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第24卷第1期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Vo.l24No.1 2006年3月 J OURNA OF HEBEI INST ITUT E OF ARC H I TECTURAL ENG INEER I NG M arch2006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王洪禧 张 杰 王唤君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摘 要 提出了水危机的分类,分析了城市水危机的成因,并总结出应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水

危机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城市水危机;水供应;水设施

中图号 X5

0 引言[1,2]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中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水平较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且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为不均.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先后出现了以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及水体污染严重为特征的一系列水问题.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上述水问题己经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更为严重的水危机.

1 水危机的定义、分类及衡量标准[3,7,8]

危机是相对人类生活中正常的社会关系、秩序而言的.危机对策研究的先驱C.F.赫尔曼曾经对危机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 危机是威胁到决策集团优先目标的一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决策集团作出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且形势常常向令决策集团惊奇的方向发展.

水危机可分为广义水危机和狭义水危机.广义的水危机指的是自然灾害、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对正常的水供给或水灾害防御秩序造成威胁的一种形势.而狭义的水危机是指城市中健全的水循环系统被破坏,稳定供水受到阻碍.通常我们所说的水危机是指狭义水危机,根据其特点可分为量的危机、质的危机、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危机等.在宏观上又可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即水供应危机和水设施危机,它们的关系为:当水供应在数量或质量上出现危机(即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会出现水设施闲置,无法进行正常供应;当水设施危机出现时,将会导致供应的水在不同用途和用户之间被不平等的分配.水危机可按其发生的频率、规模大小和时间长短来衡量.

2 城市水危机的成因

城市水危机是由一系列问题引起的,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经济限制、水资源管理不善、水设施保护欠缺、政策法规失灵等.

水供应危机包括水量危机和水质危机两个大的方面,其成因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水设施危机是指供水系统和水处理系统不能正常运转以发挥其应有功能而产生的危机,即可分为供水设施危机和水处理设施危机.

2.1 水供应危机的成因

2.1.1水量危机的成因[4]

(1)自然原因.

收稿日期:2005-12-03

作者简介:男,1981年生,在读博士,武汉,430072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三阶梯的地形结构,造成我国水资源量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很不均匀,常造成干旱-半湿润地带甚至多水地带的季节性缺水,如长江流域1998年的洪灾和2000年的旱灾.而水资源量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各城市出现资源性缺水的主要原因.

1)降雨量减少.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60个站近40年的降雨资料表明全国平均降雨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873mm降至80年代的838mm,十年间降低了12.7mm.尤其在缺水的华北地区降雨量的减少更为明显.降雨量整体减少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城市水资源供需的矛盾.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其不均.我国水资源空间上的分布与全国人口、土地、产业布局和其他资源的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匹配性(如表1),加上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社会分布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二是北方城市和工业发达的沿海城市等地区的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必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城市将成为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必将导致部门用水矛盾更加尖锐.

表 1 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组合状况

区名水资源量

(103m3)

人口(万人)

耕 地

面积(104km2) 平均水量(m3/k m2)

工农业产值

东北1529.099931623.89417.05039.0

华北1685.2303332984.45646.012398.0

西北2235.180181147.019486.51997.5

西南12751.8222861381.792292.04743.3

东南9259.2433702430.538097.021972.4

(2)人为原因[5,6]

1)过量取水.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需水量急剧增加,人们采取过量取水的方式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总体不足但局部超采状况.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 中国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调查 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地下水每年开采量超过1000亿立方米,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区出现超采现象,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华北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过量开采.对于地下水,持续的过量取水会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取水设备被迫更新,取水成本被迫加大,直至含水层被疏干,取水设施报废(如取水井疏干报废).宏观上,会在一些工业城市及其周围形成常年性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从而引发诸如海水入渗,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

对于地表水来说,过量取水不但会使下游或其他项目的可用水量减少,加速天然和人工地表水体状况的恶化,甚至干涸、断流,还会使地表水体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失衡、恶化.

2)取水工程布局不合理.取水工程布局不合理主要是针对地下水采水而言.取水构筑物在开采地下水时,受含水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层位、岩性、透水性、渗透速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段的出水量和影响半径是不一样的,有时还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取水构筑物设置位置不当,将直接影响出水量.

3)低效用水.

水的利用效率低,已经成为中国缺水的核心因素.以北京为例,北京用水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北京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是澳大利亚的3.5倍、韩国的2.1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日本的9.5倍、韩国的6.2倍.

4)用水的不科学和浪费.用水的不科学是指用水技术上的不合乎科学道理.能够采用先进的用水技术、设备、工艺和管理方法的部分却没有采用.其原因有二,一是管理水平落后,二是经济实力低下.其18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

结果是大量的水被浪费掉.用水的浪费除上述技术性浪费外,还包括管理不当造成的浪费.如节水设施的运行不足或停用;用水、节水设备的维修、更换不及时造成的浪费;用水、节水制度的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所造成的浪费等.

2.1.2水质危机的成因[8,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有机物的产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它们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着水体安全,引起水质性缺水.目前,我国缺水城市中有60%~70%属于水质型缺水.

水质危机成因部分来自自然因素影响,如沿海地区大量的海水和苦咸水不能被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等,但水质危机主要还是由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不合理的改造活动造成的.

对于以河流为水源的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对水体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造成水质性缺水现状.在所有的天然水体中,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其他水体强,但是也受径污比的制约,即受河流的纳污容量的限制.通常河流枯水季节径污比在8~10时,河流的自净能力可以承受,但我国大多数被污染的河流冬季的径污比都远远低于此值,沈阳浑河段平均径污比仅

2.8,最枯年仅0.38,即排入的污水量超过了河水的径流量的2倍多.河流不仅受污水的污染,同时还受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许多河道的城市区段(特别是小城市)几乎都是垃圾弃置场.

对于湖泊、水库而言,其污染物也主要来自各入湖河流带来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以及直接排入的各类污水.此外,湖泊中来往船只排污、湖水养殖投饵,湖区周围土壤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和其他污染也可以通过农田回水和降雨径流进入湖泊.湖中各种水生动植物死亡后经微生物分解的残留物也可以污染湖泊.有些生物还能把一些毒性本来不大的无机物转化成毒性大的有机物并在食物链中传递浓缩,使污染危害加重.

对地下水而言,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当今大量使用的各种农药、化肥,其残留物随大气降水向地下渗透,使地下水受到污染;二是城市垃圾和各种工业废弃物的无序堆放,其渗滤液和雨水淋溶物向地下渗透;三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降低,导致海水或苦咸水侵入,造成污染.我国环渤海地区和胶东半岛有1200多平方公里发生海水倒灌,使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严重缺水.

目前,水污染正从地表水污染向地下水污染发展,从单因素污染向复合污染方面发展,总体呈现 无水则枯,有水则污 的形式.许多做为取水水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水源污染问题使缺水问题更加复杂,因为这部分水不能再次使用或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进行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由水质恶化而引发的水资源短缺正呈日益加重的趋势.

2.2 水设施危机的成因

2.2.1供水设施危机成因[5,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系统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和生产供应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资金很少,使得供水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总体发展,出现了城市配水无管网或口径小等供水问题,且一些城市管网年久失修,管线老化严重,漏损情况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取水设施质量差也是供水设施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不掌握地质资料的情况下盲目钻井、成井,致使井深不够,或滤水管、白管的配置不能达到最佳位置,这将使井的出水不能达到应有的水量,甚至不出水;由于钻井、成井的技术水平低,材质劣,所以常可以见到井斜,井管弯曲、破损,大量出沙、井淤等现象.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取水井水量锐减,不能正常使用甚至报废.

此外,过量取水和用水也是供水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原因之一.持续的过量取水会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从而加速设备更新,甚至导致取水设施报废.2.2.2水处理设施危机成因[11]

19第1期王洪禧 张 杰 王唤君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20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

大多数城市的排水总量占取水总量的80%以上,被直接消耗掉的只有少部分,而大部分水则因失去特定的使用价值而变为废水.多数情况下,废水可经过处理后排入水体,被下游城市重复利用,也可再经深度净化,直接用于城市工业生产.然而,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或污水处理能力较低,有些城市甚至没有污水处理厂.

目前,造成水处理设施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滞后.

管网收集系统建设滞后,特别是有些城市中心区雨污分流还没有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难以充分发挥效益.有关资料表明,全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增长率,远低于污水处理厂规模的增长率.另外,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以后,正常运行的可能只有50%,平均负荷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在62%左右,个别地区污水处理负荷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原因就是管网收集不到位,这方面除了国债资金发挥率比较低外,更重要的是许多地方把管网看成地下工程,而污水处理厂可以作为表面性的形象工程,导致了这方面建设非常不配套.

(2)部分污水处理厂超标准建设.

部分污水处理厂超标准建设,规模不切实际,占地过大,附属设施豪华,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不足20%,但是办公楼非常豪华,也有些污水处理厂热衷引进昂贵的设备,造成浪费.这部分资金如被用于合理的污水设施建设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3)污水处理收费较低和不到位.

目前,虽然各省市已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但污水处理企业基本还是亏本经营,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制定的污水处理收费价格偏低,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与污水处理成本相比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还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使用自备水源的企业)欠交拒交现象严重,有些地区交费率不足10%,难以形成建设 经营 完善的良性循环的投资机制.

(4)运行管理政企不分.

运行管理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也是一些城市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原因.有些城市的政府默许污水处理设施不运行或减量运行,根本谈不上有效监管.

(5)企业排污超标.

一些企业排入下水道的污水严重超标,致使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出水水质不能达标排放,个别的甚至全系统瘫痪.

3 水危机对策

面向21世纪的中国要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想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预先想出应对水危机的策略.

对于城市水危机的一般性对策意见[2]是:节约用水;兴建饮水工程;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加强水资源的调度管理;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提高污水处理率;加强给水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进一步研究水利工程布局和实施步骤等.

3.1 水量危机对策[12]

(1)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合理使用和节约农业用水,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自来水,合理使用和节约工业用水,促进对杂水(积蓄雨水和经过处理的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等)的利用,加强对河流的有效管理(提高长期预测精度,加强对河流及其流域的综合性管理,设定不同用水的取水限度等),建立有关信息的搜集和提供系统.

(2)节约用水.

应把节约用水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好,因为水用得少,水污染也会相应减少.我国节水潜力是很大的.

就城市生活用水而言,仅抽水马桶就冲掉了我国城市居民1/3的生活用水,若把旧式的冲水量为12L 的马桶改为现在的冲水量为9L 的马桶,节水量已非常可观,而实际上以目前的技术水平6L 完全可达到9L 以上的冲洗效果.在工业用水方面,节水的空间也很大,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节水设备,同时提高水的回用率来实现.另外,目前节水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我国许多地区,包括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区并不重视节水,所以,有必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日常性的宣传,开展节水运动,促进国民参加节水计划(普及和推广节水器具,学习节水方法等).

(3)确保稳定的水资源.

通过保护和发展水源地区的森林涵养水源,通过排泄积沙以维持水库的正常功能,建设备用水库,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水源,保护和适量采取地下水,经协调进行跨流域调水,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等.

3.2 水质危机对策[9]

(1)做好流域水质保护规划.

鉴于我国城市目前面临的水质性缺水的严峻局势,对水资源的规划不应再局限于对水量的调控,而应更新观念,建立水量和水质统一的水资源新概念,在规划水量的同时,进行水质保护规划,提出相应的措施.

水质保护规划目标含水质目标、保护对象和范围.水质目标应视地区而定,河川径流量大,径污比高,水体自净能力强的河湖水域,应制订较高的水质目标,水体水质应达到 类以上.水质条件稍差的河湖流域,近期不得低于 类标准,但远期应努力达到 类标准.水质保护规划的对象通常应包括河湖的全流域,重点是确定为城市水源的水体.在进行流域水质保护规划时既要制订水质保护的各项工程措施,也要制订水质保护的各项非工程措施,建立保护水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水质监测系统,定期测报水质状况.

(2)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我国1984年5月颁布了 水污染防治法 ,1988年1月颁布了 水法 ,1989年12月又颁布了 环境保护法 ,此外,国务院、部委、地方还有许多关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政策、规定、控制标准和实施办法,对水污染和水环境涉及的诸多问题考虑周到且措词严厉,但污染问题仍愈演愈烈,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执法管理力度不够,使国家的法律、规定尤如一纸空文.因此要遏止我国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逐步缓解水质性缺水的紧张状况,首先要从严格执法开始,加大管理力度,严惩污染环境者.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经济投入.

(3)提高污废水处理率.

提高污废水回用率可以同时获得改善水环境质量,解决水质危机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三重效益.因此,必须把污废水也作为水资源,花大力气提高污废水处理率,即可减少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又可大大缓解水质性缺水的危机.

3.3 水设施危机对策[5]

(1)加强给水和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及其设施保护.

在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方面,要切合实际,以实际需要及城市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制定出产水和水处理规模;健全管网系统,使配水和排水达到最优状态;实行自来水管道的大区域化,敷设联络管道以建立借调系统,实行地区配水制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对给水及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设施进行更新和维护,以实现其正常运转.

(2)合理布局,保证取水和水处理设施质量.

由于取水工程布局不合理或取水设施质量差将直接导致取水井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报废,所以,取水构筑物的布局应在充分掌握详实的地质资料的前提下,在不同区域内根据含水构造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布置,而不应简单的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确定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间距.对于城市污水处21第1期王洪禧 张 杰 王唤君 城市水危机及其对策探讨

2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4卷

理厂的布局应结合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情况而定,以利于污水处理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为避免因取水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质量造成的供水系统和水处理系统问题,在这些工程设施的施工和调试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投产后的正常运行.

(3)实现水厂及水处理企业的市场化经营.

目前,我国水厂及水处理企业主要由国家经营,政企不分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加快企业改革,逐步实现这些企业的市场化经营,以使水设施危机从根本上被解决.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水危机不但长期存在,且程度正逐渐加深,范围逐渐扩大,并可能有迅速加剧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水危机是不可解决的.能否解决好城市水危机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深入分析水危机形成的原因,预先制定出应对水危机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陈吉宁.可持续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机遇与挑战.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2001,11

[2]谢炳华.常州的水危机和对策.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10

[3]日本国土厅编,吴浓娣译.日本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8

[4]杨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

[5]刘俊良.城市节制用水规划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步雪琳.地下水敲响警钟.中国环境报.2005,9月5日

[7]李晶.构建全方位水危机管理新框架的思考.水信息网,2003,6月12日

[8]吕松.私人部门投资城市水行业的国际趋势.人民网,2004,12月20日

[9]吴赳赳,黄自勤,严红.我国水质性缺水状况及对策.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1

[10]大同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加强供水设施建设,缓解城市缺水.中国经贸导刊,2004,17

[11]中国城市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水利电力科技,V o l31,N o1

[12]高从揩.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开发保护对策.99水处理技术研讨会,1999,10

On the Urban W ater Crisis and its Counter m easures

W ang H ongx i Zhang Jie W ang H uanjun

C iv il Eng ineer i ng Co llege,W uhan U niversity

Abst ract The paper has propose d the classification ofw ater cri s is,anal y zed the causes of t h e ur ban water crisis, and summarized the concrete tacti c s to differe nt ki n ds of ur ban w ater crises.

K ey wor ds ur ban w ater crisis;w ater supply;w ater facilities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如今水源短缺的世界形势、人口繁多的国家现实下,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来并不缺水的我国却面临水源短缺危机,这就是当初不重视环境保护只图经济招来的恶果。现在,我们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应是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可爱祖国。在全球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将可持续发展落实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水源短缺、原因、应对策略 引言:水是国家发展的必需资源。对于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水资源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国对于水资源又有什么发展策略吗? 正文: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我们经常谈到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在生活中会珍惜身边的一滴水。那是因为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我国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6.2万亿m3,除通过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外,可通过水循环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1)。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2)。从表面上看,我国是个水源大国,担心水源短缺好像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我国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200m3, 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数的?,居世界第121位,被列为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由于水源短缺而造成的其他并发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全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m3,导致农业每年缺水300多亿立方米,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达4亿多亩,年均减产粮食200多亿公斤;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3)。 我国明明水源充足却为何如此缺水?如梦幻般婉约清纯的江南水乡为何面上沾满尘土?塞北大漠的风沙怎会如此肆无忌惮?总总的总总,都是有原因的。在浙北杭嘉湖地区,河网纵横,尤其有钱塘江、太湖和长江水可资利用,看似水源丰富,但近些年来,经济迅猛发展,用水量已远超出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加上水资源保护不当,大量水体遭污染,可利用的水资源急剧减少,“江南水乡闹水荒”的现象在这一地区尤为突出。被誉为“空气中也能拧出水”的广东,近年来却面临着缺水的困扰,到2010年广东省缺水量将达到82.6亿立方米。广东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而且还有我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水系珠江穿境而过,其水资源总量为4190亿立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但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复与重建(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p175: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可以广泛地界定为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政策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由非常态转向常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结合与顺利转换。 3、公共危机预测(public crisis forecast ):是指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4、公共危机管理保障(protection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237:是指组织运用后勤力量,在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对特定对象所进行的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支持两个方面。 5、公共危机决策(public crisis decision)p50:就是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 6、公共危机管理体制(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p29:广义: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其中,政府部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狭义: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7、公共危机沟通(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p208:是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 8、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p10: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为。 9、应急处置(emergency handling)p140:是一种事后阶段的反应,是危机管理极为重要的阶段,它直接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效果的好坏。 10、公共风险评估(public risk assessment)p81:是指在公共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对所收集的大量的信息加以分析,估计和测定公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其风险级别和管理优先级的过程。 11、危机预警(crisis warning)p132:指的是国家通过各种公共危机信息系统的监测,在发展公共危机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或已经发生但可能升级扩大时,向社会发布警报信息的行为。 12、公共危机管理(public crisis management)p10:是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监测、预警、防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补偿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政策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13、新闻发言人制度(spokesperson system)p222:就是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代表各级党组织、政府或重要部门、机构、团体就有关事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信息,并就新闻记者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诠释、说明。 14、危机损失评估(crisis damage assessment)p184:指的是查清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对灾害强度、损失的量进行统计和分析。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得到很大的提高。近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处在快速增长阶段,1978—2009年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6.6%,年均提高0.93%。大量人口在短时间内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无疑给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人口发展的要求,工业进程化加剧,产业不断升级和改造,人口的空间集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内涝,水污染,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中国城市化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专家学者们只能探究城市化对生态环境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在研究基础上的建议。本文基于10篇有关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论文,对城市化对大气,水资源,土地利用,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出一些总结分析。 一.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 城市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通过下垫面的改变。下垫面改变,其上方的大气的动量,热量,物质交换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大气环境的气象要素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得大气环境受到影响。在《城市化过程中下垫面改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篇论文中,陶玮等是通过城市下垫面地—气作用模式的其中的4 套主流的不同复杂度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UCM)阐明地气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并且由这种内在作用机理推测出城市下垫面改变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辅以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下垫面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的个案研究。这个个案研究是用了气象—化学“在线”耦合模式即数值模拟工具的其中一种叫WRF/ChemV3.5的工具来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分布的变化对城市下垫面的扩张是敏感的。这体现在在人为源排放不变的情况下,城市下垫面扩张使得近地面和1~3 km 高处的O3,以及距地面1~2 km 高处的CO 体积分数增大;但近地CO 体积分数下降。在我国城市下垫面显著扩张的背景下,这个研究城市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规律十分重要。这可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格局部署与区域大气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下垫面变化对大气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规律可以为具体的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全面的城市化发展规划来说,这只是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我们需要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的要素和城市空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在《中国城市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演化规律研究》这篇论文中,运用2001—2010年23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共计2353个样本,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并对回归分析的变截距模型进行筛选,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的年平均浓度,综合污染指数4个空气质量指标与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4个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符合倒U 型曲线,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具有不同的演化规律。10年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空气中SO2浓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到达拐点,符合倒U型曲线; 而对于NO2,PM10浓度及综合污染指数,10年间与经济发展之间呈U型关系,即现阶段呈现污染继续加重的态势。此外,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比例和建成区面积与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探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演化规律,不仅关系到环境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等方面,并且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得到完全体现。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不足的矛盾将非常突出。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作者姓名:胡竣彰 班号:核技术2班 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

中国水资源现状 摘要: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47%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儿童、妇女及男人无法获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来维持他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层面,水资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所做的每项决策事实上都和水、以及水对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有关,我国是贫水国家之一,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的责任。 1近十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 水资源量 1997~2006年(简称近10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3.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0.3%;全国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6722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区偏少5.4%,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2%;全国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302亿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778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区偏少4.0%,而南方四区则偏多1.3%。按省级行政区统计,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苏、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辽宁、山西、甘肃和陕西。水资源开发利用近10年,全国平均总供水量5560亿立方米,约占近1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总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维持在105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15770918.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1 引言 在城市的发展中,便利的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的交通系统、发达的贸易和增加的工业生产,刺激着人口的集中,改变了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如清除树木、平整土地、建造房屋、街道,整治河道以及兴建和完善排水管网等,造成天然田野、森林、河流的消失,并出现大量污染。人们必须维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体系,以保证其平衡。城市化的发展和程度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到城市地区的水环境,由此带来城市雨洪控制和水质污染控制的问题。建设和完善水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将是创造现代化城市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需要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2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2.1 城市降水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的降水条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其上的辐射平衡发生了变化,空气动力糙率的改变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制冷以及机动车量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把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够引起机械湍流,城市作为热源也导致热湍流。因此城市建筑对空气运动能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强风在市区减弱而微风可得到加强,城市与其郊区相比很少有无风的时候。而城市上空形成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1]。 1984-1988年,上海市水文总站在上海老市区(不含宝山、闵行区)149 km2内设置的13个雨量点和原有分布在郊县的55个雨量站进行平行观测,研究城市化对上海市区降雨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其研究结论包括[2]:(1)市区降雨量大于近郊雨量,平均增雨为6%;(2)市区和其下风向的降水强度要比郊区大;(3)降水时空分布趋势明显,降水以市区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小;(4)城市化对不同量级降水雨日发生频次具有影响:城市化后会使暴雨雨日增多,由于大暴雨、特大暴雨时,城市化影响相对较弱,当雨量达暴雨级后,市区雨日不再增加。 2.2 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树木、农作物、草地等面积逐步减小,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面积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也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例如小的河道、湖泊和湿地)为不透水地表所替代,减少了蓄水空间。由于

(完整版)水量预测方法

按照《东海发展协调区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均安镇2010年为总人口为15.2万人,2020年为总人口21万人。 用水量预测一般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人均分类用水预测法、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人均分类用水指标法、相关比例法及递增率法等。相关比例法及递增率法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及相关数据,在本规划中不适用。本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人均分类用水量预测法及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对规划区未来的用水作预测,以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为主,人均分类用水量预测法及单位建设用地面积法对其校核验证。 3.6.1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2005年均安镇最高日供水量为7.8万m3/d,城市人口为13.5万,可以计算出2005年均安镇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为578L/人·d。 从均安镇历年售水量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水量的增长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关系密切,近三年的供水量平均增长率为约5.12%。随着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的确定和城市建设快速扩展,以及我国成功申办奥运、顺利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机遇,均安镇的经济也同样面临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因此可以预见均安镇的用水量又将迎来一轮新的快速增长期。 另一方面,根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广州,上海、南京、杭州等特大型城市的实际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在500~900L/人·d左右,以此作为参考,结合均安镇现实用水指标的具体情况,确定均安镇2010年和2020年的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分别为650L/人·d、800L/人·d,由此可以计算出: 2010年最高日用水量:

650 L/人·d ×15.2万人=10.0万m3/d 2020年最高日用水量: 800 L/人·d ×21万人=16.8万m3/d 3.6.2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提出的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为:一区大城市:0.8~1.4万m3/(km2?d);一区中等城市:0.6~1.0万m3/(km2?d) ,一区小城市:0.4~0.8万m3/(km2?d)。 参照邻近城市广州、深圳等其它城市情况及发展经验,对顺德区的发展状况适当留有余地。确定顺德区不同年份的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见下表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单位:万m3/(km2?d) 注:本表中预测需水量为最高日需水量,且已包括了管网漏损水量。 3.6.3人均分类用水指标法 人均分类用水指标法以规划区域人均分类用水指标和人口为依据计算用水量,是目前供水和排水规划预测水量常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广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顺德城乡给水系统规划方案说明书》提出的人均分类用水指标,在全市范围套用广东省城市用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公共危机管理(讲义)

公共危机管理 问题: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种?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分哪几级?它们分别用哪种颜色预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的总体应急预案把公共危机事件分为四大类139种:第一大类自然灾害类,像地震、台风等等属于此类。第二大类是公共卫生事件,像非典、禽流感、食品安全方面等等都属于此类,工商局跟这类危机事件联系比较多一些。第三大类是事故灾难类,比如重大的交通事故、火灾、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都属于这一类。第四大类是社会安全事件类,比如金融危机、恐怖活动、群体性事件等等。 预警分四级:第一级(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第二级(严重),用橙色表示;第三级(较重),用黄色表示;第四级(一般),用蓝色表示。 一、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 怎样看待当前的公共安全形势?公共安全形势是不是严峻的?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透视一下。 (一)世界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先看一下世界重大危机事件编年史。我们截取离现在很近的这几十年。从1979年到1991年,有很多年代世界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1980、1981、1983、1985、1987、1990、1991年都是天下太平。1992年以后就大不一样了,从1992年到2000年这个时间段,除了1999年没有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每一年都有,而且一般来说都是两三次以上的重大危机事件。进入新世纪这九年,重大危机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总之,从上个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一直到新世纪初,危机发生的数量、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破坏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想象的。

(二)中国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中国怎么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危机事件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在四类危机中,在正常的年代,要特别关注的是自然灾害。因为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9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8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1528人,紧急转移安置709.9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721.4万公顷,绝收面积491.8万公顷;倒塌房屋83.8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3.7亿元。在自然灾害里面,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台风,它占了49%,所以东南沿海各省每年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台风。其次是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特别是城市,滑坡和泥石流是很厉害的。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041,不但远高于美国0.03的水平,而且大大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0.3的水平。最近十年来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在迅速增加。群体性事件1993年共8709宗,此后一直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999年总数超过32000宗,2003年60000宗,2004年74000宗,2005年87000宗。 (三)深圳面临的公共安全形势 深圳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危机事件不断。我们对2001年到2006年深圳的一些资料做了一些分析,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深圳的自然灾害呈现周期性上升趋势。深圳每隔两三年左右,自然灾害会达到一个高峰。在自然灾害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台风。第二,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安全生产的三项指标(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一直都是居高不下。所以安全生产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永不言胜的问题。安全生产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重大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的是火灾。第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较大。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又是全国最大的口岸城市,客观上是有利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浅谈自来水公司基于城市需水量预测的供水策略研究

浅谈自来水公司基于城市需水量预测的供水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07T14:33:00.1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廖瀚英[导读] 摘要:一座城市的需水量,跟一个城市的人口总数,经济,生活水准等因素有关联。 桂林市兴华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一座城市的需水量,跟一个城市的人口总数,经济,生活水准等因素有关联。城市的供水量直接与一个城市今后的发展前景有着积极性的作用,一个城市的需水量代表的就是一个城市现在这一个阶段的整体发展水准。因为降水的不足,再加上人们为了城市发展而过度的开垦,使得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时候,周围的供水量也开始走下坡路。为了让城市需水量这一个问题得到有效的落实 和解决,本篇文章就分析了自来水公司基于城市需水量预测的供水策略研究。通过相对应的模型对城市的用水需求量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研究,并在这一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城市供水举措。 关键词:自来水公司;城市需水量预测;供水策略引言:现阶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自来水的需要明显增加,水资源紧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怎么样去对城市化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让城市的供水服务得到有效提升。相关的供水企业必须要依照城市的具体情况,按照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城市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处理,制定出一个带有科学合理性的供水举措。 1.常用的需水量定额预测方法 在一个城市里面,对水量需要比较大的就是居民在生活上的用水和工业生产上的用水。在对需要用水量进行测定的时候,一般都会使用下面这几种方法进行:万元增加值需水量定额法,单位产品需水量定额法,用水趋势分析法,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法。下文就对这几种测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1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法 在以往的测定工作环节里面,施工单位一般都是会使用万元产值需水量定额这一方法。但是这一个方法想要确定指标就不是非常容易。主要是因为行业,企业以及产品上的差异,产品在制造工艺上也有所不同,其万元产值的需水量是有很大差异的,有时候产生的差距会在百倍左右,并且这一些需水的数据都不是很好确定和获取,在对其进行处理的整个过程当中,经常都会有非常大的误差出现。 1.2单位产品需水量定额法 依照单位产品的需水量和这一个产品的生产量去对工业需要用到的水量进行有效计算。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比较科学化的,准确的预测方式。但是因为现在这一个阶段国内还没有构建出该项指标的统计系统,在统计工作上也不是很完善,想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显得困难,所以一般都不会采用。 1.3用水增长趋势分析法 依照历史相关资料的变化形式去对今后一个城市需要用到的水量进行预测。这一种预测方法比较简单化,快捷化。对资料的要求比较高,资料是此方法预测的前提和基础。预测出来的结果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料信息的质量和是否具有说服力等。针对年限时间比较长的预测,这一种方法就没有办法准确体现出影响用水系统因素的变化和内在的关系,但是可以当做是其它预测方法的一种辅助方式,便于定性的给出今后城市的发展方向。 1.4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法 人均综合用水定额就是说的是对居民在生活上的用水进行有效的预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尽管人均生活用水和人们的生活水准,习惯,环境等有着一定关联。但是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用水水准,是可以对其进行肯定的。人均综合用水定额的方法比较有效,通过对全国过去12年人均综合用水量变化特征的分析证实,其方法的稳定性比较高,能够提升预测的准确性。缺陷就是没有办法准确的体现出现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对用水的具体影响程度,但是可以当做是衡量预测结果的一个有效参考。 2.城市需水量预测的特点 2.1条件性 每一个城市的需要水量预测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做出来的。在很多的情况下,一个城市需水量今后的发展都带有不准确性,需要用到一些假设条件,但是这一些假设的条件不可以随意制定,而是必须要依照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对比各种情况得到的。 2.2时间性 城市需水量预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城市需水量预测属于科学预测的一个范围。所以,要求有较为准确的数量概念,一般都要把准确的预测时间道出来。 3.城市供水一般规划 3.1城市供水水源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人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当中,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性过于大,东密西疏的流域供水布局导致须由老城区向临桂新区供水。供水管线过长、路径单一、供水水压下降明显,为防止自来水水质污染变得严重需要保证管网末端水中余氯含量并且为保证水压需建设中途加压泵站,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整体质量。 3.2供水管网的现状和问题 3.2.1管道的管径 由于各种管道在功能,水流量上的差异,直接决定了管径也会有很大的区别。从自来水厂过来的输水管管径基本上都是会比配水管管径大一些,配水管的管径比其居民接户管的管径又要大一些,配水管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站总管道的70%以上,是管道维护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维护对象。 3.2.2管道的材质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于DN1000的管道一般都是用钢制作而成的,主要就是提供于自来水厂输水工作上的使用。上一个世纪的DN800—DN100类型管道一般都是用铁制作而成的。但是现在这一个阶段,位于街道,小区里面的配水管基本上都是使用的球墨铸铁管道。 3.2.3管道的年限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作业)

用水量预测方法综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简要的介绍了六种目前常用的预测方法,并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对不同情况水量预测方法的择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用水量预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择优 一、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工业、农业各方面用水量都在迅速增长,缺水城市和地区的范围日益扩大。全国640个城市中有333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1]。同时,水污染是我国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缺水、水污染己经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因此,水资源规划和供水系统的优化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供水管理前提和基础的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二、研究用水量预测方法的目的和意义 水量预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中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而合理预测城镇规划期限内的用水量,使其与城镇发展实际相接近,对城镇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预测未来的用水量,一方面,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城市和农村的缺水量,着手寻找解决方案,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用水量预测是水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好几个部门,如不做好预测工作,就难以制定中长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和供水规划,就会影响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所以预测用水量,无论在经济效益上还是宏观调控上都有重要意义。 三、用水量预测分类以及相应预测方法 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按用水部门性质可分为生活用水预测、工业用水预测、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渔业用水预测等几方面。生活用水量的预测方法有综合分析定额法、趋势法和分类分析权重估算法,在预测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种为主,其他亏法进行检验、校核。趋势预测法、分块预测法、相关法、分行业重复利用率提高法等是较为常见的工业需水量预测方法. 四、几种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方法[3] 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法 ARMA模型是自回归模型和移动平均模型的综合,它通过对相应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动态数据的内在结构和复杂特性。ARMA模型将预测对象时间序列加工成一个白噪声序列进行处理,所以它可对任何一个用水过程进行模拟,且预测速度快,能得到较高的预测精度。然而,ARMA模型具有预测周期短、所用数据单一的缺点,只能给出下一周期用水量的预测值,且无法剖析形成这一预测值的原因及合理的

我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

3.22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活动 水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价 值是无比丰富的。众所周知,去年的这个春天, 美丽的西南地区是河水干枯,田地荒芜,庄稼枯 死颗粒无收。今年的北方同样遭受着干旱的肆虐,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却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少。我国人均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的水资源环境正在一步步恶化,再加上那些用水浪费,偶然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的南北分配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其调蓄能力,决定着国家发展后劲的大小,其供需失去平衡将导致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波动。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生命线,可见水决不是一般的资源,而是影响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资源。 因此我们借世界节水日,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水知识,培植全校师生爱水、节水意识,树立“保障清洁水源,创造健康世界”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节水小知识 1、洗手间: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用完后立即关闭用水器具。2.洗澡:学会调节冷热水比例;尽可能先从头到脚冲洗一遍,然后全身涂香皂冲洗,最后一次冲洗干净,不要单独洗头、洗上身和洗脚;洗澡要专心致志,抓紧时间,不要悠然自得。 3.厕所: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修理;如果厕所水箱过大,可以在水箱里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4.洗衣:用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不要太高;手洗应先用洗衣粉泡15分钟左右再用手揉搓,漂洗时不要开大水龙头冲,应用一盆水仔细漂洗。 5.收集废水: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收集洗衣、洗菜后的废水冲厕所。 6.洗餐具:最好先用纸把餐具上的油污擦去,用热水洗一遍,最后才用水冲洗干净。 7.生活习惯:刷牙、取洗手液、抹肥皂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正在用水时,如需开门、接电话等应及时关水龙头。 总而言之,珍惜水就是珍惜人类的生命,因此我们倡导:1不浪费水。2节约用水。3合理利用水。坚持一水多用,真正做到节水在身边、科学用水、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积极行动起来,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是任何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载体。高度城市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标志。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来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本省经济重心区与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条件良好。其生态环境建设对湖南省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对衡阳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是衡阳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文着重探讨在城市化背景下衡阳市生态环境所受到的影响,目的是为了了解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提供理论基础。 1 衡阳市城市化概况 1.1 衡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 1.1.1 经济现状 2000年衡阳市城市人口80.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0.77%,而市区gdp为0.82×105只占9.56%,人均gdp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8.86%,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71%,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衡阳市经济飞速发展,gdp总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截止至2007年,衡阳市区gdp总值达到1.75×106万元,人均gdp达到1.22万元,经济发展持续稳定。 1.1.2 城市化水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87%上升到2007年的41.22%。设市城市从1个增为3个,建制镇由80个增为111个,城镇规模有大幅度的增长。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幅, 2000-2007年衡阳市城市人口与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快,2000年全市非农人口为80.6万人。从2000年以来,衡阳市城市化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城市人口由2000年的85万人增长到2007年的95万人,gdp突破千亿。 2 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对生态产生的影响 2.1 对水资源的影响 城镇化过程中,违规排污企业、违规开采煤矿的泛滥,直接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题目: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院系: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12级环境科学 姓名:田成龙 学号:1200602036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在积极进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水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城市化;水环境;影响 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流量最大、流速最快的物质之一,它既是一种资源,又是一种很重要的环境因素,无论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改造、美化城市环境以及增强城市防火保卫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的水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城市同样面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局面。 一、城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用水量增长过快,水资源严重紧缺 城市化、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程度,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用水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部分城市已存在严重缺水问题。据调查,我国目前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 多个。 我国城市用水量的逐年增长,城市人均用水量为219L/d,而中国农村人均用水量仅为89L/d,城市人均用水量是农村的两倍以上,其中,上海市每人每天的平均用水量为350~500L,是德国的3 倍多,更是农村的4~5 倍以上。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 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加上近年来大多数地表水存在不同程度污染;许多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城市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致使大量污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形成恶性循环。 截止2014 年,西宁市取水生产的水源包括5座地下水源和1座地表水源,设计供水能力为66.8万吨/日,实际供水输配能力为35万吨/日。供水范围以西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名称内蒙古电大鄂尔多斯分校 姓名杨利平 学号1215001209443 专业行政管理 教育层次本科 入学时间2012 指导教师土斌斌

论文提纲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一)公共危机的内涵 (二)公共危机管理 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一)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的政治意义 (二)公共危机管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三﹑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二)危机意识淡薄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应对之策 (一)健全长效的反危机战略规划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危机预警监测系统 (三)建立常设的综合性、统一协调机构 (四)加强公共危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危机意识(七)其他方面的努力 (六)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 (五)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保障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公共危机具有的突发性﹑不可预知性及其强大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阻碍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还极有可能因此导致一个国家或地方政治的不稳定。能否解决好公共危机问题是对当前政府的极大考验,但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从公众的危机意识﹑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及法律制度等方面详细阐述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公共危机危机管理机制系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往不断增多,其必然会面临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这些也极有可能带来许多灾难性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为一场大范围的公共危机事件,最终影响国家﹑社会﹑人民的正常秩序。回顾历史,中国自古就有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醒人们在安全时要提前做好危机发生后应有的各种积极应对措施。但是危机的突发性﹑破坏性等特征的存在会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灾前预警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如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及其政府的很大挑战,也是新时期我国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梳理 在全面探讨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之前我们需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简单梳理。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万罕立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水量问题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 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