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人身权利与义务、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

一、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理解;易考选择题)

1.政治权利与义务

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和自由的统称。它的行使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国家、社会组织与管理的活动。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考点:政治权利的内容】

(1)选举权利与义务

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广狭两义之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指人们参加创设或组织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机关所必需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的选举理论认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统一的,公民有选举权就有被选举权,二者不可分离。【考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关系】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权利功能有所不同。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行使原则、方式和程序是法定的。

罢免权是选举权的延伸,是选民或代表机关对不称职的代表或者其他公职人员,在其任期届满前用投票的方式决定其是否继续任职或立即免职的权利。

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②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③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④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因上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2)表达权利与义务

表达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表达自己对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观点、意见的权利。典型的表达方式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等。表达权利的前提是思想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具有以下作用:第一,言论自由可促成个人自我价值、成就的实现;第二,言论自由可增进知识及追求真理,从而增强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第三,保障公民自由且公开发表意见,可凝聚民意,形成舆论,以监督国家机关权力的行使。【考点:言论自由的作用】从内容上看,言论中包括政治言论、商业言论、学术言论、艺术言论、宗教言论等多种具体类型。【考点:言论自由的内容】言论自由,不仅是指一个人有“说”的权利,同时指其他人有“听”的权利,所以言论自由不是一种纯个人的权利,而是一切人的权利。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制的。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时必须遵守以下义务:①不得以造谣、徘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

主义制度;②不得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③不得用言论侮辱、俳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④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⑤不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⑥不得发表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⑦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有权依法通过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如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自由表达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见解和看法。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延伸和具体化。【考点:出版自由的含义】行使出版自由权利要遵守相应的法律义务:①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②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③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⑤宣传邪教、迷信的;⑥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⑦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⑧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⑨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⑩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依法律规定的程序组织某种社会团体的自由。【考点:结社自由的含义】结社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宗教、学术、艺术以及其他社会学意义上的结社等多种类型。结社自由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方面,个人是否结成团体、是否加入团体以及是否退出团体,完全出于个人的意愿;另一方面,团体通过内部的意见交流形成团体的共同意志,并为实现其意志而进行外部活动。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在行使结社权利时要遵守以下义务:①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②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③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⑤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⑥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

集会、游行、示威是公民表达政治意愿的重要方式。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考点:集会、游行、示威的含义】根据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及其实施条例,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应当遵守以下义务:①不得利用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来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煽动民族分裂,不得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破坏社会秩序;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依法必须事先经过公安机关许可;③除非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下列场所周边距离十米内至三百米内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在地,国宾下榻处,重要军事设施以及航空港、火车站和港口;④禁止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进行集会、游行、示威;⑤特定人员的禁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集会、游行、示威,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⑥不得违反治安管理法规,不得进行犯罪活动或者煽动犯罪。

(3)民主管理权利与义务

民主管理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以及社会事务的权利。【考点:民主管理权利的含义】

(4)监督权利与义务

监督权是指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考点:监

督权利的含义】

一般认为,批评、建议、申诉、检举、控告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

2.人身权利与义务

人身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住宅安全权、通信自由权等具体权利。【考点:人身权利的内容】

(1)生命健康权利与义务

生命权是指维持生命存在的权利。拥有生命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权利,享有生命权是人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前提,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生命权包括生命安全维护权、防止生命危害发生权、改变生命危险环境权等。【考点:生命权的内容】生命权是人的尊严的基础,具有神圣性与不可转让性,不可非法剥夺。它既是个人必须珍视的权利,也是全社会必须尊重的权利,全社会要形成尊重生命权的观念和意识。

(2)人身自由权利与义务

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搜查、拘禁、逮捕等行为侵犯的权利。【考点:人身自由权利的含义】人身自由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人身自由,首先是指人的身体不受拘束,因而被视为“最小限度的自由”。其次是指人的行动自由,如可以自由外出旅游、经商、打工、求学等。最后是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限制和剥夺。

(3)人格尊严权利与义务

人格尊严权利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主要表现为人格权,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时应当享有的资格。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地位、待遇或尊重的总和,集中表现为人的自尊心和自爱心。

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姓名权。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法变更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②肖像权。肖像是人的形象的客观记录,是公民人身的派生物。

③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有权享有因自己的行为而获得的名声并有权维护自己的名声不受侵害。④荣誉权。⑤隐私权。【考点:人格尊严的基本内容】

(4)住宅安全权利与义务

住宅安全权也称住宅不受侵犯权,是指公民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或搜查的权利。

(5)通信自由权利与义务

通信自由包括通信秘密,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报、传真、电话及其他通信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通信自由的基本内容是公民何时何地、采取何种方式、与何人通信不受非法干涉,其所保护的利益是私生活秘密和表达行为的自由。

3.财产权利与义务

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财产的权利。

(1)私有财产权利与义务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一切具有财产价值的权利,不管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不

管是物权、债权还是知识产权,都应当受到保护。其中包括:第一,公民自由占用、使用、收益、处分其财产,排除他人的干涉;第二,国家征收、征用公民财产须为公共利益,且依法给予合理补偿;第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应负赔偿责任;第四,公民不得侵犯他人财产权,否则应负相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责任。公民在其财产权受到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继承权利与义务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在我国,继承人有的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有的是被继承人通过订立合法有效的遗嘱或遗赠指定的,有的是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抚养协议指定的。法律所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利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4.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要求国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措施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加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服务,以促进公民的自由和幸福,保障公民过上健康而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它以生存权为核心,具体包括生存权以及与这项权利密切相关的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物质帮助权等。【考点:社会经济权利的核心】

《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首次提出了生存权的概念,并将生存权作为首要人权。一般而言,国家对于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具有三层义务:一是尊重的义务,即不采取行动加以干涉的消极义务;二是保障的义务,即保护公民免受第三方行为侵害的义务;三是实现的义务,即采取积极措施为公民提供某些服务及给予某种便利的义务。【考点:社会经济权的义务】(1)劳动权利与义务

劳动权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劳动的机会和适当的劳动条件和报酬的权利。【考点:劳动权的含义】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

(2)休息权利与义务

休息权是指劳动者在付出一定的劳动以后所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是劳动权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考点:休息权利的含义】

劳动者的休息权主要通过国家规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予以实现。根据现行劳动法的规定,我国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3)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

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考点:社会保障权利的含义】我国高度重视公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努力履行国家承担的义务。社会保障权的基本特征是:它既包括对全体公民的普遍保障,也包括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保障;它在公民权利中具有物质基础性,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又是一种经济权利。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是国家应当行使的职权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4)物质帮助权利与义务

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法定条件下获得国家物质帮助的权利。

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在我国,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也是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帮助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权利主体是特定公民,而非社会全体公民;第二,权利的内容是特定主体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第三,实现物质帮助权的义务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5.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

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与宗教信仰活动和文化生活相关联的自由和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活动权利等。

(1)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

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地信仰宗教的自由,具体内容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举行或参加宗教仪式的自由等。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宗教信仰权利与义务主要包括:第一,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第二,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对于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犯罪活动的邪教,国家依法予以取缔。第三,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反对外来势力支配和干涉中国宗教的内部事务。【考点:宗教信仰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文化教育权利与义务

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受教育权主要指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权,但也包括接受中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权利,以及选择教育机构的自由和平等享有受教育机会和待遇的权利。

二、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理解;易考选择题)

1.依法行使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考点:依法行使权利】(1)符合权利行使的目的。公民在行使法律权利时,不仅要在形式上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也要符合立法意图和精神,不得违反宪法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保障权利行使的正当性。

(2)符合权利行使的限度。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相应的限度,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限度来行使权利。

(3)符合权利行使的方式。权利行使的方式分为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行为方式,有时

口头方式和书面方式可以兼用。

(4)符合权利行使的程序。由于一个人行使权利的过程可能就是另一个人履行义务的过程,所以程序正当原则同样适用于权利行使过程。

2.依法救济权利

有权利就有救济,或者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我国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受到损害或侵犯,公民可以依法采取权利救济的手段,予以补救、恢复或对损害或侵害行为予以纠正和惩罚。我国公民的权利救济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考点:权利救济的主要方式】

(1)司法救济。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

(2)行政救济。公民可以通过行使听证、复议等权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形式实现对权利的救济。

(3)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政治救济主要是公民依法以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益的权利救济模式。

(4)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

3.尊重他人权利

(1)尊重他人权利是公民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更加注重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

(2)尊重他人权利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项道德义务。每个人自我权利的实现都需要他人的协助,需要他人的尊重,否则,任何自我权利都无法实现。

(3)不尊重他人权利,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利。不尊重别人的权利,自己就可能失去权利,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

总之,权利意识不仅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认同和尊重。

4.依法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的行使必须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但法律义务更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义务法定,一方面是说义务的设定必须有法律依据,另一方面是说法定的义务应当履行,否则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除了在各个部门法中规定了公民的法律义务外,我国宪法特别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此外,公民还有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1、授权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积极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 3、禁止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是规定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或者必须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禁止性规范也可以说是一种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的区别在于:义务性规范是设定作为义务,禁止性规范却是设定不作为义务。 二、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的程度,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1、强制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所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明确、肯定,不允许有任何方式的变更或违反的法律规范。强制性规范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或者说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绝大部分都属于强制性规范。 2、任意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允许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按法律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1、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直接而明确地规定了行为规则的内容,适用时无须再援用其他的法律规范来补充或说明的法律规范。大多数法律规范是确定性规范。 2、委任性规范 委任性规范,是指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授权由某一专门机构加以规定的法律规范。 3、准用性规范 准用性规范,是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但明确指出可以援引其他的规则是本规则的内容得以明确。 四、按照法律规范所调整的行为是否可能发生在该规则之前,可以分为调整性规范和构成性规范 1、调整性规范 调整性规范,是对已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相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2、构成性规范 构成性规范,是以规则的产生为基础而导致某些行为方式的出现,并对其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与调整性规范的不同,在构成性规范产生以前,该规则所涉及的行为不可能出现.

法理学-第八章-权利与义务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一、2012年论述题:为什么权利和义务是法学的核心范畴? 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现象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各个环节、法律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 (1)权利和责任是从法律规范到法律关系再到法律责任的逻辑关系的个各个环节的构成要素。 ①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一个标准之所以被称为是法律规范,就在于授予人们一定的权力,告诉人们怎样的主张和行为是正确的、合理的、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或者给人们认定某种义务,指示人们怎样的行为是应为的、必为的和禁为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由国家权力强制执行或予以取缔。 ②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关键要素。某一社会关系之所以是法律关系,就在于它是依法形成或法律机关确认的、以权利和义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③至于法律责任则是由于侵犯法律权利或违反法律义务而引起的、由专门国家机关认定并归结于法律关系主体的、带有直接强制性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招致的第二性义务。 (2)权利和一去贯穿于法的一切部门。 ①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总章程的宪法,它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实际上就是确认和规定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集团、民族等社会基本力量在国家生活中的权力和义务,并以此为基础,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职权和职责。 ②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在组织实施国家职能中所拥有的权利(权力、职权)和义务(职责),以及在政府与公民、法人等行政相对人的关系中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③民法调整平等关系主体之间有关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着解决因侵权或违约而发生的权利和义务纠纷的准则。 ④经济法调整着国家在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国家与经济组织之间、经济组织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⑤刑法规定何种行为是极端的、超越社会容忍极限的侵害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应采取的取缔和惩罚措施,以此敦促或强制罪犯履行法定义务,以保护人们的法定权利。 ⑥诉讼法规定着诉讼过程中诉讼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诉讼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⑦国际法也是以权力和义务为构成要素的。不过它是通过条约和协定、惯例等形式确定下来的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⑧其他法律部门也都是确定人们在某种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3)权利和义务通贯法律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 ①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统治阶级的国家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根据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实际的阶级力量对比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确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②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的活动中,依靠国家权力。落实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2013法律法规复习题2

2013法律法规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方可上岗作业。 2、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法可分为和。 3、法律的内容反映的是或的意志。 4、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还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要求。 5、狭义的法律是指我国及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6、刑罚只适用于实施的行为的犯罪分子。 7、通常所指的煤矿三大规程是指《煤矿安全规程》、 、。 8、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二、选择题 1.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2.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规章 3.( )是由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局等)以及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4.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法律 B.地方性法规 C.规章 5.法的内容反映的是( )的意志。 A.统治阶级 B.政党 C.全体社会成员 6.行政处分的对象只能是( )。 A.单位 B.个人 C.部门 7.刑事违法行为属于( )行为。 A.犯罪 B.违约 C.违纪 8.《安全生产法》是( )制定的。 A.国家安监总局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是( )制定的。 A.国家安监总局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10.对因人为原因造成的( ),必须依法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以示警戒。 A.非责任事故 B.自然灾害 C.责任事故 11.管生产必须管( )、谁主管谁负责,这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A.安全 B.事故 C.经营 1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所约束的对象是( )。 A.管理人员 B.主要负责人 C.所有从业人员13.在生产活动中,为消除能导致人身伤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集体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集体合同的内容 应当包括 篇一:继续教育答案4 收藏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分) ? A.十五日 ? b.一个月 收藏 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支付报酬。(2分) ? 篇二:劳动法多选题 劳动法多选题:

1.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 A.公约需被会员国批准 b.公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c.建议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D.建议书需被会员国批准 正确答案为:Ac 2.初期劳动法的特点是()。 A.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b.适用范围很小 c.有较多的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D.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e.适用范围较广 正确答案为:AbD 3.区分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并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因素有()。 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 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c.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D.这些关系不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e.这些关系与劳动关系有逻辑关系 正确答案为:Abc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D.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有统一的经济利益 正确答案为:Abc 5.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 A.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查 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 c.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 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 正确答案为:bD 6.以下哪些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A.社会救济 b.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 c.军人优抚 D.劳动争议 正确答案为:Abc 7.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制度。 A.集体罢工b.集体合同 c.失业保险D.集体协商正确答案为:bD 8.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法律规定

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证人、被害人有如 下权利义务: 一、权利 (一)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二)对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三)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对驳回申请回避决定 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四)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有权向人民检察院提出。 (五)被害人有权核对询问笔录。被害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 如果记载有遗漏或差错,被害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被害人有权自行书写陈述。(六)对被害人的报案,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被害人如果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七)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中,有权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八)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义务 应当如实提供证据,作出陈述,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犯应负法律责任。 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证人有如下权利和 义务: 、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询问

二、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对公安机关调查人员的询问应如实回答。作伪证、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隐匿犯罪证据的,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三、有权核对询问笔录。证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录有遗漏或差错,证人可以提出补充或改正。证人有权自行书写亲笔证词。 四、对公安机关调查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五、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保障其人身安全。。 违法嫌疑人权利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行政案件进行调查期间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后,违法嫌疑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权利 一、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二、对于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 三、对公安机关负责人、办案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是本案的证人、鉴定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

注安--法规

第一章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狭义的法是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规范一般分为技术规范和社会规范。法律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则,它反映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3个要素构成。假定: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处理: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是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制裁: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 法的最本质的属性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任何个人的意志,更不是超阶级的共同意志。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3个方面。1.意志内容的一般性2.意志内容的客观性3.意志内容的统一性 法的效力(1)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于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国,也不适用该国法律。(2)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3)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即凡居住在一国领土内者,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我国社会主义法对人的效力,采用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法的特征: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2.法是依照特定程序制定的;3.法具有国家强制性;4.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畴。 实体法和程序法:这是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而对法的分类。 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这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强弱所作的分类。 特殊法和一般法(普通法):这是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1)合法行政。2)合理行政。3)程序正当。4)高效便民。5)诚实守信。6)权责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是确立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切实保证。 第二节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权利是人类文明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实质性要素,它既是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也是社会文明演化进取的不可少的力量。在历史上,人类对权利的探求也可谓是一个艰苦而富有成效的过程,在这种艰苦的探寻过程中,我们不能不提到三位启蒙思想家,即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他们对人类认识自己的权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上述几位启蒙思想家关于权利论述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启蒙思想家也不得不承认,所谓的自然权利也是需要国家权利支持的。诚然,在权利的问题上,它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权利与国家权力的问题,因为个人权利如果没有国家权力的支撑和保障就无法实现,但是,国家权力在支撑和保障个人权利的过程中,又不能没有边界,不能没有任何限制,否则,国家权力又会对个人权利的践踏和侵犯。因此,这又需要对国家权力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对国家权力机关加以约束和限制如何进行呢?或者说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和限制以何为准呢?是仅以现行的法律规定(实在法)为准呢?还是在除了实在法的规定之外另有其它的东西呢?这里就涉及到实在法与应然法的问题了。具体说,涉及到“法定权利”和“应有权利”的问题了。法定权利来源于国家权力,没有国家的授权一切合理的要求都不会成为权利,它说明了权利的尺度,是为主体从强化法律的实效方面实现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应有权利是来源于人的道德性质,国家权力的授权只是对这种基于道德性质合理要求的一种认可而矣,它说明了权利的性质,是社会主体评价法定权利的依据。因此,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理解,便会得出法的本位的不同结论。义务本位法是以实在法对考察基点,而权利本位法是以应然法为考察基点。在与国家权力关系问题上也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关于“义务本位”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理解“权利本位”,我们有必要对“义务本位”作简要的理解。张文显教授认为“义务本位法”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法中,并有其深刻的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和伦理支撑。前资本主义是一种自然经济的社会,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皇帝握有无限的权力,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必定道德化或宗教化,重伦理轻法理,大量的道德规范或宗教规范被统治阶级的国家化为法律规范,道德原则和宗教信条亦被奉为法的精神。因此,在“义务本位”法的社会中,法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控制,强调的是一种服从,臣民服从皇帝,奴隶服从奴隶主,农民服从地主,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少数人享有特权,而大多数只享有少部分权利,甚至根本无权。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平等、不自由是其显著的特征,法律也根本不以平等、自由、民主等作为其价值取向,而仅仅是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是一种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所以,这样的法律当然是以人的义务为其首要任务。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宣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种以“义务为本位”的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而寿终正寝。 关于“权利本位”的理解 “权利本位”是“法以(应当以)权利为其起点、轴心或重点”的简明说法。在整个社会中,社会成员皆为权利主体,都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在权利和义务

广告法规与管理课后简答题

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 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 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业广告的 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 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 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加工。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的内涵及我国法律的本质,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 二、教学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三、教学过程 (一) 法律的定义、特征 1、小尝试 请一位同学用圆规画一个圆,请另一位同学只用笔画一个圆。 教师问:哪一个圆更标准、更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 通过学生的尝试和自由发言,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用标准的圆规才能把圆画的更标准、更圆。 教师过度:从小游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也是离不开规矩的。社会生活中的这种规矩我们称之为:行为规范。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规范呢?请同学们细心寻找。 2、生活搜集 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师在各小组倾听指导,帮助学生找全各种类型的行为规范。 预测:生活中常见的行为规范有:法律、法规,道德,宗教教规,民俗村规,团体章程、党纪,等。 3、比较分析 法律与其他行为规范相比,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比较以下几种行为规范的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法律的特征: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法理学定义是增强公民权利义务意识的思想起点和认识基础。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要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法律定义。 4、议一议:我的生活与法律有关系吗? 1)、知识拓展—公民权利大搜索 通过以下法律规定,你发现了什么? 第34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41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通过以上法律条文,我们可以发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各种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义务。 2)、让学生结合自己一天的生活,来寻找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规定我们应尽的义务。

2017年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

2017年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 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为帮助考生们掌握相关知识考点,以下是搜索整理的一份自考《广告法规与管理》简答题专项练习题,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网!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 业广告的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 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 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 权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 种商品或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 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 加工。 8、如何理解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 《广告法》第十九条规定:“ 食品、酒类、化妆品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卫生许可的事项,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混淆的用语。” 9、广告合同主要条款 主体,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法定举证义务和审查义务,违约责任,争议解决办法,其他约定或特别约定 10、广告行政审查的范围

《广告法规与管理》课后简答题

简答题 1、法的基本特征 由国家专门机关按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内容。 2、法的渊源 ①概念: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也就是指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②种类: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 3、法的一般分类 ①按照法的创制主体与适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同:国内法与国际法 ②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不同:根本法和普通法 ③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一般法与特别法 ④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的不同: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⑤按照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实体法和程序法 4、义务与责任的区别 ①义务不一定有法律责任,只有法律规定强制性义务由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违法者应当承担但法律规定的责任,即后果。 ②法律责任具有惩罚性,而一般法律规定任意性非强制性义务则不具有惩罚性。 ③法律责任是派生的义务,而一般的法律义务是原始义务,只有当原始义务不履行时才会导致派生的义务的产生。 ④法律责任的承担是有一定条件的,并且具有时限性,而义务不具有此类特点。 5、商业广告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介绍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介绍,也可以是间接介绍。“介绍自己所推销商品或所提供服务”是商业广告区别于其他非商业广告的本质特征。 ②它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或者形式来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广告宣传必须有媒介载体或一定的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户外、现场演示等。 ③商业广告是有偿的,广告的费用必须由介绍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 6、广告内容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广告内容应但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7、新闻与广告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新闻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某种事实的信息,而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某种商品或服务 ②费用流向不同:广告是广告主支付费用,新闻是大众媒介向作者支付稿酬。新闻是无偿的。广告是有偿的。 ③时间要求不同:广告是无时间限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④制作方式及承担责任的主体不同:广告是广告经营者设计制作,广告发布者发布,均应承担相应责任,新闻是有作者采写,编辑部发表,文责自负。 ⑤表现方式不同:广告是可以创意和艺术加工,新闻是客观陈述,不可创意和艺术加工。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初二政治导学案 学科:思想品德课题:第七课第一框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课型:新授教具:教参主备人:杨子峰授课人:杨子峰时间:第14周总课时数:22 --------------------------------------------------------------------- 一感知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 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知道法律是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解我国法律规定 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 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二有效预习 【认真阅读一遍教材找到本课知识点并在书上划出: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最棒!快速浏览课文,提取知识点,完成下列问题: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三点拨互动 (一)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说一说你知道我国的那些法律? 阅读课本83页法律的定义。 议一议法律的定义中,包含了法律的那三个特征? 阅读相关链接

想一想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阅读胡长清案例及后面的图片。 议一议它们分别反映了法律的那个特征? 阅读课本85页所列法律条文及课本正文。 说一说法律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法律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二)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说一说你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又必须履行哪些义务?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一段。 议一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注意不要将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混了) 阅读课本86页正文第二段。 议一议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注意不要将基本义务和其他义务混了) (三)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议一议你是怎么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 体味领悟 马克思的名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阅读课本88页正文。 总结一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并一一举例说明之。

最新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题库

新增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 序号法律法规名称生效日期适用条款现状符合性备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病防治法 2011.12.31 全文适用 我公司在员工职业病防止遵循坚 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国 家规定出发,公司建立了相关的职业病 卫生制度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设有专 人对其进行负责。目前我公司的生产工 艺为处于国家先进的生产工艺前列,有 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程。 各类设施装备均不会对职员造成职业 病。入职时,告知职工工作中可能存在 的职业病风险,并对职业病风险进行详 细的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公司为相 关职员依法配备了能显著降低职业病 风险的劳动保护产品,并且建立了一人 一档案的职业卫生档案进行职业病监 督。每年定期在有资质的医院进行职业 病体检。 符合 2 危险化学品经营 许可证管理办法 2012.9.1 全文适用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具备与本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活 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经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 符合

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其他从业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经安全生产教育和专门技术培训合格;公司建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公司设立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的,其储存设施建立在地方人民政府规划的用于危险化学品储存的专门区域内;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国民教育化工化学类大专以上学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2011/5/1 133、134、135、136、137、139条 我司严格遵循刑法所规定的内容, 严禁且目前不存在违反交通法律而导 致重大伤亡的案例,在生产、运输、存 放过程中严格按照安监局所规定,厂区 安全设施均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厂区内 主要建筑均有备案且通过相关竣工验 收。尚无危险建筑和相关的伤亡事故。 公司常年配备专业人员对厂区安全设 施进行维护和监督,对厂区内的隐患进 行了及时的提出和整改。 符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消防法 2009/5/1 全本 我公司建筑设计均按照国家消防 标准请有资质的设计公司设计,并通过 本市消防大队消防安全验收。我公司配 备有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 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行每日防火巡 符合

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精神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我们在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我们大学生应培养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最后,应培养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 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 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 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

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公民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称为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义务大致可分为三类:1、是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2、是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3、是公民对某些特定的人所履行的义务,如父母教育抚育未成年子女与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等。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权利和义务具有平等性1、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允许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或只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情况出现。2、司法机关对公民适用法律时,一律平等对待。任何公民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1、某一内容是自己的权利或义务,相对来说,就是他人的义务或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2、某一内容只是义务,不是权利,但公民可以从履行义务中受益。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公民可以从自己履行义务中尽情享受国家税收带来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国家就会更加富强,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就越有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越有保障,就越能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说,公民为国家和社会履行义务,就是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创造条件;国家使公民享受履行

能源法律法规 考试试题及答案(重点考试内容)

能源法律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重点考试内容) 1、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能源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办能源,政企不分。 2、1986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的《矿产资源法》成为我国当时法俸位阶最高的与能源相关的法律 3、《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的颁布实施成为中国20 世纪90 年代能源立法的重大突破:提升了能源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4、《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使环境保护成为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必须要认真严肃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5、2008 年国务院成立国家能源局,这标志着我国的能源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能源管理体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国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6、《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10 年4 月1 日起实施。该法增加对各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作出统筹规划的规定,并确立了全额保障性收购性制度,提出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 7、2010 年6 月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 -4 -1起实施。 8、制定颁布《可再生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律法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9、我国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大体分为以下两大类:纵向结构-8条、横向结构-6条 纵向结构:即按照法律渊源即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进行划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8 个层面:(1)宪法中的能源条款;(2)能源法律(包括能源基本法和专门能源法律);(3)能源行政法规;(4)能源行政性规章;(5)地方能源法规和地方能源行政性规章;(6)能源标准(特别是作为技术法规的强制性标准);(7)相关法规(《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中的有关能源管理的条款;(8)国际能源条约。 横向结构:即按照能源类别的管理对象和综合性管理进行划分,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1)煤炭法子系统;(2)石油天然气法子系统;(3)电力法子系统;(4)原子能法子系统;(5)可再生能源法子系统;(6)节约能源法子系统 10 等30 多部相关法律 10、《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进一步修订完善,根本上确立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旋框架体系 11、能源标准有两项划分标准? 1)按制定的级别和实施的行业范围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按执行力度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2、我国现行的能源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9条 (1)宪法、(2)能源法律、(3)能源法规、(4)能源行政规章、(5)地方性能源法规和地方性能源规章、(6)相关法律中的能源条款、(7)能源标准、(8)国际能源条约、(9)能源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13、现行能源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法律法规体系结构不健全 2)能源法律法规内容的滞后性和缺失性 3)能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整体协调性比较差 14、加快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1)、法制统一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以民为本原则4)、体制创新原则5)、符合国情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讲义)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节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包括: 一、平等权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是,凡我国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犯罪行为也都同样地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二、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先决条件,包括生存权和自由权。 (一)人身自由权 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人格尊严 宪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三)住宅不受侵犯 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 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三、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政治权利和政治自由两方面: (一)政治权利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案

平定县“八学四环”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鲁)导学案 导学案编号主备教师学校城中 授课人姓名授课学校(班级)145 授课时间 教学课题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依法正确行 使权利,认真履行公民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2.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法律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 致性,提高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规范的内涵,理解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 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说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重点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一、问题导读、设疑解难(导学、自学) 导课,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 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 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 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 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

“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1、导学问题(教师设计) 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并简要说出做题依据。 ⑴法律的三大特征是: ⑵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⑶国家强制力主要是指()、()、()、()等。 ⑷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而我国是()国家,所以我国法律体现的是()的意志和利益。 ⑸下列不属于宪法规定公民的权利的是()。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权利 C、受教育权 D、民事权利 ⑹你是如何看待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简述) ⑺公民享有()和()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的规定。 ⑻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设计) ( 1)法律特殊性?

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增强权利义务观念。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 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是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体 现。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含义即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法律的含义即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 的本质以及我国法律的本质。 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ppt)展示和黑板板书。 教学过程: 《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比赛: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圆,一位用圆规,另一位则不用什么工具,比比谁画得好。并让同学谈谈这个活动给我们的启示。 启示: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个小比赛得出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所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板书标题。 二、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1、法律的含义 七嘴八舌:让同学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规范。 教师总结并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让同学们想想: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教师:视频看完了,我们来比较一下,大家想想:视频中第一名肇事司机最终的下场是什么?那么执行逮捕他是哪个国家机关?他将面临什么?那么事件中的十六位见死不救的路人有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他们受到了他人的指责和讨伐。那么第十六位路人每天接到很多指责和谩骂的电话与短信,为什么?那么这些谩骂的人的行为道德吗?不道德那么违法吗?事后据报道,前两名路人公开向小悦悦父母道歉,第一名路人向警方提供了第一名肇事司机的车牌号协助警方抓住了肇事司机,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 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和引导来说明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结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