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长春市事业单位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格式:docx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2016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
马政经之劳动力商品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与劳动不相同,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或耗费。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2)
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所以,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具体地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劳动力的再生产。
(2)延续劳动者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以使劳动者适应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特点,即它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就是说,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种类和数量,要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各个国家道德精神和风俗习惯的制约。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
其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大于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之后转化为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秘密所在。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备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更多信息关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14.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以及劳动二重性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各种具体劳动的劳动目的、劳动对象、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各方面都不相同。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也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5.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16年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1.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以后,投在不同生产部门的等量资本要获得平均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的产品就不再按其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所谓生产价格是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形成后,商品的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变动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生产价格是价值由于剩余价值依照各个部门资本量大小在部门之间均衡分配而发生的一种转形。
(2)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平均利润的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自发波动。
这是因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不能排除的因素。
它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当商品价格高于价值时,生产者的供应就会增加,消费者的需求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降低而趋于价值。
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增加,而生产者的供应则会减少,迫使商品的价格提高而趋于价值。
它的特点: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努力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首先,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
商品的交换既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这一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使用价值与价值、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1/ 2最后,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意味着商品售卖了出去,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反之,生产者无法生存,因而它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正确理解价值规律,不仅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具有严重意义,而且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理解和尊崇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严重意义。
正确认识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才能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2016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根据2014——2015年两年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情况分析,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每年有且仅有一个全市统一发布的招聘公告,以及有限的几个小型招聘公告。
因此,把握住每年一次的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机会至关重要。
每年一次的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都是在长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后发布,因此各位同学可以先参加长春事业单位招聘,再报考参加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考核形式是笔试+面试,笔试内容根据各个岗位不同笔试科目不同,通用知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卫生专业知识、护理学,题型全部为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现为大家附上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马政经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2016年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包括2016公共基础知识练习、2016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征文等,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马政经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吉林市事业单位招聘。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最终实现目标。
邓小平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个科学概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个论述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个论述表明:(1)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通过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
一、单项选择题 (共 20分,每题 2分)1.生产关系的基础性内容是()A.产品分配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的生产能力2.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4.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5.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的物质承担者6.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8.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9.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10.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价值如何增殖B.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实现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二、多项选择题 (共20 分,每题 2分)1.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C.每一次交换,都要求严格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E.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2.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E.商品价格总额3.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同B.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E.流通的目的不同5.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货币资本B.生息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E.商业资本6.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B.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 D.采取G_G的运动形式E.能够获得平均利润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作用是()A.阻碍了资本的集中B.加快了资本的集中C.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强制恢复已被严重破坏的经济比例关系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取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E.攫取高额垄断地位的需要9.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A.保护高速度增长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B.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10.下列收入中按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包括()A.资产收入B.资本收入C.信息收入D.科技收入三、辨析题 (共 10分,每题 5分)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与参考答案及解析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50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其理论基础是()。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劳动价值论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商品D.社会总产品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6.构成生产关系的基础并决定其性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7.生产资料包括()。
A.资本技术和管理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D.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
A.揭示经济规律,明确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C.揭示如何埋葬资本主义社会D.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9.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10.在社会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劳动资料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劳动者11.社会的生产方式是()。
A.生产关系的总和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1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经济规律1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商品经济的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
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
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才可以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能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如果私人劳动不能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不会被让渡而实现其价值。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所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仅仅看作是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而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同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当然也存在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它最直接、最基本、最原始、最一般的形式--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考研政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讲解同学们,马原从第五章开始进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这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理论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剩余价值学说的提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也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重大贡献之一。
但是从考研也就是考试的角度来说,马政经并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考点即可。
今天讲其中的第一个重要考点,就是商品的二因素。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这个概念我们并不需要背下来,但是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交换”,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这就和传统的自然经济有所分别了,大家知道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一般是以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
而商品经济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我们一起看一下它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
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产生了相互交换产品的要求。
比如说甲是做鞋的,乙是做包子的,做鞋的也需要吃饭,做包子的也需要穿鞋呀,因此二者是由这种交换的需求的,都是生活方方面面的需要。
同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产品,就必须通过交换。
做鞋小作坊里的工具、机器以及做出来的鞋都归做鞋的人所有,做包子小铺子的面板面粉等等原料还有做出来的包子也都归做包子的所有,因此甲乙彼此想要得到对方的产品,只能通过交换。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维护自身的利益,于是就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这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形式便是商品经济。
知道了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人们交换的商品又是怎么定义的。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016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马政经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1.商品内在的矛盾。
商品内在有四对矛盾,即:(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分别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角度分析所获得的属性。
两者的矛盾表现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它要转化为社会劳动。
这一转化要以商品的出售为前提,但商品的顺利出售又充满困难。
这样,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转化为社会劳动都充满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其它矛盾的根源;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存在表明,商品生产者一定要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或者说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