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例谈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发表时间:2011-06-28T17:03:26.0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9期下供稿作者:汪春三

[导读]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汪春三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中学 443608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小组讨论等形式探究知识,达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方式作了以下探讨:

一、设计成“尝试型”的课堂教学过程

尝试是探究和创新的开端,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尝试型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探究、创新、研究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下面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中P228页的习题为例说明。

问题解决2:如下图所示,要在街道MN旁修建一个牛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

之和最短?我们设计了如下几道尝试型思考题:

(1)如何求作A点关于MN的对称点A′?

(2)连接A′B与MN交于点O,则AO+BO=A′B,为什么?

(3)同样作B点关于MN的对称点B′,连AB′与MN交于点O′,AO′+BO′=AB′?

(4)点O与O′是否一定重合?为什么?

(5)A′B与AB′是否是A点和B点与O间的最短距离之和?

(6)要在MN上求一点,使它到点A和点B的距离之和最短,怎样作图?

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引导自学,组织讨论,启发归纳,让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尝试型”学习与思考,从而研究出了成果,达到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成“实践型”的课堂教学过程

欧拉曾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做数学”的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下面以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第5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的例题教学为例说明。

例2:如下图,从一块三角形材料中,能否剪下一个圆,使其与各边都相切?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一张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围绕以下提纲参与实践探究:

(1)如果要从你手上的三角形纸片上剪下一个圆形,三角形的三边与剪下的圆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才能使圆形的面积最大?

(2)你能画出这个圆吗?说说你的探究思路。

(3)在这张纸片上还能剪出更大的圆吗?

通过广泛地让学生动手实践、相互讨论,并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多方位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形成知识。这样的设计过程,把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探究实践活动,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贯穿到教学的始终。类似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圆的轴对称性等内容时都可以设计成“实践型”课堂教学过程。

三、设计成“问题型”的课堂教学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精选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日后学业考试试题所倡导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引申拓展,设计成问题串型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探究。

下面以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第8节“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中的例题为例来说明。

例:如图,AD是△ABC的高,点P、Q在BC边上,点R在AC边上,点S在AB边上,BC=60cm,AD=40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1)△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2)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

解法一:(1)△ASR∽△ABC,理由是:

∵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SR∥BC

∴∠ASR=∠B,∠ARS=∠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