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机原理作业--答案版

电视机原理作业--答案版

电视机原理作业--答案版
电视机原理作业--答案版

彩色电视机原理模拟试题库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分)

1、电子沿水平方向的扫描称为行扫描,电子沿垂直方向的扫描称为场扫描。(对)

2、电子扫描是由行扫描和场扫描两种扫描合成的。 ( 对 )

3、模拟电视中的图像都是用隔行扫描的方式传送的。(对)

4、在隔行扫描中,一场图像分两帧传送。(错)

5、在NTSC-M制中,将一帧图像分解成625行。(错)

6、在PAL-I 制中,将一帧图像分解成625行。(对)

7、NTSC-M制中的NTSC为彩色广播制式,M为黑白广播制式。(对)

8、PAL-D解码器是专为解调PAL-D彩色广播而设计的。(错)

9、我国电视标准中规定,一个频道电视信号的带宽是6MHz。 ( 错 )

10、我国电视标准中规定,图像信号对载波采用平衡调幅方式调制。(错)

11、我国电视标准中规定,图像载频比伴音载频低 6.5MHz。(对)

12、我国电视标准中规定,色差信号对载波采用调幅方式调制。(错)

13、三基色原理是指自然界中所有的彩色都可由三种基色混合而成。( 错 )

14、三基色的选择是唯一的,即只能选红、绿、兰作三基色。(错)

15、空间相加混色法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实现的。(错)

16、红色与蓝色混合以后得到青色。(错)

17、标准彩条信号在屏幕上从左到右的次序是白、黄、青、绿、红、紫、蓝、黑。 ( 错)

18、标准彩条在黑白电视中显示为十阶梯灰度等级。(错)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分)

1、我国电视采用的扫描方式是(D )。

A、逐场扫描

B、隔场扫描

C、逐行扫描

D、隔行扫描

2、所谓“隔行扫描”是指( A )

A、一帧图像由两场扫描完成

B、一场图像由两帧扫描完成

C、一行传送图像、下一行不传送图像

D、一行传送Y信号,下一行传送C信号

3、在PAL-I 制中,场频和行频分别是( A )

A、50Hz/15625Hz

B、60Hz/15625Hz

C、50Hz/15730Hz

D、60Hz/15730Hz

4、图像信号中的高频代表(B )

A、大面积背景

B、图像细节

C、图像中的彩色部分

D、图像中的明亮部分

5、视频信号中的消隐信号应与( D )一样高。

A、同步电平

B、白电平

C、灰电平

D、黑电平

6、行扫描正程传送的信号有( AB )

A、Y信号

B、C信号

C、色同步信号

D、复合同步信号与复合消隐信号

7、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是( C )

A、图像中的白电平

B、图像中的黑电平

C、同步头

D、消隐电平

8、行扫描逆程传送的信号有( CD )

A、Y信号

B、C信号

C、色同步信号

D、复合同步信号与复合消隐信号

9、兼容制彩色电视广播中传送的三个信号是( C )

A、R/G/B

B、R-Y/B-Y/G-Y

C、Y/R-Y/B-Y

D、Y/R-Y/G-Y

10、由等量红、绿、蓝三个基色两两相加混色所形成的彩色分别是( B )。

A、黄、白、青

B、紫、黄、青

C、红、黄、绿

D、紫、蓝、青

11、彩色电视中作为色度信号传输的是( C )。

A、三个基色信号

B、二个基色信号

C、二个色差信号

D、三个色差信号

12、G-Y色差信号用( C)还原

A、R-Y与Y信号相加

B、B-Y与Y信号相加

C、R-Y与B-Y信号相加

D、R与B信号相加

13、为了实现频谱交错,PAL制采用( A )方法选择副载波。

A、1/4行频间置

B、半行频间置

C、行频间置

D、4.43MHz间置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分)

1、彩色三要素是指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

2、三基色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彩色电视中选择的三基色是红、绿、蓝三色。

3、彩色光的色调是指彩色的种类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浓度。

4、色度矢量的幅度代表色饱和度的深浅、而相位代表色调的变化

5、混色法有相加混色法和相减混色法两类。

6、为了实现兼容,要将色度信号的频带进行压缩,在PAL制中,压缩后的色信号频带为1.3

MHz。

7、多制式彩色电视机,要处理的三种彩色制式分别为NTSC制、SECAM制PAL制

8、为了避免色信号对亮信号产生干扰,在NTSC制中色副载波选择为半行频的奇数倍,而PAL制中则按 1/4行频间置选择副载波。

9、多制式彩电处理的4种伴音第二中频频率分别为M制 4.5 MHz、B/G制5.5 MHz、I制 6 MHz、D/K制 6.6 MHz。

10、黑白全电视信号分别由图象信号、复合同步信号和复合消隐信号组成。

11、全电视信号中幅度最高的是复合同步信号,幅度为最高幅度的75%的为消隐信号和图像中的黑色电平。

12、彩色电视信号中,在行场扫描正程传送的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在行场扫描逆程传送的是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和复合消隐信号。

四、问答题

1、什么叫像素?像素与图像清晰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像素——图象分解的最小单元.一幅图象分解的像素越多,其清晰度越高.

2、什么叫电子扫描?什么是行扫描?什么是场扫描?答:电子扫描——电子在屏幕上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作有规律的运动. 行扫描——电子在水平方向的扫描. 场扫描——电子在垂直方向上的扫描.

3、什么叫逐行扫描?什么叫隔行扫描?答:逐行扫描——按照行结构,一行一行依次完成扫描. 隔行扫描——将一帧图象分解成奇数场(由所有奇数行组成)和偶数场(由所有偶数行组成) ,传送完奇数场后再传送偶数场

4、什么叫正程?什么叫逆程?答:电子从左向右的扫描称为行扫描正程;从右返回左的扫描称为行扫描逆程. 电子从上向下的扫描称为场扫描正程;从下返回上端的扫描称为场扫描逆程

5、行扫描正程传送那些信号?逆程传送那些信号?答:行扫描正程传

送图象中的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逆程传送复合同步信号,复合消隐信号和色同步信号

6、我国电视标准中,一帧图像分解成多少行?行频是多少?场频是多少?答:我国电视标准中,一帧图像分解成625 行;行频是15625MHz;场频是 50Hz

7、全电视信号由哪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起什么作用?其幅度有什么特征?答:图象信号——代表图象内容;幅度为 20%~75%. 复合同步信号——实现行/场扫描同步,使图象稳定;幅度为 75%. 复合消隐信号——使显象管在行/场扫描逆程不发光.幅度为 100%

8、什么叫调幅?什么叫调频?答:调幅——载波频率不变,载波幅度随调制信号而变. 调频——载波幅度不变,载波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而变

9、我国电视广播中规定图像用什么方式调制载波?伴音用什么方式调制载波?答:图象——残留边带调幅; 伴音——调频

10、什么叫三基色原理?为什么能用三基色传送彩色图像?答:三基色原理——对于自然界中的彩色,不必用其真实颜色来传送,而只传送能够合成它们的三个基色.原因

11、三基色原理包含那些基本内容?答: (1)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由相互独立的三基色混合得到.反之任何一种彩色都可以分解成相互独立的三基色. (2) ,所选三基色必须相互独立. (3) ,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各基色亮度之和. (4) ,三基色的比例,决定了混合色的色调和色饱和度.

12、解释彩色三要素(亮度、色调、色饱和度)的含义。答:亮度——彩色光的明亮程度. 色调——彩色光的种类. 色饱和度——彩色光的浓度.

13、什么叫相加混色法?什么叫相减混色法?彩色电视还原图像用的是什么混色法?答:相加混色——三基色按一定比例相加,混合出其他颜色. 相减混色——从白光中减去某些颜色,得到另一种颜色. 彩色电视中用"空间相加混色法"

14、说出任意两基色相加混色后的合成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兰色=紫色绿色+兰色=青色

15、什么叫兼容?目前世界上有哪三大兼容彩色制式?答:兼容——电视台播送彩色电视节目时,不但彩色电视机能够接收,而且黑白电视机也能够接收.反之,电视台播送黑白电视节目时,不但黑白电视机能够接收,而且彩色电视机也能够接收.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为:NTSC,PAL,SECAM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题目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 a h ,径向间 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编译原理56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 练习5.1.1: 对于图5-1中的SDD,给出下列表达式对应的注释语法分析树: 1)(3+4)*(5+6)n 练习5.2.4: 这个文法生成了含“小数点”的二进制数: S->L.L|L L->LB|B B->0|1 设计一个L属性的SDD来计算S.val,即输入串的十进制数值。比如,串101.101应该被翻译为十进制的5.625。提示:使用一个继承属性L.side来指明一个二进制位在小数点的哪一边。 答: 元文法消除左递归后可得到文法: S->L.L|L L->BL’ L’->BL’|ε B->0|1 使用继承属性L.side指明一个二进制位数在小数点的哪一边,2表示左边,1表示右边 使用继承属性m记录B的幂次 非终结符号L和L’具有继承属性inh、side、m和综合属性syn

练习5.3.1:下面是涉及运算符+和整数或浮点运算分量的表达式文法。区分浮点数的方法是看它有无小数点。 E-〉E+T|T T-〉num.num|num 1)给出一个SDD来确定每个项T和表达式E的类型 2)扩展(1)中得到的SDD,使得它可以把表达式转换成为后缀表达式。使用一个单目运算符intToFloat把一个整数转换为相等的浮点数 答: 练习5.4.4:为下面的产生式写出一个和例5.10类似的L属性SDD。这里的每个产生式表

示一个常见的C语言中的那样的控制流结构。你可能需要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来跳转到某个标号L,此时你可以生成语句goto L 1)S->if (C) S1 else S2 2)S->do S1 while (C) 3)S->’{’ L ‘}’; L -> LS|ε 请注意,列表中的任何语句都可以包含一条从它的内部跳转到下一个语句的跳转指令,因此简单地为各个语句按序生成代码是不够的。 第六章 练习6.1.1:为下面的表达式构造DAG ((x+y)-((x+y)*(x-y)))+((x+y)*(x-y)) 答:DAG如下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统计学原理 》作业 1、某快餐店某天随机抽取 49 名顾客对其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 平均花 费 8.6 元,标准差 2.8 元。试以 95.45%的置信度估计: (1)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假定当天顾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8.6-0.8 ,8.6+0.8 )即( 7.8 ,9.4 )元 营业总额的置信区间:( 2000*7.8 ,2000*9.4 )即( 15600,18800)元 9* 2.82 2)必要的样本容量: n 9* 2.28 110.25 111 0.82 2、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 的看 法,分别抽取了 150 名男学生和 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02.05 (1) 3.842, 02.05 (2) 5.992, 02.05(4) 9.487 解: H0: μ1 =μ2 H1: μ1μ2 不相等 = 0.05 Df=(2-1)(2-1)=1 决策: 在 = 0.05 的水平上不能拒绝 H0 , 结论: 可以认为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相同 客有 2000 人); 2)若其他条件不变, 查? 提示: z 0.0455 1.69 要将置信度提高到 99.73%,至少应该抽取多少顾客进行调 z 0.0455 / 2 2 ; z 0.0027/2 3 , z 0.0027 2.78 ) 解:( 1)、 x 24.89 0.4 , x 2 0.4 0.8

3、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讲座。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讲座的听课者,有时是中级管理者,有时是低级管理者。该咨询公司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讲座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对听完讲座后随机抽取的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评分如下(评分标准从1——10,10 代表非常满意): 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低级管理者 7 8 5 7 9 6 8 8 5 7 10 7 9 9 4 10 8 8 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1) 2)请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方差分析。(15 分) 1) 1 2 3 提出假设: H0 : 1 = 2 = 3,H1 : 1, 2 , 3 不相等 (2)解:P=0.0008< = 0.05(或发F=11.76>F =3.68),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

编译原理第4章作业答案

编译原理第4章作业 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四章 习题4.2.1:考虑上下文无关文法: S->S S +|S S *|a 以及串aa + a* (1)给出这个串的一个最左推导 S -> S S * -> S S + S * -> a S + S * -> a a + S * -> aa + a* (3)给出这个串的一棵语法分析树 习题4.3.1:下面是一个只包含符号a和b的正则表达式的文法。它使用+替代表示并运算的符号|,以避免和文法中作为元符号使用的竖线相混淆: rexpr→ rexpr + rterm | rterm rterm→rterm rfactor | rfactor rfactor→ rfactor * | rprimary rprimary→a | b 1)对这个文法提取公因子 2)提取公因子的变换使这个文法适用于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技术吗? 3)提取公因子之后,原文法中消除左递归 4)得到的文法适用于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吗? 解

1)提取左公因子之后的文法变为 rexpr→ rexpr + rterm | rterm rterm→rterm rfactor | rfactor rfactor→ rfactor * | rprimary rprimary→a | b 2)不可以,文法中存在左递归,而自顶向下技术不适合左递归文法 3)消除左递归后的文法

rexpr -> rterm rexpr’ rexpr’-> + rterm rexpr’|ε rterm-> rfactor rterm’ rterm’-> rfactor rterm’|ε rfactor-> rprimay rfactor’ rfactor’-> *rfactor’|ε rprimary-> a | b 4)该文法无左递归,适合于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 习题4.4.1:为下面的每一个文法设计一个预测分析器,并给出预测分析表。可能要先对文法进行提取左公因子或消除左递归 (3)S->S(S)S|ε (5)S->(L)|a L->L,S|S 解 (3) ①消除该文法的左递归后得到文法 S->S’ S’->(S)SS’|ε ②计算FIRST和FOLLOW集合 FIRST(S)={(,ε} FOLLOW(S)={),$} FIRST(S’)={(,ε} FOLLOW(S’)={),$} ③构建预测分析表

机械原理习题及课后答案(图文并茂)

机械原理 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课程组编 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

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2-2 图2-38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A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将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其运动是否确定,并提出修改措施。 4 3 5 1 2 解答:原机构自由度F=3?3- 2 ?4-1 = 0,不合理,改为以下几种结构均可: 2-3 图2-396为连杆;7为齿轮及偏心轮;8为机架;9为压头。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O 齿轮及偏心轮ω A 齿轮及凸轮 B E F D C 压头 机架 连杆 滑杆滑块 摆杆滚子 解答:n=7; P l =9; P h =2,F=3?7-2 ?9-2 = 1 2-6 试计算图2-42所示凸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解答:a) n=7; P l =9; P h =2,F=3?7-2 ?9-2 =1 L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D 处存在虚约束 b) n=5; P l =6; P h =2,F=3?5-2 ?6-2 =1 E 、B 处存在局部自由度,F 、C 处存在虚约束

b) a)A E M D F E L K J I F B C C D B A 2-7 试计算图2-43所示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自由度。 B D C A (a) C D B A (b) 解答:a) n=4; P l =5; P h =1,F=3?4-2 ?5-1=1 A 处存在复合铰链 b) n=6; P l =7; P h =3,F=3?6-2 ?7-3=1 B 、C 、D 处存在复合铰链 2-8 试计算图2-44所示刹车机构的自由度。并就刹车过程说明此机构自由度的变化情况。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机械原理习题及解答

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2-1 如题图2-1所示为一小型冲床,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a)(b) 题图2-1 解: 1)分析 该小型冲床由菱形构件1、滑块2、拨叉3和圆盘4、连杆5、冲头6等构件组成,其中菱形构件1为原动件,绕固定点A作定轴转动,通过铰链B与滑块2联接,滑块2与拨叉3构成移动副,拨叉3与圆盘4固定在一起为同一个构件且绕C轴转动,圆盘通过铰链与连杆5联接,连杆带动冲头6做往复运动实现冲裁运动。 2)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选定比例尺后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b)所示。 3)自由度计算 其中n=5,P L=7, P H=0, F=3n-2P L-P H=3×5-2×7=1 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2 如题图2-2所示为一齿轮齿条式活塞泵,试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a)(b) 题图2-2 解: 1)分析 该活塞泵由飞轮曲柄1、连杆2、扇形齿轮3、齿条活塞4等构件组成,其中飞轮曲柄1为原动件,绕固定点A作定轴转动,通过铰链B与连杆2联接,连杆2通过铰链与扇形齿轮3联接,扇形齿轮3通过高副接触驱动齿条活塞4作往复运动,活塞与机架之间构成移动副。 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选定比例尺后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b)所示。 3)自由度计算 其中n=4,P L=5, P H=1 F=3n-2P L-P H=3×4-2×5-1=1 故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2-3 如图2-3所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步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意图是电动机通过一级齿轮1和2减速后带动凸轮3旋转,然后通过摆杆4带动冲头实现上下往复冲压运动。试根据机构自由度分析该方案的合理性,并提出修改后的新方案。

机械原理作业答案A

第一章绪论 1—1 试说明机器与机构的特征、区别和联系。 解:机器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2、各部分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则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研究的重点不同: 机构:实现运动的转换和力的传递; 机器:完成能量的转换或作有益的机械功。 机器与机构的联系:机器由机构组成,一部机器包含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机器可能包含相同的机构。 1—2 试举出两个机器实例,并说明其组成、功能。 解:车床:由原动部分(电动机)+传动系统(齿轮箱)+执行部分(刀架、卡盘等),其主要功能为切削,代替人作功。 汽车:由原动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变速箱)+执行部分(车轮等),其主要功能为行走、运输,代替人作功。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试画出唧筒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2 试画出缝纫机下针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3 试画出图示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2—4 试画出简易冲床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 1 4 2 3 3 2 3 4 3 =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解: 解: 1 4 2 3 3 2 3 4 3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解: 或1 7 2 5 3 2 3 7 5 = ? - ? = - - = = = = h l h l p p n F p p n, ,

2—5 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1输入,使轴A 连续回转,而装在轴A 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案。 解:机构简图如下: 机构不能运动。 可修改为: 2—6 计算图示自动送料剪床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 2—7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并指出其中是否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说明该机构具 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J A B C D E F G H I J 解: 1725323143=-?-?=--====h l h l p p n F p p n ,,或 解1: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 解1:C 、F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 EFGC 为虚约束。 解2:C 为复合铰链,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EFGC 为虚约束(去掉)。 1 310283233108=-?-?=--====h l h l p p n F p p n ,,1 23122103230 231210=--?-?='+'---=='='===p F p p n F p F p p n h l h l ,,,,2:C 为复合铰链,F 、I 为局部自由度(焊死)。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后全部习题答案 目录 第1章绪论 (1) 第2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 第3章平面连杆机构 (8) 第4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5) 第5章齿轮机构 (19) 第6章轮系及其设计 (26) 第8章机械运动力学方程 (32) 第9章平面机构的平衡 (39)

第一章绪论 一、补充题 1、复习思考题 1)、机器应具有什么特征机器通常由哪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机器与机构有什么异同点 3)、什么叫构件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试各举二个实例。 4)、设计机器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试选取一台机器,分析设计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2、填空题 1)、机器或机构,都是由组合而成的。 2)、机器或机构的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机器可以用来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 4)、组成机构、并且相互间能作的物体,叫做构件。 5)、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构的主要功用在于运动或运动的形式。 6)、构件是机器的单元。零件是机器的单元。 7)、机器的工作部分须完成机器的动作,且处于整个传动的。 8)、机器的传动部分是把原动部分的运动和功率传递给工作部分的。 9)、构件之间具有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的组合,叫机器。 3、判断题 1)、构件都是可动的。() 2)、机器的传动部分都是机构。() 3)、互相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件是构件。() 4)、只从运动方面讲,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5)、机构的作用,只是传递或转换运动的形式。() 6)、机器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的构件的组合。()

7)、机构中的主动件和被动件,都是构件。() 2 填空题答案 1)、构件2)、构件3)、代替机械功4)、相对运动5)、传递转换6)、运动制造7)、预定终端8)、中间环节9)、确定有用构件 3判断题答案 1)、√2)、√3)、√4)、√5)、×6)、√7)、√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编译原理 作业标准答案

《编译原理》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了什么语言(用尽可能简短的自然语言描述)? 1.b*(ab*ab*)* 所有含有偶数个a的由a和b组成的字符串. 2.c*a(a|c)*b(a|b|c)* | c*b(b|c)*a(a|b|c)* 答案一:所有至少含有1个a和1个b的由a,b和c组成的字符串. 答案二:所有含有子序列ab或子序列ba的由a,b和c组成的字符串. 说明:答案一要比答案二更好,因为用自然语言描述是为了便于和非专业的人员交流,而非专业人员很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子序列”,所以相比较而言,答案一要更“自然”. 二、设字母表∑={a,b},用正则表达式(只使用a,b, ,|,*,+,?)描述下列语言: 1.不包含子串ab的所有字符串. b*a* 2.不包含子串abb的所有字符串. b*(ab?)* 3.不包含子序列abb的所有字符串. b*a*b?a* 注意:关于子串(substring)和子序列(subsequence)的区别可以参考课本第119页方框中的内容. ~\(≧▽≦)/~ ~\(≧▽≦)/~ ~\(≧▽≦)/~ ~\(≧▽≦)/~ ~\(≧▽≦)/~ ~\(≧▽≦)/~ ~\(≧▽≦)/~ ~\(≧▽≦)/~ 《编译原理》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考虑以下NFA: 1.这一NFA接受什么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 所有只含有字母a和b,并且a出现偶数次或b出现偶数次的字符串. 2.构造接受同一语言的DFA. 答案一(直接构造通常得到这一答案):

答案二(由NFA构造DFA得到这一答案): 二、正则语言补运算 3.画出一个DFA,该DFA恰好识别所有不含011子串的所有二进制串. 1.画出一个DFA,该DFA恰好识别所有不含011子串的所有二进制串.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编译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第1章引言 1、解释下列各词 源语言:编写源程序的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各种程序设计语言都可以作为源语言。 源程序: 用接近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的源语言(基本符号,关键字)编写的程序,它是翻译程序处理的对象。 目标程序: 目标程序是源程序经过翻译程序加工最后得到的程序。目标程序 (结果程序)一般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 低级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是人们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一个记号系统。如同自然语言(接近数学语言和工程语言)一样,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句,由符号组和一组用来组织它们成为有确定意义的组合规则。 翻译程序: 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源语言程序)改变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 标语言程序),后者与前者在逻辑上是等价的。其中包括:编译程序,解释程序,汇编程序。 编译程序: 把输入的源程序翻译成等价的目标程序(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 然后再执行目标程序(先编译后执行),执行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 以该语言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但不产生目标程序。按源程序中语句动态顺序逐句的边解释边执行的过程,完成翻译工作的程序称为解释程序。 2、什么叫“遍” 指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形式(如单词,中间代码)从头到尾扫描一次,并作相应的加工处理,称为一遍。

3、简述编译程序的基本过程的任务。 编译程序的工作是指从输入源程序开始到输出目标程序为止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5个阶段。 词法分析: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 语法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并判断输入串是否构成语法正确的“程序”。 中间代码生成:按照语义规则把语法分析器归约(或推导)出的语法单位翻译成一定形式的中间代码。 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处理。 目标代码生成: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 4、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的区别 编译程序生成目标程序后,再执行目标程序;然而解释程序不生成目标程序,边解释边执行。 5、有人认为编译程序的五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这种看法正确吗 编译程序的5个阶段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生成是必须完成的。而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目标程序的质量,没有这一部分工作,仍然能够得到目标代码。 6、编译程序的分类 目前基本分为:诊断编译程序,优化编译程序,交叉编译程序,可变目标编译程序。

机械原理课后答案第8章

第8章作业 8-l 铰链四杆机构中,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什么?在下图所示四杆机构ABCD 中哪些运动副为周转副?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该机构在运动上有何特点?并用作图法求出杆3上E 点的连杆曲线。 答:转动副成为周转副的条件是: (1)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机构中最短杆上的两个转动副均为周转副。图示ABCD 四杆机构中C 、D 为周转副。 当其杆AB 与AD 重合时,杆BE 与CD 也重合因此机构处于死点位置。 8-2曲柄摇杆机构中,当以曲柄为原动件时,机构是否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且一定无死点?为什么? 答:机构不一定存在急回运动,但一定无死点,因为: (1)当极位夹角等于零时,就不存在急回运动如图所示, (2)原动件能做连续回转运动,所以一定无死点。 8-3 四杆机构中的极位和死点有何异同? 8-4图a 为偏心轮式容积泵;图b 为由四个四杆机构组成的转动翼板式容积泵。试绘出两种泵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为何种四杆机构,为什么? 解 机构运动简图如右图所示,ABCD 是双曲柄机构。 因为主动圆盘AB 绕固定轴A 作整周转动,而各翼板CD 绕固定轴D 转动,所以A 、D 为周转副,杆AB 、CD 都是曲柄。 8-5试画出图示两种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机构。 图a 曲柄摇杆机构 图b 为导杆机构。 8-6如图所示,设己知四杆机构各构件的长度为240a mm =,600b =mm ,400,500c mm d mm ==。试问: 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 2)若各杆长度不变,能否以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何获得?

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1.统计总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对某市工业生产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单位是该市( 4 )①每一个工业企业②每一台设备③每一台生产设备④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3 ) ①指标②变量③变量值④标志 3.标志是( 3 ) 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多项选择题 在全国人口普查中(235 ) ①全国所有人口数是总体②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③人的年龄是变量④某人的性别为“女性”是一个品质标志 ⑤全部男性人口的平均寿命是统计指标 2.统计调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期限是指_1____。 ①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②搜集资料的时间③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④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 2、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___4__。 ①这些单位是工作的重点②这些单位举足轻重 ③这些单位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比重很大 ④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较大比重 3、研究某型号炮弹的平均杀伤力,可以采用__4___。 ①重点调查②普查③典型调查④抽样调查 4、对某地食品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单位是__4__。 ①该地区所有经营食品的商店②每一个经营食品的商店③全部零售食品④每一种零售食品 二、多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_24____。 ①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②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③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 ④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⑤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 2、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1990年7月1日零点,下列人员不应计入人口总数之中_135____。 ①1990年7月1日23时出生的人口 ②1990年7月10日死亡的人口 ③1990年6月25日出生,30日23时死亡的人口④1990年6月29日出生,7月2日死亡的人口 ⑤1990年6月30日零点死亡的人口 3、以系统为单位调查某市全部商业状况,调查对象是__34___。 ①该市全部商品销售额②该市商业企业的总和③该市各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④该市所有商业系统商业状况总和 3.统计整理练习单项选择题 1.一个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_4___。 ①分组标志和指标②数量分组标志值和频数③品质分组标志和频数④分组标志及次数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__1___。 ①230 ②560 ③185 ④515 3.有20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3,5,4,6,5,2,3,4,4,3,4,2,3,5,4,4,5,3,3,4,按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___1___。 ①单项分组②组距分组③等距分组④异距分组 4.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次数分布的要素是_2_____。 ①组中值②组距和组数③全距④总体单位数 多项选择题 1.对离散型变量分组_12345____。 ①可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②也可采用组距分组③相邻组的组限可以不重④各组组距可相等也可不等 ⑤要按“上组限不在本组内”的原则处理与上组限相同的变量值 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_134____。 ①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②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③区分事物的性质④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⑤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判断:将某市500家工厂按产值多少分组而形 成的变量数列,其次数是各厂的产值数。 4.综合指标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平均指标将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a ) a.抽象化 b.具体化 c.一般化 d.形象化 2. 加权算术平均方法中的权数为( d ) a.标志值 b.标志总量 c.次数之和 d.单位数比重 3. 某公司有十个下属企业,现已知每个企业的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资料,计算该公司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时,所采用的权数应该是(c ) a.企业数 b.工人数 c.实际产值 d.计划产值 4. 计算平均比率最适宜的平均数是(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5. 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小的平均数是( d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位置平均数 6. 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 相等,则 ( b )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c.众数不能确定 d.众数组的组限就是众数 7.已知甲数列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乙数列的平均数为,标准差为。由此可断言( a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好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机械原理作业册答案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 一、填空与选择题 1、B、A 2、由两构件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相对运动 3、低副,高副,2,1 4、后者有作为机架的固定构件 5、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运动不确定或机构被破坏 6、√ 7、 8、m-1 9、受力情况10、原动件、机架、若干个基本杆组 11、A、B 12、C 13、C 二、绘制机构简图 1、计算自由度n=7, P L=9,P H=2 F=3n-2P L-P H=3×7-2×9-2=1 2、3、 4、 三、自由度计算 (a)E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或G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4,P L=5,P H=1 F=3n-2P L-P H=3×4-2×5-1=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b)E处(或F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5,P L=7,P H=0 F=3n-2P L-P H=3×5-2×7=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c) B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为复合铰链;J处(或K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9,P L=12,P H=2 F=3n-2P L-P H=3×9-2×12-2=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d) B处为局部自由度;C处为复合铰链;G处(或I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7,P L=9,P H=1 F=3n-2P L-P H=3×7-2×9-1=2 自由度的数目大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不具有确定的运动。

(e) 构件CD(或EF)及其两端的转动副引入一个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3,P L=4,P H=0 F=3n-2P L-P H=3×3-2×4=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f) 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7,P L=10,P H=0 F=3n-2P L-P H=3×7-2×10=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g) B处为局部自由度;F处为复合铰链;E处(或D处)为虚约束 计算自由度n=6,P L=8,P H=1 F=3n-2P L-P H=3×6-2×8-1=1 (h)去掉杆8此处存在虚约束;B和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7,P L=10,P H=0 F=3n-2P L-P H=3×7-2×10=1 (i) C处为复合铰链 计算自由度n=5,P L =7,P H=0 F=3n-2P L-P H=3×5-2×7=1 自由度的数目等于原动件的数目,所以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四、试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作出它们仅含低副的替代机构。 替代机构如下图所示: (1)计算自由度n=4,P L=5,P H=1 F=3n-2P L-P H=3×4-2×5-1=1 (2)计算自由度n=3,P L=3,P H=2 F=3n-2P L-P H=3×3-2×3-2=1 五、计算下图所示机构的自由度,并通过结构分析确定当构件1、5分别为原动件时机构 的级别。 计算自由度n=5,P L=7,P H=0 F=3n-2P L-P H=3×5-2×7=1 机构分析如下图所示。

机械原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1解释下列概念 1.运动副; 2.机构自由度; 3.机构运动简图; 4.机构结构分析; 5.高副低代。 1.2验算下列机构能否运动,如果能运动,看运动是否具有确定性,并给出具有确定运动的修改办法。 题1.2图题1.3图 1.3 绘出下列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其中构件9为机架)。 1.4 计算下列机构自由度,并说明注意事项。 1.5计算下列机构的自由度,并确定杆组及机构的级别(图a所示机构分别以构件2、4、8为原动件)。

题1.4图 题1.5图 第2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1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

题2.1图 2.2在图示机构中,已知各构件尺寸为l AB=180mm , l BC=280mm , l BD=450mm ,l CD=250mm ,l AE =120mm ,φ=30o, 构件AB上点E的速度为v E=150 mm /s ,试求该位置时C、D两点的速度及连杆2的角速度ω2。 2.3 在图示的摆动导杆机构中,已知l AB=30mm , l AC=100mm , l BD=50mm ,l DE=40mm ,φ1=45o,曲柄1以等角速度ω1=10 rad/s沿逆时针方向回转。求D点和E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及构件3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用相对运动图解法)。 题2.2图 题2.3图 2.4 在图示机构中,已知l AB=50mm , l BC=200mm , x D=120mm , 原动件的位置φ1=30o, 角速度ω1=10 rad/s,角加速度α1=0,试求机构在该位置时构件5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构件2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