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4.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说目标、重、难点

(A)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

(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重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难点:本课涉及到当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法:

1、多媒体、问题、结合师生经验讨论交流交流

2、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纽带串联起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二者都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大举措。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统一于总路线之中。

三、说过程:

四、导入新课: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过程。我国在开

国大典后是否立即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现在还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我国是何时进入这一阶段的呢?

一、新课探究:

1、过渡时期,中共中央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领导中国完成过渡任务的?

2、过渡时期指什么时期?其基本内容是什么?主体是什么?二者之间

有什么关系?

3、“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本任务呢?

4、P19毛泽东的话反映出我国建国初的啥信息?(即就是:为什么会优

先发展中工业?)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6、三大改造有哪三个改造对象?是通过什么形式实现这三大改造的?

改造前后经济结构和所有制形式(即生产关系)有什么变化?

7、从结果上看,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改造完成有什么意义?

二、小结: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及主体

2、一五计划-----基本任务、重点、成就、意义

3、三大改造----内容、方式、完成时间、意义

三、检测:成长资源P 选6---8题

四、作业:

1、假如你是过渡时期的国家领导人,你会采取领导国家如何过渡?

2、成长资源P 17、18

教学反思:忘了板书、情感升华不到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给的时间少,引导体现的不够。

反思:无板书、情感教育没引导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体现的不够。

该注意的相关知识

四、一般掌握的内容

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标志和意义──注意国际背景、国际意义。

2.建国初期的形势和相应的措施──注意彼此间的因果关系、重要措施的性质。3.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控制的资本主义,是对私人工商业的“赎买”政策的具体体现。

4.互助组、合作社、公私合营──注意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

5.一五计划期间的主要成就──既包括各项建设指标的完成情况,也包括三大改造的成果。注意主要建设项目的分布特点。

6.对民族地区的改革──少数民族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具体步骤。

五、6.1953──1956年间的各种变化:

①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目标。

②实行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进行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化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④外交政策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的国际关系准则。

⑤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实行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7.几个时间界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彻底解放和完全统一。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标志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标志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确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典型试题剖析

(一)选择题

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2

第 3 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内容提要 一、1953—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 年超额完成。 二、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从此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 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 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 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内容。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

考” ,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 年到1957 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T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T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T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二、三大改造 1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优势地位,奠定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经济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 1.5 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习题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第三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宋贵 江西省吉水县第三中学邮编:331600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依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和制定的,它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掌握有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3、掌握有关三大改造的基本史实,进一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建设成就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通过使用历史地图进行历史学习的习惯,掌握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结合本课的“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使学生了解宪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走访当地一两个历史悠久的企业,了解该企业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发展变化情况;或走访经历过社会主义改造的老人,了界他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经历和感受;或收集社会主义改造期间的文字、图片、音像、数据等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

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走过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4、本课内容结束后,指导学生绘制本课的知识线索图和表格,以加深对本课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1954年宪法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 3、学习有关三大改造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来之不易,增加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54年宪法的颁布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 ★教学过程 轻松走进第一站:温习和导入新课 (温习) (1)、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请你说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请你简单的说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各是什么?(导入新课)“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意 思?(学生举手发言,教师简要概括) 轻松走进第二站:讲授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学生阅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内容,然后教师分析课文。 2、实施“一五”计划的必要性

语文课堂过渡语有哪些

小学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技巧 文章有了过渡,才能成为生气灵动的整体,作一堂优质量的课,也要凭借教师运用过渡的功夫,才能使教学的全过程机理严谨,统体皆活,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别样的魅力。有魅力的课堂评价语,它是滋润学生心灵的甘泉,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金钥匙。所谓课堂过渡语是指教师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有目的、有计划、并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练概括的教学语言,这种语言在课堂上能够起到承上启下、衔接组合的作用。 一堂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可以进行分割切换的。也就是说,一堂课是由教师对几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组成的。之所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内容的组合衔接上常常有其独到的妙处——简洁明确、自然得体、紧密连贯——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让人不知不觉。因此,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一、过渡语:串起全文的线。 比如上到《称象》一课,我开篇就运用过渡语“曹。“线头鲜明,绝不旁逸斜出”。当小朋友找到官员们的办法后,在过渡语中利用小朋友的概括评价过渡,并引入下文,是这条线形成一条曲折,在质疑当中,老师的过渡语简明扼要“小朋友,这段话中有无数个小问号,读书贵在质疑,快举起你的小手,把小问号说出来。”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过渡语。激励小朋友勤于思考,灵活运用知识。“收线有力”这篇课文整体来看,老师设计的过渡语串起了阅读学习的主线,且语言整齐、生动。 二、过渡语:激发学生兴趣的钥匙。 一个好的过渡语与一句平庸的过渡语区别就是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有位老师在上一堂作文课------打电话时,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导入中她以“童年是多么美好,童年的歌儿是多么的美妙,孩子们,当你们即将迈入少年的行列,让我们重温那些歌谣”。小朋友随着音乐的旋律欢快地唱起了《打电话》这首歌谣。这比直接出示作文题目好,能打破以往的沉闷、乏味。作文提不起劲儿,作文老师通过诗化语言,一下子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在学习例文,说话练习后,老师以“写作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小朋友倘把记忆深处那次打电话写下来,你的成长日记中必定会增添新的一页,还犹豫什么呢?趁热打铁”。作文尾声之际,孩子写的热情再次被点燃。老师过渡语水到渠成。 (三)过渡语:吸引学生进入情境。 通过富有吸引力情境的创设,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是这样引导过渡的:“庐山除了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峦,更吸引人的是它那神奇美丽的云雾。今天请大家随着作者的脚步去细细领略一番。在乘车登山的路上,首次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把第一个波峰(山间云变成浓雾的奇景)尽情地欣赏一番之后,我又往前推进说:“浓雾瞬息万变,美景引人入胜,而牯岭的庐山雾更是神秘莫测,趣味无穷。它的神秘在哪里呢?”学生简要介绍第二个波峰之后,我又立即过渡:“此景只堪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牯岭可真算得上是人间仙境。现在,我们站在‘大天池’处,来观看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一景——云海……”“一路行来,我们在沿途见到了哪些奇景?”……最后:“面对这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怪不得北宋伟大诗人苏东坡要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更难怪清代的一代学者要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去时,一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四)过渡语:设置悬念,让学生主动思考。

2019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3 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

《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主动求索,带入预设情境。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学习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2.认识到三大改造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政权的巩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程。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概括归纳新中国初期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实践,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新中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分析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主法制原则,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内容、地位和性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难点: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国旗和第一个国徽。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工作有哪些? 自主学习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2)主要内容 ①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③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主要内容 ①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盛大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教师招聘面试之说课稿基本过渡语汇总一

教师招聘面试之说课稿基本过渡语汇总 2017年河北省教师招聘高峰期已经到来,大多数考生经过万马千军的笔试后进入了面试这一环节,关于教师招聘的面试形式基本为三种即试讲、说课或者结构化,那么,今天,各位准备教师招聘面试的考生有眼福了,教师将为(https://www.doczj.com/doc/3e11409971.html,/)大家带来教师招聘面试的说课稿基本过渡语汇总,希望能给参加面试的考生带来帮助。【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开场语 第一种开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XX》。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第二种开场: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下午好),我是今天面试XX教师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XX》,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二、说教材 《》是人教版XX(学段)语文X年级X册第x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本课通过对XXXXX的描写,抒发了XXXXX情感(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XXXXX,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中间、最后一篇文章),XXXXXXX,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过渡语) 以小学四年级《鸟的天堂》为例: 第一种说法: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导航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在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种说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历,但对散文的了解还比较少,对动物描写缺少直观感受,同时对知识的积累还比较浅薄,对文章的意蕴和写作方法还不能深入理解。 四、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过渡语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过渡语探究 刘学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对过渡语的精心设计语文。在课堂上起到一种衔接组合作用的过渡语如果说得好,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加课堂教学效益,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课堂过渡语经常运用的几种方式: 一、直入式。直接导入下面所要讲授的内容,用语简短,干净利落,内容鲜明,入题迅速,给人以清醒的提示。比如我在讲《晏子使楚》时,在讲解第一部分内容后说:“晏子出使楚国并不是很顺利,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二、归纳式。将众多的内容及问题进行必要精简、归纳、总结、梳理,以导出重点要讲的内容和问题,进而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更为明确。如:《黄河象》和《琥珀》两课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讲《琥珀》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教师归结说:“《琥珀》一课的叙述顺序与《黄河象》有哪些不同?《琥珀》一课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这样的过渡语常常会起到一种纲举目张的作用,它承上启下,带出课堂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三、提问式。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

天衣无缝。在讲授《雪孩子》时可以这样导引过渡: 当知道“小白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屋子里很冷,他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睡觉了”时,我们可以以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过度到下一段:想一想,我们自己在玩累的时候去睡觉休息,那一觉感觉怎样呢?孩子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就会想到自己平时的情况,玩累了、玩开心了去休息,一定能睡个好觉,不会被其他人或事物打扰。这样就引导学生过渡到了下一段,更容易理解小白兔家的柴堆烧着了也不知道的原因。 四、粘连式。利用语言材料之间的内外联系,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粘连,以起到紧密衔接作用。比如《黄河象》和《琥珀》两课就是以叙述顺序引出对两文的比较来讲授内容的。 课堂过渡语的方式的运用时常不是单一的,一般都是几种方式的并用,由此才显示出教师课堂语言的灵活变化。;同时课堂过渡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它的导引性和衔接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穿针引线作用 教学目标这条主道一个个教学环节好比是颗颗珍珠,而各个环节活动间的过渡语则是串联珍珠的丝线,缺少这条线,再好的珍珠也成不了美丽的项链。如《小熊住山洞》一文中,如何引导学生对小熊为什么最后没有造好房子?其实,在学习每一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一段进行提问:春天了,春天天气暖和呀,树木也长出粗壮的枝叶了呀;可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 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 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 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 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 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制度条件 D、思想条件 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15、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 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16、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师文件--过渡语

过渡性常用语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秘密吗?好,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各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寻找,看哪组最先找到。 2、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直接剪拼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平均数的含义,而且也会求平均数了。你们觉得学了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 4、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份练习,同学们做得挺好,大家能不能利用今天整理的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些精彩题目呢? 5、例1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很好,老师相信,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你一定会很快学会例2。 6、为了测量物体的长短,我们需要用长度单位;为了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就要用——面积单位。 7、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9小节,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8、同学们由上往下观察,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我们由下往上观察,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9、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这么多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都对吗?你自己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试试看,看谁最棒。

10、分数的意义就让大家自己来总结,好吗?来比一比谁更聪明。 11、为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弄清题意,我们边读题边画线段图。 12、以上,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非常赞赏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请看下面一道题。 13、大家学习的劲头真大,刚才的方法学会了吗?好!老师出道题,检查一下谁真的学会了。 14、请大家把小棒收好,不摆小棒,同学们能不能算出算式的得数? 15、同学们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那分数中分母、分子的含义你知道吗? 16、大家对分数都不陌生,那你已经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了呢? 17、我们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看课本看一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18、同学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这种方法能不能用到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同桌讨论。 19、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叫做小数性质”。对于“小数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20、当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为平形四边形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1、同学们不用老师讲,学会了化简小数,利用小数的性质还可以做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例4。

2017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课《人民政权的巩固》说课稿

第二课 尊敬的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但新生的国家还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的实施。在“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又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掌握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抗美援朝精神。 难点是:土地改革运动。 二、说教法 八年级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历史知识和学习经验,但还不能完全独立思考地学习。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使用联想、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1、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阅读课文、观看有关图片、影象资料,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协作意识。 2、组织学生讲述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认识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说教学程序

教师课堂用语:过渡语

1、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小秘密吗?好,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四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寻找,看哪组最先找到。 2、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直接剪拼之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3、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平均数的含义,而且会求平均数了,你们觉得学了这些知识,能解决哪些问题? 4、刚才老师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份练习,同学们做得挺好,大家能不能利用今天整理的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联系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来设计一些精彩题目呢? 5、例一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很好,老师相信,仿照刚才的学习方法,你一定会很快学会例2 6、为了测量物体的长短,我们需要用长度单位;为了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就要——面积单位。 7、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里的知识还真不少,数学家们把这些知识都规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一9小节,自学圆里各部分名称。 8、同学们由上往下观察,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现在我们由下往上观察,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9、同学们真爱动脑筋,猜想了圆有这么多特征,但是你们的猜想都对吗?你自己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试试看,看谁最棒。 10、看同学们这么聪明,分数的意义就让大家自己来总结,好吗? 11、为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弄清题意,我们边读题边画线段图。 12、以上,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非常赞赏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请看下面一道题。 13、大家学习的劲头真大,刚才的方法学会了吗?好!老师出道题,检查一下谁真的学会了。

14、请大家把小棒收好,不摆小棒,同学们能不能算出算式的得数? 15、同学们真棒!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那分数中分母、分子的含义你知道吗? 16、大家对分数都不陌生,那你已经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了呢? 17、我们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看课本(Р46)看一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 18、同学们,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这种方法能不能用到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同桌讨论。 19、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叫做小数性质”。对于“小数性质”你还想知道什么? 20、当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为平形四边形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1、同学们不用老师讲,学会了化简小数,利用小数的性质还可以做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学例4。 22、刚才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调查,了解到那么多储蓄知识,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又很快学会了怎样计算利息,真是太棒了,老师也希望大家在以后上课中能像今天这样出色,大家说能不能办到? 23、刚才同学们在测量圆的周长的时候,配合的非常好,一个同学测,另一个同学记。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互相商量一下,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什么关系呢? 24、刚才同学们画了一个圆,并且很快把圆剪开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真聪明,你能否再用你聪明的大脑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呢?老师相信你能行,快推推看。 25、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发现圆的知识真不少,数学家把这些知识都定为不同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八年级】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教案1华东师大版

【关键字】八年级 第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目标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 情感价值目标 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在过度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 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教具准备挂图、课本插图、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与探究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大约12分钟) 1953年,我国通过了过度时期总路线,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注意: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又称三大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度时期。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采取赎买的方式进

向社会主义过渡说课稿

第三课向社会主义过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从1919年起,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已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实行了一些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措施;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则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建国初面临国内外形势继续完成的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其二者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化”和“三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涉及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一化三改”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总路线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的特色,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总路线,其实质就是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处理好了既有利政权巩固,也为社会主义的完成,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4.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年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需要迅速改变这种状况。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历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二)说目标、重、难点 (A)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了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建设成就。 2、知道“三大改造”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 说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习 (B)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讨论交流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一五计划”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步,其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生产力、经济结构生产关系度发生了变化。标志着: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的结束,和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重点: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难点:本课涉及到当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 二、教法: 1、多媒体、问题、结合师生经验讨论交流交流 2、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纽带串联起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二者都是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大举措。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前者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物质基础;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都统一于总路线之中。 三、说过程: 四、导入新课: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一个必不可少的客观过程。我国在开

著名教师课堂精彩过渡语

著名特级教师精妙的课堂过渡语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其实,对于老师来说,每上一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又仿佛是演一出戏,何尝不需要“过渡”?大凡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如行云流水,天衣无缝,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 一、引人入胜悬念过渡 悬念式导语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亲切沟通,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课上,以达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目的。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韩军老师教《大堰河——我的保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堂课一开始就设置悬念,将人带进轻松和谐的氛围之中: 我这个人有很多优点,有的优点大家一看就能发现。比如我朝这一站,诶(阳平调),身材还不错,蛮苗条;模样也还可以,挺潇洒的;这脸上优点就更多了(微笑着指着自己脸上的痘),这个,这个,

还有这,共有二三十来个呢。看不到的优点也不少,比如我音色好,歌唱得很好,今天我就给大家唱一首歌。 唱歌还得有音乐伴奏。(只见韩老师走到电教平台前伸手轻按,一曲沉缓、悠扬、深情、动人的笛子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形成了。曲子名叫《遥远的思念》) 韩老师的自我介绍并没有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种自嘲的口吻,暴露自己的缺点,把最平凡的一面显示出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这些学生原本不认识韩老师,刚开始还有些拘束,听了这番话,都觉得很亲切,很快在心里接受了他。韩老师上的是语文课,可一上来却要唱歌,让大家既感新奇,又觉得纳闷。这一个悬念设得好,既是导语,又是过渡语,可谓一箭双雕。 韩老师接着说:古人所说的“唱诗”的“唱”,实际就是吟唱,就是朗诵。诗歌本来就是拿来作吟唱的。今天我给大家吟唱的,是一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至此,听课的老师才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韩军老师导入的新颖、过渡的自然。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韩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着,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到好处。全场非常寂静,有学生在擦眼泪,有老师已红了双眼,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目标】 1.能够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能够概括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政治、外交、经济等各方面措施。 3.能够运用相关史料,从新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各项措施的必要性和对新中国的意义。 4.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及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学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人民政权巩固措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 新中国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内容提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物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承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其后,外交上以“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为内容,开创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在内政上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底前后,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教学过程】 时间轴导入: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 (2)地点:北平 (3)内容: 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 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 4.伟大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5课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岳麓版

第5课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能力要求: 1、通过过渡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2、提高学生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3、指 4、导学生总结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5、培养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讲重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本讲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性质。 [课时安排]: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的史实,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概念: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 ~ 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后四年(1953 ~ 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提出时间: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内容:“一化三改造”(具体内容见课本P103页)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 经济基础。 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年)。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教材中所总结的“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的步骤大致与农业相同。 2、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2.富起来到强起来》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富起来到强起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富起来到强起来》(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富起来到强起来》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最后一个主题内容。从我们生活、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下新风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作用,反映出我们的祖国已然强大起来,迈入全新的时代,作为新时代少年,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学情分析 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本节课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憧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对科技创新、科教兴国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创新,从而认识自己的新生活,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日益富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充分认识到创新带来的变化,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

3.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获取资料,并对所取得资料进行分析。 4.感受改革创新带来的变化,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 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全面认识创新,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 1、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还记得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吗?就让我们再来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吧!(播放视频) 2、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强大、富强、整齐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起来到强起来》o 3、小结: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改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创新事物层出不穷,描绘出当代中国发展与进步的美好画卷。 活动一:中国工农业的发展 1.思考:今天,中国工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改革创新的有力见证。阅读下面的资料,找找其中的变化,说说你的发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