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虑障碍药物治疗

焦虑障碍药物治疗

焦虑障碍药物治疗
焦虑障碍药物治疗

焦虑是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症状,它可以出现在多种精神科疾病中,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等。多了解一些焦虑的知识包括药物治疗,对于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什么是焦虑呢?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

焦虑有很多种类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1、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广泛性焦虑: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除此以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唿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急性焦虑发作(又称为急性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处境时,患者突然出现的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唿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

急性焦虑发作误治率很高,患者做心脏造影的也不少见,既耽误治疗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2、按照病情严重程度,焦虑可以分为:

(1)轻度焦虑(焦虑反应):大多属于生理性的焦虑,常由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引起,如考试、面试、晋升职称、工作变动等,有时经过自我调整,就能缓解。

(3)中度焦虑(过度焦虑)

(3)重度焦虑(焦虑症):是病理性的焦虑。

3、按照有无诱因,焦虑可以分为:

(1)原发性焦虑:指由于内在的生物学发病原因导致的焦虑,焦虑症就是原发的焦虑,多为重度或者中度焦虑。

(3)继发性焦虑:指具有环境或心理因素导致的焦虑,如考试焦虑,抑郁症伴发的焦虑,强迫症伴发的焦虑等等。

焦虑的药物治疗

出现焦虑症状后,患者应尽快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以明确焦虑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果是继发性焦虑,应在系统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服用抗焦虑药物。

治疗焦虑的药物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

(1)优点:

①见效快,多在30-60分钟内起效

②抗焦虑效果肯定

③价格一般比较便宜

(3)缺点:

①临时管用,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

②有可能产生依赖。安定类药物抗焦虑,好比是车速过快用脚踩刹车,管用但是不适合常用。

(3)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佳静安定(又叫阿普唑仑),奥沙西泮片(又叫优菲),这三个药物属于中效的安定类药物,抗焦虑效果好,镇静作用相对偏弱,对白天的工作影响小一些。其实所有的安定类药物都可以抗焦虑,只是副作用还有效果各不相同,以上三个药较为常用。

小常识:凡是药品后面是某某西泮或者某某唑仑的,都是安定类药物。

(4)如何使用安定类药物:

①间断服药原则:焦虑严重时临时口服,不长期大量服用。

②小剂量原则:小剂量管用就不用大剂量

③定期换药的原则: 如果是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抗焦虑,3-4周就换另一种安定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避免依赖的产生。注意换药时,原来的药慢慢减,新加上的药慢慢加,两种药物交叉服用一段按时间后,再撤掉原来的药物,新加上的药物加到治疗量。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服药剂量不大,疗效较好时,也可以不换药,只要安定类药物服用的剂量不增加,在正常范围内,疗效不减弱,就可以认为没有产生依赖性。

注意!如果停用安定类药物,请慢慢减量至停药,不可突然停药,否则极易引起停药反应,加重病情。

2、抗抑郁药

如果用车速过快比喻焦虑,那么抗抑郁药就是松油门,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焦虑,因为焦虑的病因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紧密相关,而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从而缓解焦虑,从根本上治疗焦虑。

常用药物:我个人比较常用的,首先考虑使用的药物有:

SSRI类的: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

SNRI类的:文拉法新,度洛西汀。

(1)优点:

①抗焦虑效果肯定

②从根本上改善焦虑

③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

(3)缺点:①抗焦虑效果见效慢,2-3周后起效,可以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

②价格偏贵。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我一般会根据病情,身体情况,经济等情况综合考虑。

注意!

(1)在服药初期可能会加重焦虑,一般在2周后消失,注意开始服药时剂量小一点,慢慢加量,焦虑明显的话,可以加用安定类药物缓解焦虑。

(3)症状缓解后,建议服药1年左右,停药以及加量请与医生协商,不要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服药期间会出现副作用,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不要慌张,一般来说2周后副作用大多会消失,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如果副作用患者不能耐受,请与医生联系,调整治疗方案。

(4)精神科药物有个体化差异:是指不同的患者,即使诊断一样,年龄性别一样,体质也差不多,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会有明显的差异,起效的药物剂量,药物的副作用也会用很大的差异,患者在服药的时候,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要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它。

点评一下这几个药物:

(1)艾司西酞普兰:抗焦虑效果不错,副作用小是其优点,适合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使用,但价格较高。

(2)帕罗西汀片:商品名赛乐特,乐友等,常用剂量为20-60mg/天,单次服用即可,抗焦虑效果卓着,是治疗五种焦虑障碍的首选药。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副作用稍大,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有些患者会出现一过性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需要监测血压。

(3)文拉法新:有缓释制剂也有速释制剂,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该药为双受体作用的药物,抗抑郁抗焦虑效果好。注意有可能在服药初期焦虑会加重,一般持续两周大多消失。

(4)度洛西汀:有缓释制剂也有速释制剂,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同样也是双受体作用原理的药物,而且在双受体的作用程度上有其优点。抗抑郁抗焦虑效果较好。

像舍曲林,兰释,喜普妙,氟西汀,我常常作为第二梯队的药物来使用。

3、丁螺环酮,坦度螺酮

属于5-HT-1A受体激动剂,对广泛性焦虑效果好,无依赖性,缺点是见效慢,2-3周见效,如果患者先服用过安定类药物的话,效果多不理想。可以与抗抑郁药合并使用。

4、其他药物

(1)急性焦虑发作时可以考虑服用普萘洛尔(心得安)10-20mg,临时服用,能够改善症状。

(3)三环类药物: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等,药效不错,价格也较便宜,但是副作用偏大,已经不是首选药了。

(3)黛力新:我不常用这个药,它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和一种抗抑郁药的混合品。

至于每一位患者服用哪种药物合适,则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既往用药经历及服药后的效果,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副作用情况,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综合考虑后做出决定,然后再随访患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逐步走向康复,让笑容绽放在每一位家庭成员的脸上。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七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一、定义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原因不明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着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患者往往能够认识到这些担忧是过度和不恰当的,但不能控制,因难以忍受而感到痛苦。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称为慢性。 多数GAD患者合并有抑郁障碍或其他焦虑障碍,称为共病现象。常见的共病有抑郁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等,共病造成GAD的诊断和治疗困难。 二、流行病学 GAD是最常见的焦虑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在普通人群中年患病率%%,45—55岁年龄组比例最高,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GAD常为慢性病程,国外资料显示患者在明确诊断前已经有10年病程者并不少见。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荟萃分析表明GAD有家族聚集性,遗传度大约为32%。 2.神经生物学: (1)神经影像学:目前研究的重点是杏仁核,研究发现GAD的青少年杏仁核体积增大,前额叶背内测体积也增加;杏仁核、前扣带回和前额叶背内测活动增加,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正相关;而前额叶背外侧活动相对下降。(2)神经生化 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焦虑伴有警觉程度增高和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表现,提示患者的肾上腺素能活动增加。某些可以降低去甲肾上腺素能活动的药物如可乐定,有减轻焦虑的作用。? ②?5-羟色胺的作用:??5-羟色胺释放增加时,出现明显焦虑反应。??? ③γ-氨基丁酸的作用:γ-氨基丁酸有抗焦虑的作用。焦虑也许与γ-氨基 丁酸的功能不足有关。 ④乳酸盐的作用:静脉注射乳酸盐可以引起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研究的重 大进展之一。乳酸盐的致焦虑作用已在制造焦虑模型及检验抗焦虑药物的疗效中得到应用。 ⑤另外,尚有研究发现,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血浆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及白细胞介素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皮质醇却低于对照组。待焦虑症状缓解后,上述各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 3.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在临床上,一些焦虑障碍的患者病前有应激性生活事件,特别是威胁性事件更易导致焦虑发作。近来的研究显示童年时期发展的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对照料者的矛盾情感、父母的过度保护、被虐待和威胁、与养育者过多分离均可能是焦虑产生的原因。 四、临床表现 GAD起病缓慢,可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病程漫长者社会功能下降。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 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有的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称为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简介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焦虑障碍具有慢性发作性病程,需要全病程防治。适当的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但心理治疗的作用和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应在病程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并考虑我国国情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应卫生经济学原则。 指南分总论、惊恐障碍(PD)、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和社交焦虑障碍(SAD)4 章节。总论包含焦虑障碍的概念、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危险因素、临床评估及诊断分类、治疗(药物和心理)、人群防治、指南推广和实施等内容。各论包含了上述3个焦虑障碍亚型的概述、临床评估、诊断分类、各亚型临床表现及规范化治疗程序等。该指南还附有3个诊断系统的诊断标准、10余种常用焦虑障碍的评估量表 及3份焦虑亚型治疗的循证资料。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丛书 目录 1 焦虑障碍概论 1.1 焦虑障碍的概念 1.2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1.2.1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 1.2.2 我国焦虑障碍防治现状 1.3 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1.4 焦虑障碍的临床评估和诊断分类 1.4.1 临床评估

1.4.2 焦虑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5 焦虑障碍的治疗 1.5.1 焦虑障碍的治疗目标 1.5.2 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 1.5.3 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 1.5.4 电痉挛疗法 1.6 特殊人群的焦虑障碍 1.6.1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 1.6.2 老年焦虑障碍 1.6.3 妊娠期、围生期和哺乳期妇女焦虑障碍1.6.4 焦虑与躯体疾病的共病 1.6.5 惊恐障碍的共病问题 1.6.6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6.7 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问题 1.7 焦虑障碍的人群防治 1.8 《焦虑障碍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实施 2 惊恐障碍

【指南荐读】DSM-5之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指南荐读】DSM-5之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每当人多的时候就感到害怕,这也是一种病?”一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焦虑障碍的多种分类。在本文中,将根据DSM-5内容,详细介绍较为常见的两类焦虑障碍:惊恐障碍与广泛性焦虑障碍。 “ 1.惊恐障碍诊断标准A. 反复出现不可预测的惊恐发作。一次惊恐发作是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害怕或强烈的不适感,并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发作期间出现下列4项及以上症状。注:这种突然发生的惊恐可以出现在平静状态或焦虑状态。 心悸、心慌或心率加速。出汗。震颤或发抖。气短或窒息感。哽噎感。胸痛或胸部不适。恶心或腹部不适。感到头昏、脚步不稳、头重脚轻或昏厥。发冷或发热感。感觉异常(麻木或针刺感)。现实解体(感觉不真实)或人格解体(感觉脱离了自己)。害怕失去控制或“发疯”。濒死感。 注:可能观察到与特定文化有关的症状(例如,耳鸣、颈部酸痛、头疼、无法控制的尖叫或哭喊),此类症状不可作为诊断所需的4个症状之一。B. 至少在1次发作之后,出现下列症状中的1-2种,且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持续地担忧或担心再次的惊恐发作或其结果(例如,失去控制、心脏病发作、“发疯”)。在与惊恐发作相关的行为方面出现显著的不良变化(例如,设计某些行为以回避惊恐发作,如回

避锻炼或回避不熟悉的情况)。 诊断特征惊恐发作是突然汹涌而来强烈的害怕或不适,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而且在此期间,13项躯体和认知症状列表中有4项或更多症状出现。临床工作者要仔细询问惊恐发作之前或导致发作的系列事件,以及个体对惊恐发作是否有明显原因的自我判断来确定惊恐发作是不可预期的还是预期的。超过一次的不可预期的完全症状的惊恐发作,才能诊断为惊恐障碍。 患病率在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总人数中,惊恐障碍成年人和青少年12个月的患病率估计为2%-3%。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受到影响,比例约为2:1。性别差异始于青少年期,在14岁以前已经可以观察到。在小于14岁的童患中,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很低(;64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0.7%,可能反应了其严重程度降低到亚临床水平。 发展与病程美国惊恐障碍的中位起病年龄为20-24岁。少数个案开始于儿童期,而45岁后起病较少见,但也有可能发生。如果该障碍未经治疗,通常病程是慢性的,但会加重和减轻。一些个体可能有阵发性的发作,在发作之间伴多年的症状缓解,而其他人可能有持续的严重症状,只有少数个体在数年内完全缓解且无后续复发。惊恐障碍的病程常常由于一系列其他障碍而变得错综复杂,特别是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 2.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A.在至少6

DSM5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A.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会产生与其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至少符合以下表现中的3种。 1.当预期或经历与家庭或主要依恋对象分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 持续性和过度的担心会失去主要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诸如疾病、受伤、灾难或死亡伤害。 持续的、过度的担心会经历导致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的不幸事件(走失,被绑架,事故,生病)。 因害怕离别,持续表现出不愿或拒绝出门、离开家、去上学、去工作或去其他地方。 持续和过度的害怕或不愿独处或不愿在家或其他场所与主要依恋对象不在一起。 持续的不愿或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或不愿在家或其主要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睡觉。 反复做内容与离别相关的噩梦。 当与主要依恋对象你别或预期离别时,反复的抱怨躯体性症状(例如:头疼、胃疼、恶心、呕吐)。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4周,成人则至少持续6个月。这种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根号的解释,例如,像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因不愿过度改变而导致拒绝你家,想精神病性障碍中的因妄想或幻觉而忧虑分别,想广场恐怖症中的因没有一个信任的同伴陪伴而拒绝出门,像广泛性焦虑中的担心疾病或伤害会降临到其他重要的人身上,或想疾病焦虑障碍中的担心会生病。 选择性缄默症 在被期待讲话的特定社交情况(例如,在学校)中持续的不能讲话,尽管在其他情况中能够讲话。 这种障碍妨碍了教育或职业成就或社交沟通。 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不能限于入学的第一个月)。 这种不能讲话不能归因于缺少社交情况下所需的口语知识或对所需口语有不适感所致。 这种障碍不能用一种交流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儿童期发生的流畅性障碍),且不能仅仅出现在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 特定恐怖症 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况(例如,飞行、高处、动物、接受注射、看见血液)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注:儿童的害怕或焦虑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依恋他人。 恐惧的事物或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立即的害怕或焦虑。 对恐惧的事物或情况主动地回避,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特定的事物或情况所引起的实际危险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称。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的解释,包括:(如在广场恐怖症中的)惊恐样症状或其他功能丧失症状:(如,在强迫症中的)与强迫思维相关的事物或情况:(如,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提示物;(如,在分离性焦虑障碍中的)离家或离开依恋者;或(如,在社交恐怖症中的)社交情况所致的害怕、焦虑和回避。 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

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 以下描述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抑郁发作[轻度(F32.0)、中度(F32.l)、重度(F32 2)和(F32.3)]。各种形式的典型发作中,病人通常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也很常见的症状还有稍作事情即觉明显的倦怠。其他常见症状是: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f)睡眠障碍; (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且一般不随环境而改变,但在一天内可显示出特征性的昼夜差异。与躁狂一样,临床表现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青少年病人中,非典型的表现尤为常见。某些病例中,焦虑、痛苦和运动性激越有时比抑郁更为突出。此外,心境分改变也可能被易激惹、过度饮酒、戏剧性行为、原有恐怖或强迫症状恶化等附加特征或疑病性先占观念所掩盖。对于三种不同严重程度抑郁的诊断均要求至少持续两周,但如果症状格外严重或起病急骤,时间标准适当缩短也是有道理的。 以上某些症状可以提出来构成被广泛认为具有特殊临床意义的特征性表现。这些“躯体”症状(见本节引言,112页)最典型的例子是:对通常能享受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对通常令人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早上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早晨抑郁加重;客观证据表明肯定有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食欲明显下降;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性欲明显降低。一般只有肯定存在4条上述症状时,才被视为有躯体综合征。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轻度(F32.0)、中度(F32.1)、和重度(F32.2和 F32.3)抑郁发作几个类别都仅用于单次(首次)抑郁发作,若再具有抑郁发作,则应归于复发性抑郁障碍(F33.-)的亚型中。 标出不同的严重程度旨在包括不同类型精神科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临床状态。轻度抑郁发作患者多见于初级保健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而精神科住院部主要处理重度抑郁患者。 与心境〔情感〕障碍伴随的自杀行为最常见的是服用处方药自行导致中毒,对此应采用ICD-10第X X章(X60-X84)的补充编码加以记录。这些编码不涉及自杀未遂与“准自杀”的区别,因为以上两种情况都属于自伤这一总类。 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之间的区分有赖于复杂的临床判断,包括症状的数量、类型、以及严重度。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通常是帮助了解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但是,个人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使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社会功能之间并不呈现平行关系,这种影响很常见也很有力,因而将社会功能表现纳入严重程度的基本标准并非明智之举。 存在痴呆(F00-F03)或精神发育迟滞(F70-F79)并不排斥可治性抑郁发作的诊断。但由于交流的困难,诊断较平时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客观可观察到的躯体症状,如: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及体重下降、睡眠障碍。 包含:抑郁性反应的单次发作;重症抑郁(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心因性抑郁或反应性抑郁(F32.0,F32.1,或F32.2)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新)

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姚建玲 王艳明 黄立侨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士共情护理对焦虑症患者自我效能及焦虑状态的影响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士共情护理,设身处地理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和负性情绪的变化三结果 两组患者纳入研究时(护理前)的自我效能评分二焦虑评分二抑郁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观察组护理后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焦虑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结论 护士共情护理能够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效果,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三 ?关键词? 护士共情护理; 焦虑症; 自我效能; 焦虑状态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6.08.026 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门诊 焦虑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二心慌二抑郁二失眠等症状,时刻困扰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三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焦虑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三在对焦虑症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同时,心理护理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三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三护士与患者的接触时间较多,护士共情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其能够使护士对患者的感觉和情绪感同身受,了解患者的痛苦,并将这种了解和体会传达给患者,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三我院2014年12月至 2015年3月对焦虑症的患者采用共情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焦虑症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的诊断标准,持续症状2周以上;②均志愿参与研究;③实验室检查指标无重大异常表现;④无药物二酒精依赖史;⑤无重大精神二神经病史;⑥智力正常,沟通能力二认知能力良好,能够正确表达主观意见;⑦文化程度小学以上,能完成相关量表调查三排除标准: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认知功能障碍;③ 神经系统功能性二器质性改变二严重的躯体疾病;④合并有恶性肿瘤二急性感染二免疫性疾病等;⑤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三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三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56岁,平均(40.5?1.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4.2?2.0)年;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及中专12例,大专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8例,离异1例三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1.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4.3?2.1)年;文化程度: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12例;婚姻状况:已婚30例,未婚10例三两组的年龄二性别二病程二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三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合并有失眠的患者给予安眠药,使用药物的类型及剂量无显著性差异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焦虑症的相关健康知识指导,做好饮食护理和睡眠护理,进行常规的心理安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提供共情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士共情护理的培训 组织科室内护士统一学习共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二内容二实施方法二要求二人性关怀理论以及沟通技巧等三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三强化护士对患者心理认知二情绪体验以及关怀二照顾患者的能力,学会用共情去深刻体会和了解患者精神世界中各种负荷,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三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高护士将共情理念转换为自觉关

老年焦虑心理治疗和护理

老年焦虑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叠加诱导形成的。焦虑症是神经症中发病率较高的心理障碍而老年患者又是精神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在患慢性躯体疾病的情况下焦虑症的发病率进一步升高,约4%~ 10% 的老年人存在焦虑障碍, 有焦虑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约有15% ~ 20%。 1.焦虑症的概念 焦虑症(anxiety)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通常情况下,老年焦虑与躯体疾病并存,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躯体症状表现更为突出,易忽视焦虑的存在。 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生理和心理情况,老年焦虑症有较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躯体化症状较突出,如头痛、头昏、胸闷、游走性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感等;常与躯体疾病如中风、心脏病等合并症同时存在[2老年焦虑症漫谈王润芳]。 2.心理治疗 2.1支持性心理治疗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支持、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提供健康指导,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耐心听患者的倾诉,同情、体贴、安慰患者;提供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度过困境,提高应对疾病的能力。

2.2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 包括心理教育、自我监测、放松训练、解决问题、暴露于恐惧或消除刺激、行为活化、睡眠卫生和认知重建技巧[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结合病历了解患者存在的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其焦虑症状的非理性、非客观性;提出问题让患者思考,指导患者认识焦虑症状的根源及症结所在,从而产生顿悟,自觉放弃非理性的认知,重建科学、理性的认知。 2.3催眠疗法 通过与患者潜意识交流, 了解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焦虑根源, 使其暴露于意识之中, 让患者了解并进行疏导、发泄, 以利缓解焦虑症状[1老年焦虑症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刘新铁] 。 2.4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发生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焦虑的一种象征和取代的表现, 被直接体验就表现为焦虑障碍。治疗者通过对患者的联想分析或梦的分析,唤醒患者早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患者在分析中有所领悟,认识到自己为什么害怕、为什么焦虑,从而缓解或消除其紧张和恐怖症状。[3老年焦虑症综合心理干预临床分析竹道平] 2.5音乐治疗 音乐疗法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关爱与治疗。音乐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对症状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应该是平静的,并能配合放

焦虑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第六章焦虑障碍 第一节概述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是一组以焦虑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的总称。焦虑障碍的特点是过度恐惧和焦虑,以及相关的行为障碍。恐惧是指面临具体不利的或危险的处境时出现的焦虑反应,焦虑是指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出现内心极度不安的期待状态,伴有紧张不安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根据ICD-11和DSM-5的疾病分类,目前的焦虑障碍包括:①广泛性焦虑障碍;②惊恐障碍;③场所恐惧症;④社交焦虑障碍;⑤特定恐惧障碍;⑥分离性焦虑障碍; ⑦选择性缄默;⑧其他药物或躯体疾病所致焦虑障碍。本章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和特定恐惧障碍这5种常见类型。 一、流行病学 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HMS)结果显示,焦虑障碍是我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年患病率为5.0%,终生患病率为7.6%。焦虑障碍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通常起病于儿童期或少年期,到成年期就诊。焦虑障碍有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焦虑症状越来越常见,并常与抑郁症状共存。研究发现,焦虑障碍的共病率很高,可以同时共病一种或多种精神障碍。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焦虑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生物节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功能失调、神经递质平衡失调等。心理因素包括童年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事件等。社

会因素包括社会文化、生活节奏、经济状况等。与焦虑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障碍家族史,童年期焦虑障碍病史,童年期不良的养育方式,应激性或创伤性生活事件,女性,离异,丧偶,失业,经济困难,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抑郁障碍)等。 三、临床特征 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为焦虑症状群,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表现为焦虑、担忧、害怕、恐惧、紧张不安;躯体症状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颜面潮红、苍白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主要依据焦虑的临床症状群和病程来确定特定的焦虑障碍。在诊断焦虑障碍前,应做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排除躯体疾病。部分躯体疾病可以出现焦虑症状,如二尖瓣脱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常规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检查、肾脏B超,头颅磁共振等。 焦虑症状存在与否及严重程度可通过焦虑症状的评估量表评定。常用的焦虑症状评估量表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超过50%的焦虑障碍患者伴有抑郁症状,故对焦虑障碍患者需要同时进行抑郁症状评估。常用的抑郁症状评估量表包括: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焦虑障碍患者常有一定的人格特质,故需要对焦虑障碍患者进行人格测定,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指导治疗。常用的人格测定包括艾森克人格测定(EPQ)、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定(MMPI)。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实用简本

惊恐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季建林司天梅) *如果需要减药,逐渐减药,防停药过快,出现停药反应;减药时间至少需要2—3个月 吴文源主编.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社交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化程序 *如果需要减药,逐渐减药,防停药过快,出现停药反应;减药时间至少需要2—3个月 吴文源主编.焦虑障碍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抑郁症药物治疗流程 严重或自杀强烈者可首选*1.伴有严重消极自杀言行或木僵的患者可以立即做MECT 2.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在抗抑郁腰基础上合并MECT 江达开主编.抑郁障碍防治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的规范性程序

中国焦虑障碍防治指南 实用简本 一、惊恐障碍 1.惊恐障碍的诊断 1.1概述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症状特点是反复出现的、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发作历时5~20分钟,伴濒死感或失控感,患者常有大难临头的害怕和恐惧。发作时临床表现多以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因此容易误诊。患者常在内科相关科室就诊。如果患者可以回避某些易引起惊恐发作的场合,则称为场所恐惧症。因此,在诊断分类中,惊恐障碍又被分为伴有场所恐惧症或不伴有场所恐惧症。CCMD-3把惊恐障碍列为焦虑症的一个亚型。 惊恐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最近欧美的流行病学治疗显示惊恐发作的终生患病率为4.7%~15%,年患病率为2.7%~7.3%.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呈双峰模式,第一个高峰出现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第二个高峰出现于45~54岁,在65岁以后起病者非常少见(0.1%)。国内浙江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5)显示,惊恐障碍时点患病率为1.76‰,河北省治疗为3.96‰,平均年龄为49.22岁(2007)。 惊恐障碍常伴随显著的功能损害,患者的精神健康和日常功能明显低于患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如糖尿病、关节炎)的患者;并且与精神活性物质或酒精使用、共患躯体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如与抑郁障碍的共患率近30%)的比列较高;惊恐障碍的患者中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的风险是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2

焦虑症的诊断要点

焦虑症的诊断要点 ?一、焦虑症的主要特点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 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3)焦虑症状为原发非继发; (4)没有明确的客体和具体内容出现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 ?二、焦虑症的分类 第一类: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不可预期的、突然的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会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1.惊恐障碍的诊断 (1)[症状标准]: ①发作不可预测; ②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 ③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 ④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2)[病程标准] 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3)[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引发的惊恐发作症状,如心率失常、冠心病、甲状腺毒肿;恐惧症;抑郁症(等级较高,需先排除抑郁症才能诊断焦虑症) (4)症状表现(至少存在4个) 惊恐障碍首要的核心症状是惊恐发作。主要症状有: 1、气短、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2、头晕、感到站立不稳或昏厥; 3、震颤或发抖; 4、出汗; 5、心率加速或心悸; 6、恶心或腹部难受; 7、麻木或刺痛感; 8、面部潮红或苍白、打冷战; 9、胸痛或不适; 10、喉部有哽塞感。

11、陌生感或不真实感、自我感丧失(感觉自己与周围环境分离); 12、失控感或将要发疯; 13、濒死感或死亡恐惧; 第二类:广泛性焦虑 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1.主要临床相: (1)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心悸、出汗、尿频、尿激等 (2)运动不安:与肌紧张有关。 紧张性头痛、肌肉紧张痛和强直(腰背痛等)、双手轻微震颤等。 (3)焦虑的情绪体验:难以忍受的提心吊胆和紧张 ①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 ②担心未来 ③过度警觉 2.广泛性焦虑的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以下两项: 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不安。 (3)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4)鉴别诊断:甲亢、高血压、冠心病躯体疾病继发的焦虑;兴奋药物过量和药物依赖诫断后伴发的焦虑;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神经症(恐惧症、强迫症、惊恐发作等)伴发的焦虑。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焦虑状态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坐立不安,伴随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且是时好时怀,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二、护理问题 1、睡眠障碍 2、抑郁 3、语言交流障碍 4、知识的缺乏 三、评估 1、入院评估 2、心理状态评估 四、辅助检查 1、行为-认知治疗 2、物理治疗: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是一种与传统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低强度微量电流刺激大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促使大脑分泌一系列与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的神经递质和激素,以此实现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五、护理措施 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建立起与患者的良好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以及适应问题。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帮助焦虑症患者康复的两条腿适合焦虑症的心理治疗有:支持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身体放松而达到心理放松,比较简单的如深呼吸法:焦虑不安时闭上眼睛,慢慢用鼻子吸气,口鼻呼气,反复三到五次。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即有意识地想一件开心的事情,尽量真实而具体。过度紧张、焦虑时,先轻闭双眼,全身放松,做几次均匀而有节奏的深呼吸,反复地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放松、放松",几分钟后,情绪就会平稳。 [2.药物治疗:中西药物焦虑既能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身体的状态。 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六、健康宣教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兴奋、激动、焦虑等不良情绪。 2、戒烟酒,有规律生活,进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进糖尿病饮食。 3、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长时间独处 4、危险因素的控制:按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改药,掌握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5、出现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等症状及时就诊。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焦虑症的诊断标准(ICD-10) 根据ICD-10[1],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特征分别如下: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基本特征为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甚至不是主要见于任何特定的外部环境(即“自由浮动”)。如同其它焦虑障碍,占优势的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神经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病人常诉及自己或亲人很快会有疾病或灾祸临头。这一障碍在女性更为多见,并常与应激有关。病程不定,但趋于波动并成为慢性。 诊断要点 : 一次发作中,患者必须在至少数周(通常为数月)内的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的原发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应包含以下要素: (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难以集中注意力等);(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 (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适、头晕、口干等)。 儿童突出的表现可能是经常需要抚慰和一再出现躯体主诉。 出现短暂的(一次几天)其它症状,特别是抑郁,并不排斥广泛性焦虑作为主要诊断,但患者不得完全符合抑郁障碍(F32.-)、恐怖性焦虑障碍(F40.-)、惊恐障碍(F41.0)、强迫障碍(F42.-)的标准。 包含:焦虑神经症焦虑反应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 如果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但两组症状分别考虑时均不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此时应采用这一混合性类别。若是严重的焦虑伴以程度较轻的抑郁,则应采用焦虑或恐怖障碍的其它类别。若抑郁和焦虑综合征均存在,且各自足以符合相应的诊断,不应采用这一类别,而应记录两个障碍的诊断。从实用的原因出发,若只能作一个诊断,抑郁则应予优先考虑。若只是存在烦恼或过度担心,而没有

焦虑恐惧护理常规

一、焦虑症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观察焦虑发作的时间、程度。 2.观察有无躯体不适的症状,如疼痛、头晕、心慌胸闷等。 3.观察有无运动不安的表现,如搓手顿足、来回走动、静坐不能等。 4.观察有无惊恐发作,如突发性呼吸困难、全身发抖、濒死感等。 5.观察抗焦虑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二)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鼓励患者表达其感受,不限制患者 发泄焦虑的合理行为,如散步、唠叨、哭泣等。 2.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与有焦虑情绪的其他患者接触,避免焦虑情绪的 传播。 3.惊恐发作时,陪伴在患者身边,表示理解和同情,对患者说话时态度和蔼、 简短明了,同时遵医嘱予相应处理。 4.指导患者学习放松方法,如肌肉放松技巧、深呼吸运动、静坐、听音乐等。 配合医生做好心理、行为治疗。 5.做好躯体不适的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理解患者表达的躯体不适感。 6.有消极意念或自杀企图时,及时汇报医生给予处理,按自杀护理常规进行护 理。 7.做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知识。 二、恐惧症护理常规 (一) 观察要点 1.观察恐惧的内容、强度和形式。 2.观察躯体症状,有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观察抗焦虑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回忆或自述恐惧的感受,讨论和应用正确的 应对方式。 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减少应激源的刺激。 3.在恐惧害怕时,陪伴患者,及时给予安慰、解释和支持。 4.配合医生使用脱敏疗法,教会患者松弛和舒展的方法,如肌肉放松、深呼吸 等,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

5.对伴有抑郁情绪和自杀行为的患者按抑郁护理常规。 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DSM5焦虑障碍诊断标准

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障碍 A. 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会产生与其发育阶段不相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至少符合以下表 现中的3种。 1. 当预期或经历与家庭或主要依恋对象分别时,产生反复的过度的痛苦。 2. 持续性和过度的担心会失去主要依恋对象,或担心他们可能受到诸如疾病、受伤、灾难或死亡伤 害。 3. 持续的、过度的担心会经历导致与主要依恋对象离别的不幸事件(走失,被绑架,事故, 生病)。 4. 因害怕离别,持续表现出不愿或拒绝出门、离开家、去上学、去工作或去其他地方。 5. 持续和过度的害怕或不愿独处或不愿在家或其他场所与主要依恋对象不在一起。 6. 持续的不愿或拒绝在家以外的地方睡觉或不愿在家或其主要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时睡觉。 7. 反复做内容与离别相关的噩梦。 8. 当与主要依恋对象你别或预期离别时,反复的抱怨躯体性症状(例如:头疼、胃疼、恶心、呕 吐)。 B.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是持续性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持续4周,成人则至少持续6个 月。 C. 这种障碍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学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根号的解释,例如,像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 因不愿过度改变而导致拒绝你家,想精神病性障碍中的因妄想或幻觉而忧虑分别,想广场恐怖症中的因没有一个信任的同伴陪伴而拒绝出门,像广泛性焦虑中的担心疾病或伤害会降临到其他重要的人身上,或想疾病焦虑障碍中的担心会生病。 选择性缄默症 A. 在被期待讲话的特定社交情况(例如,在学校)中持续的不能讲话,尽管在其他情况中能够讲 话。 B. 这种障碍妨碍了教育或职业成就或社交沟通。 C. 这种障碍的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不能限于入学的第一个月)。 D. 这种不能讲话不能归因于缺少社交情况下所需的口语知识或对所需口语有不适感所致。 E. 这种障碍不能用一种交流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儿童期发生的流畅性障碍),且不 能仅仅出现在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病程中。 特定恐怖症 A. 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况(例如,飞行、高处、动物、接受注射、看见血液)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 虑。注:儿童的害怕或焦虑可能表现为哭闹、发脾气、惊呆或依恋他人。 B. 恐惧的事物或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立即的害怕或焦虑。 C. 对恐惧的事物或情况主动地回避,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D.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特定的事物或情况所引起的实际危险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不相称。 E.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 F. 这种害怕、焦虑或回避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G. 这种障碍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来更好的解释,包括:(如在广场恐怖症中的)惊恐样症状或其他功能丧失症状:(如,在强迫症中的)与强迫思维相关的事物或情况:(如,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提示物;(如,在分离性焦虑障碍中的)离

焦虑的护理

1.保护能力改变容易受伤:与惊恐发作有关。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护理措施: 2.活动无耐力表现坐立不安,做事有始无终:与焦虑症状有关。由于焦虑和躯体不适,病人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心地去做一件事情,或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护理措施: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不能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与严重焦虑发作有关。因无名的恐惧、紧张等,病人整日忧心仲忡,再加上诸多的躯体不适,病人除关注自身的焦虑体验外,无暇顾及其他的日常生活料理,包括洗浴、更衣,甚至一日三餐的饮食。护理措施:4.不合作表现拒绝接受治疗护理:与绝望感或药物副反应有关。由于惊恐发作时的失控感和濒死感,病人自认为活不成了,一切治疗护理都对他无效了,有时病人伴有因服药引起的药物副反应,从而加重了焦虑体验。病人有时表现出不服从医嘱,拒绝接受打针、服药和参加各种活动等。护理措施: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一、病人严重焦虑时,应将其安置在安静舒适的房间,避免干扰。 周围的设施要简单安全,最好能有专人看护。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二、密切观察躯体情况的变化并记录。待病人情绪稳定时,应不失时机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以安慰、镇定病人的情绪。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三、对伴有躯体疾患者,要向其讲明激烈的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让病人能从主观上控制情绪反应。注意对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四、对有严重躯体疾患的老年病人,除应严密监测外。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增加钙质食物的补充,以防骨折发生。 焦虑症的护理措施五、平时运用良好的护理交流技巧。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允许焦虑症病人有适量的情绪宣泄。以防恶劣情绪暴发而影响身体健康。 以上介绍了焦虑症的护理措施,焦虑症病人在出现急性惊恐发作时,可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对自己的保护能力降低。若是年老体弱的病人,或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患,病人会惊恐万状,甚至奔跑高声呼救,在无人监护下就容易造成病人摔伤、磕伤、骨折或继发其他躯体疾患。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一、要让病人感受到家属对治疗的信心 焦虑症的治疗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病人的病情会有反复,家属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疑虑,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这些疑虑和困惑,家属可私下找医生咨询有关问题,在病人面前应表现出积极、有信心、配合治疗的态度。 焦虑患者的家庭护理措施之二、对病人的关心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不要过度关心

焦虑症诊断治疗指南

焦虑症诊断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也称为焦虑障碍)。 发病原因 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这些因素会导致机体 神经-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神经递质失衡,从而造成焦虑等症状的出现。焦虑症患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失衡,而抗焦虑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焦虑症状消失,情绪恢复正常。 大脑的功能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与情绪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有5-ht(5-羟色胺),ne(去甲肾上腺素),da(多巴胺)等等。 疾病分类 焦虑症有很多种类型,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焦虑常分为: 1) 广泛性焦虑(Generalized anxiety):在没有明显诱

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过分担心、紧张害怕,但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此外,患者还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这种焦虑一般会持续数月。 2) 急性焦虑发作(Acute anxiety attack)(又称为惊恐发作):在正常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并没有恐惧性情境时,患者突然出现极端恐惧的紧张心理,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同时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楚。注意!这种类型焦虑的出现是发作性的,无法预知的。由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床表现和冠心病发作非常相似,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的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使得急性焦虑发作的误诊率较高,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 恐怖症(Phobia)(包括社交恐怖、场所恐怖、特定的恐怖):恐怖症的核心表现和急性焦虑发作一样,都是惊恐发作。不同点在于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场所或者情境引起的,患者不处于这些特定场所或情境时是不会引起焦虑的。例如害怕社交场合或者人际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环境:如飞机、广场、拥挤的场所。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诊断)1

---------------------------------------------------------------最新资料推荐------------------------------------------------------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诊断)1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诊断) 1 焦虑障碍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诊断) 做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在国外,焦虑障碍是一组疾病;而在国内的精神障碍诊断分类标准里边,把广泛性焦虑障碍和惊恐障碍合在一起叫做焦虑性神经症,放在神经症下属的焦虑里,作为神经症的一种小的类型。 1 焦虑障碍 1. 1 焦虑障碍的年发病率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各种疾病的年发病率的排在第一位的是腹泻,第二位的是缺铁性贫血,排在第六位的是焦虑障碍。 全球约 60 亿人口, 1996 年有 3. 5 亿人患有焦虑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抑郁障碍排在第八位,焦虑障碍发病率要高于抑郁障碍。 1. 2 焦虑障碍的三种常见分类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 版( CCMD-3)、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与《国际疾病分类》第 10 版(ICD-10)对焦虑障碍的范围和分类有所不同。 现将这三种分类列表如下: CCMD-3 焦虑性神经症惊恐障碍 ICD-10 惊恐障碍恐怖性焦虑障碍 DSM-IV 惊恐障碍不伴场景恐怖的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场景恐怖症无惊恐障碍史的场景恐怖症不伴惊恐障碍的场景恐伴场景恐怖的惊恐障碍怖症伴惊恐障碍 1 / 15

的场景恐怖社交恐怖症症社交恐怖症特定恐怖症特定恐怖症强迫障碍急性应激障碍 2 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抑郁混合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在 CCMD-3 中,焦虑性神经症包含两种类型的焦虑疾病: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2. 1 什么是惊恐发作要了解惊恐障碍首先要介绍什么是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是指一次明确的强烈恐惧、焦虑或不适的发作期,同时伴有多个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悸、出汗、震颤、头晕等)和认知症状。 惊恐发作突然,而且很快(在 10 分钟内)达到高峰,大多持续几分钟至 30 分钟,很少超过 1 小时。 惊恐发作属于急性焦虑发作,与持续性焦虑有明显的不同。 2. 2 什么是惊恐障碍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特点是反复突然发生非预期性(自发性)惊恐发作,或者在一次惊恐发作之后担心还会再次发作或担心发作后有严重后果(如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发作引起明显行为改变(如回避某些活动场所)。 60%的患者由于担心发病时得不到帮助而产生回避行为,如不敢单独出门,不敢到人多热闹的场所,发展为场所恐惧症。 虽然临床中常常观察到惊恐发作,但在 1980 年之前没有惊恐障碍这以诊断名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