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知识点的认识】

受季风支配地区的一种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理解掌握.

例: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夏(冬、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

(2)①为西南(风向)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东南(风向)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解答:读图可知,

(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

(2)①为西南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答案为:(1)夏;温暖湿润;(2)西南;印度;东南;太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夏季风的走向、起源和特点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点拔】

熟练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季风气候特点

考点名称:中国的气候,季风 ?我国的气候: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温度分布特点: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为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与分布特点:

? ?我国气候特点与评价: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对比:

?我国降水界限的划分: 1.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岭——淮河一线,此 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2.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 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3.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 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 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 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气候季风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气候季风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1、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在哪里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东亚地区,因为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朝最大的 大洋——太平洋…… 2、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在哪里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在形成季风的原因中,最突出明显的是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 季风。即陆地比百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在夏季时,陆地气温上升快,可以在陆地上形成一个低压,造成度陆地气压低、海洋气压知高 的结果;冬季时,陆地气温下降也快,可以在陆地上形成一个高压, 造成陆地气压高、海洋气压低的道结果。最后由于这种海陆热力差异 形成了冬季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 由于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内陆,其东面的太平洋是世界上 最大的大洋,容这种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会造成最典型的海陆 热力差异,造就了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3、中国的什么地区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 所谓季风就是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方地区西北风为主,南方地区东北风为主),夏季盛行偏南风。 并以是否受夏季风影响作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辨依据,大兴安岭- 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即为季风区和 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该线以东受夏季风影响显著,以西几乎不受夏季 风影响。 4、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是()A.亚洲西部B.亚洲北部、东部C.亚洲东部、南部D.亚洲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 特别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

影响范围也最广. 故选:C. 5、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的主要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东岸,包括亚寒带气候带以南,中国秦岭-淮河以北,以及温带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东的地区,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朝鲜半岛、日本本州东北地区以及前苏联远东区的南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区。 本区的北界即亚寒带的南界,以年均温4℃等温线为界;南界则以全年有8个月的月均温9.5℃为标准,此即亚热带气候带的北界。 (5)气候季风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扩展资料 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

(完整版)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 夏季暖、湿且短; 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冬夏季风对比表】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新选.

中国气候特点及成因的22个问答

1.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2.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 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3.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 (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 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 靠近冬季风的源地; 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4.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5.台风的成因? 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当上升气流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能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那里气温非常高,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有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区域,因此台风就很容易产生。 6.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时,风带北移,东南信风带北移后偏转为西南季风,影响到我国的西南地区。 7.中国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 准静止锋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例如,我国华南、江淮地区的准静止锋,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变而成,天气和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区、降水区更为宽广,其降水区并不限于锋线地区,可延伸到锋面后很大的范围内,降水强度比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江南地区这种天气的写照。这种阴雨天气,直至该准静止锋转为冷锋或暖锋移出该地区或锋消失以后,天气才能转睛。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及特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一、热带雨林气候 1、位置: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 1、非洲的刚果盆地;2、南美的亚马孙平原;3、亚洲的马来群岛等。 2、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3、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二、热带草原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之间 海陆位置:1、非洲中部大部分地;2、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3、南美的巴西高原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3、气候形成原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5、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 畜牧业发达,耕作业以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三、热带季风气候 1、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10度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海南岛(只分布在亚洲) 2、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3、气候形成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4、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中国气候概述

中国气候概述 1.降水和于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系,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2.气温和温度带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地理季风气候的种类及特征(精简)

1.热带雨林气候:气候分布:赤道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2.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分布:南北纬10度~南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气候成因:干季受信风带,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东南亚、中南半岛;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交替;气候成因:冬(旱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雨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4.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分布:回归线~30度附近;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少雨;气候成因:终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信风是从大陆吹来的干风,且是由高纬吹向低纬,是一个升温的过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气候特点:冬低温少雨,夏湿热;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气候:气候分布:30~4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气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风(湿)交替控制。 7.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分布:40度~60度,大陆西岸;气候特点:终年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冬天高于0度,夏天低于20度);气候成因: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风是从海上吹来的暖湿风)。 8.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分布:35~50度,大陆东岸;气候特点: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分布:温带大陆内部;气候特点:干,冬冷夏热温差大;气候成因:身居大陆内部。 10.极地气候:气候分布:极圈内;气候特点:终年寒冷干旱;气候成因:纬

度高,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11. 极地苔原气候: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 12.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季风气候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E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 3、通过评价季风气候的利弊,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观念,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学生学法: 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气候有什么影响。 【新授过程】 、要求学生熟读课本,同桌讨论、分析回答: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等。引导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源地 风向 特点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 暖、湿 冬季风 西伯利亚 偏北风

干、寒 、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冬夏季风”图分析、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经过的山脉,并标识在图中的适当位置。。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 (4)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短文“锋面雨”。 (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订正) 提问: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季风气候显著 (一)、季风概述 定义: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冬夏季风: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行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西北.东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干旱少雨是由于暖空气过强,今年的洪涝多雨是由于暖空气较弱,雨带滞留南方。 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气候。 (二)、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 1、成因: 中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南部。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特别是热力作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冷高压,冷空气从大陆向四周辐散;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中国的季风气候。 2、冬季风 大陆上的冷高压于9月形成,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教师讲解】冬季风随季节变化而逐月加强,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亦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强盛时可吹到澳大利亚北部,亦即冬季风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气经常混合于此辐合带或热带辐合带,这时从亚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在西太平洋上与北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吹来的凉湿气流相遇后形成一条南北向的辐合线,在这些辐合带上降水量较丰沛。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000米以下),中国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3、夏季风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第二课时 名师指点 核心提示 1.我国气候除青藏高原地区以外,以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很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2.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南部有小部分的热带季风气候。 4.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为丰富。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易混辨析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东部三种季风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沿海季风气候与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影响因素是地形(或地势的高低) 学法指导 中国季风气候类型区分:夏季多雨型的看1月气温,大于15℃的是热带季风气候;位于0℃—15℃之间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小于0℃的是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的且降水小于400毫米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知识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2.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3.下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4、安徽淮河以南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5.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6、我国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在时间上配合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少雨 C.冬季温和多雨D.雨热同期 7、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初中地理知识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 【知识点的认识】 受季风支配地区的一种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命题的方向】 考查了对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的认识,基础知识,需重点理解掌握. 例: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夏(冬、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 (2)①为西南(风向)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东南(风向)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分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夏季风的特点是温暖湿润. 解答:读图可知, (1)图中箭头表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这种季风的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 (2)①为西南季风,主要来自印度洋,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②为东南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故答案为:(1)夏;温暖湿润;(2)西南;印度;东南;太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夏季风的走向、起源和特点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点拔】 熟练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 5.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5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E、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现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其原因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微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微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真题例析】 (2010年福建文综卷)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2013高考题四川卷)读下图,回答1~2题。 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 城市 河流 沙漠 离岸寒流区 夏季盛行风 降水量/mm 甲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降 乙地降水量月份分配

1、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 水的主导风是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2、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1.B 2.A 【命题立意】本组题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和自然带分布考查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河流水文及水系特征的判断。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第1题,由图中标定的纬度数值可知,该地处于北半球热带地区,风向不可能是西北风和东南风,排除A和D;图例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形依次为狭窄的平原、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地和高原;由植被的分布可知,该地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图中山地的西侧应为迎风坡,所以应吹西南风,选择答案B。分析可知该地情况与印度半岛西侧相似,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转变为西南风,夏季降水多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第2题选A。R河段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区,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河道应为“V”形。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地不会有积雪,故不可能有春汛。 【知识小结】 1、可能存在的气候类型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2、有季风现象的地区夏季盛行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形成过程:7月,北半球夏季(如7月)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1月,北半球冬季(如1月)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东北信风带随之南移跨越赤道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风。 4、典型地区: ①几内亚湾沿岸 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的南部 ③澳大利亚北部 ④中美洲西部 【典题精练】 在呼啸的海风中,“从澳洲到北极最让人感动的鸟类迁徙”。红腹滨鹬每年4月从澳大利亚越冬地起飞,在中国的渤海湾滩涂湿地停歇补充能量后,再飞往北极繁殖地。结合以下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意图,完成3、4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整理版)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一般来讲大陆西岸的各气候类型以气压带风带控制为主,其中同学们应区分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和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2、找出容易混淆的气候类型在特征上的差异

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所处的气压带、风带判断其类型。 4、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高原地区,气候特征随高度增加垂直变化明显。5.气候类型判断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三步走: A.依据气温的季节分布特点判断南北半球 B.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或终年0℃以下――极地气候 C.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6、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非高原地势较高,改变了此处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从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东岸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西风带内山脉的背风坡”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 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 季节性变化。(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 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 ①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 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 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 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行星风系季节性位移与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变化相配合(高空)冬夏盛行风向 ③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 范围广阔:分界线:大兴安岭-贺兰山-乌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 成原因 1温带季风气候简介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亚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多为500~1000mm,约有2/3集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季风区;反之,不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2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下,冬季寒冷,

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3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更多地理备考资料,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