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培训讲学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培训讲学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培训讲学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培训讲学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二〇一零年六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3)

三、设计要求 (3)

四、构造及其原理概述 (4)

五、结构设计 (5)

六、应变片的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7)

七、转换电路的设计 (9)

八、外部电路的设计 (10)

九、结构和辅助零件的设计 (11)

十、精度误差分析 (12)

十一、课程设计总结 (13)

十二、参考文献 (14)

附录:

传感器设计CAD零件图 (15)

传感器设计CAD装配图 (16)

测控电路原理Proteus图 (17)

一、设计题目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1、工作在常温、常压、静态、环境良好。

2、精度0.1%FS。

3、测量范围20g。

4、频响:0.1~100HZ。

5、电桥电压:5V。

三、设计要求

1、利用电阻或半导体的应变效应设计加速度传感器,将所测的加速度转换

成电信号。

2、根据被测量,设计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

3、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输出电量的类型设计转换电路和后续信号处理电

路。

四、构造及其原理概述

1、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

2、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变形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

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根据式

σ=Eε

式中σ:测试的应力;

E: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σ应力值。通过弹性元件将加速度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

变片测量加速度,从而做成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3、如图为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 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简图

图2 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1.壳体

2.重块

3.电阻应变片

4. 硅油

测量时,将传感器的壳体与被测对象感性连接。当有加速度作用在壳体上时,由于梁的刚度很大,惯性质量块也以同样的加速度运动,产生的惯性力与加速度成正比。惯性力的大小由梁上的应变片测出。在梁的上下各贴一个应变片,一个应变片受拉,电阻增大,另一个受压,电阻减小。再通过电桥把电阻的变化转为电压的变化,通过电压放大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电压,从而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加速度。

综上所述,等强度梁的应变可以表征被测运动构件的加速度大小。电阻应变片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就是把由运动构件加速度引起等强度梁的应变转换成电量进行测量。

五、结构设计

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图3 传感器总体结构设计

1、等强度梁的设计

为了在减小粘贴应变片时对位置的要求,选用等强度梁。

(1)材料的选择

(a )壳体及质量块选用碳钢,质量块取M =50g

(b )弹性元件(悬臂梁)选用铍青铜。

有弹性模量G =5000Mpa. 密度ρ=8.26g/cm,

参考课本:取长L =20mm ,宽B=10mm,厚度d=10mm

(c )许用应力: (悬臂梁)最大的拉压力取F=ma=50×20×10×10-3=10N

(设g=10N/KG )

(2)设计计算

(a )梁的强度计算:当最大加速度时,梁受力最大。

当M =50g时,受力最大为10N 。

强度校核

4d A 2

π=得A=7.85×10-6

[]σσ≤=A

N 经计算的满足强度要求。

(b )等强度梁的无阻尼固有频率

m Eb l h m K n 63??? ??==ω ()

s rad f n =πω2n

六、应变片的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电阻应变片有金属丝式、金属箔式和金属薄膜式。

1、金属丝式应变片:粘贴性能好,制作简单,成本底。但因弯曲部的变形使

其横向效应较大。

2、金属箔式应变片:可以制成多种复杂的形状,横向效应可以忽略,蠕变、

机械之后小,疲劳寿命长。但其电阻值的分散性较大,需做阻值调整。

3、金属箔式应变片 :电阻值比箔式应变片高,形状和尺寸也比箔式应变片

更小更精确;它没有箔式应变片腐蚀所引入的疵病;制成的结构散热良

好,对于较宽的温度范围也可达到较完善的补偿;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激

光阻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阻值的精度,可达0.01%。尤其突出的是:

陶瓷绝缘代替了胶接,即避免了复杂的分选和粘贴技术,而且对所引入

的漂移、蠕变、疲劳弱点都有很大的克服。

根据以上分析,选择金属箔式应变片

图4 金属箔式应变片结构形式选用小型硅应变片

参考规格:额定电阻:120Ω

电阻应变片直径取为0.05mm高电阻率的金属电阻丝绕成栅状,绕成栅状是为了获得高的阻值,将其粘贴在绝缘的基体上,电阻丝的两端焊接引线。敏感栅上面粘贴有保护用的覆盖层,敏感栅电阻值120Ω 。其结构图如图所

示:图5 应变片的结构形式

基底:为保持敏感栅固定的形状、尺寸和位置,通常用粘结剂将它固结在纸质或胶质的基底上。应变计工作时,基底起着把弹性体应变准确地传递给敏感栅的作用。为此,基底必须很薄,取0.02mm图1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

引线:它起着敏感栅与测量电路之间的过渡连接和引导作用。通常取直径约

0.1mm的低阻镀锡铜线,并用钎焊与敏感栅端连接。保护盖层:用纸、胶作成覆盖在敏感栅上的保护层;起着防潮、防蚀、防损等作用。

加速度传感器和压电式传感器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及压电式传感器应用 摘要: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惯性传感器,它能感受加速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武器系统、汽车、消费电子等。通过加速度的测量,本文简单介绍了加速度传感器的种类、原理及相关应用并着重介绍了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应用 一加速度传感器概况 加速度检测是基于测试仪器检测质量敏感加速度产生惯性力的测量,是一种全自主的惯性测量,加速度检测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和航海的惯性导航系统及运载武器的制导系统中,在振动试验、地震监测、爆破工程、地基测量、地矿勘测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测量加速度,目前主要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俗称加速度计),并配以适当的检测电路进行的,在(1~64)Hz的设备频率下典型的加速度测量范围为(0.1~10)g。。加速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依据对加速度计内检测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的检测方式来分,加速度计可分为压电式、压阻式、应变式、电容式、振梁式、磁电感应式、隧道电流式、热电式等;按检测质量的支承方式来分,则可分为悬臂梁式、摆式、折叠梁式、简支承梁式等。多数加速度传感器是根据压电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当输入加速度时,加速度通过质量块形成的惯性力加在压电材料上,压电材料产生的变形和由此产生的电荷与加速度成正比,输出电量经放大后就可检测出加速度大小。下表为部分加速度计的检测方法及其主要性能特点。 型式测量范围灵偏稳定性分辨力特点 压电式(5~)g (~)g(~)g固有频率较高,用于冲击 及振动测量,大地测量及 惯性导航等 应变式± (0.5~200)g 低频响应较好,固有频率低,适用于低频振动测量 压阻式± (20~)g 灵敏度较高,便于集成化,耐冲击,易受温度影响 液浮摆式±(1~15)g (~)g(~)g带力反馈和温控,分辨力 高,成本较高,适用于惯 性导航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解答》

第1章传感器的技术基础 1.传感器的定义是什么? 答:传感器最早来自于“sensor”一词,就是感觉的意思。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在工程技术领域中,传感器被认为是生物体的工程模拟物。而且要求传感器不但要对被测量敏感,还要就有把它对被测量的响应传送出去的功能,也就是说真正实现能“感”到,会“传”到的功能。 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一种装置,其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那些能感受外界信息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这里的“可用信号”是指便于处理、传输的信号,一般为电信号,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频率等。狭义定义的传感器是指将外界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电量的装置才叫传感器。 按照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传感器定义为:传感器是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前置部件,它将输入变量转换成可供测量的信号。美国测量协会又将传感器定义为“对应于特定被测量提供有效电信号输出的器件”。传感器也称为变换器、换能器或探测器。如前所述.感受被测量、并将被测量转换为易于测量、传输和处理的信号的装置或器件称为传感器。 2.简述传感器的主要分类方法。 答:(1)据传感器与外界信息和变换效应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三大类。 (2)按输入信息分类。传感器按输入量分类有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面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

大三暑期传感器原理实习汇报-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_实习汇报.doc

大三暑期传感器原理实习报告-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_实习报告 文章标题:大三暑期传感器原理实习报告-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大三暑期传感器原理实习报告 (西南交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张其美19990780) 1、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设计、特性曲线绘制等。 测量范围:20g;精度:1;尺寸:不大于;频响:0.1~100HZ;重量:不大于20g;共桥电压:5V~24V(DC)。 2、结构设计 (1)采用等强度梁结构; (2)材料选择及尺寸确定; a、壳体及质量块选用碳钢 弹性模量:(与疲劳破坏有关) 泊松比:

b、弹性元件(梁)选用铍青铜(或硅梁) 弹性模量: 密度: 抗拉强度: c、许用应力:(简单梁)取 (3)设计计算; 设计原则: a、在最小载荷F和相应的最大绕度或位移为已知时,可先根据结构要求确定长度,然后在计算和。 b、设计时先保证有足够的灵敏度,然后在尽可能提高(固有频率) c、质量块相对于基座的位移可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时,,其中a为被测加速度。 设计步骤: A、先估计,忽略,确定。 取,则 B、估计和 取

D、求 则, E、计算参数; 取, 1、梁根部应变: 3、静态灵敏度:(与应变片布置有关)双臂工作时, 4、动态灵敏度: 5、梁自由端的静绕度: 6、梁自由端的动绕度: 7、传感器的固有频率: 8、可测最大加速度: (4)幅频特性计算:要求绘制幅频曲线

b、质量; c、阻尼比:,取0.6~0.7内。 d、有阻尼固有频率: e、幅频曲线: f、相频曲线: (五)应变片的选择: 1、应变片的选择:选用小型硅应变片,参考规格:额定电阻:120; 灵敏度系数:;尺寸:; 最大工作电流:。 2、电桥输出灵敏度:(1)电桥的结构;等臂、差动。 A、单臂: B、双臂差动: C、四臂差动::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已成为目前非电量电测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检测手段,广泛的应用于工程测量和科学实验中。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对测力传感器而言,量程从零点几N 至几百kN ,精度可达0.05%F S ?(F S ?表示满量程);对测压传感器,量程从几十Pa 至11 10Pa ,精度为0.1%F S ?。应变测量范围一般可由数με(微应变)至数千με(1με相当于长度为1m 的试件,其变形为1m μ时的相对变形量,即6 1110μεε-=?)。 (2)频率响应特性较好。一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710s -,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可达1110 s -,若能在弹 性元件设计上采取措施,则应变式传感器可测几十甚至上百kHz 的动态过程。 (3)结构简单,尺寸小,质量轻。因此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对其工作状态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很小。同时使用维修方便。 (4)可在高(低)温、高速、高压、强烈振动、强磁场及核辐射和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 (5)易于实现小型化、固态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目前已有将测量电路甚至A/D 转换器与传感器组成一个整体。传感器可直接接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6)价格低廉,品种多样,便于选择。 但是应变式传感器也存在一定缺点:在大应变状态中具有较明显的非线性,半导体应变式传感器的非线性更为严重;应变式传感器输出信号微弱,故它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信号线需要采取屏蔽措施;应变式传感器测出的只是一点或应变栅范围内的平均应变,不能显示应力场中应力梯度的变化等。 尽管应变式传感器存在上述缺点,但可采取一定补偿措施,因此它仍不失为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敏感元件。 一、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是指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随着所受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其中半导体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ρ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应变片的压阻效应。 导体或半导体的阻值随其机械应变而变化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L R S ρ=与电阻率及其几何尺寸

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芯片的微加工

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芯片的微加工 传感器作为故障信息监测与诊断的数据来源,其对工程装备工作参数的拾取精度直接决定了后续故障诊断的准确度,是机械故障信息监测的关键器件。随着无线监测系统进入工业应用以及制造装备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当前所用的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由于成本、体积等方面的原因逐渐不能满足工业实际需求;因此,将具有微型化与可大规模生产等潜力的MEMS传感器应用于机械故障信息监测中,可为制造装备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必要的器件支持。综合各类传感器的优缺点以及机械制造装备故障检测对测振传感器的性能需求,本文以3种不同结构的压阻式MEMS加速度传感器为对象,介绍了微型测振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微加工工艺,针对传感器固有频率与测量灵敏度之间的制约关系,提出“小变形-大应力”的敏感结构设计方法,并根据所设计结构特点与微加工工艺能力制定传感器芯片制作流程。加速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压阻式传感器利用材料的压阻效应将物理量转换为电学量的方式来实现信号测量。目前,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多采用如图1所示的“梁-质量块”结构,主要包括质量块、支撑梁和压敏电阻3个基本元件。当传感器受到加速度作用时,质量块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发生与加速度成比例的位移,带动支撑梁发生弯曲变形,产生应力。由于硅的压阻效应,压敏电阻在应力作用下阻值变化,后经过惠斯通电桥输出与加速度成比例的电压,实现加速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如图2所示。 图1 梁-质量块结构图 图 2 压阻式传感器工作过程在加工传感器芯片过程中,通常采用离子注入工艺在传感器应力最敏感区域制作4个等值的压敏电阻以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灵敏度。然后由芯片上的金属引线将压敏电阻连接成惠斯通电桥,由外接恒压源或恒流源激励工作。当传感器工作时,惠斯通电桥能够有效地将压敏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信号,且压阻式传感器的电压输出与加速度输入成线性关系。传感器的敏感结构 加速度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测量灵敏度、固有频率、输出线性度以及可用量程等,其中测量灵敏度与固有频率是决定传感器应用范围的重要指标。对于某一结构的传感器来说,提升固有频率则必须增加结构刚度、减小质量块,而这必然会减小结构的静态变形,造成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原理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原理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原理 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弹性体(弹性元件,敏感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粘贴在他表面的电阻应变片(转换元件)也随同产生变形,电阻应变片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增大或减小),再经相应的测量电路把这一电阻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电压或电流),从而完成了将外力变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由此可见,电阻应变片、弹性体和检测电路是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中不可缺少的几个主要部分。下面就这三方面简要论述。 一、电阻应变片 电阻应变片是把一根电阻丝机械的分布在一块有机材料制成的基底上,即成为一片应变片。他的一个重要参数是灵敏系数K。我们来介绍一下它的意义。 设有一个金属电阻丝,其长度为L,横截面是半径为r的圆形,其面积记作S,其电阻率记作ρ,这种材料的泊松系数是μ。当这根电阻丝未受外力作用时,它的电阻值为R: R = ρL/S(Ω)(2—1) 当他的两端受F力作用时,将会伸长,也就是说产生变形。设其伸长ΔL,其横截面积则缩小,即它的截面圆半径减少Δr。此外,还可用实验证明,此金属电阻丝在变形后,电阻率也会有所改变,记作Δρ。 对式(2--1)求全微分,即求出电阻丝伸长后,他的电阻值改变了多少。我们有: ΔR = ΔρL/S + ΔLρ/S –ΔSρL/S2 (2—2) 用式(2--1)去除式(2--2)得到 ΔR/R = Δρ/ρ + ΔL/L –ΔS/S (2—3) 另外,我们知道导线的横截面积S = πr2,则Δs = 2πr*Δr,所以 ΔS/S = 2Δr/r (2—4) 从材料力学我们知道 Δr/r = -μΔL/L (2—5) 其中,负号表示伸长时,半径方向是缩小的。μ是表示材料横向效应泊松系数。把式(2—4)(2—5)代入(2--3),有 ΔR/R = Δρ/ρ + ΔL/L + 2μΔL/L =(1 + 2μ(Δρ/ρ)/(ΔL/L))*ΔL/L = K *ΔL/L (2--6) 其中 K = 1 + 2μ +(Δρ/ρ)/(ΔL/L)(2--7) 式(2--6))说明了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电阻相对变化)和电阻丝伸长率(长度相对变化)之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灵敏度系数K值的大小是由制作金属电阻丝材料的性质决定的一个常数,它和应变片的形状、尺寸大小无关,不同的材料的K值一般在 1.7—3.6之间;其次K值是一个无因次量,即它没有量纲。 在材料力学中ΔL/L称作为应变,记作ε,用它来表示弹性往往显得太大,很不方便

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原理设计t

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原理设计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设计方法。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在传统的机械传感器的基础上,采用差动电容结构,利用反馈原理把被测的加速度转换为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将加速度的变化转变为电压值。使传感器的灵敏度、非线性、测量范围等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其在地震、建筑、交通、航空等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加速度差容式力平衡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是用来将加速度这一物理信号转变成便于测量的电信号的测试仪器。它是工业、国防等许多领域中进行冲击、振动测量常用的测试仪器。 1、加速度传感器原理概述 加速度传感器是用来将加速度这一物理信号转变成便于测量的电信号的测试仪器。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则把被测的加速度转换为电容器的电容量变化。实现这种功能的方法有变间隙,变面积,变介电常量三种,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利用变间隙,且用差动式的结构,它优点是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好,能实现无接触式测量,灵敏度好,分辨率强,能测量0.01um甚至更微小的位移,但是由于本身的电容量一般很小,仅几pF至几百pF,其容抗可高达几MΩ至几百 MΩ,所以对绝缘电阻的要求较高,并且寄生电容(引线电容及仪器中各元器件与极板间电容等)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集成电路,使电子线路紧靠传感器的极板,使寄生电容,非线性等缺点不断得到克服。 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的机械部分紧靠电路板,把加速度的变化转变为电容中间极的位移变化,后续电路通过对位移的检测,输出

一个对应的电压值,由此即可以求得加速度值。为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加在电容两个极板的偏置电压必须由过零比较器的输出方波电压来提供。 2、变间隙电容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式2-1所示是以空气为介质,两个平行金属板组成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不考虑边缘电场影响时,它的电容量可用下式表示: 由式(2-1)可知,平板电容器的电容量是、A、的函数,如果将上极板固定,下极板与被测运动物体相连,当被测运动物体作上、下位移(即变化)或左右位移(即A变化)时,将引起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将这种电容变化转换为电压、电流、频率等电信号输出根据输出信号的大小,即可测定物体位移的大小,若把这种变化应用到电容式差容式力平衡传感器中,当有加速度信号时,就会引起电容变化 C,然后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根据此电压信号即可计算出加速度的大小。 由式(2-2)可知,极板间电容C与极板间距离是成反比的双曲线关系。由于这种传感器特性的非线性,所以工作时,一般动极片不能在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培训讲学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姓名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二〇一零年六月二十三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 (3) 二、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3) 三、设计要求 (3) 四、构造及其原理概述 (4) 五、结构设计 (5) 六、应变片的选择及其设计计算 (7) 七、转换电路的设计 (9) 八、外部电路的设计 (10) 九、结构和辅助零件的设计 (11) 十、精度误差分析 (12) 十一、课程设计总结 (13) 十二、参考文献 (14) 附录: 传感器设计CAD零件图 (15) 传感器设计CAD装配图 (16) 测控电路原理Proteus图 (17)

一、设计题目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技术指标 1、工作在常温、常压、静态、环境良好。 2、精度0.1%FS。 3、测量范围20g。 4、频响:0.1~100HZ。 5、电桥电压:5V。 三、设计要求 1、利用电阻或半导体的应变效应设计加速度传感器,将所测的加速度转换 成电信号。 2、根据被测量,设计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 3、根据传感器敏感元件输出电量的类型设计转换电路和后续信号处理电 路。

四、构造及其原理概述 1、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 2、用应变片测量受力变形时,将应变片粘贴于被测对象表面上。在外力作用 下,被测对象表面产生微小机械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相应的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根据式 σ=Eε 式中σ:测试的应力; E:材料弹性模量 可以测得σ应力值。通过弹性元件将加速度转换为应变,因此可以用应 变片测量加速度,从而做成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3、如图为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 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简图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习题课后答案_第2章到第8章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及《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习题集与部分参考答案 教材:传感器技术(第3版)贾伯年主编,及其他参考书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应变计与半导体应变计在工作机理上有何异同?试比较应变计各种灵敏系数概念的不同物理意义。 答:(1)相同点:它们都是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从而导致材料的电阻发生变化所;不同点:金属材料的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为主,材料的电阻率相对变化为辅;而半导体材料则正好相反,其应变效应以机械形变导致的电阻率的相对变化为主,而机械形变为辅。 (2)对于金属材料,灵敏系数K0=Km=(1+2μ)+C(1-2μ)。前部分为受力后金属几何尺寸变化,一般μ≈,因此(1+2μ)=;后部分为电阻率随应变而变的部分。金属丝材的应变电阻效应以结构尺寸变化为主。 对于半导体材料,灵敏系数K0=Ks=(1+2μ)+πE 。前部分同样为尺寸变化,后部分为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所致,而πE>>(1+2μ),因此K0=Ks=πE 。半导体材料的应变电阻效应主要基于压阻效应。 2-2 从丝绕式应变计的横向效应考虑,应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应变计?在测量应力梯度较大或应力集中的静态应力和动态应力时,还需考虑什么因素? 2-3 简述电阻应变计产生热输出(温度误差)的原因及其补偿办法。 答:电阻应变计的温度效应及其热输出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为热阻效应所造成;后部分为敏感栅与试件热膨胀失配所引起。在工作温度变化较大时,会产生温度误差。 补偿办法:1、温度自补偿法 (1)单丝自补偿应变计;(2) 双丝自补偿应变计 2、桥路补偿法 (1)双丝半桥式;(2)补偿块法 2-4 试述应变电桥产生非线性的原因及消减非线性误差的措施。 答:原因:)(211)(44 4332211443322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 上式分母中含ΔRi/Ri ,是造成输出量的非线性因素。无论是输出电压还是电流,实际上都与ΔRi/Ri 呈非线性关系。 措施:(1) 差动电桥补偿法:差动电桥呈现相对臂“和”,相邻臂“差”的特征,通过应变计合理布片达到补偿目的。常用的有半桥差动电路和全桥差动电路。 (2) 恒流源补偿法:误差主要由于应变电阻ΔRi 的变化引起工作臂电流的变化所致。采用恒流源,可减小误差。 2-5 如何用电阻应变计构成应变式传感器?对其各组成部分有何要求? 答:一是作为敏感元件,直接用于被测试件的应变测量;另一是作为转换元件,通过弹性敏感元件构成传感器,用以对任何能转变成弹性元件应变的其他物理量作间接测量。 要求:非线性误差要小(<%~%),力学性能参数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并与弹性元件匹配。 2-6 现有栅长3mm 和5mm 两种丝式应变计,其横向效应系数分别为5%和3%。欲用来测量泊松比μ=的铝合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简介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简介 1、什么是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加速力就是当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好比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加速力可以是个常量,比如g,也可以是变量。 加速度计有两种:一种是角加速度计,是由陀螺仪(角速度传感器)的改进的。另一种就是线加速度计。 2、加速度传感器一般用在哪里 通过测量由于重力引起的加速度,你可以计算出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分析动态加速度,你可以分析出设备移动的方式。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光测量倾角和加速度好像不是很有用。但是,现在工程师们已经想出了很多方法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你的机器人了解它现在身处的环境。是在爬山?还是在走下坡,摔倒了没有?或者对于飞行类的机器人来说,对于控制姿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更要确保的是,你的机器人没有带着炸弹自己前往人群密集处。一个好的程序员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回答所有上述问题。加速度传感器甚至可以用来分析发动机的振动。 目前最新IBM Thinkpad手提电脑里就内置了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动态的监测出笔记本在使用中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数据,系统会智能的选择关闭硬盘还是让其继续运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由于振动,比如颠簸的工作环境,或者不小心摔了电脑做造成的硬盘损害,最大程度的保护里面的数据。另外一个用处就是目前用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里,也有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拍摄时候的手部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自动调节相机的聚焦。 概括起来,加速度传感器可应用在控制,手柄振动和摇晃,仪器仪表,汽车制动启动检测,地震检测,报警系统,玩具,结构物、环境监视,工程测振、地质勘探、铁路、桥梁、大坝的振动测试与分析;鼠标,高层建筑结构动态特性和安全保卫振动侦察上。 3、加速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线加速度计的原理是惯性原理,也就是力的平衡,A(加速度)=F(惯性力)/M(质量)我们只需要测量F就可以了。怎么测量F?用电磁力去平衡这个力就可以了。就可以得到F 对应于电流的关系。只需要用实验去标定这个比例系数就行了。当然中间的信号传输、放大、滤波就是电路的事了。 现代科技要求加速度传感器廉价、性能优越、易于大批量生产。在诸如军工、空间系统、科学测量等领域,需要使用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的加速度传感器。以传统加工方法制造的加速度传感器难以全面满足这些要求。于是应用新兴的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的微加速度传感器应运而生。这种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启动快、成本低、可靠性高、易于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而且,由于微机械结构制作精确、重复性好、易于集成化、适于大批量生产,它的性能价格比很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在加速度传感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 微加速度传感器有压阻式、压电式、电容式等形式。 ·压电式 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弹簧质量系统原理。敏感芯体质量受振动加速度作用后产生一个与加速度成正比的力,压电材料受此力作用后沿其表面形成与这一力成正比的电荷信号。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动态范围大、频率范围宽、坚固耐用、受外界干扰小以及压电材料受力自产生电荷信号不需要任何外界电源等特点,是被最为广泛使用的振动测量传感器。虽然压

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 姓名: 学号: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专升本)

2015年5月20日 说明书摘要 通过应变片感应加速度的变化,并把应变片接到直流电桥中,通过电阻的变化引起直流电桥电压的变化,再将电桥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电路放大输出,然后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控制中心,从而达到对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其结构由(1)惯性质量块(2)应变量 (3) 硅油阻尼液 (4)应变片 (5)温度补偿电阻 (6)绝缘套管 (7)接线柱 (8)电缆 (9)压线柱 (10)壳体 (11)限位块组成。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敏感栅将低频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转化为应变片的应变,引起电桥桥臂电阻的变化,经过温度补偿、放大后输出加速度信号。其特点为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经济性好。 1

权利要求书 1、通过应变片感应加速度的变化,并把应变片接到直流电桥中,通过电阻的变化引起直流电桥电压的变化,再将电桥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电路放大输出,然后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控制中心,从而达到对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其结构由(1)惯性质量块(2)应变量 (3 )硅油阻尼液 (4)应变片 (5)温度补偿电阻 (6)绝缘套管 (7)接线柱 (8)电缆 (9)压线柱 (10)壳体 (11)限位块组成。电桥采用直流12V电源供电,采用稳压的直流电源供电,运放器采用双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12V。 2、加速度传感器的敏感轴检测输入加速度,并将其作用转换为电阻应变片阻值的变化,通过变送电路,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输出,从而达到测量加速度的目的。传感器的主要量程:±20g;输出:0~5V;零位输出:2.5V,用应变片测量的应变是通过测量敏感栅的电阻相对变化来得到。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很小(K≈2),而机械应变一般在10με~3000με之间(有时也可达到6000με),电阻相对变化是很小的,需要采用差动电桥。当悬臂梁发生形变时,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改变,全桥式布片应变引起应变片电阻的变化,从而达到测量振动加速度的目的。当悬臂梁受到加速度作用时,其自由端必将发生位移,通过计算得到加速度—电压的转换关系。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应用

一、原理 由欧姆定律知,对于长为 、截面积为 、电阻率为 的导体, 其电阻 若 、 和 均发生变化,则其电阻也变化,对上式全微分, 有 设半径为的圆导体, = ,代入上式,电阻的相对变化为 因为 则 式中——导体的纵向应变。其数值一般很小,常以微应变 度量, 1 =10-6; ——材料泊桑比,一般金属=0.3-0.5; ——压阻系数,与材质有关; E——材料的弹性模量。 上式中, 表示几何尺寸变化而引起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表示由于材料电阻率的变化而引起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不同属性的导体,这两项所占的比例相差很大。 若定义导体产生单位纵向应变时,电阻值相对变化量为导体的灵敏度系数,则 显然,S S愈大,单位纵向应变引起的电阻值相对变化愈大,说明应变片愈灵敏。 可用不同的导体材料制成应变片,目前主要有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两类。 二、金属电阻应变片 1.结构形式

原理: 对于金属电阻应变片,材料电阻率随应变产生的变化很小,可忽略,得: 电阻丝应变片又称金属丝电阻应变片,其优点是制作方便,应变横向效应大. 选用应变片时,要考虑应变片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应变片的电阻值、灵敏度、允许电 流和应变极限等。市售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已趋于标准化,主要规格有60Ω、120Ω、350Ω 600Ω和1000Ω等,其中120Ω用得最多。 应变片产品包装上标明的"标称灵敏系数",出厂时测定的该批产品的平均灵敏度系数值。 2.其他结构形式

三、半导体应变片 结构形式 对于半导体应变片,几何尺寸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远小于由材料电阻率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前者可忽略不计,可得 从而可得半导体应变片灵敏度系数为 半导体应变片的最突出优点是灵敏度大,S可达60~150, 能直接与记录仪器连接而不需放大器,使测量系统简化。 此外,其横向效应小,机械滞后小和体积小。缺点是电阻值和灵敏度的温度稳定性差。 当应变较大时,非线性严重。由于受晶向、杂质等因素影响,灵敏度分散度大。 学习时注意观察应变片粘贴的位置及方向。

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与构造

微系统设计与应用 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与构造 班级:2012机自实验班 指导教师:xxx 小组成员:xxx xx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二OO五年十一月

摘要 随着硅微机械加工技术(MEMS)的迅猛发展,各种基于MEMS技术的器件也应运而生,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就有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开关等等,它们有着体积小、质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而且因为其加工工艺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易于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批量生产,因而从问世起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在汽车、医药、导航和控制、生化分析、工业检测等方面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应用。其中加速度传感器就是广泛应用的例子之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随其应用而不同,有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谐振式等。本文着手于不同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制作工艺及应用展开,能够使之更加全面了解加速度传感器。 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电容式,原理,构造

目录 1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 (2) 1.1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组成 (2) 1.2 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原理 (2) 1.2.1 敏感原理 (3) 1.2.2 压阻系数 (4) 1.2.3 悬臂梁分析 (5) 1.3 MEMS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制造工艺 (6) 1.3.1结构部分 (6) 1.3.2 硅帽部分 (8) 1.3.3键合、划片 (9) 2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9) 2.1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原理 (9) 2.1.1 电容器加速度传感器力学模型 (9) 2.1.2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数学模型 (11) 2.2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构造 (12) 2.2.1机械结构布局的选择与设计 (12) 2.3.2材料的选择 (14) 2.3.3工艺的选择 (15) 2.3.4具体构造及加工工艺 (16) 3 其他加速度传感器 (18) 3.1 光波导加速度计 (18) 3.2微谐振式加速度计 (18) 3.3热对流加速度计 (19) 3.4压电式加速度计 (19) 4 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20) 4.1原理 (20) 4.2 功能 (20) 参考文献 (22)

课程设计(论文)—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一.传感器设计 1、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简介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称为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低频传感器,由弹性梁,质量块,应变片及电桥等组成,质量块在加速度作用下,产生惯性力使弹性梁变形,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通过电桥来获取信号,是车辆振动测量常用传感器。 2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 在这种传感器中,质量块支撑在弹性体上,弹性体上贴有应变片(图1)。测量时,在质量块的惯性力作用下,弹性体产生应变,应变片把应变变为电阻值的变化,最后通过测量电路输出正比于加速度的电信号。弹性体做成空心圆柱形增加传感器的固有振动频率和粘贴应变片的表面积。另一种结构形式为悬臂梁式,弹性振梁的一端固定于外壳,一端装有质量块。应变片贴在振梁固定端附近的上下表面上。振梁振动时,应变片感受应变。应变片可在测量电路中接成差动桥式电路。应变片加速度计也适用于单方向(静态)测量。用于振动测量时,最高测量频率取决于固有振动频率和阻尼比,测量频率可达3500赫。 下图是传感器结构图 图1 传感器结构简图

3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特点 这种结构灵敏度高,但体积较大,实际应用中需要硅油提供大的阻尼力应变式振动传感器的主要优点是低频响应好,可以测量直流信号(如匀加速度)。 4.计算设计: 设计步骤 根据设计指标估计如下结构参数: 梁长度:L (mm):11 梁宽度:b (mm):5 梁厚度:h (mm):0.5 质量块半径:r (mm):3 质量块厚度:c (mm):4 许用应力系数取:0.55; 梁根部最大应变:εmax ≤400 (με)。 基本原理: 质量块M 在加速度a 作用下产生惯性力:a F Ma = 梁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变:2 6x x a L F Ebh ε= 应变引起应变片阻值变化ΔR ,电桥失去平衡而输出电压,通过测量电压可求得加速度。 计算梁的最大挠度 挠度反映梁质量块的活动空间 (mm)H R = 0()(0.5)(mm)w R H c h =--+ max 0(mm)w w <

压力传感器原理

目录 1 概述 2 工作原理 1. 2.1 电阻应变片 2. 2.2 陶瓷型 3 选型要点 4 常见故障 5 四个无法避免的误差 6 抗干扰措施 7 八大发展趋势 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传感器。通常把压力测量仪表中的电测式仪表称为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般由弹性敏感元件和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组成。弹性敏感元件的作用是使被测压力作用于某个面积上并转换为位移或应变,然后由位移敏感元件或应变计转换为与压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有时把这两种元件的功能集于一体。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管道等众多行业。 力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但常用的压力传感器有电阻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光纤压力传感器等。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它具有极低的价格和较高的精度以及较好的线性特性。 压力传感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感器。传统的压力传感器以机械结构型的器件为主,以弹性元件的形变指示压力,但这种结构尺寸大、质量轻,不能提供电学输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压力传感器也应运而生。其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准确度高、温度特性好。特别是随着MEMS技术的发展,半导体传感器向着微型化发展,而且其功耗小、可靠性高。 压阻式应变压力传感器的主要由电阻应变片按照惠斯通电桥原理组成。 电阻应变片

一种将被测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为一种电信号的敏感器件。它是压阻式应变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电阻应变片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电阻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 电阻应变片内部结构 片两种。金属电阻应变片又有丝状应变片和金属箔状应变片两种。通常是将应变片通过特殊的粘和剂紧密的粘合在产生力学应变基体上,当基体受力发生应力变化时,电阻应变片也一起产生形变, 使应变片的阻值发生改变,从而使加在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变化。这种应变片在受力时产生的阻值变化通常较小,一般这种应变片都组成应变电桥,并通过后续的仪表放大器进行放大,再传输给处理电路(通常是A/D转换和CPU)显示或执行机构。 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内部结构 如图所示,是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意图,它由基体材料、金属应变丝或应变箔、绝缘保护片和引出线等部分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电阻应变片的阻值可以由设计者设计,但电阻的取值范围应注意:阻值太小,所需的驱动电流太大,同时应变片的发热致使本身的温度过高,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使应变片的阻值变化太大,输出零点漂移明显,调零电路过于复杂。而电阻太大,阻抗太高,抗外界的电磁干扰能力较差。一般均为几十欧至几十千欧左右。 惠斯通原理

常用加速度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

1、常用加速度传感器有哪几种分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加速度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电式、压阻式和电容式。 压电式传感器是通过利用某些特殊的敏感芯体受振动加速度作用后会产生与之成正比的电荷信号的特性,来实现振动加速度的测量的,这种传感器一般都具有测量频率范围宽、量程大、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坚固、受外界干扰小以及产生电荷信号不需要任何外界电源等优点,它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测量零频率信号。 压阻式传感器的敏感芯体为半导体材料制成电阻测量电桥来实现测量加速度信号,这种传感器的频率测量范围和量程也很大,体积小重量轻,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都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电容式传感器中一般有个可运动质量块与一个固定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当受加速度作用时,质量块与固定电极之间的间隙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电容值发生变化。它的优点很突出,灵敏度高、零频响应、受环境(尤其是温度)影响小等,缺点也同样突出,主要是输入输出非线形对应、量程很有限以及本身是高阻抗信号源,需后继电路给予改善。 相比之下,压电式传感器应用更为广泛一些,压阻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而电容式主要专用于低频测量。 2、压电式传感器又分哪几种 答:压电式传感器有多种分类方式。 按敏感芯体材料分为压电晶体(一般为石英)和压电陶瓷两类。压电陶瓷比压电晶体的压电系数要高,而且各项机电系数随温度时间等外界条件的变化相对较小,因此一般更常用的是压电陶瓷。 按敏感芯体结构形式分为压缩式、剪切式和弯曲变形梁式。压缩式结构最简单,价格便宜,但是不能有效排除各种干扰;剪切式受干扰影响最小,目前最为常用,但是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所以价格偏高;弯曲变形梁式比较少见,其结构能够产生较大的电荷输出信号,但是测量频率范围较低,受温度影响易产生漂移,因此不推荐使用。 按信号输出的方式分为电荷输出式和低阻抗电压输出式(ICP)。电荷输出式直接输出高阻抗电荷信号,必须通过二次仪表转换成低阻抗电压读取,而高阻抗电荷信号较容易受干扰,所以对测试环境、连接线缆等的要求较高; 而ICP型传感器内部安装了前置放大器,直接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所以相对有信号质量好、噪声小、抗干扰能力强、能实现远距离测量等优点,目前正逐步取代电荷输出式传感器。 3、选择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时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选择一般应用场合的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时,要从三个方面全面考虑: ①振动量值的大小②信号频率范围③测试现场环境。 作为一般的原则,灵敏度高的传感器量程范围小,反之灵敏度低的量程范围大,而且一般情况下,灵敏度越高,敏感芯体的质量块越大,其谐振频率也越低,如果谐振波叠加在被测信号上,会造成失真输出,因此选择时除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以及选用

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以及选用 什么是加速度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测量加速力的电子设备。加速力就是当物体在加速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就好比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加速力可以是个常量,比如g,也可以是变量。 加速度传感器一般用在哪里? 通过测量由于重力引起的加速度,你可以计算出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分析动态加速度,你可以分析出设备移动的方式。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光测量倾角和加速度好像不是很有用。但是,现在工程师们已经想出了很多方法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你的机器人了解它现在身处的环境。是在爬山?还是在走下坡,摔倒了没有?或者对于飞行类的机器人来说,对于控制姿态也是至关重要的。更要确保的是,你的机器人没有带着炸弹自己前往人群密集处。一个好的程序员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回答所有上述问题。加速度传感器甚至可以用来分析发动机的振动。 目前最新IBM Thinkpad手提电脑里就内置了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动态的监测出笔记本在使用中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数据,系统会智能的选择关闭硬盘还是让其继续运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由于振动,比如颠簸的工作环境,或者不小心摔了电脑做造成的硬盘损害,最大程度的保护里面的数据。另外一个用处就是目前用的数码相机和摄像机里,也有加速度传感器,用来检测拍摄时候的手部的振动,并根据这些振动,自动调节相机的聚焦。 加速度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多数加速度传感器是根据压电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 所谓的压电效应就是 "对于不存在对称中心的异极晶体加在晶体上的外力除了使晶体发生形变以外,还将改变晶体的极化状态,在晶体内部建立电场,这种由于机械力作用使介质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 一般加速度传感器就是利用了其内部的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体变形这个特性。由于这个变形会产生电压,只要计算出产生电压和所施加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加速度转化成电压输出。当然,还有很多其它方法来制作加速度传感器,比如电容效应,热气泡效应,光效应,但是其最基本的原理都是由于加速度产生某个介质产生变形,通过测量其变形量并用相关电路转化成电压输出。 在选购加速度传感器的时候,需要考虑什么? 模拟输出 vs 数字输出:这个是最先需要考虑的。这个取决于你系统中和加速度传感器之间的接口。一般模拟输出的电压和加速度是成比例的,比如2.5V对应0g的加速度,2.6V对应于0.5g的加速度。数字输出一般使用脉宽调制(PWM)信号。 如果你使用的微控制器只有数字输入,比如BASIC Stamp,那你就只能选择数字输出的加速度传感器了,但是问题是你必须占用额外的一个时钟单元用来处理PWM信号,同时对处理器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如果你使用的微控制器有模拟输入口,比如PIC/AVR/OOPIC,你可以非常简单的使用模拟接口的加速度传感器,所需要的就是在程序里加入一句类似"acceleration=read_adc()"的指令,而且处理此指令的速度只要几微秒。 测量轴数量: 对于多数项目来说,两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已经能满足多数应用了。对于某些特殊的应用,比如UAV,ROV控制,三轴的加速度传感器可能会适合一点。 最大测量值: 如果你只要测量机器人相对于地面的倾角,那一个±1.5g加速度传感器就足够了。

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

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 姓名: 学号: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气2(专升本) 2015年5月20日

说明书摘要 通过应变片感应加速度的变化,并把应变片接到直流电桥中,通过电阻的变化引起直流电桥电压的变化,再将电桥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电路放大输出,然后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控制中心,从而达到对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其结构由(1)惯性质量块(2)应变量 (3) 硅油阻尼液 (4)应变片 (5)温度补偿电阻 (6)绝缘套管 (7)接线柱 (8)电缆 (9)压线柱 (10)壳体 (11)限位块组成。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敏感栅将低频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转化为应变片的应变,引起电桥桥臂电阻的变化,经过温度补偿、放大后输出加速度信号。其特点为应变片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低功耗、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经济性好。

摘要附图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示意图

权利要求书 1、通过应变片感应加速度的变化,并把应变片接到直流电桥中,通过电阻的变化引起直流电桥电压的变化,再将电桥输出的电压通过逻辑电路放大输出,然后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到控制中心,从而达到对加速度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其结构由(1)惯性质量块(2)应变量 (3 )硅油阻尼液 (4)应变片 (5)温度补偿电阻 (6)绝缘套管 (7)接线柱 (8)电缆 (9)压线柱 (10)壳体 (11)限位块组成。电桥采用直流12V电源供电,采用稳压的直流电源供电,运放器采用双电源供电,电源电压为±12V。 2、加速度传感器的敏感轴检测输入加速度,并将其作用转换为电阻应变片阻值的变化,通过变送电路,将这种变化转换为对应的电压输出,从而达到测量加速度的目的。传感器的主要量程:±20g;输出:0~5V;零位输出:2.5V,用应变片测量的应变是通过测量敏感栅的电阻相对变化来得到。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很小(K≈2),而机械应变一般在10με~3000με之间(有时也可达到6000με),电阻相对变化是很小的,需要采用差动电桥。当悬臂梁发生形变时,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改变,全桥式布片应变引起应变片电阻的变化,从而达到测量振动加速度的目的。当悬臂梁受到加速度作用时,其自由端必将发生位移,通过计算得到加速度—电压的转换关系。 3 应变片由于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电阻的变化与弹性敏感元件所造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