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

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 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答案:255 m。

此题不拘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可以。同时可以询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有几种解决方案。

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影响。答案:小、大、温度。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答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写篇小论文或召开个小研讨会,互相交流一下。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

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

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

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

“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1.3—7)。你能练着

用它吹出一首歌吗?

答案:这种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

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

变音调。

3.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

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频率是多少? 人类能听到吗? 答案:350 Hz,能。

4.小小音乐会。

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

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

意,谁演奏得好。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

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

6,7,1”的声音来!

答案:学生能用自己做的乐器演奏乐曲,非常高兴。希望老师能充分地利用这种积极性,把物理学习搞得有声有色。此题在知识上的要求不要过高,着眼点要更多地关注“做”的过程。

三、声音的特性

1.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答案: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初步学开展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交谈、记录等等。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应侧重于投入程度,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议开展下面的活动。

活动:角色扮演。

某居民区附近新建了一个纺织厂。机器的噪声打破了小区昔日的宁静,干扰了居民的休息。另一方面,这个纺织厂也解决了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个矛盾怎样解

决?

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纺织厂厂长、工人、居民、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参加讨论的每位同学都要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在讨论时既要为自己辩护,又要倾听对立方面的意见。其他同学要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

2.在工厂里,噪声主要来源于;

在公路上,噪声主要来源于。

答案: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B.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C.在教室周围植树。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答案: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4.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 min里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答案略。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

答案: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答案:3062m

3.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像,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一次闪电发生后经过4 s听到雷声,雷声发生在多远的地方?

答: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

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340m/s×4s=1 360m。

2.“井底之蛙”(图2.1—8)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能解释为什么“坐

井观天,所见甚小”吗?你能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画图来说明吗?

答:如图2—5所示,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线范围内的物体。

3.请你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

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4.举出一些例子,说明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答:射击时瞄准目标、影子、日食、月食、针孔成像等。

二、光的反射

1.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图2.2—8),反射角是

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

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

答:光路如图2—9甲,反射角为60°;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将按原路返回(图2—9 乙)

2.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画出这个问题的光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答:光路如图2—10。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易反光的材料。3.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图2.2—9)。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要让学生体验后,再回答。用墙作反射面,应用了光的反射规律。

4.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2.2—10所示。夜晚,用手电简照射尾灯,看看它的反光效果。试着在图2.2—10左图上画出反射光线来。

5.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反射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天体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08m,计算一束激光从激光测距仪出发,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反射回来。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测出月地之间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10 cm。激光测距技术广泛应用在人造地球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方面。答:.2.53s。

三、平面镜成像

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D)

A.1 m;B.0.5m;C.0m;D.2m。

2.试画出图2.3—8中的小丑的帽子在平面镜中的像。答案:如图所示。

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图2.3—9)。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多远?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答:4.6 m,可以在较小的房间内检查视力。

4.如图2.3—10所示,A'O'是A0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来。

答:如图2—13。

5.潜水艇下潜后,艇内的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

情况。我们利用两块平面镜就可以制作一个潜望镜(图2.3—

11)。自己做一个潜望镜并把它放在窗户下,看看能否观到窗

外的物体。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它将经过怎样的

路径射出?画出光路图来。答:如图2—14。

四、光的折射

1.图2.4—6中,哪一幅图正确地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答:丙。

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图2.4—7)。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

标出法线)。答:如图2—16所示。

3.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盘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图2.4—8)。这种现象

是由光的现象引起的。

解答要点:

(1)光从水进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2)由于折射,看起来水底变浅。

(3)看起来,浸在水中的铅笔底部(接触杯底部分)上浮,在空气与水面交界处折断。该题也可通过画光路图说明(图2—17)。

4.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个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枚硬币。做这个实验,并解释这种现象。

答:看到的两枚硬币中有一个是硬币通过水面折射而成的像(图2—18,上面的那个),由于折射,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一些;另一个是通过杯子侧面水的折射而成的像(图中下面较大的那个)。

五、光的色散

1.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工作时的屏幕,对比发白光的区域和其他颜色的区域,看看红、绿、蓝三种色条的相对亮度有什么不同。

答案:这是一道实践性练习题。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下完成。用各种放大镜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放大镜还可以自制。最简单的放大镜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盘上水代替。2.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在一张白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只用红光照射时,你将看到什么现象?只用绿光照射时,你又将看到什么现象?

答:白;黑;透过。红色的“光”字将消失,只能看到一张红色的纸。这是因为只有红光照射,白纸反射红光,红色的“光”字也反射红光,进入我们眼睛的只有红色光。只用绿光照射时,我们将看到绿纸上有一个黑色的“光”字。这是因为只有绿光照射,白纸反射绿光而呈绿色,红颜料吸收绿光,没有反射光,字呈黑色。

3.放电影用的银幕为什么做成白色的?

答: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彩色画面。

4.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一幅绚丽多彩的油画作品,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我们将只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红色色块。这是因为绚丽多彩的油画画面由各种颜料组成,这些颜料中只有红色颜料能反射红色光。

六、看不见的光

1.在家里和商场里进行调查,看看有哪些器具(例如烤箱、浴室取暖灯……)应用了红外线。

2.在家里和商场里进行调查,看看有多少种防紫外线的用品(防晒霜、防晒伞……)。通过售货员、说明书等了解它们防紫外线的原理。根据你的判断,所宣传的防紫外线功能中有多少是可信的?

3.收集报刊和科普读物上关于臭氧层空洞的信息,写一篇环保方面的报告,内容包括臭氧层空洞的成因、解决办法、目前的进展等。可以参考后面第四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拿一两个凸透镜试一试。

答案:拿两块透镜让学生测出焦距。这个问题已经演示过了,这里让再做一遍,是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让他们知道,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2.如图3.1—6,A、B是两个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

答案:焦距短的透镜偏折得更多些。

3.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道理?

答案: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这里利用了前面学过的光路可逆性。

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3、1—7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答案:甲。

5.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3.1—8

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甲、乙两图中都是凹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片底片是照相时形成的像。判断图3.2—1中的树所成像的正倒。答案:倒立。

2.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____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答案:缩小、倒、实;放大、倒、实;放大、正、虚。

3.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

答案: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

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答案: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都遵循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一说它们分别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个规律。

答案:照相机利用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投影仪利用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的规律;放大镜利用了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的规律。2.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水瓶的一侧,透过水瓶,可以看到那支笔。把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水瓶你可以看到

一个有趣的现象。描述这个现象。与前面用凸透镜所做的实验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

答案: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柱面透镜。当铅笔由靠近水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水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变长,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突然改变方向。用凸透镜做实验,当铅笔由靠近凸透镜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透过凸透镜会看到铅笔逐渐变大,而形状保持不变,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也会突然改变方向。(所用的凸透镜焦距要比较短。) 3.学习使用照相机,向有经验的人了解光圈、快门和调焦环的作用。“傻瓜相机”有没有光圈和快门?是不是需要“调焦”?

答案:“傻瓜相机”也有光圈和快门,只不过它们都安装在机身里面。傻瓜相机内部增加了一些电子、机械设备,可以根据光线的明暗程度自动调整光圈、快门,不需要人工调节。傻瓜相机也能自动聚焦,不需要手动调焦。

四、眼睛和眼镜

1.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在大约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这是为什么? 看书上的字,测出你的近点,和其他同学的近点比较一下。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相同吗?有什么规律?

答案:物体到眼睛距离为25 cm时,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后”) ,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像离视网膜越远,所配眼镜的“度数”越。答案:前、凹。深。

3.仔细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和度数浅的有什么不同?你能鉴别一副老花眼镜的两个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吗?说明方法和理由。

答案: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

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镜镜片相

对较平。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如图3.5—6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

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

体。可以看到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看不

清小物体,再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

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答案:略。

2.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

看前面的物体(如图3.5—7)。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直到看

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前

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答案:把放大倍数较大(焦距较短)的凸透镜放在靠近眼镜的位置时,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放大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为了使远处的物体看得更清楚,就要使物体放大,所以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图4.1—7中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答:甲8℃, 乙9℃,丙18℃,丁一4℃。

2.给教室挂一只寒暑表,利用课间测出每个课间的温度。以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温度,分别在图4.1—8上描点并画出一天的温度—时间图象。比较晴天、阴天的温度图象,你能看出这两天温度变化的规律吗?

一个活动。分别在树阴下和阳光直射处,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气温,将不同的温度值标在图4—3中对应的温度计上,并用平滑的线把各次测量时液柱的顶端连接起来,看一看,从中能发现什么?如果去掉图中温度计,留下的图线就是一天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不仅可以方便地找到某时刻(如10:00)所对应的温度,还能清楚地看到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图象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使问题变得直观明了。这里引导学生描绘一天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的方法非常直观,避免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陌生的“坐标系”,体现了由“点”到“线”,由局部的静态分析到完整的动态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此图象的含义。

3.根据科学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非常接近一273.15℃(粗略地说是一273℃),但不可能比它更低。能不能以这个温度为零度来规定一种表示温度的方法呢?如果它每一度的大小与摄氏温度相同,那么这两种温度应该怎样换算?

答:热力学温度是很重要的知识。为了减少学生负担,本书未介绍它。在这个栏目尝试用一种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热力学温度。学生可以仿照摄氏温度为它起名,设置单位符号等。老师最后介绍热力学温度用丁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热力学温度T 和摄氏温度t 的关系是:T =t+273.15 K 。

4.不同物质在升高同样温度时它们膨胀的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当温度变化时这样的双金属片就会弯曲。怎样用它制成温度计?画出你的设计草图。

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图4.1—9),就是用双金属片作感温元件的。到商店去看一看,有没有这样的寒暑表。日光灯启辉器内也有这样的双金属片。轻轻打破启辉器的玻璃外壳,把U形双金属片用火柴烤一烤,就可以看到它的形状发生变化。想一想,能不能用它制作一个自动控制温度的装置?

答:可以拓展思路,除了液体和气体温度计外,还有固体温度计,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

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平螺旋型或直螺旋型

的结构。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

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使螺旋管曲率发生变化,通

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示值。

二、熔化和凝固

1.有人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例子?什么情况下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会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怎样避免?

答:可结合书中在最后介绍的凝固放热的例子,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在北方初春融雪的日子,天气寒冷,要多穿衣服防止感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炼钢厂,观察在浇铸钢锭时是如何避免钢锭凝固时放热所产生的高温的伤害。

3.图4.2—6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

据图象的什么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

多少?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

间?答: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点是

80℃,持续约15 min。

4.小明想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体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

的凝固点是0℃,酒精的凝固点是一117℃,只要把混合液体放

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冷冻室温度可达一5℃)中就可以了。于是他

照此办理,但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小明从冷冻室取出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体时却发现水和酒精并没有分离出来。就这个现象你能提出的问题是,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的合理猜想是。

答:提出问题并尝试猜想,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一定经验积累的猜想,可以结合学生的猜想说明什么样的猜想是合理的。

提出问题:加入酒精后,水为什么在0℃以下还没有结冰?

猜想: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三、汽化和液化

1.根据蒸发致冷的道理,设计一个保存食物的方法或装置。

答:这里介绍一种利用蒸发制冷保存食物的方法。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端浸入盆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盆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

2.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答:类似这个例子的还有热天从冰箱拿出可乐罐。可乐罐外面沾满了水,擦干了又出现水,好像擦不干似的。这是由于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在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时擦不干。

3.根据水银、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说明使用这两种物质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适用的气温条件。

强学科渗透。水银:沸点357℃凝固点一39℃酒精:沸点78℃凝固点一117℃4.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坎儿

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暗渠即地

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1.2m。

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

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

越深,最深的井可达90 m以上,井内的

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请你分析

一下“坎儿井”是如何减少水的蒸发的。

答:新疆地区的坎儿井是利用地下渠道引水,减少了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量,同时也减少了水的渗漏。时至今日,坎儿井仍在使用。请大家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分析暗渠引水为什么能减少水的蒸发量。我国的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北方的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也常采用管道输水、喷灌技术,可节水约50%。温度低,空气流通慢(相对于坎儿井外面),都是减少蒸发的原因。

四、升华和凝华

1.问问父母,衣柜里的樟脑片能放多长时间?

答:简单的调查,也是获得数据的直接方法。

2.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答;冻肉出冷库后,可见到上面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所致。

3.通过书刊等各种资料了解雨、雪,云、雾、露、霜、冰雹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写出一篇科普短文。文章后面要注明知识的来源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根据所学的知识,做出你的猜想。

答: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荷。

2.把一个带电的碎纸片靠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纸片带什么电荷?答:正电荷。

3.金属锡的原子核带有50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多少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多少库仑的电荷?为什么金属锡对外不显电性?

答:50个;8×10-18。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二、电流和电路

1.图5.2—10甲是玩具电风扇的电路图,请在图乙中连接它的电路。答案:略。

2.在图5.2—11中连接电子门铃的电路,并画出它的电路图。答案:略。

3.图5.2—12是常用手电筒的剖面图,观察它的结构。按下按钮时,电路是怎样接通的?画出它的电路图。答案:略。

4.你是怎样根据实物画电路图的?有什么经验?与同学交流一下。全班总结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经验。答案:略。

三、串联和并联

1.如图5.3—5,要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泡,应该怎样连接电路?有几种接法?如果要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泡(图5.3—6),又该怎样连接?先画出电路图,和同学们讨论,认为可行之后在实物图上连线,再次确认后连电路,检验你的设计。答案:

略。

2.按照图5.3—7甲的电路图,把图5,3—7乙中所示的实物连接起来,并用彩笔在电路图上把电流的方向画出来。答案:略。

3.某家庭电路可简化成图5.3—8所示的情况,用电器中哪些采用了串联接法,哪些采用了并联接法?

答;电路中的灯泡、电视机、台灯以及小彩灯整体是用并联方式连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和开关之间、单个小彩灯之间是串联的。

4.许多家用电器的开关旁都有指示灯,是利用发光二极管来显示电源的通断。指示灯与用电器的工作电路是串联的还是并联的?

答:指示灯与用电器的工作电路是并联.(注:此题有争议,说后答案为串联)

5.居民楼的楼道里,夜间只是偶尔有人经过,电灯总是亮着会浪费电。但是,如果有人夜晚出来,没有灯又很不方便。现有一种自动控制的楼道灯,当有人走动发出声音时,电路接通,灯亮;经过一两分钟后,内部的延时装置就把电路断开,灯灭。不过,只有夜晚天黑之后灯才能亮,白天,不论发出多大的声音,电灯也会“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在控制开关中装有“声敏”、“光敏”电阻。“声敏”和“光敏”的自动装置都是比较复杂

的(实际使用时它们装在同一个盒子里),我们不妨分别用这样两个符号代表它们。大家讨论一下,怎样连接电路,可以实现上面的功能?试着画出电路图。答:这也是一个串联电路的设计练习,但是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做这个练习时要注意STS的教育。

四、电流的强弱

1.流过某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等于多少毫安?某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流最大可达120mA,等于多少安培?答:250 mA;0.12 A

这道题是个简单的单位换算练习。教师还应在此增加几个同类练习。要尽量联系实际,不要用“0.3安培等于多少毫安?”这样的缺少物理情景的练习。应该注意所用的数据不脱离实际。

2.连接下面的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发光并且电流表能够测出流过灯泡的电流(估计为0.1~0.3A)。

答:这题除了练习电流表的使用外,仍有训练电路连接能力的目的。应该让学生先画电路图,然后再连实物图,有条件时还可以在实验室验证自己的电路(不做统一要求)。3.下面图中电流表的读数各是多少?答:0.32A;0.56A;1.4A。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

第六章电压和电阻

一、电压

1.在图6.1-8中,用连线代表导线来连接实物图,使小灯泡能够正常发光并且电压表能够测出小灯泡两端电压(估计在2-3V之间)。

答: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课本中只给出了连接小灯泡的情况,实际教学中也可改用其他用电器,如小电机、音乐门铃等,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要多动手练才行。另外,在如何选取量程方面也要得到训练。

2.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

片和铝片放在盐水中(图6.1-9)。试着用电压表

测量这个自制电池的电压。通过测量能否得知,

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换用两种其他金属重

做这个实验。

答:这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又是

一个让学生学会连接电压表,并能读取电压表上

读数的技能性训练题目。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采

用“试触”,即在合上开关时要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而不是一下子将开关合到底长时间不断开。“试触”在电学实验中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就可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本题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

3.图6.1-10中,三个电压表的读数各是多少?

解答:这是个电表读数练习题。学生

已有电流表读数的基础,注意让学

生分清不同量程下1个小格所代表

的不同的量值,并要求学生在记录

读取的测量数据时,务必将数值和

单位一并写出。具体读数是:甲2V,

乙12.5V,丙0.6V。

4.图 6.1-11是一位同学所连的电

路,他要测量左边那个小灯泡两端

的电压。他的电路有什么错误?纠正

之后画出正确的连接图,并画出电路

图。

答: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电压

表的题目。初学者在连接电路时,容

易犯顾头不顾尾的毛病,这里的错误

是只想到要将电压表并联使用的原

则,而没有注意与电源连接的问题。

5.一个电动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是6V。如果用干电池作电源,需要几节串联起来?如果用铅蓄电池作电源,需要几个串联起来?

解: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电动机工作时的电压是6v,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因此需要6/1.5=4节电池串联起来;一节蓄电池电压是2V,需要3节蓄电池串联起来。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中,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是: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都要弄清分度值后再读读数;都要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不同之处是:连接方法不同,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而电压表就没有这样的规定,有时可

以这样连接,以便测出电源两端的电压。

2.在图6.2-3甲所示的电路中,V 1的示数

为2.5V ,V 2的示数应为 V ,V 的

示数应为 V 。在图6.2-3乙所示

的电路中,V 1的示数为2.5V ,V 2的示数应为

3.8V ,V 的示数应为 V 。

答:2.5;2.5;6.3。

3.制作水果电池。

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放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能成为

一个电池,所用的金属片就是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1)请你试验一下,把铜丝、铁丝插到菠萝中,能不

能成为一个“水果电池”?铜丝和铁丝哪个是正极?用电

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

(2)换用其他不同的金属或水果在做一个“水果电池”。

在你做过的“水果电池中”,用哪两种金属、什么水果得

到的电压最高?怎样利用“水果电池”获得更高的电压?

关于“水果电池”,你还有什么发现?

答:这仍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题。与上节不

同的是选用水果代替盐水溶液,实验时仍应指导学生采用

“试触”的方法,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来判断

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水果(每个学生自愿选取两种金属和一种水果)进行实验,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对不同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及个性有所认识。

三、电阻

1.有两段导线1和2,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线1的电流较大,通过导线2的电流较小,哪段导线的电阻大?

答:在相同的电压下,流过导线1的电流较大,说明导线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它的电阻比较小;流过导线2的电流较小,说明导线1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它的电阻比较大。

2.24000Ω= k Ω= M Ω。答:24000Ω=24k Ω= 0.024M Ω。

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答: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四、变阻器

1.连接图6.4-4的电路,使滑动变阻器能够控制灯泡的亮度。在你连的电路中,要使灯泡越来越亮,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答:此题的目的是继续训练学生连接闭合电路的能力,同时学会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连接方法。注意不仅要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进行多次练习。这是上面“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的巩固性题目。

2.图6.4-5是一位同学按照上题所连的电路。这个电路能不能满足题目的要求?为什么?在你和别的同学所连的电路中,还出现了什么别的错误?

答:目的同上。将接线柱接错,使变阻器成为一个不变的电阻。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后,要求学生动手改接。

第七章欧姆定律

第二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一条电阻丝的电阻是97Ω,接在220V的电压上,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少?答:2.27A

2、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0.1k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1A,加在电熨斗上的电压是多少?答:210V

3、某手电筒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2.2V,用电流表测得流过的电流是250mA,这个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少?答:8.8Ω

4、把5Ω的电阻R1跟15Ω电阻R2串联起来,接在电压是6V的电源上,这个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答:0.3A

5、电阻R1与R2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24V,如果R1为80Ω,通过R2的电流

。你能用两种方法求出答案吗?答:120Ω

为0.2A,求R

2

6、某同学认为:“由I=U/R变形可得R=U/I。而R=U/I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无关。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图7.3-2是一位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而

连的电路。他的连接有什么错误?应该怎样纠

正?

答: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电压表的

量程选错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法错误。纠

正略。

2、某电路接入一只电阻为242Ω的灯泡时,其

中的电流是0.91A。如果该电路再并联接一个电

阻为165Ω的电烙铁,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答:2.24A

3、 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如果第一次测量时灯泡两端的电压等于灯口上的标定电压,以后几次测量时电压逐次降低,直到看不到灯泡发光,对比这样得出的几个电阻值,你能发现什么?尝试做出解释,然后设计实验证实(或否定)你的解释。

答:小灯泡的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电阻值不同。

第四节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 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的供电电路,什么地方有可能发生短路?街头高压装置和学校配电室是否安装了护栏等防护设施?是否设立了警示牌?如果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2、 为了保护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时要防止通过它们的电流过大,如果电流过大,就有被烧毁的危险。电流表本身的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一下,实验中为什么绝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接到两极上?

答:因为电流表内阻小,可能烧坏电流表。

3、自己查找资料,列举古今中外由于雷击而造成人身伤亡和其他损失的典型事例,分析产生的原因,总结防雷的几条原则,写成短文,向同学报告。

第八章 电功率

第二节 电功率

1、 有一种用于220V 电路中的节能灯,额定功率仅为1W ,求通过它的电流。 答:10.0045220P

W

I A U V ===。

2、 一盏电灯25h 消耗1kW h ,这盏电灯的功率是多少?

答: 10.044025W

kW h

P kW W t h ====

3、 一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烙铁,功率是100W ,电流是454mA 。这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多大?

答:310022045410P

W

U V I A -===?

4、 一个“220V 800W ”的电炉,正常工作时电阻丝的电阻有多大?

答:2

2(220)

60.5800U

U V R I P W ====Ω

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 图8.3—1是一位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所连的电路。画出他的电路图。他的电路有什

么错误或是不妥之处?应该怎样纠正?

答:错误之处及纠正方法是:变阻器的接线柱

都接在了下面,应该将其中一个接在上面的接线柱上;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应将两个接线柱的接线对调一下。

2、一个灯泡上印着“PZ 220 25”,它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有多大?如果把它接入一个110V 电压的电路中,它实际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与接在220V 电路上相比,这时他发光的亮度是亮些还是暗些? 答:22(220)

193625U V R P W ===Ω额定;22

(110) 6.251936U V P W P ===Ω实际实际,暗些。

3、某次雷电的电流约2?410A ,电压约8110?V ,放电时间约0.001s 。这次雷电的电功率约多少千瓦?释放多少能量?

答:84129110210210210P UI V A W kW ==???=?=?;

释放的能量,也就是电流所做的电功1292100.001210W Pt W s J ==??=?。

4、某工厂共有电灯1000盏,都用60W 的普通照明灯泡,平均每天用电12h 。如果都改用40W 的日光灯,不但可以省电,而且比原来更亮了。该厂一年(365天)可节约多少千瓦时的电?

答:节约的用电量

W W W t =-=?普通节能普通节能(P -P )

33(6010100040101000)12365kW h --=??-????

=87600kW h

5、 一个灯泡的灯丝烧断了,把断了的灯丝搭在一起,灯泡会更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 答:灯丝烧断后再搭在一起,由于灯丝的长度变短而使其电阻变小,在灯泡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灯丝的电流会变大,根据P=UI 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会变大,所以灯泡会变亮。

第四节 电与热

1、 某导体的电阻是2Ω,通过2 A 的电流时,1min 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答:22

(2)260480Q I Rt A s J ==?Ω?=

2、 一只额定功率是450W 的电饭锅,在220V 的额定电压下使用,每分钟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

答:4506027000

Q W P t W s J ===?= 3、 一只电烙铁的额定电压是220V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是1210Ω,它的额定功率有多大?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0min 产生多少热量?

答:22(220

)401210U V P W R ===Ω额定额定;

4010602400Q W P t W s J

===??= 4、 某校师生自制了一台电烘箱。电烘箱的电阻丝通过5A 的电流时,每分钟可产生

46.610?J 的热量。求这台电烘箱的电功率和电阻丝工作时的电阻。

答: 43

6.610 1.11060W

Q

J

P W t t s ?====?; 3221.11044(5)P

J R I A ?===Ω

5、 生活中哪些电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为我们服务?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把热量散发出来?哪些东西在通电时会发热,但我们并不希望它们发热?我们采用什么办法降低它的温度?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改进意见?

答:电暖气、电烙铁、电热毯等在供暖时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防止电热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电动机利用翼状散热片增大散热面积,电冰箱在放置时后背要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使热量通过空气散失,或者像计算机内的小风扇那样主动把热空气驱走。

6、 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答:导线相互连接的位置接触电阻比较大,因而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也较大,造成此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第五节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 制作保险丝的材料为什么应该是熔点较低、电阻较大的?

答:保险丝电阻(率)比较大,使得电能转化为热的功率比较大,保险丝温度易升高,达到熔点后就自动熔断。

第六节 生活用电常识

1、 家里往往不止有一盏电灯,还有电视、电冰箱等用电器。这些用电器之间应该串联还是应该并联?为什么?

答:用电器之间应该是并联的。各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可以用开关分别控制它们的电路同或断;同时,各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工作电压都是相同的,这样便于统一各种不同用电器的电压规格(额定电压)。

2、 每盏电灯都有一个开关。这个开关和它所控制的电灯应该串联还是应该并联?如果连接错误,会不会发生危险?为什么?

答:这个开关和用电器应该是串联的。如果开关和它控制的灯泡之间并联,后果是很危险的(短路)。

3、 电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还是零线和灯泡之间?为什么?

第7章 力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7章 力 第一节 力 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系。 答:(1)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把跳板压弯;挤压橡皮泥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形状。(2)足球运动员将放在点球点上的足球射向球门;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从地面举过头顶;枪膛里的子弹在火药燃烧后高温高压气体的推动下射出枪膛。(3)力的大小:搬同一张课桌上楼八年级的同学比一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力的方向:开关铝合金玻璃窗顺着玻璃方向拉或推就可以达到目的,但用同样大小的力在垂直于玻璃方向拉或推就不能达到目的;开关门时用同样大小的力沿一个方向拉门把手可以把门打开,越靠近门轴就越难,甚至不能打开门。 2.用细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7.1-7中画出拉力F 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 的力推箱子,请在图7.1-8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4.如图7.1-9,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再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的时候同时受到另一只小船的反作用力,所以人坐的这只小船也要向后运动。 第二节 弹力 1.在“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两个 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答:“橡皮泥上留下漂亮的指印”不是弹性形变,因为撤除力后橡 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是弹性 形变,因为撤除力后跳板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刚拉开时没什么感到太费力,可是 两手拉开的距离越大,就感到越费力。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因为,在弹性形变限度内,同一物体形变越大所用的 力越大。 F=4N F=75N

要动手动脑学物理

要动手动脑学物理 多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是强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手段,达到即既学会物理知识,又能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采用以下的边学边实验教学的方法,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帅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1)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袈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导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 (3)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需要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2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上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篇一:(人教2011课标版)(2012秋季使用)八年级物 理上册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和答案(word版)】 一节长度时间及测量 1、许多石英电子手表具有听表的功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会使用这个 功能。 2、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来回摆。测出它摆 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 s的摆吗? 答:测出小铁块摆动若干次所用的时间,然后除以摆动次数,这样 测量的结果更准确。对于后一个问题,可让学生通过不断尝试,认 识到小铁块的摆动周期只与绳的长度有关。 3、各组同学之间比一比,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 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 的方法? 答:略 4、用宽约2cm的牛皮纸条,自制量程为2m、分度值为1cm的 卷尺。用这个卷尺测量家里某个人的身高。起床后和临睡前各测一次,你会发现什么? 答:由于白天人们多处于站立姿势,自身的重使得骨骼间缝隙变小,因此临睡前的身高要低于起床后的身高。 5、联系电流表、温度计等测量工具的用法,总结一下,使用刻度尺 时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哪些做法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答:使用刻度尺常出现的错误有:(1)不注意起始刻度;(2)读 数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测量结果不写单位;(3)刻度尺没有与被测 物体重合;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以火车头、车厢的座椅、乘客、路边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填空: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___________是 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___是运动的。 答:火车;树木、房屋等。 2.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 参照物的?b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压强 1、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先估计你的体重,它的大小等于你对地面的压力。再测量你站立时鞋底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简单起见,假设双脚站立在松软土地上,整个鞋印范围全部和土地接触。测量时,在方格纸上画出鞋底边缘的轮廓,看鞋底范围内占有多少个方格(不满一格时,凡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再乘以 每一方格的面积。根据得到的数据,计算你对地面的压强。 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cm ,某同学的质量为50kg ,他对地面的压 强是多大?与你对地面的压强相比哪个大? 2、解释下列现象 锯、剪刀、斧头等,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书包为什么要 用宽的背带,而不用细绳?啄木鸟有个细长而坚硬的尖喙,这对它的生 存为什么特别重要? 3、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子的三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4、一个图钉帽的面积是0.8cm2,图钉尖的面积是5ⅹ10-4cm 2,手指对钉帽的压力是20N ,手对图钉帽的压强和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各是多大? 答案: 1. 解: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 ⅹ10N/kg=500N 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2ⅹ143cm 2=286cm 2=2.86ⅹ10-2m 2 他对地面的压强:P=S F =500N/2.86ⅹ10-2m 2=1.75ⅹ104Pa 2. 解:锯、剪刀、斧头要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书包带较宽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啄木鸟的喙坚硬而细长,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更有利于啄开树洞。 3. 解:骆驼的脚掌大,可以增大与沙漠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从而避免脚掌陷入沙中,利于在沙漠中行走。 4. 解:手对图钉帽的压强:P 1=F/S 1=20N/0.8ⅹ10-4m 2=2.5ⅹ105Pa 图顶尖对墙的压强:P 2=F/S 2=20N/5ⅹ10-8m 2=4ⅹ108Pa 第2节液体的压强 1、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图9.2-8)。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为什么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凹进的更多? 2、图9.2-9中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哪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 9.2-8 9.2-9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八下(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七章 第一节力 1.(1)用力拉皮筋皮筋变长;大风将树吹弯了;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2)用头顶足球,会使足球变向;足球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接住;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慢慢停下来;用力蹬自行车,自行车会加速前进 (3)推一个半开的门,你用力小了门是不动的,大了就动了,你推得方向不同门可能会打开或关闭,作用点是如果你在里门轴远的地方推,很容易推动,距离门轴近的地方很难推动 2. 3. 4.不能。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人用力推另一艘船时,另一只船也会给他一个反作用力,故两船都会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第二节弹力 1.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因为撤去对橡皮泥施加的力后,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状,所以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而当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跳板能够恢复原状,所以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2.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弹簧会因使用时间长了而失去原有的弹性,弹簧的变形系数k就变了,即发生了变化,无法与原来的刻度相搭配,测出来的力自然不再准确。 4.0.3N 1.15N 5.因为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当用双手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发生想变,容积减小,玻璃瓶中的水已灌满且体积一定,所以会观察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 第三节重力 1. 2. 3. 4.答:还需要重锤线;

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从多方面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答:此题让学生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引导学生从形状、体积、流 动性等方面归纳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2.银河系有多大?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2115m。一束光穿1光年答:银河系巨大,其尺度在10=9.46×10m左右。长度单位用光年,越银河系要十万年。 3.组成物质的分子有大多?用什么长度单位最方便? 答: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忆分之几米,长度单位用nm,一般分子直径大约为0.3至0.4nm。4.固体、液体、气体都由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从微观模型考虑。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可采用如下列表比较的方法。 状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情况特征 有一定体积很小固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很大有一定形状 有一定体积比固体稍大比固体小振动和移动液体无一定形状 无一定体积除碰撞外做匀速直线运动很小气体很大无一定形状 5.古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关于这个猜想,你认为应做哪些修正。 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 中子也还有更精细的结构——夸克。 第二节质量 1.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如果把物体从地面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改变吗?答:不变。 2.如何称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说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实际测一测。 答:取10个大头针,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则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m=m/10。总总3.一块质量为100g的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答:A A.仍是100g;B.大于100g;C.小于100g 4.某同学用天平、测一块金属的质量时,使用了4个砝码,其中有1个100g,1个50g,2个 10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1.2-4所示。这块金属的质量是多少?答:170.32 g 5.有些商店使用一种台秤(图11.2-5),它的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不过两臂长度不等。这种台秤的哪两部分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什么相当于天平的砝码、游码?怎样判定它的横梁是否水平?它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怎样调整才能使横梁平衡? 答:秤盘、砝码盘;槽码和游码;秤杆水平;左边;秤杆左偏向右调整调零螺丝,秤杆右偏向左调整调零螺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1)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 (2) 硬币周长的测量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在硬币边缘做一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 ②用棉线在硬币上绕一周,用直尺量出棉线的长度; ③用直尺和三角尺量出硬币直径,算出周长。 (3)一页纸的厚度的测量方法:用直尺先测出100页纸的厚度,然后除以100. (4)铜丝直径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略) 2、用刻度尺测出自己一只脚的长度L ,则自己的身高为7L 3、因为1天等于24小时,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所以1天等于86400秒(1天=60秒×60×24=86400秒) 4、利用累积法,测量多个周期的总时间求平均值可以测得更准确。调整摆长可以做出周期为1s 的摆长。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放在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火车头、车厢的座椅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是运动的。 2、B 解析:向船尾跑去了,就是离船越来越远了,以船为参照物。 3、若以电视机为参照物,则可近似认为运动员和屏幕之间相对静止;但实际上我们根据经验,会很自然地选取相对于地球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如以电视机中的观众、跑道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运动员是运动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能。解析:这样就是说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时间越长物体运动越慢。 2、用手表测出通过1km 所用的时间,再用速度公式v=t s 求出速度。 3、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v 1=s m 650≈8.33m/s 小明在后50m 的平均速度 v 2=s m 750≈7.14m/s 小明在100m 的平均速度v=s m 13100≈7.69m/s 4、(1)v=t s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05.268917.41318= (2) 小时 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小时千米/68 .276/36.26523.2617253.140622 11 =====t s t s v 小时,千米小时千米/52.25615.1295333===t s v

人教版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九年级

人教版九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十三章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10m,该正方形每条边排列的分子数目为 个,故该正方形中约有的分子数为108×108=1016个,全球人口数目约为60亿,即6×109,故这些分子的数目大约是 全球人口数目的倍。 2.扩散现象有用的例子:为了预防感冒,在教室里熏醋,不久醋味就扩散到教室的每个地方。扩散现象有害的例子:一个人吸烟,由于烟的扩散,会让房间里所有人都被动吸烟。 3.在热水杯中的水更甜。我们感觉到甜味是由于糖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扩散。由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热水杯中的糖分子扩散更快,糖水更甜。 4.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增大。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但这种力只在距离很小时才比较显著。用干净的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就使一些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达到很小,产生分子引力,使玻璃和水吸在一起,所以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会增大。 5.

第二节 内能 1.(1)、冰粒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2)、火箭的内能增加,机械能增大。 (3)、子弹的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钻木取火”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 很小 有一定形 有一定体无一定形 无一定形有一定体无一定体 很小

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3.通过加强热传递直接利用内能的实例:煤气灶烧饭,太阳能热水器等;通过阻碍热传递防止内能转移的实例:暖水瓶、保温杯等。 4.图钉钉帽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是摩擦生热。钉帽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第三节比热容 1.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与质量、温度、吸热放热的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2.B 解析:因为铜比铝的比热容小,升高的温度用来表示, 吸收的热量Q相同,铜和铝的质量相同,比热容小的铜的温度上升得高。 3.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相同质量的沙子温度上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比海水热得多 4.该物质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参照课本第6页第2、3、4自然段。 2.银河系相当巨大,其尺度在m左右,而用光年的长度单位表示则为十万光年左右,这样表示比较方便。 3.组成物质的分子大小约为10-10m,用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最方便。 4.固体、液体、气体都由分子组成,因为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5.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为夸克组成。 二、质量 1.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如果把物体从地面带到宇宙飞船中,带到月球上,这个物体的质量不会改变。 2.取100个大头针一同放到天平上测出100个大头针的总质量,将称量的结果除以100便得到1个大头针的质量。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他的被测物体,如测量一枚邮票的质量、一个图钉的质量、一个曲别针的质量等。 3.A

4.170.32 Kg 5、这种台秤的秤盘和砝码盘相当于天平的两个盘,槽码相当于天平的砝码,它的平衡螺母是在左边的调零螺丝, 三、密度 1.V=1.2×0.5×0.3=0.18m3 m=ρv=1000×0.18=180Kg 2.用学生天平测量多个硬币(如10个硬币)的质量m,,然后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把10个硬币全部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和硬币的总体积V2,则硬币的密度ρ=m/V2-V1根据测得的密度值对照密度表中的铝的密度,看是否接近。1角、5角和1元硬币所用的金属是否相同,还是要根据实验测量得出其密度值加以判断。 3. m水=ρ水×V水=1000×2.5×10-3=2.5Kg m油=ρ油×V油=710×2.5×10-3=1.775 Kg 4. m气=ρ气×V气=1.29×9×7×3.5=284.4Kg 5. V =m/ρ=45/1000=0.045 m3 6.先利用“测多算少”(或称“累积法”)的办法,用天平称出n张铝箔的质量m,根据m/ρ算出n张铝箔的体积V,用刻度尺量出铝箔的长a和宽b,总厚度D= V/ab,每张铝箔厚d=D/n 四.测物质的密谋 从表格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是银,但在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中,铜最适合做导线。因为铜的导电性能比银的稍差,但价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1.为了能把砍伐的木材从林场方便地运出,有水道的的地方常将木材连接成木排使其顺流而下。这个例子中,木排受到河水的浮力。请你从日常生活或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再举两个例子说明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浮力。 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重物,在空气中称量时的示数如图10.1-7甲所 示,把重物浸在水中时的示数如图10.1-7乙所示。重物浸在水中时所受 的浮力是多大? 4.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5N,底部受到水 的压力为13N。你认为这个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为多大? 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为检验这个猜想设计一个实验,说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答案: 1.解:轮船可以在水面上航行;苹果可以浮在水面上等(答案不唯一) 2.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提着钩码让钩码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钩码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3.解: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3.2N-2.2N=1N 4.解: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F下-F上=13N-5N=8N 5.解: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细线、烧杯、橡皮泥 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2).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比较F1和F2的大小:若F1和F2大小不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若F1和F2大小相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1.北京“水立方”中游泳池的水深设计比一般标准游泳池深了0.5m,有人说,水的深度越深,其产生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各国运动员在“水立方”的比赛成绩普遍提高就不足为奇了。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请比较以下浮力的大小。 (1)同样重的两个铜块甲和乙,甲浸没在水中,乙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2)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都浸没在煤油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3)同样重的铝块和铜块,铜块浸没在煤油中,铝块浸没在水中,哪个受到的浮力大? 3.一个在节日放飞的气球,体积是620m3。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的浮力有多大?设地面附近气温是0°C,气压是1×105Pa,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 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7.5N。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0.8×103kg/m3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6N,金属零件的体积有多大? 5.某同学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一种未知液体的密度:他把一个铁块用细绳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铁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74N,把铁块浸没在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N,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铁的密度为7.9×103 kg/m3。 答案: 1.解:不对。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深度无 关。

人教物理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第一章“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及提示 p16 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1=1 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2=2 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3=3 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 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 5、小、大、温度 p18 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 1、略 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3、250Mz,能 4、此题知识上的要求不高,只要做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行了。 p28 1、略 2、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略 p30 1、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3062m 3、略 人教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动手动脑学物理” 参考答案及提示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2.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s 1=1500 km ,快车的速度v 1=105 km/h ,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1=1 1v s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为s 2=1200 km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v 2=600 km/h ,则喷气式客机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2=2 2v s =2 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v 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离s 3=1000 km ,声音传到上海所用的时间为 t 3=3 3v s =0.8 h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3、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一般解题时,会把长理解为很长或无限长) 如没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相关知识:长铁管至少要40米。 4、255m (本题不要求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行) 5、小、大、温度 p18

1、有些收音机没有“STEREO MONO”开关,但多数立体声收音机有此开关。尽可能观察,并做此实验,体验立体声和非立体声的不同。如果耳机不是立体声的,将开关放在“MONO”位置接收信号较灵敏。 2、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是让学生看看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做了这方面的调查就行。助听器普及的原因是多样的:如质量越来越好,人们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等。 p24 1、略 2、哨子很好做,用塑料管和竹管都可以,只要是能改变所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就可以改变音调。 3、250Mz,能 4、此题知识上的要求不高,只要做了,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就行了。 p28 1、略 2、工厂里的电动机、车床等。公路上主要有汽车的发动机、喇叭等。 3、A、C是有效、合理的;B有效,但不合理;D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监测装置。 4、略 p30 1、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2、3062m 3、略 人教物理八年级第二章“动手动脑学物理” 参考答案及提示 p38 1、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极大,约为3×108m/s,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在雷电发生的同时我们就看到了闪电,根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以及时间,即可求出雷电处距观察者的距离s=340m/s×4s=1360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WORD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中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题目和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 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 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 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 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 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 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 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 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培训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第七章 力 一、填空题 1.新华社2011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李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网球选手。在他将网球击出时,网球的 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如图所示,网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的 发生改 变。 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 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 。(只填序号) 正方 反方 观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如图,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 4.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如果某次错误的 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 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 二、选择题 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 则可能翻倒,这说明里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 (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力。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 A.(1)(2)(3) B.(2)(3)(4) C.(1)(3)(4) D.(1)(2)(4) 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的吸引力 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 A.河水不会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条就会离开地面 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机械能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十四章 (三、功和功率)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说明与建议

功 学生已经学过了电功、机械能,知道了一些能量的知识,“功”的讲解应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课本图14.3-1中的三幅图表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课本图14.3-2中,物体虽然受力,但是它的动能或势能都没有变化,就不能说力作了功。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在第十二章“力和机械”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可先复习一下有关简单机械的知识。 用手直接把物体举高与使用简单机械把物体举高相同的距离,物体的势能的增加是一样的,而物体势能的增加是通过力来完成的。通过对定滑轮做功的演示、分析,得出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不变量,给出功的定义。这里还可进一步用杠杆做演示,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教师也可尝试用探究的方式来教学,向学生说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由于做功的多少表示能量转换的多少,所以功的单位与能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把一个普通大小的苹果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让学生对焦耳的大小有大致的概念。 想想议议 这个讨论主要是要使学生认识功是由“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两个因素决

【教材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分子热运动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6.25×1014 8.93×104 解析:一般分子直径约为4×1010m,则一个分子所占的面积为1.6×10-19m2,边长为1 cm的正方形面积为1 cm2,即10-4m2,则正方形中的分子个数n=全球人口约为70亿,即7×109人,则分子数是人口数的倍数为:≈8.93×104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有用的例子:在房间中放上固体清新剂,整个房间中都有香味;有害的例子:大量汽油扩散到空气中易引发爆炸。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热水杯中的更甜。因为热水温度高,糖分子运动速度快,即扩散得快。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答案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水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从而使弹簧测力计受到向下的拉力增大。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答案

13.2内能 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1)冰粒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2)火箭内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3)子弹内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解析: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使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冰粒的机械能减小,内能增大;火箭在升空过程中速度、高度均增大,所以它的动能、重力势能均增大,故机械能增大,同时与空气摩擦,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使内能增大;子弹击中木板后嵌在木板中,静止后动能为零,机械能减小,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内能减小。 13.3比热容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C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与物质的形态、质量等无关。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B 解析:由于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当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热量时,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答案 由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与水同样质量的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在烈日当空的海边,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第14章 14.1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题答案 用到热机的还有:拖拉机、坦克、火箭、导弹、轮船等。其中用到内燃机的有:拖拉机、坦克、轮船。 解析:本题在举例时从热机的定义来考虑,只要是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都是热机。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答案 如图14-1-13所示。

(整理)人教物理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答案.

八年级“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及提 示 第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1.此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动手连接闭合电路,学习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注意要求学生不仅在纸面上会连接电路、画电路图,而且一定要进行动手操作训练。课本中只给出了连接小灯泡的情况,实际教学中也可改用其他用电器,如小电机、音乐门铃等,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要多动手练才行。另外,在如何选取量程方面也要得到训练。 2.这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又是一个让学生学会连接电压表,并能读取电压表上读数的技能性训练题目。实验时应该指导学生采用“试触”,即在合上开关时要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而不是一下子将开关合到底长时间不断开。“试触”在电学实验中很重要,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方法。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就可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本题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 3.这是个电表读数练习题。学生已有电流表读数的基础,注意让学生分清不同量程下1个小格所代表的不同的量值,并要求学生在记录读取的测量数据时,务必将数值和单位一并写出。 4.这是一个训练学生正确连接电压表的题目。初学者在连接电路时,容易犯顾头不顾尾的毛病,这里的错误是只想到要将电压表并联使用的原则,而没有注意与电源连接的问题。 5、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一个铅蓄电池电压是2V,要求电源电压是6V,需干电池4节串联,铅蓄电池3节串联。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 不同之处: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使用。电流表本身内阻非常小,所以绝对不允许不通过任何用电器而

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极,这样,会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烧毁电流表。 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使用,和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电压;和电流表不同的是,电压表可以不通过任何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这时,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相同之处: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步骤基本相同,都分为调、选、连、读四步: 调——使用前先将表的指针调到“零刻度”的位置。 选——根据电路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在不知实际电流或电压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的方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注意,试触时要接在大量程的接线柱上,并且试触时动作迅速。 连——按照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各自连接方法将表正确连入电路,同时注意表的正、负接线柱与电流流向的关系,必须保证,电流从表的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读——正确读出表指针所示的数值,读数时一定要注意选用的量程及其对应的最小刻度值. 2、2.5V;2.5V;6.3V 3、这仍是一个自制电池的设计制作型练习题。与上节不同的是选用水果代替盐水溶液,实验时仍应指导学生采用“试触”的方法,根据电压表上指针的方向变化,来判断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正极,哪个金属片是电池的负极。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选取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水果(每个学生自愿选取两种金属和一种水果)进行实验,可以考虑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包括让同学们互相演示),这种交流会使学生对不同物质所具有的共性及个性有所认识。 三、电阻 1、电线2 2、24;0.024 3、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四、变阻器 1.此题的目的是继续训练学生连接闭合电路的能力,同时学会用变阻器控制小灯泡亮度的连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2012)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师教学用书》补充练习 第7章力 一、填空题 1.新华社2011年6月4日电:中国选手娜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 项殊荣的网球选手。在他将网球击出时,网球的发生改变,主要体现了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如图所示,网球拍将网球击扁,使网球的 发生改变。 2.在以“力”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归纳整理如下表。你认为正确的观点有。(只填序号) 正方反方 观点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两个物体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8.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如图,人站在跳板上,使跳板弯曲的施力物体是。 4.通过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主要构件是弹簧。如果某次错误的使用,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 再也无法恢复到零刻线,你估计具体错误可能是。 二、选择题 5.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则可能翻倒,这说明里的作 用效果()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6.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人提醒注意:(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针是否指零,(4)指针与外壳间有没有摩擦力。这几条中,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是() A.(1)(2)(3) B.(2)(3)(4) C.(1)(3)(4) D.(1)(2)(4) 7.下列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的吸引力 8.如果没有重力,下列现象中不会发生的是() A.河水不会流动 B.物体没有质量 C.人一条就会离开地面 D.茶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 9.如图所示,研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某实验小组,将各个成员的实验结果绘制在一个G-m图像中,其中正确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0. 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第8章运动和力 一、填空题 1.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推理的方法,正确地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请分别列举一个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要求列举教科书以外的实例)。 利用惯性:; 防止惯性:。 二、选择题 3.关于惯性,下列说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运动物体的惯性比静止时的大 C.不受力的物体没的惯性 D.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4. 在下列事例中,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正在圆轨道上运动的过山车B.减速进站的火车 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D.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5.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D.杯子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6.以下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的摩擦 B.机械运转时轴承与滚珠间的摩擦 C.拿东西时手与物品间的摩擦 D.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 三、作图题及实验题 7.如图所示,重为5N的球悬挂在天花板下静止。请画出该球受力的示意图。 8.请写出一种避免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出现打滑现象的具体做法(教科书中的实例除外),并说 明理由。 9.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块。木块和铁块中哪个的下表面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分析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