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Ⅱ-10 昆仑成矿省;

Ⅱ-11 下杨子成矿省;

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

Ⅱ-13 上扬子成矿省;

Ⅱ-14 三江成矿省;

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

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

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

(1)吉黑成矿省(Ⅱ-1)

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

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

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

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

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

(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

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

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

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

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

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

(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

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

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

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铁铌稀土金铜铅锌硫成矿带;

(4)华北陆块成矿省(Ⅱ-4)

Ⅲ-14 胶辽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铅锌银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带;

Ⅲ-15 鲁西中生代金铜铁成矿区;

Ⅲ-16 华北盆地新太古代、中新生代铁煤油气成矿区;

Ⅲ-17 小秦岭-豫西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钼铝土矿铅锌成矿带;

Ⅲ-18 五台-太行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铜钼钴银锰成矿区;

Ⅲ-19 晋西-陕东黄河两侧元古宙、晚古生代铝土矿稀土铜铁金煤盐类成矿带;

Ⅲ-2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新生代油气煤盐类成矿区;

Ⅲ-21 阿拉善元古宙、新生代铜镍铂族萤石成矿区;

(5)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Ⅱ-5)

Ⅲ-22 哈龙-诺尔特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铅锌铁稀有宝玉石云母成矿带;

Ⅲ-23 克兰晚古生代铁铜锌金银铅成矿带;

Ⅲ-24 准噶尔北缘晚古生代、新生代铜镍钼金沸石膨润土成矿带;

Ⅲ-25 准噶尔西缘晚古生代金铬成矿区;

Ⅲ-26 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油气铀煤盐类成矿区;

(6)天山-北山成矿省(Ⅱ-6)

Ⅲ-27 博格达晚古生代铜锌石墨盐类成矿区;

Ⅲ-28 阿拉套-赛里木晚古生代锡钨铅锌成矿区;

Ⅲ-29 土哈盆地中、新生代油气煤铀沸石膨润土盐类成矿区;

Ⅲ-30 西天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铀煤铜(钼)锰铁镍金银稀有金属云母盐类矿床成矿区;

Ⅲ-31 觉洛塔格-星星峡晚古生代铜钼金银镍成矿带;

Ⅲ-32 南天山马鬃山晚古生代铁金铅锌银钒铀稀有稀土磷灰石蛭石菱镁矿滑石矿床成矿带;

Ⅲ-33 额齐纳旗晚古生代铜铁(萤石)成矿区;

Ⅲ-34 北山前寒武纪、晚古生代多金属铁铜镍金铅锌银磷稀有金属矿床成矿带;

Ⅲ-35 萨阿尔明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锰铅锌稀有金属盐类成矿带;

Ⅲ-36 西南天山晚古生代金铜铅锌银锑铀锡成矿带;

(7)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7)

Ⅲ-37 塔里木中、新生代油气煤铀盐类矿产成矿区;

Ⅲ-37--1 库车新代油气铀成矿带;

Ⅲ-37--2 阿瓦提--沙雅中、新生代油气煤成矿带;

Ⅲ-37--3 柯坪晚古生代Pb Zn Fe V Ti成矿区;

Ⅲ-37--4 卡塔克--满加尔新生代油气成矿区;

Ⅲ-37--5 塔里木南缘盐类矿产成矿带。

(8)秦岭-大别成矿省(Ⅱ-8)

Ⅲ-38 北秦岭早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银锑钼成矿带;

Ⅲ-39 桐柏-大别元古宙、中生代金铅锌银非金属成矿带;

Ⅲ-40 南秦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铜铁汞锑重晶石成矿带;

(9)祁连成矿省(Ⅱ-9)

Ⅲ-41 走廊古生代新生代铁锰萤石盐类成矿带;

Ⅲ-42 北祁连元古宙金铜铁铬钨铅锌成矿带;

Ⅲ-43 南祁连古生代铜锌铅银镍磷成矿带;

Ⅲ-44 拉鸡山早古生代铜金镍成矿带;

(10)昆仑成矿省(Ⅱ-10)

Ⅲ-45 柴达木新生代锂硼钾盐钠盐镁盐芒硝石膏天然碱卤盐(水)矿床成矿区;

Ⅲ-46 阿尔金早古生代铜金石棉成矿带;

Ⅲ-47 东昆仑前寒武、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铅锌铁成矿带;

Ⅲ-48 公格尔前寒武、晚古生代金铜铅锌宝玉石成矿带;

Ⅲ-49 塔什库尔干前寒纪、晚古生代金铜成矿带;

Ⅲ-50 喀喇昆仑中生代铜铅锌金成矿带;

(11)下扬子成矿省(Ⅱ-11)

Ⅲ-51 苏北坳陷新生代油气盐类成矿区;

Ⅲ-52 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

Ⅲ-53 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

Ⅲ-54 江汉坳陷中生代、新生代金稀土盐类成矿区;

(12)华南成矿省(含台湾省,Ⅱ-12)

Ⅲ-55 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

Ⅲ-56 闽粤沿海中生代锡钨铅锌银非金属成矿带;

Ⅲ-57 杭州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Ⅲ-58 湘中-赣中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铁钨锡锑铅锌稀有成矿区;

Ⅲ-59 南岭中段中生代锡银铅锌稀有稀土成矿区;

Ⅲ-60 粤中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银铁金钨锡稀有成矿区;

Ⅲ-61 粤西-大明山中生代钨锡铅锌金银成矿区;

Ⅲ-62 海南元古宙、中生代、新生代铁铜钴金银铝土矿水晶高岭土成矿区;(13)上扬子成矿省(Ⅱ-13)

Ⅲ-63 龙门山-神农架早古生代、新生代铁金磷成矿带;

Ⅲ-64 湘西-黔东中生代锑汞金磷滑石成矿区;

Ⅲ-65 渝南-黔中古生代、中生代铁汞锰铝成矿带;

Ⅲ-66 四川盆地新生代铁铜油气盐类矿产成矿区;

Ⅲ-67 金沙江东侧川滇黔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磷成矿区;

Ⅲ-68 右江地槽中生代金铅锌锑铜锰铝磷成矿区;

Ⅲ-69 杨子地台西缘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钛钒铜铅锌铂银金稀土成矿带;(14)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4)

Ⅲ-70 松潘-玛多晚古生代金银铅锌稀有金属成矿区;

Ⅲ-71 可可西里-盐源中生代、新生代金铜锌稀有稀土成矿带;

Ⅲ-72 藏东-拉竹龙新生代铜钼金铁盐类成矿带;

(15)三江成矿省(Ⅱ-15)

Ⅲ-73 白玉--中甸印支、燕山、喜山期银铅锌铜金锡成矿带;

Ⅲ-74 三江北段中生代、新生代铜钼银金铅锌成矿带;

Ⅲ-75 大理-景谷中生代、新生代铜锌钼金铅锌成矿带;

Ⅲ-76 澜沧-保山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铅锌银铜金铁成矿带;

Ⅲ-77 西盟中生代、新生代锡钨稀土成矿区;

(16)冈底斯—西昆仑成矿省(Ⅱ-16)

Ⅲ-78 羌塘-昌都新生代铜钼金银盐类成矿带;

Ⅲ-79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生代、新生代铜钼金铁盐类成矿带;

Ⅲ-80 藏南喜马拉雅喜山期汞锑金银成矿带;

全国统一分出五个成矿域,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中国的十六个成矿带介绍 1.西南三江成矿带 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

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目前滇西北 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 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 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加快推 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本区工作程度较低。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西南三江成矿带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1000万吨、银5000吨,铅锌1000万吨、富锰矿石1000万吨;新发现矿产地30~40处; 可提供详查的大、中型矿产基地15处。 2.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d3370737.html, 东乡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作者:玛依拉·艾山 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 [摘要]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地质特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矿床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进行找矿靶区优选,发现隐伏矿体,为矿山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 [关键词]东乡铜矿成矿规律找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137-1 东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江西省的中北部距东乡县城北东约7公里处,是在上世纪5、60年代发现并建矿投产的中型矿山企业,伴随采掘生产的进行,目前已开采殆尽,进入了资源危机状态。自赣东北地质大队发现铜矿以来,省内外有关地质单位均对东乡铜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成矿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 1成矿规律 (1)褶皱控矿:矿区内褶皱构造主要有2组,一为北东东向的褶皱,在矿区东北部的小璜一带尤为发育,而矿区中部与西南部则比较少见,且隐伏于白垩系的红层之下,沿着这一方向的褶皱所形成时代比较早(印支期),最初其轴向主要为东西向,受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而转为北东东向,尤其是经过南北向的褶皱横跨叠加后从而形成了盆地状或鞍状构造;另一组为北北西向褶皱,表现开阔,被后期构造改造而呈北西西向,其形成时代稍晚,与成矿关系十分密切,对早期形成的东西向褶皱具明显的叠加改造作用的该组背斜的轴部往往形成虚脱或滑脱空间. (2)断裂控矿:矿区内断层十分发育,按断层发育程度及其走向可分为北东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东东向断层为区域性大断裂的组成成分,为矿区内控岩、控矿的 主要构造.该组断层中F1,F2,F3断层规模较大,工程控制程度较高且与成矿密切。 (3)地层岩性控矿 区内矿体受控于壶天群的下亚群(C2-31)下部和梓山组上段(C1z2)上部两个层位.由于这两个层位不同岩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导致层间断裂带异常发育,形成了有利于成矿的导矿和储矿构造条件.区内所有矿体都严格控制在这个岩层组合范围 内发育的近于层间的断裂带内.在矿液存在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的岩性具不同的被交代性与蚀 变特征,导致矿区不同岩性的矿化程度差异很大,其选择性交代作用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如: 泥灰岩>页岩;碳酸盐胶结的砂岩>粘土质胶结或石英化砂岩;粗粒石英岩>细粒砂岩,前序列的相对后序列的易受矿化或矿化程度更强,铜品位较后者富.

成矿原理重点知识整理

成矿规律研究 地质年代表及记忆技巧解读: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岩浆岩主要代表岩石: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美国安第斯山脉最具代表性) 沉积岩主要代表岩石:石灰岩(卡斯特地貌)、砂岩、页岩等变质岩主要代表岩石:大理岩、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麻岩 矿产品用途小结: 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包括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磷块岩、黄铁矿、钾盐、矾石、石灰岩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铝硅酸盐矿产)、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和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地质年代及对应的代表性矿物: 70%的金矿、62%的镍和钴、60%以上的铁矿形成于前寒武纪;50%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世界上的盐类矿产主要形成于二叠纪。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海进层序底部会出现铁、锰、磷、铀等外生矿床(宣龙式铁矿、瓦房子锰矿、湘潭式锰矿、昆阳式和襄阳式磷矿等) 海浸时期会形成大量钙质沉积矿床:开云岩、灰岩 海退时期会形成泻湖相石膏矿和岩类矿床(祁连山、龙门山、南岭以地槽演化(长条状的场陷地带叫做地槽)为特点,矿产为内生的Cr、Ni、Fe、Cu、石棉,如镜铁山铁矿床,白银厂黄铁矿型铜矿床等) 海西成矿期: 我国东部处于地台阶段,以稳定的浅海相、泻湖相、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为主形成一系列重要的外生矿产(铁、锰、铝、煤、黏土);西北地区任然处于地槽发展阶段以内生金属矿为主。 印支运动结束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浸状态形成了许多外生矿床(铜、石膏、盐、石油、油页岩),在褶皱系中也形成了一些列的内生矿床。 燕山成矿期: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结束了地槽阶段,进入地台发展阶段。东部地区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相当强烈,造成了丰富的内生矿床。早期广泛分布的岩浆活动造就了Mo、Bi、Fe、Cu、Pb、Zn矿床;晚期广泛的小规模的岩浆热液活动造就了Fe、Pb、Zn、Hg、Sb、Au、稀有金属、萤石、胆矾石等矿床。此时喜马拉雅地区任然处在地槽发展阶段,有超基性、基性岩浆活动伴随有Cr、Ni、Cu、Pb、Ag等矿床。小型内陆盆地中有Fe、Cu、U、煤、盐类、油页岩等矿床产出。 喜山成矿期: 构造活动较弱,台湾地槽与喜马拉雅山地槽活动强烈,其超基性岩浆活动造就了Cr -Pt矿床(西藏)、Cu-Ni矿床及火山岩中的Cu、Au矿床(台湾)等以及Pb、Zn、S矿床(新疆西南部)。外生矿床较为发育以淋滤、沉积矿为主。 总体而言,我国各类矿床在时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我国铁、金矿产在地史发展的早期比较富集,Hg,Sb,As,稀有金属在晚期相对集中。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铜矿必备: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专业·正版·实惠·神秘福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破损请与我们联系矿业界保证每一位买家的权益中国斑岩铜矿的 勘查历史十分悠久,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探明了中条山铜厂峪、江西德兴、黑龙江多宝山等斑岩铜矿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斑岩铜矿找矿获得了持续的突破,相继发现了新疆土屋、延东斑岩铜矿、云南普朗、西藏驱龙斑岩铜矿和雄村、甲玛斑岩铜矿(金)矿等超大型矿床。想知道斑岩铜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吗,阅读此文或点击链接购买此书吧。精装!彩图! 内容简介 中国斑岩铜矿复杂的成矿环境,特别是陆内造山带斑岩铜矿及印支期超大型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大大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本书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所处的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作了进一步的划分,探讨了各斑岩铜矿带的时空分布规律。在对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硏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重点探讨了中国独特的碰撞和走滑造山环境斑岩铜矿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开展了成矿预测,

指出了找矿方向。本书中的“斑岩铜矿”,泛指其形成与花岗 岩类侵入体有直接成因联系的“斑岩型”铜矿、铜钼矿、铜金 矿等。本书可供从亊矿床学研究和矿产勘査的人员参考。 序 中国的斑岩铜矿,不论是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地质找矿,近年来都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的研究和找矿突破,进一步完善了斑岩铜矿的形成环境,丰富了斑岩铜矿成矿理论。中国的斑岩铜矿形成环境复杂,全球古亚洲、特提斯-喜马拉雅、滨太平洋三大成矿域中的斑岩铜矿成矿带都延入中国,其形成环境多样,除洋壳俯冲形成的岛(陆缘)弧型斑岩铜矿外,山型斑岩铜矿在中国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这部专著,以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课题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项研究项目为支撑,多省区联合,全面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斑岩型铜矿研究进展,在研究和总结中国斑岩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斑岩铜矿形成环境有岛弧、陆缘弧、碰撞造山带和板内构造岩浆活化带等四类。其中,造山型斑岩铜矿又分为主碰撞期加厚地壳拆沉壳幔混熔岩浆斑岩铜矿和后碰撞构造转化期 大规模走滑断裂切割岩石圈诱发地幔岩浆上侵形成的斑岩 铜矿等两种形成机制。中国“斑岩型”铜(钼、金)矿具有产 出空间成带、形成时间多期、同一带内成矿时代大体相同的

中国成矿带最新划分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 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 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 Ⅰ2-秦祁-昆成矿域 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 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 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 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 Ⅱ-5 阿尔泰-准噶尔成矿省; 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 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 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 Ⅱ-9 祁连成矿省;

自然铜形成机理

浅谈自然铜形成机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铜的生产及消费对世界铜工业的发展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找矿方法和手段上与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从铜矿的自然铜形成机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铜矿形成机理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cu industry development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the cu mine still has a distance with the advanced standard. for that, in this paper, it will mainly discuss these from the cu mine 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u mine; form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p5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青铜历史的国家,铜矿资源很丰富,但现在我国铜工业还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技术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加快我国铜工业的进程。铜的地球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形成氧化物和硫化物,硫化物是铜的主要产出形式。自然界也有少部分铜以单质或者合金状态产出,有时可以富集形成工业矿床。总结前人的资料,按照自然铜产出环境可以分为岩浆岩自然铜矿和砂岩自然铜矿。岩浆岩自然铜矿可以分为玄武岩自然铜矿床,中酸性岩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找矿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第一部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简介第二部分铜陵矿集区找矿思路

第一部分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大陆现今的地壳结构和物质组成是地壳经历了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形成的“产品”, 保留着演化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留下的痕迹, 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这个“产品”进行成像, 不仅可以了解现今的构造和物质状态, 还可以推演过去曾经发生的动力学过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铜多金属资源基地, 其形成的深部动力学过程一直是矿床学家关注、争论的焦点。2010 年SinoProbe-03 项目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完成了300 km 的宽频地震探测, 在庐枞矿集区完成了5 条剖面累计250 km 的反射地震、MT和地球化学剖面测量, 经初步处理分析,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包括成矿带上地幔存在低速体, 地幔各向异性呈小尺度变化特征, Moho 面存在局部隆起, 岩石圈底部界面模糊, 地壳呈双层结构, 上地壳厚度明显大于下地壳, 并且经历了早期强烈挤压、后期伸展的变形过程等。这些新发现支持软流圈上隆、岩石圈减薄, 富集地幔熔融、下地壳增厚、拆沉的深部动力学模式, 并可解释成矿带普遍发育的白垩纪埃达克岩、橄榄玄粗岩的成因和长江中下游巨型成矿带的形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工作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工作区内分布有大批以有色、冶金、钢铁、化工、建材等矿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有关的大-中型企业多具备选、冶、深

加工能力,与之配套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本区位于扬子陆块北部江南隆起的两侧,控矿和含矿地层较多。燕山期铜金铁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育。 1 区域构造地质背景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又称中下扬子)构造上位于大别-苏鲁超高压(UHP)变质带的前陆。北西以襄樊-广济深断裂、郯庐左旋走滑断裂为界, 南东以阳新-常州断裂为界, 总体上呈北西狭窄、北东宽阔的“V”字型地带(常印佛等, 1991), 并呈北东—南西向狭窄的负地形, 又称为下扬子坳陷。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属于扬子陆块北东缘的一部分, 而扬子陆块本身又由两个前寒武纪陆核组成: 即太古(?)-古元古(约1800 Ma)的扬子陆块和古元古-中元古的华夏陆 块,二者在晚中元古-早新元古时期(晋宁运动)碰撞拼贴在一起(Li, 1998), 后期又经历了陆内裂谷和造山运动。震旦纪之后形成了统一盖层, 震旦系-志留系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岩→碎屑岩相沉积, 加里东运动隆起成陆, 缺失下-中

广西融水县半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矿模式探究

广西融水县半坡铜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矿模式探究p半坡铜矿是由社会资金投入进行勘查的矿山。通过前期工作获得了较好的 成果,为扩大找矿成果,需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研究。虽然前人对元宝山东侧边缘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有过探索,但尚未涉及到本矿区,现针对离这些重要矿床较远的半坡铜矿的成矿模式进行探究,对搞好下一步勘查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桂北地块之九万大山隆起的元宝山花岗岩体东接触带上,即元宝山复式背斜之东侧。隶属宝坛—九毛铜镍锡多金属的重要成矿区(图1)。 出露地层主要有四堡群鱼西组(Pt2y)和文通组(Pt2w);丹洲群白竹组(Pt3b)、合桐组(Pt3h)及拱洞组(Pt3g);南华系长安组(Nhc)、富禄组(Nhf)及黎家坡组(Nhl)。其岩性为一套变质碎屑岩系列。其中四堡群鱼西组和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为区内锡铜多金属矿的重要赋矿层位。 区内构造较复杂,经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以元宝山岩体为中心的宽阔的复式背斜,局部倒转褶皱和次级倒转褶皱发育;断裂以NE向为主,次为NW向。其中NE向断裂与矿化关系密切,在断裂中石英脉、硅化、破碎明显,断层两侧岩层具有揉皱和挠曲现象,节理和劈理发育。 区域岩浆岩发育,主要是元宝山复式背斜东翼的四堡期花岗岩体(多期侵入)和雪峰期中性、基性-超基性小岩体、岩脉。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闪长岩、辉长辉绿岩、橄辉-辉橄岩、煌斑岩等。 区域矿产有锡、铜、镍、铅锌矿等,其矿床(点)众多,主要分布于元宝山岩体的东南侧。重要的有九毛铜锡矿床和六秀锡铜多金属矿床。(如图1) 1-南华系黎家坡组;2-南华系富禄组;3-南华系长安组;4-丹洲群拱洞组;5-丹洲群合桐组;6-丹洲群白竹组;7-四堡群鱼西组;8-四堡群文通组;9-中元古代细、中细粒斑状黑云二长(钾长)花岗岩;10-新元古代超基性岩;11-新元古代辉长岩;12-中元古代闪长岩;13-中元古代超基性岩;14-中元古代橄榄岩;15-煌斑岩脉;16-角岩化;17-云英岩化;18-硅化;19-实、推测整合岩层界线;20-实、推推测角度不整合界线; 21-侵入岩与围岩接触面产状;22-岩层产状;23-区域性大断裂;24-实测逆断层倾向及倾角;25-实、推测性质不明断层;26-铜锌锡多金属矿;27-铜镍矿;28-铜矿;29-锡矿;30-钨矿;31中型;32-小型;33-斑状花岗岩花纹;34-矿区范围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国内16条钨矿成矿带

国内16条钨矿成矿带 1、吉黑成矿带:主要有翠宏山铁(钨)多金属矿,二股西山和赵家湾子钨矿,白石应钨矿和弓棚子铜钨锌矿,岫岩钨矿,成矿类型为石英脉+矽卡岩型。 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带:已知钨矿(点)30多处,石英脉型钨矿有太朴寺白石有洼钨矿,锡盟的沙拉哈拉及秋林沟、哲盟的石匠沟钨矿,大兴安岭南端东山湾等。 3、燕山成矿带:蓟县沿河裂隙充填钨矿脉,主要包括密云沙厂含钨石英脉,平谷牛角峪钨矿,冀西北涞源县的于城矽卡岩型钨矿。 4、东秦岭成矿带:栾川三道庄夜长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钨钼矿,上房沟钨钼矿,灵宝文峪、杨寨峪和东闯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含金钨矿,洛南解家河和蓝田清山峪石英脉型钨矿。 5、祁连—西秦岭成矿带:肃北县塔儿沟层控型钨矿,野马滩钼钨矿,肃南大道口、古大板河、干巴河垴石英脉型钨(钼)矿,夏河阿夷山、白木沟矽卡岩型白钨矿、老槐沟石英脉型铜钨矿等。 6、天山—北山成矿带:新疆温泉的奇克斯台、居里申钨矿和库斯台钨锡矿、哈密琼洛克及绿洲泉石英脉型钨矿,精河奈楞格勒斑岩型钨矿,星星峡白石头矽卡岩型钨矿,红尖兵山石英脉型钨矿,鹰咀红山和七一山石英脉型钨矿和钨钼矿。 7、武当—淮阳隆起成矿带:湖北应山的王家屋脊,际下、竹林、新岭、老岭等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点)。 8、下扬子台褶成矿带:湖北阳新阮家湾和付家山、大冶龙角山等矽卡岩型白钨矿,安徽青阳百丈崖钨钼矿和宣城铜山—乔麦山钨钼铜矿,江苏旰贻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和谏壁的钼钨矿等。

9、东南沿海成矿带:粤东澄海莲花山斑岩型钨矿,吴坑、骆驼山、大帽山等石英脉型、云英岩型钨矿。 10、江南台隆成矿带:湘西沃溪—西安一带为层控型钨金锑矿,大湖塘、蓑衣洞细脉带型、大脉型及角砾岩型钨矿,阳储岭、邦彦坑斑岩型及角砾岩筒钨矿,东乡枫岭钨铁铜硫矿。 11、武夷山加里东隆起成带:沿石炭系藕塘底组顺层产出永平钨铜矿,行洛坑特大型细脉浸染型钨矿,东华山石英脉型钨矿,胎子岽角砾岩筒型钨矿,新路口、南排山等钨矿,牛头窝、下坝、五人坑、中栏坑等钨矿(点)。 12、湘赣粤加里东隆起成矿带:拥有大小钨矿床(点)多达500余处。武功山—玉华山区,以石英脉型钨矿为主,产于震旦系浅变质岩中,如武功山、明月山、浒坑、下桐岭、徐山、邓阜仙等钨矿。诸广山区有崇余犹地区的西华山石英大脉型钨矿、漂塘大型细脉带型钨矿以及木锌园、棕树坑、淘锡坑、杨眉寺等钨矿,柿竹园特大型钨锡铋钼矿,新田岭矽卡岩型钨矿,瑶岗仙石英脉型钨矿,和尚滩矽卡岩型白钨矿。于山地区的石英脉型矿床,有大王山,画眉坳、小龙、上坪、盘古山、黄沙、铁山垅等钨矿。九连山地区有瑶岭、石人嶂、梅子窝、师姑山及锯板坑特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大吉山、岿美山、官山等钨矿,间有个别钨铍铌钼矿。 13、湘桂粤海西—印支坳陷成矿带:伴生有黑钨矿、白钨矿的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拉么以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矿,特大型大明山石英脉、网脉型及层控型钨,平硐岭、两累石英脉型钨矿及红岗山、九毛钨锡铜矿。高桂山、大坝田、油麻岭等矽卡岩型钨锡铜矿和石英脉型钨锡锑矿,珊瑚长营岭大型钨锡石英脉矿及八步岭石英角砾岩脉钨矿,阳春、清源等地矽卡岩型钨矿,小南山、九曲岭等地斑岩型钨锡多金属矿。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 (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 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 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

陕西略阳铜厂铜矿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_丁振举

第20卷第3期西安工程学院学报V ol.20 N o.3 1998年9月 JOU R NA L O F XI′AN EN GI NEER IN G U N IV ERSIT Y Sep.1998陕西略阳铜厂铜矿成矿时代及地质意义* 丁振举 姚书振 周宗桂 伍刚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武汉430074) 提 要 根据铜厂铜矿床辉钼矿Re O s同位素模式年龄和黄铜矿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889M a和359M a,并依据其地质特征和与铜厂岩体之间时空关系,认为早期铜矿化发生在889M a左 右,与铜厂岩体岩浆期后热液有关;晚期铜矿化则发生在359M a左右,是伴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发生 的;其矿质来源研究表明既有来自围岩的,又有来自岩体本身的;包裹体测温资料表明成矿温度集中在 两个区间:高温大于300℃,低温150~200℃。该矿床为多期、复源、多种成矿作用叠加复合的产物。 关键词 成矿年代;岩浆期后热液;动力变质;铜矿;陕西 中图法分类号 P618 第一作者简介 丁振举,1966年生,博士,现主要从事成矿流体及区域成矿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铜厂铜矿床位于陕西略阳扬家坝乡,为一隐伏矿床,是迄今为止在元古界碧口岩群侵入岩中发现的最大的中型规模铜矿床。矿区地层为一套火山沉积建造,下部以基性火山岩岩为主,上部以酸性火山岩为主体,最上部则过渡到九道拐组正常沉积岩。火山岩变质程度不深,为绢云母绿泥绿片岩相。铜厂地区岩浆活动频繁,除元古代火山喷发、次火山岩侵入外,还发育侵入岩浆活动,如铜厂石英闪长岩、钠长岩侵入岩体;峡口驿黑木林超基性岩体等。与铜矿化密切相关的铜厂石英闪长岩、钠长岩组成一个复合岩体。由于对铜厂岩体的侵位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并且相差很大〔1~3〕,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岩体侵位时间、铜矿成矿时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认识。正确认识矿化与岩体侵位之间的时空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铜厂铜矿成矿机制的认识,而且对在勉略宁地区寻找相同类型的矿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铜厂铜矿体产出特征 铜厂铜矿体就位于铜厂石英闪长岩体内部的外  收稿日期 19980106  *地矿部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502002)资助缘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严格控制(图1),呈脉状、 图1 铜厂岩体后沟剖面(北段) (据西冶711队资料修改) 1.白云岩; 2.炭质板岩; 3.蛇纹岩; 4.石英 闪长岩; 5.断层; 6.推测地质界线;7.铜矿体 平行脉状,沿走向舒缓波状变化。总体以东西向为主,间有北东向产出,倾向南,倾角自浅部较陡60°~70°,向深部变缓到45°左右。矿石组构有块状、角砾状、脉状、细脉状、网脉状等构造;有交代结构、压碎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自形粒状结构等。铜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白银地区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 【摘要】本文针对白银地区特定的成矿地质环境,从矿源层控矿、岩浆岩活动控矿、区域变质作用控矿、构造控矿四个方面对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针对不同金矿类型的找矿规律。 【关键词】白银;金矿成矿;找矿规律 从矿床的形成因素及过程来看,特定矿床的出现是岩石圈系统某种运动(作用)的结果。白银地区位于北祁连山早古生代造山带石灰沟—白银厂裂谷—岛弧东延部分石青硐—白银火山岩亚带东段,南为中祁连隆起带。该地区金矿床的形成归因于晚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该地区的金矿类型众多,曾以白银厂大型黄铁矿型铜矿床享誉国内外。本文通过分析已有的金矿资料,并结合白银地区的地质演化、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分布等对该地区的金矿成矿及找矿规律进行了系统总结。 1.成矿地质环境 白银地区形成的主要成矿地质环境有: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了高山古陆边缘裂陷槽、白银火山岛弧带、断陷盆地。这几大地质环境构成了白银地区主要的成矿地质背景。 1.1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 中祁连边缘海盆地隆起带位于黑石川-棺材涝池-曾家庄一带。形成于中元古代末期,由古特提斯板块向中国陆台急剧俯冲使该区发生褶皱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海相碎屑岩沉积区域变质及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矿床类型为变质热液型、蚀变破碎带型和硫化物伴生金型。 1.2了高山裂陷槽 了高山裂陷槽位于西湾以南红砂岘—甘露池一带,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地壳运动使中部(了高山)下陷而成。其地质特征为成熟度低的岩屑杂砂岩、硅质岩、火山岩沉积及岩脉侵入活动。矿床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 1.3白银火山岛孤带 白银火山岛孤带位于石青硐- 苏家湾断裂带以北,形成于早古生代中、早期,因火山喷发而成。其地质特征为双峰式火山喷发沉积及岩浆侵入活动,不同方向构造活动。矿床类型为热液改造型和块状硫化物伴生金型。 1.4断陷盆地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简介(2)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16 个重要成矿带简介(2) 3.天山成矿带工作区位于新疆中部,西起中国新疆西部国界,东至新疆甘肃省界;北起准噶尔盆地南缘,南止塔里木盆地北缘。总面积约55 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较方便。 天山成矿带地处中亚腹地,是古亚洲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横跨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两个重要的成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天山地区已发现各类矿产136 种。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铜、镍、金等。天山地区共划分出18 个成矿远景区,其中东天山5 处,西天山10 处,西南天山3 处。主攻铜、铅、锌、镍、金、铁等矿产。以东天山哈尔里克铜镍金成矿带、觉罗塔格金铜铁成矿带和西天山博罗霍洛山铜金成矿带和那拉提铜镍金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开展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加强与中亚地区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的对比研究,新发现一批具有大中型资源远景的矿产地,形成一批铜多金属后备勘查基地。重点加强卡拉塔格铜金矿、北达巴特铜多金属矿、莱历斯高尔铜钼矿、玉希莫洛盖铜矿、双龙铜矿、土墩铜镍矿、乌拉根铅锌矿等具有大型远景规模的矿产地的勘查工作。 预期新增储量铜500 万吨、铅锌300 万吨、镍30 万吨、金50 吨;新发现矿产地50~60 处;提供普查详查基地10~20 处。 4.南岭成矿带 南岭成矿带跨越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四省(区),面积约16 万平方公里。区内交通发达,钨、锡、铋、铅锌、稀土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南岭地区横跨扬子、华夏两个板块,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规律(摘抄)

1、断裂性质和规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首先要查明控矿断裂的性质、规模、产状要素等等。 就力学性质而言,可将断裂分为张性、压性和扭性三大类。三类断裂不同的成矿特点如下: 张性:围岩受力处于膨胀状态,孔隙度较高。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不规则状、延伸较小,矿液易于通过。温度下降快,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成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居多。 压性:围岩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孔隙度渗透率都小。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不利。 扭性:兼具张性和扭性的特点(压扭接近压性,张扭接近张性),孔隙度渗透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代作用均可成矿。 在实际工作中,从断层结构面特点和伴生构造岩的性质,可以对断裂主要力学性质作出判断。有时有的断裂构造活动过程中出现力学性质的改变,产生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要具体分析。 张性、压性断裂活动过程中,常常都伴有扭应力活动,形成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常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过程起着“屏蔽”作用。 一般纯张性断裂中矿化不是最好的,而张扭性断裂中矿化意义较

大。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派生构造也有不同特点,有助于查明受控矿脉的尖灭再现、侧现、侧伏等规律。断裂构造的规模,包括断距大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距离,下切深度大小等。有的断裂深切下地幔,且长期活动,常称为深大断裂。它们往往是类生矿化,特别是壳下源矿化的控制构造,值得重视。 2、断裂活动的时间和期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而矿化只与其中某一时期或几期断裂构造有关,至于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主要是改造和破坏。同一条断裂的不同活动期,其力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构造与后期构造互相影响。构造的多期活动,可以导致多期矿化的叠加,这些情况在各个矿区极为常见。矿床划分成矿段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矿区构造活动期次。一些层控矿床,断裂构造在成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断裂构造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断裂构造现象极为常见,但是成矿只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广大地质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下列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预测选区选点极为重要。 (1)不同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2)在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3)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如压扭性断层的下盘,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中国成矿区带详细划分及矿产情况分析 一划分方法 全国的成矿区(带)采用五分法。 即成矿域(与Ⅰ级区带对应)、成矿省(与Ⅱ级区带对应)、成矿区(带)(与Ⅲ级区带对应)、成矿亚区(带,与Ⅵ级对应),矿田(与Ⅴ级对应)。二成矿区(带)的详细划分 0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 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 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在每个成矿域内,由于地区性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演化的差异而有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的形成。后期新形成的成矿域通常叠加在前期已形成的古成矿域之上,存在后期成矿作用整体叠加在前期构造单元或部分构造单元之上,成矿域界线有可能穿过已存在的一些成矿省或成矿区(带),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某一地区历史时段内发生的成矿作用结果,如滨西太平洋成矿域穿过华北陆块和秦岭-大别等成矿省。 02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 Ⅱ-1 吉黑成矿省;Ⅱ-2 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3 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4 华北陆块成矿省;Ⅱ-5 阿尔泰-准噶尔

成矿省;Ⅱ-6 天山-北山成矿省;Ⅱ-7 塔里木陆块成矿省;Ⅱ-8 秦岭-大别成矿省;Ⅱ-9 祁连成矿省;Ⅱ-10 昆仑成矿省;Ⅱ-11 下杨子成矿省;Ⅱ-12 华南成矿省(含台湾岛和海南岛);Ⅱ-13 上扬子成矿省;Ⅱ-14 三江成矿省;Ⅱ-15 松潘-甘孜成矿省;Ⅱ-16 雅鲁藏布江成矿省 03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 (1)吉黑成矿省(Ⅱ-1)Ⅲ-1 完达山中生代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区;Ⅲ-2 太平岭-老雅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铜镍铅锌银铁成矿区;Ⅲ-3 佳木斯-兴凯新太古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多金属非金属成矿区;Ⅲ-4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太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金铜镍银铅锌成矿带;Ⅲ-5 松辽盆地新生代油气铀成矿区;(2)内蒙-大兴安岭成矿省(Ⅱ-2)Ⅲ-6 额尔古纳中生代铜钼铅锌银金成矿带;Ⅲ-7 大兴安岭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金成矿带;Ⅲ-8 大兴安岭南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金铁锡铜铅锌银铍铌钽矿床成矿带;Ⅲ-9 二连-巴音查干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铜铁铬铅锌银成矿带;Ⅲ-10 锡林浩特-索伦山元古宙、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铁铬金钨锗萤石天然碱成矿带;(3)华北陆块北缘成矿省(Ⅱ-3)Ⅲ-11 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铜银铅锌镍钴硫成矿带;Ⅲ-12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硫铁矿成矿带;Ⅲ-13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

构造与成矿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 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 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本文在阅读大量前人有关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阅读有关侯增谦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以及陈衍景的“大陆碰撞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的前提下,简要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要点、与区域成矿理论的区别、大陆碰撞流体作用模式、最后作简要总结。 关键字: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流体作用模式研究进展 经典区域成矿理论,是指建立于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区域成矿理论。虽然不少矿床学家曾尝试借用基于大洋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模式,解释大陆内部古老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特别是很多矿床学家依此解释华南造山带、秦岭-祁连-阿尔金-昆仑造山带以及天山-蒙古-兴安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有关花岗岩类的形成,这些尝试都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于经典的板块构造成矿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大陆碰撞带及其大陆内部的成矿作用,地质学家普遍认识到,适合于大洋和大陆边缘环境的理论或模式不可照搬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也成为热点,通过一系列的地质工作,地质学家们对碰撞造山带的几何结构、造山机制和造山动力学过程等有了深入认识,最后导致了一系列找矿的突破和理论的提出。 一、板块构造成矿理论 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归根结底是与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从太古宙地幔柱构造到显生宙板块构造)有关,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必然造就不同的成矿系统和矿床类型。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已建立了三大成矿系统,包括离散边缘成矿系统、汇聚边缘成矿系统以及克拉通成矿系统[1],并且日臻完善,很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离散边缘成矿系统:通常发育于超大陆裂解时期,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乃至大洋扩张环境,分别形成沉积岩容矿的同生-后生矿床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 矿床(图1.1)。同生沉积矿床主要是BIF 和SEDEX 型Pb-Zn矿。BIF矿床形成于部分缺氧的海底陆坡环境是海底热水系统中Fe大量堆积的产物;SEDEX型矿床形成于被动陆缘裂谷-裂陷环境。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弧后盆地或弧间裂谷,主要受岩浆热机驱动的海底热水对流循环控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矿规律与预测复习与习题

成矿规律学: 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是经济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按研究尺度划分: ?全球成矿规律:洲际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特提斯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 ?区域成矿规律:成矿省、成矿带 ?局部成矿规律: 矿田\矿床\矿体 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定量预测: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控矿因素:一般指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如构造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层、岩相、古地理)等。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指一定类型的岩浆岩与一定类型的矿床之间的专属对应关系. 成矿期: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

成矿省:某一特殊矿物组合或者以一种或多种矿化类型为特征的矿床集中区(有利于成矿的区域) 成矿系列:在一定的地质单元内,在一定的地质发展时期,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在不同或相同演化阶段,形成的有相互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成矿系统:在一定的时域-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 矿物共生:是指在各种金属矿床的矿石中,某些种类的矿物,常由于成因上的联系而构成一套特征的矿物组合。 成矿模型为精心组织的、用于描述矿床类型基本属性的信息系统,是表达矿床如何形成与控制因素的模型。 找矿模型——又称勘查模型,它是表述目标矿床及其对一定勘查技术产生预期效应的模拟体系,是描述矿化特征和找矿标志的模型 找矿模型和成矿模型都具有成矿预测的功能,二者之间实际上有着紧密的关系:成矿模型是找矿模型的基础;找矿模型是成矿模型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延伸 描述性模型——对一类矿床本质属性的概括,是对该类矿床基本而共同的特征的总结,或者说是一类矿床输出信息的系统总结。 矿床成因模型——对观察到的矿床地质现象作出合理的成因解释。是一组相关矿床属性的汇集,从中可发现某些属性之所以有用的原因。成矿信息:是指示矿化存在的各种显示和标志,它直接或间接指示识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我国26个主要铁矿成矿区带成矿特征与找矿潜力 1.阿尔泰成矿带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和东南少部分处在塔城地区和昌吉州境内。北部、东北部和西部分别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接壤。面积 8.08 万平方公里。阿尔泰成矿带已知铁矿床(点)在成因、时间、空间和物质来源上均与泥盆系火山岩密切相关,铁矿层受地层层位、岩性和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矽卡岩型次之。已知各类矿床、矿点数百处。已发现的蒙库、阿巴宫、巴利尔斯、加尔巴斯岛、乔夏哈拉、老山口等铁矿床多属平炉富矿和一般富矿,多属易选磁铁矿石,开采条件较好。预测铁矿石资源量 7 亿吨,其中富矿 2.8 亿吨,铁矿找矿潜力主要位于蒙库-阿巴宫和乔夏哈拉铁矿找矿远景区。 2.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西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东起巴仑台、西止伊宁,北自博罗霍洛山南坡,南至哈里克塔乌山北坡。面积 6.33 万平方公里。西天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铁矿区带之一,铁矿产出于天山中间隆起带及其南北两侧,北侧处于隆起带与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过渡的断隆带上,有石炭系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南侧断陷盆地中有石炭系海相沉积型铁矿;在隆起带轴部,元古界星星峡组及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的志留系中有一些沉积变质型铁矿点存在。西天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铁矿床(点)共 88 处,预测铁矿石总资源量 8 亿吨。根据本区航磁反映的岩性构造特征和对区域磁场、局部异常的解释,结合本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划分出式可布台一查岗诺尔和莫萨沙拉(铁锰)2 个找矿远景区。 3.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哈密南部天山、甘肃及内蒙古北山地区,面积 13.05 万平方公里。东天山-北山成矿带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铁矿成矿带,主要分布在东天山阿齐山雅满苏-红石山晚古生代裂陷海盆褶皱带和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前寒武纪隆起区。铁矿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如雅满苏铁矿床等)、海相沉积型(如库姆塔格菱铁矿矿床)、沉积变质型(如天湖铁矿床、帕尔岗铁矿床、梧桐沟矿床等)、陆相火山岩型(如磁海铁矿床等)及与辉长岩类有关的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床(如尾亚矿床等)。东天山-北山铁矿成矿带已发现有铁矿床(点)百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 10 余个,有阿齐山一矿和骆驼峰、红云滩、白山泉、雅满苏、梧桐沟等铁矿。预测铁矿石资源量达 15 亿吨以上。该成矿带可划分出库鲁克塔格和北山 2 个重要铁矿找矿远景区。 4.西南天山铁矿成矿带位于新疆西部克孜勒苏克尔柯孜自治州西部、喀什北部,面积 4.24 万平方公里。西南天山铁成矿带位于中亚天山成矿带的东南部位,包括两个构造单元:北为南天山造山带,属塔里木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早期构造一建造带,火山作用均相对强烈,岩石区域变形程度高。该带发育志留纪-泥盆纪具浊流沉积特征的复理石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蛇绿岩建造,岩石组合为变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含炭千枚岩化泥质板岩等,火山岩主要为超镁铁岩、玄武岩、细碧岩、细碧玢岩、钠长粒玄岩和少量中性火山岩;南为塔里木古陆及其被动陆缘,具有统一的前南华纪变质基底,广泛发育南华纪-古生代碎屑岩-碳酸盐岩稳定沉积盖层。西南天山地域辽阔,但已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