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本课程是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和基础课程,并与现实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本课程更成为培养高层次的教学、科研、管理人才和其他高级人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三) 课程任务:

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本的理论指导,站

在国际学术界最新发展的全球史的高度,以世界全局的眼光,摆脱“西

欧中心论”的束缚,注重人类自身的活动,综合考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来的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揭示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

系,从而勾勒整个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和人类历史走向

全球化的进程。

二、教学要求、方法

(一) 教学要求:

通过授课,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加

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教育以及课堂提问、

课后做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

课程着重讲述1900年以后至今的世界历史,点线结合,既有对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的介绍,又有背景知识和过程的叙述,更有理性的分析探讨。中国

现代史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中国现当代史已独立设课,故有

关内容从略。通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使学生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有一个

整体认识,在熟悉现当代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洞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认清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服务。学习世界现代史,

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史实全面辩证地分析,多视角、多

侧面、多层次地考察历史总体运动,把动态与静态,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

防止简单化和概念化。学习世界现代史,要注意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基本理

论,把握世界现代史总体运动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

(二) 教学方法:

《世界现代史》以课堂集中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讲解并辅以

课件、录像等教学手段。

三、考核方式:

以闭卷考核为主,具体考核综合成绩分配是: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占

10%;期中考核成绩2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四、推荐教材(含参考资料)

(一)推荐教材:

李红庆主编《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2006

年12月第10次印刷。

(二)主要参考书:

1、《世界史·现代史编》,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现代世界体系》,[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1992年版。

4、基姆主编:《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三联书店,1960。

5、苏联科学院主编:《世界通史》第八卷至第十卷,三联书店,1976。

6、孙成木等著:《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

7、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商务,1980。

8、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9、颜声毅等:《现代国际关系史》,知识出版社,1984。

10、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

五、教学学时安排表

根据学校有关教学计划规定和本课程的实际需要,世界现代史讲授一学期,

约18周,共72学时,每周4学时,包括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考试时间不在此内。

内容序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学时 2 6 8 8 6 4 内容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总复习学时 6 6 8 8 6 4

第二部分大纲内容

导言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分期

一、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的区别及其

历史分期。

2、要求学生理解世界现代史在整个世界历史中的特殊性。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0世纪人类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其进程。

4、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整体世界观

的视角分析人类历史在这一时期的基本走向以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20世纪人类历史的基本进程。

(二) 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现代史基本发展线索和内容。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

2、难点:分期的标准;分期与分段;

二、教学内容

(一) 什么是世界现代史。

(二) 世界现代史的研究状况、特点和意义。

(三) 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及四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概论课以概述的方式来概述本部分的内容,建议教师应用

整体观念高度概括人类社会在20世纪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从宏观上把握20世纪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进程;在谈现代史分期时联系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概述现代史各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

(二)教学安排:2学时。

(三)作业:说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基本发展线索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列强相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特征,世界近代史如何过渡到世界现代史。

2、要求学生理解新的历史时代的发展趋势。一战前的欧洲,一战的影响。

3、要求了解一战的进程,战后欧洲的衰落和日本、美国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

(二) 重点和难点:

1、重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难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大战的进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一)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地位。

(二) 帝国主义列强的军备竞赛。

(三) 巴尔干和地中海的紧张局势。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性质

(一) 战争的爆发。

(二) 战争的性质。

(三) 双方的战略计划。

第三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一) 1914年的战争进程。

(二)1915年的战争进程。

(三) 1916年的战争进程。

(四) 1917年的战争进程。

(五) 战争的结束。

第四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 欧洲的衰落。

(二) 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课开始概述本章内容:19世纪60 、 70年代开始的电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到20世纪初基本完成。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进行和完成,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生产力迅速提高,资本主义生产开始集中并发展到垄断,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随着经济上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走向寡头政治,由一小撮金融寡头控制了政权。由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由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列宁主义阶段,俄国1905年革命标志着世界革命的中心从德国转移到了俄国。在俄国1905年革命的影响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开始从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开领导革命。 20世纪初,世界进入了新时代。从资本主义经济政

治发展的不平衡、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列强的军备竞赛以及巴尔干问题等方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这次战争使欧洲受到了削弱,引起了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一系列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美日的崛起使帝国主义统治的格局发生变化,结束了欧洲支配全球的历史;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不再甘心受帝国主义的奴役而挺身反抗。世界处于动荡、战争、革命、调整的历史时期。了解这次大战的主要历程和重要和

战役;分析这次战争造成的损失及其带来的后果。按战争进程分别讲授大战的经过,对大战的影响由学生来分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来归纳。

(二)本章教学安排:6学时。

(三)练习:

1、谈一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大战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与日本是如何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

(四)参考书:

1.[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研究室译:《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

2.阿瑟·林克等著:《一九00年以来的美国史》(第一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3.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第一编第一、二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远山茂树等著,邹有恒译:《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下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列宁:《亚洲的觉醒》,载《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7.[英]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帝国的时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二章俄国的十月革命和战后初期欧洲革命运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过程。

2、要求学生理解为何同时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作为现当代世界

历史的开端。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十月革命的背景、经过。

4、要求学生了解德国、匈牙利等国革命运动的基本过程和共产国际成立的

历史条件。

5、要求学生理解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新的

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

6、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俄国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异同。(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欧洲革命失败的原因。共产国际

的建立。

2、难点: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的革命措施,欧洲革命运动。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有:认识1917年前夕俄国的社会状况和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与主观条件,分析俄国在这一年连续爆发两次革命的原因;沙皇政府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连续倒台的原因;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一列措施,着重理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和背景;分析内战胜利的原因与后果。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下,德国、匈牙利等许多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纷纷

爆发无产阶级革命,掀起了战后初期欧洲革命运动的高潮。尽管这些革命最后都

未成功,但它教育和动员了世界革命人民,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 俄国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 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的并存。

(三) 武装起义的准备。

(四)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五)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

(六)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开始。

(七) 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第二节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一) 德国革命形势的成熟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二) 德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三) 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和十一月革命结束。

(四) 匈牙利共产党的建立和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五)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失败。

第三节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和共产国际的建立健全

(一) 各国工人运动和共产党的建立。

(二) 共产国际的建立。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内容头绪多,理论性强,建议(1)理清线索,(2)充分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揭示史实之间的必然联系,注意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3)可采用概述法、讲解说明法、论证法、讨论法、图表法等多种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理性思维。

(二)本章教学安排:8学时。

(三)练习:

1、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欧洲革命失败的原因分析。

3、俄国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得到巩固的?

4、为了巩固政权,匈牙利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参考书:

1.颜声毅等编著:《现代国际关系史》(第一章),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2.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基辛格著:《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4.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第一编第三章),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战胜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洛迦诺公约和非

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2、要求学生理解看似有序的国际关系为何会再次演变为无序。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实质;新的国际关系

对以后世界格局变化的潜在影响。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难点:20年代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巴黎和会

(一) 主要战胜国对世界安排的设想。

(二) 巴黎和会的召开。

(三)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四) 国际联盟。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

(一) 战后亚太地区的形势。

(二) 海军军备竞赛。

(三) 华盛顿会议。

(四) 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

第三节20年代国际关系的再调整

(一) 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

(二) 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斗争。

(三) 欧洲安全问题和《洛加诺公约》。

(四) 裁军问题和《非战公约》。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试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内政和外交概况。内容有:英国经济的衰

落、政党政治的变化和自治领地位的提高。法国经济的恢复、多党制下的政局变化和谋求国家安全的措施。德国十一月革命与魏玛共和国的政局特点、经济的复兴和大国地位的恢复。法西斯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及其隐患、政治保守局面的产生。日本经济的萧条、政党政治的出现、企图侵略中国的外交方针。

在20年代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各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整。一系列赔款计划、和平公约的签订和裁军会议的召开,表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同时,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断改善,两种社会制度保持着和平共处的状态。

本章知识内容复杂,内在联系强,理解、识记量大,建议:(1)理清线索,弄清史实之间的必然联系,可设计板书来解决;(2)引导分析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作用、隐含的矛盾、维系机构,20年代英、法、意、美、日

各国经济、内外政策的异同,德国迅速崛起的各种原因。(3)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赔款问题领导权的转移;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西班牙内战;德、意、日三国结盟。(4)注意讲清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强对史实的评价

与分析,对理性的内容加强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二)教学时间安排:8学时

(三)练习:

1、巴黎和会是一次什么性质的会议?为什么?

2、凡尔赛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3、分析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并说明其主要议程。

4、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评价这一体系?

5、根据国联盟约的内容分析其实质。

6、什么是委任统治制?其实质如何?

(四)参考书:

(1).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五章第二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六章第五节),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第一编第三章第三、四节),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孙成木:《十月革命史》,三联书店1980年版。

(5).埃尔文:《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四章 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一、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战后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治变动状况。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变动状况。

2、难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状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衰落中的英国。

一、发展迟缓的社会经济。

二、第一届工党政府。

三、1926年大罢工。

第二节重建中的法国

一、法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二、频繁更替的前政府。

三、寻求安全保障。

第三节重新崛起的德国

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卡普暴动。

三、魏玛政府的内外政策。

四兴堡当选总统。

五、纳粹势力的抬头《我的奋斗》。

第四节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的经济政治状况。

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确立。

第五节美国的柯立芝繁荣

一、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二、繁荣下的矛盾和隐患。

三、价值观念的转变与工人的经济状况。

第六节短暂稳定的日本

(一) 日本经济的萧条

(二) 民主内阁的出现

(三) 币原外交

(四) 田中内阁内外政策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经过大战的浩劫及战后初期的利益瓜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新秩序确定,欧洲革命高潮过去以后,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面临着恢复和调整的任务。总的来说,2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表现为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政治上,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欧洲一些国家的左翼政党上台执政,进行

了社会改革,扩大了民主;日本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政党政治。经济上,由于新科技的应用和生产合理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美国对欧洲的

投资,各国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资本主义世界

在稳定和繁荣的背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经济上传统部门发展缓

慢,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个别国家(如英国)长期处于萧条状态;政

治上则出现了意大利法西斯。建议教师按国别深入剖析政治、经济状

况现象背后的原因。

(二)教学课时安排:6学时。

(三)作业:讨论战后各国恢复经济的条件。

(四)参考书:

(1)基辛格著,顾淑馨等译:《大外交》(第九章),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2)保罗?肯尼迪著,梁于华等译:《大国的兴衰》,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3)迪罗塞尔著,李仓人等译:《外交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4)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7世纪中叶至1945年),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6)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六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第五章两次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一、教学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过程。

2、要求学生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是个别国家

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而是所有饱受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试图掌握自己

命运的尝试。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和特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2、难点: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论

(一) 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二)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三) 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第二节亚洲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一) 朝鲜“三·一”起义。

(二)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一次大战结束后的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甘地和甘地主义评价。

(三)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革命前的土耳其;护权协会的统一和国民公约;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的斗争;洛桑和约的签订与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凯末尔革命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

第三节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一) 非洲人民反帝独立运动概况。

(二) 埃及的反英独立运动。

(三) 拉美民族解放斗争概况。

(四) 阿根廷一月风暴。

(五)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的改革。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讲授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占世界

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劳动群众”“成了世界政治的积极

因素,成了用革命摧毁帝国主义的积极因素”。这场席卷三大洲、十几亿

人投入其中的民族民主运动呈现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征。亚洲成为

革命风暴的新源泉,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纷纷举起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旗

帜;非洲的反帝运动覆盖面广,拉丁美洲则以反对帝国主义掠夺和国内独

裁为斗争目标。各国的斗争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本章内容概念多、事件多、涉及国家多,容易混淆,建议采用对比讲

述法:(1)横向对比,(2)纵向对比,加深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二)教学安排:6学时。

(三)练习:

1、何谓甘地主义?

2、何谓凯末尔主义,如何评价这一主义?

3、简要论述及评价凯末尔世俗化改革的内容。

4、卡德拉斯改革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四)参考书:

1.彭树智主编:《二十世纪中东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黄维民著:《中东国家通史—土耳其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印度]马宗达等著:《高级印度史》(下),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4.李春辉著:《拉丁美洲史稿》,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第六章苏联的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

一、教学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

2、要求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

和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尝试如何变成了斯大林模式。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与主要内容,苏联从战

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从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苏联工业化的经过与得失、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与问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建立。

2、难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对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建立

(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的形势和任务。

(二)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建立。

(四) 国民经济恢复的胜利完成。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 列宁逝世前后的苏联政局。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和实施。

(三) 工业化初期的党内斗争和反对布哈林及其拥护者的斗争。

(四) 农业集体化。

(五) 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二、三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生活

(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二) 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三) “肃反运动”联共(布)中央内部的斗争、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

(四) 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卫国战争前加强战备的努力。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讲授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被粉

碎后,苏俄政府实施了新经济。它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经过不断探索而找到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新途径,因而在苏联现代史和国

际共运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逝世后,以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党和政府

领导全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实行了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和国家经济计划化,在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及教

训,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借鉴。内容多、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建议:(1)理清线索: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社会主义建设;(2)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施的政策进行比较;(3)对列宁与斯大林建设模式对比分析。

(二)本章教学安排:4学时。

.

(三)练习:

1、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简要评价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何谓斯大林模式,它有何影响?

(四)参考书:

1、[苏]亚历山大·奥尔洛夫著,彭卓吾译:《震惊世界的莫

斯科三次大审判—斯大林肃反秘史》,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

2、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苏]基林里主编,邢书纲等译:《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

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苏]葛罗米柯著:《永志不忘:葛罗米柯回忆录》,世界

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

5、[苏]沃尔科戈诺夫著:《凯旋与悲剧:斯大林的政治画像》,

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七章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教学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为什么会在20年代末发生经济危机。

2、要求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为什么各国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

的道路。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2、难点: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和作用、德国纳粹党的上台及其教训以及日本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并由此在欧亚两洲形成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和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二) 经济危机和日本的法西斯运动。

(三)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二节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 德国经济危机和希特勒的上台。

(二) 纳粹德国的独裁恐怖统治和战争准备。

第三节美国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一) 美国经济危机和胡佛政府的困境。

(二) 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三) 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评价。

第四节经济危机影响下的英国和法国。

(一)英国。

(二)法国。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内容可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方面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并重点讲清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一方面讲清经济危机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困境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世界局势危机四伏,为摆脱危机,不同国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可概括为三种:德、日,英、法,美。不同道路的选择是与这些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能力相联系在一起的,这部分要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各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来讲解。

(二)教学时间安排:6学时。

(三)练习:

1、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根源与后果。

2、希特勒上台的原因是什么,法西斯德国是如何扩军备战的?

3、试析日本与德国法西斯的异同。

4、英国的反危机措施及其影响如何?

5、试分析法国人民阵线的成立及其反危机措施。

6、试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7、何谓火十字团与 2.6事件?

8、英、法、美三国为何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

(四)参考书:

1、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六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金重远主编:《20世纪初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复

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丁建弘、陆世澄主编:《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吴廷璆著:《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富兰克林·D·罗斯福

时代1929-1945》,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唐贤兴主编:《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第八章),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2年版。

第八章战争危机的加深和早期反法西斯斗争

一、教学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二战前夕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在威胁到全人类的危险面前各国的反应。两大帝国主义集团的形成。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共产国际策略方针,世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要求学生理解英法美苏等国实行的绥靖政策及其本质。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939年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四种谈判。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大战前夜国际外交舞台的斗争及其实质;绥靖政策表现和危害。

2、难点:共产国际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德国毁约扩军和苏法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

(一) 德国毁约扩军。

(二) 苏法等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的努力和成果。

第二节共产国际七大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一) 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二) 世界反战和平运动。

第三节法西斯扩大侵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

(一)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战争。

(二)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三) 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四)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第四节西方国家的不干涉政策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一) 绥靖政策的产生及其全面推行。

(二) 美国的中立政策。

(三) 慕尼黑阴谋及其历史教训。

(四) 莫斯科英法苏三国谈判。

(五)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第五节大战前夕的欧洲

(一) 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二) 法西斯在欧洲侵略的新动向。

(三) 和平的最后机会。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主要讲授30年代中期,国际局势危机迭起,世界不

断滑向战争深渊,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扩军备战,大肆对外侵略扩张。日本继侵占中国东北这之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并与德国一起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法西斯国家在扩大侵略的过程中,在“反共”的旗帜下初步联合起来。面对法西斯的进攻,共产国际号召世界人民结成反法西

斯统一战线,共同抵御侵略;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国际局

势朝着世界大战方向演进。建议教师理清三条主要线索: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以便于把握本章内容。

(二)教学时间按排:8学时。

(三)练习:

1、三十年代美国中立政策出台的原因。

2、英法绥靖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后果。

3、何谓有田—克莱琪协定?

4、在西班牙内战中,英法不干涉政策出台的原因。

5、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6、何谓国际纵队?

7、西班牙内战中共和国失败的原因及民族革命战争的意义。

8、何谓苏台德问题和五月危机?

9、简要论述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其后果。

10、简要论述1939年4-8月英、法、苏三国集体安全谈判失败的原

因。

11、如何认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四)参考书:

1、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六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金重远主编:《20世纪初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卷),复

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丁建弘、陆世澄主编:《德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吴廷璆著:《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蒋孟引:《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7、[英]米德尔马斯著,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译:《绥靖战略》(上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要求

(一)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使学生们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性

质和战争进程及其结果、意义。

2、要求学生理解二次大战的起源与性质的转变,世界反法西斯

同盟的形成及其内部的协调与斗争。

3、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战中的重大战役及其对战局的影响,二

战中著名的领袖人物及其作用,二战期间特别是二战后期几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及其对战争结局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2、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地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德国称霸欧洲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

(二) 德国进攻波兰。

(三、德国进攻北欧、西欧和法国败降。

(四)) “不列颠战役”。

(五) 轴心国三国同盟条约和德意侵占巴尔干。

(六) 非洲的军事行动。

(七)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第二节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一) 德日意法西斯军事同盟、苏德战争爆发。

(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变

(一) 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二) 北非战役和卡萨布兰卡会议。

(三) 库尔斯克战役。

(四) 盟军攻占西西里和意大利投降。

(五) 太平洋战局的转变。

(六) 德黑兰会议。

第四节大反攻的1944年

(一) 苏联红军的大反攻。

(二) 美、英联军开辟第二战场。

(三) 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四) 雅尔塔会议。

(五) 柏林战役和德国的败降。

(六) 波茨坦会议。联合国的建立。

第五节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 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进攻。东条内阁的垮台。

(二) 亚洲各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高涨。

(三) 苏联对日宣战。日本的败降。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设计:本章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国际反法

西斯战争。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扩张终于在1939年9月发展这一场全面的世界大战。大战初期,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不可一世。凭借优势兵力,运用“闪电战”,德国横扫大半个欧洲,意大利进军非洲,日本肆虐

亚洲和太平洋。但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战争的面貌就大为改观。从

1942年中到1943年,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盟军在太平洋、北非和苏德战

场的一系列重大胜利,迫使轴心国不得不从攻势转为守势。1944年至1945年,盟军在各大战场展开大规模战略进攻,被侵略国人民英勇反击,终于彻底打垮法西斯侵略国,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章内容时空跨度大,头绪多、战役多、会议多,为便于掌握,建议:(1)以时间为主线,以中国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构成二战的时空

关系;(2)将知识要点化、系列化:

1个出卖别国利益的阴谋---慕尼黑阴谋;

1次自食其果析撤退---敦刻尔克撤退;

1个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同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种奇特的战争方式---奇怪战争、静坐战争;

3国法西斯同盟---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次盟军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

4次突然袭击---德国突袭波兰、丹麦、挪威、苏联,日本突袭珍珠港;

4次转折性质事件---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阿

拉曼战役;

5个重要文件---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

公告;

5次重要会议---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

茨坦会议;

(3)理清错综复杂的矛盾,注意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转化,帝国主义

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形态间的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

(二)教学安排:8学时。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SZX030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时】 72(理论)+28(实验) 【学分】 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课程介绍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即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诸如问题求解、规划推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能",使得计算机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作为本科生一个学期的课程,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的一般应用.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较详细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重点掌握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熟悉语义网络法,了解知识表示的其他方法,如框架法、剧本法、过程法等。 (3)掌握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等.了解博弈树搜索、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方法. (4) 掌握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的技术、了解不确定性推理、非单调推理的概念. (5)概括性地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规划系统、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6)简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语言和工具. (7) 掌握Visual Prolog编程环境,会使用Prolog语言编写简单的智能程序。 要求学生已修过《数据结构》、《离散数据》和《编译原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 3 学分,理论课时72 ,实验课时28。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003 课程名称:英语口语 大纲执笔人:汤姆 大纲审核人:陶伟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考试课。本系列教材全套共四册,讲授对象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及水平相当的学习者。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同时培养对话能力要求将功能与语法结合起来。重点不放在学习语法上,而更多的是重视语言交际过程,以说话流利为口语训练的首要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口语中的一些基本功能和一些基本意念的表达方法,逐步培养日常生活口语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应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用基本准确和较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能参与讨论和论辩。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练习 五、学时、学分 英语听力课程开设两年,四个学期。每学期课时为34学时,2学分,总学时为132学时,共计8学分。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第一学年

七、教学内容 第一学年 Unit One First Day in College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Meeting people”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 重点及难点: Introduction; Greeting; Address system 3.主要教学内容:

1)Listening activities:Listen to three conversations and match each dialog with the right picture 2)Group work: Ask each other some Get-Acquainted Questions 3)Discussion: What courtesy titles do people in China usually use nowadays When do you use them Unit Two Hometown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Hometown”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及相关的风景点知识介绍 重点及难点: Describing places; Describing weather 主要教学内容: 1)Discussion: some places in China are notorious for bad weather. Name three of them and describe the weather briefly 2)Reading activities:read the text and discuss the whether in different places 3)Interview: interview three classmates about their hometowns Unit Three What’s he like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Describing people”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 重点及难点: Identifying people; Describing appearances 主要教学内容: 1)Pair work: student A and student B describe three pictures to each other without looking at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s. Find out he common one 2)Group work: each student in the group describes a friend, a former classmate, or someone that has impressed him/her. Talk about the person’s character, habits, likes and dislikes,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 3)Role play: Imagine that you are David, Linda and Judy. What would you say about your mother Unit Four Lets Go Shopping 基本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掌握与主题“Shopping”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式及相关的销售技巧 重点及难点:

世界民族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民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世界民族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Ethnic Groups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民族学专业 5、使用教材:李毅夫、赵锦元.《世界民族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二、课程简介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问题是多民族国家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不同国家都有自己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实践。因此,了解和认识国外民族情况、民族问题、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分析研究国外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世界民族概论》做为民族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内容为: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分析当前世界民族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世界各民族的人口数字、地理分布、经济类型、文化交流、人种构成、语言系属、宗教信仰,然后分洲详细讲述各大洲民族发展的具体形式、民族分布特点、主要的民族以及民族关系格局、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和有关国家处理这些问题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下列基础知识:世界各国民族的分布、人口、人种、宗教、语言、宗教、历史发展等基本情况;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关系格局及其发展规律;了解其他国家处理民族冲突和民族矛盾的政策、理论和措施;掌握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和原则。同时,课程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堂理论知识对现实中某一民族文化现象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具备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表 章次题目教学时数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 1.5学时 第二章世界民族的人种构成 1.5学时 第三章世界民族的语言文字 1.5学时 第四章世界民族的宗教信仰 1.5学时 第五章亚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六章非洲民族概说9学时 第七章欧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八章美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九章大洋洲民族概说6学时 第十章当代世界民族问题9学时 总计51学时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六、内容提要 第一章世界民族的人口与分布(教学时数1.5)教学目的:通过对“民族”定义的辨析,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汉语中“民族”一词多义性,掌握本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民族”,初步认识世界民族分布的格局,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世界民族人口状况、世界民族的地理分布和经济类型 教学难点:世界民族人口变化趋势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附件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I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辅导答疑、上机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例结合,多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要求编写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4.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Prolog语言的语句特点、程序结构和运行机理; 2.能编写简单的Prolog程序,能读懂一般的Prolog程序。 教学重点: Prolog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 表与递归,回溯控制 第三章基于图搜索的问题求解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状态图搜索基本技术和状态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包括穷举式搜索、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 2.掌握与或图的基本概念、与或图搜索基本技术和或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 3.理解一些经典规划调度问题(如迷宫、八数码、梵塔、旅行商、八皇后等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纲 口语是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语课旨在传授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相结合;扩大社会文化知识面,为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课力图把学生置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学习。把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置于一种真实、宽松、主动和持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贯彻和落实,摆脱学生“张口难”的障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流利的教学原则,提高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程内容覆盖面广,语言环境真实,情景意念生动有趣,语言范例标准地道,注意到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过程,强调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的: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类别:公共课 四、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3,总学时数96 五、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口语 七、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八、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基础上熟悉更多地语言交际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使学生侧重掌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 ………………………………………………………………装……订……线…………………………………………………………………………………………………………… …………………………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64学时 总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1-2学期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宫林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英语口语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每周2学时,共计64学时,4学分。该课旨在通过课堂的英语口语操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英语口语是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三、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既涉及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了时下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包括购物、娱乐、健身、互联网、旅行、文化、爱情等。通过针对以上话题的学习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学期《英语初级口语》 Lesson 1 Frst day in college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first day in college. 2学时 Lesson 2 Hometown Where is your hometown? How about the people there? Are there any famous persons? 2学时 Lesson 3 What's he like?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hobbies 2学时 Lesson 4 Let's go shopping! Let students practice the dialogue in shopping 2学时 Lesson 5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in study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own learning method 2学时 Lesson 6 seeing a doctor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feelings. 2学时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人工智能》(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以及应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基本方法。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完整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000002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全院各专业学生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2学分 主讲教师:陈晓红等 指定教材: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口语》、《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教学目的: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和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而为全校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课程以训练为手段,在理论指导下,以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运用技能、言语识别能力、言语判断力和应变力,为将来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语音常识与发声技能 课时:2周,共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语音的产生 一、发音器官 二、发音原理 思考与练习: 1、在发音器官图上指出发音器官的名称、部位及各种活动方式。 第二节发声技能 一、用气发声训练 二、共鸣控制训练 三、吐字归音训练 思考与练习: 1、共鸣控制有何作用?按要领训练中、低、高三腔共鸣的方式。 2、慢速吟诵《雨巷》,要求把每一音节的出字、立字、归音按要领读好。 第三节语音的基本概念与训练步骤 一、语音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语音的四要素) 二、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第二章普通话语音训练 课时:3周,共6课时 第一节普通话声调训练

一、四声基本训练 二、声调辩正 三、声调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进一步体会声调的区分词义的作用——训练《施氏食狮史》。 第二节普通话声母训练 一、声母基本训练(掌握辅音发音要领) 二、声母辩正(重点辨正平翘舌音、边鼻音、舌面音和舌尖音、唇齿音和舌根音等方言难点音,提供记忆的规律) 三、声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声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声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第三节普通话韵母训练 一、韵母基本训练(掌握元音发音部位及韵母发音要领) 二、韵母辩正 三、韵母发音检测 思考与练习: 1、对照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韵母差异,找出对应的规律。 2、针对性训练——根据“韵母处方”制定训练计划。 3、加强前后鼻音的训练。 第四节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一、声调音变训练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训练 五、语流音变检测 思考与练习: 1、什么叫语流音变?举例说明轻声和儿化的作用。 3、朗读训练《老朋友相遇》 第三章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规范运用 课时:1周,共2课时 第一节词语的规范运用 一、词语规范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二、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主要差异 三、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词 思考与练习: 1、收集整理本地的方言词语,与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进行比较。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总纲 口语是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诸项技能之一,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口语课旨在传授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口头交际能力,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相结合;扩大社会文化知识面,为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英语口语课力图把学生置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学习。把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置于一种真实、宽松、主动和持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贯彻和落实,摆脱学生“张口难”的障碍,培养学生掌握准确、流利的教学原则,提高英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程内容覆盖面广,语言环境真实,情景意念生动有趣,语言范例标准地道,注意到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过程,强调学生全面的口语能力培养。 二、教学目的:英语口语课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课程类别:公共课 四、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3,总学时数96 五、开课时间:第一、二学期 六、开课专业:英语口语 七、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 八、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听说基础上熟悉更 多地语言交际主题,指导学生掌握听说技巧。使学生侧重掌 握在旅游和餐饮主题方面的日常表达。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 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取得在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 综合发展 九、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听 能够听懂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单词、句子及简单的口语对话。能够基本听懂正常语速的听力 内容,并能听懂课堂实训时相关主题的讨论。 (二)说 能够就相关主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和小组讨论中,积极 活跃的反映自己的观点。 (三)读 能够每天读一些英文美文,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学之间养成用简单英语口语交

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聆听世界民族音乐有感 出于对音乐的喜欢,我在本学期选择了世界民族音乐文化,每个星期我都带着憧憬期待晚上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的到来。而不知不觉世界民族音乐概论课已经到了尾声。在杨老师一个学期的全心授课下,我学会了很多音乐知识。在没上这门课程之前,我只是听一些流行歌曲,对民族音乐认知,也仅限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并没怎么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到这门课程是,我觉得自己的音乐世界真的太渺小了。甚至可以说是肤浅。在课上我知道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区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民族音乐。而我所理解的民族音乐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上这门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整个课堂气氛让人感觉很轻松,也很舒服。你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步伐,去享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一片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世界民族音乐。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和各宗文化的综合,同时也需要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不断创新和改善后形成的。音乐文化包涵了多种文化,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不同的民族,因为历史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同,其产生的民族音乐自然而然的就是有很大的差别。而我觉得差别只是单纯的表现在形式的不同,其根本上还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民族精神或者是信念的一种表达,又或者是对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总之,音乐的根本就是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民族的,亦或是关于爱国的,关于爱情的等等。 说到世界民族音乐就不得不谈到世界民族的乐器。不同的民族,各式各样的乐器,在这堂课上,我算是长眼界了。有爱尔兰的风笛和竖笛,有蒙古的马头琴,有我国的古筝,琵琶.......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喜欢的就是非洲手鼓,它不仅是个非常好听的乐器,而且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鼓.当你熟练打出一小段一小段时,你会发现你的鼓在深情的说话.当你和朋友们共同演奏同一个速度节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融入了其中,在和你的朋友们没有语言的沟通交流.这些感觉真的都是妙不可言. 民族音乐文化总是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而每一种文化代表的一种民族意志,那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感知民族音乐背后的文化,体会民族音乐的伟大魅力。让民族音乐来净化并升华我们的灵魂吧!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35042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 C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 学中涉及研究、 科学与技术, 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 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 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 识表示和推理机制、 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 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 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 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 机器学习技术, 语音和语言理解方 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 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 2 学时(讲课 2学时) 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 :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 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是计算机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 使学 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Agent 系统、 语音识别、自动语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口语作为一门公共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师范生正确把握教师口语的特点,运用教学口语的技能、教育口语规律以及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使学生成为学习规范的、文明的、优美的语言的典范。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师口语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是: 1.教育师范生热爱祖国语言,认真学习,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2.能够用标准和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交际和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辩正能力。 3.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做到语音响亮、圆润、持久不衰。 4.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做到听话准确,理解快,记得清,有一定的辨析能力;说话清晰、流畅,得体,有一定应变能力,语态自然大方。 5.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情景的需要,调控声音的高低强弱,掌握语气、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等口语修辞技巧,口语表达做到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1.根据不同内容,可灵活地采用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讨论法、实践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可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以教师集中辅导与自学、小组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 3.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上编普通话训练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英语口语》是一门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和复合型专业(含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课堂内外的英语口语操练,使学生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既涉及英美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了时下流行于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包括聚会、饲养宠物、健身、互联网、旅行、金钱、文化、爱情等。通过针对以上话题的学习和操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中,不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三、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其他英语单项和综合技能训练课程既有所区别、又相辅相成。口语技能作为一项语言的输出性技能,与阅读、听力、语法等课程关系密切,也为学生参与综合训练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的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遵循了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语言真实地道、体裁丰富多样。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安排上,以“听读导入,口语为本”作为指导原则,通过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使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口语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五、主要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遵循科学的口语教学原则和口语学习步骤,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之前先让其接触大量的听力和阅读材料,然后让其通过跟读单词、回答问题、复述材料、背诵课文、自由讨论等丰富多彩的操练逐渐达到口语交际的最高阶段。本课程采取“ 教师指导下的网络课堂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网络课件,完成本课程的学习。 六、课时安排 每周2学时,一学期16周。 七、采用教材 以自编的网络版教材(朱晔主编,未出版)为主,辅以《英语中级口语》和“ Let's talk”等其他原版英语口语教材等印刷类教材。 八、考核方式

雅思口语教学大纲.

《雅思口语》教学大纲(IELTS Speaking) 制定单位:大学外语教学部 制定人:赵慧婷 审核人:郭亚东 编写时间:2014年7月7日

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属性及课程介绍 “中澳班”依托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全面系统地引进英联邦政府认可的教学体系及办学模式,采用灵活的办学机制,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继续学习和深造的需求,开设实用性强、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课程,重点培养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急需的能熟练运用英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雅思英语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该班以基础性的英语教学和针对性的雅思考试技能培训为核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达到出国学习的英语水平要求。 雅思英语课程是该班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由于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的的五项基本技能,该课程又分为雅思听力、雅思口语、雅思阅读和雅思写作四门子课程 雅思口语作为中澳班学生第一学期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应试技能。在学期初,中澳班的所有学生将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摸底测试,以便教师掌握学生们的真实英语水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尽可能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本课程以大量模拟试题使学生熟悉、适应雅思考试,从而使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在考试中得到最好的发挥。 雅思口语课程依托外研社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在考核时进行网络化考试。教师在此平台上进行试题库建设,并对资源进行类别管理、修改、收藏等管理。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语音训练。在期中考试时进行网络化考试。期末考试将进行雅思口语模考。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雅思口语应试水平。 (三)适用对象 全日制中澳班大一新生。 (四)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以《十天突破雅思口语剑9版》为课程教材,以剑桥雅思考试培训系列教程及雅思口语真题做为后续的教材。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民族音乐欣赏》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按照中国民族音乐的体裁形式,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中国民歌为主线,选用经典曲目和唱段进行讲析,介绍其历史源流、艺术风格,并教唱主要音乐片段。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就是使学生在欣赏名曲的同时,教会学生演唱经典民歌。让学生从“学会演唱一首家

乡的歌”开始,来逐渐认识中国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以及丰富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积淀,从而更加热爱我们本民族的音乐艺术。课程教学所达到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及社会意义。 2.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梗概。 3.使学生熟悉中国民族音乐主要类别、经典曲目及其艺术风格。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中国民族音乐源流及历史文化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 1、通过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流程,加强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增进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感情。 本章主要内容: 1、中国丰厚民族音乐文化积淀的的形成: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 2、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3、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种分类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1.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三版) 2.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10月本章思考题: 1.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2.中国民族音乐按体裁划分为几大类? 第一节中国民族音乐概述及发展简史 1、中国民族音乐概述: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民族众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世界留下来了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 2、民族音乐发展简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表示、推理机制和智能问题求解技术。启发学生开发软件的思路,培养学生对相关的智能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3 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3.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4.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5.了解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三大学派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3.脑智能和群智能 4.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 第二节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1.人工智能学科的产生

2.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3.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第三节人工智能研究途径与方法 1.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3.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1.推理技术 2.搜索技术 3.知识库技术 4.归纳技术 5.联想技术第五节人工智能的应用 1.难题求解 2.机器定理证明 3.自动程序设计 4.模式识别 5.机器翻译 6.智能管控 7.智能决策 8.智能人机接口 第六节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2.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本章习题要点:对基本概念、技术、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智能程序设计语言(5 学时)(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21023-025 总学时:104 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践62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应用英语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口语是一种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清晰、流畅、达意,使学生知道在什么场合或情景下应怎么说。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话题进行连贯的发言;能比较准确地表达思想,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语言运用基本得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能力要求: 1.通过接触大量的视听及文字材料,增加语言输入,然后经过模仿、训练达到对语言的自由运用; 2.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理解交际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关系,掌握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 3.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运用简单的日常英语进行对话,并能就所听、读的材料回答问题及复述,做到语音、语调、语法基本正确。 4.通过第二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就一般日常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能就熟悉的话题经一定的准备后, 作1-2分钟的连贯性发言。 5.通过第三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经一定准备后, 就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话题作3-5分钟的连贯性发言和交谈。

三、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104学时,分三个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为2。 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 1. 表达模式: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示语言功能的不同表达方式; 2. 口语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口语技能训练和语言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展所学语言功能的常用句型,强化交际技能; 3. 话题讨论:通过对不同话题的讨论加深对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正确得体的交际。 语言功能项目应包括: (1)介绍问候 (2)邀请通知 (3)请求提供帮助 (4)道歉感谢 (5)建议劝告 (6)警告命令 (7)祝贺赞扬节日问候 (8)喜恶偏爱 (9)忧虑关切同情 (10)赞同不赞同 (11)失望遗憾 (12)鼓励惊喜 (13)方向说明 (14)责备抱怨 (15)满意不满 (16)肯定怀疑 (17)观点见解 (18)意欲打算 (19)可能不可能 (20)倾听打断 (21)兴趣乏味 (22)坚持催促 (23)宽慰劝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