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机自065班

姓 名:廖小琴 李朝万

指导老师:吴海涛

日 期:2008/9/4

说明书索引 自动送料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 自动送料冲床用于冲制、拉延薄壁零件。冲床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冲压机构和送料机构,其工作原理如图(a )所示,上模先以较大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型工作,然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冲床动作工艺图

上模运动规律S-Φ图

本题要求设计能使上模按上述运动要求加工零件的冲压机构和从侧面将坯料推送至到下模上方的送料机构。

1)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下模固定,从动件(执行构件)为上模,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1b 所示,具有快速下沉、等速工作进给和快速返回等特性。

2)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工作段的传动角 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 40。

3)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4)生产率为每分钟70件。

5)上模的工作段长度l = 30100mm ,对应曲柄转角0 = (1/3 1/2 );上模总行程长度必须大于工作段长度的两倍以上。

6)上模在一个运动循环内的受力如图1c 所示,在工作段所受的阻力F 1=5000N ,其它阶段所受的阻力F 0=50N 。

自动送料冲压机构设计

设 计 题

机构工作原原始数据与设计

7)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8)送料距离H = 60 250mm 。 9)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系数 不超过。

冲压机构的原动件为曲柄,从动件(执行构件)为滑块(上模),行程中有等速运动段(工作段),并具有急回特性,机构还应有较好的动力特性。要满足这些要求,用单一的基本机构(如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需要将几个基本机构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来满足上述要求。送料机构要求作间歇送进,可结合冲压机构一并考虑。

1. 齿轮-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

如图2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曲柄七杆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2与曲柄DE 固联)。恰当地选择C 点轨迹和确定构件尺寸,可保证机构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似匀速的特性,并使压力角 尽可能小。

送料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按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角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使其能在预定时间将坯料推送至待加工位置。设计时,若

使l OG l OH ,可减小凸轮尺寸。

2. 导杆-摇杆滑块冲压机构和凸轮送料机构 如图3所示,冲压机构是在摆动导杆机构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摇杆滑块机构组合而成。摆动导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它和摇杆滑块机构组合可以达到工作段近于匀速的要求。适当选择导路位置,可使工作段压力角 较小。 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按机构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

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

3. 六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

料机构

如图4所示,冲压机构由铰链四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而成。四杆机构可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用图解法设计,然后选择连杆长l EF 及导路位置,按工作段近似于匀速的要求确定铰链点E 的位置。若尺寸选择恰当,可使执行构件在工作段中运动时机构的压力角 较小。

凸轮-连杆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按机构运动循环图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设计时,使l IH l IR ,可减小凸轮尺寸。

图2 冲床机构方案之一 D 1 E B A 1 2 2 H K O G

C F R 图3 冲床机构方案之C

D

E

F O A B

G

H 1 参考方案

4. 连杆-凸轮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 如图5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连杆-凸轮组合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4与两个凸轮固联)。恰当地选

择C 点轨迹和确定构件尺寸,可保证机构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似匀速的特性,并使压力角 尽可能小。改变凸轮轮廓曲线,可改变C 点轨迹,从而使执行构件获得多种运动规律,满足不同工艺要求。 送料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按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角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使其能在预定时间

将坯料推送至待加工位置。设计时,若使l HI

l HG ,可减小凸轮尺寸。 方案设计的有关问题如上述,从以上分析进行方案的优化选择、设计时,应该尽量满足如下条件:

(1)设计的方案是否尽量满足要求的性能指标和技术条件;

(2)设计的结构是否尽量简单、紧凑,设计是否方便;

(3)机构在实际的制造过程中是否方便,成本可否降低。

分析上面的方案,主要是有: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导杆-摇杆机构等等。

平面连杆机构构件可实现转动、摆动、移动和平面复杂运动,从而可用于实现已知运动规律和已知轨迹。其优点主要是:运动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两构件之间的接触是靠本身的几何封闭来维系的,它不像凸轮机构有时需要利用弹簧等封闭来保持接触的。但它也有一些缺点:一般情况下只能近似实现给定的运动规律或运动D 1 E B A O I K P G C F

L 421J H 图5 冲床机构方案

1 4 H

K F 3 C O I D A R G 图4 冲床机构方案之1 B E M 机构设计及方

轨迹,且设计较为复杂;当给定的运动要求较多或较复杂的时候,需要的构件数和运动副就往往较多,这样使机构结构复杂,工作效率降低,不仅发生自锁的可能性增大,而且机构运动规律对制造、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增加;机构中作平面复杂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难以平衡,在高速时将引起较大的振动和动载荷,故连杆机构常用于速度较低的场合。

低副机构一般只能近似地实现给定运动规律,而且设计较为复杂。

当从动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必须严格按照预定规律变化,尤其当原动件作连续运动而从动件作间歇运动时,则以采用凸轮最为简便。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需设计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位置的预期运动,而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综上所述,我们决定选择方案二。即冲压机构采用导杆-摇杆滑块机构;送料机构采用凸轮送料机构。冲压机构只需满足压力角和急回特性的要求即可,考虑到工作段的受力较大,故排除凸轮和齿轮的冲压机构。凸轮机构的从动件直接用于送料,设计和安装都很方便,制造比较简单,成本较低,为最优方案。

机构分

1机构的运动简图

2 机构杆组分析

如下图所示,按照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可知该机构可拆分为5个Ⅱ级组,分别为2-3,4-5,7-8,9-10,11-12组。故该机构是由原动件1、机架6及5个Ⅱ级组组成,是Ⅱ级机构。

冲压机构:n=5 P L=7 P H=0

∴其自由度:F=3n-2P L=3×5-2×7=1

送料机构:n=4 P L=4 P H=3(其中滚子属于局部自由度)

∴其自由度F=3n-2P L-P H=3×4-2×4-3=1

由于两机构主动机固连(曲柄与齿轮同轴),因此只需一个动力作用即可驱动整个机构,使其具有确定的运动。这说明,该机构自由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机构主要部分运动描述

①主运动机构:主动件柄AB通过滑块B和导杆DC连接,在导杆机构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摇杆滑块机构组成。

②齿轮传动机构:由一个惰轮和齿轮啮合,将力和速度传到凸轮机构上,齿

轮的传动具有传动比稳定和传动平稳的特点。

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严格按运动要求设计,所以可以高速起动,动作准确可靠,由于凸轮是高副机构,在高副接触处难以保证良好的润滑而容易磨损,因此传递动力不能太大。

④动力部分:通过机构尺寸、工作要求等因素的确定,选择适当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

⑤辅助部分:送料杆F在冲头到达工作点之前将料送到位,它的运动靠和凸轮的高副作用完成。

机构的参数选择与

1、冲压机构参数的确定

取定各个可变参数如下:

上模工作段长度L=60mm,对应曲柄转角φ=80°,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送料距离H=100mm,曲柄AB=80mm。连杆DE为上模总行程DD1的倍。

则得到冲压机构的参数如下:

极位夹角θ=180(K-1)/(K+1)=40°,如图,∠BCA=∠B1CA=θ/2=30°,则由几何关系AC=AB/sin30°=80/sin30°=160mm, 因为对应曲柄转角φ=80°,则∠B3AA1=∠B2AA1=40°,连接B3B2,则弧B3B2即为冲压工作段曲柄AB的B 点的轨迹,连接B3C、B2C并延长。又冲压滑块的工作段时D点在D2D3间,则D2C1=D3C1=60/2mm=30mm, AA1= AB3*cos40°=80*cos40°=61.28mm, B3A1=AB3*sin40=51.42mm,所以CA1=CA+AA1=160+=221.28 mm, 又D1D2由三角形相似(△CB3A1∽△CD3C1)得,C C1= CA1*D3C1/B3A1 = *30/51.42mm=129.40mm, 以CD3的长为半径画弧,交BC、B1C的延长线为D1、D,与AC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导路通过的位置。又几何关系可求得CD= 132.54mm,

则DD1=2*CD*sin20=132.54mm,DE==*132.54mm=198.80mm.再以D 为圆心,以DE长为半径画弧交导路于E点,便得滑块位置。

2、凸轮机构参数的确定

根据运动循环图可知,当上模到达工作段E2E3之前,送料机构必须把坯料送至待加工的位置,即在摇杆到达B2点之前,凸轮已经将料送至下模上方。

为方便计算,凸轮从动件选择等速运动规律,凸轮送料推程角Φ应大于∠B1AB2(=80°),,故取Φ=100°,则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为:

推程:s=70/(100°*π/180°)*φ=φ(0≤φ≤100°),

回程:s=φ(100°<φ≤200°)。

又冲压机构和凸轮机构的传动比应该为1,则画出凸轮从动件的位移曲线如下图示:

s/φ曲线图(u=1:1)

ds/dφ曲线图(u=100:1)

S-ds/dφ曲线图(u=2:1)

在s-d s/dφ曲线中,取[α]=30°,[α′]=70°,取阴影区域内点都能使α≤[α],α′≤[α′],为计算方便,取Q(,60),故取凸轮的基圆半径ro=60mm,偏距e=15mm.

按照反转法做出凸轮的轮廓,参见下图:

讨论:关于送料距离确定对凸轮轮廓的影响

因为送料机构做的是低速轻载运动,所以滚子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一般选择为匀速运动或者是匀加速运动。在送料距离一定的情况下,滚子从动件的s/φ曲线图确定,得到的偏心距E 和基圆半径R 取值的可行域为一定。

在最求计算简单的情况下,多数情况是不能满足装配要求,即凸轮的运动轨迹和曲柄(以及附带的摇杆)的运动轨迹不相交,凸轮从动件运动的位移最大点对应上模工作段的起点,二者只能满足其一。所以在设计时,不建议在清楚考虑了工作段的竖直位置以前确定从动件的送料距离。

结论:基圆半径过大或过小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1、r b过大,能改善凸轮机构受力情况,但使凸轮的圆周速度增加,也会使凸轮轴上的不平衡重量增加,另外如r b过大,则在装配中会很难同时满足上述的两个重要条件,导致设计失败。

2、r b过小,减小了凸轮尺寸,这是优点,但使压力角增大,要是太大时就会发生自锁,凸轮轴直径过小,而引起轴强度不够,还有在冲压机构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可选的的凸轮r b值是不多的,对应的送料距离的范围也不大,若r b过小,则很有可能在给定的送料范围内取不到允许的送料距离。

滚子半径r t的选取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如要保证从动件运动不失真,凸轮

结构应比较合理。

3、齿轮机构参数的确定

1.所选主要参数

由上述计算得凸轮H点到最远点间距离为60+70mm=130mm,滚子的半径r=20mm,又曲柄长为80mm ,考虑到机构的紧凑性和摇杆的运动,取AH=210mm。

设至上而下的主动轮惰轮从动轮分别为1、2、3,其模数、齿数分别记为m1、m2、m3 ,Z1、Z2、Z3、,则有齿轮啮合关系知m1=m2=m3,Z1=Z3 AH=D=m(Z1+Z2)=210mm

为方面计算,我们取模数M=3 ,得到Z1+Z2=70 .考虑到传动力的平稳,我们取Z1=20 ,Z2=50. 得到D1=60mm D2=150mm。

其余尺寸均按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轮选择。

把所得到的两个齿轮的基本参数,输入到CAD的插件中,经过计算得到两个齿轮啮合

的基本参数。

插件加载及使用方法:

(1)先把解压到制定文件夹,并把文件复制到cad安装目录

(2)然后点"工具"下面"加载应用程序"加载即可。

(3)按照设计情况输入基本参数,计算得到其它参数

(4)点绘制图形,得到齿轮啮合图。

4、其它辅助机构的设计说明

1、为了满足送料的要求(即凸轮从动件运动的位移最大点对应上模工作段的

起点),根据物料的尺寸大小,应该把送料的直杆弯折一定程度。在设计中,我们取得值为L=26mm.

2、在送料机构中,从动件必须加上一定强度的弹簧,使推杆能作往复运动。另外,在本设计中,选定弹簧原长在250mm以上,而且能被压缩到50mm以下,这是由推杆往复运动的行程决定的,在凸轮机构与主运动机构间用轮系达到对应的比例传动。

四、主运动机构的运动分析

主运动机构的运动分

1、主运动机构的运动分析选的是工作点11和非工作点20

(1)工作点11 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①速度

方向:⊥BC ⊥AB ∥BC

大小:√

V B2=ω1l AB=×=0.5864m/s

ω2=ω1=s ( )

V B3=×=0.5503 m/s

V B3B2=×=0.2014m/s

ω3=V B3/l BC==s ( )

方向: 导轨⊥DC ⊥DE

大小: √

V D=ω3l CD=×=0.3133m/s

V E=×=0.3080m/s

②加速度

方向: ∥BC ⊥BC ∥AB ∥BC ⊥BC 大小: √√√

a B3n=l BCω32=×2=1.3007m/s2

a B2=l ABω12=×=4.2983m/s2

a B3B2k=2ω3v B3B2=2××=0.9522m/s2

方向: 导轨与a B3反向∥DE⊥DE 大小: √√

a D=l CD/l BC×a B3=×=1.5718m/s2

a ED n=(V DE)2/l DE=×2/=0.0149m/s2

(2)非工作点20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①速度

方向:⊥BC ⊥AB ∥BC

大小: √

V B2=ω1l AB=×=0.5864m/s

V B3=×=0.5126m/s

V B3B2=×=0.832m/s

ω3=V B3/l BC==s ( )

方向: 沿导轨⊥CD ⊥DE

大小: √

V D=l CD/l BC×V B3=×=0.7966m/s

V E=×=0.7688m/s

V DE=×=0.1935m/s

②加速度

方向∥BC ⊥BC ∥AB ∥BC ⊥BC

大小: √√√

a B2=l AB×ω12=×=4.2983m/s2

a B3n=l BC×ω32=×2=3.0811m/s2

a B3B2k=2ω3v B3B2=2××=3.4045m/s2

方向: 导轨与aB3反向D→E⊥DE

大小: √√

a B3=×=6.2941m/s2

a D=l CD/l BC×a B3=×=9.7853m/s2

a ED n=(V ED)2/l ED=2/=0.1883 m/s2

a E=×=9.6792 m/s2

2.运动线图

(1)位移-时间曲线s-t是将导杆的上极限1所对应的冲头的位置E作为基准,将曲柄转动位置24等分,对应着24个冲头的位置,均在机构运动简图作出,同时建立平面坐标s-t,将横轴24等分,每个S坐标值分别是24个E位置和E i 间的距离,光滑连接24个点得出s-t曲线,如下图

(2)速度-时间曲线v-t

把位移-时间曲线s-t的坐标轴沿y轴负方向平移一段距离。并在v-t坐标左边取一值,即OP=K,其中K/X=A(其中A是横轴每一分的数值,A是V图的放大倍数)。过s-t图线上的24个点,引24条切线,L1′、2′、3′…24′,过P

点引一系列平行于s-t坐标上24条切线的平行线,与v轴相交。过这些交点引平等于t轴的直线,过1′、2′、3′…24′作垂直于t轴的垂线,交于1″、2″、3″…24″点,连接这些点得光滑曲线v-t图如下

(3)加速度-时间曲线a-t

根据v-t线图,取相同的OP′=K,如v-t曲线作法,得到曲线a-t。

(4)关于s-v-a曲线图的注意事项与结果分析

在一个工作循环内,通过对位移s、速度v和加速度a曲线进行分析可得:上模接近坯料的速度v开始较小,但是在缓慢增大,即加速度a不为0,在拉延成形的过程中,速度v是近似匀速的,显然此时的加速度a近似为0,在位移s为0处,上模的速度改变方向,而且速度是从0一直增大的,且呈现变加速度增大。与设计题目要求的上模运动规律相比,是满足其运动要求的。

主运动机构的受力

1、工作点11的动态静力分析

①如图,摇杆DE和冲头在工作点11时受到的外力有F、R34t、R34n、G4、G5、N65以及惯性力(矩)P G4、P G5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方向:√√√√√√√√

大小:√√√√√√

G4=×40×=(忽略)

P G4=-m4a S=-×40×=-(忽略)

F=5000N

G5=36×=

P G5=-m5a G5=-36×=-(忽略)

∑M E=0

-R34T×+=0

R34T=(忽略)

(其中M G4=-Jα=-×2×=-

②对导杆DG受力分析:所受外力有R43n、R43t、G3、R12、R C3n、R C3t、惯性力P G3、M G3。

方向:√√√√√√√

大小:√√√√√

P G3=-m3a S=-×40×=-(忽略)

M G3=-Jε=-×2×=-3g忽略)

R43n=

∑M B=0

M G3+G3×+R C3t×-R43n×=0

R C3t=+得R12=

2.非工作点20的动态静力分析

①摇杆DE和冲头E在位置20受到外力有R34t、R34n、G4、G5、N65、惯性力(矩)P G4、P G5、M G4,由于20处于非工作点,故F=0

方向:√√√√√√√

大小:√√√√√

G4=

P G4=-m4a s4=-×40×=-

G5=

M G4=-Jε=-91××2×20×.91×=-Nm

P G5=-m5a G5=-36×=-

∑M E=0

G4×-P G4×-M G4-R34t×=0

R34t=--/=

②导杆DG受力分析:外力有R43n、R43t、R C3t、G3、R12、惯性力(矩)P G3、M G3

方向:√√√√√√√

大小:√√√√√

G3=

P G3=-m3a S=-×40×=-

M G3=-Jα=-×2×/=-

R 43n =503N

R 43t =(忽略)

∑M B =0

M G3-P G3×+G 3×-R C3t ×-R 43t ×+R 43n ×=0

R C3t =-+-+/=

得R 12= 位置11:∑M A =0

P P ×=×

P P =

位置20:∑M A =0

P P ×=×

P P =

故取P P =

平均功率:P P ×l AB ×ω1=××= kw

选取电动机Y 90S -2(额定功率,满载转速2980r /min )

关于图解法和线图的数据误差分析:1、线图拟合过程产生了较大误差;2、作图的比例是一个的误差原因;

本设计采用导杆-摇杆滑块溃压机构和凸轮送料机构,导杆机构按K=α设计,经对该机构的运动分析,其运动规律满足设计要求。

该机构选用Y 90S -2电机作动力机,P 额=,n 满载=2980r/min 下面对在工设计结果的分析动力参数计

作位置冲头能否产生5000N的冲压力进行分析:

选工作位置11进行分析(以下力分析,只有构件本身有关者,如重力,惯性力等,均取前动力分析所得值)

①电机转矩作用于曲柄B点的力

Pp= P额/l AB×ω1=1500/(×=2558N

因∑M A=0,R21××=Pp×

R21=

②杆组2-3作力分析

方向:√√√√√√√

大小:√√√√√

其中,P G3=-(忽略)M G3=-(忽略),

R43t很小,可忽略。

G3=,R21=R12=

各力对C点取矩,

有∑Mc=+M R43n+M G3=0

R12×-G3×-R43n×=0

R43n=×-×/ =

③杆组4-5进行力分析

方向:√√√√√√√√

大小:√√√√√√

其中,G4=(省略)P G4=-(省略)

P G5=-(省略),R34t很小(省略)

G5=,R34n=R43n=

作力多边形,解得F=>5000N

心得体

磨刀不误砍柴工

刚开始课程设计的时候,老师说可以用电脑进行,我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偷懒了,因为用电脑的话,画同样的东西速度很快,比例缩放也方便,擦除修改也轻松,还可以不用扛大图板……反正是好处多多啊!选择用电脑做的真正原因是我想借此机会学学CAD软件!之前对这款软件很不熟,这次是边学边做,所以效果不是很好。用电脑做还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很少,有点像闭门造车,导致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每个图我们几乎都画了两遍以上,箭头字体也是反复修改,但我们还是坚持画好每一条线!

辛苦的同时我们学到了很多其他同学没有学到的东西,我们用CAD、CAXA 绘图,用老师推荐的mathtype写特殊字符,写说明书的时候也帮我们熟悉了word文档,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功能。凡事有得必有失,我们对电脑作图熟悉了,但是对铅笔和图板就陌生了,有一些手绘作图技巧我们就没法掌握了,这是难免的!

这次课程设计最深的体会是做事要细心,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从整体出发,把图中的箭头、线形、线宽等细节考虑好就不会出这么多问题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以后做事要先思考再行动。

痛并着快乐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这次课程设计的话,那么我会想到:痛并着快乐。如果在简单成一个字的话,那就是累。

我认为自己一直是一个比较喜欢挑战自我的人,自己一直觉得课堂上学习的好多东西都没有什么用,可是到了这次课程设计中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每一步,只要旁边少了一本书的话,简直就是寸步难行了。自己觉得在课程设计的前提准备过程中,自己还做的不错的。在开始以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很多资料,对这次的设计还是蛮有信心的。所以,当老师提出可以选择用计算机完成的时候,自己就立马坚定决心不用图纸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自己画图纸十分不行,老是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前期,我们的进度还是很快的,冲压机构的尺寸、凸轮的尺寸,齿轮的尺寸设计的都还是挺顺利的(自己以为,呵呵)。当我们把冲头的s-v-a画完的时候,有些同学还没有完成尺寸的计算。可是到了后期,及发现自己的问题了。设计的凸轮尺寸太大了,怎么装都装不上。在维持原来初衷的情况下,无论怎么改,都不能找到合适的凸轮基圆半径的值。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重新开始设计。所有的图纸都需要重画。我当时都快哭了。郁闷啊。不过还好,最后采用了折中的方案,加了一个折杆。就只需要重新设计凸轮的尺寸就行了。减少了很大的工作量。

其实用计算机画图,并不是像有些同学想的哪么简单。要顺利完成一张图纸,有时候并不是一款绘图软件就能完成的。在这次图纸的完成中,我们就是利用CAD 还有CAXA两个软件同时来画的。很多格式在两个软件中支持的也不一样,往往你用这个软件画好了一部分,却在两外一个软件中打不开,要重画。那个郁闷啊!!不过好在有随时存档,损失也不是太大。还有你说要在word中输入个什么上标下标的,以前还真是没有研究过,研究了半天,慢慢吞吞的。那叫一个郁闷。不过好在以后没有这么惨了。

总的来说,在这次设计中,真的收获了很多东西。可以说这一次课程设计为以后的毕业设计,乃至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何开始设计,在设计中的注意问题,怎么查阅资料,怎么进行高效的合作......更多的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一定帮助蛮大的。

嗯,还要感谢吴老师,在这次设计中,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建议和指导。对我们的设计帮助很大,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真的,做一个搞工科的人,要严谨啊。另外,这次我的partner小琴同学态度非常认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工作量,感谢她!!

就是这么多了,有付出才会又收获,事实就是这么简单了。

参考文献

1.《机械原理》孙桓陈作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昆何小柏汪信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机械运动方案及机构设计》姜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4.《机械创新设计构思方法》符炜主编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

5.《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苏)А.С.科梁亚可(А.С.Кореняко)等着1955年

6. 《凸轮机构设计与应用创新》石永刚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2018)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任务书及指导书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2018.7

设计任务书 现某住宅小区需兴建4栋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6层住宅(37-40号楼),计划总工期为九个月,要求学生根据该工程的设计图纸及本任务书的要求,编制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已知设计资料 1. 图纸一份(另发)。 2. 建筑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已经完成。 3. 建筑现场附近有永久性高压线及自来水干管通过,施工用水、电可直接引入。 4. 模板、钢筋在现场加工,混凝土、砂浆购买成品。 5. 可供利用的场地范围及道路见建筑平面示意图。 6. 施工开工日期为2018年11月1日。 7. 因施工单位的基地离该工地不远,故无需考虑现场临时的生活设施(如食堂、宿舍等)。 二、设计要求 1. 列出该工程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工程量(参考工程量清单)。 2. 拟订各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质量与安全措施。 3. 计算各个工程项目的劳动量,部分材料量和机械台班数。 4. 编制主导工程的流水施工方案。 5. 编制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以日计算)。 6. 设计整个建筑场地的施工平面图,在图中包括: (1)垂直运输机械的布置 (2)加工棚、仓库的布置 (3)布置运输道路 (4)布置行政管理及文化、生活、福利用临时设施 (5)布置水电管网及设施 三、设计的内容 学生在完成本设计时,应包括下列两部分的内容: (一)设计说明书 1. 对该建筑物的概况和施工条件简单叙述,主要包括该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以及施工设计的原始资料。 2. 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劳动量计算作为设计说明书的附件。 3. 主导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 主导工程流水施工方案(包括:流水节拍、流水步距、施工层的划分、每层施工段数、总施工段数、各工种工作队数、计划工期等参数的计算)及整个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说明。 5. 各种为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材料仓库堆场面积的计算。 6. 设计施工平面图的必要说明。 7. 设计说明书及附件以A4打印装订成册,将评分表放在最后一页。打开课堂派网页https://https://www.doczj.com/doc/3d3796067.html,/,使用邮箱或手机号注册并绑定微信,使用邀请码GMZJ5F加入班级,编辑个人信息后上传设计说明书部分。 (二)设计图表 1. 该单位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表,采用A3图幅绘制。 2. 施工平面图按比例在A3图幅中绘制,各仓库、堆场应注上尺寸。

(完整版)冲压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论 (1) 1.1 冲压的概念和其加工特点 (1) 1.1.1 冲压的概念 (1) 1.1.2 冲压技术的加工特点 (1) 1.2 冲压技术和模具工业的重要地位 (1) 1.3 冲压工序的分类 (2) 1.4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前景 (2) 第二章零件的工艺性分 (4) 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2.2 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方案 (5) 第三章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6) 3.1 刃口尺寸的计算 (7) 第四章排样方式 (8) 4.1 排样 (9) 第五章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10) 5.1 冲裁力计算 (10) 5.2 压力中心的计算 (11) 第六章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12) 6.1 卸料块的设计 (12) 6.2 弹性元件橡胶的设计 (13) 6.3 落料凹模板尺寸 (14) 6.4 凸凹模的设计 (15) 6.5 冲孔凸模的设计 (16) 第七章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17) 7.1 上下模座 (17)

7.2 模柄 (18) 第八章总结 (19) 参考文献 (21)

前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件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工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要其它加热设备,因为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各种各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将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典型垫片冲压模具说明书概论

目录 目录 (1)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2) 1.1工艺分析 (2) 1.2确定工艺方案 (3) 1.3工艺计算 (5) 1.4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及结构尺寸计算 (9) 1.5其他模具零部件的选择 (13) 2.装配图 (14) 3.小结 (14) 4.参考文献 (15)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1.1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零件设计是否合理。一般来讲,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加工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就差。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他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影响。 该零件尺寸中,未注公差按照IT13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 差表,则其外形尺寸为被包容尺寸00.3942mm -,00.3933mm -,0 0.229.6mm - 零件简图:如图所示

零件名称: 典型盖板件 上产批量: 中批量生产(10万件) 材料:Q235钢 厚度:2mm 1.2确定工艺方案 确定工艺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选择工艺时,一般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形式,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在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冲压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加工零件时操作的难易程度、模具的加工成本及时间等。 经分析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工艺性较好、冲压件

尺寸精度较高。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落料和冲孔。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连续模)生产。 方案一单工序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二复合模能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完成落料、冲孔等多道工序,所冲压的工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相对位置重复性好,由于压料冲裁的同时得到了校平,冲件平直且有较好的剪切断面。 方案三级进模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宽度很小的异形冲裁件,且可冲裁比较厚的零件,但级进模冲裁受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与工序数的限制,冲裁件尺寸不宜太大。另外级进模冲裁中、小型零件时零件平面度不高,高质量工件需校平。 根据冲压模工艺原理,结合该零件结构的特点,通过对比以上三种方案,采用复合模结构简单实用,冲压工艺过程稳定可靠,比较适合该零件了生产制造。

冲压说明书概论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姓名: 分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26 日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冲压模具现状与发展趋势 1.1.1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4 第2章冲压成型工艺和方案工艺性的确定 2.1 设计任务 2.2 工件的工艺性分析——————————————————————-5 2.2.1 工艺分析——————————————————————5-6 2.2.2工艺方案的确定————————————————————5-6 第3章落料冲孔模工艺计算及模具结构设计 3.1 排样设计与计算————————————————————————7 3.1.1 排样方法的选择———————————————————————7 3.1.2 计算冲裁件面积——————————————————————7 3.1.3步距和条料宽度的计算————————————————————7 3.1.4材料利用率的计算——————————————————————7 3.1.5排样图———————————————————————————7 3.2 冲裁力计算——————————————————————————8 3.3 压力机选择——————————————————————————8-9 3.3.1冲压设备的选择原则————————————————————9 3.3.2选择压力机与压力机参数———————————————————9 3.4 确定模具压力中心————————————————————————9 3.5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9-10 3.5.1 刃口尺寸计算的一般原则————————————————10-11 3.6确定凹模外形尺寸,选择标准—————————————————11-12 3.7模具结构型式分析——————————————————————13 第4章冲压模具工件的机械加工 4.1冲压工作零件的技术要求————————————————————14 4.2冲模工作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4 4.2.1 凸模加工工艺过程————————————————————14 4.2.2 凹模加工工艺过程————————————————————14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doc

毕业设计任务书——某工程施工图预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匙静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工程建筑管理教研室) 2005.3

编制施工图预算任务书 一.编制内容: 1.根据给定施工图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预算。 2.完成据实调整部分的材料用量分析。 3、编制基础分部工程量清单形式的招标及投标报价。 二.编制要求: 1.计算书:要求计算过程详细、完整、算式清楚。(手工计算) 2.施工图预算书:含编制说明,定额套用,取费。要求定额套用、换算正确。(手工或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上机操作) 3.据实调整材料用量:掌握据实调整材料范围,材料用量计算准确。(手工或使用广联达预算软件上机操作) 4、只编制基础土方开挖和混凝土的清单报价(手工计算后上机操作,加以 比较)。

施工图预算编制指导书 一、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应掌握的有关资料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河北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预算工作手册、现行调价文件、施工图纸等。 1.熟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要求掌握定额各章、节内容的划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能熟练、正确地套用、换算定额, 2.熟悉现行《河北省建筑工程费用定额》。 要求掌握建筑物、构筑物工程类别的划分,施工单位取费资质等级的划分;掌握建筑工程项目费用构成的内容,取费方法。 3.熟读施工图纸。 必须清楚地了解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内容,建筑图、结构图、细部大样等各图纸之间是否相互对应,是否有矛盾之处。对图纸中选用的标准图集,要掌握其使用方法。通过熟悉图纸,必须对该建筑的全部构造、材料做法、装饰要求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编制施工图预算打好基础。4.熟悉现行调价文件及据实调价材料的价格。 二、编制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1.确定工程量计算项目 根据施工图纸的内容和定额项目,列出计算工程量的分部、分项名称。2.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的计算工作,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是最繁琐,花费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数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施工图预算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在工程量计算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证预算的质量。计算时应注意: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刘汉荣 学号:2009623022 分数: 目录 一、摘要————————————————————————— 二、冲压工件分析————————————————————— 三、冲压工件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四、在此方案下的派样方式与计算—————————————— 五、主要设计的计算————————————————————(1压力的计算——————————————————— (2压力计算的初步选定——————————————— (3此方案下的模具采用什么结构——————————— (4模具工作部位的————————————————— a>尺寸计算——————————————————— b>凸模刃口——————————————————— c>凹模刃口———————————————————

d>压件器及卸料板———————————————— 六、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模架的选择——————————————————— (2定位零件———————————————————— (3固定及连接零件————————————————— (4模具材料的选择————————————————— (5模具的校核———————————————————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摘要 冲压是金属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材质较软的金属材料成型,可一次性成型复杂形状的精密制件。本设计是一个折弯和冲孔结合的零件成形。 本设计对工件进行了级进模设计,利用CAD 、UG软件对工件进行了设计绘图,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正确的冲压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计算与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并绘制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本课题通过对工件的冲压模具的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二、冲压工件的分析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冲压模具说明书教材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 例:图1所示冲裁件,材料为A3,厚度为2mm,大批量生产。试制定工件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 零件名称:止动件 生产批量:大批 材料:A3 材料厚度:t=2mm 图1 产品零件图 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⒈冲压件工艺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钢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比较适合冲裁。 ③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 件尺寸的公差。孔边距12mm的公差为±0.11,属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 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650 74 .0 -mm 240 52 .0 - mm 300 52 .0 - mm R300 52 .0 - mm R20 25 .0 - mm 零件内形:1036.0 +mm 孔心距:37±0.31mm 结论:适合冲裁。 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③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连续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由于孔边距尺寸12011.0-mm 有公差要求, 为了更好地保证此尺寸精度,最后确定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 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及弹性卸料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⒊主要设计计算 ⑴ 排样设计及计算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2.2mm ; 工件边缘搭边:a 1=2.5mm ; 步距为: 32.2mm ; 条料宽度B=(D+2a 1)?- =(65+2×2.5)?- =70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图2 排样图 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η为: %100?=BS A η =1550÷(70×32.2)×100% = 68.8%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例题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开题日期: 2014年 5月 26 日完成日期: 2014年 6 月 1 日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步骤、方法及具体的计算过程,并逐步培养从事基础工程浅基础的设计能力。 二、设计内容 (一)设计题目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基础埋深; 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3、验算地基变形; 4、基础结构设计:拟定基础剖面尺寸,进行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和配筋设计,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 5、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立面图及配筋图。 三、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 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号土层填土:厚约0.5 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1.2 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 kpa; ③号土层黏土:厚1.5 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 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 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 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 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地基 岩土 物理 力学 参数表 4、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 m。 5、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4-1列柱子对称。 图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和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分别见表2和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2) 序言 (3) 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2.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4) 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 (6) 4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 (8) 4.1冲裁工艺力计算 (8) 4.2压力中心的确定 (8) 5.冲压设备的选择 (8) 6.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9) 7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12) 7.1落料凹模外形设计 (12) 7.2冲孔凸模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卸料螺钉、挡料销的选用 (12) 7.3导柱、导套的选用 (13) 7.4模柄的选用 (13) 7.5螺钉、销的选用 (13) 8.致谢 (14) 9.参考文献目录 (15)

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一、冲压件及要求 二、主要内容 1、对所给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2、确定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 3、进行有关工艺与设计计算; 4、设计、选用模具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草图; 5、绘制模具总装图和主要工作零件的零件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应完成的工作量 1、模具装配图1张; 2、模具工作零件的零件图3~4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序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 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冲压模具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具中所占比例为40%左右。目前,我国冲压模具在数量、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与人才的匮乏、标准化程度低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将是促进冲压模具发展 的有力措施。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 第四版

2011年度 桥梁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某公路桥梁桩基础设计 1.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 本设计对象为某公路桥梁,该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已经完成,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桥墩基础与地基的设计与检算。要求同学选择(或由任课教师分配)一个基础,按给定的条件完成相关的设计和计算工作。 2. 课程设计任务 2.1工程概况 某公路桥梁设计采用桩(柱)式桥墩,初步拟定尺寸如图1所示。该桥梁上部结构为25米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桥。桥面宽7米,两边各0.5米人行道。 该桥墩基础由两根钻孔桩组成,旋转钻成孔。桩的设计直径d(即钻头直径,精确至0.1m)自选,桩底沉渣厚度控制为t=(0.2~0.4)d。在局部冲刷线处设置横系梁,其断面尺寸可按构造等要求确定,高度约1.0m。 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地质资料:标高20.00以上桩侧土为软塑亚粘土,各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18.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21%,液限w L=22.7%,塑限w p=16.3%;标高20.00以下桩侧及桩底均为硬塑性亚粘土,其物理性质指标为:容重=19.5kN/m3,土粒比重G s=2.70,天然含水量w=17.8%,液限w L=22.7%,塑限w p=16.3%。 2.3 设计荷载

(1)一跨上部结构自重G 1=2000×(L /20)1.2 kN (取整),其中L 为跨径; (2)盖梁自重G 2=350kN ; (3)局部冲刷线以上桩重应分别考虑最低水位及常水位;汽车荷载应考虑最不利荷载组合(双孔和单孔布载);人群荷载尚应考虑最不利情况;荷载布载长度为梁长(L -0.1)m 。 (4)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Ⅱ级,汽车可能产生的横向偏心距为0.55m ,单孔活载时纵向偏心距为b=0.30m ,并应考虑冲击力。行人荷载为3.5kPa 。 (5)水平荷载 单桩所受水平力如图4所示。其中:H T (制动力)=4.5kN ;W 1(风力)=5kN ; W 2(风力)=8kN 图2 2.4 材料 ,可选 MPa 410×=2.85h E ,混凝土弹性模量C25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拟采用择的钢筋有HPB235和HRB335。 2.5 具体任务要求如下: (1)确定桩的长度,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 具体计算时按如下不同标准跨径分组进行,同组人员的设计桩径、桩长不得全部相同。 跨 径(m) 13 20 25 30 35 40

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论文)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教学系:机电工程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成型1081 学生姓名: @@@ 摘要

本论文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了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本设计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落料冲裁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本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冲孔和落料。本设计分别论述了产品工艺分析,冲压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模板及主要零件设计,模具装配等问题。本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复合模内型和结构形式以及工艺性,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件零件图。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同时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使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提高等。 关键词:冷冲压、冲裁、复合模、落料

目录 前言 (2) 1 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 2.1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3 排样的确定 (4) 3 工艺设计与计算 (6) 3.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6) 3.2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8) 3.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 (10) 3.4 冲压设备的选用 (12) 4模具总装图 (11) 5模具的装配 (15)

冲压模具设计说明书

冲压模具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材料:08F,厚度1.5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级进模) 1.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1)材料 O8F为优质碳素钢,抗剪强度=220~310Mpa、抗拉强度b=280~390Mpa、伸长率为 10=32%、屈服极限s=180Mpa、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加工。 (2)结构与尺寸 工件结构比较简单,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2的孔,旁边有两个直径为8的孔,凹槽宽度满足b 2t,即卩6》2x1.5=3mm,凹槽深度满足I 5b,即5《5x6=30。结构与尺寸均适合冲裁加工。 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可采用一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一一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一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综合考虑后,应该选择方案三。因为方案三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所以应该选用方案三比较合算。 3.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由于冲压工艺分析可知,采用级进冲压,所以模具类型为级进模。 (1)确定模架及导向方式 采用对角导柱模架,这种模架的导柱在模具对角位置,冲压时可防止由于偏心力矩而引起模具歪斜。导柱导向可以提高模具寿命和工件质量,方便安装调整。 (2)定位方式的选择 该冲件采用的柸料是条料,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板,无侧压装置;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侧刃粗定距;用导正销精定位保证内外形相对位置的精度。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因为该工件料厚1.5mm,尺寸较小,所以卸料力也较小,故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方式。 4.必要的工艺计算 (i)排样设计与计算 该冲件外形大致为圆形,搭边值为a i=1.5mm,条料宽度为43.57mm,步距为A=88.4mm, 一个步距的利用率为63.98%。见下图 S=1668.7-11x11x3.14-2x4x4x3.14=1188.28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地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公路隧道衬砌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技巧等基本功训练,初步培养学生熟悉和运用行业设计规范,并具备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能独立进行公路隧道工程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毕业设计或毕业后从事隧道工程设计或施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地下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隧道设计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的毕业论文和设计打下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未完成的或未上交的学生不得参加本课程的期末考试。 二、时间安排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隧道及地下工程方向《地下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采取分散进行的方式。按照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设计工作做如下安排: 1、根据教学进度,在讲授隧道结构计算章节前后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 2、从讲授隧道结构计算内容算起,分散在4周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全部内容; 3、课程设计计算书完成后,在第16周二(2014年6月10日)前由各班班长收集齐全后交指导教师; 三、课程设计题目及资料 1、课程设计题目:公路隧道结构计算分析 老鹰岩隧道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和沐川县之间,为一直线型隧道,公路等级:二级公路;道路设计行车速度: V=40km/h;隧道设计速度:V=40km/h。起止桩号为K49+785~K50+030,长245米。主洞净宽9米,净高5米。 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对于V 级围岩地段,留核心土环形掏槽开挖;IV 级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学习资料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 设计

目录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 四、排样设计 (6)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 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 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 中,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 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 要求。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 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 0.11mm ,属于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

冲压模具说明书

编号: 12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冲压零件2冲裁模设计 课程序号: 1710322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14 指导教师:杨连发 职称:教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2017年11月17 日

(打印时请保留此页) 说明书要求: ●4000~8000字; ●A4 纸打印,四周页边距2.5 cm; ●行距: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 磅); ●1级标题用四号黑体;2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正文中文字型:小四宋体;正文英文字型:小四Times New Roman ;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双面打印。

目录 1 计任务书及冲压件(产品)图 (1) 1.1 设计任务书 (1) 1.2 冲压件(产品)图 (1)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 2.1 ☆☆☆,☆☆☆☆☆,(黑体小四号) (3) 2.2 ☆☆☆,☆☆☆☆☆,(黑体小四号) (3) 3 冲压件工艺方案的拟定 (3) 4 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3) 5 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 6 冲压各工艺力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 (5) 7 模具工件零件的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6) 8 模具零部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6) 9 压力机的选择 (8) 10 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8) 参考文献 (8)

1 设计任务书及冲压件(产品)图(黑体四号) 1.1 设计任务书(黑体小四号) 2017-2018(1)《模具设计综合实训》设计任务书年级: 2014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人数: 155 设计学时 2 周实施时间第 10 11 周 指导教师杨连发设计场所教室、宿舍 设计组号12 产品名称冲压零件 2 学生序号56 班级学号1400110306 学生姓名何焕学生序号57 班级学号1400110307 学生姓名黄柏富学生序号58 班级学号1400110308 学生姓名黄仁光学生序号59 班级学号1400110309 学生姓名黄振永学生序号60 班级学号1400110311 学生姓名李丽强 冲压件图 产品说明材料:08 钢;料厚 2 mm;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月产 47 万件)设计要求采用滑动式中间导柱模架、固定卸料装置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 设计任务书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2009级建工专业1、2、3、4班)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系 2011年10月

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 ---多层砖混结构办公楼 一、设计条件 1、建筑物概况 本工程为四川省××公司的办公楼,位于成都市郊××公路边,建筑总面积为6262㎡,平面形式为L型,南北方向长61.77m,东西方向总长39.44m。该建筑物大部分为五层,高18.95m,局部六层,高22.45m,附楼(F~L轴)带地下室,在⑾轴线处有一道温度缝,在F轴线处有一道沉降缝。其总平面、立面、平面如附图所示。 本工程承重结构除门厅部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半框架结构外,皆采用砖混结构。基础埋深1.9 m,在C15素混凝土垫层上砌条形砖基础,基础中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实心砖墙承重,每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角处设抗震构造柱;除厕所、盥洗室采用现浇楼板外,其余楼板和屋面均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大梁、楼梯及挑檐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

室内地面除门厅、走廊、试验室、厕所、后楼梯、踏步为水磨石面层外,其他皆采用水泥砂浆地面。室内装修主要采用白灰砂浆外喷106涂料,室外装修以涂料为主。窗间墙为干粘石,腰线、窗套为贴面砖。散水为无筋混凝土一次抹光。 屋面保温为炉渣混凝土,上做二毡三油防水层,铺绿豆砂。上人屋面部分铺设预制混凝土板。 设备安装及水、暖、电工程配合土建施工。 2、地质及环境条件 根据勘测报告:土壤为Ⅰ级大孔性黄土,天然地基承载力为150kn/m2,地下水位在地表下7~8m。本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 m。 建筑场地南侧为已建成建筑物,北侧西侧为本公司地界的围墙,东侧为××公路,距道牙3 m内的人行道不得占用,沿街树木不得损伤。人行道一侧上方尚有高压输电线及电话线通过(见总平面图)。 3、施工工期 本工程定于2011年4月1日开工,要求在本年12月30日竣工。限定总工期9个月,日历工期为225天。 4、气象条件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东,雨季为9月份,冬季为12月到第二年的1月份和2月份。

最新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 说明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题目垫圈冲压模具设计 任务起止日期: 2012 年 9 月 18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0 日止 学生姓名:王曦明班级:材料0902班 指导老师:何雅槐日期: 系主任:日期:审查 学部主任:日期:批准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一、题目 垫圈 二、原始数据 冲裁制件如图2-1所示。材料为Q235,材料厚度0.8mm,生产批量为10万件,属中大批量生产。 三、冲裁件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内有一个直径为 12mm的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工件尺寸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四、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一)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二)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三)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诉,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五、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六、工艺尺寸计算 (一)排样设计 1.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多行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6-1所示。

(建筑工程设计)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贵州大学矿业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供暖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学习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自觉地树立精心设计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掌握—般民用或工业建筑供暖工程的设计程序、方法和步骤。了解和熟悉本领域的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和新技术。熟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学会使用有关的技术手册和设计资料,提高计算和绘图技能,提高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设计步骤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设计题目及具体要求,按照收集资料热负荷计算确定方案水力计算绘制施工图的步骤进行设计,并将各步骤的主要依据成果与结论写入设计说明书。 设计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指示如下: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气象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给出的建筑物所在地区,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中,查出该地区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冬季室外计算风速,冬季主导风向等)。 2.土建资料

的建筑特点(建筑物的方位、层数)和各部位的建筑构造与热工特征,外墙、屋顶、地面门窗构造)。 3.根据任务书中给出的热源条件,确定系统入口位置和热媒参数。 (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1.进行房间编号(注意各层编号竖向统一,编号用三位数字,首位数表示层数。) 2.根据房间使用特点,确定其室内计算温度n t (参阅《规范》)。 3.确定围护结构的传热系统K值,并校核外墙,天棚热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冷风渗透耗热量采用缝隙法,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方法可自选.条件完全相同房间可只计算一个。 (三)散热器面积和片段的计算 确定散热器型式、安装方式、系统联接型式后,确定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pj t。 (四)供暖系统型式的确定,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 1.合理确定供暖系统的型式,根据建筑物用途、特点比较各种系统形式,选择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 2.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应注意下列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