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2012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99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9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刘晓琰张礼敏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天津300072)

[摘要]淮阳的布老虎,从艺术形态上看似乎是颓废的,也似乎是一种保守,因为它过于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真正深入地做一次田野考察,才发现它简单的艺术形态背后蕴

涵着极为丰厚的民俗信息。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因信仰而产生,伴随民俗活动而延续,历经

世代传袭,外在的艺术形式最终与内涵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从审美角度看,背后观念性的东

西决定了艺术存在的形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心理。因此,我们不可低估民间

信仰对艺术形态与审美心理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淮阳布老虎;艺术形态;民俗信仰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3-0070-05

在浩如烟海的民间艺术中有一枝格外引人注目的奇葩,中国“虎”文化的代表———布老虎艺术。“龙显与天,虎隐于地。”龙与虎文化来自原始图腾崇拜,至秦、汉建立统一帝国后,龙成为帝王的专属,虎则落入民间成为庇佑千家万户的神明。中国人对生命及生命的延续历来是非常重视的,祈求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是民间恒定的主题。孩子一出生,就把养育生命的重担交给了女性,母亲为孩子做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老虎枕头、布老虎等以求庇佑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母性的艺术”是全国性的,她们手中的针线寄予了多少温情、希冀,把所有的寄托一针一针缝进这个小小的布老虎里。母亲们用巧手沟通了现实与理想、生活与审美,创造出了一个个千姿百态可爱的老虎形象。相比之下,淮阳的布老虎制作没有繁缛复杂的工艺,没有母亲细腻的情感寄托,艺术形态上千篇一律,更接近图腾崇拜。如果说“母性艺术”的布老虎是原始图腾的延续发展,淮阳的布老虎好像时光停止了脚步,它的“复古”艺术形态倒更具有原始性。

一、诗性的集体艺术行为

淮阳的太昊陵人祖庙会,会期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又称“二月会”,有两种与生殖崇拜有关的民间艺术品为其所独有,一是淮阳的泥泥狗,二是淮阳布老虎,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庙会的标志和代言。淮阳庙会规模很大,顶峰时每天达80万人次,布老虎每年在庙会期间的销售量有数百万只。淮阳布老虎不仅销售量大,还有区别于其他产地的显著特点:集体生产,庙会时集中销售。这种文化现象很独特。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观念在文化系统中起了主导作用,且这个观念具有恒定性。吕品田在《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认为,民间美术有三种“恒常主题”,显然与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三项基本条件以及生命存在的自然要求保持着对应的关系:一、祈子延寿;二、纳福招财;三、驱邪禳灾。①淮阳太昊陵庙会又叫人祖庙会,起源于对祖先伏羲氏的祭拜,在中华民族先祖的世系中伏羲位于炎帝和黄帝之前,为“三皇”之首,是人文先祖。在淮阳一带,伏羲被百姓尊为“人祖爷”。淮阳布老虎艺术的产生与人祖祭祀有直接的关

收稿日期:2011-02-08

作者简介:刘晓琰(1972—),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师,《年画研究》编辑,美术学硕士。张礼敏(1980—),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①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45页。

07

《中国民俗》试题2及答案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中国民俗》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 ______和____________。 3.暗八仙是指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 二、说出下面几幅图画所暗含的意思(每空2分,共10分) 123

45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2.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龙生九子”是哪九子,它们在民间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 4.服饰元素包含哪几个方面?以居住地民间服饰为例,分析这些服饰元素所体现的社会观念和民俗信仰观念。(至少3例,须明确居住地)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众多营造热闹场面、渲染喜庆吉祥气氛,具有象征意义的仪式是中国式婚礼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请说出居住地或你熟悉的地方当代婚俗中的仪式的象征意义及缘由(须言之成理,不超过4个,每个5分)。 2.以身边的人、事、物为例,浅析民俗信仰在当代社会的表现方式。(20分,至少4例,须分析其价值)

答案: 一、填空题 1.变异性、服务性 2.《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3.汉钟离持扇,吕洞宾持剑,张果老持鱼鼓,曹国舅持玉版,铁拐李持葫芦,何仙姑持荷花 二、看图 1.龙凤呈祥 2.福寿双全 3.平(瓶)安如意 5.五福捧寿 三、简答 1.首先,人们可以从这些歌谣中,窥见诸暨的历史演变、风俗人情,不同时期的生产斗争、生活方式及人们对诸种事物的态度和情绪。其次,对现实生活有借鉴和教育意义。民间歌谣有的是人民群众心中情绪的抒发,有的则是某些事物、事件的看法与评价,有的又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希冀。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歌谣在流传着、演化着。一方面说明歌谣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说明它们还在现实生活中起着教育作用。再次,为今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养份。民间文艺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无不从民间文艺中直接或间接汲取养份,为自己所用,创作出不朽的作品。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教案.doc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重点和难点] 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容易从专业美术角度挑剔民间美术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同时也要指出民间美术中有精华也有封建迷信等方面的糟粕。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民间美术的形式(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教师讲解:民间美术从历史上看是相对于宫廷美术、

文人美术而言的,从现代来看,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讲授新课:民间美术造型分类一、平面造型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那种艺术形式。(剪纸、年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木刻版画)教师讲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着重讲授剪纸艺术。学生动手:分组形式,四人一组,男女搭配,制作剪纸窗花。(播放音乐)出示剪纸图片(书上内容、网上下载)二、立体造型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那种艺术形式。(泥塑、石雕、陶瓷、面塑、布制品、竹木雕)教师讲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着重讲授泥塑艺术。泥塑俗称“彩塑”。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制作方法是在粘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秃上底粉,再施彩绘。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出示泥塑图片(书上内容、网上下载)三、综合造型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那种艺术形式。(皮影、风筝、灯彩、游艺活动)教师讲授: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着重讲授皮影艺术。出示皮影图片(书上内容、网上下载)民间美术造型特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民间美术的实用造物观念2、民间美术的自然性、地域性3、民俗性4、审美性5、创作材料、工艺的影响民间美术色彩特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色彩艳丽、对比鲜明2、有很强的实用性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4、有很强的象征性喻意:出示图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学院派美术等形式而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创造者来说,它是亿万劳动者创造的群体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 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 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 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它很自然地反映劳动人民 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强烈地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 集体的,既有传统性又有变异性;它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它与宗教、风俗有着密 切的联系,但它不是迷信品;它在艺术创作上集壮美和朴素美于一体,常为专业美 术家们所吸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 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 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 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创作的,但同时却融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民间美术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主要的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中显示出了强大的艺术力量。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美术的痕迹,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遗留痕迹,如古代陶器上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匀称、光洁、锋利的工具用起来既方便又顺手,因此各种工具的制作都按着这种标准发展,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并在实用造物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项链来装饰自己,吸引异性。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具有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逐步增多,做工也愈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如竹编、竹刻、草编、蜡染、泥塑、面塑、糖人、剪纸、年画、风筝、蓝印花布、绣帐帘、肚兜,挑花头巾、皮影等,这些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创作的,但同时又融入了审美性,在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历史发展中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有着那些掌握高超技艺的职业艺术家们难以感悟、体验和表现的方面。最贴近生活的民间艺人能用最朴素、最纯真、最强烈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生活的最深刻感受,这才是艺术的真谛。民间美术也一直受到艺术家的关注,历史上多少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向民间美术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创造了许多优秀作品。高更、马蒂斯、莫底力阿尼、毕加索、亨利·摩尔等伟大

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介绍和评价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学生更多的关注民间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体会民间文化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学习其中向往美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增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评述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分析作品、表达审美感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课前准备 1、建议学生可以在课外通过电脑网络或各种书籍查找有关民间美术的资料,也可进行拍照、收集实物等准备工作。 2、每位学生准备彩色纸、剪刀、小刀、胶水等剪纸工具。 二、课前欣赏 1.课间播放中国民乐《福鼠缘》,让教室洋溢喜悦的氛围。 2.学生自学课本中有关民间美术的内容,培养自学和思考的习惯。 3、多媒体放映各种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图片,启发学生说说这些形式属于民间美术中的哪一种类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导入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件民间美术品:泥人、风筝、刺绣、剪纸,请学生谈谈几件作品的材料、制作方法和作用,让学生在近距离的直观感受中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特色,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 四.学习新课 1.思考与讨论:民间美术作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分别从创作者是谁、材料如何、作用怎样、有什么意义这几方面来阐述)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关于民间美术的特点: (1)民间美术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幸福、吉祥。 (2)民间美术作品的创造者是谁?——劳动人民。 (3)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和造型上有什么特点?——色彩艳丽、形象生动。 (4)民间美术的材料取自哪里?——身边的普通材料:泥土、纸张、竹子等。 (5)民间美术的作用主要在哪里?——美化环境和物品、各种民俗活动中。 (6)民间美术的意义是什么?——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通过课堂讨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由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的、规律性的理解层面。 2、欣赏与分析: 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家库淑兰大娘创作的彩色拼贴剪纸作品《剪花娘子》 设问: ①了解库淑兰大娘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生活环境、作品的社会效应等,可以看书以及用多媒体演示图片和文字的方法来了解) ②《剪花娘子》作品中表现了什么?(请学生具体描述作品中的形象和背景) ③作品有什么特点?(色彩:鲜艳、明快;形象:稚拙、夸张;内容:繁实丰富;方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 形态,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是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我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统传承方式发展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等美术形式而存在的,具有原发性的,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美术形式。千百年来形成的将艺术强分尊卑,将民间美术视为粗俗简陋东西的观念使民间艺术的活力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民族美术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 抛弃。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集和结晶。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是一脉承传的,它们在发生、发展和艺术的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艺术的痕迹,在今天所能看到的民间剪纸和刺绣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陶器上的,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民间美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原始人在制造劳动工具的过程中, 发现锋利、匀称、光洁的工具用起来特别的方便顺手,这种对实用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对视觉愉悦感的追求,古代先民在实用的造物活动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了审美,使之既能满足实用的物质需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求。比如说,新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发明了钻孔技术,他们用贝壳和兽骨制作的项链是装饰自己,吸 引异性的最好工具,再比如说仰韶文化所遗存的带有各种纹饰图案的彩陶不但具有巫祭的色彩,更追求视觉上的对称感与韵律感。石器、项链、陶器这些艺术作品都是民间美术的最初形态,它以其稚拙、俭朴的形式为后来各类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分工的细化,民间美术的分类增多,做工也愈 加细致多样了。从殷商到近代,民间美术都出现了兴旺的发展状态,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之中。竹编、草编、蜡染、泥塑、剪纸、年画、蓝印花布、绣帐帘、兜肚,挑花头巾、皮影等等民间美术作品都是基于实用目的而

美术论文————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创作特点 摘要:源自中国农业社会的民间美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民间美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民间美术表达了创作者真挚,朴素的情感,并使这种艺术形式最终实现了大众化。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表现;创作 民间美术的创作手段是以民族根源上流传下来的造型语言为基础,民间美术成为创作者对于自我主观意识的强烈自信。它们有一些共同的表现特征规律一一不以再现客观现实为目的,而形成了艺术创作中重视直觉、意念、臆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重建美好的现实、理想和必然。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随意性的特点 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象是追求情感上的真。因此,不注重形象上的真,“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是主观的真实,创作的随意性就是基于这个道理。民间美术随意性的造型特点源于;民间艺人娴熟的技艺所创造的“熟能生巧”之作和因陋就简条件下的“弄巧成拙”。这类创作表现出“即兴发挥”,造型上显现“随意、稚拙”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民间艺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洒脱,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主题的渲染上,乎略细节的处理,表现出一些违背生活常识的不合理情节,让理念服从于意念、情理服从于情感。在造型中并不完全依赖对自然的观察和简单的直观反映,而是靠记忆力,借助意象进行创作,这样一来造型的随意性也就顺理成章了。老百姓常说,“我想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画在纸上”。这些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中国民间美术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表达了民间美术创作的自由性、随意性,同时又反映了老百姓对待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当你询问民间剪纸艺人,为什么侧面牛的眼不是一只?他们说:因为牛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大牛肚子里有一只小牛?他们说:牛怀着孩子就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所见,在他们眼里,这是最写实的。民间美术创作的随意性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艺术世界: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可以三头六臂、七八条腿;老虎可以赶来拉碾,耕地的两头牛背靠背躺在地上;莲花开花、生藕、结子、生出胖娃娃都在一起,鹊桥相会里有牛郎织女、天上人间、日月星辰、银河、燕子,河里还有牡丹鲤鱼等等。不同时空、人神鸟兽都可以集聚成一个整体,这种随心所欲、轻松自由的创作令人难以想象。他们以为自己的剪纸、绘画、泥塑最正确地再现了客观现实。他们没有像专业艺术家那样有意识地概括、简化、夸张、重新组合。民间美术造型的“心里有”、“爱啥就画啥”是他们自由无羁、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的心理写照,他们并没有将自己心灵的感悟当作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所表达的只是“心里有”的东西。在审美创造活动中自己既是审美主体,又是客观的观察者;既可以自由地面对审美客体,又在冷静地注视自己。“爱啥就画啥”是一种“心上之音”、“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强调审美创造的自我意识;而在艺术表达的时候则是积极主动的,客观现实物象都被纳入到作者的审美范畴中,各种造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 第一章民间美术概论(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把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从民间美术的历史演进中寻绎传统文化的表象遗踪。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 难点: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寻绎。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及辅助教学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发言:每个人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直观认识,从学生的直观认识中引出本章第一节课题内容〗 第一节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 一、民间美术的概念 1、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阶层的文化,即民间文化 或民俗文化。用来表现这种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民俗艺术”。 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围,使其内涵也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美术。即,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民族亿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宿愿,反映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

念。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活着的传统。 二、民间艺术的分类 日常生活 1、从文义上大体分为三类节日喜庆活动 叙事抒情 日常生活中的民间美术品侧重于个体与家庭生存与生活的满足;节日喜庆活动中的民间美术品侧重于社会群体生活的精神满足;叙事抒情的民间美术侧重于个人观念的表达和寄托,带有更深的艺术感染和更多的意趣。 民俗信仰 建筑陈设 衣饰穿戴 2、从民间美术自身特性上大体归纳为八个方面:生活器用 生产劳动 环境装饰 戏曲表演 游艺竞技 民俗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历史上民众层用来表现对神、鬼、祖先信仰与崇拜的艺术。包括在祭祀活动中的神像、供品、礼仪用具等供奉品。 建筑陈设中的民间美术,主要是民居和村落建筑的样式,也包括周围桥梁、牌楼、戏台、祠堂以及这些建筑的各种砖、石、木雕与彩绘装饰和居室内的家具陈设。 衣着穿戴中的民间美术,是各族民众用来装饰自身的艺术,包括染织布料、服装、鞋帽和头饰、胸饰、腕饰、足饰等装饰品。 生活器用中的民间艺术,各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各种材质的生活日用品。 生产劳动的民间美术,在生产劳动中富有造型和审美意义的各种生产

闽南普渡民俗信仰研究

闽南“普渡”民俗信仰研究 林茗茗外语系12英语7班 11号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态,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不管是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还是中国的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是为了纪念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节点,具有深刻的民族传统印迹。 闽南奇俗——“普渡”也不例外,“普渡”是闽南地区的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揉合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节和佛教盂兰盆会而形成的民俗节日。“普渡”祭祀对象是“普渡公”,它是一种没有具体传说、没有具体形象和神像的存在。对于“‘普渡公’什么样、他平时在哪”之类的询问,人们的回答是“具体样子不知道,他到处有”、“也许是一个,也许有很多个”,“是孤魂野鬼的头头,是管理孤魂野鬼的”,“是孤魂野鬼,有很多是被杀了头的人,在地狱里很饿”等等。 宋代以来,“普渡”是在七月十五日这天举行的,小时候,在大树下乘凉的老人告诉我们,这天晚上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异常频繁,小孩子最好是不要外出,以免撞上不洁物而生病。在闽南地区,我们的童年就在这种浓浓的宗教色彩中成长,在七月半迫使活着的人强烈的记起那些过去了的人和与他们有着关系的事。当然,这天与清明不同,他可以用任何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纪念。 古代闽南“普渡”的祭祀活动,都有地方官员出面主持,他们往往利用“普渡”日同时祭“无主鬼”和“城隍神”,让合境无主鬼魂享受祭品而不为祟作乱人间,并利用“城隍神”威,倡善惩恶,令百姓安分守己,使官吏不敢欺上枉下。利用“普渡”活动来为封建政权统治服务,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官员的沟通民意,对稳定封建秩序,对封建官员的自律,和对老百姓心理的自我净化等,还是起了一定约束作用的。 至新中国成立前,闽南地区的“普渡”仍十分盛行,人们把七月的“普渡”称“正普”,从七月初一起,各铺境乡村轮流“普渡”,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厝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泉州城内有38个铺,因此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只好有所伸延,自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二日,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闽南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

中国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只市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 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5分钟) 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男生: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师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那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生:年画、泥塑、风筝、剪纸。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

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 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 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 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图片《一团和气》生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 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doc论文.

浅谈中国民间美术 内容简介: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想要学好设计做出好的设计,就该都了解具有民族代表的文化,下来我会向大家介绍关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知识。大概内容分为这样几大块,先大概谈谈民间美术,接着再聊聊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几类,最后着重介绍一下剪纸艺术。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民间美术是非常重要的,它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实质。民间美术是通过特有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以及对历史传统遣型的重新建构,实现了创作语言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要求,具有强烈的审美感染力。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注重造型,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带有浓郁的民间气息,是人类劳动生活里最质朴的艺术体现。民间美术色彩热烈、喜庆,造型夸张、幽默,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技法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民间美术是艺术与生活的最直接的触点,它以最粗糙,最原始,最朴素的方式从生活中诞生的。就它的现实功能来说,它是用以理解民族审美理解和普通群众的喜好的引导。 民间美术是千百年来集体意识和劳动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民间美术是劳动群众和民间艺人,其中决大多数是在劳动之余创作的,主要为劳动者因此表现了他们的愿望、心理、信仰和生活观念。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自己欣赏、使用。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是在生活中发生、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始终无法摆脱创造者的群体意识、情感气质和习俗心理,它是为生活而创造的艺术。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体系,这不是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某种观念,而是用观念去看待和描述某种事物,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的艺术,是没有雕琢、不做作,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古老的民族风俗的艺术。 正是民间美术是普通群众劳动结晶,所以民间美术就有大众性的特点,民间大众性,是指它的产生、消费和传播形式的外部特征。当然民间美术群众性特征也不排斥个人的因素,优秀的民间美术家及其代表会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也就随着而千差万别,呈现出多类型、多

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及其实践_简表.docx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轻工大学成果科类:03 法学-0305 申报等次:二等奖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成果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及其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专业技术近三年 姓名所在单位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职称年均教学量 胡沫教授武汉轻工大学450 全面主持和实际研究张加明教授武汉轻工大学4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刘加吉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刘平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龚燕明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杨华祥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8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黄木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75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汪早容副教授武汉轻工大学800 实际研究与方案设施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在研究范式上,本成果突破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教育学框架,从知识论角度来重新审视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化了思政课教学研究的视野,缓解了以往思政课教学研究存在的“说不透、讲不深”的现象。 (2)在教学理念上,本成果提出“知识教育统一于信仰教育”的思政课教学理念。因为思政课教学既是知识教育更是信仰教育,但是二者谁统一谁的不同回答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3)在教学范式上,本成果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构建知识教育统一于信仰教育的教 学模式:理论教学突出知识和信仰的理性力量;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信仰的情感体验,调动了非理 性的积极力量。 (4)在教学主体上,本成果注重教师教学主体自身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能力的提升,形成了我校两大“亮点”和特色,即打造团队合作研究性教学和思政课教师“下基层”制度。 (5)在教学平台上,本成果推行思政课数字化资源建设,通过超星“学习通”课程平台实现手机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2012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99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9 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与内涵美的架构:民俗信仰———兼论民俗信仰对民间美术艺术形态与审美的影响 刘晓琰张礼敏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天津300072) [摘要]淮阳的布老虎,从艺术形态上看似乎是颓废的,也似乎是一种保守,因为它过于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真正深入地做一次田野考察,才发现它简单的艺术形态背后蕴 涵着极为丰厚的民俗信息。淮阳布老虎艺术形式因信仰而产生,伴随民俗活动而延续,历经 世代传袭,外在的艺术形式最终与内涵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从审美角度看,背后观念性的东 西决定了艺术存在的形式,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心理。因此,我们不可低估民间 信仰对艺术形态与审美心理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淮阳布老虎;艺术形态;民俗信仰 [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3-0070-05 在浩如烟海的民间艺术中有一枝格外引人注目的奇葩,中国“虎”文化的代表———布老虎艺术。“龙显与天,虎隐于地。”龙与虎文化来自原始图腾崇拜,至秦、汉建立统一帝国后,龙成为帝王的专属,虎则落入民间成为庇佑千家万户的神明。中国人对生命及生命的延续历来是非常重视的,祈求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是民间恒定的主题。孩子一出生,就把养育生命的重担交给了女性,母亲为孩子做虎头鞋、虎头帽、虎肚兜、老虎枕头、布老虎等以求庇佑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母性的艺术”是全国性的,她们手中的针线寄予了多少温情、希冀,把所有的寄托一针一针缝进这个小小的布老虎里。母亲们用巧手沟通了现实与理想、生活与审美,创造出了一个个千姿百态可爱的老虎形象。相比之下,淮阳的布老虎制作没有繁缛复杂的工艺,没有母亲细腻的情感寄托,艺术形态上千篇一律,更接近图腾崇拜。如果说“母性艺术”的布老虎是原始图腾的延续发展,淮阳的布老虎好像时光停止了脚步,它的“复古”艺术形态倒更具有原始性。 一、诗性的集体艺术行为 淮阳的太昊陵人祖庙会,会期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又称“二月会”,有两种与生殖崇拜有关的民间艺术品为其所独有,一是淮阳的泥泥狗,二是淮阳布老虎,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成了庙会的标志和代言。淮阳庙会规模很大,顶峰时每天达80万人次,布老虎每年在庙会期间的销售量有数百万只。淮阳布老虎不仅销售量大,还有区别于其他产地的显著特点:集体生产,庙会时集中销售。这种文化现象很独特。 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某种观念在文化系统中起了主导作用,且这个观念具有恒定性。吕品田在《中国民间美术观念》中认为,民间美术有三种“恒常主题”,显然与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三项基本条件以及生命存在的自然要求保持着对应的关系:一、祈子延寿;二、纳福招财;三、驱邪禳灾。①淮阳太昊陵庙会又叫人祖庙会,起源于对祖先伏羲氏的祭拜,在中华民族先祖的世系中伏羲位于炎帝和黄帝之前,为“三皇”之首,是人文先祖。在淮阳一带,伏羲被百姓尊为“人祖爷”。淮阳布老虎艺术的产生与人祖祭祀有直接的关 收稿日期:2011-02-08 作者简介:刘晓琰(1972—),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师,《年画研究》编辑,美术学硕士。张礼敏(1980—),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①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45页。 07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_扈庆学

DOI:10.13370/https://www.doczj.com/doc/3d8755147.html,ki.fs.2008.04.006 葫芦民俗文化意义浅析 扈庆学 葫芦作为绘画题材,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受到艺术家的青睐,不仅因为葫芦题材的绘画具有花鸟画的一般艺术特征,易于表现,还源于葫芦题材花鸟画不同于一般 题材的花鸟画,它还具有丰富的民俗意义,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葫芦文 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已经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备受学术界的 重视,研究者们从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许多民间风俗、 神话、传说中的文化现象。本文则试图从葫芦题材花鸟画解读葫芦的文化内涵。 一、“葫芦”释名及其价值 根据谭宏娇、张立成先生的研究,关于葫芦的得名,前人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三·壶卢》[释名]中云,“壶,酒器也;卢,饭器也。 此物各象其形,又可谓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做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 也。”是以葫芦的功能为命名缘由。二是农业学家与植物学家夏纬英先生在《植物名释 札记》中的释名:“原作壶卢,或单名曰壶……,壶既葫卢,以形似壶状。‘卢’,亦因形似 而言,或曰案:此所谓‘矛戟柄’之应,即矛戟柄之末段膨大而作圆锥体而亦具楞的部 分,葫芦之型亦语之相似,故而都有‘卢’名。”1是以葫芦的形似为命名缘由。葫 芦在古代文献中除了写作“葫卢”外,亦写作“觚卢、觚芦、胍瓠、扈鲁、瓠卢”, 古人往往不知道它们是字型无定,声音通转的连绵词,故常常产生不解或误解。 葫芦有食用价值,可以直接食用,或煲汤、扁炒、做馅儿,或与肉类一起煮、炖,是上等的美味佳肴。葫芦也有承载之功能,可以做酒器、水器等,农村常用的舀水 工具依然是由葫芦做成的“瓢”。在辽宁的农村,葫芦是农民常用的播种工具。葫芦 可以用来储藏粮食和食品,还可作为浮水之工具,其浮水如泡、如漂也。葫芦的经济 195

民间美术课程标准

民间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及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蕴涵了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观与哲学观,是中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和文化意蕴。本课程具有中国非物质文化与民间美术传统认知及艺术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传授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基础文化知识,以及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样式与技艺,以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增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认知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文化传承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从民间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为自己的设计服务。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该课程以中外美术史、图案设计、三大构成、素描等课程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动画专业相关设计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多样性的基本概念,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的现状和濒危性,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 2 3、培养学生具备民间美术样式的设计能力。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课程名称 民间美术 课程编号 130310165X05 考试/考查 考查 总学时 32 实验(实训)学时 16 总学分 2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 动画 开课单位 文化与艺术学院

通过实践,使学生亲身体会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在对中国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进行传承的同时可以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民间艺术,也拓宽美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本课程设置是依据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及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具有动画设计实践技能,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平台以及在教育、科研等职业岗位上,从事动画创意设计、编导制作、游戏设计、数字动画制作及动态技术开发的现代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级技术服务型人才。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本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从掌握传统影视动画、绘画原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动画专业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社会调研及立项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创作及科研能力出发。其内容是从培养具有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我开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能够把民族化的文学、历史、地理、民俗、风情等与现代的时尚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认识本专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正确认识并处理动画艺术与科学技术关系的高素质,具有动画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需要而制定。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以上所确定的课程目标通过怎样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来实现,重点强调课程目标实现的路径、方法、过程) 以上课程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不但要具备高水平的一流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对本学科的深入理解,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社会发展及教学的需要。同时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涉及面较广,学生在实际学习创作时用到的工具、教具较多,且学生绘画专业知识掌握及兴趣不同,根据每年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课程的侧重点应做相应调整。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民间美术概论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中国民间艺术赏析 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我国的民间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原始艺术的一种延续,民间工艺中有很多原始艺术的影子。它同样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一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光彩夺目。 一、民间工艺的分类 1.美化日常生活用品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勤劳的民族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帐子、帘子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在汉族地区的印蓝花布和花格土布,少数民族的蜡染和织锦,都是富有特色的染织品。贵州的蜡染,湘西的蓝印画布,云南和湘西的扎染,都是民间印染中几个极具特色的品种。” 2.装饰与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 装饰美化环境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剪纸、帐沿、挂饰等。民

间木版年画分布于全国各地,是用于春节期间张贴而常年欣赏的,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剪纸的种类很多,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烟格子等。帐沿有画的、绣的和彩印的数种。挂饰如陕西省的泥塑虎头挂片、山东省的刺绣门帘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很浓。“像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术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3.体现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灯彩,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划龙船、扎彩粽、绣香包等,七月七日乞巧、刻花瓜、剪牛郎织女,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做瑞饼花馍,九月重阳登高、做重阳糕、插重阳旗,等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术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国传统年画色彩鲜艳,画法工整,构图集中,人物突出,形象优美。它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夸张手法,表现欢乐、幸福、祥和、劳动和勇敢等题材,是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在民间工艺中有些是用来表达情谊和用作纪念的,如荷包、鞋垫、织的手帕、缝的绣球、花包等。有的是用于儿童玩耍的,有的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指哪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一种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即“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一般是指乡土社会中植根于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练沥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圣贤及天象”的信仰和崇拜。也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从意识形态上讲,它是非官方的文化;从文化形态上讲,它重在实践、较少利用文本并以地方的方言形式传承;从社会力量上讲,它受社会中的多数(即农民)的支撑并与民间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占中国社会大多数的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角度,而且对于理解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就是说,是非宗教信仰。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德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中国民间的俗神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在实质上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至神和由神至人的社会互构过程. 然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宗教信仰淡薄的国家,也有人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可是一旦走入民众间,就会发现,中国的民间信仰文化极其丰富。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各种人物等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崇拜对象,而且崇拜方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那么,这些看似五花八门的信仰现象背后蕴涵着什么样的意义?仔细探究之后,我们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民间信仰与宗教的起源关系密切,因为民间信仰某种意义上就是原初形态的宗教。本收正是以此为切入点,对至今仍百家争鸣的宗教起源问题进行探讨的初步成果。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来源:中国知网 | 发布日期:2013-05-06 | 浏览(1298)人次 | 投稿 | 收藏 ][内容摘要]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关键词:民间信仰;民间信仰的概念;民间信仰的传播途径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 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中国农民认为多子便会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陕西窗花风格粗朴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纸秀美艳丽;宜兴剪纸华丽工整;南通剪纸秀丽玲珑。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由于其能够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内涵,具有浓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从对剪纸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其它方面。[2]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世界最大的剪纸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