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2 2 10kV架空配电线路总体说明

2.1 总体说明

2.1.1规划原则

2.1. 1.1、供电区分类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按行政级别、城市重要性、经济地位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将供电地区划分为四级、供电分区划分为六类。配电网设备按照不同地区级别、不同供电分区装备技术要求有所差异,满足不同负荷密度下、不同供电分区的需要。

表2.1.1.1-1 地区级别划分表

表2.1.1.1-2 地区级别与供电分区分类对照表

2.1. 1.2、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电网结构

表2.1. 1.2-1 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网络结线方式

(1)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各类供电区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类3km,B类4km,C、D类6km,E类10km,F类15km,E、F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A、B、C、D类供电区10kV线路应实现绝缘化,E类宜实现绝缘化。

(3)同一地区同类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应尽量减少并标准化。电缆环网结线方式每回线路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架空线路应合理设置分段点,减少故障停电范围。在配电网络规划与建设改造中,应根据规划导则,结合地区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供电区域的用电性质、负荷密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

(4)各种网络结线方式示意图为:

单环网接线方式

多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

单环网、多分段单联络都是通过主干线路末端之间的直接联络,实行环网接线,开环运行。这种接线具有运行方便、结线简单、投资省、建设快等特点;对于架空线路,只

要在主干线路上安装若干台杆上开关即能实现。当主干线路任一段线路或环网设备故障、检修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切换,确保非故障段(非检修段)正常供电,大大提高了系统供电可靠性。但该接线方式要求每条线路具有50%的备供能力,即正常最大供电负荷只能达到该线路安全载流量的1/2,以满足配电网络N-1安全准则要求;一般每条线路配变装接容量不超过10MV A。双环网接线方式

三分段三联络接线方式

双环网、三分段三联络在单环网增加每一分段线路与其它线路的联系,实现互为备用,当任一段线路或环网单元故障、检修时,均不影响另一段线路正常供电,尽可能缩小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这种接线每条线路只需余留1/3或1/4的备用容量,线路负载率高达67%或75%,大大提高了配电线路利用率;但由于需要架设联络线路,增加线路投资,联络线路应采用就近引接。

树干式接线方式

由于树干式网络不存在线路故障后的负荷转移,可以不考虑线路的备用容量,每条线路可满载运行,即正常最大供电负荷不超过该线路安全载流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主干或次干线路分段开关可采用柱上重合器,尽可能快速切除线路故障。这种接线方式只适用于城郊、农村或非重要用户的架空线路。

2.1.2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要点说明

2.1.2.1导线

2.1.2.1.1导线型号及截面选择

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根据工程实际选LGJ型钢芯铝绞线、LJ铝绞线或JKLYJ、JKLGYJ型绝缘导线,并认真

计算,留有一定裕度。其中钢芯铝绞线设计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5,架空绝缘导线设计安全系数不得小于3.0。10kV 导线截面选择应系列化、标准化,同一分区内主干线截面宜一致,主干线路的导线截面统一按5年负荷规划一次选定。

《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云南省电网公司35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要求,在D 类及以上供电区应采用绝缘导线,E 类供电区可采用绝缘导线,F 类供电区宜采用裸导线,山区或空旷易雷击区域应采用裸导线。根据云南省地形地貌情况,各类供电区内处于林区地段应采用绝缘导线。中压绝缘导线宜选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铝绞线或交联聚乙烯绝缘钢芯铝绞线,中压裸导线宜选用钢芯铝绞线、铝绞线。

按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和《110kV及以下配电网装备技术导则》要求,结合规划,各类供电区的10kV 导线截面选择按表表2.1.2.1-1 10kV选取。

表2.1.2.1-1 10kV 线路导线截面选择

2.1.2.1.1 常用导线、钢绞线技术参数

常用导线、钢绞线技术参数详见表2.1.2.1-2~表2.1.2.1-6。

表2.1.2.1-2 LGJ型钢芯铝绞线规格

表2.1.2.1-3 15kV JKL(G)YJ型架空绝缘导线技术参数表

表2.1.2.1-4 镀锌钢绞线技术参数表

表2.1.2.1-5 中压导线持续载流能力控制标准

上表中电流数值作为对导线载流能力的最低控制要求,不代表导线实际载流能力。交联聚乙烯绝缘导体的额定运行温度为不超过90℃,短路时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50℃。裸导线按同样标准控制。

2.1.2.2绝缘子

中压配电线路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般地区的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数应符合Q/CSG11502的规定,城市线路绝缘子安全系数宜适当提高,绝缘子型式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特点选择。

本设计中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或陶瓷棒(瓷横担绝缘子),耐张杆采用悬式绝缘子串。绝缘子机械强度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针式绝缘子2.5,悬式绝缘子2.0。

针式绝缘子采用P-10T/P-15T/P-20T型和P-10M/P-15M/P-20M,使用时据线路所处地带的污秽等级选用额定电压15kV或20kV的产品;瓷横担绝缘子选用SC-185(S-185)或SC-210(S-210)的产品;悬式绝缘子选用XP-70型,通过污秽地区的线路区段应采用防污绝缘子。其机电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干弧电压75kV,湿弧电压45kV,击穿电压110kV,机电破坏负70kN。

上述各种绝缘子的型号及参数见表2.2.2-1。

表2.1.2.2-1 各式绝缘子型号及技术参数表

2.1.2.3 金具

10kV线路常用金具为耐张线夹、连接金具和接续金具。本图籍中架空导线宜采用常规、节能铝合金或预绞式金具,绝缘导线用常规或预绞式金具和穿刺线夹。具体视情况选用。

10kV线路优先选用不受电磁作用影响的节能型金具,机械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钢制或黑色金属质地的金具应热镀锌,并应符合DL/T 765.1 的技术规定。

10kV 架空裸线金具使用节能型铝合金金具。绝缘导线宜采用耐张铝合金金具。绝缘导线“T”接引线应采用带绝缘罩的专用并沟线夹。绝缘导线应选用与之导线匹配的绝缘金具,应在T 接处、耐张杆两端、终端杆装设穿刺型带绝缘罩式接地挂环。

2.1.2.

3.1 耐张线夹

A、B、C、D类区域均为绝缘导线,采用绝缘导线耐张线夹或预绞式耐张线夹;E、F类区域采用绝缘导线时,用绝缘导线耐张线夹或铝合金耐张线夹绝缘罩配套使用;E类区域采用裸导线时,用铝合金耐张线夹;F区域采用裸导线时,用普通耐张线夹。

常用耐张线夹详见表2.1.2.3-1至2.1.2.3-7。

表2.1.2.3-1 常用普通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2 NLL系列螺栓型铝合金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3 NXLH 系列螺栓型铝合金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4 HD 系列螺栓型铝合金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5 NJX 系列楔型绝缘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6 JNX 系列楔型绝缘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7 JNL 系列倒装式楔型绝缘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8 JNZL 系列楔型自锁绝缘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9 常用预绞式导线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PLP )

表中型号和参数仅供参考,以产品提供厂家型号为准。

表2.1.2.3-10 楔型UT形耐张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2.1.2.

3.2 连接金具

常用连接金具见表2.1.2.3-8。

表2.1.2.3-11常用普通连接金具及适用条件表

2.1.2.

3.3 接续和其他金具

表2.1.2.3-12 常用并沟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3 常用T型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4 常用预绞式导线全张力接续条及适用条件表表2.1.2.3-15常用预绞式跳线接续条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6 常用接线端子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7 绝缘穿刺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8 绝缘穿刺线夹及适用条件表

表2.1.2.3-169 穿刺型带绝缘罩式接地挂环及适用条件表

表2.2.3-20 架空绝缘线路异径并沟、T 型分支线夹

表中型号和参数仅供参考,以产品提供厂家型号为准。 2.1.2.3. 4 拉线金具: 表2.2.3-17 楔型线夹

表2.2.3-18 UT 型线夹(不可调式)

表2.2.3-19 UT 型线夹(可调式)

注:NUT-3、NUT-4两种线夹的U 型螺丝上带有顶杠。 表2.2.3-20 拉线用U 形挂环

表2.2.3-21 钢线卡子

2.1.2.

3.5 防振锤

表2.1.2.3-22 防震锤规格表

2.1.2.4 杆塔

2.1.2.4.1 混凝土电杆

本图集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稍径电杆,电杆构造要符合国家标准。其设计强度安全

系数不应小于1.8。

表2.1.2.4-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主要技术数据表

装设线路设备的电杆,除熔断器和隔离开关外,用Φ190稍径的钢筋混凝土拔稍杆。附挂单相变压器的电杆,选用15m 或12m Φ190稍径的重型钢筋混凝土拔稍杆(增加配筋和提高混凝土标号)。

本设计中给出单杆单回直线、耐张、终端、T 接和双回直线组装图,单杆中压带低压组装图,双杆单回直线、耐张、终端和三联杆单回耐张组装图。

2.1.2.4.2 角钢塔

本设计选用SJT2和Y90两个系列塔型,其中Y90为单回塔,SJT2为双回塔,包括焊接型,给出总装、详图、材料和常规基础施工图,具体型号及使用条件需按照规程进行校核。

2.1.2.4.3圆锥形钢管杆

本图籍对10kV (包括单回、双回、三回、四回,满足直线、转角、分支、T 接、终端等各种功能需求)各种钢管杆型提供杆型总装图,仅供设计参考。具体工程设计时根

据设计或建设方提出功能需求、工况条件和地质情况,由供货厂家出杆型和基础设计图。钢管杆离地2.5m以上应有登杆塔设施,钢管杆的横担宜设置高空防坠装置。所有钢管杆最底层电力横担下1.5m处增设ADSS光缆挂点。

2.1.2.4.4 杆塔的选用原则

在走廊清理费用较高及走廊较狭窄的地带,宜采用导线三角排列的杆塔;在非重冰区还宜结合远景规划采用双回线路或多回线路杆塔;在重冰区应按照抗冰加固导则合理选择导线排列方式和杆塔;边远山区运输条件较差时,可据情况选用分段杆、分段钢管杆或螺栓塔,本图籍不作定型。

2.1.2.5基础

2.1.2.5.1 电杆

混凝土杆埋深参照《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1987)要求,结合当地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施工设计,埋深均不小于下表所示的数值。本设计电杆埋深按常规地质考虑,如遇特殊地质,应增加埋深,必要时加装底盘或卡盘。附挂单相变压器的电杆,杆根应用混凝土作加固处理。泥石流和滚石地段应据情况增设护坎。

表2.1.2.4-2 混凝土电杆埋深表

2.1.2.5.2 角钢塔

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本设计提供基础制作定型参考图,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级,参考使用,特殊地段应进校验或设计。

2.1.2.5.3 钢管杆

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桩式基础。现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20级。基础图参考钢管杆生产厂家提供图纸使用。

2.1.2.6 拉线

本设计拉线采用GJ型镀锌钢绞线,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大于 2.0,最小规格为GJ-35,拉线棒直径不应小于16mm,加工后热镀锌。拉线敷设本着节省占地的原则,对地夹角宜按60°设计,如条件允许可敷设为45°,当线路拉力较小,又受地形限制,且不能达到45°角时,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原则上不得小于30°。拉线盘埋深不得浅于2m。按要求,底把露出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0.3~0.5m。

拉线材料采用镀锌钢绞线,其瞬时破坏应力不得小于1176.0MPa。空旷和风口地区10kV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装设人字防风拉线;覆冰为中冰区地段,连续直线杆超过5基时,宜装设四方拉线,提高线路的抗冰害能力(四方拉线型式布置为两根垂直线路方向位于下横担下方,另两根顺线路方向位于中导线顶套下方)。位于公路边的电杆拉线宜选用反光拉线。

表2.1.2.6-2 常用拉线的长度计算及拉盘定位表

l——拉线中心点至杆脚距离;h——拉盘埋深;

Q——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1.2.7 铁附件

各种铁附件分别与导线型号、主杆直径、线路转角及使用特点等有关,本设计在部件中尽可能扩大适用范围,使其达到一图多用的目的,为方便加工和安装,角钢塔和钢管杆用铁附件由生产厂家配套生产,不再出图。

2.1.2.8 防雷接地

(1)、

10kV配电线路与高压电力线、低压电力线或其他弱电线路交叉时,应按部颁DL/T63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的要求接地。在居民区的混凝土杆应按部颁《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1987)和《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的要求接地。铁塔和钢管杆每基均应接地。

(2)、并联电容器、柱上断路器、电缆终端头的防雷装置采用氧化锌避雷器。对经常开路运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两侧均应装设避雷器,双电缆终端头装设一组避雷器。以上接地引下线应分别与各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表2.1.2.8-1规定的数据。

① 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

(3)、配电变压器的防雷装置采用氧化锌避雷器,其接地引下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及外壳连接。总容量为100kV A 以上的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总容量为100kV A 及以下的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4)、10kV 配电线路应按《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设置接地装置。

(5)、架空线路防雷与接地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运行方式,结合当地现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等情况,在计算耐雷水平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与接地。

(6)、在雷电频繁区域,10kV 架空绝缘线路宜视需要每隔200~500 米设置避雷器并应加装防雷击断线金具。10kV 架空绝缘线路如采用绝缘材料横担,应在绝缘横担段线路的柱上开关、变压器处加装避雷器。

(7)、架空配电线路与电缆连接处应安装线路避雷器。

(8)、居民区和水田中的接地装置,包括临时接地装置,宜围绕杆塔基础敷设成闭合环形。

(9)、如接地装置有很多水平接地体或垂直接地体组成,为减少相邻接地体的屏蔽作用,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小于其长度的两倍,水平接地体间距可据情况确定,但不宜小于5米。

本图籍列出几种不同形式的接地装置,可用于电杆及变压器台架接地,混凝土杆接地时可通过接地孔或接地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钢管杆接地可通过杆底法兰盘架劲板上的接地螺孔与接地装置连接。

表2.1.2.8-2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2.1.2.9 档距及交叉跨越

原则上城、镇不大于50m ,郊外不大于100m ,高低压同杆架设不大于50m ,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特殊地形具体考虑。

线路与标准轨距跌路、一级以上公路、河流交叉时,采用独立耐张段,独立耐张段的档数不大于3档。

10kV 线路对地、对建筑物、交叉跨越等安全距离详见表2.1.2.9-1至表2.1.2.9-2。 表2.1.2.9-1 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

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表2.1.2.9-2 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

注: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0.45m ,距下排主干线横担为0.6m 。

表2.1.2.9-4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最小净空距离(DL/T741-2001)

表2.1.2.9-5 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DL/T741-2001)

注:(1)居民区是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地区,以及已有上述设施规划的地区。 (2)非居民区是指除上述居民区以外,虽然时常有人、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 (3)交通困难地区是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表2.1.2.9-6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DL/T741-2001)

表2.1.2.9-7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DL/T741-2001)

表2.1.2.9-8导线在最大弧垂、最大风偏时与树木之间的安全距离(DL/T741-2001)

表2.1.2.9-9线路与铁路、公路、电车道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DL/T741-2001)

表2.1.2.9-10线路与河流、弱电线路、电力线路、管道、索道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DL/T741-2001)

2.1.2.10导线排列方式

本设计中规范了单回、单回带低压、同杆双回、同杆三回、同杆四回共五类组合的中压架空线路,导线排列方式为垂直、三角、水平方式及其组合,详见表2.1.2.10-1。

表2.1.2.10-1 导线排列方式组合表

2.1.2.11 安全系数

本设计主要考虑导线、拉线、绝缘子、金具、杆塔及基础的设计安全系数。详见表2.1.2.11-1

表2.1.2.11-1 多股导线设计的最小安全系数

表2.1.2.11-3 绝缘子及金具机械强度的最小使用安全系数

表2.1.2.11-4 钢筋混凝土电杆强度设计最小安全系数

表2.1.2.11-5 杆塔基础的上拔及倾覆稳定最小安全系数

2.1.2.12 杆上设备设置要求

本图籍按电网运行及功能特点,分别对配电变压器、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电容器等线路设备分类出组装图和相应铁附件加工图,每类设备按推荐安装方式出一种安装方式组装图,未包含所有安装方式,因地形地貌特点等必须改变安装方式时,则参考执行。

2.1.2.12.1 三相配电变压器

10kV配电变压器应满足目标能耗或先锋能耗控制要求,应优先选用油浸式。因消防要求及场地限制等因素影响需采用干式变压器。在负载率低的供电区域宜采用非晶合金变压器。

配变负荷计算原则:县城区及乡镇D、E类供电区居民每户5千瓦、农村F类供电区居民每户3千瓦,负荷同时率宜取0.3~0.5,配电变压器负载率应控制在70%左右。

表2.1.2.12-1 10kV配电变压器容量选择

10kV油浸式配电变压器宜选用13 型及以上系列,应选用全密封型(全密封型变压器应装有压力保护装置)。油浸式变压器应满足表5-61 的能效限定要求;干式变压器16宜选用10 型及以上系列,应满足表5-62 的能效限定要求。

表2.1.2.12-2 油浸式变压器目标及先锋能效限定值

注:1.表中的目标能效限定的损耗水平相当于13 型,先锋能效限定的损耗水平相当于SBH15 型;2.目标能效限定中,对于额定容量为5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表中斜线上方的负载损耗值适用于Dyn11 联结组,斜线下方的负载损耗值相当于Yyn0 联结组。3.变压器空载损耗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3%以内,负载损耗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5%以内,总损耗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4%以内。

表2.1.2.12-3 干式变压器目标及先锋能效限定值

注:1.表中的目标能效限定的损耗水平相当于SCB10 型水平,先锋能效限定的损耗水平相当于SCBH15 型水平。2.变压器空载损耗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3%以内,负载损耗实

测值允许偏差应在5%以内,总损耗实测值允许偏差应在4%以内。

每台10kV 配电变压器均应安装配变监测计量终端。 D 类及以下供电区可根据需要选用单相变压器。

10kV 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必须满足表2.1.2.12-4所示值。

表2.1.2.12-4 10kV 配电变压器技术参数表

(1)配电变压器台应设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且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 (2)下列电杆不宜装设配电变压器台: ① 转角杆、分支杆;

② 设有10kV 接户线或10kV 电缆的电杆; ③ 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 ④ 交叉路口的电杆; ⑤ 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3)安装方式

315kV A 及以下变压器宜选用双杆柱上变台架选用夹铁安装,安装尺寸可根据不同设备进行调节,315kVA 以上变压器,市区内宜采用室内布置或与其它高低压元件组成箱式变电站布置,本图籍仅考虑户外柱上安装方式,配电变压器双杆根开为2.5m 。

(4)变台功能配置

100kV A 及以上配电变压器宜选用具有防雷、漏电保护、防窃电、计量、集抄、过流

保护、无功补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低压配电柜。配电柜采用不锈钢外壳,据功能要求制作,分无功补偿区(无功补偿设备等)、计量区(计量表、配变管理终端或大客户管理终端等)和出线区(负控开关、避雷器、电流互感器等)。

(5)工艺要求

①变台水平安装坡度不应大于1%。柱上变压器台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7m,高压熔断器对变台底座高度不应小于3m,各相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②为保证运行维护安全,新增台变低压配电柜装于变压器托架延长段上,改造台变低压配电柜安装于专用的支架上,如图所示。

③变台要求做全面绝缘化处理,引下、引上线采用绝缘导线,接头、变压器桩头用绝缘护罩。

④低压侧宜采用电缆,宜尽量沿变压器托架引至低压配电柜,再沿杆子引至低压出线横担(变压器托架上设计考虑安装电缆托架,将所经过段电缆固定于电缆托架上,并用不锈钢扎带绑扎。)

(6)配电变压器熔丝的选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容量在100kV 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容量在100kV 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变压器低压侧熔丝按低压侧额定电流选择。

配电变压器额定电流、熔丝容量及低压电缆型号详见表2.1.2.12-5。

表2.1.2.12-5 配电变压器额定电流、熔丝容量及低压电缆型号0

(7)配电变压器补偿容量的确定

补偿容量可按下述两种办法求取,可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1)、按变压器容量15%~20%选择。

(2)、表2.1.2.12-6中给出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的无功容量表,先由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和补偿后的功率因数查出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的无功容量,乘以有功功率的千瓦数,即得所需的无功容量。

原则上100kV A及以上变压器设三相、单相综合补偿型,自动投切型无功补偿装置,100kV A以下变压器不设无功补偿,为统一配电柜制作,方便增容改扩功能,柜体均按设无功补偿方式制作,100kV A以下变台用配电柜内不装补偿装置。

表2.1.2.12-6 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的无功容量表

2.1.2.12.2 单相变压器

(1)使用场合

单相变压器与单相供电制作为三相供电制的补充形式,应用于下列特定领域。

①荷密度小,分布广的地区,特别是山区。

边远山区,居民分散,用电负荷小,基本没有动力应用负荷的供电台区本着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应采用单相柱上配电变压器供电,单相变压器容量不大于100kV A。

②路灯。路灯变据实际情况可选用单相变压器,其中A、B类区域采用箱式单相配电变压器供电,C、D、E、F类区域采用单相柱上配电变压器供电。

(2)单相供电模式

本设计单相高压线路按两线架设,低压线路按两线架设。

(3)10kV单相供电线路

本设计对单相柱上变压器出组装图,未对10kV两线架设线路出杆型组装及铁附件加工图,参考三相供电线路杆型调整使用。

2.1.2.12.3、开关设备

根据配电网络规划指导原则和配电网规划,环形供电网络架空线路应装设联络开关设备(分段断路器);高压配电线路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应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

本设计开关设备共考虑以下使用情况:环网架空线路装设联络开关设备(分段断路器);配电线路较长的主干线在适当位置装设分段断路器;次干线应设置负荷开关或断路器,装设于线路T接点外一档处;若次干线为电缆线路,视情况在适当位置装设环网柜或带开关电缆分线箱;分支线应设置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装设于线路T接点处;若分支线为电缆线路,视情况在适当位置装设环网柜或带开关电缆分线箱;架空单一负荷T 接线路较长时,视情况在T接点处装设隔离开关或熔断器;电缆单一负荷T接必须在T 接点装设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或熔断器,据实确定。

开关设备共分为四类,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各类设备厂家、型号、品种繁多,为统一标准,本设计均以某厂产品为参考做出一种推荐安装方式组装图和铁附件加工图,具体以实际为准。

2.1.2.12.

3.1 柱上断路器

架空线路分段、联络开关选用体积小、开断容量大、维护方便的柱上真空开关,应逐步淘汰柱上油开关。

①外壳

柱上断路器(包括操作机构)宜采用全封闭全绝缘型结构,护等级不低于IP54,可选择产品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应提高至IP65。

外壳应采用防紫外线材料涂层喷涂。

外壳应具有足够的钢度以及良好的防锈性能,应能良好地接地并能承受运行中出现的正常和瞬时压力。如采用冷轧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如采用不锈钢板应有加固筋。

外壳上应装有导电性能良好,直径不小于12mm 的防锈接地螺钉,接地点标有明显接地符号。

②机构

操动机构应具有防跳装置,对电磁操动机构应具有自由脱扣装置,在操动方式中不允许采用手动直接合闸(手动直接合闸仅限于机械调试中使用)。柱上断路器应具有电气防跳跃性能。

二级及以上城市C类及以上供电区域按照公司审定的配网自动化规划需要,宜采用电动/手动一体弹簧储能机构真空断路器。按照公司审定的配网自动化规划,未确定遥控的断路器应采用手动操作机构。

二级及以上城市D 类及以下供电区域,或三级及以下城市(县城)E 类及以下供电区域应采用手动操作机构真空断路器(当按照配网自动化规划实施馈线自动化时,可采用电动机构)。

③主要技术参数

表2.1.2.12-7 10kV断路器主要参数表

④其他

系统要求快速切除故障或快速切除故障可有效减少停电范围时,宜采用具有快速保护功能的智能型柱上断路器。

柱上断路器电动机构所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应优先选择断路器内置式或套管一体式。

柱上真空断路器极柱应具备良好的憎水性,用环氧树脂与真空灭弧室一体浇注。

(2)、柱上负荷开关

①外壳

柱上负荷开关(包括操作机构)宜采用全封闭全绝缘型结构。

宜采用全密封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在可选择产品技术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提高至IP65。

外壳应采用防紫外线材料涂层喷涂。

外壳应具有足够的钢度以及良好的防锈性能,应能良好地接地并能承受运行中出现的正常和瞬时压力。如采用冷轧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5mm;如采用不锈钢板应有加固筋。

外壳上应装有导电性能良好,直径不小于12mm 的防锈接地螺钉,接地点标有明显接地符号。

②操作机构

操作机构上应有明显、易观察的分、合闸位置指示器。

操作机构的二次回路及元件应能耐受工频2kV/1min 试验电压。

电动/手动操动机构应能就地电动、手动操作。

弹簧储能型电动/手动一体机构的储能机构应能电动及手动储能,当电源消失且不进行手动储能操作情况下,至少能进行一次“o-0.3s-Co”操作。

二级及以上城市C 类及以上供电区域按照公司审定的配网自动化规划需要,可采用电动/手动一体式弹簧储能机构负荷开关。按照公司审定的配网自动化规划,未确定遥控的负荷开关应采用手动操作机构。

二级及以上城市D 类及以下供电区域或三级及以下城市(县城)E 类及以下供电区域应采用手动操作机构负荷开关(当按照配网自动化规划实施馈线自动化时,可采用电动机构)。

③柱上负荷开关宜采用全密封式真空开关,真空灭弧室不宜采用空气外绝缘。如选用应满足下列要求:a)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b)采取有效防止凝露的措施,壳体内部件必须通过凝露条件下的绝缘及污秽试验;c)绝缘隔板采用阻燃材料并与带电导体距离大于

30mm;d)壳体内带电导体之间及带电体对地间距离≥125mm。

④其他

敞开式负荷开关可用于替代柱上隔离开关。

在开关外壳上有明显“分”、“合”指示,安装运行后可以清晰地识别开关分、合闸位置,并且必须保证分合闸指示与开关分合闸位置一致。

真空负荷开关的真空泡及极柱:极柱应具备良好的憎水性,用环氧树脂与真空灭弧室一体浇注。同型号真空负荷开关所配用真空灭弧室的安装方式、端部联结方式、尺寸应统一,以保证真空灭弧室可互换。

E 类及以下供电区可采用敞开式柱上负荷开关。

⑤柱上负荷开关电动机构所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优先采用负荷开关内置式或套管一体式。

⑥柱上负荷开关主要参数详见表2.1.2.12-8

表2.1.2.12-8 柱上负荷开关主要参数表

(3)、柱上隔离开关

10kV 柱上隔离开关宜选择具备负荷开断能力的敞开式隔离开关。当作为全封闭式断路器、负荷开关的辅助明显断开点设置时,宜选择不带操作机构的单相式隔离负荷开关。

①技术要求

隔离开关应有明显、易观察的分、合闸位置指示标志,应具备分合电感、电容等小电流能力。

柱上隔离开关非金属部件应可防紫外线辐射老化、环境腐蚀。

柱上隔离开关应能承受运行中出现的正常和瞬时受力。金属部分应良好接地,并装有导电性能良好,直径不小于12mm 的防锈接地螺钉,接地点附近应标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柱上隔离开关宜预留开关位置信号回路(常开、常闭辅助接点回路各一组)。活动的控制引线应采用航空级插头,插针表面镀银。

表2.1.2.12-9 柱上隔离开关主要参数表

(4)、熔断器

①需要分断和关合空载架空线路、空载变压器和小负荷电流时采用跌落式熔断器。

②跌落式熔断器应选用可靠性高、体积小和少维护的熔断器,宜选择无灭弧罩式跌落式熔断器。

③技术要求

熔断器应能开合不小于0.8A 的变压器励磁电流和不小于0.3A 的空载电容电流。

熔管:采用环氧玻璃纤维或钢纸管材料。熔管及其封闭部件组合安装后应具有IP58以上防浸水能力。

熔丝:采用快速熔断特性熔丝,安-秒特性应满足SD 319-89《户外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及熔丝技术条件》表9 要求。

触头:触头及触头座均应采用铜合金材料,表面镀银处理。上、下触头均为压紧式结构。

底座:应可承受短路电流的热效应及电动力冲击。底座对中精度应确保安装时上下座无需附加对位调整动作。

金属件:除导电接触部位外的其余金属部位均应热镀锌处理,并通过1000 小时的盐雾试验。

绝缘子宜采用陶瓷材质,且可承受操作拉力及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

灭弧罩:如采用灭弧罩式跌落式熔断器,其灭弧罩应可防紫外线辐射老化、环境腐蚀。

2.1.2.12.4、线路无功补偿

10kV 线路无功补偿容量宜按线路输送无功功率的1/2~1/3 配置。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可用简单的查表法,见表5-每千瓦有功功率所需的无功容量速查表(kVar/kW)。先由补偿前的功率因数cosΦ1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Φ2查出相应的数值,然后乘以有功功率的千瓦数,即得所需补偿的无功容量。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1.第5.0.4条: 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 2.第5.0.5条: 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 3. 第5.0.7条: 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 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 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

6. 第 7.0.9条: 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7. 第7.0.10条: 7.0.10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表7.0.10的规定。 表7.0.10 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注:1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2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8. 第7.0.17条: 7.0.17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Ω。 9. 第7.0.19 条: 7.0.19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2。

10KV-35KV架空线路施工验收规范(1)

10KV-35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结电力线路实际和运行特点情况编制而成。 第一章总则 一、为保证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二、本规范适用于35kV及10KV架空电力线路新、改、扩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大档距及铁塔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四、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当采用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原材料及器材时,安装前应经技术鉴定或试验,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应制订不低于本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或工艺要求。 六、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原材料及器材检验 一、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器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检验: 1、超过规定保管期限者。 2、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者。 3、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试样代表性不够者。 二、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架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层应良好,无锈蚀。 4、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 三、为特殊目的使用的线材,除应符合本规范第2.0.2条规定外,尚应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 四、由黑色金属制造的附件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 五、各种连接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1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CBJ5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试行)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试行日期:1984年6月1日 关于颁发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工业与 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等十四本设计 规范的通知 计标[l983]1659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71)建革设字第150号通知的要求,分别由水利电力部、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等十四本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 这十四本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起试行。 十四本规范的名称、编号及其管理单位如下: 2

一、<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DJ52-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负责。 二、<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CBJ53-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负责。 三、<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CBJ54-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 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负责。 四、<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5-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 五、<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6-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 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负责。 六、<建筑防雷设计规范>CBJ57-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 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负责。 七、<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8.83,由化工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化工部化工设计公司负责。 八、<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CBJ59-83,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 九、<工业与民用35千伏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CBJ60-83,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 3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要求规范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 工程施工及自验规范 10KV 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应按程序及已批准的设计进 行施工。 第一章器材检验 第一条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器材、设备或原材料具有下列情 况之一者,应重作试验: 1、超过规定保管期限; 2、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 3、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 第二条线路使用的线材,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不应有松股、交叉、拆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第三条为特殊目的使用的线材,除满足第二条规定外,还 应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四条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零件应热镀锌。 第五条金具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线夹船体压板与导线接触面应光滑; 3、遇有局部锌皮剥落者,除锈后应涂刷红樟丹及油漆。 第六条镙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杆与螺母应配合良好。 第七条金具上的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采用的防松装置应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 第八条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3、严禁使用硫磺浇灌的绝缘子。 第九条瓷件在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 涂料。

第十条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表面光洁平整,内外壁厚度均匀,不应有露筋、跑浆等现象; 2、按规定支点放置检查时,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超过0.2 毫米,,长度不应超过1/3 周长; 3、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2/1000 。 第十一条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章电杆基坑 第一条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 ;垂直 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 毫米; 2、转角杆:位移不应超过50 毫米。 第二条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 毫米; 2、双杆的两杆坑探度高差不应超过20 毫米。 第三条电杆埋设深度在设计未作规定时,应按下表所列数值埋设: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及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 工程施工及自验规范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工程应按程序及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一章器材检验 第一条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器材、设备或原材料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试验: 1 、超过规定保管期限; 2、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 3、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 第二条线路使用的线材,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不应有松股、交叉、拆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裸铝绞线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 3、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良好,不应锈蚀。第三条为特殊目的使用 的线材,除满足第二条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的特 殊要求。 第四条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零件应热镀锌。第五条金具在使用前应 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 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2、线夹船体压板与导线接触面应光滑;

3、遇有局部锌皮剥落者,除锈后应涂刷红樟丹及油漆。 第六条镙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皮剥落及锈蚀等现象,螺杆与螺母应配合良好。第七条金具上的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臵,采用的防松装臵应镀锌良好、弹力合适、厚度符合规定。 第八条绝缘子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 1、瓷件与铁件应结合紧密,铁件镀锌良好; 2、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3、严 禁使用硫磺浇灌的绝缘子。 第九条瓷件在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附着物及不应有的涂料。 第十条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满足下列要求:、表面光洁平整,内外壁厚度均匀,不应有露筋、跑浆等现象; 12、按规定支 点放臵检查时,不应出现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的宽度不应超过0.2 毫米,,长度不应超过周长; 3、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第十一条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章电杆基坑 第一条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杆: 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 50 毫米; 2、转角杆:位移不应超过50 毫米。

66kV与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061-97 条文说明 主编单位: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 1 总则 1.0.2 原规范的适用范围为35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的增大,原规范的适用范围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本规范确定为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 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包括线路安装设计和线路杆塔结构设计两大部分。线路安装设计包括路径设计、杆塔定位设计、架线设计、防雷设计和附属设施设计。线路杆塔结构设计包括杆塔及其基础的设计。条文中的共性要求,即针对上述设计内容制定。对新技术应持既积极又慎重的态度,这是根据电力线路不同于其他建筑设施的特点而制定的。1.0.4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当前国际上结构设计较先进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结构的失效概率来定义结构的可靠度,并以与其对应的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

度,能够较好地反映结构可靠度的实质,使概念更科学和明确。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统—标准》 (GBJ68—84)的要求,本规范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架空电力线路架线设计是以导线或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和平均运行张力同时作为控制条件进行计算的;而连接导线或地线的绝缘子和金具是以安全系数设计法进行选型计算的。这些均属于定值设计法。 2 路径 2. 0. 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架空电力线路的造价和安全性、适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工农业设施、市政设施的不断发展,线路路径的选择越来越困难。因此在选择线路路径时,应认真进行调查。对各种影响因素,如地理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条件、运行和施工条件等,应进行综合比较。 对影响路径选择的重要环节,应在选线时即进行比较深入的技术经济比较。 2.0.2 市区线路路径的选择具有与一般地区完全不同的椿点,其中最首要的依据就是规划。城市的总体规划均包括电力线路走廊及各种管线位置的安排,旧市区改造和电力负荷

GB50061-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66kv or under over-head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GB 50061-9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6月1日 1 总则 1.0.1 为使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以下简称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发展规划,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 艺和新结构。 1.0.4 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0.5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路径 2.0.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0.2 市区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线路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 2.0.3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减少与其他设施交叉;当与其他架空线路交叉时,其交叉点不应选在被跨越线路的杆塔顶上。

2 架空电力线路跨越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应符合表2.0.3的要求。 表2.0.3 架空电力线路与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注:架空弱电线路等级划分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3 3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域。架空电力线路与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规定。 4 应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不良地质地区、原始森林区以及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5 不宜跨越房屋。 2.0.4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m。35KV和66KV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林区主要树种的生长高度。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个别树木,应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或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本规范表11.0.11的规定,在不影响线路施工运行情况下,可不砍伐通道。 2.0.5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林以及城市绿化灌木林时,不宜砍伐通道。 2.0.6 耐张段的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35KV和66KV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5km; 2 10KV及以下线路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2km。 3 气象条件 3.0.1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的气温应根据当地10-20年气象记录中的统计值确定。最高气温宜采用+40℃。 在最高气温工况、最低气温工况和年平均气温工况下,应按无风、无冰计算。 3.0.2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 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3-17℃之间时,年平均气温应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2 当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小于3℃或大于17℃时,应将年平均气温减少3-5℃后,取与此数邻近的5的倍数值。 3.0.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采用的导线或地线的覆冰厚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可取

10kv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20—XX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XX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 [XX]70号)的安排,对原水利电力部1987年1月颁发的SDJ206--19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规程有以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本标准将范围明确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以满足城市和农村供电的要求。 (2)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1990年以后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线路建设中逐步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故本次修订增加了10kV及以下绝缘导线设计的有关内容。 (3)对交叉跨越提出了补充,补充了典型气象区。 (4)原规程中某些不适合当前生产要求的章节条款,已予删除或修改。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J206--1987。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供电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森、程景春、许宝颐、刘寅初、刘纲、王学仑。 1 范围 1.0.1 本标准规定了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 1.0.2 本标准适用于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l2527 额定电压l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l4049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

架空线路总体说明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总体说明 一.概述: 编制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其目的是:全省规范设计、统一标准、择优集成、提高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方便运行维护,实现总体效益最大化。 本典型设计部分引用了200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中的内容,并根据本省的特点对设计进行细化。其内容主要包含:气象条件选定、导线型号选择、杆塔型使用说明、杆塔头部设计、杆塔身部设计、配电线路杆上设备、铁件制造、低压接户线、典型工程的设计说明。 本典型设计图集仅供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区别使用。二.主要设计方案说明: 本部分典型设计按六卷进行分类: 第一卷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杆塔头部说明及组装图 第二卷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电杆杆身部分说明及组装图 第三卷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杆上设备说明及安装图 第四卷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铁件制造图及接地装置 第五卷低压接户线 第六卷典型工程设计实例 本册内容中有较多的杆塔型和使用条件表及铁件制造等图,设计时融合了国家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典型设计中的设计思路,设计人员应充分理解内容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应用。 三.使用范围: 3.1本图集配电设计适用于福建省内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及业扩工程。 3.2在具体工程套用本图集时,仍需要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四.设计依据: 4.1设计依据性文件、图集: 《福建电网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 《福建省电力公司分变.分线线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讨论槁)》 《低压动力电能计量箱技术规范(试行)》 《居民照明集中装表电能计量箱技术规范(试行)》 2006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0kV和380/220V配电线路分册》《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使用导则》 《福建电网10kV及以下配电网现场规范化建设标准》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城市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概(预)算编制规定》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绝缘子全过程管理规定》 《福建电网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导则(修订)》 4.2 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GB/T 1179-199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396-199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 4623-1994 环形预应力凝泥土电杆 GB 1200-1988 镀锌钢绞线 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30-2001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五.技术原则: 5.1气象条件: 本典设根据福建省气象复杂情况,经过广泛调研基础上选取A、B、C三种气象。

10kV线路 设计 规范

2 2 10kV架空配电线路总体说明 2.1 总体说明 2.1.1规划原则 2.1. 1.1、供电区分类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按行政级别、城市重要性、经济地位和负荷密度等条件将供电地区划分为四级、供电分区划分为六类。配电网设备按照不同地区级别、不同供电分区装备技术要求有所差异,满足不同负荷密度下、不同供电分区的需要。 表2.1.1.1-1 地区级别划分表 表2.1.1.1-2 地区级别与供电分区分类对照表 2.1. 1.2、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电网结构 表2.1. 1.2-1 中压配电网安全准则及网络结线方式 (1)10kV配电线路的长度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各类供电区线路长度宜控制在以下范围内:A类3km,B类4km,C、D类6km,E类10km,F类15km,E、F类供电区的线路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2)A、B、C、D类供电区10kV线路应实现绝缘化,E类宜实现绝缘化。 (3)同一地区同类供电区中压配电网的结线方式应尽量减少并标准化。电缆环网结线方式每回线路主回路的环网节点不宜过多。架空线路应合理设置分段点,减少故障停电范围。在配电网络规划与建设改造中,应根据规划导则,结合地区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供电区域的用电性质、负荷密度的分析与研究,确定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配电网络接线方式。 (4)各种网络结线方式示意图为: 单环网接线方式

多分段单联络接线方式 单环网、多分段单联络都是通过主干线路末端之间的直接联络,实行环网接线,开环运行。这种接线具有运行方便、结线简单、投资省、建设快等特点;对于架空线路,只 要在主干线路上安装若干台杆上开关即能实现。当主干线路任一段线路或环网设备故障、检修时,可通过分段开关切换,确保非故障段(非检修段)正常供电,大大提高了系统供电可靠性。但该接线方式要求每条线路具有50%的备供能力,即正常最大供电负荷只能达到该线路安全载流量的1/2,以满足配电网络N-1安全准则要求;一般每条线路配变装接容量不超过10MV A。双环网接线方式

电力设计规范

1 总则 第1.0.1条为使城市规划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城市规划、电力能源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确保规划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第1.0.3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内容,应符合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1.0.4条应根据所在城市的性质、规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动力资源的分布、能源结构和电力供应现状等条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地编制城市电力规划。 第1.0.5条布置、预留城市规划区内发电厂、变电所、开关站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1.0.6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第2.0.1条城市用电负荷 urban customrs' load 在城市内或城市局部片区内,所有用电户在某一时刻实际耗用的有功功率之总和。 第2.0.2条城市供电电源 urban power supply sources 为城市提供电能来源的发电厂和接受市域外电力系统电能的电源变电所总称。 第2.0.3条城市发电厂 urban power plant 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的各类发电厂。 第2.0.4条城市主力发电厂 urban main forces power plant 能提供城网基本负荷电能的发电厂。

第2.0.5条城市电网(简称城网) urba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为城市送电和配电的各级电压电力网的总称。 第2.0.6条城市变电所 urban substation 城网中起变换电压,并起集中电力和分配电力作用的供电设施。 第2.0.7条开关站(开闭所) switching station 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 第2.0.8条高压深入供电方式 high voltege deepingtypes of electric power supply 城网中66KV及以上电压的电源送电线路及变电所深入市中心高负荷密度区布置,就近供应电能的方式。 第2.0.9条高压线走廊(高压架空线路走廊) high-tension line corri-dor 在计算导线最大风偏和安全距离情况下,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两边导线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所形成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专用通道。 磁干扰及废水、废气、废渣三废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并应按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第3.1.1.5条规划新建的电力设施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满足防火、防爆、防洪、抗震等安全设防要求; 第3.1.1.6条应从城市全局出发,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 3.2 编制内容 第3.2.1条城市电力规划的编制,应在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编制的阶段不同,调研、收集的基础资料宜符合下列要求: 第3.2.1.1条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中的电力规划(以下简称城市电力总体规划阶段)需调研、收集以下资料:地区动力资源分布、储量、开采程度资料;城市综

与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使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做到供电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和检修维护,制订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66kV及以下交流架空电力线路(以下简称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 1.0.3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发展规划,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结构。 1.0.4 架空电力线路的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 1.0.5 架空电力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2 路径 2.0.1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做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2.0.2 市区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线路路径走廊位置,应与各种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统一安排。 2.0.3 架空电力线路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减少与其他设施交叉;当与其他架空线路交叉时,其交叉点不应选在被跨越线路的杆塔顶上。 2、架空电力线路越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应符合表2.0.3的要求。 表2.0.3 架空电力线路与架空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注:架空弱电线路等级划分应符合本规附录A的规定。 3、3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域。架空电力线路与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J16-87)的规定。 4、应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不良地质地区、原始森林区以及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5、不宜跨越房屋。 2.0.4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m。35kV和66kV线路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林区主要树种的生长高度。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个别树木,应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或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处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本规表11.0.11的规定,在不影响线路施工运行情况下,可不砍伐通道。 2.0.5 架空电力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林以及城市绿化灌木林时,不宜砍伐通道。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 试行

配电线路“三跨”设计技术原则 (试行) 1.范围 本原则规定了35kV及以下电力线路跨越高铁、电气化普通铁路和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三跨”)的建设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其他特殊情况参照本原则进行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原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所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原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原则。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DL/T 5219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DL/T 5221 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 11006 舞动区域分析标准和舞动分布图绘制规则 Q/GDW 22055 电力网设备标识技术规范 Q/GDW 371 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原则。

3.1 电力线路 electrical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3.2 电缆通道 cable channel 电缆隧道、电缆竖井、排管、非开挖顶管(拉管)、工作井、电缆沟、电缆桥等电缆线路的土建设施。3.3 铁路railway 高铁、电气化普通铁路和非电气化普通铁路。 3.4 设备标识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s 用以标明设备名称、电压等级、编号等特定信息的标志,由文字和(或)图形构成。3.5 跨越 cross 架空线路跨越或者电缆线路穿越。 3.6 路基 subgrade 铁路和公路的基础,一般分为路堤和路堑,本原则内指路堤。 3.7 大桥 long bridge

10KV架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10KV架空线路设计施工方案 一、工程名称:毛纺甲乙线石油分新建改造工程。 二、建设规模: 新建1OKV架空线路总亘长3750米,其中双回1442米,单回866米;新建10KV电缆线路总亘长4587米,其中双回1875米,单回837米。架空线路采用185绝缘线8900米,120绝缘线2600 米;电缆线路采用YJV223120型电缆2070米,YJV22350型电缆900米,直埋敷设。新立12米水泥杆45根,新安装315KVA变压器1台,500KVA2箱变一座,柱上真空断路器4台,电缆分支箱2 台,更换630KVA变压器3台。 三、工程地点:XXXXXXXo 四、工程计划时间: 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02年9月20日 工程计划竣工日期:2002年10月28日 五、工程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XXX 项目监理:XXX 项目技术负责人:XXX 项目安全负责人:XXX 六、施工小组机构: 第一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第二小组组长:XXXX安全员:XXXX 城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XX供电局城网改造工程,依据改造现场的实际制定本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时,按本方案认真执行 一、城网改造工程分别由两个施工小组执行。 第一小组:负责本次城网改造工程施工。 第二小组:配合第一小组停送电及工程竣工验收。 二、施工方案: 1、运输: ①水泥杆的运输:水泥杆到位后,利用拉杆车运至现场,分别到位。 ②导线及三盘运输:导线到位后,用放线车装载绑扎牢固后,用四轮车牵引运输到现场,进行放线。三盘到位后,用汽车运至现场进行安装。 2、施工进度表的执行: ①耕地内施工,可于春种前或秋收后进行施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更。 ②其它地段施工随施工进度表进行。 3、施工方法: ①水泥杆起立:水泥杆到达现场后,利用12吨吊车进行立杆,人工扶正及回填土。水泥杆起立前,需安装横担,进行电杆组立。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详]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 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 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 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2.1.6 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 2.1.7 耐段 section 两耐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2.1.8 平均运行力 everyday tension 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力。 2.1.9 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 (ESDD) 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度。 2.1.10 不溶物密度 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 (NSDD)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灰密。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6.0.9海拔高度为1000m以下的地区,35kV和66kV架空电力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9的规定。 表6.0.9 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拉线、脚钉的最小间隙 6.0.10海拔高度为1000m及以上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lOOm,内部过电压和运行电压的最小间隙应按本规范表6.0.9所列数值增加1%。 6.0.13带电作业杆塔的最小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的地区,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表6.0.13的规定: 表6.0.13 带电作业杆塔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间隙(m) 2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应增加0.3m~0.5m。 7.0.766KV与10KV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3.5m;35KV与10KV 同杆塔共架的线路,不同电压等级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8.1.3各类杆塔均应按以下三种风向计算塔身、横担、导线和地线的风荷载: 1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垂直,转角塔应按转角等分线方向; 2 风向与线路方向的夹角成60°或45°; 3 风向与线路方向相同。 8.1.9各类杆塔的运行工况应计算下列工况的荷载: 1 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2 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3 最低气温、无风、无冰、未断线。 9.0.1杆塔结构构件及连接的承载力、强度、稳定计算和基础强度计算,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变形、抗裂、裂缝、地基和基础稳定计算,均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11.0.2基础应根据杆位或塔位的地质资料进行设计。现场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11.0.12基础上拔稳定计算的土重上拔稳定系数γR1、基础自重上拔稳定系数γR2和倾覆计算的倾覆稳定系数γS,应按表11.0.12采用。 表11.0.12 上拔稳定系数和倾覆稳定系数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低 压 配 电 装 置 及 线 路 设 计 规 范 (GBJ 54-83) 胜利油田恒达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 54-83 第5.4.1 条电缆在屋内敷设时,应尽量明敷。电缆穿墙或穿楼板时,应穿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电缆在室内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 倍。 第5.4.2 条无铠装的电缆在室内明敷时,水平敷设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 米;垂直敷设不应小于 1.8 米;否则应有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但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如配电室、电机房等)内时除外。 第5.4.3 条电缆支架间或固定点间的间距,不应大于表5.4.3 所列数值。 第5.4.4 条电缆水平悬挂在钢索上时,电力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75 米;控制电缆固定点间的最大间距应为0.6 米。 第5.4.5 条相同电压的电缆并列明敷时,电缆间的净距不应小于35 毫米,但在线槽内敷设时除外。 1000 伏以下电力及控制电缆与1000 伏及以上电力电缆一般分开敷设。当并列明敷时,其净距不应小于150 毫米。 第5.4.6 条架空明敷电缆与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 米,否则应采取隔热措施。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0.5 米,否则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0.5 米处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第5.4.7 条电缆在电缆沟、遂道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缆在电缆沟内,隧道内敷设时,不应有黄麻或其他可延燃的外被层。

二、在支架上敷设时,电力电缆应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但1000 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并列敷设。 三、在电缆沟、隧道内,当两侧均有电缆支架时,1000 伏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尽量与1000 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支架上。 四、电缆隧道的高度一般为1.9 米;有困难时,在局部地段可适当降低。 五、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应大于350 毫米;在隧道内不应大于500 毫米。 六、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内敷设时的净距,不应小于表 5.4.7 所列数值。 第5.4.8 条在有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不应敷设电缆。 第5.4.9 条在有可能流入熔化金属液体或有损害电缆外护层和护套的物质的地段,不应设置电缆沟和人孔。 第5.4.10 条电缆隧道长度大于7 米时,两端应设有出口(包括人孔)如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75 米时尚应增加出口,人孔的直径不应小于0.7 米。 第5.4.11 条电缆隧道和电缆沟应设置防水、排水设施。 第5.4.12 条电缆隧道内应设照明,其电压不宜超过36 伏。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XX)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GB 50545-XX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1. 第条: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无线电干扰限值 2. 第条: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可听噪声限值 3. 第条: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条: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5. 第条: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的规定。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 6. 第条: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和表的规定。 表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表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 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