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莓派通过SSH及VNC连接笔记本

树莓派通过SSH及VNC连接笔记本

树莓派通过SSH及VNC连接笔记本
树莓派通过SSH及VNC连接笔记本

出差在外,想折腾树莓派耍下,但是不记得树莓派的ip地址,当然可以用扫描工具扫下,比如advanced ip scanner。但是嫌麻烦还是想折腾下仅靠网线直连笔记本用最简单配置玩转树莓派。

用网线直连电脑,不经过路由器。这个方法最大的特点用最少的工具玩树莓派。

准备工作,烧Raspbian系统到SD卡。刚官网看了下有新的系统下载,http://www.ras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s/,重新下了了下2014-01-07那个1.3.4版本的。然后格式化SD 卡,FAT格式。我用win7系统,选的Win32DiskImager烧下。如果linux系统的,用dd 工具,细节自己google。

一、材料:树莓派一部、网线一根,笔记本电脑一台。

1、树莓派:带供电系统和烧好Raspbian系统的SD卡,供电用手机的充电线用笔记本的us b供电

2、网线:交叉或直连;

3、笔记本电脑:双网卡,现在应该都是这个配置的。

二、操作步骤。

1、连线。

树莓派接好供电线;

将网线一端接到树莓派,另一端接到笔记本。

2、共享互联网。

如果现在笔记本已经通过WIFI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将无线网卡的互联网资源共享给本地连接。以win7系统为例,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和共享中心——查看网

络状态和任务——更改适配器设置,找到无线网络连接右键“属性”,在共享选项卡上选中“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N)”选项,点确定。

3、查找树莓派的IP地址。

运行DOS窗口,输入arp -a,在接口192.168.137.1下的为动态类型的IP地址就是树莓派的地址

为什么是接口192.168.137.1的呢?因为上部共享互联网的时候已把“本地连接”的IP地址自动设置成静态IP192.168.137.1 了,当然这个IP地址也可以自己设置成其他自己常用的静态IP地址。因为此时树莓派的IP地址是动态的,只能用此方法查找。也可以通过修改SD卡中的cmdline.txt文件(在里面加入语句ip=***.***.***.***),将树莓派设置成静态IP地址,但此时只有将电脑的“本地连接”的静态IP地址设置成与树莓派静态IP地址同一号段才能成功连接。

4、利用PuTTY软件连接树莓派。

此时输入上述查找的动态IP地址或设置好的静态IP地址就能连接上树莓派了,因为是初次连接要进行一下初始化设置和其他操作。

开启SSH

事实上最新的Raspbian 2012-10-28已经默认启动了SSH支持,无需特意开启。

如果因为各种原因,系统没开启SSH服务(从旧系统升级,曾经特意关掉等),可通过sud

o raspi-config启用或禁止SSH。

登录SSH

登录SSH的唯一推荐工具是PuTTY。(Tunnelier (Bitvise SSH Client)也是好工具,但无奈中文乱码无法解决而不建议)

打开PuTTY,输入树莓派的IP地址192.168.137.9即可登录。下图来自互联网

首次登录会和您确认连接密钥,请按“是”确认。只有首次登录会出现这个提示。

登录后会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输入之后即可登录树莓派的命令行。(提示:Raspbian默认的用户名密码是pi/raspberry)

推荐PuTTY中文版的原因

就算您阅读英文毫无压力,我也推荐使用中文版的PuTTY。两点理由:

一、默认字体是更大字号、更容易看清的12px(小四)新宋体。

二、与英文原版不同,汉化版做了更改,默认即采用UTF-8编码进行通信。

这样无需任何设置,即可避免Linux命令行显示中文的乱码(变问号、变方块等)问题。(谁不喜欢“无需设置”呢?)

* 如果您使用英文版PuTTY,碰到命令行的中文乱码,请调整连接选项的:

Window -> Translation,Remote character set改为“UTF-8”。

另外在PuTTY的第一个屏幕,可以使用“保存”按钮,把编辑好各种选项的连接,存成列表框里的一个条目。

下次连接时直接双击即可。

4.配置

登录SSH之后,得启用一下配置,输入

sudo raspi-config

选择expand_rootfs,然后把整个系统的可用空间扩展到储存卡的大小。个人感觉在没有ex pand之前,SSH登录非常不稳定,如果RP不好而卡死的话,拔电源重来吧(?′?`?)

然后输入sudo reboot,重启一下再连接。

一般的路由自动分配IP以后都可以直接上网,可以输入命令来检查一下:ping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

如果需要设置静态IP,可以这样操作:

a.输入命令

sudo nano /etc/network/interfaces

b.然后看到的文件内容如下:

c.替换为(图中的192.168.1.134是自定义的IP地址)

d.ctrl+o存盘,ctrl+x退出

5.安装远程桌面

可以上网以后,就可以安装各种软件了。软件安装命令是sudo apt-get install xxx,玩过u buntu的朋友都应该熟悉。那我们就要安装一下vncserver。

a.输入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tightvncserver

b.安装成功后,输入命令设置一个密码。输入两次,然后询问是否设置一个view-only密码,一般都不需要:

vncpasswd

c.到这里,就已经可以启动图形界面的服务了:

vncserver :1 -geometry 800x600

命令中的:1表示的是1号桌面,我们也可以输入:2创建2号桌面。然后-geometry 800x60 0当然就是设置分辨率。按自己需要。

注意:以root身份开启的vnc桌面和以pi用户身份开启的桌面是不同的。建议大家用pi身份开启就好,也就是命令行最后一个符号是$的时候。

d.打开PC端的vnc客户端,下载在官方主页: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viewer/

然后输入树莓派的IP以及桌面的号码点connect后输入密码即可登录,例如

效果如下

e.可以用vncserver -kill :1这个命令来杀死1号桌面,不过这个命令一般也不常用。

开机启动vnc桌面

也可以让1号桌面在开机时就启动,设置开机启动,需要在/etc/init.d/中创建一个文件,例如tightvncserver。设置步骤如下:

A.输入

sudo nano /etc/init.d/tightvncserver

B.写入以下内容,大家可以先复制,然后putty里面点鼠标右键就是粘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BEGIN INIT INFO

# Provides: tightvnc

# Required-Start: $remote_fs $syslog

# Required-Stop: $remote_fs $syslog

# Default-Start: 2 3 4 5

# Default-Stop: 0 1 6

# Short-Description: Start VNC Server as a service # Description: Start VNC Server as a service.

### END INIT INFO

#!/bin/sh

# /etc/init.d/tightvncserver

# Customised by raspicndotcom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linux/tightvnc

# Set the VNCUSER variable to the name of the user to start

tightvncserver under

VNCUSER='pi'

eval cd~$VNCUSER

case"$1"in

start)

su$VNCUSER -c '/usr/bin/tightvncserver :1 -geometry 1024x640 -depth 16 -pixelformat rgb565'

echo"Starting TightVNC server for $VNCUSER "

;;

stop)

pkill Xtightvnc

echo"Tightvncserver stopped"

;;

*)

echo"Usage: /etc/init.d/tightvncserver {start|stop}"

exit1

;;

esac

exit0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这个脚本的默认用户是"pi"

Ctrl+ O 回车保存 Ctrl +X 退出

输入命令

1.

2.sudo chmod 755 /etc/init.d/tightvncserver

3.sudo update-rc.d tightvncserver defaults

在默认账户pi下输入命令

vncserver

会提示你设定vnc 服务的访问密码

需要连续输入两次密码

密码长度最好为8位

之后还会提示你要不要输入一个只读密码

只读密码可以选Y输入也可以选n跳过

配置完毕

输入命令

reboot

等待树莓派重新启动后就可以用刚才设定的密码登录VNC 服务重新启动pi

等了一个十一假期,新买的B+终于到了。按照前两节的方法,重新安装了操作系统。

一、添加国内软件源

Raspberry Pi(树莓派)国内软件源: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Linux/2013-10/91012.htm)

修改配置文件:

pi@aborn ~ $ vi /etc/apt/sources.list

deb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deb-src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deb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deb-src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deb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deb-src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raspbian/ wheezy main contrib non-free rpi

(这里如果vi不会用,可以百度一下。)

修改文件后,在终端中运行:

sudo apt-get update

二、添加输入法

这里我习惯用fcitx

于是安装fcitx

sudo apt-get install fcitx fcitx-tables-wbpy

三、添加vnc server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tightvncserver

安装完成后,运行

tightvncserver

这时会要求输入控制密码,选择性输入查看密码,查看密码只能用来查看桌面,而控制密码才能对桌面进行操作。

此后,在电脑上安装vnc软件,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

安装时,选择自定义安装,仅安装tightvncviewer就可以。

每个用户可以启动多个VNCSERVER远程桌面,它们用ip加端口号:ip:1、ip:2、ip:3 来标识、区分,使用同一端口会使另外登录的用户自动退出。

四、设定固定IP

设定成固定IP后,方便日后操作,不需要每次先读取到IP才能工作。设定方法很简单,通过修改文件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文件完成,这里会用到root权限,树莓派root权限的获取可参考上一节评论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xiaowuyi/p/3980037.html)。

1、有线网络固定IP修改

原文件为: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iface eth0 inet dhcp

allow-hotplug wlan0

iface wlan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iface default inet dhcp

这里iface eth0 inet dhcp设置有线网络eth0为动态获取IP,因此可做如下修改: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123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allow-hotplug wlan0

iface wlan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iface default inet dhcp

2、无线网络的修改

auto lo

iface lo inet loopback

iface eth0 inet dhcp

allow-hotplug wlan0

iface wlan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iface default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1.123

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修改成功后,IP地址换为192.168.1.123。

五、vnc的使用

通过以上的安装,每次启动vnc后,我们就不需要再连接显示器了,而是直接通过电脑就可以操作。具体方法是:

启动后,电脑通过putty与其连接:

连接后,运行tightvncserver,建立一个新窗体。然后打开tightvncviewer,输入密码,出现窗体,如下图:

1、停止VNC窗口:vncserver -kill:1

2、修改密码

vncpasswd

3、重启服务

service vncserver restart

利用树莓派B+成功实现NAS家庭服务器(流媒体播放、文件共享及下载机)

利用树莓派B+成功实现NAS家庭服务器 (流媒体播放、文件共享及下载机) 一、家庭服务器实现的主要功能 1、流媒体播放服务:利用DLNA实现电视、手机、电脑播放其上面的媒体文件。 2、文件共享:利用samba实现手机、电脑等终端与服务器的文件共享。 3、自动下载:利用aria2c实现自动下载。 先上几张效果图: 用orico的包装盒做了个机箱。 内部效果,线还是有些凌乱

放在桌上,感觉还不错,呵呵 二、准备工作 1、树莓派B+ 2、安装raspbian系统,具体安装方法见:树莓派学习笔记(1):入手树莓派。 3、设置固定IP为192.168.1.120,设置方法见:树莓派学习笔记(3):利用VNC远程控制树莓派。 4、安装vnc软件,安装方法见:树莓派学习笔记(3):利用VNC远程控制树莓派。 5、准备了一块旧移动硬盘(80G)

6、准备了可外接供电的usb hub一个,树莓派本身输出电流较小,很难保证移动硬盘的运行,所以加了一个可外接供电的usb hub。 三、安装samba实现文件共享 1、准备硬盘 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这里我直接就分了一个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据网上介绍说如果是fat或者ntfs等格式可能会出现权限问题,于是干脆直接格式化为ext4格式。硬盘在树莓派上格式化会比较慢,我就在电脑上进行了格式化。电脑操作系统是windows7,利用软件MiniTool Partition Wizard Home Edition 8.0,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html。具体使用方法是先将原分区删除,然后点击creat,在格式那里选ext4,类型我选的primary,label用的nas,然后点击apply就开始格式化硬盘了。(如果用容量较小的U盘,可以直接用树莓派格式化,命令为:mkfs -t ext4 /dev/sdb1) 2、将硬盘挂载到树莓派上 树莓派开机后,用putty连接(连接方法见树莓派学习笔记(1):入手树莓派)后,为方便操作直接进行root用户(具体方法见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xiaowuyi/p/3980037.html一楼评论处),然后运行df –h,查看硬盘挂载情况。 root@raspberrypi:/home/pi#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rootfs 2.9G 2.4G 387M 87% / /dev/root 2.9G 2.4G 387M 87% / devtmpfs 183M 0 183M 0% /dev tmpfs 38M 792K 37M 3% /run tmpfs 5.0M 0 5.0M 0% /run/lock tmpfs 75M 0 75M 0% /run/shm /dev/mmcblk0p1 56M 9.7M 47M 18% /boot /dev/sda1 70G 24M 67G 1% /media/nas 最后一行/dev/sda1说明硬盘已经挂载。为下一步安装samba,将共享文件夹设为/samba。于是新建文件夹:

树莓派启动指南-无需屏幕键盘

目录 第一步:格式化SD卡 (2) 第二步:下载安装系统镜像 (2) 第三步:通过SSH连接树莓派 (3) 第四步:设置树莓派 (6) 第五步:使用windows远程桌面访问树莓派桌面 (8) 第六步:建立VNC获取树莓派桌面 (9) 第七步:安装3.5寸触摸屏驱动 (11) 第八步:配置摄像头 (15)

第一步:格式化SD卡 说明:未安装过Raspbian系统的SD卡可通过windows直接格式化,若要重新安装系统需要通过SDFormatter软件格式化。因为windows无法识别SD文件类型,导致无法完全格式化,建议使用软件格式化SD卡。 1、下载SDFormatter软件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pi/SDFormatterv4.zip 2、在电脑端解压安装然后插入你要格式化的Miscro SD卡,然后打开软件运行 3、选择对应Miscro SD卡对应的磁盘符 4、确认无误,点击格式化既可以完成 格式化后,SD卡为FAT32格式 第二步:下载安装系统镜像 1、下载安装系统写入工具win32diskimager 下载地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projects/win32diskimager/ 2、下载系统镜像 下载地址: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s/raspbian/ 一般选择RASPBIAN STRETCH WITH DESKTOP镜像,下载种子文件通过迅雷下载更快。 3、下载好文件后:

启动Win32DiskImager,映像文件处选择Raspbian系统映像文件,设备处选择盘符为你读卡器的盘符,点写入,然后点一下Yes确定操作,开始系统写入,写入完成,提示成功。 将Micro SD卡插入树莓派,接通电源启动 4、备份系统 新建一个后缀为.img的文件,在Win32DiskImager中打开,然后选择设备,点击读取,等待读取完成,SD卡中的映像便备份到此img文件中了。之后可通过读取操作完成恢复。 第三步:通过SSH连接树莓派 1、无显示器获取树莓派IP 若路由器有多余网线接口可直接通过网线连接路由器和树莓派上网,否则可以使用如下方式使树莓派联网: 将网线一端接到树莓派,另一端接到笔记本。 如果现在笔记本已经通过WIFI连接到互联网,可以将无线网卡的互联网资源共享给本地连接。以win7系统为例,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Internet——网络和共享中心——查看网络状态和任务——更改适配器设置,找到无线网络连接右键“属性”,在共享选项卡上选中“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 连接来连接(N)”选项,点确定。

树莓派安装opencv

树莓派学习笔记——apt方式安装opencv 0.前言 本文介绍如何在树莓派中通过apt方式安装opencv,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使用opencv。相比于源代码方式安装opencv,通过apt方式安装过程步骤简单些,消耗的时间也少一些。通过apt方式安装没有自动生成opencv.pc文件,所以在编写makefile文件时不能直接使用pkg-config工具,而需要逐个指定opencv_core、opencv_imgproc 等动态链接库。 【相关博文】 【树莓派学习笔记——源代码方式安装opencv】 更多内容请参考——【树莓派学习笔记——索引博文】 1.安装opencv 开始之前进行必要的更新工作。 sudo apt-get update 安装opencv。 sudo apt-get install libcv-dev 安装过程比较缓慢,请耐心等待。 安装完成之后,opencv相关的头文件被安装到/usr/lib目录中,该目录是linux默认头文件查找路径。opencv的相关动态链接库被安装到/usr/lib目录中。这些动态链接库包括: 【opencv_calib3d】——相机校准和三维重建

【opencv_core】——核心模块,绘图和其他辅助功能 【opencv_features2d】——二维特征检测 【opencv_flann】——快速最邻近搜索 【opencv_highgui】——GUI用户界面 【opencv_imgproc】——图像处理 【opencv_legacy】——废弃部分 【opencv_ml】——机器学习模块 【opencv_objdetect】——目标检测模块 【opencv_ocl】——运用OpenCL加速的计算机视觉组件模块【opencv_video】——视频分析组件 2.简单示例 【C++】——通过代码载入一张图片,通过opencv把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并把原图和转换后的图片输出到屏幕中。 [cpp]view plaincopy 1.#include 2.#include 3.#include 4.#include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ing namespace cv;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ing namespace std; 7.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8.{ 9. Mat image, image_gray; 10. image = imread(argv[1], CV_LOAD_IMAGE_COLOR ); 11.if (argc != 2 || !image.data) { 12. cout << "No image data\n"; 13.return -1; 14. } 15.

树莓派系统安装

软件下载 1.快速开机指南 英文版.pdf 中文版.doc 2.SD卡格式化工具,可选。 SD Formatter 4.0 for SD/SDHC/SDXC 3.NOOBS(ver:1.3.9),可选。 NOOBS.zip NOOBS自身并不是操作系统,而是树莓派官方推荐的启动管理软件。通过NOOBS,可以免镜像刷写工具安装系统,并可以不拔卡在树莓派上直接重装系统。官方推荐第一次使用树莓派,要用NOOBS安装系统。但NOOBS占用卡空间较大,需要特殊的分区结构,这都是存在的问题。是否使用NOOBS,可以自行考虑。个人的建议是手动下载镜像和刷写工具创建SD卡,不要理睬NOOBS。 4.镜像烧录工具 Win32DiskImager v0.9.zip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 USB Image Tool(使用介绍) 5.操作系统 根据偏好选择下列之一。 5.1 Raspbian “wheezy” 是Debian7.0在ARMv6的编译版,加上针对树莓派深度定制的硬件驱动与软件程序。官方推荐系统。如果你第一次使用树莓派,请下载这个。Debian的软件策略偏保守,稳定第一,升级是次要的。 下载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raspbian_latest 默认帐号:Username: pi Password: raspberry 发布日期:2014-06-20 5.2 OpenELEC 运行快、且用户体验友好的一款XBMC媒体中心。 下载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openelec_latest 发布日期:2014-06-14 5.3 Pidora Pidora是社区对Fedora在树莓派上的移植。不是Fedora官方版,但被Fedora官网推荐用于树莓派。Pidora基于Fedora 18,采用另一个轻量桌面环境XFCE。Fedora的软件策略相比于Debian,是略偏向先锋的。Fedora能用到版本稍新,但也经受过实测调试的软件包。 下载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pidora_latest

树莓派使用说明

1:树莓派介绍: Raspberry Pi(中文名为“树莓派”,简写为RPi,或者RasPi/RPi)是为学生计算机编程教育而设计,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卡片式电脑,其系统基于Linux。 树莓派由注册于英国的慈善组织“Raspberry Pi 基金会”开发,Eben·Upton/埃·厄普顿为项目带头人。2012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埃本·阿普顿(Eben Epton)正式发售世界上最小的台式机,又称卡片式电脑,外形只有信用卡大小,却具有电脑的所有基本功能,这就是Raspberry Pi电脑板,中文译名"树莓派"!这一基金会以提升学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让计算机变得有趣为宗旨。基金会期望这一款电脑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会有更多的其它应用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更多领域。 一句话:树莓派是一个卡片大小的开发板,上面可以运行Linux系统,我们可以用它开发我想要的设备。 2:树莓派的种类 A型:1个USB、无有线网络接口、功率2.5W,500mA、256MB RAM(基本已经见不到了)B型:2个USB、支持有线网络、功率3.5W,700mA、512MB RAM、26个GPIO(市售还有很多)。 B+型:4个USB口、支持有线网络,功耗1W,512M RAM 40个GPIO(2014新出的,推荐使用) 3:树莓派参数: B型: 处理器BroadcomBCM2835(CPU,GPU,DSP和SDRAM,USB) CPU ARM1176JZF-S核心(ARM11系列)700MHz GPU Broadcom VideoCrore IV,OpenGL ES 2.0,1080p 30 h.264/MPEG-4 AVC高清解码器 内存512MByte USB 2.02(支持USB hub扩展) 影像输出Composite RCA(PAL & NTSC),HDMI(rev 1.3 & 1.4),raw LCD Panels via DSI 14 HDMI resolution from 640x350 to 1920x1200 plus various PAL andNTSC standards 音源输出 3.5mm插孔,HDMI 板载存储SD/MMC/SDIO卡插槽 网络接口10/100以太网接口 外设8xGPIO、UART、I2C、带两个选择的SPI总线,+3.3V,+5V,ground(负极)额定功率700mA(3.5W) 电源输入5V / 通过MicroUSB或GPIO头 总体尺寸85.60 x 53.98 mm(3.370 x 2.125 in) 操作系统Debian GNU/linux,Fedora,Arch Linux ARM,RISC OS, XBMC B+改进

安装配置树莓派的最佳工具

安装配置树莓派的最佳工具——NOOBS 如果你想找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启动你的树莓派,不用再左顾右盼啦!树莓派基金会开发的New Out Of Box Software (NOOBS)(以下简称NOOBS)让这个强有力的小平台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配置和启动。 为什么我们要做NOOBS? 为一个树莓派安装操作系统当然算不上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但是这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并且需要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NOOBS系统不仅可以非常方便的让一张空白的SD卡摇身变为安装了Rasbian系统的启动盘,而且还可以预包装其他可选的树莓派操作系统,比如Pidora(基于Fedora的系统)、RISC OS 、Arch(Arch Linux 的树莓派版),甚至像RaspBMC和OpenELEC这样的XMBC系统也不在话下。 换句话说,你可以很容易的安装并测试运行任何流行的树莓派操作系统而不必同那些琐碎的安装步骤和系统镜像较劲。不使用NOOBS的唯一理由是你想要创建一个多操作系统的启动盘,这样在启动时你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之间进行切换。 以前,你得需要像BerryBoot这样的boot管理器来实现多操作系统启动功能。随着NOOBS v1.3的发布,多系统启动功能也包含在内了,功能甚至比BerryBoot还要强大,因为NOOBS的解决方案里各操作系统的内核是独立的,而不像BerryBoot那样是共享型的。结果就是,你安装的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是高度独立的。如果你对某系统的配置做出修改,比如说超频或者修改RaspBMC中的内存配置,那么你仍然可以让Rasbian系统保持默认的配置(反之亦然)。 准备好NOOBS

比较全的树莓派入门介绍

加电 没有插SD卡,加电时除了电源灯之外,不会有任何的反应,HDMI没有任何输出,树莓派的说明书中提到可以通过串口输入命令,但是它的串口是通过那两排GPIO的脚的其中三个脚印引出的,而且是TTL电平的,必须通过驱动芯片才能和PC机的串口连接。 准备SD卡 树莓派的官网提供了三个版本的镜像文件,还有无数第三方的镜像,由于是初次接触,还是用官网的Raspbian版本,因为是基于Debian的,所以Debian的一些命令和配置方法可以用得上。还要下载Win32DiskImager工具,用于在Windows下将下载的IMG文件写入到SD卡中。至于为什么把镜像文件直接拷贝到SD卡中是无效的,一言难尽,就和刻录光碟的ISO镜像要用专门刻录镜像的功能,而不能直接把ISO文件刻录到光碟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在这里下载文件,然后把读卡器和SD卡插入计算机,运行Win32DiskImager,选择镜像文件和合适的盘符,如果原来机器上插有其他的USB硬盘或者SD卡,建议在做这件事之前全部拔掉,避免发生选错盘符,把整个USB硬盘资料全部

洗掉的情况。 写入完成后,就可以把SD卡插到树莓派上,把HDMI线、鼠标、键盘、网线全部插上。 首次启动 加电后,如果电源灯旁边的绿色的灯(OK)会闪动,就说明SD卡是可用的。这时如果HDMI连接好电视了,电视上就会开始出现启动画面了。

接着是熟悉的Linux启动界面,企鹅被替换成了树莓:

首次启动将出现系统初始配置的界面,这个界面在也可以在之后的终端窗口中通过sudo raspi-config激活。 由于在初始配置的界面上没有看到有网络配置的选项,所以建议在网络环境中一定要有DHCP,也就是能自动获取IP的网络环境。因为Raspbian的各种软件的安装是需要网络连接支持的。需要用到的功能说明如下: ?expand_rootfs–将根分区扩展到整张SD卡,因为整个Image才400多兆,但是现在的SD卡基本都是几个G的,除非SD卡有其他用途,一般建议选择这项,这样可以有足够多的空间来安装各种程序。 ?overscan–可以扩充或者缩小屏幕的设置,除非一启动就发现显示的内容能刚好填满整个电视的画面。大部分情况下是不能填满或者超过,如果这样就要enable这个,然后在系统启动之后,更改config.txt中的overscan_left、overscan_right、overscan_top和overscan_bottom的内容,如果显示内容超出屏幕的范围(显示不全),就要设置这些值为正值,如果是1080p,一般设置为48。如果显示的内容不能填满屏幕,则设置这些值为负值,如果是1080p,一般设置为-48。具体可以更加显示的结果,以16为步长进行调整。?configure_keyboard - 这个很重要,前面的屏幕选默认值:Generic 105-key (Intl) PC,但在Keyboard layout:时,显示出来的都是English(UK)的,要选择Other,然后在里面选择English(US),否则会出现键盘的一些符号不对或者对调,比如引号”和@符号对调,#号变成英镑符号等等。之后的两个屏幕都选择默认值就可以了,到了:Use Control+Alt+Backspace to

树莓派3入门使用手册 官方屏一体机入门手册

Raspberry Pi 3官方套件入门指南 (Rev.A) i

目录 第1章 (1) Raspberry PI 3官方套件介绍 (1) 1.1产品概述 (1) 1.1.1Raspberry Pi 3套件特点 (1) 1.1.2Raspberry Pi 3套件介绍 (2) 1.2技术支持及详细资料 (4) 第2章 (5) Raspberry Pi 3官方套件安装 (5) 2.1R ASPBERRY P I 3套件软件系统安装 (5) 2.1.1.SD卡安装NOOBS系统 (5) 2.1.2.SD卡安装Raspbian系统 (7) 2.1.3.旋转屏显 (8) 2.2R ASPBERRY P I 3套件硬件安装 (8) 2.2.1安装散热片 (9) 2.2.2安装SD卡 (9) 2.2.3安装触摸屏 (9) 2.2.4安装外壳 (12) 2.2.5电源连接 (13) 第3章 (14) Raspberry Pi 3套件的软件入门操作 (14) 3.1R ASPBERRY P I 3套件软件操作准备工作 (14) 3.1.1上电准备 (14) 3.1.2旋转屏显 (14) 3.2R ASPBERRY P I 3网络连接 (15) 3.2.1有线网络连接 (15) 3.2.2WiFi网络连接 (16) 3.3R ASPBERRY P I 3系统更新及升级 (16) 3.3.1更新系统 (16) 3.3.2升级系统 (17) 3.3.3查看SD卡的空间 (17) 3.4R ASPBERRY P I 3安装其他应用文件 (17) 附录A (18) Raspberry Pi 3 GPIO定义 (18) A.140PIN GPIO定义 (18)

树莓派 2B 使用手册

树莓派2B 使用手册 特别告示:A、树莓派只能使用5V 电源,若大于5V 必定致树莓派烧毁!B、还原TF 卡需下载SD格式化工具格式化TF卡,而不是简单的在Windows 下格式化,否则可能损坏TF 卡。 树莓派相关接口布局的认识: 一、安装系统(本步骤在Windows 系统的pc 上操作而非树莓派。本教程默认使用官 方推荐系统——raspbian。其它系统请自行尝试和折腾。) 1、Raspbian 下载,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s/ (树莓派2B 必须使用2015 年 1 月31 日及之后的版本,否则不能用),解压缩到PC 上没有中文字符的文件夹下(即:如下图红框内,路径不能有中文或者特殊字符),得到.img 镜像文件

2、下载镜像安装工具win32 disk imager: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aKtGY ,解压缩到PC上: 3、将TF 卡(最少8G 容量)插入读卡器(别用笔记本自带卡槽,否则刷的系统极可能不完整,存在问题),在PC 上打开win32diskimager.exe,如上图; 点击按钮1,选择第1 步得到的img 镜像文件; 点击按钮2 选择TF 卡的盘符; 点击按钮3(write)开始给TF 卡写入系统,其中会提示对话框,点YES 即可; 点击按钮4(read)是备份(导出)TF 卡已装系统。 装系统由TF 卡写入速度决定,8 分钟左右。系统安装成功后会提示“Write Successful”(装系统时勿做其他操作,存在系统写入失败损坏TF 卡的可能)。 此时关闭imager 工具,但别拔出TF 卡。这时TF 卡只显示剩下几十M,正常的!这是由于TF 卡在装了Linux 系统后,分为三种格式,其中只有一种格式能被Windows 系统识别,也就是剩下那几十M。 二、系统配置 1)、注意:若使用A V(RCA)接口电视,本步骤可忽略,但2B 须

树莓派使用手册

树 莓 派 入 门 册 程亚红 2017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准备工作 第二章烧录镜像 第三章接线、点亮 第四章散热片的安装 第五章外壳及小风扇的安装

一、准备工作 必备物品:树莓派主板、电源、电源线、TF卡、TF卡读卡器、HDMI高清数据线、网线、 散热片(3个)、小风扇、外壳。 温馨提示:①亲们直接拍下本店树莓派套餐即可,套餐里面的东西都是运行树莓派所必须的,缺一不可。 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3.5寸、7寸或者10寸三种尺寸的显示屏。 ③如果您的家里有显示屏,但是接口是如图1所示的样子,那么您还需要额外购买一根HDMI转VGA转接线(本店有售),来连接显示屏和树莓派。 图1 准备好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啦! 二、烧录镜像 注意:本章介绍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镜像是资料里面带的标准镜像 。 1.把镜像烧录到TF卡中(注意:第一次烧录的时候TF卡是空的,所以直接烧录进去即可,如果是第二次操作,需要先使用SD卡格式化软件,把SD卡格式化以后,再重新烧录新的固件。) 把需要解压的文件,先解压出来。 取出套件中的TF卡和读卡器,把TF插在读卡器上,然后把读卡器插在电脑上,留意一下读卡器在电脑中的盘符。将读卡器接到电脑以后,打开刚解压出来的Win32DiskImager 程序:

如果有报错的话,忽略掉,点OK继续。 点击右边的蓝色文件夹图标,然后选中刚才解压出来的Raspbian映像文件。确保最右边Device中的盘符为你读卡器的盘符。 打开映像文件以后,点Write,然后点一下Yes确定操作。整个写入过程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 写入完毕以后,你会看到下面的信息,这时你就可以把你的Micro SD卡安全移除了。

树莓派开发文档

树莓派开发技术文档 1.树莓派系统安装 1.1.必要工具:SD卡读卡器,SD卡(最大64GB),一台已经联网的PC 1.2开始装机: A.先将你的SD卡格式化,从树莓派下载页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s/raspbian下载 Raspbian B.将上面的zip文件解压后烧录到SD卡上:下载一个Win32DiskImager,将zip压缩包解压到任意文件夹,双击运行Win32DiskImager程序

选择你刚刚解压的.img文件,后面的就是你插入的SD卡了,系统会自动选择的,然后write; 这一步之后,打开你的SD卡,你就会看到添加了很多新的文件了;最后,将SD卡插入你的树莓派就可以首次启动了。 2.树莓派使用方法 2.1.开机启动 a.安装中文字库和输入法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link?url=H9taFYSfmYKueSfqjUu3G8YPz35f_IKaQbRG9i41kTG1X6O6ifx o_jLndzIZpngt6Gze5RdgbnAiIoNKcaxw8MzCPn-B7WSdJvvuw6e2nr7

b.配置键盘(系统默认的是UK键盘) 1.sudo raspi-config 2.Internationalisation Options 3.Change keyboard Layout 4.Generic 105-key(Intl)pc 5.other 6.English(US) 7.English(US)-English(US,alternative international) 8.The default for the keyboard layout 9.No compose key 10.NO 11.sudo reboot C.摄像头的使用 1.sudo raspi-config 2.Enable camera 3.yes 4.拍照:sudo raspistill -o test.jpg -rot 180 -h 1920 -w 1080 5.录像:sudo raspivid -o test.h264

树莓派连接

1. Q:树莓派怎么启动? A:使用win32diskimager将系统镜img文件写入SD卡中,然后插到树莓派的卡槽中,上电,即可启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我最初使用的是TF小卡套上SD卡套来实现启动的,一开始也的确使用正常,后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系统无法启动,一度以为是RPI坏了,发回爱板网让小鸟帮我检测,得出结论是SD卡套的问题。这个卡套在电脑上读写的时候是正常的,但是树莓派却无法读出系统。因此建议各位还是尽量直接用SD卡,或者是用U大的TF转SD变形卡,比市面上2块钱的SD卡套质量要好的多. 2. Q:没有屏幕,没有键盘,怎么玩树莓派? A:没有屏幕和键盘,只要你有一根最大负载至少750ma的5V电源适配器和一根网线,你就可以使用电脑通过SSH连上树莓派。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树莓派官方系统Raspbian自2012-9-18版本之后,均设置了ssh服务随系统自动启动,我使用的是最新的2012-10-28版本的。插上SD卡,插上网线,上电,树莓派启动约30秒之后,应该就启动完成了。我们只需要一个SSH客户端来连接树莓派就可以。这里推荐putty.exe 这个小巧的ssh客户端软件,整个程序就一个exe文件,很精简。 IP地址填上树莓的IP,其他设置不用更改,点击OPEN。这时会提示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树莓派的默认账号是pi,默认密码是raspberry,注意密码输入的时候是没有*号来告诉你输了几位的。ssh连接成功后如图所示

3. Q:如何让你的电脑远程连接上树莓派桌面? A:树莓派的官方系统raspbian自带了x window,因此是可以使用它的类WIN风格的GUI界面的。但是ssh 是不支持GUI图形界面的,因此我们这次要用到是vnc。首先按照问题2的操作,连接上树莓派。然后输入以下命令 1.sudo apt-get install tightvncserver 复制代码 之后树莓派就会自动从网上下载vnc的服务器端,安装过程中会提示是否安装,按小写的y后回车,继续安装。安装完成后会让你设置一个VNC登陆的密码,输入密码后还会问你是否输入个只能观看不能操作的密码,一般选择n,也就是不设置。整个安装完成之后输入 1.vncserver -geometry 1024x768 复制代码 后面那个参数就是你想显示的分辨率。命令成功执行后,ssh里会显示 这里说明一点,每执行一次上面的命令,就打开了一个VNC的端口。VNC默认的端口是5901,也就是说,上面命令执行完成后的编号表示你当前可以连接的端口号。这时候VNC的服务端已经安装完成了,你需要

树莓派开发系列教程3

树莓派开发系列教程3 经过前面两步我们的树莓派已经正常的工作起来了,但是在真正用它开发之前还需要进行一些列的配置以及软件 的安装,这样开发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常用的软件和服务1、配置选项: 树莓派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配置,在命令行模式下运行以下命令: $sudo raspi-config 新旧版本的配置界面不太一样,下面列举两种比较常见的:1)旧版本expand_rootfs –将根分区扩展到整张SD卡(树莓派默认不使用SD卡的全部空间,有一部分保留,建议选中)overscan–可以扩充或缩小屏幕(旧版不能自适应屏幕,新版没有这个选项,貌似可以自适应,没仔细研究)configure_keyboard - 键盘配置界面change_pass –默认 的用户名是pi,密码是raspberry,用ssh远程连接或串口登录时要用到这个用户名和密码,这里可以更改密码。change_locale –更改语言设置。在Locales to be generated: 中,选择en_US.UTF-8和zh_CN.UTF-8。在Default locale for the system environment:中,选择en_US.UTF-8(等启动完机器,装完中文字体,再改回zh_CN.UTF-8,否则第一次启动会出现方块)。change_timezone –因为树莓派没有内部时

钟,是通过网络获取的时间,选择Asia –Shanghai。memory_split –配置给桌面显示的显存。ssh –是否激活sshd服务。boot_behaviour –设置启动时启动图形界面,正常肯定是Yes。 2)新版本(比较新的镜像大部分是这个界面,做了不少改变)1 Expand Filesystem 扩展文件系统(同旧版)。 2 Change User Password 改变默认pi用户的密码,按回车后输入pi用户的新密码。 3 Enable Boot to Desktop/Scratch 启动时进入的环境选择 Console Text console, requiring login(default) 启动时进入字符控制台,需要进行登录(默认项)。 Desktop log in as user 'pi' at the graphical desktop 启动时进入LXDE图形界面的桌面。 Scratch Start the Scratch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upon boot

我的树莓派学习笔记

第一节树莓派介绍 1、树莓派是什么? Raspberry Pi(中文名为“树莓派”,简写为RPi,或者RasPi/RPi)是为学生计算机编程教育而设计,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卡片式电脑,其系统基于Linux。 树莓派由注册于英国的慈善组织“Raspberry Pi 基金会”开发,Eben·Upton/埃·厄普顿为项目带头人。2012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埃本·阿普顿(Eben Epton)正式发售世界上最小的台式机,又称卡片式电脑,外形只有信用卡大小,却具有电脑的所有基本功能,这就是Raspberry Pi电脑板,中文译名"树莓派"!这一基金会以提升学校计算机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教育,让计算机变得有趣为宗旨。基金会期望这一款电脑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会有更多的其它应用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更多领域。 一句话:树莓派是一个卡片大小的开发板,上面可以运行Linux系统,我们可以用它开发我想要的设备。 2、树莓派的种类 A型:1个USB、无有线网络接口、功率2.5W,500mA、256MB RAM(基本已经见不到了) B型:2个USB、支持有线网络、功率3.5W,700mA、512MB RAM、26个GPIO(市售还有很多)。 B+型:4个USB口、支持有线网络,功耗1W,512M RAM 40个GPIO(2014新出的,推荐使用) 购买请在淘宝上搜一下,非常多:200到--300元之间(裸板,不含SD卡、电源)

3、树莓派参数: B型: 处理器BroadcomBCM2835(CPU,GPU,DSP和SDRAM,USB)CPU ARM1176JZF-S核心(ARM11系列)700MHz GPU Broadcom VideoCrore IV,OpenGL ES 2.0,1080p 30 h.264/MPEG-4 AVC高清解码器 内存512MByte USB 2.02(支持USB hub扩展) 影像输出Composite RCA(PAL & NTSC),HDMI(rev 1.3 & 1.4),raw LCD Panels via DSI 14 HDMI resolution from 640x350 to 1920x1200 plus various PAL andNTSC standards 音源输出 3.5mm插孔,HDMI 板载存储SD/MMC/SDIO卡插槽 网络接口10/100以太网接口 外设8xGPIO、UART、I2C、带两个选择的SPI总线,+3.3V,+5V,ground(负极)额定功率700mA(3.5W) 电源输入5V / 通过MicroUSB或GPIO头 总体尺寸85.60 x 53.98 mm(3.370 x 2.125 in) 操作系统Debian GNU/linux,Fedora,Arch Linux ARM,RISC OS, XBMC B+改进 ?更多的GPIO:B+将通用输入输出引脚增加到了40个,而Model B则只有26个; ? 更多的USB:B+提供了4个USB端口,对热插拔有着更好的兼容性(Model B只有2个);? 支持microSD:旧款的SD卡插槽,已经被换成了更漂亮的推入式microSD卡槽; ? 更低的功耗:将线性式稳压器换成了开关式,功耗降低了0.5W到1W; ? 更好的音频:音频电路部分采用了专用的低噪供电; ? 简洁的外形:USB接口被推到了主板的一边,复合视频移到了3.5mm音频口的位置,此外还增加了4个独立的安装孔。 4、树莓派分布图 B型,B+类似,请自行对比参考

树莓派安装中文字库

树莓派安装中文字库的方法如下: 1 sudo apt-get install ttf-wqy-zenhei 安装文泉驿的开源中文字体(文泉驿貌似是唯一的unix平台上开源中文字体库)。过程中如果碰到(Y/n),都选择y 中文字库安装完成之后,还需要安装一个中文输入法。输入如下命令 2 sudo apt-get install scim-pinyin 一样的安装过程,安装完毕后输入 Scim是linux下中文显示的方法,smart common input method 3 sudo raspi-config 然后选择change_locale,在Default locale for the system environment: 中选择zh_CN.UTF-8(需要不断往下移动鼠标才能找到这个选项,由于显示的原因,很多人会以为只有屏幕上显示的四种字体。键盘不断往下移动,就能找到 zh_CN.UTF-8)。 这个配置过程时间会比较长。好在屏幕一直在提示,树莓派在做什么工作。操作者不用着急。 配置完成之后,输入命令 sudo reboot 重启完成后就可以在VNC连接上去后使用中文显示和中文输入法了,切换中文输入法一样也是ctrl+space。如果不行的话,可以先输入命令scim。 汉字输入和显示效果如下: pi@raspberrypi:~$ 但到

-bash: $'\265\253\265\275': command not found pi@raspberrypi:~$ 拉什 -bash: $'\300\255\312\262': command not found pi@raspberrypi:~$ 中华人民共和

树莓派上的软件安装和卸载命令汇总

树莓派上的软件安装和卸载命令汇总 基础命令 安装软件apt-get install softname1 softname2 softname3…… 卸载软件apt-get remove softname1 softname2 softname3…… 卸载并清除配置apt-get remove –purge softname1 更新软件信息数据库apt-get update 进行系统升级apt-get upgrade 搜索软件包apt-cache search softname1 softname2 softname3…… 如果使用apt-get 遇到速度慢或者源不存在等错误,可能需要更换源,请参考此处。 安装deb软件包dpkg -i xxx.deb 删除软件包dpkg -r xxx.deb 连同配置文件一起删除dpkg -r –purge xxx.deb 查看软件包信息dpkg -info xxx.deb 查看文件拷贝详情dpkg -L xxx.deb 查看系统中已安装软件包信息dpkg -l 重新配置软件包dpkg-reconfigure xxx 清除所有已删除包的残馀配置文件 1dpkg -l |grep^rc|awk'{print $2}'|sudo xargs dpkg -P 如果报如下错误,证明你的系统中没有残留配置文件了,无须担心。 dpkg: –purge needs at least one package name argument dpkg安裝的可以用apt卸載,反之亦可。 aptitude 命令 aptitude 与apt-get 一样,是Debian 及其衍生系统中功能极其强大的包管理工具。与apt-get 不同的是,aptitude 在处理依赖问题上更佳一些。举例来说,aptitude 在删除一个包时,会同时删除本身所依赖的包。这样,系统中不会残留无用的包,整个系统更为干净。以下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常用aptitude 命令,仅供参考。

树莓派3手册

这篇教程将带您一起玩转树莓派3(Raspberry Pi3)。和普通PC一样,拿到新设备第一件事就是要给它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并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比PC简单的是,树莓派是一个固定配置的硬件板子,并没有像PC那样有很多硬件组合的情况,因此可以很方便的给它打造一个专用的系统。安装系统主要就是一个存储卡镜像写入的过程,装好后进行很少的配置就可以开始使用,而且这个镜像里已经预装了不少工具软件和游戏哦。 1准备工作 树莓派支持非常多种操作系统。 这里简单列举如下:

图片来自树莓派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 下面链接给出了更详细的列表,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wiki/Raspberry_Pi#Software 看完列表是不是各位的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其实有官方支持同时也是使用比较广泛的就是Raspbian,这是一个基于Debian的为树莓派量身定做的系统。接下来详细说明如何安装这个系统,并初始化开始使用它。 1.1需要准备的硬件 树莓派需要的配件在设计时就考虑了广泛的兼容性,要找齐它们肯定难不倒各位爱折腾的小伙伴,但是,并不是能插上就一定合适,下面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PC1台 台式机笔记本都可以,需要联网用于下载软件,需要有一个TF卡读卡器,用于读写TF卡。如果没有,可以外接1个USB读卡器。 PC操作系统也是随意的,当然我这里以使用最广泛的Windows为例(XP、7、8、10应该都可以,我使用的是Windows7)。 树莓派1个 各版本的树莓派安装系统过程和基本操作都差不多,这里当然以Raspberry Pi3Model B为例。 TF卡1张

树莓派笔记1

树莓派上手历程之一 Windows下制作启动SD卡 作者:QQ8580FONG 日期:2015年5月30日 这个树莓派(RASPBERRY PI)B型是去年暑假专门为12岁的儿子购买的。他喜欢倒弄电脑和手机,每天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电脑和手机上,曾经自己将笔记本电脑拆了装,装了拆,。。。。。。着实令人头疼的是我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我们不能强行规定他什么时候可以使用电脑和手机。他说用于学习的目的显得非常有理。那么封堵不如引导,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简易的“卡片式”小电脑引导他对电脑兴趣的实际途径上去,增强他在这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他同时增加系统知识甚至的编程方面的知识。 刚拿到手,他显然很是兴奋,大有捋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气势。随后又在增配HDMI 转VGA线和10/100M网线和无线网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感觉到他把这一整套东西扔在书桌上当成了摆设,包括一本PHYTON手册。 看来还是要自己动手来实践一下这个树莓派到底有多难摆弄,其中到底会有什么乐趣。。。也只有自己略知一二,才可以陪他一起玩,一起研究和探索。 树莓派以及相关的网站和论坛已经有不少了,这里不重复列举。以后碰到需要下载程序文件时自然会提到这些参考的网址。 昨天下载了树莓派的使用手册和入门介绍。今天便开始依样画葫芦,试图一步一步地将树莓派安装起来。 首先了解这个卡片机的基本配置; 接着检查自己手头已经拥有的外设及其连接线。以下这些是最基本的:电源线,鼠标,

键盘,显示器,SD卡(2GB以上)。 电源可以是手机充电器,连接MICRO USB接口,但必须是直流(DC)电压5V,电流不得低于700-1200毫安(mA)。我的三星NOTE II的充电器电压5V,电流2A,确认可以使用。 鼠标和键盘可以利用树莓派的两个USB接口。 显示器,接HDMI口,也可以利用USB接口。但是我利用的是老旧的三星液晶屏,是VGA接口,曾经是显卡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接口类型,现在可是很不流行了,所以必须有USB转VGA 或 HDMI转VGA数据线,才可以连接起来。 SD卡,相当于该迷你电脑的硬盘,虽然这个操作系统可能不需要很大的空间,但是树莓派目前只有这一个接口可以应用于文件的存储。而且以后还要在SD上存放类似电影,游戏一类的大型文件,所以尽可能准备得大一点。我目前使用的是16G的SD 卡。 根据使用手册,接下来就是准备将操作系统安装到SD卡了。尽管手册上说本卡片机支持很多操作系统,我们平时接触最多最熟悉莫过于WINDOWS了。我就按WINDOWS拿来练手了。 首先下载两个文件:系统(RASPBIAN)镜像和烧录工具(WIN32 IMAGE WRITER) 下载地址分别是: 系统(RASPBIAN)镜像的官方下载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downloads 烧录工具(WIN32 IMAGE WRITER)的官方下载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3d957467.html,/projects/win32diskimager/ 我这里简单翻译一下那些英文: NOOBS 是THE NEW OUT OF BOX SOFTWARE的简写,翻译过来是“新的从盒子里拿出来(即开即用)的软件”,也就是拿来就可以用的,不需要使用者再进行个性化修改或增补任何部件的软件。记得当年WINDOWS刚推出上市的时候,号称“所见即所得”(英文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WYSIWYG)确实比金山DOS先进多了。 SD卡可以购买到已经预装NOOBS软件(即前面所说包含了RASPBIAN操作系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