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畜牧业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玉米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饲料用量和工业深加工用量,更是呈现出刚性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玉米种植面积也不断减少,为了保证玉米供应,应该不断增加玉米的产量。而加大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密度过大就会对玉米的品质造成不利影响,应该在种植过程中实现合理密植。

一、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1.玉米种植密度大对产量的影响

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叶面系数就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整体光合作用面积的增加,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在构成玉米产量的三要素中,每667m2的穗数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玉米种植密度大,能够使得整体穗粒数大大增加,但是穗粒重会有所减弱,由此可见,在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个体发展与群体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可知,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之间存在一个抛物线的关系,如果将种植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玉米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密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导致产量下降。所以,合理密植是保证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2.玉米种植密度小对产量的影响

当玉米种植密度小时,玉米的整体产量就会受到影响,但是个体的生长发育却得到了充分保证。由于种植密度小,单棵植株的光合作用十分充分,有利于茎秆生长,从而为营养物质的大量输送奠定了基础,输送的营养物质越多,玉米个体就会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使得个体产量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密度小所造成的产量缺陷,但是对于整体的产量来说,密度小,整体产量会大打折扣,这主要是因为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大大减小。所以,在种植密度小的情况下,玉米产量受到单位面积穗粒数的直接影响。

3.玉米种植密度适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将玉米种植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玉米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叶面系数、群体叶面积、光合系数等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使群体总光合面积大大增加,光合作用时间长,确保玉米群体与个体都能够获得协调发展,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钝化,从而保证玉米单棵植株的产量和群体总体产量都得到明显提高。也就是说,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实现玉米的产量最大化,实现增产目标。

二、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玉米加工行业对于玉米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玉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等,对于玉米品质的评价也有赖于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化工原料,都对玉米的营养成分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营养成分含量不合格,那么也必然对玉米品质造成影响。研究发现,玉米品质受到玉米种植密度的影响。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较小,则玉米的籽粒营养品质会相应提高,而如果玉米的种植密度较大,则不利于玉米品质的提高。在对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玉米籽粒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的研究中发现,种植密度越大,玉米蛋白质含量会相应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玉米籽粒的脂肪含量测定的研究中,种植密度越大,玉米脂肪含量也会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但是没有蛋白质含量的递减量明显。与之相反的是,在对不同密度下种植的玉米籽粒进行淀粉含量测定的研究中,玉米种植密度越大,淀粉含量也会相应的增加。下表1-3分别代表了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在不同的生长期玉米品质衡量指标的变化,直观形象地展现了种植密度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表1 玉米蛋白质含量

密度万株/hm2 8.25 8.30 9.5 9.10 9.15 成熟

5 11.67% 10.56% 11.88% 11.55% 9,90% 9.10%

6 11.26% 11.29% 10.00% 9.94% 10.06% 10.38%

7 10.40% 9.03% 9,05% 8.65% 9.07% 8.94%

8 10.19% 11.62% 9,99% 10.26% 11.35% 9.77%

表2 玉米脂肪含量

密度万株/hm2 8.25 8.30 9.5 9.10 9.15 成熟

5 4.34% 3.95% 4.37% 4.16% 4.35% 4.32%

6 4.45% 3.96% 4.46% 4.36% 4.76% 4.49%

7 4.12% 4.06% 4.41% 3.76% 4.47% 4.46%

8 4.15% 4.28% 4.44% 4.30% 4.31% 4.12%

表3 玉米淀粉含量

密度万株/hm2 8.25 8.30 9.5 9.10 9.15 成熟

5 71.0% 74.6% 69.7% 78.5% 75.2% 75.7%

6 64.1% 63.5% 69.5% 66.7% 68.2% 71.1%

7 68.8% 77.6% 69.7% 72.8% 69.3% 64.5%

8 68.9% 69.7% 68.5% 72.9% 67.4% 72.6%

三、结语

玉米属于c4植物,产量多少受到叶面系数、光合系数以及光合时间的影响,由此可见,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应该不断提高玉米的叶面系数,提高玉米的光合系数,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时间。通过合理密植,可以实现对玉米产量的提高。而随着玉米深加工工艺的发展,对于玉米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合理密植,也可以实现玉米品质的提高。

如何提高水稻整体产量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粮食作物中的主要种类。在多年的农业生产中,提高水稻产量是农业科学者的中心任务,也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生产目标。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技术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但在水稻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影响产量的弊端。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需要从理论上、技术上、实践上加以结合,保证水稻种植能够在规范科学的模式下进行。基于此,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水稻种植整体产量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整体产量;注意事项 水稻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传统类别,水稻生产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产生丰厚的回报。我国水稻生产已经进行了多年。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种植水稻,都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水稻的产量是种植水稻过程中需要着重掌握的技术要求,只有在规定标准内增加产量,才能够实现水稻产量的提高。 1 选择优质稻田是首要基础要提高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最基础条件是选择好稻田、水利建设和生态环境条件。稻田选择遵循“增厚土层、平整土地、培肥地力、调整田型”原则;水利设施建设要遵循以小型集雨蓄水、排灌渠系、提灌设施为重点;生态环境条件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是否适合种植水稻,地势是否平坦、水源是否充足;其次,要考虑气候条件是否适宜种植水稻,气候条件中气温是影响水稻生长和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种植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低平、满足光照和水源的需求这是孕育高质量、高产量水稻的基本要求。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土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合理选择土地,并根据水稻的生长要求选择适宜的土壤,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取得积极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水稻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过程一样,土壤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土壤,才能为水稻种植提供有力支持,使水稻高产成为可能。 2 注重水稻种子的甄选和判断 种子的选择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首要条件,在水稻种子的选择上,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坚持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性兼顾的原则,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水稻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种子的选择还要注意的是水稻种植是一季稻还是双季稻生产、是早稻还是晚稻,再确定主导品种,一般早稻以中组1号和早籼为主,晚稻以宁粳二号、武运7号为主。品种选择上还要考虑抗病性强弱,早稻一般抗病性差,中、晚稻品种品质一般,所以,加强高产、抗病早稻品种和高产、优质、高抗、生育期适中的中晚稻新品种的引进和筛选。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种子的选择是关系到水稻整体产量的关键因素。和其他作物一样,在水稻种植前,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就决定了水稻最终的产量。虽然这并不绝对,但是种子的甄选和判断却是关系到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水稻种子,才能保证水稻种植及产量满足实际要求。 3 加强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3.1 水稻育秧技术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育秧技术在水稻种植技术中比较复杂、精细和重要的一种技术,它是以培育壮秧为目的,苗齐、苗壮、成秧率高,是水稻高产的一个必要条件。育秧技术一般使用薄膜育秧技术和软盘育秧技术两种,薄膜育秧技术,优点是保湿增温、防止烂秧、提早播期、提高成秧率,缺点是技术性要求强,在种子的处理上要经过晒和消毒,准确掌握播种时期,注意出苗期的保温保湿,炼苗期看天气及时揭膜盖膜,揭膜后注意排灌水等很多注意事项;软盘育秧技术也是最新的育秧技术,优点是成活率高、秧苗壮,对育秧的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在秧盘选择、床地选择、培养土培制、摆盘播种、苗床管理上都需要精心管理,要注意秧苗三叶期前后的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苗秧,为提高整体产量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d242323.html,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作者:王丹刘健孔繁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选育栽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与高效的栽培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鸭绿河农场水稻的产量品质,进而增加种植户与农场的效益。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效益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米在我国乃至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就把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作为水稻科研和生产的重要任务来抓。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优质水稻的抗性较低、栽培困难、产量和效益偏低,严重制约了优质水稻的生产和发展。鸭绿河农场年水稻栽培面积35万多亩,地块之间产量、效益差异很大,高产地块亩产超过600公斤,亩效益可达600元;低产地块亩产仅450公斤,亩效益仅450元左右。如何改低产为高产,进一步提鸭绿河农场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本着良种配良方的原则,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在保证粮食安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适当搭配种植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提高水稻品质,保稳产争高产。品种是水稻增产的内因,是水稻增产的依据。水稻的产量水平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水稻高产的首要决定因素,但增产的潜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地发挥,每个品种如果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也可以认为是个常数。我场主要以11叶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6号、龙粳25号、垦稻20等品种。 2、适时早播育壮苗 本地区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易遭受低温冷害,因此,培育健壮秧苗尤为重要。培育壮苗的宗旨是“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根据建三江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育成地上地下均衡发展的标准壮苗,为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国家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及用量,科学施用有机肥,以最大限度发挥肥料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施肥,土地肥沃、地理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贫瘠、肥力较差的多施。

实验报告固体密度的测量

= (注:以下不确定度的计算中质量m的单位为g、长度单位均用厘米(cm)) = 测量铜圆柱体直径、高度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直径d/mm 13.975 13.975 13.990 13.972 13.986 13.970 13.980 13.985 13.982 13.970 13.979 0.002252 高度h/mm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8 20.10 20.09 20.10 20.10 20.09 0.003 ρg/cm^3 8.848 8.857 8.829 8.861 8.834 8.863 8.842 8.840 8.839 8.855 8.847 0.003695 测量圆管内外径数据记录 测量值/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标准差 内径d/mm 10.40 10.40 10.36 10.40 10.38 10.4 4 10.40 10.36 10.42 10.4 4 10.40 0.008944 外径D/mm 13.08 13.10 13.10 13.12 13.12 13.10 13.12 13.08 13.08 13.08 13.10 0.005538 高度h/mm 19.76 19.76 19.76 19.78 19.76 19.76 19.78 19.76 19.80 19.80 19.77 0.005333 ρg/cm^3 7.741 7.677 7.578 7.607 7.565 7.780 7.607 7.640 7.77 7 7.829 7.679 0.03004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1,17(06) 44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效益比较 姚金和1 吴建中2 王受荣3 张卫清4 郭早兄5 孙万纯6 (1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1;2盐城市盐都区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3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干部学校;4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5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6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摘 要: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水稻,分别对其生育期、生育进程、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成本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不同水稻种植方式的优缺点,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水稻;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1)06-044-003 选用盐城市亭湖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品种宁粳3号,分别采用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种植,现将不同种植方式结果报告如下。 1 不同种植方式比较分析 1.1 生育期 详见表1。由表1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的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基本一致,两者的分蘖期比其他3种种植方式推迟约7~8d,齐穗期推迟约10d,成熟期延长约5d,全生育期减少约13d。 1.2 生育进程 详见图1。由图1可知,由于直播、机条播播种迟,生育进程始终比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秧慢,两者生长前期(7月13日)叶龄最大相差3.1叶,后随时间推移,直播与机条播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长后期(8月16日)两者叶龄仅相差1叶。由于直播与机条播生育期缩短,最终叶龄比其他种植方式减少1叶。1.3 茎蘖动态 详见图2。由图2可知,直播与机条播由于没有受到移栽植伤,没有缓苗期,早发分蘖优势强,群体总苗数始终比其他3种方式多,且高峰苗出现迟,无效分蘖消亡速度慢。旱育移栽、抛秧、机插的高峰苗出现在7月27日左右,直播与机条播的高峰苗出现时间在8月3日左右,推迟7d。从高峰苗出现时间开始至8月16日,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无效分蘖消亡速率分别为21.1%、19.5%、28%、33%、33.2%,可见直播与机条播无效分蘖消亡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水稻个体生长发育。1.4 产量及构成因素 详见表2。由表2可知,5种种植方式中,直播稻产量最低,为550.7kg/667m 2;机条播产量比直播稻略高,为560.5kg/667m 2;产量最高的是旱育移栽,为665.4kg/667m 2。 作者简介: 姚金和(1964-),男,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 2011-02-09

农学专业水稻产量和品质毕业论文中英文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农学专业 中英文资料外文翻译文献 水稻开花后温和干燥和湿润处理提高产量和品质 张豪,张申峰,杨建昌,张建华和王志琴 摘要:在中国存在一个重大挑战,即在减少淡水供应条件下不影响着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我们设计这个试验的目的就是研究:水稻开花后温和的干燥和湿润交替在灌浆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用到中国扬州的两个地方水稻品种,分别是镇稻88(粳稻)和汕优63(籼稻)。试验设计3个处理:土壤干湿交替和温和干燥(WMD,当土壤水势达到25千帕在15-20厘米深);出现严重的土壤干燥(WSD,当土壤水势达到50千帕);普通的灌溉(CI,在水稻抽穗6天之后持续的灌水)。研究表明,在WMD条件下,根氧活性、旗叶的光和速率和灌浆期葡萄糖转换为淀粉的关键酶都有明显的增加,而在WSD条件下,有所下降。同时,和CI条件下做比较,在WMD条件下,水稻的产量提高了9.3到9.5%,而在WSD条件下,下降了7.5到7.8%。相对于CI的灌水量,WMD是CI的44%而WSD是CI的25%。WMD处理有助于提高水稻的外观和蒸煮品质,而WSD却降低了这些品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灌浆期,温和干燥湿润处理既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质量,也可以节约淡水的使用。 水稻是亚洲最重要的主食。提供35到80%的总热量摄入(国际水稻研究所,1997)。在所有的作物中,水稻也是最消耗水资源的作物,在亚洲约占总消耗水量的80%。然而,饮用水在逐渐减少,人口却越来越多,为提高城市和工业发展,提高水的可用性和减少污染,避免造成资源枯竭。为降低农业用水供应,威胁灌溉水稻生态系统,必须寻求节水途径,保持水稻的粮食产量(格拉等,1998年,贝尔代等人,2004)。 在亚洲的水稻生产优势系统,直接播种或者在植株达到5到10厘米时移栽(布曼等,2001)。为了减少灌溉用水,应该引进节水制度。例如干燥和湿润交替的灌溉方式(布曼2001,贝尔等人,2004),连续土壤饱和灌溉方式(伯雷利等人1997),内引流术(l拉杰普特1987,拉玛沙米等1997),都能提高睡袋栽培床、旱稻系统和非覆盖栽培的淡水利用率。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可以减少淡水的使用,缩短灌溉时期,使土壤在整个生长期都能提供充足的水分。据报道,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还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此外水稻的产量,米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中国,水稻正朝着高品质大米的方向迈进,因为经济的增长,增加了相当大的购买力。稻米的品质是通过几个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和营养品质。和内尔认为,稻米品质取决于两个因素,基因和环境。在粮食利润下降期间,土壤水分状况,显得对稻米品质至关重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干湿交替的灌溉方法究竟怎么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粮食利润的下降时在水稻生育期是受干旱影响,由空子房发育成颖果,从而影响粮食的质量。主要是这个时期的灌溉情况所致,通常在收获前1到2周停止灌溉。我们并不知道,在早期灌溉是否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籽粒的干重中,胚乳约占90%。粮食利润的下降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普遍认为,有4中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舒缩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因此,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改变这四种酶的活动,进而影响水稻的水分利用。 植物的光和作用产生的能量有60%被用于合成有机物,其余的被存储起来,供应叶鞘和茎秆,以及提供开花所需要的能量。为了实现更好的产量和质量,细胞的代谢活动必须配合能量的最大活动,在水分胁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1.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称为() A 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2.玉米从播种到子粒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 A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3.玉米出苗期幼苗出土高() A1-2cmB.2-3cmC3-4cmD4-5cm 4.玉米植株近地面手可感到有径节,基部径节长度在2-3CM时为() A出苗期B.拔节期C大喇叭口期D幼苗期 5.玉米一生施肥。灌水最重要的时期在() A拔节期B.大喇叭口期C抽雄期D开花期 6.玉米吐丝期全田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 A1cmB.2cmC3cmD4cm 7.玉米的成熟期的标识不包括() A乳线消失B出现黑成C子粒变硬D.叶片枯干 8.玉米的生育阶段不包括() A苗期B穗期C花粒期D.成熟期 9.玉米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A.根系B茎秆C叶D穗 10.玉米从拔节期到抽穗一般经历() A20-25天B.30-35天C40-45天D50-55天 11.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没有() A单位面积穗数B.单位面积株数C穗粒数D粒重 12.玉米子叶节上长出的3-7条幼苗,实际上是玉米的第一层节根。栽培上将它和胚根一起合称初生根,是因为其() A形态与胚根相识B.生理功能与胚根相识C出生时间和胚根相识D发生位置与胚根相识 13.玉米的地下根也叫() A.次生根B支持根C气生根D次生胚根 14.玉米根系有两部分组成,其中节根包括() A初生根和种子根B初生胚根与次生根C次生根与种子根D.次生根与气生根 15.玉米的雌穗为() A圆锥花序B.肉穗花序C总状花序D头状花序 16.一般情况下,玉米每个果穗的籽粒行数为() A8-10行B10-11行C.12-20行D18-20行 17.通常将玉米花柱和柱头总称为() A雌蕊B小花C.花丝D子房 18.玉米花丝的什么部分能接受花粉() A上部B中部C下部D.任何部位 19.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为() A品种间杂交种B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C.自交系杂交种D综合杂交种 20.世界上玉米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是()

稻米品质测定技术

稻米品质测定技术 一、稻谷碾磨品质测定 稻谷碾磨品质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1、出糙率的测定 取稻谷试样100克,各两份,放在糙米机上脱壳,然后称取糙米重量(精确到0.1克)出糙率(%)=糙米质量(g)/稻谷试样重量(g)×100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1%,求平均数,即为检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精米率是糙米或稻谷经碾磨加工,碾去糠层(包括果皮、种皮和糊粉层)及胚。 将已称重的糙米试样放在碾磨机上碾磨5-10分钟,使米皮去净。然后取出精米,用直径1.0毫米圆孔筛筛去米糠,待精米冷却至室温后称出重量(0.1克); 精米率(%)=精米重量(g)/稻谷试样重量(g)×100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1%,求平均数,即为检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整精米率的测定 (1)筛选法:将已称重的精米试样放入直径2.0毫米圆孔筛内,下接筛底,上盖筛盖,放在电动筛选器托盘上,让选筛自动顺、逆各筛1分钟,筛停后静止片刻,把两个筛内的精米分别倒入两个样品盘内,卡在筛孔中间的米粒属筛上物。然后按分类标准分别拣出整粒米,并称出重量(精确到0.1克)。 (2)手选法:把精米放在干净的台桌上或者搪瓷盘内,用手拣出整粒精米,称其重 量(精确到0.1克) 整精米率(%)=整粒精米重量(g)/稻谷试样重量(g)×100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2%,求平均数,即为检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二、稻米外观品质鉴定 稻米外观品质是决定稻米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包括胚乳垩白、透明度、米粒长度和形状等性状。 垩白是米粒中不透明、疏松的白色部分。依其位置不同可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分别在米粒腹部、中心部和背部)。根据垩白影响稻米外观的情况,常用垩白率和垩白大小两个项目评价。 米粒长度是指整粒精米的平均长度 米粒性状常用米粒的长宽比表示 一般来说,粒形细长,无垩白而米粒透明和垩白立率少、垩白小而半透明的稻米品质优良。 1、垩白粒率的测定 垩白粒率是垩白粒率占试样总粒数的百分比。其测定方法是随机取整精米试样100粒,两份。逐粒目测,拣出明显的、白色不透明的垩白米粒,并计数。 垩白粒率(%)=垩白米粒数/试样总粒数×100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5%,求平均数,即为检测结果 2、垩白大小的测定 将测垩白粒率所拣出的垩白米粒,采用平面方格法,逐粒目测显著清晰可辨的垩白面积占该整粒米平面投影面积的百分率。按标准分级,然后用加权法计算试样(100粒)平均垩白大小(级或面积): 垩白大小(级或面积)=Σ[各米粒垩白级别(面积)]/100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误差不超过1级或10%,求平均数,即为检测结果 3、米粒长宽比的测定 随机取整精米10粒,并排量其长度和宽度,以毫米为单位,精确到0.1毫米。精米的长度指米粒两端最大的距离;宽度指米粒最宽处的距离。求出长度和宽度的平均值长宽比=米粒平均长度(毫米)/米粒平均宽度(毫米) 重复测定两次,求平均数。二次相差不大于0.1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 玉米播种 1. 玉米品种:郑单958 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 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 a. 播深:5~6cm 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 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 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 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 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 6. 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 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

2.玉米考苗记录

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

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寒地盐碱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行株距和穴苗数配置及高产行株距配置下垦鉴稻5号产量及品质特征,采用裂区设计,于2009年对黑龙江大庆盐碱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垦鉴稻5号进行不同行株距配置、群体结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庆盐碱地区采用6株苗/穴、株距10 cm,行距30 cm的配置可以获得高产(9 896.90 kg/hm2),垦鉴稻5号理论产量较常规配置(4株苗/穴,30.0 cm ×13.3 cm)增产31.42%,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行距与产量均呈负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株距是3个因子中对高产影响作用最大的;垦鉴稻5号不同处理随株距增大,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口感和综合评分均以每穴2株苗的处理最好,以每穴6株苗的处理品质最差。综合比较,处理16(6~8株苗/穴,30.0 cm×10.0 cm)产量和品质是最佳群体配置。 关键词:水稻;株行距配置;穴苗数;产量构成 中图分类号:s511.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58-05 influence of row and plant spacing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in cold area wang xiu-zhi1,liu chong-wen2,xu yi-qiang2,l?譈 yan-dong1,qian yong-de1,zheng gui-ping1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ey labo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

稻米品质分析设备

日本佐竹公司稻米品质分析设备 米粒食味計(专利产品) 糙米/白米在颗粒状态下测量食味品质 1985年,佐竹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开发了“食味计”, 用于测量大米的味道。新型米粒食味计RCTA11A , 100%继承了食味计的尖端技术,用近红外线分析仪正 确地分析大米的成分,然后电脑对其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出的美味度的最高值为100,是一个划时代的新 型食味计。 ● 应用智能模糊理论计算美味值:用近红外线分析 法正确地分析决定大米味道的主要因素,并以上 述分析数据和应用模糊理论测量出的官能值为基 础,用人脑神经网情报处理系统破析出的食品味 道测量公式来判断美味值。 ● 食品味道的基础研究孕育了佐竹食味计:创业100 多年来,佐竹公司一贯注重研究生产出味道更佳 的大米的方法。到目前为止,食品味道科学研究 室的成员们调查过的大米种类多达3000多种,以其众多的调查数据为基础,抓住了大米的主要成分和其味道的相关性,成功的开发了食味计。 ● 用近红外分析法进行精密的分析,大幅度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再现性 1) 采用了高性能近红外线透过滤波器 2) 采用了分析波长能力极强的大型传感器 ● 操作简单,并且速度快 1) 将糙米、白米在颗粒状态下放进机器内,按一下测量按钮即可。 2) 测量时间约为60秒。 ● 实际成效第一:佐竹食味计已在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实验基地、粮食检测部门、大型米厂、大米加工及大米流通行业等地方被使用,其优越的性能已得到证明。 ● 自我诊断功能:本设备具有自动检查机器各部位是否正常,动作的功能以及校正测量基准线的功能。 ● 美味值数据的保存:测量出的美味值数据可以通过小型计算机内含的打印机打印出来。美味值数据的保存和整理也非常容易。 ■ 佐竹综合食品味道测量系统

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征

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 特征 在大田低氮条件下,2012-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 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源库、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采用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低 将供试群体分为6类,从小到大依次为A、B、C、D、E、F类,分析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株系上述性状的变化趋势、差异及其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2014年以典型的氮高效、氮低效各3个株系,在测定上述性状基础上,增测 了稻米主要品质指标。通过3年的试验,初步分析了低氮条件下影响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明确了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利用水稻源库、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高产、优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遗传群体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显著。供试群体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大的株系为最小株系的2.23倍,类型间变异丰富。 2.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氮素籽粒生产效 率(以下简称氮高效)类型水稻产量明显高于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下简称氮低效)类型水稻,典型氮高效、氮低效水稻株系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具有相同的趋势。成熟期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供试遗传群体水稻株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吸氧量=0.657**,rNUEg=0.510**),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 系数(0.889)略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77)。 说明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能力可 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水平,氮素吸收对产量的作用虽然仍大于氮素利用对产量的作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同组实验者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过程:1:测形状规则的的固体的体积,例如实验室的铝块。 A.利用天平测量铝块的质量为:。 B.利用刻度尺测量它的半径,从而求出其横截面积,再测量高,利 用公式:V=S.h求的铝块的体积约为:。 C.利用公式,求的铝块的密度为:。 2:测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例如小石块。 思考:质量可以用天平测的,那么体积呢?形状不规则,无法用刻度尺量取,该用什么方法呢?。 实验步骤:A:利用天平测自己准备的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 B: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水=,用细线悬挂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V总= ,则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 。 C:则石块的密度为ρ石= ;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石块体积,再测石块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2.实验过程中为了减小误差,你们采用的方法是。 3 实验步骤:方法一:A: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总质量m2,则液体的质量为. C: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取液体的体积v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方法二:A: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B: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其体积V C:测量烧杯和剩余水的适量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 D:则液体的密度为(用题上字母表示)。 反思:两种方法哪种好?哪一种方案需要改进,从而更好的减小误差,如果不改进会是实验值偏。

实验练习题 1.小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 其 中错误.. 的操作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惠安是“石雕”之乡。小星取一小块样石,通过实验来测定石块 密度。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样石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2乙所示,质量为_______g 。用量筒测出样石的体积如图22丙所示,体积为_______cm 3 , 样石的密度为_______g /cm 3。 (3)在加工过程中,该石块的密度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东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20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 (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 烧杯质量,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 的体积,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 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计算盐水的密 度,用这种方法测出盐水的密度ρ'与小东 测出盐水的密度ρ相比较,则ρ'_____ρ (选填“<”、“>”或“=”) 图 2甲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

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ρ=m/v 实验器材:天平、配套砝码一盒、量筒、小石块、烧杯、水、细线、盐水 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作m ②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记作V 1 ③用细线拴住金属块将其浸没于量筒中的水中,水的体积记作V 2 石块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 1 /m l 放入石块后水的体积 V2/ml 石块的体积 (V 2 -V 1 )/cm3 石块的密度 ρ/(g/cm3) 实验二: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1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体积记作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记作m 2 盐水密度的计算式为: 实验记录表格: 烧杯和液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V 1 /ml 烧杯和剩余液 体总质量m/g 量筒中液体 质量m/g 液体的密度 ρ/(g/cm3)

问题思考: 1、在石块的密度测量中为什么要先测质量后侧体积,若先测体积在测质量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测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质量再测体积,若先测体积再测质量可能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使测得的质量偏大,测得的密度也偏大。 2、测量盐水密度时,如果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后将盐水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那么求得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填“偏大”“偏小”“不变”)为什么? 答:将烧杯中的盐水都倒入量筒中时,不管如何细心正确操作,烧杯内壁都会沾有一点盐水,这会导致测量出来的体积比实际值小一点。而烧杯加盐水质量减去空烧杯的质量却是所有盐水的质量,因此计算出来的密度就会比实际值偏大一点。 3、蜡块不沉入水中,如何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 答:(1)针压法:用针压进水里,针的体积可以忽略 (2)重物拉拽法:在水底放一重物,加水,记下体积,再把蜡块用线系上,用水底的重物带到水里,记下两次的差,就是腊的体积了。 4、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 答:(1)溶于水的可以用酒精汽油等物质代替水。 (2)排沙法.类似于排水法,只不过是用沙来代替水。先把适量的沙倒入量筒摇平,记录体积V1;然后把物体埋入沙中摇平,记录体积V2,则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5、给你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空瓶、水、一杯牛奶,没有量筒,请你想办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答:(1)利用天平测出空瓶子的质量m1; (2)在空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子和水的总质量m2; (3)在空瓶中装满牛奶,再测出盛满牛奶的瓶和牛奶的总质量m3; (4)表达式:牛奶的密度为:ρ 牛奶= 水 ρ m - m m - m 1 2 1 3

合水县玉米密度试验实施方案

2014年合水县全膜玉米密度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目前,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由于生物产量低,因此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玉米规模发展,生物产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生物产量优势,本站今年进行玉米密度试验,摸索出适合我县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登海605。化肥:过磷酸钙、硫酸锌、尿素、硫酸钾或合水县玉米专用配方肥40kg。 2、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株距、同时播种、同样管理,田间记载植物学特征特性,适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产量对比。 三、试验设计与基本情况 1、试验设计设在合水县吉岘乡吉岘村朱家寨子自然村朱天佑的承包地里,占地400㎡6个处理,小区排列南北向。小区面积为30㎡、重复三次、随机排列、行距60cm、区间距50cm、重复间距及走道80cm、四周设有保护行,每小区

种10行。6个处理即:株距分别是24cm、27cm、30cm、33cm、36cm、39cm。密度为:A:24cm,200株/区,4446株/亩。B: 27cm,180株/区,4002株/亩。C:30cm,160株/区,3557株/亩。D:33cm,150株/区,3335株/亩。E: 36cm,130株/区,2890株/亩。F:39cm,120株/区,2668株/亩。 2、试验基本情况 本试验田设在县城南面吉岘乡吉岘村,海拔高度1243米、地理位置北纬35°43′46.3″、东经107°85′21″,无霜期为160天、10°C以上有效积温2858°C,土质为黑垆土、土壤肥力为中上等、前茬为玉米,有机质含量12.8g/kg、速效氮66.15mg/kg、速效磷8.5 mg/kg、速效钾223 mg/kg、PH 值8.4。 四、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是抓全苗,促壮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放苗,放苗后用土封住孔口,若发现缺苗,要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带土移栽,3—5叶期定苗。玉米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后期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现象视墒情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玉米病虫害防治要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1)病害防治:重点是顶腐病、丛矮病、瘤黑粉病、穗腐病防治。具体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使用杂交包衣种子。②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③发病初期在菌瘤未变色之前及时将菌瘤切除,带出田间掩埋,防止污染土壤。 ④收获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浸染菌源。(2)虫害防治。主要是粘虫、玉米螟和蚜虫,采取化学药物防治。(3)地下害虫防治。主要是蛴螬、金针虫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利用浮力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1. 下沉在测量物体密度中的应用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金属块的密度 原理: 测得物体的重力,和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可以测出物体的密度。 根据公式 那么这个式子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能推导出这个公式么? 在空气中测量一下物体的重力 G 在水中测量一下绳子的拉力F 推到过程: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用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密度了。 2、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金属块,水杯,弹簧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实验数据: G/N F/N F 浮/N ρ物 金属A 金属B 2、应用漂浮物体测量木块的密度 有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出结论。 实验步骤: 1、 在空气中测量金属重力G ,并记录数据 2、 在水中测绳的拉力F,并记录数据 3、 带入原理公式,计算物块的密度,查密度表判断这是什么物体 如果物体体积为V 物 排开水的体积V 排 能否应用这两个物理量计算出物体的密 度呢? =V V 排 物物 ρρ液

你能推到出此公式么? 对于体积符合(v=s h )的物体,此公式可以简化: ===V h V a 排物液液物Sh ρρ液ρρSa =h a 物液ρρ 由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由公式二,我们只要测量物块的高度a,和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h,就可以测出物块的密度。 测量木块的密度 原理:=h a 物 液ρρ 实验仪器:水杯,直尺,木块

数据表格: (2)如果知道一个木块的密度,能否用木块测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根据公式 此时可以变换成: 根据公式四,我们就可以用木块的密度算出油的密度。 对于符合 V=Sh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公式四简化 ===V Sa a V Sh h 物液 物物物 液 ρρρρ 得到公式五 =a h 液物 ρρ 根据公式五,我们就可以求出家中食用花生油的密度 从公式中可以说明,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越深,说明液体密度是越大,还是越小? =V V 排物 物ρρ液 =V V 物液物 液 ρρ

作物品质分析要点

作物品质分析是介绍作物产品的品质性状指标及其分析测定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性课程。作物品质分析就是运用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等检测技术,按照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粮食、油料等农作物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测定。 作物品质概念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 优质农产品——能够在质量上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要求的各种农产品 作物的物理品质指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 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态。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是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 2、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 3、蔬菜、果品的糖分及维生素含量 4、饲料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利用率等 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作物的蒸煮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大米、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出饭率、糊化温度等 2、小麦粉蒸馒头、制面条、包饺子等的品质 作物品质的主要指标: 外观形态、水分、灰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脂肪及脂肪酸、维生素、有害物质 水分的测定方法: 常压干燥法、真空干燥法、红外线干燥法、蒸馏法、红外光谱分析法、快速水分分析法 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染料结合法、自动定氮仪测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氨基酸的测定方法:总量测定(指示剂甲醛滴定法、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 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氨基酸的层析、色谱仪测定氨基酸) 脂肪的测定方法:索氏提取法、碱性乙醚法、酸水解法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淀粉的测定方法:酸水解法、氯化钙—醋酸浸提—旋光法、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碘蓝比色法) 纤维素(粗纤维)的测定方法:质量法、容量法、中性洗涤纤维素法、酸性洗涤纤维素法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稻米品质:指水稻稻米的质量表现,包括多种品质指标:加工品质(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商业品质)、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等 稻米加工(碾米)品质:指将稻谷加工后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的高低 稻米加工(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三个指标 稻米糙米率指糙米占供试稻谷重量的百分率(取决于供试样品的谷壳厚度和谷粒充实度)糙米率(%)=(整粒糙米重+1/2碎粒糙米重)/样品重*100% 稻米精米率:指将糙米经精白碾磨除去米糠及胚、或直接将稻谷经精米机加工得到的精米占供试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稻米精米率取决于糠层厚度、胚的大小及其脱落难易程度、米粒的易碎性以及纵沟深度等方面 精米率(%)= 精米重/稻谷样品重*100% 稻米整精米率:指整精米(包括长度≥完整精米4/5的非完整精米)在精米中所占比率 整精米率(%) = 整精米重/稻谷样品重*100%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光照条件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西部地区光照资源优于东部,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产量也普遍高于东部。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明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动态变化与分布对光资源的响应,分析光资源与玉米高产群体的区域配置原理,建立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群体的定量设计方法,确立高产群体的动态指标,构建适应不同区域光照条件的玉米高产群体。本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从2009-2015年间,在全国九个省(自治区的)28个试验点安排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与最适叶面积指数和累积光辐射之间的关系,研究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为不同地区玉米的合理种植提供参考;第二层次,在新疆奇台、宁夏银川和吉林公主岭开展联网试验,三个地点统一种植密度,提供充分水肥条件,分析不同生态区玉米在理想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及其对应的LAI、干物质生产与转移等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次,为了深入研究光因子对玉米生长影响的机理,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结构。 2015年和2016年,在新疆奇台和宁夏银川安排遮荫试验。深入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玉米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叶面积动态变化、干物质的积累特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主要结论如下:1光辐射与不同生态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的匹配关系以玉米生育期内累积辐射达到1300MJ m-2(近似值)为节点,不同地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LAI对光辐射的响应呈现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大于1300MJ m-2(近似值)地区,最佳密度和光辐射、及最适LAI与光辐射的关系分别用公式y=0.19x-186.13(x>=1303.4MJ m-2)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