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防医学 (1)

预防医学 (1)

预防医学 (1)
预防医学 (1)

一、A1型题

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A.样本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 个体

E. 总体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总体统计量

E.计算统计指标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 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参与变量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 下列资料属分类变量的是

A.白细胞计数

B.住院天数

C.门急诊就诊人数

D.患者的病历号

E.ABO血型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5.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收集各种报表

B.收集各种工作记录

C.进行专题调查

D.进行科学实验

E.以上都对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6.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7. 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8. 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

E.有序分类资料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9. 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0.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值,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A.所有成年男子

B.该市所有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C.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D.120名该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E.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值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1. 总体应该由

A.研究对象组成

B.研究变量组成

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

E.个体组成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2.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

B.参与研究的数目

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统计指标

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3. 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

C.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D.发生概率小于0.001的事件

E.发生概率小于0.1的事件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4. 红细胞数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5. 疗效是

A、观察单位

B、数值变量

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6.以下不属于定量资料的是

A. 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

B.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C. 细胞突变率(%)

D. 中性核细胞百分比(%)

E. 中学生中吸烟人数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7. 在卫生统计学中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是

A.样本是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B.样本是总体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

C.样本是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D.样本是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E.样本是总体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一部分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8. 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

A.体重(kg)

B.血型(A、B、O、AB)

C.血红蛋白(g/L)

D.坐高指数(%,坐高/身高)

E.白细胞计数(个/L)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9. 下列资料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白细胞计数(个/L)

B.血型(A、B、O、AB)

C.体重(kg)

D.病人的病情分级(轻、中、重)

E.坐高指数(%,坐高/身高)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0. 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平均数

B.相对数

C.变异系数

D.相关系数

E.百分位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1. 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

A.标准误逐渐加大

B.标准差逐渐加大

C.标准差逐渐减小

D.标准误逐渐减小

E.标准差趋近于0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2. 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0,12,9,7,11,39,其中位数是()A.9

B.7

C.10.5

D.11

E.12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3. 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离散趋势时,最适宜选择的指标是()

A.极差

B.标准差

C.均数

D.变异系数

E.标准误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4. 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宜用()

A.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

E.相对数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5.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变异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总体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小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6. 造成均数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个体差异

B.群体差异

C.样本均数不同

D.总体均数不同

E.总体不同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7. 频数分布的特征包括

A.集中趋势

B.最大值

C.离散趋势

D.最小值

E. A和C都是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8. 要反映某一城市连续五年甲肝发病率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A.直条图

B.直方图

C.普通线图

D.百分条图

E.圆形构成图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9. 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A.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统计地图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0. 对某市七个区的SO2年平均浓度作比较,应绘制图

A.构成图

B.直条图

C.直方图

D.线图

E.曲线图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1.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哪个指标适宜

A.均数

B.G

C.M

D.S

E.CV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2.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0、2、24+(小时),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 (小时)用中位数法找:当观察值中出现个别特效或特大的数值,资料的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值,分布不明确等使用

A.5

B.5.5

C.6

D.10

E.12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3. 下列关于统计表的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A.标题位于表的上方中央

B.不宜有竖线及斜线

C.备注不必列入表内

D.线条要求三线式或四线式

E.无数字时可以不填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4.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5. 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A.标准差逐渐减少

B.标准误逐渐减少

C.标准差逐渐增大

D.标准误逐渐增大

E.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标准差代表观察值的变异程度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6. 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

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

E.不排除任何因素的全部人群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7. 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8. 标准差的大小表示

A.个体观察值之间的离散程度B.个体观察值的平均水平

C.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

D.样本均数的相对水平

E.总体均数的相对水平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9. 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总人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0. 观察意外死亡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条图

B.普通线图

C.圆图

D.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1. 观察甲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宜选择的图形为()

A.直方图

B.直条图

C.圆图

D.普通线图

E.半对数线图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一、A1型题

1. 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是

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动

C.曲线下两端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是正负1.96

D.随样本含量的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E.标准差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标准误用于计算参考值范围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 标准正态分布的方差等于

A.0

B.1

C.1.64

D.1.96

E.2.58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于

A.率

B.动态数列

C.相对比

D.构成比

E.集中趋势指标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 横轴上,标准正态曲线下从0到1.96的面积为()

A.95%

B.45%

C.97.5% D.47.5%

E.49.5%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5. 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

C.样本的变异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总体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小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6. 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正常值范围(95%)

A.±1.96s

B.±1.64s

C.μ±1.96s

D.μ±t0.05

E.±2.58s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7. 完全随机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其无效假设(H

)可以是()

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μ1≤μ2

E.π1=π2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8. 来自同一总体中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越小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

A.标准误

B.S

C.

D.CV

E.方差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9. 频数分布的特征包括

A.集中趋势

B.最大值

C.离散趋势

D.最小值

E. A和C都是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0.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10

B.20

C.9

D.18

E.19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1. t<t0.05

,ν

,统计上可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E.两样本,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2. 对于均数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95%的变量值分布范围为

A.μ-σ~μ+σ

B.μ-1.96σ~μ+1.96σ

C.0~μ+1.96σ

D.-∞~μ+1.96σ

E.μ-2.58σ~μ+2.58σ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3. 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

σ,______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μ越大

B. μ越小

C. σ越大

D. σ越小

E. μ与σ越接近0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4. 假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是指()

A.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

B.不拒绝实际上成立的H0

C.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1

D.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

E.拒绝H0时所犯的错误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5. 比较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的尿中 17 酮类固醇排出量(mg/24h)

病人组 2.90 5.41 5.48 4.60 4.03 5.10 5.92 4.97 4.24 4.36 2.72 2.37

2.09 7.10

健康组 5.18 8.49 3.14 6.46 3.72 6.64 4.01 5.60 4.57 7.71 4.99 要分析该资料,应采用

A.配对设计t检验

B.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C.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

D.χ2检验

E.配对设计u检验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6. 已知某市区2015年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52kg,随机抽样调查了郊县的20名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29kg,欲分析市区和郊区男孩的出生体重是否不同,应用

A.单样本t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 检验

E.u检验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7. 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人员红细胞数(万/mm2),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标准差为42.8,求得的区间(414.1-1.96×42.8,414.1+1.96×42.8),称为红细胞数的

A、99%正常值范围

B、95%正常值范围

C、99%置信区间

D、95%置信区间

E、90%正常值范围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8. 若频数表的集中位置偏向数值较小一侧,其分布类型是()

A.对称分布

B.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E. t分布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9.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除要求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外,还要满足()

A.两总体均数相同

B.两总体均数不同

C.两总体方差相同

D.两总体方差不同

E.以上都不是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0. 对于正态分布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右移

B.当σ不变时,随着μ增大,曲线向左移

C.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向右移

D.当μ不变时,随着σ增大,曲线将没有变化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1. 关于标准差与标准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误可用来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B.标准差可反映样本均数的变异程度C.标准误可描述正态(近似正态)分

布资料的频数分布

D.样本含量一定时,标准差越大,标准误越小

E.标准误是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的指标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2. 在两样本率比较的假设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A.μ1≠μ2

B.μ1=μ2

C.π1=π2

D.π1≠π2

E.B=C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3.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P95百分位数

E. 频数分布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4.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B. 数值离散度较大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5.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6. 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方差

E.四分位数间距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7.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

P>0.05,说明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8. 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A.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9. 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

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

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

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0. 在假设检验中,P值和α的关系为

A. P值越大,α值就越大

B. P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 P值和α值均可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 P值和α值都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E. P值的大小与α值的大小无关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1. 某研究者准备通过分析800人的血压数据以评价当地高血压患病情况,问可以考虑将血压测量值按哪种变量类型进行处理

A. 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

C. 等级数据

D. 以上均可

E. 以上均不可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2. 美国人1954年实施了旨在评价索尔克(Salk)疫苗预防小儿麻痹或死于脊髓灰质炎效果的临床试验,最终肯定了索尔克疫苗的效果。问此结论是针对()而言

A.180万儿童

B.每个儿童

C.所有使用索尔克疫苗的儿童

D.所有儿童

E.180万儿童中随机化的1/4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3. 比较某地10岁儿童肺活量和血压的变异程度,宜用

A.极差

B.四分位数间距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标准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4. 表达某地2000年和2010年三种疾病的患病率可用。

A.直方图

B.百分直条图

C.单式直条图

D.复式直条图

E.线图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5. 在正态曲线下,大于μ-2.58σ包含的面积为()

A.1%

B.99%

C.0.5%

D.0.05%

E.99.5%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6. 关于t分布的图形,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当υ趋于∞时,标准正态分布是t 分布的特例

B.当υ逐渐增大,t分布逐渐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C.υ越小,则t分布的尾部越高

D.t分布是一条以υ为中心左右对称的曲线

E.t分布是一簇曲线,故临界值因自由度的不同而不同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7. 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样本均数()。

A.系统误差越大

B.可靠程度越大

C.抽样误差越大

D.可比性越差

E.离散程度越大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8. 用于描述均数的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是()。标准误

A.S

B.S/√n

C.CV

D.R

E.S2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9. 以下关于参数估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间估计优于点估计

B.样本含量越大,置信区间范围越大

C.样本含量越小,参数估计越精确

D.抽样误差越大,参数估计置信区间越窄

E.标准差大小与置信区间范围无关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0. 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仪器测量肺活量最大呼气率(1/min),若该资料符合参数检验条件,现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选择()。

A.单样本t检验

B.成组设计t检验

C.成组设计Z检验

D.配对设计t检验

E.配对设计秩和检验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41. 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

A.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

B.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D.两总体均数差别有多大

E.两总体均数与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2. 均数的标准误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反比

B.与σ的大小成反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

C.与σ的大小成反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

D.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反比

E.与σ的大小成正比,与√n(n为样本含量)成正比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二、填空题(答题说明:请在下列试题的空格中填入合适的答案。共有3题,合计3.0分。)

43. 统计分析包括()和()。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4. 统计推断包括()和()。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5.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 为研究A、B两种试剂盒测量人体血液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含量(mmol/L)的差异,分别用两种试剂盒测量同一批检品(200例),假设检验方法应选用

A.H检验

B.成组t检验

C.两样本χ2检验

D.配对t检验

E.配对χ2检验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 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有差别时,t值越大则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 χ2检验统计推断的用途不包括

A.两个分类指标是否有关联

B.两个均数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C.两个率或构成比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D.多个率或构成比的差别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E.某指标是否不符合某种特定的分布类型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4. 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检验中理论频数T的计算公式为

A、(行合计×列合计)/总计

B、(第一行合计×第二行合计)/总计

C、(第一列合计×第二列合计)/总计

D、(第一行合计×第一列合计)/第二行合计

E、(第二行合计×第二列合计)/第二行合计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5. 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构成比

B.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6. 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7. 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这一指标为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E、不是相对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8. 关于相对数,下列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A.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

B.常用相对数包括相对比,率与构成比

C.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D.率与构成比虽然意义不同,但性质相近, 经常可以混用

E.计算相对数时要求分母要足够大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9.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下列指标属于绝对数的是

A.甲区的急性传染病人数为乙区的

1.25倍

B.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为382/10万

C.甲区占某市急性传染病的比重为18%

D.某区某男身高168厘米

E.甲区某年急性传染病的死亡率为

52.2/10万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0. 某地某年肝炎的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4.9%,该指标为A.率

B.构成比

C.发病率

D.患病率

E.感染率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1. 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A.行数×列数

B.n-1

C.n-k

D.(行数-1)(列数-1)

E.行数×列数-1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2. 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T<5

B.T>5

C.T<1

D.T>1

E.1≤T<5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3. 若χ2>χ2

0.05,ν

则()

A.P≤0.05

B.P≥0.05

C.P<0.05

D.P=0.05

E.P>0.05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4. 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的比即为

A.率

B.相对比

C.构成比

D.频率

E.频数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5. 某院医护人员之比,宜计算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方差

E.中位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6. t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关系是()A.均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

B.总体均数增大时,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均向右移动

C.曲线下两端5%面积对应的分位点均是μ±1.96σ

D.随样本含量的增大,t分布逼近标准正态分布

E.样本含量无限增大时,t分布逼近正态分布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E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17.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

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

治疗人

数8 23 6 3

1

该资料的类型是: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个体资料

E、总体资料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8. 收集某医院的资料,计算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

A.发病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患病率

E.比值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19. 已知甲药的疗效不会低于乙药,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出甲药的疗效是否明显地优于乙药,此时应选用

A.t检验

B.单侧检验

C.卡方检验

D.双侧检验

E.Z检验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0. 衡量一个地区防治结核病总效果,用该病的()更好

A、病死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死亡率

E、以上都可以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1. 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

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

E.两对理论数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2. 比较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与健康人的尿中 17 酮类固醇排出量(mg/24h)

病人组 2.90 5.41 5.48 4.60 4.03 5.10 5.92 4.97 4.24 4.36 2.72 2.37 2.09 7.10

健康组 5.18 8.49 3.14 6.46 3.72 6.64 4.01 5.60 4.57 7.71 4.99

要分析该资料,应采用

A.配对设计t检验

B.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C.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

D.χ2检验

E.配对设计u检验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3. 已知某市区2015年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52kg,随机抽样调查了郊县的20名男孩,出生体重的均数为3.29kg,欲分析市区和郊区男孩的出生体重是否不同,应用

A.单样本t检验

B.配对t检验

C.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D.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 检验

E.u检验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4. 观察药物A、B对某病治愈率的差异,某医生将10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40人,服用A药;另一组60人,服用B药。结果发现,服用A药的人中有30人治愈;服用B 药的人中有11人治愈,宜用A.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

B.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C.四格表的χ2检验

D.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t检验

E.以上都不对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5. 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除要

求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外,还要满足()

A.两总体均数相同

B.两总体均数不同

C.两总体方差相同

D.两总体方差不同

E.以上都不是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6. 欲比较两组资料阳性反应率,在

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应采用()

A.独立四格表卡方检验

B.校正四格表卡方检验

C.确切概率法

D.配对卡方检验

E.校正配对卡方检验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7. 下列关于相对数表述正确的是

()

A.治疗2人治愈1人,其治愈率为50% B.构成比和率的作用是相同的

C.几个组的率可直接相加求平均率D.内部构成比影响总率比较时要作率的标准化

E.两个样本率不同,则其总体率亦一定不同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8. 进行四组样本率比较的检验,如χ2>χ20.01,3,可认为

A. 四组样本率均不相同

B. 四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四组样本率相差较大

D. 至少有两组样本率不相同

E. 至少有两组总体率不相同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29. 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中位数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0. 测定尿铅含量有甲乙两种方法。现用甲乙两法检测相同样品,要比较两法测得的结果有无差别,宜用

A.配对设计t检验

B.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C.两样本均数的u检验

D.协方差分析

E.配对设计u检验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1. 定量资料,配对t检验的无效假设(双侧检验)为()

A.μd=0

B.μd≠0

C.μ1=μ2

D.μ1≠μ2

E.μ=μ0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A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2. 已知某地正常人某定量指标的总体均值μ0=5,今随机测得该地特殊人群中的30人该指标的数值。若用t检验推断该特殊人群该指标的总体均值μ与μ0之间是否有差别,则自由度为v=n-1

A.5

B.28

C.29

D.4

E.30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3. 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

A.两样本均数是否相等

B.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D.两总体均数差别有多大

E.两总体均数与样本均数的差别有多大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4. 某市疾病控制中心抽查甲地8岁儿童100名,麻疹疫苗接种率89.3%:乙地8岁儿童350名,麻疹疫苗接种率77.7%。若要推断两地麻疹疫苗接种率是否有差别,可选用

A、配对t检验

B、成组t检验

C、秩和检验

D、成组u检验

E、χ2检验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5. 自由度为1的χ2检验是

A.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B.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C.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或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

D.2行多列的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E.多行2列的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C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36. 病人的疗效分级(痊愈、好转、无效)

A.数值变量

B.计量资料

C.无序分类(两项分类)

D.无序分类(多项分类)

E.有序分类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7. 下列哪个指标是统计量

A.总体均数

B.总体标准差

C.样本均数

D.总体方差

E.中位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C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8. 根据频数表所画的直方图,如果其峰向数据小的一侧偏移的分布称为A.正偏态分布

B.负偏态分布

C.正态分布

D.二项分布

E.以上都不是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9. 用校正四格表χ2检验计算公式的条件是

A.实际数均≥5

B.理论数均>5

C.实际数≥5和样本总例数≥40

D.有出现5>理论数≥1的格子,且样本总例数≥40

E.以上都不对

考生答案:D

参考答案:D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40. 某地10名20岁女子身高均数为157.3cm,标准差为4.9cm;体重均数为53.7kg,标准差为4.9kg。144.欲了解该地20岁女子体重的总体均数,最好的表示方法为

A.53.7±1.96×4.9

B.53.7±t

0.05,9

×4.9

C.53.7±1.96×4.9/10

D.53.7

E.53.7±t

0.05,9

×4.9/√10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二、简答题(答题说明:根据提问,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有2题,合计10.0分。)

41. 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①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的观察单位数;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③计算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的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简单地把各组率相加求其平均值而得,而应该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再求出合计率或平均率;④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如果内部构成不同,应计算标准化率;⑤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⑥某些情况下只能使用绝对数。

得分:0 分(此题满分:5分)

42. 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考生答案:

参考答案:1.建立检验假设; (br)2.确定检验水准; (br)3.确定检验方法; (br)4.判断概率P值; (br)5.做出统计推断。

得分:0 分(此题满分:5分)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绪论 一、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 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 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 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 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

预防医学知识点(1)

1.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认同人的生物属性同时,兼顾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其他因素,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3.三级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脑血管病。 (二)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又称“五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疫情早报告,病人早隔离,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主要措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三)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高血压。 3.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4.人类与环境 统一性,对立性,可持续发展 5.环境污染物发生放大条件 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b.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c.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损害d.在生物放大过程中,通过食物链进行 6.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进入环境,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汞。 二次污染物: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理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事件:甲基汞,水汞事件;镉,富山事件(痛痛病) 7.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进入机体的剂量与某个机体所呈现出的生物效应强度间的关系 8.剂量-反应关系:是指随着剂量增加,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特定生物学效应的个数 9.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胃肠道中的酶所消化且不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多糖 10.三种能量供给比例:蛋白质占总热能,10%~15%;脂肪供能占总热能,20%~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55%~65%. 11.必须氨基酸EAA: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如: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12.优质氨基酸:动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较接近 13.参考蛋白质: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最为接近,在比较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时常作为参考蛋白质 14.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导致其他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使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氨基酸 15.蛋白质互补作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从而达到以多补少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16.蛋白质来源:主要来源;粮谷类食品(米.面);良好来源,(优质蛋白)蛋、奶、禽畜鱼肉、豆类。 16.脂类食物来源:a.动物性,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b.植物性,油料植物和粮谷累 16.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粮谷累和薯类食品

第六章 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复习过程

第六章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 第一节医患关系及其基础 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医疗服务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医疗的顺从性及病人的满意度,绝大部分取决于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主要方面应围绕着患者展开。医患关系的根本性质是需要的互补,绝不仅是病人需要医生,而是医生也需要病人,没有病人就不需要医生。医患关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态度。应该变医生权威驱使病人的关系为以患者为中心的适应、咨询、指导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模式 医患关系的模型凝聚着对医学的看法、对医务人员的作用以及对医学伦理学原则的看法。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型反映着不同的卫生保健原则和指导思想,构建着什么是一个好医生和好患者这个问题的评价标准。 (一)医息关系的企业模型 医院管理人员、卫生计划人员和经济学家常常使用企业模型描述医患关系。这种模型把医患关系看成医生和顾客的关系,把医院的服务看作“生产线”,根据其经济活力、市场需求或收益能力来进行评判。于是,医患关系就被看成医生和顾客的关系。由于卫生保健是在市场上买卖的商品,病人就成为购买服务的人。购买者可讨价还价,用金钱换取服务,并拥有与市场上的消费者相应的权利相义务。按照这种模型,一个好的病人是通过按时付款、成为服务的常客、遵照他已经付了费的医嘱办事来对卫生经济作出贡献。一个好的医生必须提供“好的产品”,这并不是因为他在道义上应该对病人这么做,而是因为对一个企业而言,一个良好的服务信誉是必要的。褴这种模型下,t医患之间的伦理学义务是非常少的。企业模型的伦理学义务只是好的企业和好的用户,一方面是医生提供好的产品,另一方面是病人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明智地购买。这种模型在有限的情况下是可用的,但绝不反映医患关系的独特性质,特别是中医全科医学医患关系的特性。 (二)医患关系的家长主义模型 家长主义模型视医患关系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长为了子女的利益可以不考虑子女的决定,或代替子女作出决定。医学中的家长主义是由医生决定患者的医疗问题,因为医生与患者在知识的拥有上是不平等的。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总是有限的,难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治疗方案,而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利益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的良知来保障。因此,为了患者的利益,医生应该成为医疗决策者。一般来说,患者的医疗决策能力与医生的医疗决策能力有很大差别,而且大多数医生能够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作出医疗决策。尤其对于急危重病人,医生稍有迟疑,患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时的家长主义是完全合理的。可见,家长主义模型在某些时候和某些病例中是有效的,而且可能是唯一可行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可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患者自我决定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经济对卫生领域的冲击, 在医疗实践中对医学家长主义的批评越来越多。认为家长主义破坏了对患者自主权的尊重和对患者的价值观的考虑,忽视了“境遇”及其在医学和伦理决策中的作用,而且把患者所有的价值特别是个人生活价值取向全都包含在医疗价值之内,结果可能是:医生可以治愈患者,但患者最珍视的价值、患者的全部生活计划、患者所享有的生活种类以及同他人的关系都遭到了破坏。事实上,在一个开放的和民主的社会中,不仅仅是由于医学和技术问题,而且是由于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使得把患者包括在整个医疗决策中成为必然,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医患关系的家长主义模型对医学并不是完全合适的。 (三)医患关系的契约模型 契约模型通过契约形式把对交易双方的要求明确起来了,它具有企业模型的所有特点。契约模型认为在商品交换中医生和患者都是平等的合伙人。患者是自主的,他能够对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作出独立判断,并将其付诸实施。这种模型的出发点是:医务人员是具有权威力量的人,这种力量培植了医疗中的家长主义作风,为了抵消家长主义,就要把病人看作是一个自主的实体,即契约模型是用来缩小拥有力量的(知识就是力量)医务人员与脆弱的病人之间的差距。按照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绪论和杂项 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三级预防: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三早)、临床预防(针对患者)。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生物标志物:生物体内发生的和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暴露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的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即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病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根据其改变程度,可判断为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表示。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一定剂量化学物后所引起某一生物个体、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改变,这种变化可以用计量单位来表示,称之为量效应。 自然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次生环境:是人类为生存的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原生环境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人工化了的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自然系统。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在背第三中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称食物。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没写污染物沿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沿食物链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 生物富集作用: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物质可在生物体内蓄积,是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环境中的浓度,这种作用即为生物富集作用。 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 医疗保险:是将多种渠道筹集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 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C )C.转移 7.SO2的主要作用部位(B)B.上呼吸道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2.健康观: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下,人类对健康和疾病的本质认识。 3.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衰弱。健康是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是存在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动态过程。 4.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产生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是某个主体周围的介质、条件和状况。 5.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被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其中许多因素是人体健康的必需条件,而某种元素含量异常,也会影响当地居民健康。 6.次生环境: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活动,使天然形成的自然条件发生改变的物质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 7.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和转化,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潜在的有害影响的现象。

8.剂量-反应关系:有害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9.剂量-反应关系:一定剂量的有害物质与在受影响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关系,一般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空气中出现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其自净能力,对人类、动物及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1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人或动物接触噪声环境后听阈发生变化,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到原先的水平。 1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蛋白质在体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为储留氮和吸收氮之比。 13.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氨基酸较多的食物搭配含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4:平均需要量(EAR):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的群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50%个体的需要。 15: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长期摄入达RNI水平时,可以维持机体有适当的储备。 16: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实验或观察获得的健康人对某营养素

预防医学 (1)

一、A1型题 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A.样本 B. 全部对象 C.影响因素 D. 个体 E. 总体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 D.研究总体统计量 E.计算统计指标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3. 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E.参与变量数 考生答案:C 参考答案:B 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 4. 下列资料属分类变量的是 A.白细胞计数 B.住院天数 C.门急诊就诊人数 D.患者的病历号 E.ABO血型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5. 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收集各种报表 B.收集各种工作记录 C.进行专题调查 D.进行科学实验 E.以上都对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6.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考生答案:A 参考答案:A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7. 概率P=0,则表示 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 考生答案:B 参考答案:B 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 8. 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计数资料 B.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分类资料 E.有序分类资料

中医全科预防医学试题2

中医全科预防医学试题2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第二次卫生革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传染性疾病 B.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C. 意外伤害 D. 营养不良性疾病 2、下列哪项不符合WHO的健康定义[ ] A. 健康是一种状态 B. 疾病与健康是共存的 C. 健康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性 D. 健康等于没有疾病 3、下列哪项属于临床预防中的二级预防[ ] A. 免疫接种 B. 病例发现 C. 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 D. 防止残疾 4、下列冠心病干预措施,哪项属于第一级预防?[ ] A.冠心病普查 B.低脂饮食 C.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 D.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评价 5、促使青少年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最适宜场所是[ ]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D.社会 6、比较某市各区、县肝炎患病率的情况,宜绘制[ ] A. 线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 直方图 D. 直条图 7、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选用的指标是[ ] A. 变异系数 B. 样本标准差 C. 标准误 D. 全距 8、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 A. 遵循随机化原则 B. 增加样本含量 C. 计算变异系数 D. 减少样本含量 9、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10、下列哪个P值通常推论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 A.P>0.1 B.P>0.05 C.P<0.1 D.P≤0.05 11、某年某地6岁男孩的身高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是115.0cm,标准差为10cm[ ] A.5%的男孩身高大于95cm B.5%的男孩身高小于105cm C.2.5%的男孩身高大于134.6cm D.2.5%的男孩身高大于125cm 12、三样本均数比较应选用何种方法[ ] A.t检验 B.正态检验 C.F检验D.卡方检验 13、两总体均数比较,可做[ ] A.t检验 B.u检验 C.t检验和u检验 D.不必做检验 14、在使用相对数时,容易犯的错误是[ ]

预防医学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选择题 7. A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

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3.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

预防医学B150作业3-1

题目内容 小题得分本题分数对错学生答案 1 2.0 D 2 2.0 B 3 2.0 B 4 2.0 A 5 2.0 C 6 2.0 C 7 2.0 C 8 2.0 A 9 2.0 B 10 2.0 C 11 2.0 C 12 2.0 A 13 2.0 C 14 2.0 A 15 2.0 C 16 2.0 C 17 2.0 D 18 2.0 D 19 2.0 C 20 2.0 D

21 2.0 D 22 2.0 D 23 2.0 C 24 2.0 C 25 2.0 D 26 2.0 D 27 2.0 A 28 2.0 D 29 2.0 D 30 2.0 D 31 4.0 A B C 32 4.0 B C D 33 4.0 A C D 34 4.0 A C 35 4.0 A B D 36 4.0 C D 37 4.0 A B C 38 4.0 A B C D 39 4.0 A C D 40 4.0 A C D 总分:100.00 题目内容 1. 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个体和群体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更着重于护理与康复 C)以环境-人群为研究重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3. 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C)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D)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4. 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 B)常见病 C)慢性病 D)急性病 5. 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传染病 B)常见病 C)慢性病 D)急性病 6.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按其属性可分为() A)物理性、化学性、放射性 B)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 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D)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致癌物 7. 次生环境是指() A)天然形成的环境 B)某些元素分布不均造成的环境

预防医学特点

1.预防医学特点 ①.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②.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③.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④.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与治疗中。⑤.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⑥.研究方法上注重围观和宏观相结合。 2.简述三级预防概念 ①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非特异 性预防措施和特异性预防措施②.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即早期发 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 预防措施③.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主要包括防止病残,康复医疗。 3.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 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险仍然存在;②.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加剧;③.地方病和职业并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④.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⑤.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⑥.人口与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4.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 ①.预防为主观;②.大卫生观;③.生态平衡观;④.多病因观;⑤.量化研究观 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①.受害人群广泛;②.对健康影响时间长;③.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④. 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复杂:既可以作用于局部,也可以造成全身反应;作 用方式有急性作用,也有慢性作用;⑤.污染物浓度往往较低,慢性作用 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且混杂因素太多,所以真正的致病因素很容易被忽视。 6.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①.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残留等;②生活型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③.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7.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①.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在人类生态环境中,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又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动态平衡。②.人 对环境的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发生对人体“有利”或“有害”的改变时,人体形成一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动。③.人改造环境的能动性:人类在适 应环境的同时也会改造环境,但是这种主观上的改造环境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8.食物中毒的特征 ①.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在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同事突然出现;②.临床表现相似,且多见胃肠道症状;③.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显的联系,停止食用该种食物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题(4_社区预防医学)

第三部分社区预防医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提出“社区”这一专业名词的是 A.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 弗洛伊德(S.Freud) C. 汤尼斯(F.Tonnies) D. 吴文藻 E. 费孝通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人口数和面积在 A. 5~10万,0.5~5万平方公里 B. 5~10万,5~10万平方公里 C. 10~30万,0.5~5万平方公里 D. 10~30万,5~10万平方公里 E. 10~30万,10~30万平方公里 3、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是指 A.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免疫、医疗 B.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C. 健康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D. 法制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E. 法制教育、预防、营养、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医疗 4、社区预防坚持以人为本,以为中心 A. 疾病 B. 医生 C. 病人 D. 健康 E. 预防 5、二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哪个阶段 A. 无危险阶段 B. 出现危险因素 C. 致病因素出现 D. 症状出现 E. 体征出现 6、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A. 正态分布 B. 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 D. 负偏态分布 E. 对称分布 7、比较某市各区、县肝炎患病率的情况,宜绘制 A. 线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 直方图 D. 直条图 E. 半对数线图 8、若在某市调查1000名10岁儿童,其中有250名龋齿患者,这份资料属于 A.计量资料

C.等级资料 D.连续变量 E.半定量资料 9、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小时所选用的指标是 A. 变异系数 B. 样本标准差 C. 标准误 D. 全距 E. 四分位间距 10、描述计数资料的主要统计指标是 A. 平均数 B. 相对数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E. 变异系数 11、比较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可用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标准误 E. 全距 1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调查、归纳、整理资料 B.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C. 收集、核对、整理资料 D. 调查、核对、整理资料 E. 调查、分析、整理资料 13、要减小抽样误差,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A. 遵循随机化原则 B. 增加样本含量 C. 计算变异系数 D. 减少样本含量 E. 计算标准差 14、圆形图适用的资料类型为 A. 连续性资料 B. 构成比资料 C. 分类资料 D. 频数表资料 E. 计数资料 15、发病率和患病率中会超过100%的是 A. 发病率和患病率 B 发病率 C. 发病率和患病率都不会 D. 患病率 E. 以上都不对 16、常用相对数主要有 A. 发病率、患病率、阳性率

预防医学1 (1)模拟题

[模拟] 预防医学1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恶性肿瘤的预防重点是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一、二级预防 D.三级预防 E.二、三级预防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目前诊断尘肺的分期依据是 A.粉尘作业的职业史 B.临床症状和体征 C.肺功能测定 D.实验室检查结果 E.X线胸片检查所见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下列哪项不是副溶血性弧菌肠粘膜病变 A.炎症 B.水肿 C.充血 D.重度溃疡糜烂 E.肠蠕动加快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初级卫生保健(PHC)的含意是

A.对居民实施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卫生保健服务 B.个人、家庭和社区广泛参与,充分体现社会平等权力的卫生保健服务 C.人民群众和国家政府都负担得起的一种卫生保健服务 D.是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卫生保健服务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下列不属于与工作有关的疾病是 A.矿工患胃溃疡 B.矿工患关节炎 C.建筑工人的腰背痛 D.教师的神经衰弱 E.纺织女工习惯性流产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6题: 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药物是 A.二巯基丙醇 B.小剂量美蓝 C.硫代硫酸钠 D.二巯基丁二酸钠 E.青霉胺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7题: 下列物质哪种不属子饮水混凝沉淀常用助凝剂 A.聚合氯化铝 B.硫酸铝 C.明矾 D.硫酸镁 E.三氯化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下列哪项病变不是维生素C缺乏的表现 A.牙龈出血 B.皮肤淤斑 C.月经过多 D.皮肤角化过度 E.皮肤出现出血点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9题: 下列哪项病变不是维生素B2缺乏的表现 A.唇炎 B.舌炎 C.阴囊炎 D.毛囊炎 E.脂溢性皮炎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10题: 下列哪项不是沙门菌属特点 A.革兰阴性杆菌 B.一般较耐热 C.18~37℃可大量生长繁殖 D.在乳制品中能存活数月 E.在腌肉中可存活两个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11题: 环境污染不是指 A.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使环境构成状态发生改变 B.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破坏了生态系统 C.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D.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和影响

全科医学中的预防医学

全科医学中的预防医学 13预防李怡然 5137319023 全科医学是在基层医疗中对社区居民提供长期负责式照顾,在社区居民接触时间长,了解其患病危险因素和患病的情境,且与社区居民有良好的医患关系,他们利用在其培训中学习到的预防医学或公共卫生理念、知识与技能,结合临床服务中患者的特定背景,有针对性提供个体化的预防性服务。此外,为了提高预防工作的工作效率,全科医师也适当做一些群体的预防或公共卫生服务,如社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等。为了适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求,全科医学必须学习与群体预防和公共卫生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的承担国家规定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并履行规则。 一、全科医学的知识范畴 全科医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基于以下三个方面:意识通过长期的通科医疗实践而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是从其他医学学科中整合来的知识与技能,三是通过全科医学的专业研究发展起来的属于自己独特的观念、态度、知识和技术。因此,全科医学的知识范畴较为广泛,除了西方国家通科医生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临床经验外,还在学科长期发展和研究中,不断整合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内容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家庭保健理论、临床策略、预防医学、社区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全科医学的临床医学部分,主要研究社区长健健康问题与处理方法,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精神医学等临床相关学科,一级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临床预防的优势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通过采取适当的干扰措施而当到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尽可能地维护和恢复机体功能,最终维护和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之目的的医学学科。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逐渐从群体预防为主转向个体和群体预防相结合,从被动的预防转向个体和群体预防相结合,从被动的预防转向主动点预防,从生理疾病的预防扩大到心理、行为和社会预防,从仅以公共卫生人员为主体延伸到以公共卫生和临床医护人员为主体,预防疾病的责任在以政府、社会为主的同时更强调居民个人的参与和在其中的责任。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系采取各种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人群的危害,是最积极的预防;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治愈而不致加重和发展;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即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防治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 临床预防的优势有:1、与社区居民接触频繁,提供预防服务的机会较多。2、充分了解居民的健康信念模式,有利于帮助个体和家庭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3、临床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比其他卫生工作者更多的直接接触服务对象,能全面评价健康危险因素,朋友似的医患关系也有利于制定适当的预防计划。4、全科医生预防观念强,能善于发现早期健康问题,并同时采取三级预防措施。5、全科医生能充分利用社区内外各种资源,提供包括公共卫生和临床预防在内的协调形的预防服务。6、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基层医院的医师尤其是全科医生具体实施。 三、目前常见的个体预防内容 个体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生、护士等)在临床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在对导致健康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病人、

预防医学

1.生活性污染的“三废”是废气、废水、废渣。 2.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的变迁方式主要有环境的自净作用、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迁移。 3.长期缺碘在成人可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胎儿、婴幼儿期严重缺碘可出现地方性呆小症(地方性克汀病)。 4.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等。 5.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排出量,有可能形成结石。 6.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 7.缺乏维生素A可致视网膜内视紫质的合成不足,致使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可致夜盲症。8.评价饮用水水质在流行病学安全的要求是不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以保证不传播传染病。9.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10.严重缺乏维生素D时,儿童可患佝偻病,成人可患骨质软化症。 11.大气的自净作用主要是物理作用,其次是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12.治疗汞中毒的首选药物为二巯基丙磺酸钠。 13.铅化合物可能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 14.免疫预防是采用适宜途径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接种到人体内,使集体产生对某传染病的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15.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规律的,因而必须在人群中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复杂性。 16.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有两类,即社区试验和临床试验。 17.病死率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18.观察疾病动态时,应注意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改进的因素。 19.病例对照研究的性质属观察性研究,它是观察已经发生和疾病与既往暴露之间的联系,不加任何人为干预。 20.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人群) 卫生状况的敏感指标。 21.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将人群按不同特征分组。研究疾病在不同群组的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22.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获得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常联合使用两项或两项以上的筛查试验,这种方法称作联合试验。常用的有并联和串联。 23.病因三要素是指病原微生物、宿主、环境。 24.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方式的药物滥用和母婴垂直传播。 25.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6.在心、脑血管病中致死最严重的,发生比例最大的是冠心病和脑卒中。 27.高血压是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故防治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28.在非传染病中,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严重的疾病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人类的“三大杀手”。 29.医源性感染的隔离措施包括对传染源的隔离和对易感者的保护性隔离两种。 3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补充。31.医源性感染的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32.药源性疾病一般不包括用药过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 33.冠心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同时具备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病的危险性越大,各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方式又以协同作用更为多见。 1、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