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保护的强化,政府绩效审计引入量化环境评价指标是符合未来评价趋势的有益探索。本文对我国绩效审计中引入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能够引起国家和社会对环境治理的重视,及早建立完善的环境治理评价体系,保护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绩效审计环境治理评价指标

一、引言

根据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年规划,审计署将着力构建绩效审计评价及方法体系,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已正式发布,己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继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修订后,我国审计制度建设上的一次飞跃。新审计准则的一大特色就是开始注重绩效审计,同时,对绩效的关注点不仅是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对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在这种情况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绩效审计中引入量化评价指标,无疑对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动环境治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自觉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有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学术角度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引入环境治理评价指标及其可量化

性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国家和社会对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视及早

绩效审计案例

绩效审计案例:中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基于案例的视角 政府绩效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其他组织所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查和评价。目前,绩效审计已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向,在欧美发达国家绩效审计一般占政府审计总量的40%以上,在美国绩效审计已占政府审计总量的80%之多。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开展绩效审计十分重视,为了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牛左右。”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如何,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哪些差距,还有哪些需要完善或改进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中美两国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的部分绩效审计案例的比较分析,探讨上述问题,以期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有所裨益。 一、美国政府绩效审计 美国最高审计机关GAO在绩效审计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影响巨大。2004财政年度,美国共进行了66个绩效审计项目,以下是我们从中筛选的三个典型案例。 (一)美国政府电子化项目 1.背景和缘由。近年来,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政府实现电子化的能力。通常这些政府电子化动议并没有直接的拨款,而是依赖于多种资金来源,包括合作机构的货币投入,GAO被要求复核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机构是否按计划额度投入资金以及投入的及时性。 2.目标、范围及方法。审计目标是:(1)审计在2003和2004财政年度联邦机构是否按计划数额对10个依赖这些投入的政府电子化动议进行了投入;(2)审计这些投入的及时性以及在每个财政年度投入迟缓的原因。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中国模式 何滨(江苏省扬州市审计局) 2009年03月17日 <摘要>我国在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其独特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本文通过回顾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着重分析在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完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提出八点对策,以更好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服务。 <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制约因素模式 一、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发展 (一)绩效审计的定义 世界审计组织的审计准则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又称3E审计,是经济审计、效率审计和效果审计的合称。 (二)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政府绩效审计对我国完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绩效审计这个概念随着审计署的诞生被引进我国,前后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意识的增强,人民不仅要求一切取之于民,必须用之于民,而且要求必须经济有效的用之于民,否则政府仍要负责,同时为了促进经济一体化和自由化,解决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国家公共支出成倍增加,公营部门大批涌现,促使人们要求提高公营部门支出的效益和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所以,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异常迅速,这二十多年以来,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已经取得了以下成就:在专项资金投资项目的审计方面逐步注入了绩效审计的内容,在外资投资领域,明确提出其审计目标是提高外资的使用效率,同时积极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二、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 (一)传统观念的制约 我国的审计事务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建设的,不可避免的带有传统观念的影响,绩效审计是近些年才被逐渐被人们提起的一个新兴的概念,这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政府等非盈利性组织则没有效益可言,因而也就没必要进行绩效审计的传统观念深深制约着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经济建设就无人来协调,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得以高效、健康地发展。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等行政事业机构的活动就体现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绩效审计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绩效审计是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立“务实、高效、公正、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光明而宽阔的审计领域,准确理解和推行政府绩效审计,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绩效和政府绩效的概念 (一)绩效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的意思。从字面上看,绩效就是业绩与效率;从管理学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从社会学角度看,绩效是社会成员按社会分工所承担的职责。绩效分个人绩效、部门绩效、组织绩效三个层次;有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三个特征。实践中,对绩效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管理的重点和思路,有关绩效的理解有结果绩效观、行为绩效观、战略绩效观和能力绩效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是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战略绩效观认为,对绩效的评价,要关注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两个方面。 (二)政府绩效是评判政府治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的依据之一,是政府扣除成本后的透支或盈余,其原则是公共、公正、公平, 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成本、政府效

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就框架而言,分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政治绩效,考察经济绩效利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信贷规模、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经济指标;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包括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幸福指数,基尼系数等;政治绩效经常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由国情决定,一般通过党和国家意志来体现,是政府绩效的中枢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政治绩效对政府的要求,且要求各部门、单位能将党和国家的政策贯彻好、执行好;地方政府绩效是对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度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是部门绩效的汇总,讲发展,就是要完成财政预算收入,争取项目资金。 二、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一) 政府绩效指标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指标本身的提取和指标目标值的设置。在一定的发展国策下,它源自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设计应有层次性,其设计要与发展导向相一致,使发展目标可同时满足社会,组织、个人;更要符合实际,从决策相关性和可靠性角度看,有人曾提出了一个盈利性指标的设计框架,这一框架的核心是将指标相关于决策的九个作用(包括评估、检查、识别、最大化、最优化、改善、定量、监督、评价)与决策过程相联系,以确定指标内容,当然,这里理论的成分是多了些;总之,政府绩效指标的设计,要有利于全面考核、系统评价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时所占有和

水污染治理的环境绩效审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 2 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认识与思考 3 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4 浅谈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5 经营者薪酬研究 6 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与支付方式研究 7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8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9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0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应用问题的研究—以xx为例 11 论杠杆原理在中的运用 12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13 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以大型能源企业为例 14 中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探讨 15 企业存货审计研究--以某包装厂为例 1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18 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19 上市公司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0 某公司实物资产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21 企业集团子公司业绩考核问题研究 22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对策研究 23 某公司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4 关于某公司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25 人力资源会计在服务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26 会计舞弊的甄别与防范 2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资成本的调查与分析 28 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研究 29 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主要问题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3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31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3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以xx财产保险公司为例 33 xx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34 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35 决策责任对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政府绩效审计文献研究综述与启示 发表时间:2018-12-24T16:41:40.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王影[导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会计系摘要:本文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需求与我国当下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综述;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是如何保证政府工作部门工作的公平、公正、效率性,已到达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如何达到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政府对国家资源以及资金进行的良好的运用;三是政府以何种指标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相比于已经开展绩效审计的国家,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是理论相对落后,因此需要更多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将从政府绩效审计的职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与总结。 一、政府绩效审计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认识与早年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绩效审计被认为是审计的延伸,政府职能的转变,人们对政府绩效审计职能的认识也得到了拓展。 Edward M. Wheat (1991)提出了政府审计师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这一观点,提出并总结了绩效审计师的四个功能,绩效审计报告通常会围绕一个问题提出冲突的范围,并经常发现新的或潜在的问题;谢志华等人(2006)基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绩效手册》中对绩效审计职能的界定,结合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政府资金管理、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等的作用,提出把政府绩效审计划分为两个层面;张立民(2009)提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前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在机制建设上,推进公众参与;在制度建设上,确立政府审计机关的主体地位;张荣(2015)提出国家政府绩效审计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对公共财政资源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政府绩效的经济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运用,贯彻政府的惩治腐败政策,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手段;郭露雪(2017)针对现阶段我国的坏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提出政府绩效审计从经济治理层面、社会治理层面、政治治理层面、人文治理层面、环境治理层参与参加国家治理。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1989年丹尼斯?普瑞斯波尔把“3E审计”拓展到“5E审计”,指出政府绩效审计还应审查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情况,还应审查政府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平性,即在“3E审计”的基础上增加“环保性审计”和“公平性审计”。 Alan Meekings (1995)提出虽然使用绩效指标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成本效益已被公认为管理技术很多年;陆晓晖(2007)基于我国社会环境的特点以及财务信息质量问题,提出在构建财务目标体系时应遵循体现系统化、短期绩效指标与长期绩效指标相结合、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兼顾评价依据的互补性,以此为准则构建政府绩效审评价指标;温美琴(2007)对建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必要性进行概述,把现代市场经济的概念融入绩效管理,从公共资源耗费评价指标、政府管理绩效审计指标、项目绩效审计指标三个大的方面设计了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对政府绩效审计指标进行了细化,使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更加具体;赵爱玲等(2015)提出由于我国现有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难以对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以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作为重心,将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最早提出层次分析法,按照步骤引入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审计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三、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Rudy Chouvel(2017)针对欧盟对地方政府的财务审计根据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但只有德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和荷兰使用区域审计机构(RAI),有些州没有为地方政府设立外部审计机构;张定军(2013)通过国际比较分析论证了政府绩效审计对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方法。首先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然后将公众满意度对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的相关作用,能够促进政府审计的工作绩效,同时提升国民的满意程度。最后,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五个指标来全面评价公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总结了政府绩效评价、服务质量等,使得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王会金(2016)提出了政府审计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政府绩效审计与协同治理之间的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特定关系,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为研究背景,引入了协同理论与嵌入理论,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包括政府审计理论基础、研究态势以及构建的模式,同时也系统论证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及指标,深入挖掘获得政府审计治理整体大于部分的有机协同效应。 四、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文献综述研究,发现国外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比国内开展的时间早,内容更加完备,绩效审计实践在西方美国、加拿大比国内进展的好。我们国家从上个世纪年代末对西方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相继开始引进和研究,但实践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进展很慢。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国外描述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证性研究相对理论研究较少,而且多数实证论文都是就事论事,缺少系统性和对实践普遍的指导意义,借鉴意义不大。理论性研究也多为描述性,比较系统,具体可以指导实践并运行的理论研究较少。尽管国外政府绩效研究有一定问题存在,论发展程度,确实要领先我国很多。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绩效审计研究的主体更倾向于公司而非政府,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在深度、广度上都不能具体指导实践,有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出现实践发展超前理论研究,这就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重视,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政府绩效审计方案,我国相比于国外,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实证类研究少很多,我们在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研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Edward M. Wheat. The Activist Auditor: A New Player in State and Local Politics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9, 51(5): 385-392. [2]谢志华,孟丽荣,余应敏. 政府绩效审计职能之二维层面:解除受托责任与实现决策有用[J]. 审计研究,2006(3): 28-32. [3]张立民,赵彩霞. 论善治政府治理理念下政府审计职能的变革——基于政府绩效评价视角的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9(2): 177-183.

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政府审计机关从事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政府绩效审计,政府部门应对社会公众负责,将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既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绩效,也可提升国民满意程度。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等公众满意度指标全方位反映、评价政府绩效,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对瑞典、美国、英国等国家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式。 标签: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比较 0引言 政府审计机关从事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财务审计称为政府绩效审计。学术界一般认为:“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政府部门应对社会公众负责,其绩效也与公众满意状况息息相关,将社会公众的满意指数——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中既可以促进政府工作绩效,也可以提升国民满意程度。将通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和环保性等公众满意度指标全方位反映、评价政府绩效,使得群众对政府工作效率与效果有更深了解,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现实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人”是人民群众,“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简而言之,政府绩效审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要保证人们获得满意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从而使得社会公共需要得以良好实现。将公众满意度引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各国不同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式。 1英、美政府绩效审计公众满意度评价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西方国家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价值理念。强调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作为服务提供者,其服务质量如何,应如何加以改进,当然得听取服务对象评价与建议。这就促成了政府绩效评估以顾客即公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体现了服务和顾客至上的市场化管理理念。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强调必须以顾客即公众为中心,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最后,“回应性政府”、“回应性国家”得以流行;倾听公众声音,按公众要求服务得以施行。关于政府绩效公众满意度的研究,许多国家构建了适合其国情及体制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设计了公众满意度评估政府绩效的模型与方法。如瑞典学者提出的SCSB模型,美国学者提出的ACSI满意模型,德国学者提出的DK模型,韩国学者提出的KCSI模型等。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政 府政务公开的趋势下,对政府绩效的评估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和现存问题,提出改善客观环境,完善法律法规,改革审计体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对策,以期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 [论文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体现我国审计与国际审计的接轨,也体现我国审计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展于70年代。不同国家对绩效审计的称谓不尽相同,在英国,是指“货币价值审计”;在加拿大,是指“综合审计”;在澳大利亚,是指“效率审计”;在瑞典,是指“效益审计”。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

1986 年第12届国际会议上,建议以“绩效审计”统一名称。 国家审计署副署长刘家义根据我国的 国情把政府绩效审计表述为:“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和人们认知的共同标準,对政府履行公共责任,配置、管理、利用经济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进行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其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高效、持续地发展”。 二、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教育和引导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克服形式主义和浮 夸虚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政府执 行力和公信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各级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有利于充分听取群众对政府工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发布日期: 字号:[ 大中小] 2008-06-05 【摘要】:环境审计的定义框架中包括了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个方面,不同方面其审计活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目前国际上主要趋势表现为,环境审计工作重心已由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本文以受托责任为逻辑起点,从审计的主体、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环境绩效审计的内涵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一个完整的环境绩效审计程序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并突出强调了后续审计的重要性。同时对环境绩效审计过程中可运用的各种审计方法和绩效评价方法作了分析比较。最后,对我国如何有效实施环境绩效审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审计程序实施途径 一、环境审计内涵 环境审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对社会各类组织或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进行评价的环境管理工具。国内外对环境审计的定义并未取得较统一的认识,解释较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开罗宣言》中提出了一个环境审计定义的框架,认为环境审计包括:(1)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审计;(2)审计政府部门、国有公司、私营公司遵守国家环境法律和规章的情况;(3)评估现有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4)评估拟议的国家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5)审计本国政府遵守国际协议的情况;(6)国有企业履行国际义务的情况;(7)审计非环境政策和项目的影响;(8)审计地区或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和项目;(9)鼓励政府制定新的环境政策或修改现有的环境政策和项目。此环境审计的定义框架中包括了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三个方面,涵盖了环境审计活动的主要内容。 环境审计的不同方面,其审计活动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一般说来,环境财务审计侧重于检查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等信息的公允性、审核政府环保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环境合规性审计侧重于检查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如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规定标准,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上缴了各种费用等;政府环境绩效审计更多的是考察组织所采取的各项环境措施、环境管理活动的绩效状况,考察环保投入的使用效率,增加环境政策的适当性。 国际上,环境保护工作已从原来的“事后治理”发展到对环境影响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被动的“事后检查”发展到事前有目标地控制,相应的环境审计重心已由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发展。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开展较晚,环境审计的开展也相应较迟。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表现在审计对象上,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以及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

政府绩效审计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的调查问卷

政府绩效审计人员核心胜任能力要素的调查问卷 (2011年9月) 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 绩效审计是中外国家或地区政府审计机关(或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重点。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政府审计机关绩效审计人员合格胜任法定职责或任务的实际能力。根据能力要素法,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核心胜任能力要素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以下简称专业品质)。我们是宁波大学“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课题组。以下调查问卷敬请您选择(可以多选),其调查结果仅作为学术研究之用。我们郑重承诺将对您所填写的全部信息负保密责任!非常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问卷填好后请发电子邮件至: 宋夏云,联系电话:

第一部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1.您的专业技术职务: ( 1 ) (1)教授 (2)副教授 (3)讲师 (4)助教 (5)高级审计师 (6)审计师 (7)助理审计师 (8)如有其他,请补充: 第二部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和功能的相关调查2.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核心目标要素有哪些 ( 2,5 ) (1)经济性(强调厉行节约) (2)效率性(或产出/投入) (3)效果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环保性(或环境生态性) (5)公平性(是否公正而不偏袒) (6)如有其他,请补充: 3.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 1,2,3 ) (1)减少损失浪费 (2)提高管理效率 (3)强化内部控制 (4)保护生态环境 (5)促进社会和谐 (6)如有其他,请补充: 4.您认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功能发挥的核心障碍有哪些 ( 1,2,3,5 )(1)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不透明 (2)被审计单位绩效评估标准不统一 (3)绩效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 (4)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存在差距 (5)缺乏高质量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 (6)如有其他,请补充:

中国政府绩效审计

吉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中国政府绩效审计初探 学院国际交流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继红 职称副教授 二○一四年四月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

摘要 自从绩效审计随着中国审计署应运而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绩效审计的内容也逐渐由“3E”发展为“5E",即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保性和公平性。尽管我国的绩效审计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在绩效审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先分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特点,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中出现的机关职能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深入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国内外绩效审计的实践启示,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改进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对策,比如完善我国相关领域法律法规、重视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等,以期推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发展。 【关键词】政府审计绩效审计研究

Abstract Since the performance audit as the audit since China emerged, despite our initial performance audit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our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in the performance audit proces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refore, thi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merging problem,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the revelation of performance audit practice, which made the improvement of our performance audit of governme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development. Keywords: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Strategies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_一个文献综述

审计研究 2007年1期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3 刘秋明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日益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运用文献检索、档案研究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从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整体制度安排下的政府绩效审计以及政府绩效审计的角色和地位等三个方面,对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当前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 政府绩效审计 比较研究 制度安排 角色地位 在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发达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许多学者都长期致力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推动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对国际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梳理与综述,为我国深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一、研究样本和方法3 本文采用按杂志检索的方法,分别以“perform2 ance audit”、“efficiency audit”、“effectiveness au2 dit”、“value for money audit”以及“comprehensive audit”为主题词和关键词,对国外会计、审计期刊历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按照统计结果,排名依次为:“Financial Accountability&Management”(1997-2005,132篇);“Internatio nal Journal of Auditing”(1987-2005,103篇);“Accounting,Au2 diting&Acco untability Journal”(1992-2005,39篇);“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1992-2005, 33篇);“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1990 -2005,4篇);“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1992-2005,1篇);“Abacus”(1992-2005,1篇);“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76-2005,1篇);“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1988-2005,1篇),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约占上述文献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Public Adminis2 t rative Review”、“Public Administ ration”、“Public Money&Management”及“Public Budgeting&Fi2 nance”等相关研究领域杂志上也发表了不少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 以上述检索到的文献为样本,本文采用文献档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探求、总结其中的内在规律。 二、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通过对文献进行归纳整理,除了那些描述性、介绍性的文章,国外学者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领域。 (一)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 政府绩效审计在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法律等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中,既表现出作为同一种事物所具备的共性,又在各种不同环境下显现出个性。政府绩效审计具备的这种特征为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创造了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政府绩效审计,人们可以求同存异,不断深化对绩效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Jo hn Glynn于1985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货币价值审计———国际概览和比较》的论文,开创了政府绩效审计比较研究的先河。论文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和瑞典六个国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内容侧重于各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起源、法律依据、工作重点以及具体特色。他认为,加拿大政府绩效审计强调“受托责任”和“价值为本”两个控制主题,绩效审计服务于公共受托责任,对包括信息系统和报告实务在内的财务和管理控制进行检查,适时提出改进建议。澳大利 51 3刘秋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邮政编码:350002,电子信箱:l_qm@https://www.doczj.com/doc/3d8557170.html,。

基于PSR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以滇池治理项目为例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 云南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框架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ZD201610?项目负责人:陈志芳)成果之一?云南省会计学会课题 云南省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项目负责人:陈志芳)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志芳?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二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与会计二战略管理研究?李晴?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基本理论? 基于PSR模型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研究 以滇池治理项目为例 陈志芳一李一晴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650093) 摘一要: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在评价资源开发利用二环境保护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对政府开展治理项目进行有效评价和监督?利用PSR模型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项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以 云南省滇池污染治理项目 为例?将项目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审计结论?提出治理建议?提高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效率?期望对政府环境绩效审计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关键词:环境绩效审计?PSR模型?评价指标?滇池 一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二治理环境污染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政府投入大量人力二物力和资金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预防?随着投入力度加大?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考评制度来判断环境治理结果和效益是否与之相匹配? 目前?我国对环境绩效审计二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的研究正处于理论探索阶段?万玻二唐华二陈香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审计主体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以经济性二效率性二效果性二环境性为标准?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进行监督二评价和鉴证?以实现对责任主体受托责任履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活动[1 ̄3]? 史晓燕二吴立群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包 括对单位环境政策二项目效益二管理系统审计?对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4?5]? 在对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中? 王如燕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6]?汤亚莉二邓丽采用环境价值链分析法?根据产品各个环境影响环节来选 择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指标[7]?王学龙二王复美运用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法?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矩阵?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8]? 1一PSR模型构建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本文采用PSR概念模型?将政府环境审计评价指标分为压力指标二状态指标二响应指标?在每个指标层里初步设立具体评价指标[9]?邀请环境方面专家对指标进行打分?建立被审计项目最终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由层次分析法得出?运用环境优值模型确定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表1列举了关于主要地区污水治理设备建设运营和专项拨款效益评价的预选指标?在PSR模型中?首级为项目层(政府部门治理工作效果目标)?次层级为分类层(压力二状态二响应)?末层级为指标层(主要包括次层级所列示的治理情况效果审计的多项指标)[10]?并用W对各层级指标进行标注? 1.1一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运用表1各项指标标注?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6 01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一、数据采集和研究思路 本文按期刊检索方法,对中国期刊数据库,分别以“绩效审计”和“效益审计”为篇名,对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期刊《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1990~2011年发表的文章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精确检索,其中《会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2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0条;《审计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7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104条;《审计与经济研究》以“绩效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5条,以“效益审计”为篇名检索到32条,另外包括少量其他期刊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性成果,数据采集情况如表1:以上述检索到的文献为样本,本文采用文献档案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力图探求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 数据采集过程中显现出一种现象,对于政府审计研究国内存在两种概念:绩效审计与效益审计。绩效审计多用于理论研究界,研究力量多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教授,而效益审计多用于审计实务界,研究群体多为审计实务人员和审计机构人员。窥豹一斑,从一个侧面可以发现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还没有很好的衔接,不能给审计实务以强有力的支撑,这与目前绩效审计研究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的总体状况是一致的。在研究方法上,规范分析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实证研究几乎没有出现。规范分析方法多采用一般的逻辑演绎思路,描述现象或建立理论基础,分析成因、研究问题,给出建议或研究方向,多属于译介性、叙述性及描述性方式,而对于绩效审计理论体系本身的构建研究较少,特别是绩效审计核心部分,评价标准体系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少有突出的研究成果。 1990~2011年21年间合计发表210余篇论文,平均每年约十篇,与其他研究领域相比,绩效审计研究关注程度不高,投入研究力量相对较少,人们对绩效审计的了解才刚刚开始。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已滞后于绩效审计实践,难以为绩效审计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从总体上看,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可分为几个部分:绩效审计理论基础研究,对中美之间、西方国家之间的绩效审计比较研究,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绩效审计的问题与困境研究,另外一部分是针对具体审计对象和案例的审计实务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保资金、公共工程投资、军队、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领域。 二、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从英国、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开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且影响深远的政府改革运动,主要针对政府治理中的经济停滞、财政危机、效率低下、资源耗费严重等问题,进而寻求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益、高效率、重服务、重效果的政府管理,这场运动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对政府审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实合规性审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环境性、公平性的政府审计日益成为发展的重点,政府绩效审计随之产生。 雷达(2004)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绩效审计有密切的联系,从根本上都强调了对绩效和责任的关注。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政治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问题;新公共管理为绩效审计创造了管理环境,解决了绩效审计可能性问题。 陈骏(2006)则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对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实践影响,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存在四个误区:理性经济人假设、市场导向、顾客(公众)导向、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的误区。有利影响归纳为:使政府审计的重点从合规性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健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机制,完善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和改进机制,形成了独立的绩效审计机构。 邝必清(2009)也认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政府公共管理 □·82· .下旬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 田冠军 潘松剑 (400050) 【摘要】在国家审计领域,绩效审计蓬勃发展,渐趋潮流,逐步替代传统的财务审计。本文对国内绩效审计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按照研究文献的内容,从理论动因、比较研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着力分析绩效审计研究中的问题与方向,力图梳理出绩效审计的一般规律,为绩效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动因公共管理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一直是其他国家的榜样,但是他们的绩效审计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我们向审计总署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史,了解他们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背景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想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这就涉及到一国的各国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各国对于绩效审计都有不同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绩效审计的定义不尽相同,绩效审计的实践也大相径庭,但对于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却基本一致。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对于绩效审计的定义:“3E”即经济审计(econom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资源的利用是否节约,是否合理,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主要审计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主要审核项目或方案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绩效审计最先用于企业,后来也被引用到了政府审计。因为政府部门的资金属于公共资金,根据“搭便车”的思想,政府的资金最容易被滥用,故效率最低,实际上,政府的绩效审计就是源于政府公营的企业。 20世纪初,美国的公营企业缺乏财务控制和使用国家资源效率、效果差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公营的企业的产出太低,以致联邦政府每年都白白损失几千万美元。1945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的季羡林也回忆道:“在占领德国的美英苏法的军队中,美国的军队最为奢侈,给汽车加汽油的油桶里的油还剩半桶时就会被一脚踢到一旁,任由汽油流到地上,部队撤退时通话电缆也懒得带走,乱七八糟的扔在地上,部队的伙食也是一应俱全,巧克力、咖啡、口香糖、雪茄烟、啤酒等几乎是无应有尽有,牛肉、鸡肉、面包等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 对于公共资金如此的浪费,美国政府早就考虑如何建立一个绩效审计机制来限制那些藐视公共资金使用的人。虽然各国都有这种情况,但是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 美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步入正轨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萌芽时期(1887年—1960年),政府的效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一些专门研究政府绩效的组织和学术团体把绩效审计引入政府审计;第二是绩效预算期(1960年—1970年),这一时期的政府审计主要目标转向绩效审计;第三是审计总署转变审计观念(1980年—至今),增加审计的知识含量,通过审计创造价值。 早在1887年,行政学鼻祖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

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天人合一”城市理念的兴起,对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概念、审计内容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审计的组织方法、技术方法,构建审计评价体系和审计评价指标,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基本理论;审计方法体系框架构建;审计难点 生态宜居城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思想,是人类自觉克服“城市病”、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循环生态城市、山水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旅游城市等。 2010年重庆市将建设“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目标纳入城市总规划。生态宜居城市就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城市。重庆市为生态城市重点工程制定了保障措施,对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了财政专项资金,完善了相关环境政策的制定。对生态环境工程和巨额财政资金开展生态环境绩效审计,将成为政府审计机关的重大课题。 一、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的基本理论 (一)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的概念 生态宜居城市是在一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范围内,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和系统工程,改变传统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模式,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公平、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环境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对政府和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活动及其报告进行环境财务、环境合规和环境绩效三个方面的审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活动。绩效审计是独立的审计机构依法运用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的经济性等进行监督,以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综合审计活动。环境绩效审计是在财务绩效审计基础上,评定环境管理活动的现状和潜力,对提高环境管理绩效提出建议,促进其改善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审计,是财务绩效审计的延伸。 (二)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产生的动因 1.公共环境受托责任是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产生的内在动因 (1)公共环境受托责任的产生。现阶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随意消耗环境资源而不用承担任何代价,环境成本由社会承担。由于无需对环境成本进行补偿,企业则尽可能掠取环境资源,而社会公众承担环境成本,却得不到任何补偿。随着社会公众意识的觉醒、保护自身环境利益的要求,于是形成了环境受托责任。(2)公共环境受托责任中的委托者与受托者。狭义委托者包括环境责任主体的财产所有者、债权人,广义的委托者包括受责任主体影响的人群。作为环境责任主体的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对周边的自然和生态造成影响。如企业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会污染周边的空气和水源,从而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危害,周边居民应当是环境受托责任的委托人。环境受托责任中的受托者包括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3)政府公共环境受托责任的内容。政府将环境保护责任确立为政府的一项受托责任。体现为:进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综合决策、组织环境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分配公共资源。 2.政府审计机关执行生态宜居城市环境绩效审计源于财政预算资金的外部监管要求。首先,通过政府审计可以解决部门生态宜居城市环保建设投入预算粗放、预算批复不及时、挪用预算资金等问题。其次,加强对国库收付的审计,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