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商业运作

从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商业运作

从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商业运作
从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商业运作

从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的商业运作

摘要

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运营机制,通过品牌营销创造出强大的电影品牌,在横扫全球市场的同时,使影片和价值和后电影产品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促进好莱坞电影产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品牌和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消费群体,这对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而未来电影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从电影人到电影企业都必须正视这一事实。中国电影的竞争在某程度上来说就是品牌营销培养中国电影的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成电影人应该去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从好莱坞整合营销系统下的品牌营销系统下的品牌营销分析入手,通过对中美电影营销体系的差异性比较,总出适合中国电影产业的品牌建构方法和内容,得出适合中国影产业特点的品牌发展和品牌营销的模式以使我国电影品牌战略进入良性发展。文章共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归纳9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整合营销体系通过品牌营销、后电影营销、国际营销等多种模式的整合,重点寄突出品牌营销,并以《哈利.波特》营销为例,揭示好莱坞如何创造全球扩张的神话,为中国电影品牌战略提供实证和依据;第二部分通过对中美电影产业业背景、化背景下对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研究提供宏观依据;第三部分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电影品牌营销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希冀可以为中国电影品牌营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参考。

关键词:品牌营销好莱坞整合营销电影品牌品牌建构

学文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文是我个人要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不能致谢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经发表或撰写过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张丽日期:2010年5月10日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文完全了解上海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论文的复印件,允许伭文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主作者签名:张丽日期:2010年5月10日

导师签名:汪天云日期年月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运营机制,通过品牌营销创造出强大的电影品牌,在横扫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使影片价值和后电影产品价值到最大的实现,促进好莱坞电影产业稳步发展。好

莱坞电影的产业稳步发展。好莱坞电影品牌具有成熟的营销思想和运营体制,才使提好莱坞电影产业稳步发展。好莱坞电影品牌具有成熟的营并根据时电影公司的品牌效应、系列电影品牌、导演品牌、明星品牌以及后电影产品牌等,每种品牌都有相对的独立的个性,却又与其他品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品牌营销是电影整合营销的核心营销方式,好莱坞营销思想的基本核心就是品牌文化,是电影公司对电影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渴求,也是错综杂深市场竞争中的品牌营销,是实电影公司对电影公司对电影品牌的孜孜不倦的渴求,也是错综复杂深度市场竞争的品牌营销,是实现品牌价值的有力保障。

1.1课题的研究背景

好莱坞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1996年,好莱坞约有一半的利润自海外,其中占据欧盟电影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好莱坞也来分享中国日渐壮大的电影需求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现代营销学角度来看,电影商业运作是一个系统的营销过程。电影的商业运作以消者为中心的思想完整体现出来。从营销角度来看,电影作为一种商品的特殊性体现在电影消费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一次性消费,而且电影的生命周期较短,同时每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经验,电影的商业运作也就具有了一些特殊规律。电影企业在推出最新的电影都是,也在挖已有电影的利用价值。电影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要将这种不对称性对电影价值的实现的负面影响到最低,就需要电影企业熟悉并掌握这种特殊规律。对电影商业运作的研究要体现出规律和系统性,并通过大量实证来分析

规律。本文遵循这一基本视角,结合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力图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力图过对好莱坞品牌营销

张爱华。当代好莱坞:电影风格与全球化市场策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132

上海师范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的分析和对中美电影产业和商业运作的对比,找出适合中国电影商业运作的一种模式。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电影营销的目的在于通过电影营销策划,实现电影自利润的最大化,在提高市场占有率、打败竞争对手、扩大产品价值等方面切实有效地实现电影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应有的价值。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具有正的意义上的电影品牌和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消费群体,这对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人在拍出好看、耐看、有具有艺术价值的电影的同时,如何能够使利益得到更深层次的延伸是摆在电影人面前的一个难题。而未来电影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从电影人到电影企业都必须正视这一事实。中国电影如何通过有效的品牌营销培养中国电影的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都值得电影人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本文选择全球化背景下的好莱坞实践经验,充分发掘中国电影的利润空间,力争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寻求一条切实可

行的品牌营销道路,为中国电影商业运作提供学术上的思考。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本文主要参考了很多今年来外国学者对电影商业营销的研究。在好莱坞电影的产业化过程中,电影公司已经形成了一套所谓的经验法则,并近些年来的电电影营销中熟练应用。本文主要是要参考9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电影营销模式和产业发展进行研究,选择了相关书籍和期刊加以参考,如大卫普特南的《不宣而战:好莱坞VS 全世界》等。但是,单独以整合营销为背景品牌营销进行论述的内容大多散落在书籍、文章的一小部分中。同时笔者也发现,部分外国学者在论述的电影商业运作和整合营销时,已将品牌的思想融入到文章当中,以巴利特曼和《大电影产业》一书为例,第12章在论述“好莱坞与电影制作一一电影内容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时使用到的“高概念”一词便具有鲜明的品牌特征,在论述中也将品牌贯穿始终。

总结国外的分析大概可以看出:(1)多引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来分析电影商业运作规律,偏重实证检验;(2)由于美国电影产业已经相当成熟,学者的研究多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或修正现有的电影商业运作理论和经验,同时可以看出最终都从不同角度支持了现有运作制度。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电影营销模式还相对较少,而对于电影品牌的研究也就是从近几年兴起,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宏观的角度讨论电影产业化,仅有少量文献从微观角度讨论电影营销,但系统性不强。

而对于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论著更是相对较少。仅有张爱华《当代好莱坞一一电影风格与全球化策略》、林苗《中国电影产业品牌运营对策略研究》等为数不多的书刊与文章。在2002年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学术研讨会之后,陆续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硕《建立电影整合营销传播新体系》、李怀亮《好莱坞的力量一一从英雄谈开》、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等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文章开始发表,学界的目标历了从电影研究并不具体深入,缺乏对应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综合发现国内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点;

1.学者和艺术家注重电影本身,如电影剧本该如何写、如何拍电影等,较少涉及商业营销规律;

2.注重从艺术和人文角度分析研究,对于商业化品牌营销几乎停留在宏观层面,没有深入发掘中国电影市场多方面品牌建设与营销以及其固有经济规律;

3.缺乏系统性研究中国电影品牌建设与营销及规律性的深入剖析。因此,在对文献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发现对于好莱坞市场和中国电影市场的研究却较多,而对于好莱坞品牌营销对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影响及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深入研究相对有限,而尤其是具有全球化眼光的研究更少。2004年上海交通大学美国电影研究

中心出版的《隔洋观影:好莱坞镜像纵横》正式开启了作为全球化视野的学者群体研究。基于学术上对于中国电影品牌研究的不足,本论文选好莱坞品牌营销论中国电影的商业运作为研究方向。

第二章:好莱坞整合营销体系

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产业运营机制,以及其强劲之势逐渐占领全球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巨成功,表现为票房价值和后电影产品价值规模庞大,电影产为链在成熟的整合营销理念的指引下得到良性发展示同时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都有重大深远的影响,甚至是撼动了一个功的表现都被得到广泛的认可。

这种成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宏观角度来看,美国宏观经济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结构下,商业环境发达活跃,这些都是好莱坞电影品牌强势的宏观原因。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就像其他商业经济领域的运营一样,整合营销在整个美国电影运营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大局、活跃进大局、关系大局成败的关键作用:品牌营销则贯穿整合营销始终。

2.1好莱坞整合营销体系的核心

所谓电影市场营销,是指电影企为以电影市场现实和

潜在的观众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市场宏观、微观环境分析和市场调研、预测,放映活动进行最佳组合和科学运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观众需求和企业营销目标,使电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中得到真正的实现统一。好莱坞电影生产目前的格局是以营销策划为中心,改变以往以导演为中心或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格局。在从多的营销理念中,由劳特朋教授于1990年在《广告时代》杂志上提出整合营销思想是当今时界最具有代表性的营销理念,它起颠覆了以往“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理念,代之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即4C一一客户需求和欲望、成本、便利性和沟通被我国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美国西北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唐。舒尔茨将整合营销传播明确定义为“IMC是把与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播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不是;以通过企业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影响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使企业到底成本、高收益的战略目的。

2.2从核心理念浅看好莱坞整合营销体系的建立

整合营销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它能明确导向消费者理念,强调从受众的角度来考虑整个营销过程,并以受众为中心去整天合营销的方式、技巧和理念。从此可以看出电影整合营销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与观从进行沟通,通盘考虑统一电影营销策略,根据具体的

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宣传营销的方法,试图将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电影的整合营销体系的关键在于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细分,在与观从有效地沟通中充分了解了其需求,从而大解定具体的运营策略。

2.2.1客户需求的欲望

电影消费者的需求是电影整合营销的核心内容,由此开展这样一种电影运营的过程:制作一发行一放映一后产品发。而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之处正在于此,他们拍摄出的电影能够正对观众的胃口,能够调动起大部分潜在观众的观影热情,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观影选择,培养了一批忠诚较高的潜在观众。根据市场调查,好莱坞“市民喜欢的电影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严肃型、轻松型、刺激型和趣味型(选择可以不唯一)。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轻松型和严肃型的电影分别占据调查的76.7%和60.6%。而美国各大电影公司正是按照这种比例来确定所拍影片的类型的,这样,潜在的市场被影片类型所确保,而这个市场即为营销传播的基础。

2.2.2客户购买的便利性

便利性强调渠道整合,为观众提供购买的便利。电影整合营销理论认为影响观众购买方便程度的原因有电影公司对电影发行渠道的选择、发行范围和放映档期的安排。因此,电影公司首先应该注意拓宽电影发行和影院放映的渠道,使潜在受众能够更大程度上接触影片,为观众欣赏影片提供渠道上的便利性。同时,在档期是否有同类型影片,尽量避免撞车现象,也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时间宽度来观看影

片。另外,电影公司也应该考虑在适当时期,提供电视、碟片等多种渠道观赏的影片。

“获取电影信息的渠道”历史被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所重视,有研究表明大多成功的电影运营与传播,电影的信息都能够比较容易地被消费者接触大片,即“平民化”,越容易被人接触到,电影的传播效果越好。迪尼斯为了《侏罗纪公园》,投资了1.5亿美元与麦当劳、雀巢等联合进行电影票与食品搭售活动,一位营销副总裁亚.琼斯曾经感叹道:“如今,电影营销就像搞总统选举,你必须跟尽量多的人一一握手。”

2.3.1品牌营销

好莱坞电影生产的所以模式及手段皆是为了生产出世界上独占鳖头的电影品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品牌营销。只有品牌及其衍生产品,才能够使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品牌背后的票房价值及其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价值,是投资高额回报的有效保证,好莱坞电影的品牌可分为三种:明星品牌、电影及导游品牌、后电影产品品牌,三者不尽相同却又密不可分,形成誉全球的好莱坞电影品牌产品、品牌营销以及经营的有效模式。

极其票房号召力的影片品牌、大牌导演和明星及是电影票房的很好保证。仅以《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三部曲系列电影为例,三部影片全球票房贡献28亿美元,全球市场共取得45亿美元的巨大收益:《指环王1:魔戒再现》(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全球票房为8.79亿美元,

《指环王2:双塔奇兵》(《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Two Towers》)全球票房为9.21亿美元,《指环王3:王者归来》《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全球票房高达10亿美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Forbes)于2007年8月公布了22位好莱坞大牌明星收入和票房回报的调查,男星马特.达蒙(Matt Damon)凭获得北美房冠军的《谍影重重》(《The Bourne Ul timatum 》)主演身份得到投资回报率冠军头,片商每在他身上投资一美元,便可收到29美元的高利润。每年的票房号召力最高的明星由于当年电影作品的质量高低、营销程度的高低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比如说20089年最具票房号如力的明星变为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据统计,导演姆斯卡櫷隆(James Czmeron)2009年3D《阿凡达》(《Avatar》)全球票房也已超过由其本人影片《泰坦尼号》(《Titanic》)保持了13年全球最高票房。

而谈起后电影产品品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米老鼠这一经典形象。米老鼠形象诞生于无声电影时代,虽然距今已经七十余年,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从印有米老鼠的T恤衫到各式装饰品,无不体现着品营销活动,至今每年依然可以为迪斯尼公司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营业额。而据2010年2月22日的《纽约时报》报道,由美国环球影城斥资两亿美元兴建的“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题公园,最迟5月在佛里罗达州奥兰多开张,其官网也为等不及的粉丝设计了一段虚拟旅程,这也是“哈里·波特”品牌产品的又一开发。

2.3.2国际营销

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在跨国界的电影营销活动,在国际电影市场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可以撼动美国电影的霸主地位。美国电影在进入国际市场前一般经过如下过程,首先要进行国际市场营销调研,分析目标国家潜在观众倾向的电影类型、潜在观众层次、观众获取电影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国际市场进行横向比较,以此来对国际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当目标市场确定后,再通过对各种相关因素作综合分析、全面评估之后,才来确定正确的进入策略。当国际市场营销策略成功潜入目标国家电影市场后,美国各大电影公司根据市场具体条件和特点,使其营销策略适应该国文化差异,采取诸如跨媒体营销、品牌营销、全球营销、后电影产品开发等不同策略,使好莱坞占有并维护美国电影在全球电影市场的统治地位。

2.3.3后电影营销

众所周知,好莱坞电影营销多以票房营销和非票房营销等不同的方式组合进行的,具体表现为银幕营销、电视营销、网络营销、家庭影院、衍生产品开发等构成的营销框架。后电影(post-cinesma)产业是电影工业的延伸,是指由电影而产生并与其密切相关的非电影票房收入的所有产业。它包括电影品牌一、玩具、电子游戏、主题公园等一切衍生产品;在网络上通过点击播放的电影产品;有线电视和电影频道放映的电影;电影书、录像带、DVD、CD、VCD等。有资料表明,美国电影业总收入约有20‰左右为票房收入,另80‰左右由非票房营销所得;迪斯尼公司将过去的几十年间出品的影片制作录像带等出售,仅此一项每年即可收入1.7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后电

影营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品牌营销的延续和深化;电影品牌通过后电影营销实现得益最大化。

另化,诸如跨媒介营销、低成本营销在好莱坞电影营销中也占有一定分量。通过整合营销,好莱坞实现了全球扩张的神话。

2.4好莱坞营销典型案例分析——《哈利·波特》系列营销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无疑是华纳兄弟公司较成功的、全球累计票房及电影产品开发介值较高的系列电影之一,其全球累计票房已近50亿美元,平均每部票房都在8亿美元左右。而《哈利·波特》全球创造的价值又多出很多。《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原著,由J.k 罗琳(J.K.Rowling)写的小说在全球被翻译成67种语言,所拥有的超高人气是电影版成功的一大保障,这也是最大的电影市场并非美国本士的重要原因。华纳兄弟公司对其的营销策略无疑值得我们借签。首先,华纳兄弟公司《哈利·波特》版权的运营非常成功。《哈利·波特》在电影方面的第一个伯乐是制片人大卫·黑曼(David Heyman)。黑曼第一次接触小说原著是由其秘书推荐的,在他读过这本书之后便很快喜欢上它,以他作为制片人的职业敏感度,黑曼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于是就很快将书寄给了时代华纳公司。时代华纳买下了该书电影版权和其商业化经营权,这成为时代华纳最得意的交易之一,用“零头”换来了一座金山。于是世界上便很快出现了上百个啥利·波特的网站,数不清楚的衍生产品,包括各种纪念品、各类玩具、电子游戏、音像制品等等。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品牌营销。J·k罗琳笔耕十年创造的哈利·波特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而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哈佛商业评论》曾写道,大多数品牌只是针对某个年龄段的人群,这样做无异于有意扼杀顾客的忠诚度。而且,大家都知道保留顾客比寻找新顾客要省钱得多。要解决这个难题,企业可以考虑创造另外一种品牌,一种与消费者一道成长的品牌一,就像《哈利·波特》的读都和和哈利·波特一道成长一样。《哈利·波特》中赫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法沃特森(Emma watson),出演赫敏(Hermione)这一角色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一系列的《哈利·波特》播出之后,通过对电影、主要演员的全方位的全球营销,不但成为2009年好莱坞最赚钱女明星·TOP1,全年收入为300万美元(美国《名利扬》杂志公布),身价大涨,而且受到Chanel、Burberry等一线品牌的青眯,这也是电影品牌营销的成果之一,同时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升《哈利·波特》的品牌价值。

从第一部《哈利·波特》电影成功开始,其到目前为止已经上映的六部系列电影的票房都是一路飘红,这与时代华纳对目标受众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成长与当年的小哈迷的成长密不可分,多数受众具有良好的品牌忠诚度,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疏远主人公,而是不断影响周围的人,继续培养潜在受众。《哈利~波特》的品牌效应更是得到极致发挥,哈利·波特的肖像权以一亿美元卖给了可口可乐公司;乐高公司推出的积木孩子们在家就可以搭出霍格沃兹魔法城堡;专门生产芭比娃娃的美泰公司推了哈利·波特玩具;著

名游戏商也推出了有关游戏,而“哈里·波特的魔法世界”主题公园上海师范大学硕士位论文第二章:好莱坞整合营销体系也即将开园,到时候全球影迷就可以在真实的主题公园里感受魔法带来的神奇享受。

2.5小结

90 年代以来的好莱坞进入全面整合营销的时代,通过组合影片品牌的神话。本章通过对《哈利·波特》品牌营销案例的分析,深入的培析好莱坞电影整合营销的重中只中——品牌营销,为中国电影品牌建构和电影的运营提供参考.

第三章:中美电影营销体系差异性分析

客观来讲,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好莱坞电影产业相比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电影人也越来越认识整合营销对电影的经营乃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电影公司运作时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本章试图从好莱坞与中国电影产业运作的比较上分析出二者产业现状、各自经营策略方面的特点,为中国电影品牌营销的研究提供宏观依据。

3.1各自产业发展现状

3.1.1美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全面介绍美国电影的产业结构,花一本书的篇幅都是不够的,在此,暂时将其压缩为三言两语。通常所说的好莱坞的概念是很宽泛的,从地理概念上讲好莱坞是指大洛杉矶市中的一个镇,一个山坡上树立着巨大的“好莱坞”字样,但其实只有派拉蒙一家主流电影公司

在好莱坞拥有片场;狭义的好莱坞是指美国六大主流电影公司,与之相对立的是独立制片商;面本文中所用的是好莱坞最宽泛的含义,是指整个美国电影产业。美国电影产业主要由六大主流电影公司和众多独立制片商两在部分组成,从营业必入和利润的数量来看,六大主流公司是当之无愧的“大鳄”.六大公司拥有强大的制作网和发行网,这是其他独立制片商所不能够匹敌的,使得他们有满足绝大部分观众需求,1999年,美国人花费在电影上(含影院票房、录像带和电视播放的电影)的支出为39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本土制作的影片展开竞争,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制片厂开始反工作重心移向海外,他们在俄罗斯、中车和德车等所进行的巨大投资,也在无形之中把好莱坞放到了一个全世界电影工业中最特别的位置——不但要和当地的团队一

起工作,还要和当地制作影片一同竞争。

3.1.2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中美电影营销体系差异性分析中国电影产量继续增长,电影创作生产活跃,电影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自产业化政策以来。2005年票房总额从十亿无起步,200年中国电影票房(不含农村市场)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10.14亿元,增幅达30.48%且国产片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超过总票房的60%;电影发行途径渐宽,表现为多种发行方式、发行内容和发行渠道相互配合与并存发展;电影从业人员营销观念渐深,无论是电影发行公司、院线还是影院,均绷营销这根弦;电影在文化市场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加,盈利能力不断提高;院线改革的发展模式

日渐成熟,院线建设如火如茶。影院和银幕数的增加,扩大了放映空间,院线的核心竞争实力得到增强;电影投资融资取得突破性发展。总体来看,电影市场发展态势良好,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2008年国产影片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超过总票房的60%,连续6年超过进口影片,其中,《赤壁上》、《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长江七号》、《功夫之王》、《大灌蓝》《木乃伊》(The Mummy: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第8部影片票房均过亿,可谓喜人。而在2007年,国产影片过亿的还只有3部。

2008年同时还是国产影片的票房过了3亿元,使冯小刚成为近几年来贺岁总票房独过10亿元的中国导演。经过了多年和、的思考与探索之后,国产大片无论从艺术质量还是技术质量都进一步提高,可谓”既啊好又啊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中国电影反而逆势而上,呈现出一派热闹场面。

在表面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中国电影营销的水平,首先要认识到中国电影营销现状。当前,我国电影销售观念相对淡薄,这是由于长久的体制弊端造成的;营销手段相对单一,我国电影营销缺乏系统和科学性,似乎所有的营销都是围绕着电影产业化似乎是个流行词,但真下的产业化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要真下落实到电影公司的经营上,而经营就落在人才结构上,就要在营销人才的培养上做足功课。目前我国电影营销所需的成熟的电影市场尚未成型,电影营销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电影从业人员和电影研究从员在孜孜不倦努力探索。

3.1.2.2中国电影营销的主要成果

中国电影产业化以来,逐步进入整合营销的营销模式,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

(一)中电影产业的融资能力得到进一步整合与提升。融资能力是衡量产业竞争能力的基本指标之一。通过产业化进

程,我国电影企业的融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硬件设

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随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加深,整合

营销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电影市场逐渐走进一个开

放有序的环境里面去,营造了走向成熟的投资环境,民

营电影企业逐渐开创业板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的消

息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浙江横店、大连万达等社会资

本纷纷投入建设现代化的影城,给传统电影影院向现代

影城的转变和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这一转变也影响到

观众的选择,他们在注重电影放映品质的同时也更加看

重影院的环境和服务质量。(二)电影产业院线建设队

伍壮大。电影院线与电影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影院

就是指电影放映的场所,面电影院线则是通过统一品

牌、统一供片、统一经营和管理等对电影市场的标准化

运营。2009年在国内放映市场发行放映的新片超过200

部,是近年来新片上市最多的一个年份。全年新建影院

超过16家,新增银幕超过600张。资本对电影市场的

青睐有增无减,对放映市场的投资持续高涨。据电影主

管部门公布,2009年国内电影院线共有37条。院线可

统计数据显示接待观影从群超过两亿人次,贡献了60

多亿元票房飘红的同时,全国电影院线建设也如火如

荼地进行着。

(二)我国电影整合发行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来年,以保利博纳、星美传媒、浙江横店等为代表,许多电影企业开

始着手重点打通销售渠道。从影片制作开始,到随后的

发行、进入院线等不同层次上都做了长远规划,这些电

影企业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开始入手,逐渐身兼制片,做

强做大电影产业规模,从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

报,完善电影产业中的各项工作,形成产业的良性合理

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电影发行公司有一些是专门的发行公司,有一些则是身兼制作和发行双重功能的公司,还有一些事制作、发行属于一家母公司。随着民营电影公司的逐渐壮大,有一部分具有了制作电影能力,一部分制作得到了加强。在这种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电影公司具有的市场意识也越发浓厚,在保护自身利益、讨价还价等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逐渐形成了制作_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电影产业集团。举例来说星美传媒集团,下努力将制作一发行——放映以及网络媒体、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以及其他娱乐业整合在一起,势必会形成强有力的媒介集团。目前,已经在创业版首发上市的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就形成了中国电影

产业的大鳄,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西影华谊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等六大子公司。

(四)电影档期的建设日渐成熟。电影档期的选择对票房来说至关重要,如果选错了上映档期对电影来说是个灾难。截至2009年底,我国电影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贺岁档、“五一”“十一”档、暑期档等四大电影上映当期。各大电影公司在考虑电影放映时把档期放在了一个十分显著的们置。冯小刚作为贺岁档的缔造者之一,不但成就了贺岁档这一档期,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贺岁领域的领军地位和品牌形象。

以刚刚过去的2009年各大电影档期为例,国产电影和引进电影在各大档期都展开厮杀:暑期档有《变形金刚2》(《Tranformers:Revenge of the Fallen》)、《冰河世纪3》(《Ice Age: Damn of the Dinosaurs》)《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Harry ok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等好莱坞电影,也有《麦兜响当当》、《非常完美》、《窃听风云》、《大内密探零零狗》等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贺岁档更是有《三枪拍案惊奇》、《十月围城》、《刺陵》、《风云2》、《孔子》国产片而今年贺岁档里还首次出现了进口大片,詹姆斯·卡么梅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科幻特效巨作《阿凡达》也将来抢分中国电影贺岁档市场这块大蛋糕。这些电影打得火热,观众却是看得舒服,电影的扎堆上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电影市场繁荣的一个表现,也证明了我国电影档期的日益成熟。这一热闹现象的背后却是暑期档出现了断现象,

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教学文稿

(1)好莱坞模式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作者:戈乙美国好莱坞作为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模式,已经几乎成了现今商业电影的标志和标准。中国电影虽走过百年,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市场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本文力图通过对美国好莱坞模式的探讨,分析中国电影可借鉴的方面,并结合中国国情和现有状况,探索中国电影产业未来路线和发展方向。 一、好莱坞的发展及现状 好莱坞,本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西北郊区的僻静村庄,因其优越的电影外景拍摄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 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 。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

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如今,面对全球电影业的总体不景气和来自欧洲、澳洲及亚洲电影的挑战,好莱坞电影在国际电影市场依然独占鳌头。好莱坞2006年已创造了超过90亿美元的年度国内票房价值,而海外市场更创造了3至4倍于国内市场份额的佳绩。目前,紧排在美国出口产品第一位航空业之后的电影产业所创造的出口收入达到近700亿美元。 二、好莱坞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好来坞模式是对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一种概括性的统称,它涵盖了电影的投资、生产、发行、放映及其后产品开发的各个相关环节和领域,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电影产业运作模式。下面,我们主要从高度商品化、产业系统化、资本国际化和风险投资四个方面对好莱坞模式进行观察和分析。

好莱坞电影特点

新好莱坞电影: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美学观念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电影或迟或早地都在产生着新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莱坞电影与新德国电影的变化。虽然,这一变化在今天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由他们自己所颠覆,或以新的科技手段所取代,但它仍旧是世界电影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和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它使半个世纪以来旧的电影制片体制产生了动摇,使传统的美学观念又一次遭到了深刻的打击。它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证实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电影美学革命的真正意义 第一节新好莱坞电影所产生的背景 所谓「新好莱坞」指的是:从1967年一1976年,这样一段时间。好莱坞电影在经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民族电影兴起的影响之后;在经历了法国新浪潮的冲击之后,在经历了自身从50年代到60年代的商业影片制作的衰退与电视对电影制作的冲击之后,于酗年代后半期和70年代,开始对近亲繁殖的类型电影从形式到主题进行了「反思」。而在另一方面,美国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危机;电影旧体制与旧观念的危机,都成为这时期电影革命与演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 60年代,美国社会处于一系列严酷的社会现实:谋杀丛起、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经济衰退、政治危机等等。 1962年,约翰·肯尼迪当选为合众国的总统,他是第一个主张同劳工对话并被南北方美国共同认可的总统,也是第一个主张宗教自由的天主教总统。人民充满信心和希望,向往着社会和改革的进步。然而,1963年,约翰·肯尼迪遇刺。肯尼迪之死标志着「美利坚精神信念大厦」的坍塌。此后一系列政治谋杀出现:1965年4月,马尔科姆被刺;1965年5月,罗伯特·肯尼迪被刺;1968年,马丁·路德·金被刺;1970年,肯尼迪兄弟的母亲又惨遭遇难。这些造成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人心浮动。 就在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美国军事代表团进驻越南,从此拉开了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亚洲的战争序幕。1964年,美军轰炸越南; 1965年,地面参与战争;直到1973年,美军撤出越南,战争才宣告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美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36.5万个年轻的生命被恶魔吞噬。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金争的总和(二战:20万人;朝鲜战争:10万人),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这使得曾经普遍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的人们开始产生了疑问。好莱坞,这个曾以《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向世界电影挑战,并以《飘》等影片征服了世界银幕的电影之都,在此期间战争这一类型的影片几乎彻底遭到了破产,美国人民以他们青年人的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对美国精神的思索和批判,同样是肯尼迪被刺的同一年,在美国爆发了由2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民权示威游行。这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曾起源于贩卖黑奴,共和国的历史则起源于黑奴的解放o。虽然,曾于1954年又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令」,但仍旧发生了10名黑人女大学生遇难的「小石城事件」。1962年,3个美国黑人考入大学,但市长和校长却站在门口阻拦他们入学,当时的肯尼迪总统下令,调动了3000联邦军护送这三个人入学。1963年,由上而下的艰难的社会变革,结果变成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 1965年,洛杉矾黑人住宅区暴动,面这一惨状空前的事件通过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体——电视的形式得到了及时的转播,激起人民意识的觉醒,甚至待中间立场的白人也站到黑人一边。1967年,民权运动升级,黑人要求「种族隔离」,提出将路西安娜州变为「黑人州」,施行「黑人自治」。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还带头火烧兵役证,以示对越战的抗议。15万

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一、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电影与国家文化安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国家间相互依存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社会面临更复杂的安全挑战,西方发达国家从未摒弃按照自己意愿去建构和统摄世界的企图,但各国不愿意使用政治和军事这样高成本的方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而是凭借经济和科技的优势输出本国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对其他弱势国家的文化进行侵蚀和冲击,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1993年,萨缪尔森·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提出“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诞生吸引了各国政府和学者对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关注,使文化安全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文化安全背后深刻地隐藏着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安全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升温,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Joseph S.Nye)提出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威慑能力等硬实力,还包括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吸引力,这种‘以吸引而非威逼利诱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软实力。”约瑟夫·奈进一步指出软实力的实质是一种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文化在软实力的构成中处于核心地位。 然而,文化软实力是无形的力量,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将其展现出来,被更多的人感知和接受。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依托于文化的扩散和广泛传播,只有当一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电影是人类文化创造中最具时代活力、科技含量、市场价值、国际传播意义与社会影响的文化样式之一,运用动态的影像、以视听的方式向世界观众输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成为提升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媒介。电影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内容把一国的文化隐蔽的、潜在的内置于影片的叙事情节中,观众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感受到一国文化的魅力。今天的电影已经成了一种巨大的、人们无法逃避的文化控制存在,它不仅是大众生活娱乐的领地,而且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无所不在的文化权力控制者、日常生活信仰的制造者。 二、好莱坞电影在我国发展的状况及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一)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基本状况 1994年,华纳兄弟出品、哈里森·福特主演的《亡命天涯》以2 500万的佳绩在全国创造了进口电影的第一个票房奇迹。从此以后,好莱坞电影对我国电影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年来,以《变形金刚》《哈利·波特》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已深深地扎根于我国的文化土壤,成为每年观众翘首企盼的“头条娱乐事件”。截至2011年12月,我国共引进244部好莱坞电影,这些电影基本是反映世界文明和当代电影艺术及电影技术的最新成就的影片,仔细研究我国进口好莱坞电影的清单,可以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电影百佳影片排行榜、美国电影百佳励志片排行榜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从题材上来看,我国进口的好莱坞电影中科幻/魔幻类44部,动作/悬疑类121部,爱情类28部,动画类32部,犯罪类8部,战争/灾难类9部。纵观20年来我国引进的好莱坞电影,大多数是“明星阵容强大、投资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好莱坞主流电影。我国的观众在享受影片中画面优美和视觉冲击的同时,已经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影片中的美国式生活方式,年轻观众喜欢可口可乐、肯德基、牛仔裤、流行音乐,并视为一种时尚和社会潮流。 (二)好莱坞电影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冲击 电影虽然被称为娱乐产业,但好莱坞对我国观众的影响远非“娱乐”二字的含义所能涵盖。好莱坞电影给我国观众带来娱乐的同时也服务于美国文化的传播,它通过真实与虚拟的两个世界传达出一个美好的美国梦,不断影响和改变我国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好莱坞电影对我国观众生活方式的冲击。美国电影协会(MPAA)第一任主席威尔·海斯就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做过这样的比喻:“无论一个女孩是在印第安纳还是什么其他地方,一个时装款式不超过三个月她就会知道,因为她会在好莱坞电影中看到。”好莱坞电影的全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文档资料

论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十九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影视镜为美国电影产业拉开 了序幕。时至今日,在美国电影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功,根本的原因是好莱坞电影已经超出了电影的本质,好莱坞电影是一种文化。好莱坞电影的拍摄、制作、宣传、推广等等所有的艺术和商业环节都是全球文化的一个缩影。 、新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历史背景 传统好莱坞电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末好莱坞出品的西部片、歌舞片、警匪片等等。传统好莱坞电影 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传统好莱坞电影拍摄了五千部左右的影视作品,其中包括《魂断蓝桥》、佳人》、《公 乱世民凯恩》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这些优秀的作品给饱受战火摧残 的民众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但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走向了低谷,好莱坞电影业迎来了重要的变革。 一)风云变幻的美国国内形式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肯尼迪、马尔科姆、马丁?路德?金等人 纷纷遇刺,以及七十年代水门事件导致美国政府逐渐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民众对美国政府表现除了强烈的不满。另外,这一时期美国国内爆发了第四次金融危机,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 民众天生乐观的情绪受到了及其眼中的打击,传统的纸醉金迷的 好莱坞电影就不在适合这个时代特色,传统的好莱坞电影逐渐被时代的变革抛弃。 (二)国际电影业的变革 二战以后,欧洲电影出现了明显的复苏。比较有代表性的

是英国的喜剧、法国的浪漫剧、意大利现实主义电影等等,这些 国家在电影理论上进行的深入的变革,他们对电影的创作、语言、制作都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在美国本土,习惯了美国式电影的民 众,对这些新的影视作品便显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一时期欧洲电影进入美国市场后都收到较好的效果。好莱坞电影就必须在电影的拍摄理念、制作过程和传播途径中寻求出路,新好莱坞电影随之孕育产生。 (三)好莱坞电影策略的改革 随着电视的普及,人们逐渐对电影的依赖性降低。为了争 抢观众,电影业采取了许多了措施,比如,改进电影的屏幕,推出全景电影、立体电影等等。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不惜重金拍摄大片,在电影中大量应用性、暴力等画面,取悦不同民众,但收效甚微。直到美国正式将电影审核制度,改为电影分级制度,才解除了好莱坞电影的束缚。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分级的电影,导演也不必将性、暴力等因素强行插入电影作品中, 以求博得不同观众的喜好。电影分级制度促进好莱坞电影向着多元化的格局发展,新好莱坞电影的时代拉开的序幕。 四)导演和观众群的转变 五六十年代传统的好莱坞电影走进了萧条期,好莱坞管理 层开始大胆启用新人导演寻求突破,新导演大多出身学院派,具有较系统的影视理论,能够借鉴其他国家电影的风格,新人导演的上位意味传统好莱坞拍摄风格推出了历史舞台。另外,这一时期看电影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由社会中较高层次的人和新兴的年轻人组成,他们喜欢更有深度和层次的电影,喜欢在电影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正这部分观众对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厌恶,加快了新好莱坞电影的兴起。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艺术特征 一)电影主题 1 .体现对生命的反思。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金融危机对 民众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开始怀疑骄傲、自由的美国精神,经过越南战争对美国民众内心的洗礼,民众开始反思社会、人性、生命等问题。此时新好莱坞电影将战争等题材的影片般上荧幕,影片中使用大量的影射、隐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好莱坞对电影有着一套成熟的商业文化运作模式。电影在好莱坞,是一条欲望的生产和满足的文化流水线。在多年摸打滚爬的历练中,好莱坞掌握了一套“勾兑”大片、名片和“奥斯卡”影片的酿造秘方,就像可口可乐神秘的“7X”秘方一样,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与众不同、身价倍增,它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可口”和“可乐”。虽然好莱坞的这个配方是个高度机密,但里面至少含有这样一些基本元素:欲望、爱情、自由、正义、神话和美国梦等等,这些我们在几乎每一部好莱坞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实上,这个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莱坞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它作为全球“梦工厂”和“印钞机”的最大源泉。 凭借着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好莱坞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现代的传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随之多元化。好莱坞追求欲望和利润的痴心脚步已经越来越追不上观众变心的翅膀了,他们渴望有更新颖、更奇异的视觉体验来刷新自己的艺术期待,满足自己高企的审美预期。他们急切地需要世界题材来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盈利能力的新边疆。现在,这只文化大鳄开始向世界张开了大口,在世界各国开设“灌装分厂”,开始梦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样的运作策略和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有着惊人的相似。 影视资源的枯竭和观众审美疲劳带来的焦虑,是好莱坞“文化入侵”其他国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厂”的生产要得以延续,最重要的就是新奇。这不仅仅指电影拍摄技巧和电影明星的不断更新。经过一个世纪的生产,西方市场出现了原料紧缺的状况,好莱坞曾尝试向太空、史前和未来等幻想空间进军,虽然也取得了类似于《星球大战》、《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动漫带来的冲击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于是,到异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寻找宝藏,寻找新的欲望原料,成了好莱坞的新战略。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东方,盯住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好莱坞来了,留给我们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题材会被美国人演绎成什么样子?他们将会“戏说”还是“正说”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其实,欲望也好,想象也好,说到底好莱坞是一个文化工厂,他们挖掘新题材的冲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利润的追求和攫取,是为了分食世界电影市场的大蛋糕,并不是在从事文化保护计划,他们是好莱坞,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将会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标准来打量和改造传统的民族题材,并按照他们娴熟的商业逻辑来进行运作,推向世界。首先,他们不会“正说”,其次他们也不会“戏说”——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们的文化理解——但他们会“西说”,将一个东方的、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题材处理成一个西方的、美国的、好莱坞的和后现代的电影文本。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传统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逻辑的更改。以此前运作的《花木兰》为例,动画片《花木兰》并不是一个充分尊重中国人印象中那个传统“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的模式和版本,而是进行了大胆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习惯的艺术夸张和改编,片中花木兰成了一个典型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没有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矜持和谨慎。这样的花木兰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兰,而非传说中的花木兰。是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和演绎装进了这个名叫“花木兰”的瓶子里,然后大声吆喝着,出口到中国来大赚其钱。这将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孩子们对这一中国历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的认同和接受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当好莱坞陆续对《杨家将》、《西游记》、

好莱坞电影故事类型和母题剖析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 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对于大资产阶级,主人公会给点讽刺与调侃;对于平民阶层,主人公会给点同情与怜悯;对于法律与准则,则采取总体尊重、局部戏弄的态度。显然,这样的人物是最容易在广泛的人群中获得认同的。有人说,好莱坞多年来推销的是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更多的是出于商业动机,出于为了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的方法,通常是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中把时间组织起来——也就是编剧和导演如何把一个股市的原始内核用最吸引人、最有趣的方法讲出来。好莱坞关于电影的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好莱坞电影的发展历史范文 我把自己压箱底的积累给你,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 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

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

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叙事特征分析

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叙事特征分析 即使好莱坞电影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但其电影事业并没有走向衰败,而是越来越繁荣以至影响力强大。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好莱坞经典的故事叙事形式。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不断的体现在具体的实践中,使得电影的叙事思路逐渐清晰,内容逐渐完善。目前好莱坞电影叙事俨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选材上不仅使用了观众容易接纳的方法叙述影片故事,而且选取了对观众有极大吸引力的素材内容,甚至影片所采取的故事结构模式和镜像语言都是观众可以领悟的,也就是说,好莱坞影片能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平易近人”“有吸引力”的叙事特点。当然,部分影片也存在着叙事方式过于极端,叙事过程太注重影片的视觉感受,最终导致“外强内干”的现象,也显得影片故事平淡无奇、枯燥乏味。基于此,当前最急迫的问题就是怎样掌握好影片叙事的力度,这就要求影片制作者和导演不断努力钻研和分析。 一、好莱坞浪漫喜剧电影运用类型 (一)性别错位型 性别错位型电影的喜剧特征不同于以往的喜剧电影特征,其有异于两性之间不停休的争斗,主要是借助性别的错

位来达到一种独特的喜剧色彩。通常性别错位的表现形式为易装。为了达到喜剧特定的效果,易装往往是一种计策和方式,其位于特定的环境中会表达出一种超越性别界限的快感。对于易装演员来说,演员形体会具备一种介于两性之间的美――形体和服饰会构成性别差距,即这种人不仅有着装扮之后的异性面貌妆容,也有着原来性别的形体标志。喜剧能够释放观众抑郁的情绪,能够营造一种类似于狂欢节的氛围,能够满足狂欢节似的快乐需求。对于喜剧电影,易装类型的策略不仅能避免因为社会角色跨越性别界限而带来的道德 惩罚,也能享受冲破原有约束带来的快乐。两性喜剧易装电影的策略就是性别错位,这种跨越性别的错位电影可直接客观的为观众带来喜剧效果。易装电影的最大魄力就是其不会完全实现异性化,只是简单的在服饰上的跨性别,也就是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喜剧色彩。 (二)欢喜冤家型 两性关系从相恋到结婚,这个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无休止的争斗和吵闹。事实上,两性关系的演变史相当于人类的演进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男权社会,再到现在的男女平等社会,可见两性之间的斗争经久不息。然而两性之间的斗争并不仅仅是敌对的战争,两性之间的斗争,需要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是一种无法缺失的关系,借助喜剧呈现出来的两性关系,主要表述了两性关系的深层含义。两性之间的斗争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

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好莱坞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原为一僻静村庄,因 具备拍摄电影外景的各种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美国八大影 片公司均创办于此。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巨兽时代”。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 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是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 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1.“好莱坞”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好莱坞”化。 好莱坞如果做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应该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多为从东欧 移民至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一直流传于好莱坞多年的电影业“八大金刚”的说法——好莱 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Inc.)、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 Pictures)、环球(Universalpictures)、华纳兄弟(Warner Bros.)、梦工厂(DreamWorks)凭借其强大的 资本,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影产业。这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美国电影出口协会(MPEAA)的成 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据洛杉矶经济发展顾问公司统计,好莱坞电影工 业停摆一天将损失9000万美元,连续一个月停摆损失则将超过27亿美元。 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 非影院市场拓展。迪斯尼的掌门人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 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 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 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其资本开始进入图书、画册出版,游乐园营造、旅馆、观光游轮,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发展,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 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资本实力。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 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这也正是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 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的原因。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

好莱坞电影分类

《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以200多部美国经典影片为例,解析好莱坞的11种重要电影类型,帮助你认识电影故事中的构思和设计,以改善你解密与鉴赏好莱坞畅销电影的水平。节奏快、激动人心、充满魁力且简单易懂,这些特质在许多人看来正是好莱坞电影畅销全球的原因所在。但《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套装共2册)》探讨常被人们忽视的美国电影另一个重要特征:电影类型。美国电影的制作及国际发行从来不是以单一的娱乐产品形态进行的。相反,每一部电影都属于一种故事类型,即一个微型电影传统,带有其独特的象征、情节规则、价值观和扮演定型角色的著名影星。此外,对于每一种电影类型,各国观众经过多年的观影实践也形成了一定的期待。 本书作者张晓凌和詹姆斯·季南(James Keenan)夫妇于上世纪50年代分别出生于中国重庆和加拿大魁北克。张晓凌曾作为知青下乡务农,后来从南京大学去加拿大留学。1980年至?986年,她先后获得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和蒙特利尔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起,她在属于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CBC的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十五年,是加广中文节目主持人之一(“凌云”)。她发表的其他作品包括法语小说《一个革命者的女儿》、中文自传体小说《枫土情》和有关日本文化的译作《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等。 詹姆斯持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学学士和该大学法律系法学士文凭。他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奉献大量时间帮助加拿大人更好了解亚

洲,特别呈中国。在8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世界大学服务组织的项目官员到北京工作,曾经面试了去加拿大培训的几百位中国管理人员。在90年代,他作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商业出版主任,撰写了有关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国际发行的三本详细指南,由加拿大通信集团(Canada Communcation Group)出版发行。此后,他在进行私人股市咨询的同时,通过与妻子张晓凌合办的公司帮助向亚洲推销加拿大和欧洲电影。 两位作者目前定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写作。张晓凌从2007年开始定期回中国讲学,先后在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做过多次影视主题的系列讲座。 目录 上册

好莱坞电影分类特征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 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体现为三个方面: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人物形象构成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

好莱坞电影娱乐性特点分析

由《变形金刚》看待好莱坞电影娱乐性的特点 好莱坞作为美国向世界宣传其文化,推行美国价值观的媒介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或许大家会有这样的发现:很多上映了半个多月的国产电影获得的票房居然还没有刚上映不到一个星期的好莱坞电影票房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终结者:创世纪》上映一周票房既超过了其他上映了整整一个暑期档的国产电影)。其商业片往往以娱乐大众为市场定位而没有太多令人发人深省的沉思。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变形金刚2》来试着为大家分析好莱坞电影娱乐性的特点。 在《变型金刚:卷土重来》中,如果想要概括整部电影剧情只需要一句话:一群汽车人和一群不明真相的人类部队在一个青年的鼓动下保卫一个尸体,抵抗统治者(霸天虎)的攻击。,最后拯救人类。似乎这部乏味且公式化的剧情夹杂着波澜不惊的感情戏配合上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斗场面极其无趣,但这的确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主旋律娱乐性电影,一方面电影里因为得到美国军方支持而出现的一些列高科技武器告诉全世界美国是他们的领导者和救世主,另一方面电影里宣扬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Sam凭借一己之力救活了擎天柱)和普世价值观: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强大的擎天柱为了救人类Sam被威震天偷袭得手而牺牲)。 作为一部视听效果取胜的商业娱乐大片,这种电影完全不依赖故事去创造奇迹,而是以感官力量征服观众。大手笔投资让气势恢宏的大场面和极其炫酷的特效打斗画面在史诗般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成了本片最大的卖点,令人目不暇接。整个故事从一开始就随着沉缓的背景音乐而沉浸在一种凝重的基调之中,随着情节的推进,汽车人遭遇的霸天虎重创,这种悲壮的气氛显得更为强烈,配上沙漠风情的人声吟唱,散发出一种《黑鹰坠落》式的悲悯情怀。而最后Sam在重重困难之下依靠军队的配合冲破封锁线救擎天柱在与爱人、家人情感交流的渲染下则洋溢着《斯巴达三百勇士》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这种以让观众放松娱乐而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剧情也恰好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疲惫的年轻人的口味。 环环相扣的剧情走向使这部长达140分钟的电影没有丝毫让人产生倦怠的空间,而不断涌现出来的诸如阿尔西双胞胎拌嘴这样的“加勒比海盗”式充满着娱乐性的调侃诙谐小插曲让人在感受紧张刺激的同时,时不时也让情绪获得调剂与放松,享受到张弛有度的节奏韵味和更广范围内的一气呵成,流畅自然的美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公式化的剧情走向和缺乏深刻内涵底蕴可能会让观众乏味,然而依靠炫酷的特效场面,气势磅礴的背景音乐,诙谐的美式幽默,与剧情交织的感情戏,不计成本的精心制作。。。。。。好莱坞商业片依旧能够横扫世界电影市场,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娱乐性体验。好莱坞以世界公认的人性和情理为底线(即普世价值观),加上具有雄厚的资金、良好的基础传统,所以它总是能奉献给世界观众最优秀的娱乐性影片,比如《指环王》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终结者》系列、《泰坦尼克号》等等,给所有观看的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就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好莱坞影片的魅力。 评论部丁骁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 2 中国英语学习者道歉言语行为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3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4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 5 Thackeray’s Ambivalent Attitude towards the Women in Vanity Fair 6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 7 从幽默取材看中英传统价值差异 8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 9 在异化社会里身份的迷失与精神上的顿悟--对索尔贝娄《晃来晃去的人》中主人公的剖析 10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11 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12 英汉习语翻译下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3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 ogress 14 詹姆斯乔伊斯的《阿拉比》与腐朽的宗教 15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7 Ezra Pound’s Attempt to Find a Savior in His Poetry Writing 18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19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20 公示语翻译失当分析——以电影票等的顾客分析为例( ) 21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22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 2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specific Idioms 24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 2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2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27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28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 29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 30 论《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一代”的反叛与抗争 31 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32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33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 34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American-Context Chinese Movies 35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36 浅谈商务函电的写作 37 An Insight into Cause for Feminine Tragedy--A Case Study of A Rose for Emily 38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39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 40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终审稿)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 征之比较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新旧好莱坞电影美学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