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深圳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深圳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深圳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ρ甲>ρ乙,△F 甲<△F 乙

B .ρ甲>ρ乙,△F 甲>△F 乙

C .ρ甲<ρ乙,△F 甲<△F 乙

D .ρ甲<ρ乙,△F 甲>△F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 甲和h 乙,h 甲

p =

F S =

G S =mg S

=ρVg S =ρShg S =ρgh

可知,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甲=p 乙,所以, ρ甲gh 甲=ρ乙gh 乙,h 甲

故ρ甲>ρ乙;

由ρ甲gh 甲=ρ乙gh 乙得

ρρ甲乙=h h 乙

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 =ρ△Vg ,则

F F 甲乙 =V g V g ρρ甲甲乙乙=S h S h ρρ甲甲乙乙=ρρ甲乙×S S 甲乙=ρρ甲乙×(h h 甲乙)2=h h 乙甲×(

h h 甲乙)2=h h 甲

<1 所以,△F 甲<△F 乙,故△F 甲一定小于△F 乙。 故选A 。

2.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 和B 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向齐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和压力A F 、B F 的关系是( )

A .A

B p p <,A B F F = B .A B p p <,A B F F >

C .A B p p >,A B F F =

D .A B p p >,A B F F <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乙质量相等,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A 的底面积大,根据F

p S

=

分析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A p 、B p 的关系;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和原来的情况相同。 【详解】

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此时两液面齐平。因为是圆柱形容器,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 G mg ==,

所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A B F F =; 由于A 的底面积大,由F

p S

=

可得,A 对容器底的压强小,即A B p p <; 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因为两液面仍保持齐平,所以和未抽出时的情况相同,即A B p p <,A B F F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压强大小比较,重点在分析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3.如图所示,均匀圈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原来的质量分别为m 甲、m 乙则

A .m 甲可能等于m 乙

B .m 甲一定等于m 乙

C .m 甲一定大于m 乙

D .m 甲一定小于m 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乙的横截面积关系为:

S S 甲乙>,

已知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

F pS

G mg ===

可知,甲、乙的剩余部分质量大小关系为:

m m 甲剩乙剩>;

对于规则的均匀固体,其对地面的压强

gh F G mg Vg Sgh p S S S S S

ρρρ=

===== 则p gh ρ甲甲甲=,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gh ρ乙乙乙= 由图可知,甲、乙原来的高度是:

h h 甲乙<,

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乙后(设减小的高度为△h ),由

h h h '=﹣

可得,甲、乙剩余的部分高度:

h h ''甲乙<,

由题知剩余的甲对地面的压强等于剩余的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p =gh ρ可得:

ρρ甲乙>。

由于切去甲的高度与抽出乙的高度相同,且

S S 甲乙>,

根据V Sh =可知,切去甲的体积与抽出乙的体积关系是:

V V 甲切乙抽>,

根据m V ρ=可知,切去甲的质量与抽出乙的质量关系是:

m m 甲切乙抽>,

由于物体原来的质量

m m m +切剩=,

所以,

m m 甲乙>,

故C 正确,ABD 错误。

4.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自重相等的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A 、B (S A

A .p 甲=p 乙;F 甲>F 乙

B .p 甲>p 乙;F 甲=F 乙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重力相同,所以液体的重力相同,由于是直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

G甲=G乙

由G=mg可知

m甲=m乙

由图可知

V甲<V乙

由ρ=m

V

可知

ρ甲>ρ乙

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根据p=ρgh可得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p甲>p乙

由图可知,当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时,剩余甲液体的体积大于原来体积的一半,剩余乙液体的体积约为原来体积的一半,由

F=G=mg=ρVg

可知

F甲>1

2

G甲

F乙≈1

2

G乙

原来两液体的重力

G甲=G乙

所以可知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故选C。

5.某检验人员在盛放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ρ丙的硫酸铜溶液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体积相同的同一感染者的血液,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血液滴在甲试管中受到的浮力最小

B.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

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

D.三个试管底部受到硫酸铜溶液的压强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一感染者体积相同的一滴血液的重力相同,甲中血液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乙中血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丙中血液沉底,浮力小于重力,所以

F甲=F乙>F丙

故A错误;

B.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漂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小于ρ甲;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ρ乙相同;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大于ρ丙;故硫酸铜溶液中ρ甲密度最大,故B正确;

C.血液滴在丙试管中下沉,故受到的重力大于排开硫酸铜溶液的重力,故C错误;D.当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相同时,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血液滴在乙中悬浮,故感染者血液的密度与ρ乙相同,当血液滴漂浮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大于血液的密度,当血液滴下沉时,硫酸铜溶液的密度小于于血液的密度,可知

ρ甲>ρ乙>ρ丙

由图知液面相平,由公式p=ρgh可得

p甲>p乙>p丙

故D错误。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B.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出时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强

C.丙图中水对坝底的压强大小取决于水的深度

D.丁图中水塔与水龙头一定构成连通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订书器的手柄部分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B.乙图中给鸡自动喂水装置当瓶中水流出时,瓶内空气和水的压强之和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强,使水流出,故B错误;

C.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C正确;

D.根据连通器的定义可知,如果水龙头关闭或者水管的上端封闭,就不是连通器了,故D 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通过橡皮塞插入装有红色水的玻璃瓶中,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瓶内的水沿玻璃管上升的高度为h。把这个自制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对瓶子采取了保温措施使瓶子温度保持不变),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楼层12345

管内与瓶内水面的高度差/cm5 5.3 5.76 6.3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B.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大气压增大了

C.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D.水柱高度h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往瓶内吹气后,瓶内气压是变大的,逐渐大于瓶外大气压,A正确,不合题意;B.瓶内气压是不变的,而水柱高度h增大,说明外界大气压是减小了,B错误,符合题

C .上楼的过程中,给瓶子保温,以免温度影响瓶内气压,避免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C 正确,不合题意;

D .由题意可知

p gh p ρ=+水外内

可得到

-p p p gh ρ?==外水内

所以水柱高度h 越大,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越大,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

8.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酒精.现将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分别放在甲、乙量筒中,如图所示,此时量筒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若将两个金属块取出,甲、乙量筒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p 甲乙>

B .p p <甲乙

C .p p =甲乙

D .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道,此时量筒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即''

p p =甲乙,甲的压强是

''p gh ρ=甲甲甲,乙的是''p gh ρ=乙乙乙,即

''h h ρρ=甲甲乙乙

铝块、铁块体积相等,V V =铝铁,量筒底部面积S 相等,现将体积相等的铝块、铁块分别

放在甲、乙量筒中,那么升高的高度分别为V h S ?=铝

甲、V h S

?=铁乙,可知道

?=?甲乙h h ,水的密度是大于酒精,ρρ甲乙>,可得

h h ρρ?>?甲甲乙乙

也可以知道

''h h h h ρ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

可以转化为

()()''g h h g h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

p p <甲乙

选项B 符合题意。

9.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

:2:3ρρ=甲乙,底面积之比:3:4S S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8:5p p =甲乙,下列有关

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

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6∶5

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力之比为

836

545

G F p S p S G F p S p S ===?=?=甲甲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乙

故A 错误;

B .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639

525G m g

V G m G V G g

ρρρρρρ===?=?=甲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乙甲乙乙

故B 错误;

C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

9412

535V h S V S V h V S S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故C 错误;

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差为

12

2221212()()gV gV F F G G m g m g p p gh gh g h h g h h S S S S S S S S ρρρρρρ-=

-=-=-=-=-=---甲乙111甲乙甲甲乙乙12121212

:2:3ρρ=甲乙

所以

2

3

ρρ=

甲乙 由于

12

5

h h =甲乙 所以

125

h h =

甲乙 故

12212291

()()0353153

p p g h h g h h g h gh gh gh gh gh ρρρρρρρρ-=---=

?--+=+>甲甲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所以

12p p >

故D 正确。 故选D 。

10.如图(a )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ρ甲和ρ乙。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 )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 甲、Δp 乙,则( )

A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B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C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D .ρ甲>ρ乙,Δp 甲=Δp 乙 【答案】A 【解析】 【详解】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即p p =甲乙,即

gh gh ρρ=甲甲乙乙

从图(a)可以看到,h h <甲乙,那么可知ρρ甲乙>

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那么可得''p gh ρ=甲甲甲、''

p gh ρ=乙乙乙,甲、乙液体对容器底

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

p p p gh gh g h h ρρρ?=-=-=-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 ()'''p p p gh gh g h h ρρρ?=-=-=-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还可以知道甲液体、乙液体在大底面积1S 和小底面积2S 的容器中时的体积关系式是

''

12V V S h S h ===甲甲甲甲 ''21V V S h S h ===乙乙乙乙

式子变换可以得到'21S h h S =

?甲

甲,'

12

S h h S =?乙乙,代入上面的式子可以得到 '''21211S S S p g h h gh S S ρρ??-?=-?=? ???

甲甲甲甲甲甲

'''

11222

S S S p g h h gh S S ρρ??-?=-=? ???乙乙乙乙乙乙

两式相减可得到

()''

'

'

211212121212

-----h S h S S S S S p p gh gh g S S S S S S ρρρρ-??=??=?甲甲乙乙甲乙甲甲

乙乙

因为p p =甲乙,12S S >,那么

12p S p S >甲乙

即在(a)图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也可知G G >甲乙

因为'2G h S ρ=甲甲甲、'

1G h S ρ=乙乙乙,可知

''21-0h S h S ρρ>甲甲乙乙

所以

-0p p ??>甲乙

即p p ?>?甲乙;故选A 。

11.如图所示,底面积均为100cm 2的薄壁容盤甲和乙(不计容器质量),里面分别装有质量均为2kg 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液面相平。把一物块浸没在甲客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甲容器中水面上升5c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块的密度等于3×103kg/m 3

B .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甲容器中液体密度

C .乙容器对地面压强为3.5×103Pa

D .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由p=ρgh 知道,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是:

32110kg m 10N/kg 0.05m=5P 00a p g h ρ?=????=容器底/,

由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是:

=3=350Pa=1500Pa 0p p ???甲地面容器底,

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固体产生的,即

=

=1500Pa G p S

?物

甲地面, 所以,物体的重力是:

G 物=mg =1.5×103 Pa×100×10-4 m 2 =15N ,

因为甲容器上小下大,所以,物体实际的体积:

V <hS =0.05m×100×10-4 m 2 =5×10-4 m 3,

即物体的密度,

3343=10N/kg 15g

310kg/m 510G V Vg m

m ρ-=

>?=??物物物, 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由图知道,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

m

V

ρ=

,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ρ液 <ρ水,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根据题意知道,乙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F=G=mg =2kg×10N/kg=20N ,

乙容器原来对地面压强是:

2

2kg 10N/kg Pa 100cm ==2000F G p S S ?=

=乙地面, 由于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所以,乙容器后来对地面压强是:

=1500P Pa a+2000Pa =3500p p p '=+?乙地面乙地面甲地面,

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于物体的重力是15N ,所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 ,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12.相同的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浸入液体中,当物体静

止后两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

B .液体密度ρ甲<ρ乙

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

D .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 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B .因为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所以

ρ甲>ρ物,

物体在乙液体中悬浮,所以

ρ乙=ρ物,

所以

ρ甲>ρ乙,

由图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大于乙液体的体积,且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根据m =ρV 可知甲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的质量,根据G =mg 可知,甲液体的重力大于乙液体的重力,又因为容器的重力相等、物体重力相等,且在水平面上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所以

F 甲>F 乙,

故A 正确,B 错误;

C .因为p =ρgh ,h 相同,ρ甲>ρ乙,所以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p 乙,故C 错误;

D .物体在甲液体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在乙液体中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即

F 甲=F 乙;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G 甲排=G 乙排,

根据G =mg 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m 甲=m 乙,

故D 错误。

13.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现将A 、B 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A B p p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p 甲乙、,则

A .A

B p p p p ?=?>甲乙, B .A B p p p p ?>?=甲乙,

C .A B p p p p ?=?<甲乙,

D .A B p p p p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圆柱体甲、乙完全相同,将圆柱体AB 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将A 、B 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并无变化,所以

A B p p ?=?

由图可知A 与圆柱体接触的积小于B 与圆柱体接触的面积, 所以

G A <G B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F 甲=

G 甲+G B F 乙=G 乙+G A

因此F 甲大于F 乙;由压强公式F

p S

=

可知 p 甲>p 乙

故选A 。

14.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它们的边长l 甲>l 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则( ) A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P’乙 B .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 C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一定小于?h 乙 D .若切去相等质量,?h 甲可能小于?h 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h ,且边长l 甲>l 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 错误; CD .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

gL gL ρρ=甲甲乙乙

根据上式可得

L L ρρ=甲甲乙乙

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

22L h L h ρρ?=?甲甲甲乙乙乙

结合上式可得

L h L h ?=?甲甲乙乙

又因为l 甲>l 乙,所以?h 甲一定小于?h 乙,所以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5.如图所示,甲、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甲

A .△m 甲<△m 乙,p 甲′

B .△m 甲>△m 乙,p 甲′>p 乙′

C .△m 甲=△m 乙,p 甲′=p 乙′

D .△m 甲<△m 乙,p 甲′>p 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h ?,则甲、乙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2

m V l h ρρ?=?=?甲甲甲甲甲 2m V l h ρρ?=?=?乙乙乙乙乙

由于p p <甲乙,即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化简可得

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l 甲,可得

2

l l l ρρ<甲甲乙甲乙

从图可以明显看到l l <甲乙,两边乘上l ρ乙乙,可得

2l l l ρρ<乙乙甲乙乙

由上面两式可得

22l l ρρ<甲甲乙乙

两边乘上h ?,可得

22l h l h ρρ?

m m ?

在没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前

3

2

=

=gl p gl l

ρρ甲甲甲甲甲甲

3

2

=

=

gl p gl l ρρ乙乙乙乙乙乙

由p p <甲乙可得

gl gl ρρ<甲甲乙乙

即l l ρρ<

甲乙甲

切去h ?之后

'=)p g l h ρ-?甲甲甲( '=)p g l h ρ-?乙乙乙(

''=()()()()0l l l p p g l h g l h g l h g l h g h l l ρρρρρ---?--?<-?--?=?<甲乙乙

甲乙甲甲乙乙乙甲乙乙乙甲甲

则''p p <甲乙 故选A .

16.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1 和p 2 ,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 p 1+ p 2

B . p 12+ p 22

C .33

122

1

p p p + D .33

122

2p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 甲和L 乙 ,

=F mg Vg Shg p gh S S S S

ρρρ=

===

甲正方体的边长

1

=

P L g

ρ甲 乙正方体的边长

2

=

P L g

ρ乙

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

33=(+)g=(+)g=(+)g F G m m V V L L ρρρ=甲乙甲乙甲乙总

乙对桌面的压强:

33

1233

333333122222222

(+)(+)g ==p p g L L p p F g g p p S L p g ρρρρρ+==甲乙

乙乙

故选D

17.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乙

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所以

ρρ甲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乙

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 甲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

m m 甲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

m m ??甲乙<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18.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 的边长比B 大.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后,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1)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 (2)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3)B 水平打孔、A 竖直打孔; (4)A 水平打孔、B 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 A .(1)、(2) B .(1)、(3) C .(2)、(3) D .(2)、(3)、(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

B 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A 、B 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A 的边长比B 大,所以A 、B 的底面积S A >S B ,由p=F/S 可知,A 、B 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A <p B ;

(1)当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 小孔的重力为G A ′=S 孔G /S A ,B 小孔的重力为G B ′=S 孔G /S B ,则G A ′<G B ′,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G -G ′,则F A ′>F B ′;由于A 、B 的底

面积不变,S A>S B;由p=F/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A′可能会与p 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

(2)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p=ρgh,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由p=ρ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 A<p 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

(3)由(2)知道,若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由(1)知道若B水平打孔,则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 B′会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

(4)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由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p A′<p B′,故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不可行;综上所述只有B正确,故选B.

1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

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

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F G mg Vg Sgh

S S S S S

ρρ

=====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

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

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

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

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S A>△S B,故CD错误;

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

2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

压强p 甲、p 乙比较,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p 甲> p 乙

B .一定是p 甲> p 乙

C .可能是p 甲= p 乙

D .一定是p 甲< p 乙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3G a 甲甲=3G a 乙

,设a

=5cm ,a 乙=10cm ,截去厚度为2cm , 则G 甲=

1

8

G 乙,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后的压强

p 甲=332

51035

G G a +甲乙甲=3G a 甲甲+313G a ?乙甲=3G a 甲甲+13×38G a 甲甲=3113G a ?甲甲 p 乙=382

105810

G G a +乙甲乙=3G a 乙乙+312G a ?甲乙=3G a 乙乙+12×3

1

8

G a 乙乙

=1716×3G a 乙

乙 故p 甲> p 乙。 故选B 。

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三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例题 例1.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靓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的窗前,看到对面玻璃幕墙就像平面镜一样,将同楼居民家的一举一动看得请请楚楚,玻璃幕墙的反光也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间就被强烈的反射光线照得通亮,无法正常休息。尤其是那种凹形建筑物,其玻璃幕墙在客观上形成一种巨型聚光镜,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能使局部温度升高,造成火灾隐患…… ⑴从文中找出一个光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有一处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请在错误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⑶从上文找出一个玻璃幕墙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便或危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 ⑴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⑵一个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凹透镜,其聚光功能是相当可观的,划线部分是错误的,因为凹透镜对光束是发散的,不可能会聚,作者将凹透镜和凸面镜混淆,显然为一误。 ⑶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暴露居民的生活隐私,聚光甚至要引起火灾。 ⑷要限制开发商在居民区造商务大楼。对玻璃墙的设计、制作及使用范围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防止光污染进入居民家或公共设施内。 例2.夏天,我们使用的吊扇配有一个调速器,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慢时,过一会儿,调速器摸上去有点热。当我们将吊扇的速度调到最慢时,调速器摸上去温度最高。而当吊扇转速最快时,调速器几乎不发热。你是否发现这个问题,请试一下,并解释这个现象。 [分析与解答]:吊扇的调速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变阻器,它与吊扇串联连接,通过的电流相等。当它的 电阻变大时,吊扇的转速变慢,根据公式P =I 2 R 调速器的电阻也将消耗电功率,而这部分电能将转化为内能,所以调速器发热,当吊扇转速最小,调速器的电阻最大,消耗电功率最大,所以调速器温度也最高,反之亦然。 例3.家庭使用的可调的台灯是有一个小灯、一个滑动变阻器和开关连接成的,若小灯上标有“220伏,0.44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是0-1000欧,请你分析图1 所示两个电路的台灯在使用时的优点和缺点。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得R 灯=U 灯/I 灯=220伏/0.44安=500欧,如图a 所示,在变阻器电阻为零时,小灯两端电压为220伏。此时小 灯最大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变阻器电阻最大时,小灯 电流最小I 1’=U/R 总=U/(R 灯+R 滑)=220 伏/(500欧+1000欧)=0.15安小灯不会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小。 对于图b 所示电路,当滑片位于最右端时,电路为并联电路,小灯两端为电源电压。此时小灯电流最大I 2=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小灯发光最亮;当滑片位于最左端,小灯短路,此时灯两端电压为零,则I 2’=0,小灯完全熄灭,灯的亮度调节范围较大。 在小灯同样亮度下,图a 所示电源输出电流小于图b 电路。如:(1)在小灯最亮时,图a 电源输出电流I 1=U/R 灯=220伏/500欧=0.44安,图b 电源输出电流I 2=I 灯+I 滑 =U/R 灯+U/R 滑=220伏/500欧+220伏/1000欧=0.44安+0.22安=0.66 安。⑵在通过小灯电流为零时,图a 中电源输出电流I 1’=0图b 中电源输出电流I 2’=U/R 滑=220伏/1000欧=0.22安,因此图b 电路较消耗电 能,不经济。 例3.饮水机的电路如图2 所示,水沸腾前红灯亮、绿灯灭,加热管正常 1 温控开关2 加 热 管 图2 (a ) 图1 (b)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压力与压强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Δm 甲、Δm 乙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B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C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D .ρ甲>ρ乙,Δm 甲<Δm 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 p gh S S S S S ρρρ=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乙 即 gh gh ρρ=甲甲乙乙 由图可知 h h 甲乙< 所以 ρρ甲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乙 所以由F pS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 甲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G mg =,所以,切割之前 m m 甲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m m m ?=剩得 m m ??甲乙<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强p p 甲乙、比较,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p p 甲乙> B .一定是p p 甲乙> C .可能是p p =甲乙 D .一定是p p <甲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甲乙被切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对水平表面的压力是不变的,但是压强都变大,假设它们增大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由压强公式F p S =可知 ()' 22 ----h 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 ()' 22 ----h 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因为' ' p p =甲乙,并且 --h h h h <甲乙 可知 ' ' -h -h h h p p h h ? >?甲乙甲乙 即p p ?>?甲乙,所以p p 甲乙>,故选B 。 3.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

2013年深圳中考物理试卷

掌门1对1教育初中物理 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76分) 21.(2分)(2013?深圳)“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B.C.D. A.[来 源学科网ZXXK]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只有C符合条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比较简单. 22.(2分)(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解答:解: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2018年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带答案

2018年省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3*16=48分)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雨后的彩虹B.树荫下的光斑C.池水看起来“浅”D.树在水中的倒影 2.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大于20cmB.等于10cmC.小于10cmD.在10cm与20cm之间 3.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该物质可能是水 C.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4.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能 5.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确的是()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B.人步行速度约10m/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37℃D.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确的是()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B.C.D.

9.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确的是() 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的士兵是运动的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10.(3分)如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 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 11.下列关于电学知识说确的是()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B.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C.导体的电阻大小只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D.电学中规定正电荷的运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12.我国航母舰载机起飞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导射器,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舰载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的导体有强电流通过时,就可以受到强大的推力,下列各图中与弹射车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A.电风扇B.手摇发电机C.电热水壶D.电磁起重机 13.关于安全用电知识,下列说确的是() A.可以用湿抹布擦插座B.发现有人触电,应立即用手将人拉开 C.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D.使用试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金属体 14.如图为“探究焦耳定律”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密封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液面比左侧高。下列说确的是() A.通过玻璃管中液面的高度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B.右侧电阻丝的阻值比左侧小 C.通过右侧电阻丝的电流比左侧小D.该装置用于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15)(16)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初三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V-S 图像】 1.(2017年朝阳一模)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甲、乙两物体竖直向上运动,两次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 .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 .弹簧测力计对甲的拉力大于弹簧测力计对乙的拉力 C .甲物体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甲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的机械能 2.(2017年东城一模)一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在水平公路上沿直线行驶,假设所受到的阻力不变,其?-t 图象如图6所示。其中0~1s 内和3~4s 内的图象为直线,1~3s 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单选) A .0~1s 内电动汽车做匀速运动 B .1~3s 内电动汽车做减速运动 C .3~4s 内电动汽车处于静止状态 D .3~4s 内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一定最小 3.(2018年石景山二模)一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其运动的路程(s )与时间(t )关系如图12所 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5s 时的速度小于2s 时的速度 B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的功大于后3s 做的功 C .前3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后3s 做功的功率 D .前3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后3s 物体所受的拉力 图12

【机械能转化】 1.(2017年东城一模考)两年一届的世界蹦床锦标赛于2015年12月1日在 丹麦欧登塞落幕,中国队以8金3银2铜领跑奖牌榜。关于运动员从图8所示的最高点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多选) A.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B.接触到蹦床时开始减速 C.所受重力等于弹力时动能最大 D.在最低点时速度为零、受力平衡(提示,画受力分析图) 2.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处于a位置,当一重球放在弹簧上端静止时,弹簧上端被压缩到b位置.现将重球(视为质点)从高 于a位置的c位置沿弹簧中轴线自由下落,弹簧被重球压缩到最低位置d.以下关于重球运动过程的正确说法应是 ( ).(多选) A.重球下落压缩弹簧由a至d的过程中,重球作减速运动 B.重球下落至b处获得最大速度 C.由a至d过程中重球克服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小球由c下落至d处时重力势能减少量 D.重球在b位置处具有的动能等于小球由c下落到b处减少的重力势能 图8

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原卷版)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雨后的彩虹 B. 树荫下的光斑 C. 池水看起来“浅” D. 树在水中的倒影 2. 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 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 小于10cm D. 在10cm与20cm之间 3. 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A. 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该物质可能是水 C. 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D. 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 4. 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 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 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5. 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6. 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10m/s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D. 人体平均密度约1g/cm3 7. 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 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 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8. 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20届中考物理压轴培优练 专题18 电学大综合(原卷版)

压轴专题18 电学大综合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9?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的最大电阻是50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1的功率是P1;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压表示数是U1′,R2和R3的功率之和是3.2W;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R1的功率是P1′;已知R2:R3=3:1,U1:U1′=3:2,P1:P1′=1:36。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是12V B.R2的阻值是30Ω C.电流表的最大示数是2.1A D.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64W 2.(2018?南京)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标有“6V 3W“字样,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移至某一位置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1;当滑片P移至某一端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3A,电压表示数变化了3V,此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为P2,且P1:P2=5: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 B.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4.5W C.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位置 D.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由P1变为P2的过程中,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变化了0.6W 3.(2018?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当开关S2闭合、S1和S3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

右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1,再将滑片滑至最左端,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当开关S1和S3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滑至中点时,R3的功率增大了0.05W,且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当所有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2,两只电流表示数相差0.3A.已知P1:P2=2:15,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2=5.4W B.U=12V C.U1=6V D.R2=20Ω 4.(2019?硚口区二模)定值电阻R1、R2和滑动变阻器R3接入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位于a点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1,电流表的示数I1=1A;滑片P 位于最右端时,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2:5.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两个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之比U1″:U2″=3:1.通过开关的闭合与断开及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小为4.5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电压为10V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4Ω C.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 位于 a 点时,R3消耗的功率为8W D.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滑片P 位于最左端时,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12W 5.(2017?武汉)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移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电压表V1、V2和V3的示数分别为U1′、U2′和U3′,R1消耗的功率为P1′,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此时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已知U1:U3=2:3,U1′:U3′=5:2.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广东省深圳市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解析版

2019 年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 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 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 15.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 A.放大镜B.近视眼镜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1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 段,晶体内能不变 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就越大 B.内燃机用水做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减弱噪声

18.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2~ 4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 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 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 / s D.3s 时甲在乙的前方 19.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大气对拇指指甲盖的压力约为10N B.学生课桌高度约为200cm C.让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 D.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20.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海绵被压扁后,体积变小,质量变小 B.人在站立和行走时,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C.乘坐地铁时抓紧扶手,是为了减小惯性 D.被踢飞的足球,在空中仍受到重力的作用 21.如图所示,同一木块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先后以不同的速度被匀速拉动。甲图中速度为v1 , 乙图中速度为v2 ,丙图中木块上叠放一重物,共同速度为v3 ,且v1 F乙>F丙 C.F甲=F乙F乙 2

深圳中考物理试卷与解析

物理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14.(2015广东深圳,第1题)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答案】C 【考点】简单的光学现象 【解析】A. “有趣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误; B. “钢笔错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 “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15.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性质与它 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答案】A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解析】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一“理”,它的成像性质与放大镜相同,故选A. 16.对以下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 寒暑表测得某地的气温是11℃ B. 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 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答案】D 【考点】温度计使用、物态变化 【解析】A.寒暑表的正确读数是“ -9°C”,故A错误; B. 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 C. 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 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了热量,故D正确.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因为冷水的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用做功的方法増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海水热,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答案】B 【考点】内能、比热容 【解析】A.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等,冷水的温度较低,但质量可能比热水大,所以在没有说质量的情况下,内能大小无法比较,故A错误;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 用火炉烧水,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増加水的内能,故C错误;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水的较大,故D错误. 18.下列关于“声”与“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C. 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D.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答案】B 【考点】声音的传播、音调、电荷 【解析】A.声音的传播介质,如果没有传播介质(如空气),人耳无法听到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B 正确; C. 物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 相互吸引的轻质小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故D错误. 19.如图所示,放在光滑滑板车上的木块和滑板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如果以滑板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 滑板车的运动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 滑板车突然停止,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中考物理 电路类问题 培优练习(含答案)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电路类问题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1R 、2R 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a 、b 是电流表或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a 的示数不变,b 的示数有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可能是电流表、也可能是电压表 B .只闭合S 、S 2,移动滑片P ,则a 示数的变化量与b 示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可能等于 12R R + C .若将b 换成另一种电表,只闭合S 、S 2,将滑片P 向右移动,2R 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 .若将a 与b 的位置互换,只闭合S 、S 2,则a 的示数与b 的示数的比值可能等于2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R 与R 2并联接在电路中,a 、b 的指针均明显偏转,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有变化,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流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R 2,但没有电流流过R ,a 的指针明显偏转,b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a 的示数是不变的,b 的示数是不变的,这种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不成立;假设b 是电压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两个电压表测的都是电源电压,指针均明显偏转,但是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电源电压不变,那么两表的示数是不变的,这情况与题意不符合,所以这个假设也不成立;综上所述,b 不可能是电压表,只能是电流表,A 错误; B .假设b 是电流表,a 是电压表,当只闭合开关S 、S 1时,有电流流过b 表,b 表有示数,a 表测的是电源电压,也有示数,将位于中点的滑片P 向左移动,根据U I R = 可知,b 的示数有变化,a 的示数是不变的,大小还是等于电源电压,这种情况符合题意,所以b 可能是电流表,a 可能是电压表;只闭合S 、S 2,这时R 1与R 串联,电压表a 测的是R 两

2018年深圳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 分,共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 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2、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20cm B. 等于10cm C.大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3、对下列图像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4、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5、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 108m 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 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 500N B. 人步行速度约 10m 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 37 C D.人体平均密度约 1g cm 3 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 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 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9、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 id 士兵是运动的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10、右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 6N 的 物体 2s 内匀速上升 0.1m ,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 。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 2.4N 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0.05m s 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 0.12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 83.3%

中考物理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压力与压强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 1.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A. p1+p2B. p12+p22 C. 33 12 2 1 p p p + D. 33 12 2 2 p p p + 【答案】D 【解析】 【详解】 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 = F mg Vg Shg p gh S S S S ρρ ρ ==== 甲正方体的边长 1 = P L g ρ 甲 乙正方体的边长 2 = P L g ρ 乙 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 33 =(+)g=(+)g=(+)g F G m m V V L L ρρρ = 甲乙甲乙甲乙 总 乙对桌面的压强: 33 12 3333 3333 12 2 22 22 22 (+) (+)g == p p g L L p p F g g p p S L p g ρ ρρρ ρ + == 甲乙 乙乙 故选D 2.装有水的薄壁轻质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将A、B、C三个实心物体分别

浸没水中(水没有溢出);发现放入A 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小;放入C 物体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与容器对桌面压强增加量的比值最大,则A 、B 、C 三物体密度满足的条件是() A .ρA >ρB ,ρA >ρC B .ρA <ρB ,ρA <ρC C .ρA >ρB ,ρA <ρC D .ρA <ρB ,ρA >ρ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则容器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1F mg p S S ??= =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2V p hg Sg S ρρ=??=物 水水 由题知 21p p V V ρρρρ??==水物物物水物::: 由于水的密度是确定的,物体的密度越大,比值越小,所以可知A 的密度最大,C 的密度最小。 故选A 。 3.底面积为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现将体积为500cm 3 、重为3N 的木块A 轻放入容器内的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 若将一重为6N 的物体B 用细绳系于A 的下方,使A 恰好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如图乙所示,不计绳的重力及其体积. 则( ) A .物体 B 的密度为1.5×103kg/m 3 B .物体B 的体积为150cm 3 C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加800Pa D .绳子受到的拉力为4N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压强,浮力综合应用能力,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分析受力,结合浮力、压强有关知识求解。

初三物理《电功率》专题培优提高练习

九年级物理电学极值的解答题 1、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已知当滑片P分别滑至a端和b端时,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2=9:4。当滑片在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3安培,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特,求: ①电阻R1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 S ②电源电压是多少伏特 2.如图1,R1=10Ω,R2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源电压恒定为12V, 求: (l)P从a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 (2)P从a滑到b的过程中,R1的功率的变化范围. 3.如图16-20所示的电路中,灯L标有“4V 1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40Ω,电阻R=3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1)当开关S1、S2断开,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总阻值的1/5时,灯L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2)闭合开关S1、S2,在移 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求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最小功率与最大功率是 多大

初三物理提高练习《电功率》 1、饮水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都具有保温和加热功能。同学们设计了模拟电路,如图9所示。当S 闭合,S2断开时,为保温状态;当S1、S2都闭合时为加热状态。其中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1 2、如果加在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6V升高到10V,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变化了0.1A,则该电阻的电功率变化了 A 1.6W B.4.0W C.0.4W D.3.4W 3、小艳同学某天在家开灯时,灯不亮,经检查发现保险丝被烧断。她在爸爸的协助下用一盏标有“220V 40W”的灯泡L0(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接入电路,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并观察到相应的现象:当只闭合开关S1时,L0和L1均发光,但都比正常发光暗;当只闭合开关S2时,L0正常发光,L2不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A. L1和L2所在的支路均短路 B. L1所在的支路完好,L2所在的支路短路 C. L1所在的支路完好,L2所在的支路断路 D. L1所在的支路短路,L2所在的支路断路 4、小明对新型LED灯带很好奇,取一段剖开后发现,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的.他取下其中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没有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亮了,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实验事实的是 A.单只LED灯工作电压是220V B.LED灯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C.电源适配器是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D.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他灯还亮 5、小阳设计一个天然气泄漏检测电路,如图甲所示,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浓度增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天然气浓度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天然气浓度增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D.天然气浓度减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整理】深圳物理中考试题解析版

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下列哪个属于光的反射() A. 树叶在阳光下成的影子B.铅笔在玻璃后成的像 C. 山的倒影D.雨后形成的彩虹 2.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A.放大镜B.投影仪C.照相机D.近视眼镜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为11℃B.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 从冰箱里拿出的雪糕会冒“白汽”,这是升华现象D.小明从游泳池里出来会感觉冷,这是蒸发吸热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频率有关 C.摩擦生电的实质是产生了电荷 D.相互吸引的小球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小球 6.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说法正确的是()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行驶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甲机械比乙机械的功率大,表示两机械在工作时() A.甲做功多B.甲更省力C.甲做功快D.甲用时少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压力相同,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大 B.乙:同一液体,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丙: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D.丁:托里拆利实验测量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9.使用以下工具可以省力的是() A.B.C.D. 10.如图所示,将边长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上表面距离水面4cm,g取10N/kg,则()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4N B.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力 C.木块的密度是0.4g/cm3

2018年深圳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树荫下的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 2、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20cm B.等于10cm C.大于10cm D.在10cm与20cm之间 3、对下列图像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 4、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能 5、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8 ? 310m 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6、下列物理量估算不合理的是() A.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500N B.人步行速度约10m s C.人体的正确体温约37C? D.人体平均密度约3 1g cm 7、对于上升的热气球,下列说确的是() A.热气球的升空原理和民航飞机的起飞原理相同 B.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机械能一定不变 C.热气球上升过程中,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 D.热气球燃料减少后,它的惯性变小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9、阅兵仪式中,检阅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下列说确的是() A.车和人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以行驶的检阅车为参照物,路边站立id士兵是运动的 D.检阅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10、右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

备战中考物理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热学问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甲所示为大家常见的普通煤炉,通过燃烧煤将壶中的水进行加热。为提高煤炉效率,某大学创意小组设计了双加热煤炉,如图乙所示,在炉壁的夹层中也加入水,在给壶中水加热的同时,也给炉壁夹层中的水加热。现在1标准大气压下,壶中装有质量为4.5kg 温度为20℃的水,己知q 煤=3×107J/kg ,c 水=4.2×103J/(kg?℃),求: (1)如果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已知甲图煤炉烧水效率为28%,若用甲图煤炉烧开壶中的水,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是多少? (3)在乙图煤炉加热过程中,在消耗等量煤的情况下,除烧开壶中的水外,还可把炉壁夹层中10kg 的水从20℃加热至40℃,则改进后乙图煤炉的烧水效率是多大? 【答案】(1)1.512×106J ;(2)0.18kg ;(3)43.56%。 【解析】 【分析】 (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2)知道普通煤炉的烧水效率,利用100%Q Q η=?吸 放 可得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已知煤的热值,利用Q mq =放可得普通煤炉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3)由题知,双加热煤炉还可额外把炉壁间10kg 水从20℃加热至40℃,根据吸热公式求出炉壁间水吸收的热量;由题意可知,壶内水吸收热量不变,则可求出双加热煤炉中水吸收的总热量(有用能量);由题意可知,双加热煤炉中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变,再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改进后乙图煤炉的烧水效率。 【详解】 (1)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把壶内20℃,4.5kg 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 ()()361 4.210J/kg 4.5kg 10020 1.51210J Q c m t =?=????-=?吸水水℃℃℃; (2)普通煤炉的烧水效率为28%,由100%Q Q η= ?吸 放 可得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 放=Q η吸 =61.51210J 28% ?=5.4×106J , 由Q mq =放可得需要完全燃烧煤的质量:

推荐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一

中学中考物理培优专题训练 一、 填空题(共38分)(第6题,第7题后两空每空1分 其余各题每空2分) 1、 用力敲一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某同学用示波器记录了 图1 两次波形的幅度情况,如图所示,图1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 比较______,图2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_____ (均选填”响” 或“轻”)。 图2 2、 如图所示是一个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 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测量结果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比热容_____乙物质的比热容(选填 “)”“〈”或“=”〉,其中______物质是晶体。 3、 获得合理的信息有: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4、某兴趣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不同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它们的重,记录了下表重的数据。 (1) 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的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能正 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分2 ρ(g/cm 33g/cm 3

A. B. C. (2) 若小桶盛满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是弹簧的示数为2.3N,小红推算出了该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_________Kg/m3 。. 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取四个不同的阻值,可以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四组对应的值。这四组对应的值在图乙的U-I坐标中分别用a、b、c、d四个点表示(坐标原点表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均为0)。由这四个点做出的U-I图象为一条直线,延长直线交纵轴(U轴)于E点,交横轴于F点,若电源电压为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据此分析:(1)E点表示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处在________________状态。 (2)F点表示的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电路处在__________________状态。 图甲 图乙 6、根据右图 (1)v甲=_________米/秒。 (2)第3秒时,v乙=_________米/秒。 (3)甲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乙物体做 ___________运动,甲、乙两物体在第_________ _________米(通过计算回答)。 7、在学习了摆的故事和启示后,小王同学用乒乓球做了一个实验,先将乒乓球举到1米的高处,然后斜抛在水泥地面上,观察乒乓球在水泥地面上的运动情况,利用手中的计时器记录了乒乓球在跳动构成中不同时刻的位置情况,下图是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图。 时间/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