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J)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J)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J)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J)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J)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3岁小儿的体重应为12 kg,身长应为90cm。()2.年龄小的儿童不能自诉畏寒,可以从其依偎母怀,倦缩而卧等姿态改变测知。()3.厌食症的主要病理变化在于脾气虚弱,胃失腐熟,小肠失于分清泌浊。()4.疳气证患儿易发脾气的原因常为肝气郁结。()5.急惊风有厥脱变证。治当温补脾肾,回阳救逆,用参附汤或附子理中汤。()6.风痧全身出疹,唯手足心较少或无疹。()7.水痘分布,以头面、躯干部位较多。()8.缩泉丸可用于治疗尿频脾肾两虚证。()9.治疗小儿遗尿肝经湿热证可选龙胆胆泻肝汤。()10.五迟偏于行走迟缓者可选用菖蒲丸治疗。()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

11.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12.硬肿症寒凝血涩证治疗首选方是()

A.四逆汤B.参附汤C.金匮肾气丸D.当归四逆汤E.血府逐瘀汤

13. 小儿出齐乳牙的时间在( )个月。

A.8~12

B.12~18

C.18~24

D.24~30

E.30~36

14.脐疮的治疗首选方是()

A.龙骨散B.黄连解毒汤C.犀角地黄汤D.普济消毒饮E.犀角消毒饮

15.易酿成流行的泄泻好发于()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E. 春秋

16.在以下小儿厌食病因中,最常见的是()

A.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B. 暑湿熏蒸,脾阳失展

C. 它病失调,脾胃受损

D. 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E. 情志不畅,思念伤脾

17.小儿厌食的病位主要在( )

A. 脾、胃

B. 肝、胆

C. 心、小肠

D. 肺、大肠

E. 肾、膀胱

18.小儿积滞的病机主要是( )

A. 脾胃气虚

B. 脾阳虚弱

C. 脾运失健

D. 乳食不化

E. 湿邪困脾

19.“疳者甘也”是指( )

A. 病因

B. 病机

C. 病位

D. 证候

E. 病情

20.疳证患儿因脾虚肝旺,常见的症状是( )

A. 易发脾气

B. 形体消瘦

C. 多食多便

D. 口干喜饮

E. 夜间啼哭

2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是( )

A. 1~5月

B. 6月~3岁

C.4~6岁

D. 7~9岁

E. 10~14岁

22.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应首选( )

A. 八珍汤

B. 六君子汤

C. 十全大补汤

D. 补天大造丸

E. 当归补血汤

23.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特征

A. 多汗

B. 夜啼

C. 发热

D. 枕秃

E. 肌肉松弛

24.预防佝偻病,宜每天口服维生素D( )

A. 30单位

B. 100单位

C. 200单位

D. 400单位

E. 600单位

25.治疗夜啼心经积热证,应首选( )

A. 泻心汤

B. 导赤散

C. 远志丸

D. 朱砂安神丸

E. 礞石滚痰丸

26.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可出现汗证( )

A. A

B. B

C. C

D. D

E. E

27.治疗汗证营卫不和证,应首选( )

A.泻黄散B.生脉散C.黄芪桂枝五物汤

D.玉屏风散合牡蛎散E.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

28.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心力衰竭时,强心剂的用量是常规量的( )

A. 3倍

B. 2倍

C. 1倍

D. 1/2~2/3

E. 1/4~1/3

29.下列除哪项外,均可见于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弱证( )

A. 心悸怔忡

B. 烦热口渴

C. 神疲乏力

D. 畏寒肢冷

E. 面色苍白

30.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治疗原则是( )

A. 补益心气

B. 健脾益气

C. 健脾补肾

D. 调和阴阳

E. 补益气血

(二)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10分)

31. 患儿,出生26天。黄疸仍未消退,皮肤色黄无光泽,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大便灰白而溏,舌淡苔白腻,治疗原则是( )

A. 清热利湿

B.温中化湿

C.化瘀消积

D.平肝熄风

E.温阳固脱

32. 4岁男孩,证见反复感冒,平时汗多,肌肉松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无力。应选用:()

A.黄芪桂枝五物汤B.补中益气汤C.沙参麦冬汤D.七味白术散E.养胃增液汤33. 6岁男孩,证见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伏卧,呕吐酸馊,夜卧不安,大便溏薄,夹食物残渣,舌淡红,苔白腻。治疗首选方是:()

A.枳术丸B.健脾丸C.枳实导滞丸D.参苓白术散E.补中益气汤合保和丸34.患儿, 7岁。反复感冒、咳喘迁延不愈, 面黄少华, 唇口色淡, 畏风自汗, 厌食纳少, 肌肉松弛, 大便溏薄, 舌质淡红, 苔薄白, 脉缓无力。其证候是()

A.营卫失和, 邪毒留恋B.外感风寒, 肺卫失宣C.肺脾两虚, 气血不足

D.肾虚骨弱, 精血失充E.肺气虚弱, 邪毒留恋

35.患儿皮肤出现瘀点瘀斑,大小不等,色泽鲜红,伴有鼻衄,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宜选方:()

A.十灰散B.泻心汤C.归脾汤D.小蓟饮子E.犀角地黄汤36.患儿,3岁。体重13 Kg,近2月来,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恶心,精神尚可,二便调,舌苔薄腻。其治法是()

A.消食导滞,理气行滞B.健脾益气,开胃助运C.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D.疏肝开郁,理气助运E.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37.患儿,1岁。病已半年,症见常自汗出,动则尤甚,神疲乏力,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其治法是()

A.调和营卫B.益气固表C.益气养阴D.健脾益气E.滋肺养阴38.患儿,7岁。患心肌炎年余,心悸怔忡,神疲倦怠,气短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舌质淡胖,脉缓无力。治疗应首选()

A.生脉散B.归脾汤C.炙甘草汤

D.补中益气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39.患儿,女,7岁。近2天出现阴道出血, 体检两乳房增大,扪之有块。颧红潮热,盗汗,头晕,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缩泉丸B.四君子汤C.知柏地黄丸D.六味地黄丸E.补中益气汤40.患儿,3岁。入夏以来发热已有20余日,体温38°C~39°C,肌肤少汗,手足欠温,口干喜饮,不思纳食,烦躁,大便干,小便多,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其治法是()A.清暑益气,养阴生津B.祛暑化湿,清热解表C.辛凉解表,清热解毒D.清热利湿,益气健脾E.温补肾阳,清心护阴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计10分)

41.胎怯易并发()

A. 脐疮

B.黄疸

C.硬肿症

D.败血症

E. 新生儿窒息

42.脐突的治疗方法是()

A.手术

B.推拿

C. 压脐法外治

D.内服中成药

E. 重新结扎脐带

43. 风疹的治疗原则是()。

A. 疏风清热

B. 泻火通腑

C. 清气凉营

D. 养阴熄风

E. 清热凉血

44. 硬肿症血气分析可见()

A.血pH正常

B. 血pH降低

C.PaO2增高

D. PaO2降低

E. PaCO2增高

4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A.腹胀

B.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以内)

C.程度重(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

D.消退迟(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E.发展快(血清总胆红素每天增加超过85.5μmol/L)

46. 患儿,出生10天。壮热,汗出不解,面色红赤,烦躁哭闹,脐部红肿,向四周弥散,舌红苔黄腻,治疗是()

A.外用龙骨散

B.外用金黄散

C.内服茜根散

D.内服犀角消毒饮

E.内服安宫牛黄丸

47. 猩红热易于出现的并发症是()。

A. 肺炎喘嗽

B. 水肿

C. 心悸

D. 痿证

E. 痹证

48.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外敷方药有()。

A. 青黛粉

B. 紫金锭

C. 如意金黄散

D. 新鲜仙人掌捣泥

E. 新鲜蒲公英捣烂

49.哮喘发作时的主症有()。

A.发热

B.呼气延长

C.喉中哮鸣

D.气促

E.痉咳

50.查××,男,7岁。睡中遗尿,面色少华,神倦乏力,食少便溏,常自汗出,

舌淡脉细。治疗宜选方()。

A. 人参五味子汤

B. 参苓白术散

C. 补中益气汤

D. 健脾丸

E. 缩泉丸

三、填空题(每空0.5分,计10分)

51.《颅囟经》提出:“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

52. 望诊中望形态是指观察病儿的与。

53. 囟门早闭伴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

54.小儿的生理特点可概括为和。

55. 治疗小儿胎怯脾肾两虚证首选方是。

56.辨别疳之有积无积,在于腹之,者多有积滞。

57.儿童多动综合征可归入中医的、证中。

58. 急惊风四证是、、、。

59.多发性抽搐症脾虚痰聚证的治法是,,首选方是。

60. 流行性腮腺炎毒窜睾腹证首选方是。

四、问答题(计30分)

61.试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症状、治法、选方及常用药物。(10分)62.如何从小儿大便的性状初步辨别常证的各型泄泻?(10分)

63.同是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怎样区别夏季热与暑邪感冒?(10分)

五、病案题(计10分)

64 . 患儿,5岁。高热1周,四肢酸痛,手足指趾关节肿胀、疼痛,目赤,咽红,口渴喜饮,颈部少许红色皮疹,时隐时现,右颈部有一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脉数。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18.0×109/L,中性80%,血小板数350×109/L;血沉50mm/h,抗“0”正常。

根据上述病例,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

(2)治法

(3)选方用药(方名及药物,不写剂量)

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 2. √ 3. ×4. ×5. ×6. √7. √8. √9. √10. ×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C.12.D 13.D 14.E 15.B 16.D 17.A18.D 19.A20.A 21.B 22.B 23.C24.D25.B 26.D27.C28.D29.B30.D

(二)A2型题: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10分)

31.C.32.A 33.C 34.D 35.E 36.B 37.A 38.E 39.C 40.A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计10分)

41. B,C,D,E42.A,C 43.A,C 44. B, D,E 45.B,C,D,E46. B, D47. B,C, E。

48.A,B,C,D,E 49.B,C,D 50.A,D

三、填空题(每空0.5分,计10分)

51. 纯阳52.形体,动态53.小头畸形54.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55.保元汤加减56.满与不满,腹满57.脏躁,躁动58. 痰,热,惊,风

59. 健脾化痰,平肝熄风,十味温胆汤60.龙胆泻肝汤

四、问答题(计30分)

61.证候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纳谷不馨,或有大便溏泄,发育迟缓,毛发稀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

常用熟地、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鹿角片、山药、焦山楂。62.凡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者,多为伤乳伤食所致,是为伤食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感受风寒所致,是为风寒泻。大便水样或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多为感受湿热所致,是为湿热泻。大便稀溏或烂糊,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是为脾虚所致,属脾虚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不臭,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是为脾肾阳虚泻。

63.夏季热与暑邪感冒,都好发于夏季,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两者病因不同,性质有别,夏季热是冒受暑气而发病,来势慢,病程较长,身热随气温高低而升降,无流涕鼻塞等外感症状,伴有口渴、汗闭、多饮、多尿的典型症状,一般精神好;暑邪感冒因感受暑邪而致,病程短暂,发热无汗或少汗,体温不受气温影响,伴头痛身重,咳嗽咽红,恶心呕吐等证。

五、病案题(计10分)

64. 诊断: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卫气同病证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方: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2g,连翘12g,薄荷10g,青黛10g,牛蒡子10g,玄参10g,生地12g,生石膏24g,丹皮10g。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主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A1型题 1) 1、猩红热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3岁 C.2~8岁 D.5~10岁 E.8~12岁 2、猩红热患儿及疑似者应隔离治疗 A.3天 B.4天 C.5天 D.6天 E.7天 3、猩红热疹后阴伤的首选方剂是 A.竹叶石膏汤 B.沙参麦冬汤 C.增液承气汤 D.宣白承气汤 E.透疹凉解汤

4、毒在气营型丹痧的首选方剂是 A.清营汤 B.白虎汤 C.凉营清气汤 D.竹叶石膏汤 E.透疹凉解汤 5、猩红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有 A.炎症性病变 B.中毒性病变 C.变态反应性病变 D.中毒性病变及炎症性病变 E.炎症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及变态反应性病变 6、猩红热的病原体是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流感杆菌 D.变形杆菌 E.红疹毒素

7、猩红热的高发季节是 A.冬春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春秋 8、风疹的隔离期是 A.至皮疹消退 B.至皮疹消退后5天 C.至出疹后5天 D.至淋巴结肿大消失 E.至发热消失 9、邪郁肺卫型风疹的治法是 A.宣肺透疹 B.疏风清热 C.辛温解表 D.清热解毒 E.调和营卫 10、风疹出疹多在发热的第几天

A.当天或第2天 B.3天 C.5天 D.7天 E.14天 11、风疹的主要病位为 A.肺胃 B.肺卫 C.气营 D.肺脾 E.脾胃 12、妇女妊娠三个月内患风疹最易导致 A.流产 B.妊娠高血压 C.胎儿畸形 D.妊娠水肿 E.胎死宫内 13、风疹的好发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

B.1~5岁 C.5~7岁 D.7~10岁 E.7~12岁 14、风疹的流行季节是 A.夏秋 B.冬春 C.秋冬 D.春夏 E.春秋 15、麻疹的早期特征为 A.高热 B.咳嗽 C.眼结膜充血 D.玫瑰色斑丘疹 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16、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 A.3天 B.5天

中医儿科学口诀

中医儿科学口诀 1咳嗽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痰白稀,喉痒声重鼻流涕,恶寒无汗身酸痛,金沸草散方无欺。风寒夹热咽喉痛,宣肺清热三拗汤加黄芩。风热咳嗽痰粘稠,口渴咽痛流浊涕,头痛发热身微汗,疏风清热桑菊饮。痰热咳嗽多粘稠,面红目赤口苦渴,溲短便干脉滑数,清肺化痰清宁散。阴虚燥咳咳无痰,口渴咽干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燥沙参麦门冬汤。 2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重症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沙参麦门冬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3哮喘 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丸。外寒内热定喘汤。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4鹅口疮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5口疮 脾胃积热,凉膈散。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虚火上

浮,六味地黄汤。 6泄泻 伤食保和丸。风寒藿香正气散。湿热葛根黄芩黄连汤。脾虚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伤阴连梅汤。伤阳参附龙牡汤。 7厌食 脾虚失运,曲麦枳术丸。胃阴不足,养阴增液汤。 8积滞 乳积,消乳丸。食积,木香大安丸。脾虚夹积,健脾丸。 9疳证 疳者甘,过食肥甘。疳者干,肌肤枯瘦。疳气,面萎黄,毛发稀疏脾气强,资生健脾丸。疳积肚膨胀,毛发也稀黄,疳积散是方。干疳,皮肤干,皮包骨头大肉脱,腹凹如舟有低热,益气补血八珍汤。兼证还有疳肿胀,身肿溲短面无华,温阳利水五苓散。 10惊风 急惊风感受风邪,感受风热咽必红,咳嗽流涕又头痛,神昏惊厥当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湿热疫毒起病急,忽然壮热神志昏,惊厥抽搐又腹痛,呕吐惊厥便腥臭,方用黄连解毒汤。惊恐惧厥面时青,惊惕痉厥大便青,震动安神抱龙丸,或者安神丸也可。慢惊身疲面色黄,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课程试卷(M) 姓名专业年级学号得分 一、是非题:对题目的正确性作出判断,是打“√”、非打“╳”。(每题1分,计10分)1.小儿头围大于胸围。 2.母乳喂养的基本原则是按时定量。 3.感冒夹惊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 4.肺炎喘嗽以冬春季节为多,故初期表现为风寒闭肺证。 5.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 6.泄泻以湿热泻最为多见。 7.小儿汗证的特点是自汗与盗汗并见。 8.急性肾炎和疳肿胀均属于中医儿科学上的小儿水肿范畴。 9.水痘多见于头面和四肢部位。 10.乒乓球头常见于8个月左右的佝偻病患儿。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最佳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计20分)11.被誉为我国“儿科之圣”的医家是( ) A.扁鹊B.仓公C.巢元方D.孙思邈E.钱乙 12.儿童乳牙脱落换出恒牙的年龄一般在( ) A.2岁后B.3岁后C.4岁后D.5岁后E.6岁后 13.人工喂养一个6kg重的婴儿,每天应喂给牛奶、水分别为( ) A.600ml、900ml B.660ml、240ml C.660ml、900ml D.720ml、480ml E.900ml、360ml 14.耳壳薄软,阴囊紧缩,证属( ) A.肝气不足B.心气不足C.脾气不足D.肺气不足E.肾气不足15.1周岁小儿的体重约为初生时的( ) A.1倍B.2倍C.3倍D.4倍E.5倍 16.以下各期中,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最快的是( ) 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17.婴儿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辗转不安,最可能是( ) A.头痛B.胸痛C.腹痛D.腰痛E.肢痛 18.肺炎喘嗽初期风寒闭肺证与风热闭肺证难以区别时,主要看( ) A.是否恶寒B.发热高低C.是否咳嗽D.是否咽红E.苔白或黄 19.口疮若以牙龈为多,其病位主要责之于( ) A.脾B.胃C.心D.胆E.肾 20.清热泻脾散方中包括( ) A.石膏、知母B.黄连、黄芩C.生地、玄参D.藿香、防风E.升麻、丹皮 21.泄泻患儿的大便中夹多量泡沫者,辨其病因属于( ) A.风B.寒C.暑D.湿E.积 22.厌食与食积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 A.厌食B.腹胀C.恶心D.形瘦E.苔腻 23.积滞脾虚夹积证便溏、舌淡者,宜用健脾丸加( ) A.附子、肉桂B.炮姜、苍术C.藿香、砂仁D.山药、芡实E.谷芽、麦芽

2016儿科重点方剂速记歌诀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病生理要点 1、稚阴稚阳学说——“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吴鞠通)。 2、纯阳学说——“呼为纯阳,元气未散”《颅囟经》 3、小儿五脏特点——心常有余;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 4、了解小儿四诊特点:如望诊头颅、囟门等与成人不同。其他可参考内科内容。 5、掌握小儿指纹诊察方法,了解‘三关’(风、气、命)的定义、意义。 6、小儿指纹的病理概念——“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7、了解‘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和临床概念。(不要混淆寸口三关与指纹三关。) 8、小儿诊察中四诊的弱点——问诊。古代儿科称为‘哑医’。 9、‘囟填’——囟门突起紧张,为风火痰热、肝阳上亢、热盛生风。 10、‘囟陷’——囟门凹陷柔软,为津液大伤、气精不足、佝偻病。 1。胎怯补肾调元。 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 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 阳气虚衰__参附汤 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 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 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兼证 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 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 5。咳嗽金山请陈六 外感 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内伤 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 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 气虚咳嗽:六君子 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 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 风寒闭肺:华盖散 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 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 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 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中医儿科学

教材串讲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 《颅囟经》:最早儿科专著,提出“纯阳”观点 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淳于意:西汉,最早记录儿科医案的医家 巢元方及《诸病源候论》:隋代,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正确的小儿养育观 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北宋,“儿科之圣” 钱乙: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三有余,四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 吴瑭:清代《温病条辨·解儿难》 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 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 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受孕,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 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 六、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 七、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 生理常数 一、体重正常值 <6个月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 二、身长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 身高(cm)=70+7×年龄 三、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四、乳牙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五、呼吸、脉搏、血压 呼吸、脉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 小儿血压的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

8中医儿科口诀

中医儿科口诀(刘文澄编) 2007-05-25 10:00:23 中医儿科学口诀 1咳嗽 风寒咳嗽,咳嗽频作痰白稀,喉痒声重鼻流涕,恶寒无汗身酸痛,金沸草散方无欺。风寒夹热咽喉痛,宣肺清热三拗汤加黄芩。风热咳嗽痰粘稠,口渴咽痛流浊涕,头痛发热身微汗,疏风清热桑菊饮。痰热咳嗽多粘稠,面红目赤口苦渴,溲短便干脉滑数,清肺化痰清宁散。阴虚燥咳咳无痰,口渴咽干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润燥沙参麦门冬汤。 2肺炎喘嗽 风热闭肺轻证银翘散,重症麻杏石甘汤。痰热闭肺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沙参麦门冬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参附龙牡救逆汤。 3哮喘 热性哮喘,麻杏石甘汤合葶苈丸。外寒内热定喘汤。寒性哮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4鹅口疮 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5口疮 脾胃积热,凉膈散。心火上炎,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六味地黄汤。 6泄泻 伤食保和丸。风寒藿香正气散。湿热葛根黄芩黄连汤。脾虚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伤阴连梅汤。伤阳参附龙牡汤。 7厌食 脾虚失运,曲麦枳术丸。胃阴不足,养阴增液汤。 8积滞 乳积,消乳丸。食积,木香大安丸。脾虚夹积,健脾丸。 9疳证 疳者甘,过食肥甘。疳者干,肌肤枯瘦。疳气,面萎黄,毛发稀疏脾气强,资生健脾丸。疳积肚膨胀,毛发也稀黄,疳积散是方。干疳,皮肤干,皮包骨头大肉脱,腹凹如舟有低热,益气补血八珍汤。兼证还有疳肿胀,身肿溲短面无华,温阳利水五苓散。 10惊风 急惊风感受风邪,感受风热咽必红,咳嗽流涕又头痛,神昏惊厥当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湿热疫毒起病急,突然壮热神志昏,惊厥抽搐又腹痛,呕吐惊厥便腥臭,方用黄连解毒汤。惊恐惊厥面时青,惊惕痉厥大便青,震惊安神抱龙丸,或者安神丸也可。慢惊身疲面色黄,嗜睡露睛大便稀,不欲饮水面浮肿,土虚木亢缓肝理脾汤。阴虚风动面潮红,虚烦神疲手心热,舌光无苔津液亏,方选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三甲复脉汤。 11肠道虫证 蛔虫使君子散。蛔厥证乌梅丸。 12小儿水肿 风水相搏,水肿多从眼睑始来势迅速遍全身,恶风、发热肢酸痛,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湿热内侵小便黄稍有浮肿不明显,三妙丸合导赤散。肺脾气虚面少华,倦怠乏力浮肿轻,参苓白术玉屏风。脾肾两虚,全身浮肿腰下甚,便溏脘胀神倦冷,腰酸怕冷尿清频,温肾健脾真武汤。水气凌心肢浮肿,心悸胸闷不能卧,口唇青紫指甲绀,己椒苈黄合参附汤。水毒内闭全身肿,尿少或闭头晕痛,恶心呕吐又昏迷,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13感冒 风寒感冒轻证葱豉汤,重者荆防败毒散,风寒咳嗽用杏苏散。风热感冒热重银翘散,咳嗽明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题库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 一、A1 1、面呈红色,多为 A、热证 B、寒证 C、瘀证 D、实证 E、虚证 2、诊断小儿疾病,特别重要的诊查方法是 A、按诊 B、脉诊 C、问诊 D、闻诊 E、望诊 3、腹部膨大,肢体瘦弱,发稀,额上青筋显现,多为 A、积滞 B、厌食 C、疳积 D、泄泻 E、五迟 4、肺气闭郁的鼻诊特点是 A、鼻塞流涕 B、鼻孔出血 C、鼻孔干燥 D、鼻涕浊臭 E、鼻翼煽动 5、小儿血证可闻及的口气为 A、臭秽 B、腥臭 C、臭腐 D、酸腐 E、酸腐而臭 6、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 A、浮而稍数 B、弦而稍数 C、浮而稍缓 D、软而稍数 E、浮而稍弦 7、身高增长的第二个高峰在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8、从出生后至满1周岁,称为 A、胎儿期 B、围生期 C、新生儿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9、胎儿期体重增长快的阶段是 A、妊娠早期4周 B、妊娠早期12周 C、妊娠中期10周 D、妊娠中期l5周 E、妊娠晚期13周 10、胎儿期易发生先天畸形的是 A、妊娠早期4周 B、妊娠早期12周 C、妊娠中期10周 D、妊娠中期15周 E、妊娠晚期13周 11、学龄前期起于 A、1周岁 B、3周岁后 C、2周岁 D、4周岁后 E、满5周岁 12、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C、阴亏阳亢 D、发育迅速 E、肝常有余 13、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于化 A、湿 B、寒 C、燥 D、火

14、小儿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的原因主要是 A、肝常有余 B、心常有余 C、肺常不足 D、脾常不足 E、肾常虚 15、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16、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 A、肺脏娇嫩 B、脾常不足 C、肾常虚 D、心神怯弱 E、稚阴未长 17、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 A、咳喘 B、水肿 C、紫癜 D、厌食 E、吐泻 18、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 A、肺系病证 B、心系病证 C、肝系病证 D、脾系病证 E、肾系病证 19、新生儿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C、1/2 D、2/3 E、等量 20、乳婴儿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 A、1/6 B、1/3

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

对《中医儿科学》教学的3点建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需要不断完善,提出三点建议:①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③课堂教学为主,见习、实习、实训相结合。 如何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医儿科学》的兴趣,学好《中医儿科学》这门课程,是儿科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下面结合教学经历就《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便《中医儿科学》教师参考。 1讲授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临床课,其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内科病,不像外科学、骨科学等有大量的可用于教学的解剖图片、手术图片等,主要是对疾病的概念、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治疗与调护等内容的阐述。因此,多数内容主要以讲授的形式进行传授。但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产生试听疲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并

不是一味的为增加教学手段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教学内容枯燥的总论部分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幻灯片上整片都是文字,教师讲授速度加快,学生短期接受信息容量增大,但记忆效果却会大打折扣,教学效果较差。对于各种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各型泄泻的大便性状、喉炎的典型咳嗽、佝偻病、黄疸、水肿的临床表现等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给予生动的展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每一个病种,可以结合典型临床案例进行讲授,对于体格发育的生理常数可以与临床见习结合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了教和学的疲劳,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导一主体相结合 “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调控,教师起主导作用,是课堂的主宰,教学任务完成比较顺利,但是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为认知主体,学生自己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认知活动,他们不是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和储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 课程情况课程名称中医儿科学章节第一章第一、二节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小儿年龄分期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中医儿科学发展史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儿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各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贡献;通过讲述小儿年龄分期,让学生掌握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1、中医儿科学发展史中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著作及其贡献。 包括《颅囟经》、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及其学术贡献等。 熟悉内容: 1、中医儿科学的发展过程。 2、小儿各年龄分期的生理、病理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 了解内容: 1、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2、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意义。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对中医学术 发展的影响。2、小儿年龄分期的划分及特点。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70分钟。以学术著作和成就为主要讲述内容,突出讲授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学术著作,通过学习 使学生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30分钟。对各年龄分期重点讲述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及对临床诊疗的意义,可举例说明。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情况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教师授课题目小儿生长发育 教学设计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对小儿体格、智力发育的讲述,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以便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 教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小儿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的一般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其正常值及测定方法。 熟悉内容: 小儿智能发育规律 了解内容: 变蒸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价值。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1、小儿体格生长规律及主要生理常数(体重、身高、血压等)。 2、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理解“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常不 足”以及“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50分钟。小儿体重、身高、囟门、牙齿、呼吸、脉搏及血压等的生理常数主要从测量方法、正常参考值、异常的临床意义等 方面讲述。 25分钟。智能发育主要讲述总体规律,使学生基本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貌。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1、提出小儿“稚阴稚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 E:《温病条辨》 答案:E 解析:第一单元-中医儿科发展简史,细目二-著名儿科专著,第十部专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体重约为()kg A:1 B:2 C:3 D:4 E:5 答案:C 解析:第二单元-小儿生长发育,细目二-生理常数,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新生儿体重约为3kg。 3、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 ) A:纯阳无阴 B:阳常有余

D:发育迅速 E:阳气充沛 答案:D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一-生理特点,二-“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这里,“纯”指小儿先天所禀之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生理现象。“纯阳”学说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阳充阴长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纯阳,是我国古代医家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学说之一。不能将“纯阳”理解成正常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4、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 A:脾常不足 B:肺脏娇嫩 C:肾常虚 D:稚阳未充 E:稚阴未长 答案:B 解析:第三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细目三-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肺本为娇脏,难调而易伤。小儿肺常不足,包括肺的解剖组织结构未能完善,生理功能活动未能健全,加之小儿寒温不能自调,家长护养常有失宜,故形成易患肺系疾病的内因、外因。肺为呼吸出入之门,主一身之表,六淫外邪犯人,不管从口鼻而人还是从皮毛而人,均先犯于肺。所以,儿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疾病占儿科发病率的首位。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材》全套书名录 1、本草备要讲解(上、下)………………………………………………席与民 2、方剂讲解…………………………………………………………………曹希平 3、古代汉语(上、中、下)………………………………………………钱超尘 4、黄帝内经(上、下)……………………………………………………郭仲夫 5、金匮要略讲解……………………………………………………………李金庸 6、名医医案选读……………………………………………………………李景荣 7、人体解剖学………………………………………………………………谭允西 8、人体生理学………………………………………………………………陈家津 9、伤寒论讲解………………………………………………………………刘渡舟 10、温病条辩讲解…………………………………………………………..方药中 11、西医内科学基础(上、下)…………………………………………..翁维权 12、针灸学…………………………………………………………………..刘冠军 13、中西医结合临床成果…………………………………………………..吴咸中 14、中医儿科学……………………………………………………………..刘炳凡 15、中医妇科学……………………………………………………………..杨匀保 16、中医骨伤科学…………………………………………………………..韦以宗 17、中医喉科学……………………………………………………………..干祖望 18、中医临证程序与辩证思维方法………………………………………...白永波李玉山 19、中医内科学(上、下)…………………………………………………张海岑江振济等 20、中医外科学………………………………………………………………赵尚华张洪恩 21、中医眼科学………………………………………………………………张海岑 22、中医药学概论……………………………………………………………白永波 23、中医诊法、中药、方剂口诀……………………………………………蓝静海高铎 24、历代医籍选介……………………………………………………………陈天祥 25、中国医学发展史概论……………………………………………………万里 26、中国哲学思想史概要……………………………………………………刘长林 27、实用中医文献学…………………………………………………………史常永 28、中医学科学原理…………………………………………………………傅景华徐岩春 29、现代科技…………………………………………………………………蔡孝良秦士德 30、中医科研课题设计探讨…………………………………………………刘平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复旦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复旦大学 药学: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药科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中药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上海交通大学 法医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放射医学:苏州大学 内科学(肾病,心血管病,血液病):北京大学 内科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内科学(呼吸系病,心血管病):首都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传染病,肾病,心血管病):复旦大学 内科学:上海交通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南京医科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山东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华中科技大学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南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中山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广州医学院 内科学(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四川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南方医科大学 内科学(消化系病):第二军医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呼吸系病,心血管病):第三军医大学内科学(传染病,消化系病):第四军医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肾病):军医进修学院 儿科学: 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老年医学:军医进修学院 神经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北京大学 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北京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

中医儿科学

[分享]第七版教材<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精品推荐 上次看到雪菖蒲版主共享的标题为 <中医儿科学>病症分型治法方药总结表...期末复习绝佳资料! 看过之后发现和咱们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 很多东西都与现在我们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 考虑到本校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版本 即第七版<中医儿科学> 封面 故本人特别赶制了此第七版<中医儿科学>定义治法病症分型方药总结 以便大家复习考试 其中的内容与中医药大学现行的教科书完全匹配 (我们现在上课用的就是这本汪受传主编的第七版教材) 总结的内容包括学校儿科教学大纲要求的所有病症的定义概念,病位,治法,分型,方药及其有关重点知识请大家放心使用 资料如下 此帖售价 6 学分,已有60 人购买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 (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中医儿科学》作业3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医儿科学》第3次作业 A型题: 1. 小儿正确断奶时间是:D.10~12个月 [1分]D 2. 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机是:D.邪毒壅阻少阳经脉 [1分]D 3. 积滞早期的治疗方法是:B.消食导滞 [1分]B 4. 手足口病的病位在:B.肺脾 [1分]B 5. 小儿自汗,动则尤甚属:D.气虚不固 [1分]D 6. 急惊风的主要治疗原则是:B.清热、豁痰、镇惊、熄风 [1分]B 7. 下列哪项为麻疹的早期特征:E.颊粘膜灰白色斑点 [1分]E 8. 提出“如五脏有病,或泻或补,慎勿犯胃气”的医家是:A.万全 [1分]A 9. 患儿流涕、咳嗽3天后,高热不退,咳嗽喘促,鼻掮,喉中痰声漉漉,张口抬肩,口唇紫绀,舌红苔黄腻。其证属:D.痰热闭肺 [1分]D 10. 患儿昨日起流涕,咳嗽,夜间突发喘促,咳痰稀白,呼气延长,喉中哮鸣,脉浮滑A.哮喘。其诊断是: [1分]A 11. 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首选方剂是:D.不换金正气散 [1分]D 12. 猩红热特殊体征有:D.线状疹、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1分]D 13. 胎黄是指:B.新生儿黄疸[1分]B 14. 11个月小儿的牙齿数为:D.5~7颗 [1分]D 15. 下列哪一项不属小儿正常动作发育:A.1岁时眼与手的动作能协调 [1分]A 16. 下列关于麻疹预防、护理的叙述,错误的是:E.出疹期间勿洗脸、洗眼 [1分]E 17. 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型的四大特征是:C.全身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1分]C 18. 1岁男婴,因添加辅食不当而腹泻1月,而后一直食欲不佳,乏力喜抱,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属:E.脾胃虚弱 [1分]E 19. 小儿出生时胸围是:C.32cm [1分]C 20. 小儿暴泻的发生原因主要是:C.感受暑热 [1分]C B型题:

2021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考研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我们能否战胜自己坚持到最后的过程,我们的对手只有我们自己,下边我说一下我们在考研时候该怎么做。英语比较重要,因为往年来看由于英语没过线的同学有很多,所以在前期就要准备英语了。其实我在三四月份就是大三下半年刚开学的时候开始准备的英语。因为我报的蛋核英语的班。他们的讲课非常好,我也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我是从九七年的阅读开始做起的,前期一直做到零四年这是在暑假的时候完成的。我是一句一句翻译进行精读把所有的不认识的单词都画下来然后背一遍。这个阶段就是三个重要的事情:背单词《一本单词》,以及蛋核英语的长难句解析和每日一句,这个非常重要,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做真题,先做前几年的真题,要精做细做。 到了暑假期间蛋核英语会重点讲解他的阅读解析,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天下,阅读和作文这两块,只要你抓好了就能过线,但是如果你想考75+那么你的新题型完型都要很优秀需要前前期练习。我英语就并不是很好,英语总分是62分,但过线已经足够了,所以我觉得我的方法其实也不是适合于大多数人的,但是也给大家一些建议吧,以免大家走弯路。所以暑假你的任务,同样还有三个,还是背单词长难句做阅读真题,这时候的阅读真题,你要从04年一直到08年我是这样做的,但是蛋核英语老师会把08年到12年以后的一些阅读真题都会讲到,所以你要提前自己做好,不要在课上和老师一起做。 英语到了后期就是十月份之后,你要把他的比重稍微占的小一点,在前期都是英语和专业课是一半一半的,然后政治几乎一天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到了十月份之后你要把英语的时间缩短,把政治的时间延长,专业课的时间更加延长,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英语,后期我们已经定下了基础了,要想改变很难但是政治多背一道题就能多得到一些分。不过后期也不要把英语完全落下,你还要进行模拟,比如说十月之后要开始把英语真题进行模拟,要留出三年到五年的最新的真题,然后,一周模拟一下,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因为我们考研都是在周六周日,之后呢,自己总结一下,错的多也不要担心,因为英语,其实就是一个错的过程谁都会错的。然后就是11月份,之后开始准备作文。 政治是很提分的一门,一定要重视!说说方法吧。做题时,我拿个本子,写上章节,把答案写在本子上,如果哪一题做错了,就在书上画叉叉,不确定的题目画圈圈。不要盲目对习题册后面的答案,而是要去找原文。把对应的题号写在

中医儿科学题库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岁 B .17岁

C .14岁 D .18岁 E .9岁 7.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周 B .8周 C .12周 D .16周 E .6周 8.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天 B .1周岁至6周岁 C .出生28天后至l 周岁 D .3周岁至7周岁 E .7周岁至10周岁 9.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 B.28 C .44 D.34 E.20 10.“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著作为明代名医万全所著的儿科专著。( ) A .《幼科发挥》B.《育婴秘诀》 C .《保婴撮要》 D .《片玉心书》E.《幼科铁镜》 2.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下列哪些辨证治疗观点。( ) A .阴常有余 B .阴常不足 C .阳非有余 D .阳常有余 E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中医儿科学1A答案

儿科试卷类型:A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15 分) 1、变蒸:变者,变其情志,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百骸也。婴幼儿处于人一中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形体、神智都在不断地变化,蒸蒸日上,逐渐向健全方面发展,在此时期,如出现低热与出汗等证而无病态者,谓之变蒸。(3分)(未指出婴幼儿时期生长旺盛扣1分) 2、肺常不足:肺为娇脏,主皮毛。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之肺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较弱;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小儿之肺气肃降功能尚不完善,“治节”一身之气的功能未健;小儿冷暖不知自调,又有家长护养失宜,使小儿易于感受外邪。因此,六淫外邪,不论就是从口鼻而入,还就是从皮毛而入,均易先犯于肺,引发感冒、咳嗽、肺炎喘嗽、哮喘等肺系病证,使肺系疾病成为儿科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3分)(未指出肺系疾病发病率高扣1分) 3、水痘:水痘就是由水痘实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的出疹性疾病。以发发热,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主要发生在冬春两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10岁以下小儿多见。预后一般良好,不留瘢痕。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分)(未指出发病情况扣0、5分) 4、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3-10岁多见,轻者无自觉症状,只有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分)(无主症扣1、5分,无预后扣0、2分) 5.手足口病:就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夏秋季节多见。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无发病情况预后扣0、5分)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生理性胎黄大多在生后2-3天出现,_____________ 天消退。 2.佝偻病病机就是_____________,治疗原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临床上望舌,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4.小儿病理特点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5.麻疹的治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基本法则,初热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出疹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收没期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6.五软就是指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医妇科学口诀

妇科口诀(自己整理版) 妇科月经先期证治歌诀:先期连续早七天,月经先期:.提前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气虚血热两因连.先期地病因:.气虚..血热脾虚归脾补中益,脾气虚证,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肾虚归肾固阴煎.肾气虚证,用固阴煎或归肾丸阳盛血热用清经,阳盛血热证,用清经散阴虚两地凉血痊.阴虚血热证,用两地汤(生地,地骨皮)肝郁血热不难治,肝郁血热证,用丹栀逍遥散方用丹栀逍遥丹 妇科月经后期证治歌诀:后期推后多七日,月经后期:.周期推后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 不通不荣两因迟.病机:.不通(寒凝,痰湿,气滞),.不荣(血虚,肾虚). 当归地黄应肾虚,肾虚证:当归地黄饮血虚补元煎来治.血虚证:大补元煎实寒良方虚金匮,实寒:良方温经汤.虚寒:金匮温经汤乌药专治是气滞.气滞证:乌药汤辨证清楚用方明. 芎归二陈去痰湿.痰湿证:芎归二陈汤.b5E2R。 妇科月经先后不定期证治歌诀:先后不定期,责之脾肾肝.先后不定期,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郁逍遥散,肝郁证,用逍遥散肾虚固阴煎.肾虚证,用固阴煎肝肾定经汤,肝郁肾虚证,用定经汤脾虚归脾丸.脾虚证,用归脾丸.p1Ean。 妇科月经过多证治歌诀:月经过多辨分明,经量大于脾虚举元或安冲.脾虚证,用举元煎或安冲汤血热通用保阴煎,血热证,用保阴煎失笑一下血瘀通.血瘀证,用失笑散DXDiT。 妇科证月经过少治歌诀:过少不通与不荣,过少之因分虚(肾虚,血虚),实(血瘀,痰湿)血虚滋血或小营.血虚证用滋血汤,或小营煎归肾归地补肾虚,肾虚证用归肾丸,或当归地黄汤血瘀通瘀或桃红.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痰湿苍附导痰妙,痰湿证用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二陈芎归亦有功.RTCrp。 妇科经期延长证治歌诀:经期延长仔细辨,气虚便下举元煎.气虚证,用举元煎虚热两地合二至,虚热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或固经丸血瘀亦致经期延. 桃红四物合失笑,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或桂枝茯苓丸或用桂枝茯苓丸.5PCzV。 妇科经期出血证治歌诀:经间出血病复杂,阴虚两地二至法.肾阴虚证,用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脾虚通用是归脾,脾虚证,用归脾汤湿热清肝止淋下.湿热证,用清肝止淋汤血瘀逐瘀止血用,血瘀证,用逐瘀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