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论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研究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研究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研究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研究硕士论文

河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研究

姓名:岳中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财政学

指导教师:孙健夫

2011-0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中的高新产业所占的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上升。但是,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发展水平离现代化水平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尤其是工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节能减排、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的还相差甚远。新兴产业产业发展的速度仍然缓慢,现代服务也发展滞后,在大中型城市中所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面对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形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十二五”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如何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了转变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关键,而税改中的减税政策则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本文就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研究。论文先是介绍了一些减税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知识,并且分析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证分析现有的减税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主要措施,在肯定了起良好效果的同时,剖析了当前减税政策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针对现行的减税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减税政策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有效措施以及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产业结构税收改革减税政策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Especially in the past "Eleventh Five-Year" period, china'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in the propor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tertiary industry rose faster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Despite,at present,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is still far from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Industry in improving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mprov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other aspects is still far from;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s still slow,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in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and medium cities is still low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will become one of the essential tasks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How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has shifted to become the key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the tax reform of the tax policy is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measures in a very effective. This article is a study around this topic.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some of the tax polic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need fo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on this basis,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tax cuts in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of the main measures, while affirming its good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ax cut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study these issues. Finally,facing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current Tax-cuts,I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ax-cuts 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and proposed some perspectives and views of myself.

Key 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Tax Reform Tax cuts

引言

引言

1 选题的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们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专业人士、国外学者以及社会各界都逐渐开始关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问题。尤其是现阶段,我国“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就是“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以及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长期战略,本着极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路,围绕着如何‘富民’问题,制定行动路线图。”①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2年的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制度也已经为解决“富民”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也许‘富民’这个问题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非常重要,可是它毕竟不会再是事物的全部,也无法替代其他问题的解决。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需要我们解决的首要问题仍然会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以及区域结构等诸多结构构成的结构难题,我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由于结构问题在我国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尤其是产业结构问题,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病根、毒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祛除。而且‘十二五’规划已经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列为我国当前必须优先解决的头等大事,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真的无法再延续下去了。”②

在现阶段,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了该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有着许多的困难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否则,像这样一个“病根”也不会积累到今天这个程度。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不合理,主要还是由于我国政府的一些不适当的干预所导致的。目前,我国执行的仍然是政府主导模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特点就是以追求GDP增长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以增大我国社会主义投资建设的规模为首要任务,以国家的行政干预为主要手段,以有效地规划现代工业项目为主要措施。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之下越是高速发展,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获利就会越大。为什么呢?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权主要在政府的手里,政府控制着切蛋糕的刀,他当然会留一块最大的给自己,这种利益格局一

①“十二五”规划纲要

② https://www.doczj.com/doc/3615898697.html,:8080/userfiles/1303959124.doc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旦形成,想改变就非常的困难了。

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分析,要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首先就要解决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要改革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而改革的关键还是政府所掌握的那把切蛋糕的刀,如何执刀成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所在。税收改革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减税则是优化我国经济结构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调整策略、改变观念,在政策上把“富民”作为我国一个长期目标,在规划中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在战略上把减税作为一种主要措施。

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中,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它主要包括增支和减税。近些年来,我国为了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和财政支出,同时也逐步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退税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政策措施。总的来讲,减税政策逐渐地能够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略显身手,逐渐开始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减税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税收政策的主要手段,也作为政府用来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措施,它有着其他任何政策和措施都无法替代的作用。减税作为税收政策的重要手段,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得到了空前的运用,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巨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首要任务务必要尽快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减税政策的理论来源主要是供给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它的主要观点是通过降低边际税率等减税措施,来刺激储蓄、投资和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它比较注重的是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供给决定需求。最著名的“拉弗曲线”很直观地说明了税率、税收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高税率并不意味着能够取得高税收,高税收也不一定非要靠实行高税率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税率过高就会影响纳税人对投资回报的预期,从而减少投资,阻碍经济发展,不利于政府税收收入的增加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消费需求是不足的,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匹配,而且产业结构中一产不强、

引言

二产不足、三产不稳,服务业的比重偏低,我国大部分传统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来实现,一直无法走出传统的格局,新兴产业的发展依旧缓慢,其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悬殊较大。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是很不平衡、不完善的,亟待进一步的调整。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比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提高个税免征额和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等措施。到了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而这种提法由来已久。2002年以前,我国的学者们并没有给出结构性减税的定义,只是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提出使用结构性减税政策。就算是后来有人给出“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定义,也是相对较简单,如陶学荣和史玲,李大明和廖强,王月娥,孙刚和刑丽等就此都发表过相关的文章。①②③④在实践研究方面,他们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整个国家层面或更大的区域层面进行税收结构调整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大部分集中在税收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们主要是针对我国特殊国情,利用新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比如说,马权友通过分析我国1985-199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增加直接税不利于经济增长,而提高间接税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的结论;

赵黎明等人通过借鉴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税收经济系统动力模型,对我国的税收系统进行了结构分析、政策分析和仿真模拟,预测出我国经济增长最优税率。

2、国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对于减税政策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们偏重于对税收结构原有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并利用一些新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例如,Engen Eric和Skinner Jonathan 通过内外生增长模型,说明税基较宽的税收结构比税率较高的税收结构能更好的整合国家税收资源;Myles则从理论和经验研究的角度出发,得出了税收结构对经济影响较大的结论;Lee和Gordon的研究表明,减低公司税税率能使经济增长率提高。

①陶学荣,史玲.我国结构性减税的空间和可行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

②李大明,廖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1期,72-78.

③王月娥.正确评价税负实施结构性减税[J].财会月刊,2004年第2期,48.

④孙刚,邢丽.目前我国应选择结构性减税[J].税务研究,2004年第5期,8.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数据分析的形式,来研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章大部分内容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并适当的选择

了一些相关的实例来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证。

2、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数据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分析来阐述自己的

观点,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通过利用以上两种方法,提出了一些减税政策是如何在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调整思路和改革建议,提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减税政策改革思路,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减税政策对产业结构的效应,得出减税政策和产业结构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减税政策以及其他的配套方案。

5 论文的创新点

针对我国目前现行的经济结构和税制结构不科学、税率不合理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创新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房产税纳入消费型增值税的行列,实现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增值税转

型;

2、继续提高新兴产业的出口退税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加快产

业转型和升级;

3、调整企业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最高不超过40%,最低不低于10%;减少个

人所得税率累进级次,最多不超过5级,这样就可以提高税收征管部门的征收效率;

4、创新性的提出了科学规划我国的能源税制的观点;

5、对那些需要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传统产业在实施减税政策的过程中要区别

对待、分类实行。

第1章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第1章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要求在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尽力协调各个产业部门之间规模及其比例关系,有效利的用各种生产要素,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其次,还要求产业结构必须要向高新技术化、资本密集化和加工严密化方向不断演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正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结构性矛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则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减税政策作为近些年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优化升级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减税政策措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是当前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中需要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1.1 减税和减税政策的概述

1.1.1 减税的含义

“减税通常是指通过降低税率、减少税种和缩小征税范围(包括提高起征点和免征额、增加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增加扣除项目及其数额)等一系列方式来降低税收负担的措施。”①而像那些通过加强征收管理,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偷税漏税和腐败现象而实现的税收增加的情况并不是增税;同样,任凭偷税漏税的现象泛滥却不去管理和规范,使得国家的税收流失也不属于减税。

一般意义上的减税通常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取消税种,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纳税人的税负水平;二是降低原有的税率或者降低原有的税收负担率,这种方式通常又含有两种情况:一是降低税率,二是缩小税基。减税必定影响税收的收入,但是税收的收入与减税的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不尽相同:当经济增长的速度保持不变,税收的征管水平也保持不变时,减税就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在经济增长水平提高或者税收征管水平提高,而其他的条件却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实施反而可能会使得税收的收入增加;当减税政策的效应被经济发展水平的增长和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所替代时,减税就可能会保持税收收入的不变。通过以上的分析,对于减税的认识和出发点的不同,得出的关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否应该适时的实施减税政策的结论也就会出现差①李敏.新一轮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月.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异。比如,对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从减轻企业和纳税人的税负以及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讲,实施减税政策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但是从减税收入的角度来讲呢,目前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必定会给我国带来较大的短期财政收入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合理权衡利弊,实施结构性的有增有减的减税政策,在尽量保证财政收入的前提下实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行之有效的减税政策。

1.1.2 减税政策的内涵

所谓的减税政策是指通过改变或调整现有的税收制度而减少税收收入,以降低企业或者居民的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政策。通常意义上,我们所指的减税政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1.减税必须要通过减少税种、下调名义税率或缩小税基等规范化的调整或者改变税收制度的措施来实现。

2.由于减税滞后性效应存在的问题,减税政策就不仅仅只是立足于短期效应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着眼于长期的、战略性的和制度性的安排。

3.仅仅从短期的效应来分析,减税政策实施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会导致国家税收收入总量的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减轻以及国家税收收入量占GDP的比重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减税政策并不仅仅地是指某一个或者某一些税种的税负下调,而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主体税种和主要税种的税负水平整体下调。这主要是因为如果只对那些小税种减税,产生的对经济的影响效果是有限的,还不足以对整国家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更无法保证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而只有对主体税和重要税种实施减税政策,才有可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减税政策的实施往往伴还会随着出台一些增税和减支的辅助政策,也就是业内人士通常所说的有增有减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采取有增有减的方式主要是为了缓解一个国家在短期内由于大规模的减税而产生的财政减收压力。例如,如果一个国家降低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给经济以喘息的空间,就会有利于经济的增长,而且从长期来看甚至有利于税收的持续增长。但是从短期效应来看,就会给该国造成空前的财政负担,如果要想减轻该项减税政策所带来的财政压力,该国可能就会采取增税的措施,比如说对垄断行业开征暴利税和烟草税等措施。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减税政策,

第1章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应当是在主体税种或者重要税种税负水平下调的同时,辅助地采取一系列增税和减支的措施,这也是减税政策顺利实施的保证。

1.1.3 减税政策的类型

我国目前的一些减税政策类型主要包括法定减税、特定减税、临时减税和其他减税四种类型,具体规定如下:

1.法定减税

所谓的法定减税,就是指国家税法、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规定的减税、免税,通常也称为制度性减税。例如我国税法规定的:“对外资企业实行两免三减的税收政策;对年纳税额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①等都属于法定减税的范畴。

2.特定减税

特定减免税则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地区(像经济特区)、特定的企业(主要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以等)以及特定的用途(包括国内投资项目、利用外资项目、科教用品项目及残疾人专用品等)所进行的减税和免税。例如:“民政部直属的企事业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民政部门所属的福利机构和康复机构进口的残疾人专用物品,都是会免征进口关税以及进口环节所发生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的。”

3.临时减税

所谓的临时减税是指法定减税和特定减税以外的其他减税,即由国务院根据税法,以及针对某个单位、某类商品、某个项目或某批进出口货物的特殊情况,需要对其应税的货物特别给予的税收优惠和减免。当然,临时减免税还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临时制定的减税和免税的条例。例如,在我国2003年“非典”时期,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就曾经做出过这样的政策规定:“中国国内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向SARS防治工作的捐赠,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对北京市区内的所有个体工商户免收集贸市场管理费、个体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经营蔬菜水果的的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②

4.其他减免税

①李其谚.减免税普查帷幕开启[J].财经,2004年3期.

②李其谚.减免税普查帷幕开启[J].财经,2004年3期.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除了以上几种减税类型以外,在我国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减免税政策,主要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照税收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税收权限,制定一系列针对纳税主体的减税及免税条例。比如,有些地方政府规定:“对纳税人因为意外事故或者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以及那些对贫困地区或者的确有现实困难的纳税人群的税收进行减免”都属于此种类型。北京密云区政府的一份文件中曾做出以下规定:“对该区引进的生产型企业,按不超过增值税总额的1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总额的25%~40%,给予资金扶持三年。”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当地招商引资和鼓励区域内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国家税法规定的减免税的政策之外,通常会将一部分应归于地方财政的税收收入以基金奖励的形式返还给企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先征后返”的税收减免政策。更有甚者,有一些地方为了加大退税、返税的力度,将共享税中本应该归于国库的税收款项混入地方库,也就是所谓的“混库”,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返还给企业和纳税人。类似这样一系列的减免税形式都被划分为其他减免税类型。

1.2 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1.2.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机

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会对本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发挥着干预作用。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做出必要决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必须以不破坏市场机制为前提,实行经济干预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目前,单从我国来看,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还不很协调,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产品加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第二产业中,基础性工业与加工工业增长不协调,传统产业规模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发育不足,加工制造业能力过剩;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缓慢、发展质量不强而且结构布局也不太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这都主要是基于劳动力与资源的优势。我国过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已经使我国的环境条件越来越恶化,能源越来越枯竭。随着当前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能源的不断耗竭,以及环境的超负荷,都使得我国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逐渐开始面临着不足的危机。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我们就必须要调整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

第1章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与经济发展方式,以技术密集型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以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从代加工产业逐渐升级为自主研发产业,从高能耗产业转变为低能高效的产业。

1.2.2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世界科技的不断创新也孕育着新的突破,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强和信息革命推动下的全球性经济结构大调整,我们必须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潮流中,参与新一轮的国际分工格局,慎重地对待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狠抓落实经济发展,不断的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平衡。

尤其是近几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更好的应对全球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局势以及一些国家开始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都最大限度的实施减税政策,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我国的财政政策也必当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结构性减税的选择,这也是由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状况和社会实际条件所决定的。国际竞争的残酷性就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人们比较熟悉和理解以往的那种由于短缺而造成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知道如果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就会紊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残酷性所造成的后果绝不会比以往的问题更轻,它甚至是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此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无论在深度、广度、内容和范围上都会超过以往的调整和改革,在措施上应该更加坚决,在时间上必将更加紧迫。 

1.2.3 减税政策影响投资行为

减税政策之所以能够影响投资者的行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影响投资者的预期;二是通过影响社会储蓄。

减税政策之所以能够通过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来影响投资行为是因为投资者是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减税可以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成本,增加其投资的预期。如果一国或地区有一个比较好的税收环境,就会吸引更多的国外或者社会资金的注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减税政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调动社会投资需求。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直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民间的投资迟迟启而不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税收负担过重。当一国或地区出现产品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时,企业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盈利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利润已经很薄了,甚至极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这时投资者就必须更加谨慎的行事。这种情况下,只有政府下决心进行减税,降低企业的成本,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使正常经营企业的纳税人有利可图或者至少获得平均利润,才有可能激发起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减税政策还会影响社会储蓄,从而影响社会投资。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个税税率就会增加个人的税后收入,增加社会储蓄;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减免就会增加企业利润,同样增加社会储蓄。对一个社会来讲,储蓄水平越高,对经济的发展就会越有利,因为储蓄的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就等同于投资的增加。因此,减税对储蓄的影响就相当于减税对投资的影响。

1.2.4减税政策影响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对于企业来讲,减税政策就相当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的降低就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面对更高的利润,企业就会增加对设备的购买和劳动的雇佣量,也就会影响社会投资和就业,导致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增强,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从而影响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下面我们从拉弗曲线分析减税对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的影响:

图1-1减税对经营者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的影响

如图1-1所示,税收的收入并不一定是随着税率的增高而增高的,当税率较低时,税收是会随着税率的提高而增加,一旦当税收的税率达到一定程度(如图中E 点)后,税收的总量就不仅不会再继续增加,反而还会随着税率的继续增高而下滑,这就是拉弗曲线的含义。通常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所得到的税收额是的越多的,但是,当税率的提高超过企业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过高,再投资就会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变窄,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主要由于过高的税率会

第1章 减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分析

降低厂商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税率高导致企业利润率较低甚至无利可图,企业便会失去投资的积极性,开始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导致企业的经营收入大大缩减,使税源不断的减少,税基变窄,从而导致税收总量减少。极端的分析,当税率高达100%时,企业便无利可图,就没人就再会愿意去投资经营和生产了,没了税基政府也就不会取得任何的税收。

1.2.5 减税政策影响消费行为

减税政策之所以能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是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方面进行的。一方面,对消费者减税(主要是个税减免)就会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所掌握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就会增加对消费品的购买,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对商品减税,就会降低单位商品的成本,为了获得更多的顾客,厂商就会降低销售价格,在个人收入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就会增加对该种商品的购买数量,而取得最大化的满足,从而影响其消费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图1-2 从收入效应的角度分析

对消费者减税

厂商增加消费

品的生产数量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3 从替代效应的角度分析

降低销售价格

增加消费收入

对厂商减税 消费者增加对

其购买数

降低厂商的生

产成本 政府税收增加

第2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第2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产业结构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指各种产业在其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在总体布局上还不太合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分析,伴随着一国或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相应的,其产业结构就会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有序地演变,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通常的,产业结构的重心会由基础性工业、重加工业向着轻重结合的高技术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顺序逐步演变,这是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的一般趋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按照以上的演变顺序循序渐进,从目前不合理的状况,不断优化调整,最终趋近合理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中长期的需要,更是短期的需要。当前扩大内需与宏观政策有关,但主要是结构问题,这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轨阶段所决定的,也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区别的,这需要正确运行政府和市场力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宏观政策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今后仍然要相机实行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宏观政策,但在宏观政策力度较大且局限性趋于增加的情况下,拉动内需必须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2.1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规模过大的矛盾

我国传统的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虽然迅速,但是其生产结构仍然非常合理,生产规模过大,生产结构的升级速度还比较缓慢,经济的增长质量也不太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自从我国的国门向世界完全打开以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批量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也曾一度使我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过去的这种比较优势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是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取得的,我国主导型的产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此类型的生产制作方式,其效率比较低下,能源消耗量相当大,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这样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是与我国要建设的简约型社会和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低碳环保国家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而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相当低下。据财政部门统计:“加工贸易产业在我国的出口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这证明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企业的订单,而并不是依靠他们的自主创新成果和自有的研发产品去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我国传统产业的规模过大,需求方面还主要来自国际市场,其产品销售还主要靠出口和国外订单,国际竞争力低下,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和疲软,这样的经营方式就再也难以为继。

2.传统产业规模过大与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

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极度低下。比如,我国的制造业规模虽然已经占到了全球总量的6%,而对科研开发的投入仅仅占有0.3%,这说明了我国的研发投入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还严重不足,科研队伍和新型人才严重匮乏。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就会导致我国这类产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会高度依赖国外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这种现象多年来恶性循环,就造成了现在许多国内企业很难在创新、品质和产权等差异化竞争中取得优势,而仅仅依靠成本优势才能维持正常的经济收益。

2.2 我国当前产业结构中新兴产业生成的难题

2.2.1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从改革开放到十二五规划开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第一,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新兴产业代替传统的旧产业而成为新主导产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技术革新,生产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单位产品所体现的价值降低、收益降低,也就是说可以只需要少量的生产时间所生产的产品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虽然新兴的产业可能还不成熟,但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随着收益的逐渐增加,新兴产业的数量会逐年增长,在产业结构中的比

第2章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重就会不断攀升,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例如,我国传统的制作产业由于生产率低、效益低,企业的数量不断减少;一些新兴的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由于效率高、收益高,相反的企业的数量就会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国民经济要想与世界经济接轨,就必然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竞争力相对低下、产业结构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这是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实现的主要矛盾。一方面为是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源配置状况,另一方面也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选择新兴产业和信息化产业作为我国的主导产业,就会有利于我国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第三,从我国的需求结构来看,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会伴随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需求结构,需求结构的变动又反过来促进消费品生产部门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以满足新的需求,从而形成新的产业。而这种新兴产业刚开始,可能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也不会太大,但是人们的需求相对较大,这就造成了供不应求,从而使得这种新兴产业附加值大、收益高、资本积累迅速,从而发展就会比较快。这样一来,这种需求结构变动就造成了新旧产业的收益高低不同,高收益的新型产业就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导致我国的投资结构不断变化,使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种现象只是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优化,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2.2 我国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新兴产业难生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是,我国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新兴产业的生成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难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产业投资能力不足,新兴产业难以生成。现阶段,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力量缺乏、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其无法进入高加工产业的行列,这就意味着传统产业的升级面临着困难。新兴产业的形成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作为支撑。所谓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产品的选择能力、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工艺的设计能力、装备的制造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