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打论文

散打论文

散打论文
散打论文

摘要加强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方面的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散打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分析,根据散打运动专项耐力特点、耐力素质的分类,提出散打运动专项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训练方法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525(2011)03-0079-02

武术是具有丰厚底蕴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经数千年的嬗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吸收了传统优秀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形成了技法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技术体系。它具有多种功能,既可用于健身,又可用于修身养性;既可用于防身自卫,又可用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就竞技方面开展的形式而言,它主要有套路、

散打两种形式。其实无论现在两者之中的哪一种,随着竞赛程度的日趋激烈,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愈来愈高。体能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是在体能基础上的正确运用。体能又是由几方面组成的,如形态、机能、素质等。专项耐力素质是散打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散打专项耐力素质进行分析,力求对武术散打的专项耐力素质有个全面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完善武术散打的教学与训练理论。

1散打运动专项耐力特点

所谓耐力,就是人体能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不包括心血管能力),散打运动是双方激烈地斗智斗勇的对抗性项目,其强度和密度很大。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专项耐力主要是承担最大强度的攻防格斗训练和实战负荷时肌肉保持的协调能力。具体指:速度耐力、肌肉力量耐力和心血管耐力的协调能力。

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对散打来说,指运动员在完成击拳、踢腿、摔法、攻防、躲闪等各种动作时,能在整场比赛中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速度耐力在散打实战中非常重要,有的运动员往往因为速度耐力差,比赛的后阶段,经常出现动作无力或被对方截击,因动作既没有力量也无速度而导致比赛的失利。

肌肉力量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能得到高度用力的能力,它在散打运动员中也占着重要的地位。

心血管耐力是指人体循环系统运输功能的能力,它分为无氧耐力和有氧耐力,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可知,

供能的特点:主要是非乳酸的无氧耐力供能和有氧耐力供能。所以,

心血管耐力是散打运动专项耐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散打的速度耐力、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肌肉力量是基础,力量增加了,速度就会提高,而且,散打运动中拳法、腿法、摔法都要求有较强的爆发性,这种爆发性就是“爆发力”。“爆发力”力量。速度,从公式可知,力量和速度的紧密关系,二者均能影响着动作的爆发力,而心血管耐力对速度耐力和肌肉力量耐力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从散打运动的能量供应特点来看,乳酸的无氧代谢供能和有氧代谢占先导地位,也就是说只有提高心血管耐力,才能提高速度耐力和肌肉力量耐力。

2耐力素质的分类

依耐力素质对专项的影响,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一般耐力是指对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起间接作用的基础性耐力。专项耐力是指与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耐力。即持续完成专项动作或接近比赛动作的耐力。受生理、

生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要结合起来训练,适当调整训练比重,以专项耐力训练为主,一般耐力训练为辅,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

3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3.1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对散打运动员进行专项耐力训练时,要根据年龄性别的特点和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宜、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训练中要随时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反应,以便适时调整运动量。3.2重视协调放松能力的训练

如果在快速运动时肌肉的协调和放松能力好,不仅能

浅析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

刘国峰,银小芹

(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作者简介:刘国峰(1983—),男,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

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中华武术研究

Chinese Wushu Research 第1卷第3期2011年3月Vol.1No.3Mar.2011

使散打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技术动作准确、省力,而且还能更多地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给运动中的肌肉及时供给更多的氧,使得肌肉收缩的直接高能物质(ATP)的合成效果提高许多倍。因此,运动员肌肉的协调和放松能力越好,就越能更经济地使用和尽快地大量补充能量物质,运动员快速运动的能力也越能持久。

3.3注意发展力量耐力

散打运动员不仅需要速度耐力,也需要臂部、腿部、腰腹、上肢等部位肌肉的力量耐力。在散打专项耐力训练的计划应注意安排身体肌肉力量耐力练习的内容。

3.4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散打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自觉刻苦进行训练的良好作风,以便能更加促进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水平的迅速提高。

4提高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

据生理知识可知,无氧耐力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机体抗乳酸能力。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训练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间歇训练法、高原训练法、缺氧训练法等。由于散打比赛每局净打时间为2分钟。并采用分局比赛及局间1分钟休息的赛制,为了使训练方法与比赛形式相符合,散打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采用“间歇训练”为佳,即将一次训练的负荷分成几组完成,每组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

4.1训练强度

根据运动训练学的超负荷原则,训练的强度不能低于散打比赛的强度。比赛后运动员的即刻心率平均在180次/分以上,散打比赛的强度接近极限强度。因此。为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而采用间歇训练时,练习强度须是最大强度。即练习时应使心率保持在180次/分以上。只有这种不低于比赛强度的刺激,才能在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留下“痕迹效应”,使机体在生理、生化及形态等方面得到适应性变化。促使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达到比赛的要求。

4.2训练手段

训练目的是为了发展和提高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因此,练习的手段必须与专项项目相结合。如跳绳、影子训练、踢打混合靶、条件实战、实战比赛等。

打拳:一次打拳200次至500次。练习时可先进行快速打拳,再进行中、慢速度练习,待适应后可采用负重练习。

踢腿一次踢50次至100次,待体力耗尽时可扶物练习。4.3训练持续时间

根据项群训练理论,散打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项目,其专项耐力训练要注意安排长时间的专项对抗练习或专项练习,甚至应安排超过正式比赛时间或局数的训练。

另据运动生理学研究结果,机体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人体产生乳酸的时间大约是机体处于剧烈话动的30秒以后,所以持续训练时间应超过30秒。才能使体内的乳酸产生堆积,从而使机体的抗乳酸能力和无氯供能能力得到提高。又因为散打比赛每局净打时间为2分钟,建议在进行散打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时,每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40秒-2分钟之同。

4.4训练组数

文献资料表明:乳酸供能能力的训练,每次不多于3-4组;新手及低水平运动员为2—3组,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可达4-6组。

4.5间歇时间

可以用脉搏变量来确定。间歇时间过长,心率恢复到安静水平,就得不到间歇训练应有的效果;但间歇时间太短,脉搏仍高于140次/分钟,就进行下一组的训练,会使运动员的机体负荷过重。产生极度疲劳而不能保持最大强度进行下一组训练。在训练中测得心率从180次/分钟以上恢复到120—140次,分钟时所需要的时间为45—70秒之间,因此可将间歇时间定为1分钟。

4.6间歇方式

训练是为了比赛,散打比赛时运动员精神较为紧张,局间休息时神经系统仍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为了使训练最大程度地适应比赛状态,达到专项训练的最佳效果,建议散打运动员间歇训练组问休息应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如保持实战姿势结合步伐移动,使运动员在训练的间歇时间内,神经系统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兴奋性

5结论

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特点是以无氧耐力为主;间歇训练法是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较理想的方法;散打专项耐力训练的间歇、休息不同于其它专项项目,应采用积极的休息方式;血乳酸浓度呈明显升高状态,无氧耐力得到明显提高,该方法优于传统方法。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张山.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刘军.武术散手的力量特点及训练方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丁永康.浅析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J].搏击武术科学,2007(7).

[6]甘平.散打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方法初探[J].科教文汇,2008(8).

中华武术研究第1卷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