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

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经典诵读《论语》教案

教案

第一课时《论语》

教学要点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

“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教学过程:

一、简介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

二、简介《论语》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P4第三篇)

1、根据拼音读正确:

(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学生自读,正音。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

2)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

3)指名反馈,教师评价。

2、了解大意。

1)指名读大意。

2)提供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3)在理解的含义上诵读。

4)配乐诵读。

四、学习“为政”篇(书P6第二篇)

1、媒体出示: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正音,让学生将短文读正确、通顺。

3、理解含义:

译文: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解读: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五、自主学习

1、鼓励学生自己分组学习《学而二篇七章》以及《为政篇二章》。

1)集体用不同形式读原文。

2)谈谈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可在书上圈划)

2、小组交流自学的成果。

六、布置作业:

1、自学P6~14上内容,并诵读。

2、将自己喜欢的一则摘抄下来,制作成小小读书卡。

第二课时

一、交流上节课课后作业反馈情况:

1、指名学生交流,可展示作业小小读书卡。

2、教师评价。

二、新授《论语》

1、继续学习《论语》中《阳货篇四章》。

出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正音初读。

2)小组内互助读正确、通顺。

2、学习译文部分,促理解。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补充:阳货:又叫阳虎,季氏的家臣。

3、反复诵读,促进理解。

三、学习《孟子》

1、简介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2、学习书P29《鱼我所欲也》

教师导引:

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拓展:那么究竟什么是“义”呢?孟子作了这样的阐述:“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他在《万章下》中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孟子认为自己

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而“义”还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确之路。

1)作家路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却只有几步。”面对生与死,义与利,是重义轻利还是见利忘义,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告诫我们要这样抉择,那就是舍生取义!让我们自己来读一读孟子的抉择吧。

2)学生自由读。

3)组内互帮互助将文言文读正确。

4)大组按句交流。

5)教师反馈、评价:

3、交流文意。

四、布置作业。

1、自学《孟子》中的其它篇目。

2、圈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诵读几遍。

1、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

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2、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于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里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里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于“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3、孟母断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诗歌诵读》教案 活动一: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五年级优秀诗歌朗诵稿

五年级优秀诗歌朗诵稿五年级优秀诗歌朗诵稿【一】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中国上下五千年华夏历史, 孕育了无数代英雄儿女!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中国有璀璨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宋元明清的历代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富饶的物资; 还有最顶尖的美景文物! 我们的万里长城; 我们的圆明园; 我们的故宫; 我们的中国土地! 我骄傲,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我们中国孕育出多少的英雄儿女! 智者,他叫---诸葛亮!

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毛泽东,孙中山! 还有无数的烈士,为我们今天的安宁,献出了生命!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我骄傲,我自豪! 我们的中国,屹立在世界顶峰!'金鸡'站起来啦! 宋庆龄说过,中国像是一头睡狮,但它不会一直沉睡下去; 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 富饶的物资。有许多的革命战士,为了它的振兴而奋斗! 记住,我们是黄皮肤,是中国人,我们会永远的属于它!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 五年级优秀诗歌朗诵稿【二】 您是蓝蓝的天空 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 祖国妈妈 您是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 祖国妈妈 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 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 啊,祖国 您是慈祥的母亲

儿女们要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从小奋发图强 长大为您添彩增光 五年级优秀诗歌朗诵稿【三】 风儿带走夜的鼾声, 校园从甜梦中醒来了,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宁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大姐姐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书包, 和同学们有说有笑。 大哥哥跑进校园里来了, 拿着零食, 津津有味的吃着。 小同学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里来了, 背着五颜六色的书包, 和同学们玩着游戏。 动听的上课音乐响起来了, 就像黄莺在唱歌, 同学们有序得走进教室, 校园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二年级(上册)_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弟子规》 教学时间:8月30日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容是什么? 教学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毓秀所作。 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

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教学反思: 让孩子走近《弟子规》,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弟子规》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时三字经 上课时间:9月6日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教案一

《中华经典诵读》教案龚建花 活动一: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它们经过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库网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最新五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修订稿(电子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生“经典诵读”修订稿(电子版) 五年级 修订者: 目录 (一)古诗20首 1、《乌衣巷》(唐)刘禹锡 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 3、《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5、《雪梅》(宋)卢梅坡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7、《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9、《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 10、《山居秋暝》(唐)王维 11、《望岳》(唐) 杜甫 12、《春望》(唐) 杜甫 13、《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试 1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宋)苏轼 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6、《登岳阳楼》(唐)杜甫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18、《满江红》(宋)岳飞 19、《虞美人》(南唐)李煜 20、《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秦观 (二)成语40条 (三)歇后语20条 (四)对联20条 (五)名人名言20条 (六)警句20条 (七)现代诗歌10篇 (八)现代美文10篇 (九)古文10篇 (十)《增广贤文》节选 (一)必背古诗20首 1、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2、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就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得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黄梅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解读《大学》章句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二、走进昨天的记忆 1、记忆中的古诗句 (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 (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 (3)4个小组赛诵。 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 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 (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 (2)生谈从中的收获 三、新授《大学》章句 1、PPT展示所学内容 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 (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 (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 (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 3、 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 4、诵读此段内容 PK赛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 四、知晓大意 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抽几个学生接龙 试讲解) 2、再看译文 (1)生齐读译文 (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 3、师过渡: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俗语也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贤明的人士都有宽容向善的美德。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唐朝“贞观之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而他最大的优

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 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而不能因别人比我好而心怀妒忌。待人处事要真诚,言行一致。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 五、拓展延伸 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1)抽签定题 (2)分组研讨 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 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 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 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 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 六、结束语(由一些读书名言引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孩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 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 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学习目标: 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 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会,去承载。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课件3)(经典诵读) 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 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你来吟。(生读)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托着相思之情)。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生齐读) 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生读) 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 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三句大家一起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备课笔记(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六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沈东轩 2016年9月1日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水调歌头》 2、制作范文朗诵的视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看月亮夜色图,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 2、读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说意思,简介苏轼。 3、齐读课题《水调歌头》。 二、明确诵读要求: 学生讨论诵读名作的要求,师概括三点:1、字正腔圆2、有顿、有韵 3、读透文义 三、按要求分步练习诵读: 1、练习读得字正腔圆,指名读,齐读。 2、听视频范读,领悟“有顿、有韵”的诵读技巧。 3、古人云:诗中有画。读词中的句子让你仿佛看到什么? 生描述句子中的画面。 四.吟唱《水调歌头》 1.听王菲的《明月几时有》 2.跟唱。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诵读第一首《春日》。。 1.读诗句。 全班齐读。 指名读,评读。 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诵读第二首《春日》。 1.读诗句。 男女生读。 跟读,齐读。 比赛读。 2.学生自主交流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同桌背 指名背 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 诵读第三首《春日》, 1.读诗句。 学生自由读。 教师指导读。 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2.学生默读注释,译文,简析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练习背诵 4.检查背诵 5.布置背诵 6.全班跟着音乐齐读三首《春日》。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二:感受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三字经 活动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句三字经。 2、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说过三字经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部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初读经文,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5、指名读,余生评价。 三、细读经文,理解感悟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3、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老师解释语译部分。 四、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评选出优秀的背诵者。 五、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其他三字经。

活动二:三字经(二)活动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句三字经。 2、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三字经的一部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二、初读经文,整体感知 1、自己朗读,画出不认识的字。 2、教师范读。 3、学生跟读。 4、学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5、指名读,余生评价。 三、细读经文,理解感悟 1、录音朗诵,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 2、讲解新学内容。 四、重点讲解: 1、讲解三字经小知识 三才天地人三光 日月星四季春夏秋冬 四方东南西北五常仁义理智信五行金木水火土 2、补充: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3、三字经小故事 大禹治水 五、指导学生朗读经文,背诵经文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内 容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五年上学期经典诵读 第一周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第二周 观书有感(其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三周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关雎 先秦《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四周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五周 蜀相 唐杜甫

(完整版)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 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 5.介绍作者李清照。 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 四、总结 附古诗词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经典诵读(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 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 1.了解作者。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经典诵读第1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 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 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1.字正腔圆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知其意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一、二组)拍手拍手(三四组)踏脚踏脚/ 拍手拍手踏脚踏脚)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二.诵读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 三.保证诵读时间: 利用每天的第一节课前.大课间活动和每周的经典诵读课。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利用每周诵读课进行指导,让学生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体会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培养诵读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2.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 4.设立经典诵读评价卡。形成评价体系,使经典诵读持久.有效地进行。 5.参加学校的经典诵读比赛,精心准备,力争取得好成绩。 6.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水调歌 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朗诵词的内 容。 2.能大致理解词的意思,通过有感情 有 节奏的诵读呈现词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和作者能富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准备: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教时 备 注 一 9月14日 水调歌头 1 二 9月21日 如梦令 1 三 9月28日 满江红 1 四 10月5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国庆节 五 10月12日 清平乐?村居 1 六 10月19日9 渔家傲 1 七 10月26日 苏幕遮 1 八 11月2日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九 11月9日 山坡羊?潼关怀古 1 十 11月16日 临江仙 1 十一 11月23日 相见欢 1 十二 12月7日 浣溪沙 1 十三 12月14日 破阵子 1 十四 12月21日 醉花阴 1 十五 12月28日 声声慢 1 十六 1月4日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 十七 1月11日 虞美人 1 十八 1月18日 西江月 1 十九 1月25日 复习 二十 元月9日—元月13日 期末期 末检测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逢:遇到。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 (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离泪涟涟,宛然如见。 【译文】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林染红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4、易水歌(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战国时代卫国人,喜读书,好剑术,是当时有名的勇士。荆轲为燕太子丹谋刺秦王赢政,出发时,燕太子丹和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朋友高渐离击筑(一种乐器),荆轲唱了这首歌,表现了舍已救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情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千古名句激励了不少后代的仁人义士慷慨赴死,从容就义。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5、蜀相 (唐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