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时间:2010-09-14 17:37:56 来源:作者:人气:130 次

矿石的结构、构造,是说明矿物在矿石中的几何形态和结合关

系。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而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前者多借助显微镜观察,后者一般是利用宏观标本肉眼观察。

矿石的结构、构造所反映的虽是矿石中矿物的外形特征,但却与它们的生成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对于研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在一般的地质报告中都会对矿石的结构、构造特点给以详细的描述。

矿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对于矿石的可选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有用矿物颗粒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破碎、磨碎时有用矿物单体解离的难易程度以及连生体的特性。

选矿试验时,若已有地质报告或过去的研究报告作参考,不一定要再对矿石的结构和构造进行全面的研究。

一、矿石的构造

矿石的构造形态及其相对可选性可以大致划分如下:

1.块状构造有用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占80%左右,呈无空洞的致密状,矿物排列无方向性者,即为块状构造。其颗粒有粗大、细小、隐晶质的几种。若为隐晶质者称为致密块状。

此种矿石如不含有伴生的有价成份或有害杂质(或含量甚低),即可不经选别,直接送冶炼或化学处理。反之,则需经选矿处理。

选别此种矿石的磨矿细度及可得到的选别指标取决于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特性。

2.浸染状构造有用矿物颗粒或其细小脉状集合体,相互不结合地、孤立地、疏散地分布在脉石矿物构成的基质中。

这类矿石总的来说是有利于选别的,所需磨矿细度及可能得到的选别指标取决于矿石小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特性,同时还取决于有用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其中有否其它。矿物包体,脉石矿物中有否有用矿物包体,包体的粒度大小等。

3.条带状构造有用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以条带相间出现,

当有用矿物条带不含有其他矿物(纯净的条带),脉石矿物条带也较纯净时,矿石易于选别。条带不纯净的情况下其选矿工艺特征与浸染状构造矿石相类似。

4.角砾状构造指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不规则地胶结。如果有用矿物成破碎角砾被脉石矿物所胶结,则在粗磨的情况下即可得到粗精矿和废弃尾矿,粗精矿再磨再选。如果脉石矿物为破碎角砾,有用矿物为胶结物,则在粗磨的情况下可得到一部分合格精矿,残留在富尾矿中的有用矿物需再磨再选,方能回收。

5.鲕状构造根据鲕粒和胶结物的性质可大致分为:(1)鲕粒为一种有用矿物组成,胶结物为脉石矿物,此时磨矿粒度取决于鲕粒的粒度,精矿质量也决定于鲕粒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鲕粒为多种矿物(有

用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的同心环带状构造。若鲕粒核心大部分为一种有用矿物组成,另一部分鲕核为脉石矿物所组成,胶结物为脉石矿物,此时可在较粗的磨矿细度下(相当于鲕粒的粒度),得到粗精矿和最终尾矿。欲再进一步高粗精矿的质量,常需要磨到鲕粒环带的大小,此时磨矿粒度极细,造成矿石泥化,使回收率急剧下降。因此,复杂的鲕状构造矿石采用机械选矿的方法一般难以得到高质量的精矿。

与鲕状构造的矿石选矿工艺特征相近的有豆状构造、肾状构造以及结核状构造。这些构造类型的矿石如果胶结物为疏松的脉石矿物,通常采用洗矿、筛分的方法得到较粗粒的精矿。

6.脉状及网脉状构造一种矿物集合体的裂隙内,有另一组矿物集合体穿插成脉状及网脉状。如果有矿物在脉石中成为网脉,则此种矿石在粗磨后即可选出部分合格精矿,而将富尾矿再磨再选;如果脉石在有用矿物中成为网脉,则应选出废弃尾矿,将低品位精矿再磨再选。

7.多孔状及蜂窝状构造指在风化作用下,矿石中一些易溶矿物或成分被带走,在矿石中形成孔穴,则多为孔状。如果矿石在风化过程中,溶解了一部分物质,剩下的不易溶或难溶的成分形成了墙壁或隔板似的骨架,称为蜂窝状。这两种矿石都容易破碎,如孔洞中充填、结晶有其它矿物时,则对选矿产生不利影响。

8.似层状构造矿物中各种矿物成分呈平行层理方向嵌布,层间接触界线较为整齐。一般铁、锰、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具有这种构造。其选别的难易决定于层内有用矿物颗粒本身的结构关系。

9.胶状构造胶状构造是在肢体溶液的矿物沉淀时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是由弯曲而平行的条带和浑圆的带状矿瘤所组成。这种构造裂隙较多。胶状构造可以由一种矿物形成,或者由一些成层交错的矿物带所形成。如果有用矿物的胶体沉淀和脉石矿物的胶体沉淀彼此孤立地不是同时进行,则有可能选别。如二者同时沉淀,形成胶体混合物,而且有用矿物含量不高时,则难于用机械方法进行选分。

二、矿石的结构

矿石的结构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大小及空间分布上所显示的特征。构成矿石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结晶程度)及嵌镶方式等。

1.矿物颗粒的粒度

矿物粒度大小的分类原则及划分的类型还很不统一,但是在选矿工艺上,为了说明有用矿物粒度大小与破碎、磨碎和选别方法的重要关系,常采用粗粒嵌布、细粒嵌布、微粒和次显微粒嵌布等概念,至于怎样叫粗,怎样叫细,这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采用的选矿方法、选矿设备、矿物种类等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可大致划分如下:

(1)粗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20~2mm,亦可用肉眼看出或测定。这类矿石可用重介质选矿、跳汰或干式磁选法来选别。

(2)中粒嵌布矿物颗粒的尺寸为2~0.2mm,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用肉眼观察或测量。这类矿石可用摇床、磁选、电选、重介质选矿,表层浮选等方法选别。

(3)细粒嵌布矿物颗粒尺寸为0.2~0.02mm,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辨认,并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测定其尺寸。这类矿石可用摇床、溜槽、浮选、湿式磁选、电选等。矿石性质复杂时,需借助于化学的方法处理。

(4)微粒嵌布矿物颗粒尺寸为20~2μm,只能在显微镜下观测。这类矿石可用浮选、水冶等方法处理。

(5)次显微(亚微观的)嵌布矿物颗粒尺寸为2~0.2μm,需采用特殊方法(如电子显微镜)观测。这类矿石可用水冶方法处理。

(6)胶体分散矿物颗粒尺寸在0.2μm以下。需采用特殊方法(如电子显微镜)观测。这类矿石一般可用水冶或火法冶金处理。

有用矿物嵌布粒度大小不均的,可称为粗细不等粒嵌布,细微粒不等粒嵌布等。

嵌布粒度特性的研究嵌布粒度特性,是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矿石嵌布粒度特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有用矿物颗粒具有大致相近的粒度(如图中曲线1),可称为等粒嵌布矿石,这类矿石最简单,选别前可将矿石一直磨细到有用矿物颗粒基本完全解离为止,然后进行选别,其选别方法和难易程度则主要取决于矿物颗粒粒度的大小。

(2)粗粒占优势的矿石,即以粗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矿石(如图中曲线2所示),一般应采用阶段破碎磨碎、阶段选别流程。

(3)细粒占优势的矿石,即以细粒为主的不等粒嵌布矿石(如图中

曲线3所示),一般须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采用阶段破碎磨碎、阶段选别流程。

(4)矿物颗粒平均分布在各个粒级中(如图中曲线4),即所谓极不等粒嵌布矿石,这种矿石最难选,常需采用多段破碎磨碎、多段选别的流程。

矿物嵌布粒度性曲线

由上可见,矿石中有用矿物颗粒的粒度和粒度分布特性,决定着选矿方法和选矿流程的选择,以及可能达到的选别指标,因而在矿石可选性研究工作中,矿石嵌布特性的研究通常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还须注意的是,选矿工艺上常用的“矿石嵌布特性”(有人称为浸染特性)一词的含义,除了指矿石中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特性以外,有时还包含着有用矿物颗粒在矿石中的散布是否均匀等方面的性质。散布均匀的,可称为均匀嵌布矿石,散布不均匀的,称不均匀嵌布矿石(在过去的教材中,以及其他许多选矿专业书刊上把不等粒嵌布称为不均匀嵌布,请注意区别)。矿物颗粒粒度很小时(如胶体矿物),矿物散布的

不均匀性,往往有利于选别,若多种有用矿物颗粒相互毗连,紧密共生,形成较粗的集合体分布于脉石中,则称为集合嵌布矿石,这类矿石往往可在粗磨条件下丢出贫尾矿,然后将粗精矿再磨再选,就可以显著节省磨矿费用,减少下一步选别作业的处理矿量。

2.晶粒形态和嵌镶特性

根据矿物颗粒结晶的完整程度,可分为:(1)自形晶———晶粒的晶形完整;(2)半自形晶———晶粒的部分晶面残缺;(3)他形晶———晶粒的晶形全不完整。矿物颗粒结晶完整或较好,将有利于破碎、磨矿和选别。反之,矿物没有什么完整晶形或晶面,对选矿不利。

矿物晶粒与晶粒的接触关系称为嵌镶。如果晶粒与晶粒接触的边缘平坦光滑,则有利于选矿。反之,如为锯齿状的不规则形状则不利于选矿。

常见矿石结构类型:

(1)自形晶粒状结构矿物结晶颗粒具有完好的结晶外形。一般是晶出较早的和结晶生长力较强的矿物晶粒,如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毒砂等。

(2)半自形晶粒状结构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晶粒组成,其中一种晶粒是各种不同自形程度的结晶颗粒,较后形成的颗粒则往往是他形晶粒,并溶蚀先前形成的矿物颗粒。如较先形成的各种不同程度自形结晶的黄铁矿颗粒与后形成的他形结晶的方铅矿、方解石所构成的半自形晶粒状结构。

(3)他形晶粒状结构是由一种或数种呈他形结晶颗粒的矿物集合体

组成。晶粒不具晶面,常位于自形晶粒的空隙间,其外形决定于空隙形状。

(4)斑状结构和包含结构斑状结构的特点是某些矿物在较细粒的基质中呈巨大的斑晶,这些斑晶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形,而被溶蚀的现象不甚显著,如某多金属矿石中有黄铁矿斑晶在闪锌矿基质中构成斑状结构。

包含结构是指矿石成分中有一部分巨大的晶粒,其中包含有大量细小晶体,并且这些细小晶体是毫无规律的。

(5)交代溶蚀及交代残余结构先结晶的矿物被后生成的矿物溶蚀交代则形成交代溶蚀结构,若交代以后,在一种矿物的集合体中还残留有不规则状、破布状或岛屿状的先生成的矿物颗粒,则为残余结构。(6)乳浊状结构指一种矿物的细小颗粒呈珠滴状分布在另一种矿物中。如某方铅矿滴状小点在闪锌矿中形成乳浊状。

(7)格状结构在主矿物内,几个不同的结晶方向分布着另一种矿物的晶体,呈现格子状。

(8)结状结构系一种矿物较粗大的他形晶颗粒被另一种较细粒的他形晶矿物集合体所包围。

(9)交织结构和放射状结构片状矿物或柱状矿物颗粒交错地嵌镶在一起,构成交织结构。如果片状或柱状矿物成放射状嵌镶时,则称为放射状结构。

(10)海绵晶铁结构金属矿物的他形晶细粒集合体胶结硅酸盐矿物的

粗大自形晶体,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形状,称为海绵晶铁结构。(11)柔皱结构是具有柔性和延展性矿物所特具的结构。特征是具有各种塑性变形而成的弯曲的柔皱花纹。如方铅矿的解理交角常剥落形成三角形的陷穴,陷穴的连线发生弯曲,形成柔皱。又如辉钼矿(可塑性矿物)受力后产生形变,也可形成柔皱状。

(12)压碎结构为脆硬矿物所特有。例如黄铁矿、毒砂、锡石、铬铁矿等常有。在矿石中非常普遍,在受压的矿物中呈现裂缝和尖角的碎片。

矿物的各种结构类型对选矿工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呈交代溶蚀状、残余状、结状等交代结构的矿石,选矿要彻底分离它们是比较困难的。而压碎状一般有利于磨矿及单体解离。格状等固溶体分离结构,由于接触边界平滑,也比较容易分离,但对于呈细小乳滴状的矿物颗粒,要分离出来就非常困难。其它如粒状(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交织状、海绵晶铁状等结构,除矿物成分复杂、结晶颗粒细小者外,一般比较容易选别。

(冶金行业)矿石的分类结构构造描述

(冶金行业)矿石的分类结 构构造描述

矿石的分类、结构构造和描述 壹矿石分类的方法 矿石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 1.按矿石中有有用矿物的工业性能可分为金属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钼矿石等)和非金属矿石(如萤石矿石、石棉矿石等)。 2.按矿石中所含有用矿物或金属元素的多少可分为简单矿石(如钨矿石、汞矿石等)和综合矿石(如铅锌矿石、钨锡矿石等)。 3.按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多少可分为贫矿石(如条带状贫磁铁矿矿石,含铁30%左右)和富矿石(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含铁60%左右)。 4.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致密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等等。 5.按矿石受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 二常见的矿石结构构造 壹)矿石构造: 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块状构造;有用矿物含量占80%之上,矿物集合体为不定形状、分布无方向性且结合紧密,无空洞。 块状构造massivestructure 由磁铁矿和钛铁矿(含量>80%)及少量硅酸盐矿物组成,矿物集合体致密无空洞,分布无方向性。 2、浸染状构造:在脉石矿物基质中有30%以下矿石矿物集合体,粒径壹般小于0.5cm,它们呈星点状较均匀地散布于矿石中。当矿石矿物含量大于30%时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disseminatedstructure 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壹般<0.3cm,含量少,壹般<30%,呈星散状较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3、斑点状构造:矿石矿物集合体呈近等轴状斑点,斑点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匀且无方向性称斑点状构造。当斑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壹,且分布不均匀时,称斑杂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 辉钼矿集合体(<0.3cm)呈近等粒状斑点,沿矽卡岩的孔隙、微裂隙呈稀疏星散状分布 4、条带状构造:由不同成分或成分相同而颜色不同、或结构不同的矿物集合

矿石的分类结构构造描述

矿石的分类、结构构造和描述 一矿石分类的方法 矿石可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 1.按矿石中有有用矿物的工业性能可分为金属矿石(如铁矿石、铜矿石、钼矿石等)和非金属矿石(如萤石矿石、石棉矿石等)。 2.按矿石中所含有用矿物或金属元素的多少可分为简单矿石(如钨矿石、汞矿石等)和综合矿石(如铅锌矿石、钨锡矿石等)。 3.按矿石中有用成分含量的多少可分为贫矿石(如条带状贫磁铁矿矿石,含铁30%左右)和富矿石(致密块状磁铁矿矿石,含铁60%左右)。 4.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致密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条带状矿石、角砾状矿石等等。 5.按矿石受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和混合矿石。 二常见的矿石结构构造 一)矿石构造: 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特点,即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1、块状构造;有用矿物含量占80%以上,矿物集合体为不定形状、分布无方向性且结合紧密,无空洞。 块状构造massive structure 由磁铁矿和钛铁矿(含量>80%)及少量硅酸盐矿物组成,矿物集合体致密无空洞,分布无方向性。 2、浸染状构造:在脉石矿物基质中有30%以下矿石矿物集合体,粒径一般小于0.5cm,

它们呈星点状较均匀地散布于矿石中。当矿石矿物含量大于30%时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disseminated structure 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少,一般<30%,呈星散状较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3、斑点状构造:矿石矿物集合体呈近等轴状斑点,斑点大小较均匀,粒径多数可达0.5cm,分布较均匀且无方向性称斑点状构造。当斑点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且分布不均匀时,称斑杂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

浅析不同构造与矿床之间的关系

浅析不同构造与矿床之间的关系摘要:构造运动是驱使地壳幔物质包括成矿运动的主导因素,构造为含矿流体运移和矿物质的堆积提供空间,矿床的定位和分部又明显受构造的控制,控矿构造的规模很大,可分为区域性大型空矿构造和局部性的中、小型控矿构造,本文将主要对各种不同构造对成矿的影响及主要构造成矿部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构造运动控矿构造矿床地槽构造地台构造 一、概述 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与分布是各种有利的地质因素综和作用的结果,就内生矿床而言,主要受岩浆活动,围岩性质和地质构造活动所控制,其中构造条件就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含矿流体的运动通道和构物质堆积的空间。 控制矿田和矿床形成的构造因素按其发育的规模不同,可分为大型构造; 如全球性的板块构造,地槽—地台构造,区域性超壳深大断裂带等,中型构造如背斜、复向斜、中等规模的断裂带等、小型构造如节理、劈理、片理、小型断裂、小型褶皱及挠曲、裂隙构造、层间滑动及层间剥离,褶皱枢纽带以及岩浆中的原生构造和此生构造,岩浆与围岩的接触构造带,从构造与成矿时间关系不同,又可分为成矿前期构造、成矿后期构造和成矿期构造,对矿床的形成,成矿前构造和成矿期构造是最主要的控矿构造。 成矿前构造常是含矿熔浆和溶液运动的通道和矿石堆积的空间成矿期构造是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构造活动,由于成矿期的构造多次

脉动,以各种断裂裂隙构造为主,致使矿床内部不同矿化阶段的产物相互穿插,重叠而使矿体,矿石结构构造复杂化和分带性;成矿后构造使已成矿体变形、破碎、错断等破坏、加大了矿床的找矿勘探的难易程度。 以下将着重对各种小型构造对矿床形成的控制做以介绍: 矿田:指岩浆活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矿物质来源、矿床分布、成矿方式、成矿控制因素和矿床成因等方面,在时间上及空间上有密切的联系的一系列矿床及矿化点分布的地区或地段,不同矿田之间以含矿地段相间隔,一个矿田包括有若干个矿体。 矿田构造:是指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区的形成分布形态、产状等构造要素的总和。 矿区构造:指在矿区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态、产状及分布等地质构造要是的总和。 矿床构造:矿床可由一个或几个,几百个矿体组成,矿床构造即指在矿区范围内,控制矿床位置、形态、分布、产状等地质构造要素总和。 矿体构造:矿体是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它们可以呈矿脉组、矿层群、矿体群、网脉体、不规则矿体以及多种形态组合的矿体等,矿体构造即在矿床范围内、控制各个矿体位置、形态和产状的地质构造要素。 由上看出,通过对矿田矿床构造的分析研究,可以掌握矿床、矿体的形成改造、产状和分布的规律、对于找矿勘探和采矿等工作都有

构造与成矿(资料汇编)

(一)摘自《论层间滑动断层及其控矿作用》 沈远超 1、层间滑动断裂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通过对位于胶莱盆地北缘的蓬家夼、发云夼、郭城、大庄子等金矿的研究,对受层间滑动断裂控制的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规律总结如下: (1) 地(岩) 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断层-脉岩-矿体时空有序 层间滑动断裂控制了含矿层位,层间滑动断层发生于能干岩性与非能干岩性之间,层间滑动断裂带即为金矿化带,即具有地层-断层-矿层三位一体的特征。同时,闪长岩脉沿断层分布,与矿层呈平行伴生关系。 (2) 成矿系统与构造系统密切相关 区域性层间滑动系统控制了矿带的分布,某一层次的滑动单独构成一个矿床,单一滑动断层控制矿体,不同小构造形式控制不同的矿化类型,如角砾状矿石的分布受构造角砾岩带控制,脉状-网脉状矿化受碎裂岩带控制,从而构成了多级控矿构造系统。 (3) 多层次滑动与多层次成矿 如蓬家夼、大庄子金矿产于盆地基底地层中,发云夼金矿产于盆地盖层中。 (4) 矿体产状缓、规模大,矿化-蚀变具一定的分带性。 (5) 成矿多期次多阶段。 如大庄子金矿体形成期经历了先张后压再剪切的过程。拉张阶段形成碎裂-角砾状矿石和张性断裂,挤压期形成石墨化矿石和透镜状构造,剪切期形成于矿化之后,主要表现为形成斜切矿体的断层和基性脉岩的侵入。 2、层间滑动断裂的控矿作用 层间滑动断裂对金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层间滑动断裂为岩浆-流体提供通道,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容矿空间。 (2) 控制成矿物质的来源 层间滑动断裂为低角度正断层,其上下盘切层断裂及羽裂发育,与大范围的围岩有良好的沟通性,便于热液运移并萃取成矿物质。 (3) 层间滑动过程中的构造地球化学作用 在层间滑动过程中因构造-化学作用,断裂带中的物质成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对蓬家夼金矿区蚀变岩的常量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围岩到断裂中心,Si 、Ti 、Ca 有规律地依次递增或递减,K在矿体中含量最低,这与钾化主要发生于矿体外围有关。在断裂带的中心部位,因Ca 、Na 大量逸散,而使Si 、Fe等元素富集。总的来看,从断裂中心向外大致次序为:Si 、Fe 、Mg、Mn、Al 、Ca 、Na 、K,这与孙岩等以韧脆性断裂的成型阶段为例,以元素的离子半径、离子比重为据,将造岩元素稳定顺序归为: Si 、Mg、Mn、Al 、Ca 、Na 和K(1998 ,孙岩) 的情况相一致,这是一种动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在断裂蚀变带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与成矿浅析 区域构造是控制成矿的基本要素,成矿是一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构造不仅控制矿床形成,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矿床的破坏与保存。构造不仅仅是局部的控矿因素,它还能控制或影响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流体作用、变质作用……各类地质作用,文中简略叙述了构造成矿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大型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提出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引发成矿作用的一种重要机制,总结提出构造研究的一些思路。 标签:区域构造控制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有不同的级别和层次,从显微构造直到全球构造,它们影响成矿的范围,并且研究意义各不相同构造尺度成矿构造级别矿化单元研究应用目的微型构造显微成矿构造矿石、矿物选矿、冶炼中小型构造矿田矿床构造矿田、矿床、矿体找矿、勘探、采矿大型构造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区(带)区域成矿与预测大地构造大区域成矿构造成矿域资源潜力评价全球构造全球成矿构造全球成矿域全球成矿分析。 1大型构造与成矿 大型构造通常是指规模达数百千米级的地质构造。一般而言,大型构造不是一个单一的构造形迹,而是由与其拌生的或派生的一系列构造要素组合成的。常见的大型构造可按其所反映的地壳变形场分为五大类端元:即反映地壳水平运动的伸展、收缩和走滑,反映垂向调整的隆升和沉降,其间可以有各种过渡或转化型式。与同类型的小型构造相比,大型构造不仅是地壳或岩石圈受力变形的产物,而且它的形成和演化控制着与其有关的沉积、岩浆、变质等作用。大型构造如裂谷、推覆构造、剪切带构造等都是岩石圈动力作用的产物。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1)大型构造可为矿源场、中介场和储矿场的有机联通提供有利条件。例如,深源的含矿流体可以大断裂为通道而到达地壳浅表,并在该大断裂的次级断裂裂隙中堆积成矿;(2)大型构造的长期性、脉动性和继承性,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反复叠加富集,使它们汇聚在同一有限空间,这种多重富集作用有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3)一些矿床尤其是大型矿床,其形成需要巨大、稳定的热液对流系统,支持这种系统正常运转的巨大岩石裂隙网络带,只有在大型构造的热动力作用下才能形成,如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4)大型构造因其贯通性而能连通位于不同深度和不同地质体内的不同类型的流体,并导致它们的混合,这有利于汇集成矿所需的矿质、挥发分和形成必要的地球化学障,因而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大型构造在源(控制岩石建造的形成的分布)、运(连通、驱动含矿流体)、储(提供多样的成矿环境)等方面控制了矿床的产生。另外,其控矿作用还可表现为一些超大型矿床主要分布于一定的成矿构造环境中,而同一构造环境对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作用不同。近年来,由于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地球物理探测、地幔岩包体研究和区域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碰撞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有关

常见岩石矿体成分构成

花岗岩(Granite)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 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花岗岩的语源是拉丁文 的granum,意思是谷粒或颗粒。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 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 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 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 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经冷凝而形成的深成酸性火成岩,部分花岗岩为岩浆和沉积岩经变质而形成的片麻岩类或混合岩化的岩石。花岗岩主要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黑白云母等,石英含量是10%~50%。长石含量约总量之2/3,分为正长石、斜长石(碱石灰)及微斜长石(钾碱)。根据世界各地2485份花岗岩中不同化学成分比例平均,依所占重量百分比由重到轻为:SiO2— 72.04% Al2O3— 14.42% K2O — 4.12% Na2O — 3.69% CaO — 1.82% FeO — 1.68% Fe2O3— 1.22% MgO — 0.71% TiO2— 0.30% P2O5— 0.12% MnO — 0.05% 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不同品种的矿物成份不尽相同,还可能有含辉石和角闪石。 花岗岩质地坚硬致密、强度高、抗风化、耐腐蚀、耐磨损、吸水性低,美丽的色泽还能保存百年以上,是建筑的好材料,但它不耐热。花岗岩石材按色彩、花纹、光泽、结构和材质等因素,分不同级次。台湾经济部矿物局将花岗岩分为黑色系、棕色系、绿色系、灰白色系、浅红色系及深红色系六类。 闪长岩 闪长岩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 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主要由斜长石(中-更长 石)和一种或几种暗色矿物组成,后者总量一般为20~ 35%。不含或仅含少量的钾长石,一般不超过长石总量 的10%。不含或含极少量石英,其量不超过浅色矿物总 量的5%。暗色矿物以角闪石为主,有时有辉石和黑云母。副矿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和榍石等。 闪长岩是一种颜色较深的岩石,多呈灰黑色,带深绿斑点的灰色或浅绿色,色率20%~35%。当暗色矿物因蚀变而绿泥石化,纤闪石化时,岩石显出不同程度的绿色色调,作为饰面石材更具美感。闪长岩的物理特征是:压缩强度130~200MPa(干)或100~160MPa(湿),抗弯强度为10~25MPa,体积密度2.85~3.00g/cm3,吸水率0.4%。 SiO2含量52%~65%,FeO、Fe2O3、MgO各约3%~5%,Al2O3约16%~17%,Na2O 3%,K2O 2%。矿物成分主要由中性斜长石和一种或数种暗色矿物组成。最常见的暗色矿物是角闪石,有时为辉石、黑云母。岩石中可含少量石英和钾长石,石英﹤20%,钾长石﹤10%。典型的闪长岩中浅色矿物含量65%~75%,暗色矿物20%~30%。结构多半为半自形粒状,斜长石晶形一般较好,呈板柱状,矿物颗粒均匀,多为块状构造。根据石英含量和暗色矿物种类,闪长岩(类)又可分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辉石闪长岩。

矿田构造学复习重点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矿田构造是指矿田范围内,控制各矿床的形成、改造和空间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的总和。 2、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 1)研究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基本原理2)研究各类构造的控矿作用3)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特点4)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3、矿田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2)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 3)研究控矿构造的演化期次和发展阶段 4)研究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对矿床和矿床系列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 5)研究矿液的运移与构造条件的关系 6)研究矿石堆积的构造圈闭条件 7)按矿床的成因类型研究各类矿床的构造特征及成矿的构造条件 8)研究矿田构造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4、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包括大比例尺矿田构造制图、深部构造研究与制图、控矿构造的岩组分析、构造-岩石物理分析、构造地球化学分析、遥感影像分析、构造模拟等。 第二章矿液的运移 1、含矿流体的类型:岩浆、矿浆(富矿熔浆)、变质热液、岩浆气化热液、地下水热液、混合岩化热液和复合热液等。 2、矿液运移的驱动力:压力差或热力差; 3、矿液运移的方向:向压力减小或温度降低的方向运移,在地壳中主要是由深部向浅部上升运移。 4、矿液运移的驱动力类型:1、矿液的内力;2、上覆岩层的静压力;3、构造应力;4、封闭裂隙的真空虹吸作用; 5、局部热源引起的热液环流 5、矿液运移的通道形式:1)岩石孔隙(连通性的);2)断裂裂隙 6、孔隙类型:原生孔隙:成岩过程形成的孔洞和裂隙;次生孔隙:后生作用形成的孔洞和裂隙; 7、有效孔隙:相互联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的百分数,它对矿液流动的效应具有决定意义。 8、岩石孔隙中的矿液运移 矿液运动形式——渗流,遵从达西(1973)的线性渗透定律; 矿液运移的趋势:主要为向上运动,如有阻挡或存在低压带时也可向下运动; 8、岩层的屏蔽作用: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在成层岩石中矿液总是沿孔隙较大的岩层流动,而孔隙很小的岩石是不利于矿液的流动,并对矿液的上升起着屏蔽作用。 10、导矿构造:沟通矿液并引导它进入矿田、矿床范围内的通道。 11、储矿构造:是矿石堆积的场所,它是矿体就位,并决定矿体形态、产状、大小的构造条件.储矿构造也称容矿构造或含矿构造。有时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是一致的 12、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一些储矿构造,如背斜轴部虚脱部、压性断裂与透水层交汇处等,它们明显起到封闭矿液的作用,又被称为圈闭构造(或成矿圈闭)。成矿构造圈闭可划分为:断裂圈闭、褶皱圈闭、侵入接触圈闭、地层圈闭(沉积圈闭)、复合圈闭等。 13、储矿构造中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①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的变化,引起动平衡体系的破坏,导致物质的沉淀;②氧化还

浅析对大地构造研究与矿产勘查评价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浅析对大地构造研究与矿产勘查评价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 科学高效的找到矿产资源,以供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矿床的形成和保存问题得到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将大地构造研究应用在矿产的勘察工作中。本文介绍了我国大地构造的研究情况,详细阐述了大地构造研究和矿产勘察评价的关系。 标签:大地构造研究矿产勘察评价关系 地质工作人员在矿产的勘查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地质构造和成矿研究相脱节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我国的大地构造图反映不出各个构造单元的物质组成,因此对构造环境不明确;其二,已有的构造和成矿关系,都是在构造图上标注已知的矿床位置,地质学家没有将地质作用在后期的叠加改造考虑在内,以下就此提出个人见解。 1我国大地构造的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大地构造的研究,一直以来将重点放在了地壳的构造演化和构造分区两个方面上。制定构造分区方案时,普遍将活动区和稳定区划分到一级构造单元中。就目前的研究而言,稳定区指的是褶皱基底地区。大多数学者认为稳定区不会有活动,但也有少数学者认为稳定区能够转化为活动区。而实际上,大陆的演化可以分成不同的演化旋回。一个地区在这个旋回中是稳定区,但在另一个旋回中可能是活动区。 对活动区的构造单元进行划分,我国是以构造的变形时间作为划分标志。使用这种方式,地壳构造单元多为褶皱带,因此没有重视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演变。结果,在大地构造图中,很难明确看出活动单元的演化历史,也不能表示出后期的叠加构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投身于不同地质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识别和研究上。在未来,大地构造研究将会取得显著成绩,从而创作出新的大地构造图。届时,我国大地构造的研究,就能够真正与矿产的勘察评价工作相结合,从而有力促进我国矿产事业的大跨步发展。 2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球动力学的区别 成矿地质背景,指的是矿床在形成的时间上,地质作用的类型和相应的地质环境。根据地质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构造型、变质型等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按照构造发生的位置和环境,又能够继续细分为不同的亚类型。 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指的是在矿床形成时候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以构造应力的特征或者主要压力的方位为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剪切型、伸展型、版内稳定型、挤压型、陨击型等。这些类型按照所处板块构造部位的不同,

青海玉树地区三江构造带北段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探讨

青海玉树地区三江构造带北段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矿产概述,然后研究了晚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与成矿的关系及影响,最后就与成矿有关的侵入岩、火山活动等因素进行了探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三江构造带北段;构造;成矿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rea mineral overview, then studies the late Paleozoic Mesozoic and Cenozoic and minera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finally the metallogenic intrusive rocks, volcanic activities factors were discussed, and has strong guidance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anjiang tectonic belt section; Structure; metallogenic “三江”成矿带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晚三叠世以来,唐古拉地块北缘裂陷活动强烈,形成大范围的裂陷海盆,并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形成大量海相火山岩和次火山岩,与喜马拉雅期的断隆作用有关,有关的中一酸性斑岩体星罗棋布。这些印支晚期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和喜马拉雅期斑岩,以及与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几条深断裂既控制着研究区内地层和岩浆岩的分布,也是成矿物质来源的通道。在该带上目前已发现以铜(铝)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矿产地六十余处。成矿类型主要有火山一次火山斑岩型、喷流沉积一叠加改造型、沉积变质一后期改造型、接触交代型、沉积砂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及韧性剪切带有关的蚀变岩型等,其中以斑岩型、火山喷流沉积一叠加改造型、沉积变质一后期改造型为主,找矿前景巨大。 1研究区矿产概述 研究区位于唐古拉北缘成矿带北带,晚三叠世以来,裂陷活动强烈并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这些印支晚期的火山岩和喜马拉雅期的斑岩与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关系密切,以多金属成矿为主,目前已发现的矿床主要有四川白玉县呷村超大型多金属矿、青海玉树赵卡隆多金属矿以及涉及研究区的朵龙格玛多金属矿。研究区的矿床主要产在巴塘群火山一沉积岩系中。 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根据现今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区域上的构造演化不是由一次陆一陆碰撞造山完成的,而是先后经历多岛海、陆内俯冲和陆内转换三次不同类型造山过程,

构造与成矿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 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 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本文在阅读大量前人有关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阅读有关侯增谦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以及陈衍景的“大陆碰撞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的前提下,简要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要点、与区域成矿理论的区别、大陆碰撞流体作用模式、最后作简要总结。 关键字: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流体作用模式研究进展 经典区域成矿理论,是指建立于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区域成矿理论。虽然不少矿床学家曾尝试借用基于大洋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模式,解释大陆内部古老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特别是很多矿床学家依此解释华南造山带、秦岭-祁连-阿尔金-昆仑造山带以及天山-蒙古-兴安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有关花岗岩类的形成,这些尝试都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于经典的板块构造成矿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大陆碰撞带及其大陆内部的成矿作用,地质学家普遍认识到,适合于大洋和大陆边缘环境的理论或模式不可照搬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也成为热点,通过一系列的地质工作,地质学家们对碰撞造山带的几何结构、造山机制和造山动力学过程等有了深入认识,最后导致了一系列找矿的突破和理论的提出。 一、板块构造成矿理论 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归根结底是与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从太古宙地幔柱构造到显生宙板块构造)有关,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必然造就不同的成矿系统和矿床类型。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已建立了三大成矿系统,包括离散边缘成矿系统、汇聚边缘成矿系统以及克拉通成矿系统[1],并且日臻完善,很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离散边缘成矿系统:通常发育于超大陆裂解时期,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乃至大洋扩张环境,分别形成沉积岩容矿的同生-后生矿床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 矿床(图1.1)。同生沉积矿床主要是BIF 和SEDEX 型Pb-Zn矿。BIF矿床形成于部分缺氧的海底陆坡环境是海底热水系统中Fe大量堆积的产物;SEDEX型矿床形成于被动陆缘裂谷-裂陷环境。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弧后盆地或弧间裂谷,主要受岩浆热机驱动的海底热水对流循环控制。

岩浆矿石构造

1.1岩浆矿石构造(KAS0001—KAS0200) KAS—0001 中文名称:浸染状构造 英文名称:disseminated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少,一般<30%,呈星散状较 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2 中文名称:稠密浸染状构造 英文名称:dense disseminated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30%而<80%,集合体可相互接触,密集均匀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3 中文名称:斑杂状构造 英文名称:taxitic structure

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且分布不均匀,某些部位呈团块状, 某些部位呈浸染状。 矿石类型:铬矿石 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 矿床产地:内蒙锡盟 采集人:徐国风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4 中文名称:气孔状构造 英文名称:vesicular structure

构造特点:磁铁矿矿石中具有形态不规则的气孔,气孔大小不一,孔壁上布满磁铁矿的晶体。气 孔有时被后期黄铁矿、石英或方解石充填。 矿石类型:铁矿石 矿床类型:岩浆贯入矿床 矿床产地:湖北大冶 采集人:林新多 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 描述:王苹 数字化:陆建培 KAS—0005 中文名称:豆状构造 英文名称:pisolitic structure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矿石结构、构造与可选性的关系 时间:2010-09-14 17:37:56 来源:作者:人气:130 次 矿石的结构、构造,是说明矿物在矿石中的几何形态和结合关 系。结构是指某矿物在矿石中的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而构造是指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关系。前者多借助显微镜观察,后者一般是利用宏观标本肉眼观察。 矿石的结构、构造所反映的虽是矿石中矿物的外形特征,但却与它们的生成条件密切相关,因而对于研究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在一般的地质报告中都会对矿石的结构、构造特点给以详细的描述。 矿石的结构、构造特点,对于矿石的可选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有用矿物颗粒形状、大小和相互结合的关系,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破碎、磨碎时有用矿物单体解离的难易程度以及连生体的特性。 选矿试验时,若已有地质报告或过去的研究报告作参考,不一定要再对矿石的结构和构造进行全面的研究。 一、矿石的构造 矿石的构造形态及其相对可选性可以大致划分如下: 1.块状构造有用矿物集合体在矿石中占80%左右,呈无空洞的致密状,矿物排列无方向性者,即为块状构造。其颗粒有粗大、细小、隐晶质的几种。若为隐晶质者称为致密块状。 此种矿石如不含有伴生的有价成份或有害杂质(或含量甚低),即可不经选别,直接送冶炼或化学处理。反之,则需经选矿处理。

选别此种矿石的磨矿细度及可得到的选别指标取决于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特性。 2.浸染状构造有用矿物颗粒或其细小脉状集合体,相互不结合地、孤立地、疏散地分布在脉石矿物构成的基质中。 这类矿石总的来说是有利于选别的,所需磨矿细度及可能得到的选别指标取决于矿石小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特性,同时还取决于有用矿物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其中有否其它。矿物包体,脉石矿物中有否有用矿物包体,包体的粒度大小等。 3.条带状构造有用矿物颗粒或矿物集合体,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以条带相间出现, 当有用矿物条带不含有其他矿物(纯净的条带),脉石矿物条带也较纯净时,矿石易于选别。条带不纯净的情况下其选矿工艺特征与浸染状构造矿石相类似。 4.角砾状构造指一种或多种矿物集合体不规则地胶结。如果有用矿物成破碎角砾被脉石矿物所胶结,则在粗磨的情况下即可得到粗精矿和废弃尾矿,粗精矿再磨再选。如果脉石矿物为破碎角砾,有用矿物为胶结物,则在粗磨的情况下可得到一部分合格精矿,残留在富尾矿中的有用矿物需再磨再选,方能回收。 5.鲕状构造根据鲕粒和胶结物的性质可大致分为:(1)鲕粒为一种有用矿物组成,胶结物为脉石矿物,此时磨矿粒度取决于鲕粒的粒度,精矿质量也决定于鲕粒中有用成分的含量;(2)鲕粒为多种矿物(有

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第7讲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2) 7.1 概述 (2) 7.2 俯冲带环境成矿 (2) 7.2.1俯冲主弧带成矿 (3) 7.2.2主弧带内侧成矿 (4) 7.2.3弧后带成矿 (5) 7.3 大洋环境成矿 (5) 7.4 大陆内部热点成矿 (6) 7.5 大陆裂谷环境成矿 (6) 7.5.1 大陆裂谷早期成矿 (7) 7.5.2 大陆裂谷晚期成矿 (7) 7.6 找矿研究实例介绍 (8)

第7讲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主讲: 孔华 7.1 概述 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对矿床区域分布认识的理论基础,金属矿床总是和一定的岩石类型相关联,而正是板块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岩石类型产生的环境。 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受许多局部地质因素的制约,但成矿的基础是在地壳深部,是由板块运动来控制的,所以矿床的形成,特别是区域成矿规律应该通过板块构造来认识。 矿床的形成是综合的地质过程,涉及到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广泛地质学科,本课程则侧重于构造背景的讨论,对矿床的形成从板块类型上进行划分归类,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 板块构造的基本活动边界是会聚边界,离散边界和走滑边界三大类,也是讨论成矿背景的三大类型,在板块内部也有成矿的构造条件,也是一种成矿背景。 矽卡岩矿床一般产于会聚边界,因为在陆缘可沉积灰岩,岩浆活动发生在这里而交代成矿,离散边界没有形成矽卡岩矿床的条件。 与基性岩相关的矿床多产于离散边界,在这里基性岩易于上升,会聚边界则不具备此原生条件。 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出范围较广,在洋中脊,弧后盆地,大陆裂谷都可产出,以离散边界为主,在会聚边界中是产于局部伸展的弧后盆地中,因为这类矿床形成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需要有海盆地条件。沉积岩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型)只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7.2 俯冲带环境成矿 俯冲带是会聚板块边界类型,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边缘的大洋区或陆缘内部,毕尼奥夫带的俯冲构造型式控制了这个环境中的成岩成矿作用,当俯冲板片进入软流圈时发生岩浆活动,向上方侵位或喷发,产生相应的成矿作用。 在俯冲带上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侧向分带,这些分带的成岩成矿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带是平行俯冲带的,它们与深部构造活动方式有关。 根据侧向分带将俯冲带分为主弧,主弧内侧和弧后带,分别介绍它们的构造和成矿特征。

岩层及构造基本理论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一、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矿物组

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 ?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2.岩浆岩的成分及工程特性分析 主要有SiO2、TiO2、A1203、Fe203、FeO、MgO、MnO、CaO、K2O、

有关矿石构造-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

有关矿石构造\结构研究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论述了加强矿石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块状沟造、浸染状构造、海绵陨铁构造、乳滴状构造的分类命名及代晶结构的鉴定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海绵陨铁构造;乳滴状构造;层纹状构造;代晶结构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studies on the ore, and the block building, disseminated structure, sideronitic, emulsion droplet structure of classification and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s. key words: block structure; impregnation structure; sideronitic structure; emulsion droplet structure; grain structure layer; generation of cryst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p61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众所周知,矿石是由各种成矿作用形成的,因而矿石的组成及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矿石的物质成分及结构、构造特点是矿床形成过程的客观证据,对矿石物质组分及结构、构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是对矿床研究评价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1 加强对矿石的详细研究,提高矿床的研究程度 愈来愈多的事实证明,矿石的详细全面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分析成

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

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 在地壳的构造单元内发育着一套特定的岩石建造;其年龄比该范围的其它物质形成的时间要长;在其内部经受了沉积、侵入和变形变质作用的地区称之为成矿作用构造背景的内涵.。探索的目的是确定各类不同成矿作用构造背景中矿床类型的归属、岩石的含矿潜力、确定成矿的有利部位、标定控矿因素、指出保存条件和提出成矿远景区。一个矿床的形成不一定只受一种或两种构造条件的控制。相反,一种构造只控制某一种或儿种矿床,决不是全部矿床。矿床的形成(即成矿元素的富集)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成矿作用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有不少关键问题仍在探索之中。但构造控矿是成矿的关键因素,它往往与矿床类型有成因联系,并且与整个造山旋回有关。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在现今地表上有可能加以识别,因而它有可能为成矿预测提供地质理论依据。 1、板块构造环境 构造环境是成矿作用更为根本性的控制因素,在地球表面可以识别,并且结合一定程度的推断解释可以对地球和亿年左右的历史作出判断,它是从以下事实出发的: 1、无论那种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都受到后期地质作用而发生变形、变质作用,有的被抬升,有的被剥蚀,它的强度又常常取决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因此岩石及有关矿产形成时所处的构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形成矿床的类型和保存潜力; 2、构造环境控制了地热的分布和变化,统称为地热梯度,它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级的定型有决定意义,而且也是控制成矿热卤水循环的主要因素,它对赋存在沉积岩中的金属硫化物后生矿床有决定作用; 3、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和火山岩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俯冲带有关的岩浆弧中出现钙碱性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大陆裂谷出现碱性岩,大洋扩张中心则分布拉斑玄武岩等),每个岩浆类型都有自己的热液蚀变类型和矿床类型,所以构造环境与某类或某几类矿床有关; 4、受构造环境形成的沉积岩系的性质、形态、厚度、成分决定了同生矿床或成岩矿床的形成,像浅海碳酸盐岩层中的铅锌矿床、细碧角斑岩系中的硫化物矿床都属此种性质; 5、有些断层控制成矿流体的循环,它也控制着矿床的形成,这类构造环境控制着矿床以热液矿床为主,并且直接控制矿体,成为容矿构造。 6、有些矿床类型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中,但这是少数。 据此我们可以用构造环境判断矿床类型、指明远景、提出可能发现的矿种,它直接为成矿预测指明方法,提出地质理论依据。“构造环境”的地质事实只有一个,但大地构造的观点不同,其构造环境俗语不同。从板块观点出发,构造环境可分为40种(见图1)。每种构造环境均赋存一种以上成因类型的矿床,这种构造环境与矿床成因类型之间的匹配关系为成矿预测的相似类比理论提供了地质事实,促进了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成矿构造学

成矿构造学作业学号:052020030 姓名:赵义来 地质流体、构造及其成矿作用 一、概述 地质流体是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 矿床的形成过程与特定地质构造背景下地质流体的产生、运移和聚集有着密切联系。不同成矿流体的成矿机制各有差异。在具体的成矿过程中, 各种构造环境又对流体中的成矿元素的分配、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地质流体的来源主要有: ①岩浆上升过程中因分异或结晶释放的流体; ②大气降水循环演化产生的流体; ③富水沉积物由于构造收缩或挤压产生的流体; ④变质过程中脱水- 脱挥发份产生的流体; ⑤地幔排气作用产生的流体。 对于不同来源的流体在活动、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力主要有: ①不同部位的应力差、压力差、重力梯度及流体密度差导致成矿流体运移; ②地壳热结构的改变或沉积压实作用促使流体循环, 并造成围岩- 流体反应; ③因造山期间的构造挤压和地热抬升, 驱动深部流体大规模的运移; ④地质过程中产生出新流体引起的流动作用。 地质自然流体在不同驱动力作用下发生运移, 与源岩或围岩发生相互作用, 使成矿金属元素活化、溶解、络合, 形成富含矿质的成矿流体。 对于几乎所有的金属矿床类型来说, 其形成过程均与金属从源岩活化、原始渗滤、矿质运移和沉淀富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上述这些过程主要是由成矿流体的运移以及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完成的。流体是地球深部最重要的热载体和热传递媒介, 是岩石的软化剂和熔化剂, 能强烈破坏邻近岩石。流体的渗流和扩散可以导致水-岩反应, 甚至产生水致断裂和角砾岩带等非应力形成的构造, 而这些构造又是吸取和搬运成矿物质的主要通道, 使得成矿物质由分散到浓集,当流体的性质及周围环境改变时, 成矿流体中的矿物质沉淀、堆积, 形成矿床。其中关键的是成矿流体中矿物质的沉淀机制, 不仅仅因为温度降低或压力减小而导致矿质沉淀, 围岩蚀变、缓冲效应、流体收缩作用以及沸腾作用等多因素也都制约着矿质沉淀。 二、不同流体的性质和成矿机制 以下讨论几种主要的成矿流体, 如岩浆热液、沉积盆地流体及现代大洋海底热液的性质特点和各自的成矿机制。 1岩浆热液及其成矿机制 岩浆热液是由岩浆或硅酸盐熔融体在其结晶分异过程中形成的流体, 是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一种是从岩浆直接分异出的热液, 其组成主要为岩浆喷发-火山作用中的气体成分以及岩浆包裹体中的挥发份。另外一种则是岩浆流体与地下水混合的地热体系热液。对于岩浆热液来说, 压力范围主要为100~200M Pa, 其相应的深度不会超过地下7~8km, 温度范围在400℃~800℃, 其成分主要属于H2O-NaCl-SiO2-CO2体系。因为岩浆流体和地下水是岩浆热液的主要来源, 所以热液流动的动力可分为两大类: 源区流体与周围流体的压力差形成定向流动以及流体密度差形成的自然对流。 对于不同的热液矿床, 造成其成矿物质沉淀的因素可归结为4个主要因素, 即: (1) 温度降低。因为不同的成矿元素在热液中具有不同的饱和温度, 在成矿流体从岩体往外运移过程中, 伴随着温度的下降, 先达到饱和的元素先沉淀, 形成近岩体矿化; 后达到饱和的元素后沉淀, 形成远岩体矿化。成矿元素在什么温度下达到饱和,取决于该元素在热液中的初始浓度及温度-饱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矿石形成

矿石 矿石是指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或其本身具有某种可被利用的性能的矿物集合体。可分为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矿石中有用成分(元素或矿物)的单位含量称为矿石品位,金、铂等贵金属矿石用克/吨表示,其他矿石常用百分数表示。 组成 矿石一般由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组成。矿石矿物是指矿石中可被利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也称有用矿物。 如铬矿石中的铬铁矿,铜矿石中的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和孔雀石,石棉矿石中的石棉等。脉石矿物是指那些 与矿石矿物相伴生的、暂不能利用的矿物,也称无用矿物。如铬矿石中的橄榄石、辉石,铜矿石中的石英、绢云 母、绿泥石,石棉矿石中的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主要是非金属矿物,但也包括一些金属矿物,如铜矿石 中含极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因无综合利用价值,也称脉石矿物。矿石中所含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份量比,随 不同金属矿石而异。在同一种矿石中亦随矿石贫富品级不同而有差别。在许多金属矿石中,脉石矿物的份量往往 远远超过矿石矿物的份量。因此,矿石在冶炼之前,须经选矿,弃去大部分无用物质后才能冶炼。矿石矿物按矿 物含量的多寡可分为:①主要矿物,指在矿石中含量较多、且在某一矿种中起主要作用的矿物。②次要矿物,指矿石中含量较少、对矿石品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矿物。③微量矿物,指矿石中一般含量很少,对矿石不起大作用的矿物。矿石中某些特征元素矿物,如镍矿石中微量铂族元素矿物,虽其含量甚微,但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这类微量矿物仍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构造和结构 矿石构造是指组成矿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分布特征。矿石结构是指矿石中单个矿物结晶颗粒的形态、大小及其空间相互的结合关系等所反映的分布特征。例如铬铁矿矿石,当其中铬铁矿矿物集合体为延长的形态,它们与硅酸盐矿物集合体呈相间的带状分布时,则矿石的构造称条带状构造。铬铁矿矿物颗粒多呈自形晶,故称自形粒状结构。矿石构造既可用肉眼观察,也可用显微镜观察。矿石结构主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个别粗大的颗粒也可用肉眼观察。常见的矿石构造有块状、浸染状、豆状、斑点状、环状、肾状、片状、多孔状、蜂窝状、皮壳状、结核状、土状构造等。常见的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包晶、雏晶结构等),固溶体分解结构(乳滴状、文象、叶片状、格状、结状、树枝状结构等),胶状结构(葡萄状、鲕状、球粒状结构等),碎屑结构,生物有机体结构,草莓状结构及交代熔蚀结构等。矿石的构造和结构统称矿石组构。研究矿石组构,可以科学地认识矿床成因,对矿床进行正确的工业评价,对矿石开展最佳综合利用,确定选、冶的合理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