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十三式太极拳中的金刚捣硾,掩手肱拳为陈氏太极拳独特刚柔并用的动作,可刚柔并用也可柔而不发。单鞭、揽扎衣的左顾右盼;单鞭、六封四闭的大开大合;雀地龙和金鸡独立的下势与独立的上下屈伸;倒卷肱和白鹅亮翅的退中有进,进中有退等,组合成了一套完美的套路。几十年来在世界上传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练习者的喜爱。为练好陈氏太极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陈氏太极拳老架十三式拳谱起势

亦静亦动两仪生,阴阳开合立身正,

气沉丹田周天转,不知不觉得功成。

1、金刚捣硾

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

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

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2、揽扎衣

揽扎衣式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

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3、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

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4、单鞭

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5、雀地龙

雀地龙势低身法,意在攻下将敌挫,右手抓住他手臂,猛然铲他脚底窝。

6、金鸡独立

金鸡独立身法正,左右平衡象杆秤,中处摆开劲要猛,引带击摔在于拧。

7、倒卷肱

说说守势倒卷肱,前腿弓来后足登,双手左右相照应,一边引来一边攻。

8、白鹅亮翅

白鹅亮翅用劲巧,左右上下妙在腰,右撑左按无定势,遇顶则丢劲要轻。

9、斜行

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10、掩手肱拳

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转腰出拳击敌胸。

11、双摆莲

甩起右脚双摆莲,意在胯处右脚悬,先合后开猛用力,双手拍脚响震天。

12、当头炮

当头炮式威力大,劲贯双拳将力发,

双手引带向下捋,提手转腰把敌击。

13、金刚捣硾

收式还是大捣碓,招势用完名史垂,

要问咱家用那式,太极一运定乾坤。

收势

上接宇宙下通地,宇宙精华集地气,

气沉丹田归心圆,长寿之秘练太极。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传承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世传之太极拳,取法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运刚柔化发之劲,为中国武术之上乘者。其根源可远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温县常阳村。后因陈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县之时期便素习长拳,迁居温县后,由始祖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九世祖陈王廷,参以戚继光拳经,编造拳套;以其独特缠绕运转之缠丝劲,并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之内功拳法。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从十四祖陈长兴,方开先例,外传于永年杨露禅,并由杨氏引至京城,变化拳式成杨家太极拳而广为流传。尔后亦衍生出数家不同之派别。直至十七世祖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陈氏太极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已六百多年,历代相传,其间亦有所改进。至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时,陈氏拳艺,已由博而约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陈长兴所传者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陈有本所传之新架,则是删去头套中之震脚发劲,变化难练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陈清萍所传者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且更为紧凑。

此趟头套十三势之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的法则,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样宽大;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点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