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能定理的几种典型应用

动能定理的几种典型应用

动能定理的几种典型应用
动能定理的几种典型应用

动能定理的几种典型应用

应用一:动能定理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例1、一个质量m=2kg 的小物体由高h=1.6m 倾角?=30α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率是4m/s ,那么物体在下滑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是多少焦耳?

由公式202

22v v aS -=可知22

2022/5.22

.3242s m S v v a =?=-= 对物体受力分析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a f mg =-αsin 所以N N ma mg f 55.222

1102sin =?-??=-=α J J fS W f 16)1(2.35180cos -=-??=?= 解法二:由动能定理221mv W mgh f =+ 可得:J J mgh mv W f 166.1102422

12122-=??-??=-= 应用二: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问题

例2、在离地面高度h=10m 的地方,以s m v /50=水平速度抛出,求:物体在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解法一:由221gt h =得 s s g h t 210

1022=?== 所以s m s m gt v y /210/210=?== 所以s m s m v v v y /15/)210(522220=+=+=

解法二:由动能定理可得 20222

121mv mv mgh -=所以:s m s m v gh v /15/51010222202=+??=+= 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完全一致,可见:动能定理同样适用于曲线运动。并且可以求变力的功,如下题。 例3.质量m=2kg 的物体从高h=1.6m 的曲面顶部静止开始下滑,到曲面底部的速度大小为4m/s 。求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应用3: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个力做功的问题

例4、如图所示,物体置于倾角为37度的斜面的底端,在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F 大小为2倍物重,斜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物体运动5m 时速度的大小。(g=10m/s 2)

应用4: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例5: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小球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从平衡

位置P 点缓慢地移动到Q 点,如图所示,则力F 所做的功为( )

A .θcos mgL

B .θsin Fl

C .)cos 1(θ-mgL

D .FL

例6、一球从高出地面H 米处由静止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落至地面后并深入地下h 米处停止,设球质量为m ,求:球在落入地面以下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

应用5: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例7:弹性小球从10m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第一次与水平地面碰撞后竖直弹起的高度为8m 。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恒定大小的阻力作用,且碰撞时无能量损失。求:

(1)小球受到的阻力f 的大小?

(2)小球将停在何处?小球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例8:如图所示,AB 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半径为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3m ,BC 处的动摩擦因数为115

μ=。现有质量m =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应用6:动能定理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例9:物体m 用长为L 的细绳拴住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最低点时对绳子拉力为7mg ,并且刚好过最高点。求:上升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所作的功?

例10: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转台上,使转台由静止开始加速,物体刚好要滑动时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接触面上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A

例11如图所示,质量为m 小球被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而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拉力为F 1时,匀速转动的半径为R 1;当细线拉力为F 2时小求仍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为R 2,求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应用7:动能定理解决连接体问题

例12:如图所示,A 和B 通过细绳相连,A 的质量为1kg ,离地高度为0.8m 。B 的质量为3kg ,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63,其他摩擦不计。求:A 落地瞬间的速度是多少?

例13:A 、B 质量分别为M 和m(M>m),A 离地高度为h ,那么A 落地瞬间的速度是多少?

应用8:其他问题

例14.电动机通过一绳子吊起质量为8 kg 的物体,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20 N ,电动机的功率不能超过1200 W ,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用最快的方式吊高90

m (已知此物体在被吊高接近90 m 时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所需时间为多少?

动能、动能定理练习

3、质量为m 的滑块沿着高为h ,长为L 的粗糙斜面恰能匀速下滑,在滑块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 )

A 、重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mgh

B 、滑块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mgh

C 、合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为mgh

D 、合力对滑块所做的功不能确定

4、从高h 处以相同的速度先后抛出三个质量相同的球,其中一个上抛一个下抛,另一个平抛,不计空气阻力,则从抛出到落地( )

A 、重力对它们做的功相同

B 、落地时它们的动能相同

C 、落地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6、质量为m 的物体从高为h 的斜面顶端自静止起下滑,最后停在平面上的B 点,如图所示,若该物体从斜面顶端以初速度0v 沿斜面滑下,则停在平面上的C 点,已知AB=BC ,则物体在斜面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7、以10m/s 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0.5kg 的物体,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m ,设空气对物体的阻力大小不变,求物体落回抛出点时的动能。

1.在同一高度处,将三个质量相同的球a 、b 、c 分别以大小相等的速率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和平抛,落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及重力功的平均功率的关系是:…………( )

A .W W W P P P a b c b c a ==>>,

B .W W W P P P a b c a b c ====,

C .W W W P P P a b c a b c >>>>,

D .W W W P P P a b c a b c >><<,

3.一个物体自由下落,落下一半时间的动能与落地时动能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1∶4

4.汽车的额定功率为90KW ,路面的阻力为f ,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则:…………( )

A .如果阻力为2f ,汽车最大速度为v 2

。 B .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

C .如果汽车的牵引力变为原来的,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 。

D .如果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 。

7.质量为m 的汽车以恒定功率P 的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υ1,当汽车的速度为υ2时(υ2<υ1)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υm P

B .2υm P

C .2121)(υυυυm P -

D .)

(2121υυυυ-m P 22、光滑的弧形轨道BC 与粗糙的水平轨道AB 相切,AB 长为10m ,BC 足

够高,一物体以v 0 = 10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最后恰好又停在A 点,求:

(2) 小球在倾斜轨道BC 上的最大高度.

2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半圆槽木块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以某速度从A 点无摩擦 地滚上半圆槽,小球通过最高点B 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 点,已知AC=AB=2R 。

求:①小球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②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

1.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静置在水平光滑的平台上,系在物体上

的绳子跨过光滑的定滑轮,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 0向右匀速拉动,设人

从地面上平台的边缘开始向右行至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处,在此过

程中人所做的功为( )

A.m v 202

B.2m v 202

C.m v 204

D.m v 20

2.如图8所示,一个小球质量为m ,静止在光滑的轨道上,现以水平力击

打小球,使小球能够通过半径为R 的竖直光滑轨道的最高点C ,则水平力

对小球所做的功至少为( )

A.mgR

B.2mgR

C.2.5mgR

D.3mgR

3.ABCD 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 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 段是水平的,BC 是与AB 和CD 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 的滑块在A 点从静止滑下,最后停在D 点,A 点和D 点的位置如图9所示,现用一沿着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将它缓缓地由D 推回到A 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

A.mgh

B.2mgh

C.μ(x +h sin θ)

D.μmgx +μmgh cot θ

3.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

v m 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到停止,v -t 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

的牵引力为F ,摩擦力为F f ,全过程中牵引力做功W 1,克服

摩擦力做功W 2,则 ( )

A .F ∶F f =1∶3

B .F ∶F f =4∶1

C .W 1∶W 2=1∶1

D .W 1∶W 2=1∶3

15.(2015·四川省南充市期末联考)如图所示,有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在平台上以初速度v0=3m/s 水平抛出,到达C点时,恰好沿C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半径R=0.5m的粗糙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滑上紧靠轨道末端D点的质量为M=3kg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木板下表面与水平地面之间光滑接触,当小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木板运动l=1m时,与木板有共同速度,小物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C点和圆弧的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A、C两点的高度差h;

(2)物块刚要到达圆弧轨道末端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物块通过圆弧轨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14.(2016·甘肃张掖二模)如图,一个质量为0.6 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 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v A=4 m/s。g取10 m/s2,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2)P点与A点的高度差;

(3)小球经过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4)若圆弧轨道粗糙,且小球恰好能够经过最高点C,求此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3.(2015·吉林省长春市第二次调研试题)如图所示,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θ,

可视为质点的物体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

端,弹簧处于原长时上端位于B点。物体A的质量为m,开始时物体A到B

点的距离为L。现给物体A一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使物体A开始沿斜面向

下运动,物体A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后又恰好被弹回到B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求此过程中

(1)物体A向下运动刚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

(2)弹簧的最大压缩量。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否是求解“力、位移与速率关系”问题. (3)若是,根据W合=E k2-E k1列式求解.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动能定理 把几个有相互作用的质点所组成的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功与能之间所遵循的规律。首先,把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广到由几个质点组成的系统。这时,用E k和E k0分别表示系统内所有质点在终态和初态的总动能,W表示作用在各质点上所有的力所做的功的总和,则有

W=E k-E k0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不是合力的功。因为由几个质点组成的系统,不同于一个质点,各力作用点的位移不一定相同。作用力又可区分为外力和内力,外力是指系统外其它物体对系统内各质点的作用力,内力是指系统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虽然内力的合力为零,但内力的功一般不为零,因为各力作用点的位移不一定相同。因此,对于系统来说,上式中的W 应等于外力所做的功与内力所做的功之和,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W外+W内=E k-E k0(1) 这就是质点系的动能定理,它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

功能原理 系统的内力可分为保守内力和非保守内力。因此,内力的功W内应等于保守内力的功与非保守内力的功之和。所以(1)式可写为 W外力+W保守内力+W非保守内力=E k-E k0 (从系统的动能定理出发阐述系统的功能定理,根据系统的动能定理表达式,把内力功分为保守性内力功和非保守性内力功) 由于保守内力所做的功可用系统势能的减少来表示,即W保守内力=Ep0-E p,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W外力+W非保守内力=(E k+E p)-(Ek0+Ep0)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动能定理 (1)三种表述 ①文字表述:所有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②数学表述:W 合=12m v 2-12 m v 02或W 合=E k -E k0; ③图象表述:如图6所示,E k -l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合外力. 图6 (2)适用范围 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同时作用,也可分阶段作用. 2.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 (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例1 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1所示,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 m /s 2 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v B =24 m/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 =48 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 =5 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 =-1 530 J ,取g =10 m/s 2. 图1 (1)求运动员在AB 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 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 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 至少应为多大. 答案 (1)144 N (2)12.5 m 解析 (1)运动员在AB 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AB 的长度为x ,则有v B 2=2ax ①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H x -F f =ma ② 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解得F f =144 N ③ (2)设运动员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在由B 到达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W =12m v C 2-12m v B 2 ④ 设运动员在C 点所受的支持力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N -mg =m v 2 C R ⑤ 由题意和牛顿第三定律知F N =6mg ⑥ 联立④⑤⑥式,代入数据解得R =12.5 m.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法1】(课本的证明) a 、 b ,斜边长为 c ,再做三 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整理得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 ΔHAE ≌Rt ΔEBF, ∴∠AHE = ∠BEF .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Rt ΔGDH ≌Rt ΔHAE, ∴∠HGD = ∠EHA .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 b a +. ∴ ()2 22 14c ab b a +?=+. ∴2 2 2 c b a =+.

以a 、b 为直角边(b>a ), 以c 为斜 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Rt ΔDAH ≌ Rt ΔABE, ∴∠HDA = ∠EAB .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 2. ∵EF = FG =GH =HE = b ―a , ∠HEF = 90o. ∴EFGH 是一个边长为b ―a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 a b -. ∴()22 214c a b ab =-+?. ∴2 2 2 c b a =+. 【证法4】(1876年美国总统Garfiel d 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ab 21. 把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 ΔEAD ≌Rt ΔCBE, ∴∠ADE = ∠BEC . ∵∠AED + ∠ADE = 90o, ∴∠AED + ∠BEC = 90o. ∴∠DEC = 180o―90o= 90o. ∴ΔDE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面积等于221c . 又∵∠DAE = 90o, ∠EBC = 90o, ∴ AD ∥BC . ∴ABCD 是一个直角梯形,它的面积等于()2 21 b a +. ∴()2 2212122 1 c ab b a +?=+. ∴2 22c b a =+.

宇宙的熵增

宇宙会消亡吗 主流猜想——宇宙”热寂” 宇宙热寂的由来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无法100%利用。在转化过程中,总是有一部分能量会被浪费掉。 这部分浪费掉能量命名为熵。熵不断在增加。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原理。就是孤立热力学系统的熵不减少,总是增大或者不变。用来给出一个孤立系统的演化方向。说明一个孤立系统不可能朝低熵的状态发展即不会变得有序。 考虑到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一个常量,而每一次能量转化,必然有一部分”有效能量”变成”无效能量”(即”熵”),因此不难推论,有效能量越来越少,无效能量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有效能量都变成无效能量,那时将不再有任何能量转化,这就叫宇宙的”热寂”。 结论宇宙就会进入一个死寂的状态。 我的观点,宇宙不会”热寂”。 宇宙是无限的,动态循环的。这个宇宙是总称,不是有人提的这里一个宇宙,那里一个,多少年前或者远处还有一个宇宙。这种分法应该叫天体,为什么还要叫宇宙呢? 宇宙存在自发的熵减的过程。 物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基本微观粒子质子、电子、中子、光子等聚合原子、分子等物质,这种聚合靠物质自身的引力、电磁力等自发完成。分子组成有序多样的宏观世界。这种聚合可以在某处相对孤立系统中完成,不需要外部干涉。这个过程是熵减的。 星系是宇宙的常见的单元。星系的核心是恒星,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引力也足够大。最初恒星的物质含有的内能(主要是核能)充足,反应活跃与引力平衡,释放出光芒。当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内能不足以抵抗引力,不能再向外释放能

量。恒星不断收缩、坍塌,并且不断吸收外界物质,此时“恒星”只进不出,形成“黑洞”,黑洞缓慢吸收飞来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质量超大,大到吞噬星系的大部分行星和尘埃,甚至是相邻的星系的一部分。黑洞也有生命周期,这个也许比恒星的生命更长。黑洞碾碎了大部分物质(分子原子)分解成基本粒子,喷射出去。这一过程是熵增的。 粒子聚合成原子分子直至形成新的星系或者被其他星系吸收,形成循环。 宇宙各处随机重复着这一过程。每一个循环周期都是极漫长的。 物质的多样性是基本粒子聚合的随机性造成的。如同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演化出动、植物、细菌等等。 生物的生成发展也主要是熵减的过程。但是这种熵减的体量相对于星系的熵增是微不足道的。生物不改变星系毁灭的历程。 星系中存在生物也许是偶然的。智慧生命逃出一个星系的衰变毁灭,应该是概率很小的。 路过万丈红尘

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评讲:达到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 2.通过练习:达到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重难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思考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答 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找出初末状态的速度情况. 2.要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个力的做功大小及正负情况. 3.明确初末状态的动能. 4.由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二自主探究 问题展示

1合力做功有两种求解方法 2动能定理如何应用于变力做功或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师生互动 1合力做功有两种求解方法,一种是先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一种方法是先求各个力做功,然后求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 2当物体受到的力是变力,或者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时,我们仍然采用过去的方法,把过程分解为很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运动中受到的力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 三精析点拨 1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 由于某些力F的大小或方向变化,所以不能直接由公式W=FScosα计算它们做的功,此时可由其做功的结果——动能的变化来求变力F做的功。 2、在不同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 由于物体运动过程中可能包括几个不同的物理过程,解题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视为一整体过程,往往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比较简便. 四知能内化 习题展示 1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发动机滑行,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2一列质量为M=5.0×105kg的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始终以额定功率P 行驶,在300S内的位移为2.85×103m,而速度由8m/s增加到火车在此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17m/s。设火车所受阻力f大小恒定,求1、火车运动中所受阻力f的大小;2、火车头的额定功率P的大小 3如图6-25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不计。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现用一平行轨道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到A点时停下,求推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熵增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状态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克劳修斯的描述①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即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的描述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影响; 因此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由于一切热力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归结为热和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限度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普遍的热力学函数来判别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设想,这种函数是一种状态函数,又是一个判别性函数(有符号差异),它能定量说明自发过程的趋势大小,这种状态函数就是熵函数。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环分割成许多小的卡诺循环,可得出 0i i Q r T δ=∑ (1) 即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其中,δQi 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与环境的热交换量;Ti 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的温度。上式也可写成 0Qr T δ=? (2) 克劳修斯总结了这一规律,称这个状态函数为“熵”,用S来表示,即 Qr dS T δ= (3) 对于不可逆过程,则可得 dS>δQr/T (4) 或 dS-δQr/T>0 (5) 这就是克劳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个隔离系统在经历了一个微小不可逆变化后,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程中的热温商。对于任一过程(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则有 dS-δQ/T≥0 (6) 式中: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由于不可逆过程是所有自发过程之共同特征,而可逆过程的每一步微小变化,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因此这一平衡状态正是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限度。因此,上式也可作为判断这一过程自发与否的判据,称为“熵判据”。 对于绝热过程,δQ=0,代入上式,则 dSj≥0 (7) 由此可见,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值永不减少。其中,对于可逆的绝热过程,dSj =0,即系统的熵值不变;对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dSj >0,即系统的熵值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证法1】 ? ? ? ? ? ? ? ? ? ? 做8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 、F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 ∠HEF = 180o ―90o= 90o .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 Rt ΔGDH ≌ Rt ΔHAE, ∴ ∠HGD = ∠EHA . ∵ ∠HGD + ∠GHD = 90o, ∴ ∠EHA + ∠GHD = 90o . 又∵ ∠GHE = 90o, ∴ ∠DHA = 90o+ 90o= 180o . ∴ ABCD 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 ∴ ()2 2214c ab b a +?=+. ∴ 222c b a =+. 【证法3】(梅文鼎证明)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一辆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 =200kW ,若其总质量为m =103kg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汽车以加速度a 1=5m/s 2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能够持续的最大时间为t 1=4s ,然后保持恒定的功率继续加速t 2=14s 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取g =10m/s 2.求: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汽车从启动至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 【答案】(1)40m/s ;(2)480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汽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 11120m /s v a t == 由P=Fv 可知,匀加速结束时汽车的牵引力 1 1F P v = =1×10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F f ma -= 解得 f =5000N 汽车速度最大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 此时汽车的牵引力 F=f =5000N 由P Fv =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 v=P P F f ==40m/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x 1= 1 140m 2 v t = 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得 21121 02 F x Pt fs mv =--+ 解得 s =480m 2.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 =0时刻,将质量为1.0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 点,经过1.0 s ,物块从最下端的B

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 =10 m/s 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从A 到B 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答案】(1) 3 5 (2) -3.75 J 【解析】 解:(1)由图象可知,物块在前0.5 s 的加速度为:21 11 a =8?m/s v t = 后0.5 s 的加速度为:222 22 2?/v v a m s t -= = 物块在前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mgsin mgcos ma θμθ+= 物块在后0.5 s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mgsin mgcos ma θμθ-= 联立解得:3μ= (2)由v -t 图象面积意义可知,在前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1 12 v t x =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11· W mgcos x μθ= 在后0.5 s ,物块对地位移为:12 122 v v x t += 则摩擦力对物块做功22· W mgcos x μθ=- 所以传送带对物块做的总功:12W W W =+ 联立解得:W =-3.75 J 3.如图的竖直平面内,一小物块(视为质点)从H =10m 高处,由静止开始沿光滑弯曲轨道AB 进入半径R =4m 的光滑竖直圆环内侧,弯曲轨道AB 在B 点与圆环轨道平滑相接。之后物块沿CB 圆弧滑下,在B 点(无动量损失)进入右侧的粗糙水平面上压缩弹簧。已知物块的质量m =2kg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弹簧自然状态下最左端D 点与B 点距离L =15m ,求:(g =10m/s 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专题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一.基础知识归纳: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而具有的能. 2.表达式:E k=_________.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_____.(填“矢量”或“标量”) 4.单位:动能的单位是_____.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___________. 2.表达式:W=_____________. 3.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______________.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_________.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_______________. 二.分类例析: (一)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若过程有多个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必须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 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 (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例1.小孩玩冰壶游戏,如图所示,将静止于O点的冰壶(视为质点)沿直线OB用水平恒力推到A点放手,此后冰壶沿直线滑行,最后停在B点.已知冰面与冰壶的动摩擦因数为μ,冰壶质量为m,OA=x,AB=L.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冰壶在A点的速率v A;(2)冰壶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受到小孩施加的水平推力F. 吴涂兵

勾股定理证法11种

证法1 一种借助面积完成的演绎证明(愚草提供),双击右侧图片可以清楚阅读: 另附:《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教育价值的深层挖掘》[3]一文。 证法1 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过点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 D、E、F在一条直线上,;且RtΔGEF ;≌ RtΔEBD, ∴;∠EGF = ;∠BED, ∵;∠EGF + ;∠GEF = 90°, ∴;∠BED + ;∠GEF = 90°, ∴;∠BEG =180°―90°= 90° 又∵ AB = BE = EG = GA = c, ∴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ABC + ;∠CBE = 90° ∵ RtΔABC ;≌ RtΔEBD, ∴;∠ABC = ;∠EBD. ∴;∠EBD + ;∠CBE = 90° 即;∠CBD= 90° 又∵;∠BDE = 90°,∠BCP = 90°, BC = BD = a. ∴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A+B=C 证法2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 ;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使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过点Q作QP∥BC,交AC于点P. 过点B作BM⊥PQ,垂足为M;再过点 F作FN⊥PQ,垂足为N. ∵;∠BCA = 90°,QP∥BC, ∴;∠MPC = 90°, ∵ BM⊥PQ, ∴;∠BMP = 90°, ∴ BCPM是一个矩形,即∠MBC = 90°。 ∵;∠QBM + ;∠MBA = ;∠QBA = 90°, ∠ABC + ;∠MBA = ;∠MBC = 90°, ∴;∠QBM = ;∠ABC, 又∵;∠BMP = 90°,∠BCA = 90°,BQ = BA = c, ∴ RtΔBMQ ;≌ RtΔBCA. 同理可证RtΔQNF ;≌ RtΔAEF.即A2+B2=C2 证法3 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 ;再作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 分别以CF,AE为边长做正方形FCJI和AEIG, ∵EF=DF-DE=b-a,EI=b, ∴FI=a, ∴G,I,J在同一直线上, ∵CJ=CF=a,CB=CD=c, ∠CJB = ;∠CFD = 90°, ∴RtΔCJB ;≌ RtΔCFD ;, 同理,RtΔABG ;≌ RtΔADE, ∴RtΔCJB ;≌ RtΔCFD ;≌ RtΔABG ;≌ RtΔADE ∴∠ABG = ;∠BCJ, ∵∠BCJ +∠CBJ= 90°, ∴∠ABG +∠CBJ= 90°, ∵∠ABC= 90°, ∴G,B,I,J在同一直线上, A2+B2=C2。 证法4 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 BF、CD. ;过C作CL⊥DE, 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 AF = AC,AB = AD, ∠FAB = ;∠GAD, ∴;ΔFAB ;≌;ΔGAD, ∵;ΔFAB的面积等于, ΔGAD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

谈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

谈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 一、关于动能定理的理解 功和能是两个基本物理量.功和能的关系可概括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句话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各物体的能量可以相互转移;二是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可以通过做功来完成;三是在某一过程中,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当在某一过程中只考虑动能这一种形式的能量,功和能的关系就表现为:功是动能转化的量度.这就是动能定理的本质含义. 对于某一个孤立的物体,外力对它所做的总功与合力所做的功是同一个意思,做功过程就是物体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转移的过程,外界对物体做了多少总功,物体的动能就改变多少.对于一个由几个存在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外力可以对系统做功,内力也可以对系统做功,内力做功就表示系统的动能可以和系统内部某种形式的能量进行转化.即系统动能的变化是由系统的内力与外力做功之和来决定的.可见,对于系统也可以运用动能定理。 二、系统的动能定理及应用 1.系统的动能定理 如图1,光滑水平面上有A 、B 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设A 、B 之间存在大小恒定的引力f .开始两物体之间距离为L 1,初速度均为零,现有一水平拉力F 作用在B 物体上,作用一段位移S 时,A 、B 两物体间距离变为L 2, A 、B 对于A 物体: 212111()02 f s L L m v +-=- 对于B 物体:22102 Fs fs mv -=- 将这两个方程相加得:2212112211()22 Fs f L L m v m v +-=+

其中, 1W Fs =表示外力对于系统所做的功,212()W f L L =-表示系统内力对于系统所做的功.因此,系统的动能定理可以表示为: K W W E +=?外内 当系统的内力f 大小恒定时,cos W f s θ=???内.其中θ取决于内力f 方向 与相对位移△S 的方向:两者方向相同时,0θ=,相当于12L L ?,内力方向与相对位移方向相同时,系统内力做正功,可以理解为系统有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两者方向相反时,θπ=,相当于12L L ?,系统内力方向与相对位移方向相反,系统内力做负功,可以理解为系统有动能转化为系统的势能;当0s ?=,即系统内物体间无相对位移时,系统内力不做功,系统的势能不变化.在其它情景中W 内不一定代表系统势能与动能转化的量度. 2.系统的动能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2,一质量为M 的长不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0v 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行,直到离开木板.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 03 v .若把此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它条件相同时,求滑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 分析与解:设第一次滑块离开时木板速度为v ,由系统的动量守恒,有: 003 v mv m Mv =+ 设滑块与木板间摩擦力为f ,木板长为L ,则对于滑块与木板组成的系统,只有两者间的内力即摩擦力做功,对系统应用动能定理,得: 22200111()2322 v fL m Mv mv -=+- 当木板固定时,滑块离开木板时速度为v /,对滑块应用动能定理,得: /2201122fL mv mv -=- 图2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运用归纳及总结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4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 ,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 A. 0 B. 8J C. 16J D. 32J 2、 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 ,u=0.1,现用水平外力F=2N ,拉其运 动5m 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 m (g 取2 /10s m ) 【解析】对物块整个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0 00=+-s s umg Fs 解得:s=10m 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 ,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用动能定理得: 201)(2 1 )(V m M gS m M k FL --=-- 对车尾,脱钩后用动能定理得: 2022 1 mV kmgS -=- 而21S S S -=?,由于原来列车是匀速前进的, 所以F=kMg 由以上方程解得m M ML S -=?。 (二)竖直面问题(重力、摩擦力和阻力) 1、人从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 v 将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的最大高度 为h ,空中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力为f ,则人在此过程中对球所做的功为( ) A. 2021mv B. fh mgh - C. fh mgh mv -+2021 D. fh mgh + S 2 S 1 L V 0 V 0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 能 定 理 的 应 用 一、动能定理应用的思路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由于只需从力在各段位移内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动能变化去研究,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又由于功和动能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无论是对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当题给条件涉及力的位移效应,而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时,用动能定理求解一般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简便。用动能定理还能解决一些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难以求解的问题,如变力作用过程、曲线运动等问题。 二、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① 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② 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画受力示意图,及过程状态草图,明确各力做功情况,即是否做功,是正功还是负功。 ③ 找出研究过程中物体的初、末状态的动能(或动能的变化量) ④ 根据动能定理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或讨论。 例题评讲: 1、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 例1. 如图1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 =0.8m ,BC 是水平轨道, 长S =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 =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 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解答:物体在从A 滑到C 的过程中,有重力、AB 段的阻力、BC 段的摩 擦力共三个力做功,W G =mgR ,f BC =umg ,由于物体在AB 段受的阻力是变力,做的功不能直接求。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 外=0,所以mgR -umgS -W AB =0 即W AB =mgR -umgS =1×10×0.8-1×10×3/15=6J 点评: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例2 .电动机通过一条绳子吊起质量为8kg 的物体。绳的拉力不能超过120N ,电动机的功率不能超过1 200W ,要将此物体由静止起,用最快的方式将物体吊高90m (已知物体在被吊高90m 以前已开始以最大速度匀速上升),所需时间为多少?(g 取10 m/s 2) 解答 起吊最快的方式是:开始时以最大拉力起吊,达到最大功率后维持最大功率起吊。 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8 108120?-=-=m m g F a m m/s 2=5 m/s 2, 末速度 120 2001==m m t F P v m/s=10m/s , 上升时间 5101==a v t t s=2s , 上升高度 5 21022 21?==a v h t m=10m 。 在功率恒定的过程中,最后匀速运动的速度为 1082001?== mg P v m m m/s=15m/s , 由动能定理有 22122 121)(t m m mv mv h h mg t P -=--, 解得上升时间 t 2=5.75s 。 图1

最好的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yb

勾股定理五种证明方法 【证法1】 做 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 整理得 .

以a、b 为直角边,以c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E、B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B、F、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G、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RtΔHAE ≌RtΔEBF, ∴∠AHE = ∠BEF. ∵∠AEH + ∠AHE = 90o, ∴∠AEH + ∠BEF = 90o. ∴∠HEF = 180o―90o= 90o. ∴四边形EFGH是一个边长为c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2. ∵RtΔGDH ≌RtΔHAE,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 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 ∴. ∴.

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C作AC 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F ≌RtΔEBD, ∴∠EGF = ∠BED, ∵∠EGF + ∠GEF = 90°, ∴∠BED + ∠GEF = 90°,Array∴∠BEG =180o―90o= 90o. 又∵AB = BE = EG = GA = c, ∴AB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ABC + ∠CBE = 90o. ∵RtΔABC ≌RtΔEBD, ∴∠ABC = ∠EBD. ∴∠EBD + ∠CBE = 90o. 即∠CBD= 90o. 又∵∠BDE = 90o,∠BCP = 90o, BC = BD = a.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 .

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的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熵的法则.相对于“能量”,“熵”的概念比较抽象.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熵”的意义愈来愈重要.本文从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着手,从各个侧面讨论“熵”的物理本质、科学内涵,以加深对它的理解. “熵”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创造的一个物理学名词,其德语为entropie,简单地说,熵表示了热量与温度的比值,具有商的意义.1923年5月25日,普朗克在南京的东南大学作“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之观念”的学术报告时,为其作现场翻译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根据entropie的物理意义,创造了“熵”这个字,在“商”旁加火字表示这个热学量.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 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R.E.Clausius,德,1822—1888)和开尔文(KelvinLord即W.Thomson,英1824—1907)分别在证明卡诺定理时,指出还需要一个新的原理,从而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1850年的表述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1865年,克劳修斯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形式: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加,所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加原理”.其数学表示为 SB-SA= , 或 dS≥dQ/T(无穷小过程). 式中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 开尔文1951年的表述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开氏表述也可以称为,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指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机器,该机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它能从大气或海洋这类单一热源吸取热量而做功.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含义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氏表述和开氏表述具有等效性,设想系统经历一个卡诺循环,可以证明,若克氏表述不成立,则开氏表述也不成立;反之,亦能设想系统完成一个逆卡诺循环,如果开氏表述不成立,则克氏表述也不成立. 克氏表述和开氏表述直接指出,第一,摩擦生热和热传导的逆过程不可能自动发生,也就是说摩擦生热和热传导过程具有方向性;第二,这两个过程一经发生,就在自然界留下它的后果,无论用怎样曲折复杂的方法,都不可能将它留下的后果完全消除,使一切恢复原状.只有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被认为是可逆过程.

动能定理应用论文

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 [摘要]:通过对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简明推导,总结出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应用条件。重点阐述了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区别。 [关键词]: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analyse the use of kinetic energy theorem wang xiang,zhou jin,ma kui lanzhou city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through concise short derivation of kinetic energy theorem,work energy theory and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we summarized relationship and use condition of kinetic energy theorem,work energy theory and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explain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kinetic energy theorem and work energy theory in use. key words:kinetic energy theorem,work energy theory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中图分类号:tj866 文献标识码:tj

勾股定理16种证明方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证法1】(课本的证明) 做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再做三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正方形,把它们像上图那样拼成两个正方形. 从图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a + b ,所以面积相等. 即 ab c ab b a 21 4214222?+=?++, 整理得 222c b a =+. 【证法2】(邹元治证明) 以a 、b 为直角边,以c 为斜边做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等于ab 21. 把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A 、E 、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B 、F 、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 、G 、 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 Rt ΔHAE ≌ Rt ΔEBF, ∴ ∠AHE = ∠BEF . ∵ ∠AEH + ∠AHE = 90o, ∴ ∠AEH + ∠BEF = 90o. ∴ ∠HEF = 180o―90o= 90o. ∴ 四边形EFGH 是一个边长为c 的 正方形. 它的面积等于c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HGD = ∠EHA. ∵∠HGD + ∠GHD = 90o, ∴∠EHA + ∠GHD = 90o. 又∵∠GHE = 90o, ∴∠DHA = 90o+ 90o= 18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b a+. ∴()2 2 2 1 4c ab b a+ ? = + . ∴2 2 2c b a= +. 【证法3】(赵爽证明) 以a、b 为直角边(b>a),以c为斜边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则每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ab 2 1 . 把这四个直角三 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 ∵ RtΔDAH ≌ RtΔABE, ∴∠HDA = ∠EAB. ∵∠HAD + ∠HAD = 90o, ∴∠EAB + ∠HAD = 90o, ∴ ABCD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c2. ∵ EF = FG =GH =HE = b―a , ∠HEF = 90o. ∴ EFGH是一个边长为b―a的正方形,它的面积等于()2a b-. ∴ ()2 2 2 1 4c a b ab= - + ? .

高一物理动能定理经典题型总结材料(全)

1、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 应用动能定理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所谓一个过程是指做功过程,应明确该过程各外力所做的总功;两个状态是指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 动能定理应用的基本步骤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②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在哪段位移过程中做功正功负功做多少功求出代数和. ③明确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及E K2 ④列方程W=E K2一E k1,必要时注意分析题目的潜在条件,补充方程进行求解.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 (1)由于动能定理反映的是物体两个状态的动能变化与其合力所做功的量值关系,所以对由初始状态到终止状态这一过程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轨迹、做功的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等诸多问题不必加以追究,就是说应用动能定理不受这些问题的限制. (2)一般来说,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求解的问题,用动能定理也可以求解,而且往往用动能定理求解简捷.可是,有些用动能定理能够求解的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知识却无法求解.可以说,熟练地应用动能定理求解问题,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和方法,应该增强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主动意识. (3)用动能定理可求变力所做的功.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F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不能直接用W=Fscosα求出变力做功的值,但可由动能定理求解. 一、整过程运用动能定理 (一)水平面问题 1、一物体质量为2kg,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为() A. 0 B. 8J C. 16J D. 32J 2、一个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u=,现用水平外力F=2N,拉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 求其还能滑m(g取 2 / 10s m) 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节,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如图所示。设运动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 V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