芹藻”。《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思乐泮水,薄采其藻。”《诗序》云:“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泮宫为感化之所,于是,后代即以芹藻比喻有才学之士,简称“芹”。庐,即居室,。梁江淹《奏记南徐州新安王》:“淹幼乏乡曲之誉,长匮芹庐之德。”

3.南斋

“南斋”,钱太始书额。此屋位于园之西南,三开间,原为姜氏次子实节念书处。室内摆设书房安排,墙上挂着一幅山居图,极端幽清。有诗曰:“僻处西南静不哗,宜书宜画竞相夸。妍荣枝叶窗前绿,一片秋声入影斜。”

4. 香草居

北小屋“香草居”,香草,本指含芬吐芳之草,如《楚辞》中大量出现的兰芷、荔、蕙兰、杜若、杜蘅等。自《楚辞》以来,人们都以香草喻忠良之人,香草居,即忠良之居。王逸《离骚序》云:“《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比方,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用香草喻指君子,谓人格高贵的人,以 风致 风骚倜傥的司马相如比喻名花。此亦作如是观,这样,与“芹庐”相适合。

原来在香草居旁有一座“四季念书楼”,今已经不存。

5.鹤砦轩

西间小厅名“鹤砦”,张辛稼书额。旧时园主养鹤之所。额仿唐王维在“辋川别业”中所筑的“鹿柴”。砦,通柴,指栅栏、篱落。鹤,清闲高尚,超俗非凡。王士祯《艺圃杂咏·鹤砦》:“长身两君子,宛与孤松映。三叠素琴张,一声远山静。嘹唳月明时,风前杂清听。”原药圃内饲鹤,文震孟堂侄文柟有《药圃孤鹤》,中有“霜清常独鸣”、“羁离望霄汉”等句。

艺圃广池清旷简炼,力图于阻塞中求敞。修筑木构标准粗壮,书条心仔是非窗,屋坡平坦,持重壮实,自然朴实,组成了一首“闲适古诗”。刘敦祯评价此园:“结构精练开朗,池岸低平,水面聚合,无壅塞局促之感,品格自然朴实,有相当的汗青价格与艺术价格。”

参考文献

[1]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国修筑产业出书社,2005年

[2]沈福煦《苏州名园赏析十,艺圃》,期刊,2005年8月

[3]柯继承《艺圃》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摘要 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文山水园。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 1.意义与目的: 一、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本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文山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 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 方法与手段: 大致分析对比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再从中日园林发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2.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两国园林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 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园林艺术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中国园林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园林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变革和发展,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理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

园林艺术概论

园林艺术概论 ,一, 颐和园属于廓如亭,占地面积134平方米。紫禁城的护城河——52米 美国近代园林之父——奥姆斯特德。园林定义:用艺术的手段,处理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一门科学。 中国第一位园林工程院院士——汪菊渊 1992年国家级园林城市只有三个,北京,合肥,珠海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水木,营造建筑和布臵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三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级的皇家公园: 承德避暑山庄——8460亩,是中国现有的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清漪园——河水清且涟猗,——4350亩,其中昆明湖为1750年乾隆年间建造 天坛——4095亩, 1、皇家园林 2、私家园林: 苏州园林,渔隐,——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圆,陶渊 明,4、环秀山庄 5、狮子林 6、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 情,7、藕园 8、艺圃 9、退思园 3、寺观园林: 佛教、佛寺、道观 4、邑郊园林:

1、西安芙蓉园 2、鲁迅故乡,绍兴东湖,郭沫若先生曾提名叫:桃花园, 世界园林的两种规划形式: 1、自然山水园林 2、规则式园林 烈士园林:规则式的园林,营造一种沉痛的氛围 世界园林三大流派: 1、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东方自然山水园:颐和园——挖湖堆山 2、以法国凡尔赛为代表的欧洲规则式中轴对称园林 3、西亚热带园林——中东地区被评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泰山、黄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峨嵋山。 ,二, 园林的要素: 1、地形与水体,在园林艺术中,地形起决定性作用, 扬州“瘦西湖”:护城河演变而成 北京护城河宽52米 湖泊:中国有36个西湖, 杭州西湖福州小西湖,“西湖”:一江春水向东流西高东低北京年降雨量可达500-600毫米 新疆吐鲁番年降雨量仅达3毫米,中国降雨量最小, 台湾年降雨量可达到6000多毫米,最大, 2、水 3、道路: 4、建筑:亭,花架,篮子 5、装饰艺术:书法,绘画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F1101 学号:201123910305 姓名:史永坤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中国古典园林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或是因地制宜,直接利用自然景观,亦或是叠山造石,建亭修阁,创造了既适合居住,又不缺乏观赏性质的人间仙境。郁郁葱葱的树木及应时而易的花草点缀在房前屋后或石山、小径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鸟语啾啾,别致的门和窗,独具韵味的诗词书画。这些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世界园林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词中国园林的发展建筑类型艺术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价值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园林是初形成与“囿”,形成于商周时期,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的景色。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有了大量建筑和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为兴盛。 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是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唐宋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十分流行,这必然影响到园林的创作,诗情画意写入园林,以景入画,以画设景,形成“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由于历史悠久,我国也就被列为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并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我国“人工为之,宛自天”的自然式园林艺术颇

负盛名。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桥、亭等。 厅: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山为石。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设门。 堂:是居住建筑中队正房的称呼。一般为家中举行庆典的场所。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饰瑰丽。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是两重以上的建筑,故有“重层曰楼”之说。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与楼近似,但较小巧。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桥就有特殊的情愫。“杨柳迎桥绿,玫瑰拂地红”桥的出现使得难倒之处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 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如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而将厅、堂、亭、榭等建筑与山地树石融为一体,成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式山水园。 诗情画意的构思。我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景,联想生意。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常将园林划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间分隔有联系,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明清的私家园林更创造了在“咫尺山林”中开拓空间的优异效果。 建筑为主的组景。园林由山水、植物、道路和建筑组成,而中国古典林中的建筑不但占地多(据调查占15—50%),且园林建筑常居主景的控制地位,居于全园的艺术构图中心,并往往成为该园的标志。即使在各景区、亦均有相应的建筑为该景区的主景。 因地制宜的处理。自南北朝以来,中国园林即根据南北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南宋北宋之说,又自秦汉始即根据宫苑和私家园林条件要求不同而各自发挥其胜。至今中国园林还有北方宫苑、江南园林、岭南庭园等不同风格的园林。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称著,以水得名;或以花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古典园林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和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但又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因此在学习时,必须按现今的社会时代要求,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一、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是指造园时根据不同的基地条件,有山靠山,有水依水,充分攫取自然景色的美为我所用,这实际上也就是园林规划布局中的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另一层意思是按自然山水风景的形成规律来塑造园中的风景,使园内景色富有自然天真的魅力。园林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或者改造整理)山水风景美,使之更集中、更精练、更便于观赏。祖国的山山水水,婀娜多姿,特别是那些经前人评定的传统山水名胜风景区,更是无山不秀,有水皆丽。美丽的自然景色为园林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造园并不是单纯地模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以山水、花木和建筑等组景要素,经过艺术劳动,塑造出比自然风景更美的景色的实践过程。这就要求艺术家认真归纳总结自然山水美的各种不同形式和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依据。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二僧“画禅” 公艺1101 李云方 0600110315 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包括壁画、中国画、陶瓷、惠山泥人等中国传统艺术,虽然课时不长,但确实领略到了传统艺术独有的气质和感染力。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而我尤为钟情水墨画,钟情于它散发的气韵,细腻而或洒脱的笔触。在众多优秀的国画精品中,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最为敬仰,课上老师也对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画作了讲解,在此稚拙的粗谈“二僧”水墨。 石涛(朱若极)、八大山人(朱耷)都是明末遗民,后出家为僧,他们都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与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并称为清初四高僧。 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 石涛(朱若极),又号苦瓜和尚,自幼出家,对禅学有着极高的悟性,作品受到禅学思想的影响。在禅学思想的影响下,他的画风独树一帜,笔墨超凡脱俗,不拘一格。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四时章第十四写到“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说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他对禅“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理解。因为禅不可说,一说即错,所以文字很难表达出画中所含的禅的意境,而充满禅之意境的画,即是无字的诗。曾经在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的《禅说》看到过郑石岩教授为他题的序,其中就提到“禅不是知性化理论所能传递的,禅家常说“言语道断”意思是说光用语言文字来讨论禅是行不通的”。石涛的《细雨虬松图轴》,表现了秋日黄昏的山景。画笔方圆结合,行笔舒缓而自然,有一种清丽幽雅、清谧淡远的韵味,恰恰饱含“不可说”的禅意。 《山水清音图》画面上松枝逆势右出,竹条左右摇曳,似乎吹来了淡淡轻风,伴随着淙淙流水,交响之音,仿佛溢向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田,有人认为这幅画稍显避世之态,却又蓄含着宽容的积极的审美境界。台湾佛学大师,圣严法师在为蔡志忠的《禅说》题序中写到,“一个成功的禅者,只觉得永无止境的发挥生命的活力,是绝对自由的表征,所以禅的生活必然是积极的”。这张画既表达了石涛对闲静和自然的向往,但同时又流露出禅中所包含的积极。 他在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因而他对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在石涛看来,“山即海也,海即山也”,坐禅入定,超凡脱俗。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谈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对自然之景加以概括、提炼,形成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鲜明格调,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一朵奇葩。江南私家园林以其独特的清雅秀丽,通透轻巧,成为了清代造园艺术的精华,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 关键词:清代江南园林造园山水情趣叠山理水空间感 (一)清代江南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园林自成体系独具风格,私家园林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而在江南,苏杭则更为集中和突出。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造园最多的时期。经中前期康雍乾三代君主的治理,社会出现了安定繁荣的盛世局面。就文化艺术方面来说,清代总体上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传统,而且获得了很多长足的进步。但在这一时期虽然崇尚文学,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和言论,因此很多文人更多地醉心于园林艺术中,使得大量的园林著作及美学思想问世,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艺术家”。例如:计成的《园治》,李渔的《闲情偶记》等。 江南私家园林发展至清代,以其浓郁的诗画风情和精湛的造园工艺,成为我国园林史上的一个鼎峰。 (二)山水画情趣与文人气质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的古典园林就开始定性为山水园。绘画、诗歌和文学影响了造园艺术。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的直接和深刻。山水画的审美态度和理论,甚至决定了园林艺术的外在形态、发展走向,特别是宋朝以来的造园家将诗画情趣巧妙融进园林中,也使得中国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园林很好地融入了山水画“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原则,展示出设计者崇尚自然地内心世界。 明代文人茅元仪在观赏其友的影园后说:“园者,画之见诸行事也”。意思是说,此园就是将画中的景物再现于现实中。其实当时的很多文人都有与茅元仪一样,常常参与园林的设计与建筑,并且,将山水画的意境构思、美学理念、意态风格乃至线条色彩、技法手段等都运用进来,体现了“师造化夺天工”的写意特点。 走进江南古典园林,一种具有避利恬静,浪漫飘逸的文人气质形态便映入眼

7宝墨园与岭南文化分析

宝墨园与岭南文化分析 宝墨园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座落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正门有白石仿古牌坊,园中有陶塑、瓷塑、砖雕、灰雕、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其中有长达62米浮雕《清明上河图》和砖雕《吐艳和鸣壁》。而聚宝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太来藏品馆、玉器馆、霍宗杰藏品馆等珍藏了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荔景湾、清平湖、宝墨湖与一千多米长河贯通,河湖之上有紫洞舫和三十多座石桥。紫竹园里的紫竹溪,专供小孩玩水观鱼。宝墨园四时青翠,园林花卉景点包括:玫瑰园、荷花池、逍遥岛、紫竹林等。观景楼、风味馆、怡味馆、紫竹居等为游人饮宴、休憩、观景等。 岭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精萃----宝墨园岭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精萃,它“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集清官文化、岭南古建筑、岭南园林艺术、珠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建筑、园林、山水、石桥等布局合理,和谐自然,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景色。正门的白石仿石牌坊,雄伟巍峨,巧夺天工。园中陶塑、瓷塑、砖雕、灰塑、石刻、木雕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惊世之作,当数已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瓷塑浮雕《清明上河图》和巨幅砖雕《吐艳和鸣壁》。荔岛中的聚家阁金碧辉煌,雍容华丽,阁内供奉万世师表孔子铜像,供游人瞻仰。此阁与宝墨藏珍、龙图馆、赵泰来藏品馆等珍藏的古今名画、书法、陶瓷、铜器、玉器等,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简直是一座园林艺术馆。全园水景,堪称一绝。荔景湾、清平湖、宝墨湖与一千多米长河贯通,水清如镜,长流不息,三十多座石桥,横跨旖旎河湖之上。若驾画舫轻舟,逍遥放棹,仿似置身蓬瀛。清平湖上的紫洞舫有如一座水上艺术宫殿。湖面上,虹飞紫带;湖周围,绿柳侵烟;喜看锦鲤千千红浪涌,游人个个笑颜开。紫竹园里的紫竹溪,专供小孩玩水观鱼,更是儿童的欢乐天地。宝墨园四时青翠,百卉丛开,园林花卉景点,有聚有散,步移景换,美不胜收。诸如荔岛凝丹、玉堂春瑞、柳剪春风、千年罗汉、桂苑浮香、群芳竞秀、古榕长荫、茶王双璧,令人百看不厌。万紫千红的玫瑰园,沁人心脾的荷花池,清幽高雅的兰圃,惠风和畅的紫竹林,使人赏心悦目,尤是避暑胜地。园内的观景楼、风味馆、怡味馆、紫竹居等为游人提供番禺风味小食,有驰名的沙湾姜埋奶、紫坭鱼皮角、荔湾艇仔粥、家乡菜式等,丰俭由人。畅游宝墨园,令你潇洒自如!俯仰间均可饱览岭南园林秀丽风光,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五讲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 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 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 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 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 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 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 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b5E2RGbCAP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
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p1EanqFDPw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DXDiTa9E3d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
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RTCrpUDGiT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
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 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5PCzVD7HxA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 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otd-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学号: 201046830509 姓名:董成成 班级:电信1003班 学院:信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宋代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绘画传承的基础上及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下,形成了与唐代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峰,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其独特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本文从三个部分来阐述宋代绘画发展的多元性及其影响,宋代绘画展现出其异彩纷呈的面貌除因历代人物画发展的深厚积淀外,当时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其多元化的重要原因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所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的局面,商业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南宋虽然偏安江南,由于物产丰盛的江、浙、湖、广地区都在其境内,大量南迁的北方人和南方人一起共同开发江南,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社会对绘画的需求和民间职业画家创作的活跃,无疑是推动宋代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使宋代绘画向纯艺术化方向更进一步发展,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在其独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题材选择的多样性、绘画技法的丰富性以及不同风格的美学追求题材方面,山水、花鸟等独立画科在五代的发展基础上更加成熟,但是却促进了绘画表现手段的丰富与成熟,增强了人物画的表现力,形成道释画、历史故事画、风俗画和肖像画分足而立的局面题材的多样性决定了绘画技法在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着色表现从重彩独领天下分化为工笔渲淡技法和文人倾向的白描画法、减笔法等多种绘画手段由于绘画表现的技法和题材的多样性,就驱使绘画的审美趋势发生扩展,宋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比较

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的比较 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国、欧洲、阿拉伯)中独树一帜。它是融建筑、书画、文学、金石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巧妙的构思布局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表现的淋漓尽致。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二者在各自的布局、构思、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又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园林的规模、布局及造园思想萌发于商周时期的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游乐所建。园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造园的规模和档次。无论是号称“广长三百里,离宫七十所” 的汉武帝时期的上林苑,还是现存于北京的颐和园,都是规模浩大、建设恢宏,尽显帝王气派。更有甚者,将部分山水风景的精华直接组入园内,如古代著名燕京八景 中的“玉泉垂虹” 和“西山晴雪” 分别是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的主景。一般名山胜水中所能见到的自然峰岭、峡谷沟壑、溪泉瀑布,大多能在帝王的苑囿中见到。真可谓“除却帝王家,安有此山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在皇家园林中,这种礼制思想直接导致了“园中园” 格局的形成。于是在皇家园林内的几十乃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有对江南小园的仿制和佛道寺观园林的包容。所以在皇家园林中我们既可看到玲珑秀美的江南私园,又可见到别具风韵的民族建筑,甚至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 。各种园林流派和造园思想在这里汇聚和积淀,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体系。皇家园林在山水构造、建筑布局、植物配置乃至园路的铺设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建筑布局上,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需要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在建筑布局中将比较明确的中轴对称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重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论中来。如以宏大的佛香阁建筑及其主轴线控制全景的颐和园,就突显了“皇权至尊、天子威仪” 的礼制思想;同样,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 如众星捧月般地环绕山庄,无疑是大清王朝君临天下的象征。皇家园林严格地说是体现了当时皇家艺术的审美观和其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它通过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意境,将皇家的伦理内容用美的形式加以具体体现。再者,皇家园林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的承德避暑山庄,可以说是承袭了汉唐御苑之传统,融合江南私园之特点, 是皇家园林的杰作。整个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宫殿区是山庄中最大的建筑群体,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构成。整个建筑群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院落九进,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主体建筑为“澹泊敬诚”,后寝部分为清帝起居之处,主体建筑为“烟波致爽” 。在苑景区,面积多达30万平方米的湖区被洲、岛、桥、堤分隔为上湖、下湖、银湖、镜湖、长湖、内湖、如意湖、澄湖八个大小湖面,构成江南水乡名园的意境。湖区建筑分三部分,其中东部系仿镇江金寺形式而建;中部有仿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建的单檐重层楼“烟雨楼”,有形如杭州苏堤的芝径云堤。平原区是以万树园为中心,占地60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宫殿区和湖区。现存建筑以仿宁波天一阁而建的清代皇家四库全书藏书楼“文津阁” 有名。山区则是连绵起伏的峰峦之地,在这上面建有象征万里长城的北部宫墙,而康乾盛世时依山就势而建的山中之园则基本无存。与皇家园林相比,私家园林无论是在园林的整体布局,还是在构思选材上,都显得内敛了许多。当然也就不会出现象征“禹贡九洲” 的圆明园后湖九岛环列的造园盛景。私家园林意境的主题是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我们说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 的清醒选择,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 这个环境无需很大,也无需奢侈,深谙“大隐隐于市” 之道的没落文人,只求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气氛,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砺着自己的意志和德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园林艺术概论》 期末小论文 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3年12月26日

摘要:苏州园林是古典园林的最主要的代表,其中在造园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本文以苏州园林为例,简单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介绍 古典园林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之所以形成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从春秋以来,苏州一直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它具有物质丰裕、文化发达、山明水秀的优越条件,自晋室南迁以后直至清代,历代贵族官僚不断地在苏州建造供他们享受的园林。因此,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相当可观。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百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不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古典园林,也不论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宫苑,还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园,尽管由于地区和园主在政治、经济上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而在园林的规模、风格等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而建造的,在园林布臵和造景的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构成了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苏州园林艺圃赏析 引言 一、深巷通幽 比起那些人满为患的景点,艺圃更像是一个江南的小家碧玉,需要游人经过一番悉心寻找才能见到其真面目。于是,去园林的过程也就成了欣赏园景之外的另一种乐趣。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体验了一番。从山塘街开始寻找,被询问的路人大多是一脸迷茫,少数听过这名字的人也只能道出个大概。于是我们就沿着桥走到了古城门,终于我们看到了写着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大名的唯一“路标”——旧墙上若隐若现的两个红漆字以及箭头。(如图)顺着箭头方向前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外面仍在堵着长长的车队,里面却是连黄包车都很难通过的乡间小弄堂了。这才开始有了古城的味道。或许是因为大意错过了一块标识,我们又绕了出来,只得往回走。终于在一个路口,几个正在井边洗菜的妇女见到我们就很自然地问:“是找艺圃吧?往里边走!”看来她们对于我们这种初次探访的游人已经屡见不鲜了。乍眼望过去,艺圃不象其它名园显示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它看上去更加亲切。还能见到隔壁人家的晾衣棒有意无意的伸进园中,这样才让它看上去更像一个民宅,而并非单纯的文物。 二、文史积淀 苏州园林不下数百,各有亭台泉石之胜,而只有艺圃因园主而称著。(张苇《艺圃的人文意趣》)那就让我们从它的历史说起,看看它到底邂逅了多少儒雅的主人吧。 此园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徵明曾孙文震孟为住宅。清初,归进士姜采所有,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为“艺圃”。 袁祖庚的激流勇退,受到当时人的赞赏;文震孟的不媚权阉,更是难能可贵;莱阳姜氏卜居此园,一门直节,与文氏先后辉映。而他们又都以文学传世。因此,只有了解园主的史迹,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与造园意图,才能深刻意识到园景的情趣。清代诗人袁枚有这样两句诗:“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图画”,伟人的事迹与精神能够化为图画,因此自然风景因人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篇一: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浅析 张冲 (琴岛学院,建筑学,学号:20080602066) 摘要: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水的构景特性及水景类型并对水景与园林中其他要素的 关系及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水景构成形式;构景特性;水景类型;水景布局及原则中国园林素有“无水不成园”的传统,即使无水,也要造出水景来,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中国古典园林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携山之雄伟、水之灵秀,将自然野趣于艺术加工相结合。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做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相当多的涵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保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乃至于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 式所重视的。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意境与手法,源于自然界的湖、潭、湾、瀑等,但绝对不是对大自然水体进行生硬模仿或简单浓缩,而是对自然水体作抒情写意的再创造,大多取自意境的联想。 一般来说,以山为主题的园林,水作为从体,多做溪流、湘潭等带状萦回或小型集中的水面;在以水为主题的园林中,则水多采用湖泊型,辅以溪涧、水谷、瀑布等,较大的园林往往是多种水体同时存在。 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手法,分门别类也比较复杂,有按水流形态划分为动态水体和静态水体划分,有按以地形地质条件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按园林中水景的构成形式分为五个方面。

(一)造湖 湖为大面积的水面,水量充沛,空间辽阔,常见于自然风景园林。湖多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略加人工开挖而成,周际若有山脉起伏,则形成湖光山色的典型风景。 湖,属于静态水体,除构成景观外,还可划船、游泳、种荷、养鱼等。湖是中心景区,一般要沿湖岸布置道路、建筑、山石、花木,形成种种景色。湖面浩瀚者,常用堤、岛、桥等加以分隔,或做成标高不等的水区,成为大小形状对比、主次有别、深远有层次的空间水域。湖面视野开阔者,宜在其周围添景、借景,以丰富水天之间的风景轮廓线,做远景陪衬。湖岸线长,宜作曲折自然变化,并因地制宜,用树木、建筑适当点缀,使湖岸景致优美多变化。 (二)造池 池是水面较小的静态水体,常见于规模不大的园林或大型园林中的局部景区,南方园林中较多。 池的大小、形状及布置方式因地形、环境而异。水面较大,可于池中设岛,或用桥、廊划分水面,是空间贯通,隔而不分;狭小水池,纵向景深,以桥分隔,水湾萦绕,更觉幽曲不尽。 水池之造型在全岸。苏州多曲池,绍兴多方池,风格迥异。相比之下,曲池做法,很有学问。这种岸池,宜曲不宜平直。曲要曲的有节奏,有大曲、小弯,有缓曲,急转,不能总是那么一种曲法,缺乏情趣。同时,驳岸之石,水岸用石,宜统一种类,切忌黄石、湖石混用。一般说,湖石岸比较容易处理,因为它本身就是曲折、空灵的;黄石平直,有强烈的实体感,故更难把握。 (三)造河 河流是长而流动的水体。园林中的河流借助自然水系,一般都富余,而且具有天然旖旎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论文)-中国水墨画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音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水面建设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修身养性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清高风雅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造园手法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历史价值: 私家园林的成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与封建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 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的清醒选择。于是他们也需要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无需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现,他们就可即刻复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也可直接与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理想的好去处。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在小小的园林(“勺园”、“壶园”、“芥子园”、“残粒园”等)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坚定地等待着。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存魏阙”。这时的半亩方园就成了“孔颜乐处”。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

我国兰花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我国兰花生产及国内外贸易现状分析 摘要:兰花是我国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其香气清而不浊,色泽淡雅,自古就被赋予了清正廉洁的品格,深受人们喜欢,而且我国兰花资源十分丰富,原生于我国的兰花品种有1200余种。近年来我国兰花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们阻碍我们进入国际市场,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国外在生产销售上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展兰花产业,使我国兰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更进一步。 关键词:兰花国内外生产销售现状问题 我国栽培兰花虽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延续传统的家庭方式种植,大规模进入商品化生产,比欧洲要晚近一个世纪。欧洲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经有相当多的兰花杂种与品种出售]。而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春兰、惠兰、寒兰、建兰、墨兰等5大国兰品种为主,市场热销的杂种兰,热带兰等大花种类,近几年引入栽培,至今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及销售体系 一、国内兰花的生产现状 全世界兰属植物48种,我国产29种,由甘陕南部一直分布到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以西南地区分布种类最多。我国栽培兰花拥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以春兰、惠兰、寒兰、建兰、墨兰等5大国兰品种为主,除了我国和日本及朝鲜人喜爱外大多数西方人不喜欢这类兰花。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提高,养殖和欣赏兰花的人越来越多,兰花的经济价值也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国强民富,我国经济飞

速发展,催生和壮大了这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新兴绿色产业——兰花产业。 (1)大理兰花 中国兰花看云南,云南兰花看大理。近几年大理成为全国国兰产业发展最快的地方,是国兰集散地和销售最活跃的地区,在这片神秘美丽的地方形成了国兰的生产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8月,该州进行花卉养殖的人数达40万,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进行兰花养殖的达2.2万户,处于栽培状态的兰花达5000万株,全州花卉种植面积5.31万亩,花卉产值29.94万元,每年交易额达8亿元,此外大理州还建立了一些规模较大的花卉市场,这为花卉交易提供便利同时也推动当地花卉产业进步。 (2)浙江兰花 兰花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大多数兰蕙名品都出产于浙江,是我国兰文化的发祥地。浙江省从事兰花经营的兰农有数十万人,培育兰花的专业户有5000多户,保存着上千个珍稀名贵品种,拥有数百亿元的兰花资产,每年兰花的交易额达数亿元。兰花博览会、兰文化博览会、兰花精品欣赏会、兰业发展研讨会等兰事活动频频,初步形成了一个基本不占耕地、没有污染、适合城乡发展的新兴花卉产业。 (3)佛山兰花 有千年花乡之称的的顺德陈村历来有种植国兰的习惯,至2009年已有3个兰花协会,会员600多人,种植场200多个,面积达800多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